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汽车安全性中雷达系统的应用

提高汽车安全性中雷达系统的应用

提高汽车安全性中雷达系统的应用
提高汽车安全性中雷达系统的应用

提高汽车安全性中雷达

系统的应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提高汽车安全性中雷达系统的应用摘要:为保障汽车驾驶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世界各国对汽车防撞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统计,危险境况时,如果能给驾驶员半秒钟的预处理时间,则可分别减少追尾事故的30%,路面相关事故的50%,迎面撞车事故的60%,所以现代汽车安装各类雷达系统以保障行车安全。

关键词:汽车安全性测距技术防撞雷达

0引言

为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现代汽车厂家应用先进的测距技术,给汽车安装了各类的雷达系统,使汽车安全性大大提高,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

1超声波距离测距

它利用超声探测原理,在司机倒车时,能正确的从数码显示器上了解汽车尾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测距显示小于报警距离时,还能准确报警,及时提醒司机刹车。超声波一般指频率在20kHz以上的机械波,具有穿透性较强、衰减小、反射能力强等特点。超声波测距仪器一般由发

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装置三部分组成。工作时,超声波发射器不断发出一系列连续的脉冲,并给测量逻辑电路提供一个短脉冲。超声波接收器则在接收到遇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后,也向测量逻辑电路提供一个短脉冲。最后由信号处理装置对接收的信号依据时间差进行处理,自动计算出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超声波测距原理简单,成本低、制作方便,但其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这是因为超声波的传输速度受天气影响较大,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传播速度不一样;另一方面是对于远距离的障碍物,由于反射波过于微弱,使得灵敏度下降。故超声波测距一般应用在短距离测距,最佳距离为4~5米,一般应用在汽车倒车防撞系统上。

2毫米波雷达长距离测距

为了更好的适应道路交通状况,解决盲区视野问题,在日本和美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应用毫米波雷达CCD摄像检测交通状况,根据危险程度改变直观信号的音调、颜色和位置,并在显示器中显示。实现高度智能化,极大的改善车辆的安全性。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反射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汽车上应用的雷达采用的是30GHz以上的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频率高、波长短,一方面可缩小从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射束角幅度,从而减少由于不需要的反射所引起的误动作和干扰,另一方面由于多普勒频移大,相对速度的测

量精度高。在汽车上应用毫米波雷达测距,探测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能好。

3激光测距

激光测距装置是一种光子雷达系统,它具有测量时间短、量程大、精度高等优点,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汽车上应用较广的激光测距系统可分为非成象式激光雷达和成象式激光雷达。非成象式激光雷达根据激光束传播时间确定距离。它的工作原理是:从高功率窄脉冲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脉冲经发射物镜聚焦成一定形状的光束后,用扫描镜左右扫描,向空间发射,照射在前方车辆或其他目标上,其反射光经扫描镜、接收物镜及回输光纤,被导入到信号处理装置内光电二极管,利用计数器计数激光二极管启动脉冲与光电二极管的接收脉冲间的时间差,即可求得目标距离。利用扫描镜系统中的位置探测器测定反射镜的角度即可测出目标的方位。

成象式激光雷达又可分为扫描成象激光雷达和非扫描成象激光雷达。扫描成象激光雷达把激光雷达同二维光学扫描镜结合起来,利用扫描器控制激光的射出方向,通过对整个视场进行逐点扫描测量,即可获得视场内目标的三维信息。非扫描成象式激光雷达将光源发出的经过强度调制的激光经分束器系统分为多束光后沿不同方向射出,照射待测区域。由

于非扫描成象激光雷达测点数目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系统三维成象速度。

在汽车测距系统中,非成象激光雷达更具有实用价值。同成象式激光雷达相比,具有造价低、速度快、稳定性高等特点。但由于激光雷达测距仪器工作环境处于高速运动的车体中,振动大,对其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体积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还要考虑省电、低价、对人眼安全等因素。这些决定了其光源只能采用半导体激光器。目前,在汽车上,上述各种激光雷达测距仪均有应用,但成象式激光雷达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3.1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CruiseContro)该装置是通过装在汽车前方的雷达传感器,帮助司机保持适当车速并控制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当需巡航控制时,可通过节气门的控制和有限制动来调节车速,保持车辆前后之间的距离,并可减少手动变速的动作。

3.2防碰撞预警系统(COllisionWarningSystemS)

3.2.1防碰撞预警探测系统该系统采用76GHZ的微波雷达传感器,能探测距离车辆前方150m以上的物体,不受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它能根据所测出的障碍物与本车辆的距离,给司机发出不同的警告,如司机对发出

的视觉闪光警告未作出反应,能立即发出蜂鸣声或响铃报警。如车辆在行驶状态时,即能自动工作,可减少前面碰撞的危险。

3.2.2防侧面(左右两边)碰撞预警探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微波雷达探测行驶在盲区内的车辆及警告司机注意车道左右两旁的车辆和行人的距离等。当车辆在正常行驶状态时,该侧面探测预警系统会自动工作,它不会对雷达探测器及其他电子系统造成干扰。

3.2.3防后部碰撞预警探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微波雷达探测车辆后部司机看不到区域内障碍物体(固定的或移动的),探测距离为5m以内,当车辆正常行驶时也会自动工作,能测出后面跟随车辆的距离,提供警告预防后部车辆碰撞。它为倒车和停车泊位提供了帮助。

3.3碰撞干预预警系统(ColIisionInterventionSystems)该系统通过微波雷达探测系统,向司机发出预警后,司机如未能及时采取措施,系统就能通过发动机的节气门控制和有限制动,使车辆自动减速,直至车辆停驶。另外,该系统还能自动控制转向,帮助司机将车辆行驶在正确的车道上,这对女性驾驶汽车提供了很多方便。1999绅宝9-5型轿车因此销售量大幅度上升。

4高招度的摄像系统测距

CCD摄像机是一种用来模拟人眼的光电探测器。它具有尺寸小、质量轻、功耗小、噪声低、动态范围大、光计量准确、其线扫描输出的光电信号有利于后续信号处理等优良特性,在汽车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面阵CCD,可获得被测视野的二维图像,但无法确定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只使用一个CCD摄像机的系统称为单目摄像系统,在汽车上常用于倒车后视系统,辅助驾驶员获得后视死角信息,以避免倒车撞物。为获得目标三维信息,模拟人的双目视觉原理,利用间隔固定的两台摄像机同时对同一景物成象,通过对这两幅图像进行计算机分析处理,即可确定视野中每个物体的三维坐标,这一系统称为双目摄像系统。双目摄像系统模仿人体视觉原理,测量精度高。但目前价格较高,同时由于受软件和硬件的制约,成象速度较慢。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提高,最终将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在国外已有一些汽车厂家推出了可根据路况控制车速的装置,如新款奔驰S系列高级轿车装备了安全距离自动控制雷达系统,不仅可自动调节车速,还能根据的速确定与前车的距离。新系统在汽车后视镜背后装置了两台微型摄像机以充当“眼睛”。两台摄像机指向汽车前方,其间距与人自然间距接近,可提供汽车前方交通情况的三维图象。通过对比,电脑系统对汽车在道路上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的路况等进行判断,然后通过传动装置对汽车的方向盘、油门或刹车进行自动控制。司机只需重新握住方向盘或踩下油门或刹车,即可轻易“夺回”对汽车的控制权。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汽车雷达系统中车辆测距技术的种类必将越来越多,其应用也不仅是单一的测距方式,而是多种测距方式的混合,集某几种装置于一体,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系统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成象式测距技术将一步步走向成熟,并代表这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现代汽车驾驶技术中将得到广泛运用,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浅谈汽车碰撞安全研究

汽车碰撞与安全研究 车辆工程陈国强 摘要:汽车的碰撞安全性问题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提高汽车碰撞性能的最基本的途径是发展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技术。文中主要介绍了汽车碰撞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相关的法规,并对汽车碰撞安全性的设计方法,如经验法、解析法、多刚体动力学法、试验法以及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归类和总结。 关键词:汽车碰撞;安全;现状与发展 Abstract: Vehicle passive safety issue is a big and urgent problem for world-wide automobile industry to solv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basic approach of protecting people from being hurt or killed in an accident is to improve crashworthiness of vehicle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discuss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passive safety design, which included experiential methods, analytic methods, multi-body dynamics methods, crash test methods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Key words: Auto collision; safety; current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己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在汽车交通事故中每年的死伤人数,常常超过世界的局部战争,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公害之一。从全世界的统计数字来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高达50多万人[1]。与世界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汽车总拥有量只占5%,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100%[2],并且碰撞事故中的死亡率也大大高于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其中除了人为的因索外,车辆本身的碰撞安全性达不到要求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汽车的碰撞安全性问题,已成为近十多年来汽车工业的主要研究问题和攻关方向,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对汽车碰撞安全性做出强制性要求,并建立了各自的法规。 1 汽车碰撞国内外法规 最早的汽车碰撞安全性法规诞生于60年代中期的美国[3],在此之前,世界上并没有任何对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进行要求限制的法规,一些有关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依赖于汽车生产厂家的自觉性及对公众的责任感。1965年,美国汽车工业部门拨款一千万美元给密西根大学建立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所[4]。1966年,设立了运输部,并颁布了公路安全法规和国家交通与汽车安全法规,其中的汽车安全法规即著名的FMVSS系列法规[5],它提

汽车安全性研究

汽车安全性研究1.1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研究的意义1.1.1近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 这同时也导致了 与汽车相关的各种事故的迅猛增长。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局发布的全国安全生产形势通报,200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07. 3万起,死亡13. 9万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7. 3万起,占全部的72%,死亡10. 9万人,占全部的78% , 56. 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 2亿元。2003年我国一共发生交通事故607507起,总伤亡人数为598546人,其中侧面碰撞占32%,因侧面碰撞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占31.1%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与2005年相比,事故450254起,死亡人数98783人,受伤人数469911人,直接财产损失18.9亿元。汽车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公共安全问题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1.9%,但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5%左右。可见汽车安全性研究在我国的重要性。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无数生命的代价换来民众、生产厂商和政府部门对汽车安全性的重视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人员及车辆的损失。通过提高汽车安全性能,达到事故无法避免时“车毁人不亡,车损人不伤”。[1] 汽车被动安全性是汽车最为重要的一项整车性能指标,人们一直致力于汽车安全性的研究和安全技术的开发。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随着汽车安全性研究的深入和安全法规的贯彻,虽然汽车保有量在增加,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成效十分显著。这证明了先进的安全技术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及减少财产的损失。我国目前已进入交通事故多发期,而且汽车安全水平落后,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交通运输业和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为了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国汽车被动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9月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工作走上系统化和正规化的发展道路。而2000年1月1日,CMVDR 294《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的实施则标志着我国的碰撞法规正逐渐与国际接轨。 1.1.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关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研究主要围绕汽车抗撞性和乘员约束系统两方面开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2.1车身结构抗撞性 是汽车问世以来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车身结构抗撞性研究提高汽车安全性,一。车身是安装悬挂部件的基础,其坚固可靠可为行车安全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际的新车开发中,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实现车身结构高强度化。然而,车身能够直接发挥的最大作用还是提高整车的安全性。为此车身应有如下功能:(1)为了尽量缓解乘员受到的冲击,必须尽可能缓和吸收车辆和乘员的运动能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论文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 素及分析论文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论 文 摘要:本文以汽车安全性能影响因素为起点,介绍了汽车车身结构、、车身吸能、主动安全装置、被动安全装置,着重介绍了几种发展比较成熟的现代汽车安全装置,通过对其功用、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的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现代汽车安全系统的安全性。随着电子技术以及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我相信将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安全技术会越来越依靠电子,这样制动的效果,制动可靠性会越来越高。将来的安全性能也会越来越成熟。 关键字:车身结构、防抱死系统、驱动防滑转、碰撞吸能 1安全性能评价概述 安全性指标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1.1安全性能的概念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尺寸和整备质量参数、制动性、行驶稳定性、操纵性、信息性。 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发生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伤亡或减少货物受损的性能。 1.2安全性能评价指标 安全性评价指标通常说的是汽车的制动性,主要有以下评价指标 第一制动距离是衡量一款车的制动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之一,它的意思就人们在车辆处于某一时速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开过的路程。第二制动时间一般指行驶中的汽车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所用的时间。第三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力和附着力有关。第四制动效能亦称热衰退性长时间使用制动,制动器不可避免的升温,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抗热衰退性。 2车身结构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已经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 汽车安全之主动安全设备篇 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好像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 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有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还开了许多小孔,以加速通风散热和提高制动效率。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是Anti-lockBrakingSystem缩写。世界上最早的ABS系统是首先在飞机上应用的,后来又成为高级轿车的标准配备,现在则大多数轿车都装有ABS。 众所周知,刹车时不能一脚踩死,而应分步刹车,一踩一松,直至汽车停下,但遇到急刹时,常需要汽车紧急停下来,很想一脚到

浅析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汽车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谈谈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汽车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于成祥 (江苏大学汽车及交通工程学院 212013) 摘要: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早在六十年代就受到了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的重视,并己经取得了显著效果。综合研究了国外40多年来在道路交通安全方而系统的研究历程,将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归纳为:国内外交通安全状况、主动被动汽车安全技术。以期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计划和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 1国外交通安全状况 据1992年-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30万人死亡。1000—1500万人因交通事故而受伤。1994年全球每年的交通事故中有50万人死亡。也即全球每分钟有1人死亡。有15000万人遭受交通伤害。其中有1%致残。每年因交通事故要支出的费用上亿美元。1994年德国环境预测学会估计:在1995 - 2030年期间。如果今后机动车交通仍按1994年趋势发展.以1995年各国家的人口数据为依据。全球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将是法国人口总数的90%。受伤人数是中国人数的90% 。日前全球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结果将更是不容乐观的。所以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各国都面临交通肇事对道路交通安全带来的危机。 一下为几个国家资料统计制。表1、表2显示了一些国家在1990—1993年间及2000年按 国际统计指标口径统计的道路事故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情况。从这近二十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每万辆车死亡人数远远高出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日前我国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己受到了国际有关组织的关注。在我国从政府管理部门、交通执法机构、研究机构到每一位公民(包括幼儿)都应觉醒,关注道路交通安全、参与到治理道路交通安全的工作中来。

基于虚拟试验的轿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基于虚拟试验的轿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394-61 基于虚拟试验的轿车正面碰撞安全 性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引言 长期以来,轿车安全性能一直是汽车工业界非常关注的课题。用实车碰撞试验可测定轿车安全性能,但因其需在实物样机上安装各种测试设备,进行实地试验,成本高、时间长,所以探索新的试验方法一直是汽车工业界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软件的出现,人们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轿车碰撞试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汽车虚拟试验场可逼真地实现试验过程,通过交互改变汽车设计参数、试验道路环境,可以验证设计方案,从而达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与传统的实车试验相比,应用虚拟试验场具有快速、逼真、可重复性等特点,可无危险、无损坏地进行碰

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措施示范文本

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措施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主动安全 性”,又称“积极安全性”,所谓主动可理解为防范于未 然。重点是将车轮悬架、制动和转向的性能达到最好的程 度,尽量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服性,减少行车时所 产生的偏差。例如安装制动防抱死装置ABS以提高制动性 能防止甩尾现象,安装驱动防滑装置ASR防止汽车产生侧 滑,采用转向动力辅助减轻驾驶者的疲劳程度,采用新式 光源提高照明射程,等等。另一类叫做“被动安全性”, 又称“消极安全性”,顾名思义就是一旦事故发生时,汽 车保护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的安全程度。 一、主动安全性 (一)车辆的制动装置

①鼓式制动器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是有两个弧形制动蹄表面装上制动摩擦片,在液压制动中制动分泵的活塞直接推动制动蹄,在气压制动系中,压缩空气推动一个凸轮旋转,使制动蹄向外张开以形成对车轮的制动作用。 鼓式制动器可以有自动增力的作用,由于制动鼓与制动蹄片(俗称刹车片)的接触面积大,所以在低速时制动效果较好,但是由于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摩擦是在一个封闭条件下完成的,所以其散热能力差,在制动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容易引起制动效能下降,所以不适合高速及长时间连续制动,另外在车辆涉水时鼓式制动器也很容易进水,如果进水后其制动效果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学车时教练会在车辆涉水后叫我们会在车辆出水之后要保持低速行驶同时还要多踩几脚制动的原因,这样的做法就是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汽车新技术论文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班级:汽服101 姓名:刘俊良 学号: 101205016 导师:秦玉英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摘要】 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介绍了ABS、ASR、ESP、EPS、AFS、SBW、汽车主动避撞系统、TPMS 等几种主动安全技术,分别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指出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汽车;主动安全;设计 1前言 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汽车主动安全是指事故发生前的安全,即实现事故预防和事故回避,防止事故发生。主动安全性是指通过事先预防,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能力。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对乘员进行有效保护的能力。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防患于未然,所以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也被应用到汽车主动安全装置上。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浅析汽车主动安全性

浅析汽车主动安全性 摘要: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也称为“一次安全性”,是针对汽车主动安全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指汽车防止或难于发生 、 的性能。主动安全性的内涵就汽车而言是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能适应人的生理特性的外部条件,以保证驾驶员很好地完成感知、判断、操作3个过程的循环。汽车主动安全性是汽车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汽车主动安全性的有关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字:汽车主动安全性关键技术影响因素 前言 改革开放以业,我国的汽车工业和路政事业均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随着车速的不断提高和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人所受到的危 害也越来越大。由于高速和迅猛增长的交通密度,道路交通的危 险性日益增加,这就要求人们更多地考虑安全性。在安全性的问 题中,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 1 主动安全性概述及形式 讨论汽车主动安全性,不能脱离人车环境系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在一个理想的人车环境系统中,既不能否定人对车辆的控制,也不能完全否定车辆本身的自动控制系统。而是应该将人、车溶为一体。人、车之间要能很好地相互理解,随时了解对方的状况,彼此都不提出无理的要求。即汽车随时都能按照驾驶员的控制意图正常行驶,同时它也能随时向驾驶员反馈各种正确的信息,使驾驶员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使汽车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安全行驶。 汽车主动安全性主要包括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能、动力性能、轮胎性能、照明灯和信号灯的性能以及汽车前后视野性能等等。它们综合起来,形成了对汽车主动安全性的一个评价体系,也是对整车性能的全面考量的多因素。 1.1 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制动性是使行驶的车辆减速或停车,以及在下长坡时维持一定车速和在坡道及平路驻车的能力。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以及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来评价,其中制动效能是制动性最基本的评价指标"由于制动距离检验车辆的制动性比较直观、方便、试验重复性好,因此选取一定初速情况下的制动距离为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同时将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同制动效能合为一个方面来考虑;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用航向角来度量。 1.2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乔维高 [摘要]本文在阐述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和车辆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 目前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的状况和主要研究方法,并针对我国道路交 通的特点,提出我国车辆被动安全性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车辆,被动安全,碰撞 1、前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害。以美国为例,1965年由于2000万辆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4.9万人,伤180万人。1994年,因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43536人,约占各种事故造成死亡人数总和的一半。就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言,美国1965年为85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1975年为144亿美元,1985年为825亿美元。在欧洲,据1997年10月9日欧洲交通部长会议公布的统计数字,平均每年有45,000人死于汽车交通事故。另据报道,法国30年间因车祸死亡40万人,受伤300万人。法国政府每年为交通事故而付出的抚恤金和处理毁坏车辆的费用高达几百万法郎。韩国平均每万辆车因交通事故造成丧生的人数超过了发达国家的10倍,其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占国家预算的11%。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分别大约为2.7万人、9千余人、9千余人和6千余人。 汽车诞生至今的110多年时间内,全世界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总人数达到3100万人以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两倍,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一半还多。据研究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汽车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70万人,受伤人数为1500万人,其中50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而且预计本世纪开始不久伤亡人数将增加一倍。由此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给上千万个家庭带来的灾难以及残疾人口的增长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日渐严重。 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约6亿多辆,我国仅占1.6%,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9。1999年,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近41.5万起,其中有8.3万多人死亡, 28.6万多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多万元。根据对1990—1996年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比较,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逐年减少,万车死亡率很低(大约在1.5—3.5之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在

车的颜色与安全性的关系

浅色好 主要是安全性高 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浅色系的汽车安全性能高于深色系汽车。而黑色汽车的事故率竟是白色汽车的3倍!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主任张金焕介绍了试验的方法和过程。工作人员选取了黑、绿、蓝、银灰、白5种颜色的汽车进行试验。时间在7月25日、26日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对清晨、白天、傍晚及夜间进行了24小时的观察,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了拍照。对比试验结果照片发现,黑色车辆在清晨及傍晚时段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最难被人眼识别,所以黑色车颜色的安全性比白色及银灰色车差一些,而绿色及蓝色车辆的颜色安全性位居中间。 大陆汽车救援俱乐部的事故数字统计也印证了上述结论。大陆汽车救援俱乐部副总经理高峰介绍,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拖车救援的事故统计,发生在黄昏和清晨视线昏暗条件下的交通事故有5158起。结果发现,浅色系的汽车视认性佳,交通事故率低,行车安全性较高。然而,黑色汽车的研究结果却令人担心。而黑颜色汽车事故率是白颜色汽车的3倍。 大陆汽车救援俱乐部2004年7月到2005年6月的拖车救援统计数据,针对发生在黄昏、清晨的5158起交通事故分析,得到各颜色车辆事故率排名。从左向右事故率逐渐降低,颜色安全性逐渐升高。 色彩特性与安全性有一定关系。 首先,颜色具有进退性,进退性就是所谓前进色和后退色。例如,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共4部轿车与你保持相同的距离,你就会觉得红色车和黄色车要离自己近一些,而蓝色和绿色的轿车看上去较远。这说明红色和黄色是前进色,而蓝色和绿色就是后退色。一般来讲,前进色的视觉效果较好。 其次是颜色给人的体积感觉不一样。相同车身涂上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体积大小不同的感觉。如黄色感觉大一些,有膨胀性,称膨胀色;而同样体积的蓝色、绿色感觉小一些,有收缩性,称收缩色。膨胀色与收缩色视觉效果不一样。据日本和美国车辆事故调查,发生事故的轿车中,蓝色和绿色的最多,黄色的最少。可见,膨胀色的视认性较好。 第三,颜色在人们视觉中的亮度是不同的,可分为明色和暗色。红、黄为明色,明色的视觉效果较好。暗色的车型看起来觉得小一些、远一些和模糊一些。从安全角度考虑,轿车最好使用视觉效果较好的颜色。但如果进行合理搭配,有些视觉效果不太好的颜色,也可提高其安

汽车主动安全调研报告

汽车主动安全调研报告

————————————————————————————————作者: ————————————————————————————————日期: ?

关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汽车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传统的针对冲撞后的乘员保护的被动安全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交通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应运而生。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预先的防范避免事故发生,实现防患于未然的技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从研发至今,除了经典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AB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ElectronicBrake forceDistribution,EBD),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Program,ESP)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TCS)外,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汽车主动安全配置中。 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按照开发商主要分为汽车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科技企业两大类。在本报告中以沃尔沃、丰田、本田、日产、通用、BMW几个汽车品牌为例介绍汽车制造企业开发主动安全技术的现状,以Mobileye公司介绍第三方科技企业开发主动安全技术的现状。 1.汽车制造企业 1)沃尔沃 在汽车安全领域,沃尔沃是有口皆碑的,除了完善的被动安全措施,沃尔沃近几年发展了一系列主动安全系统,这些主动安全配置也已成为沃尔沃车辆的重要卖点之一,主要包括: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带全力刹车的行人安全安全系统、盲点信息系统、车道偏离警示系统、驾驶员安全警告系统。 除此之外,沃尔沃还有六大主动安全技术还未正式推向市场,它们是沃尔沃汽车最新的安全技术,将会配备在最新的SPA可扩展平台上。其中夜间探测系统、动物探测系统、带辅助转向功能的路沿和路障探测系统、带辅助转向功能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即将和全新XC90一起推向市场(2014年底),而车间互联和汽车自动泊车系统则将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2)丰田 丰田的预碰撞安全系统叫做Pre-CollisionSystem,简称PCS。丰田不仅是最早将预碰撞安全系统装备在量产车上的品牌之一,而且一直都是世界领先水平。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如今该系统主要由4个系统组成:预碰撞座椅安全带、预碰撞制动、预碰撞辅助制动和悬架控制。 此外,日本丰田公司还成功研制“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包括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

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方法

(1)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1]。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2]。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 (2)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LDW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除雾等也是主动安全设计。目前安全技术逐渐在完善,有更多的安全技术将被开发并得到应用[3,4]。 ①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它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抱死但未完全抱死)。对ABS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在紧急刹车状况下,保持车辆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转向能力,避开障碍物。在一般状况下,它并不能缩短刹车距离。 ②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它必须配合ABS使用,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摩擦力数值,根据各轮摩擦力数值的不同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因各轮刹车力不同而导致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 ③ESP(电子稳定程序)——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平稳行驶。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放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放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④EBA(紧急刹车辅助系统)——电脑根据刹车踏板上侦测到的刹车动作,来判断驾驶员对此次刹车的意图,如属于紧急刹车,则指示刹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刹车力更快速的产生,缩短刹车距离。 ⑤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员未打转向灯)偏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0.5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此外,使用LDWS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⑥胎压监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已经做出要求,截止2003产品年车重小于或达到4536公斤的所有美国乘用车辆都必须配备胎压监控系统,事后宝马公司就已经把该系统用在全系轿车中。驾驶者可以通过车内提示警告系统来判断轮胎胎压情况是否正常,首先避免了因轮胎亏气出现的行车跑偏,其次在高速行驶时也对乘坐者安全是一种保障。 ⑦倒车警告/倒车影像/车外摄像头——倒车警告这项技术用于在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针对您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向您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可能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进行闪烁,同时会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检测系统。如:上海通用别克君越车内后视镜就配备此功能,反光镜左边会有一个车体形状的图标,前/后雷达在侦测障碍物时警告

——汽车主动安全性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文献综述 班级:机械工程姓名: 乐林学号:14103010373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任何科学技术的产生都是为了人类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会随着人类的更大的需求,会向更高级的,更好的,更实用的方向发展。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汽车速度的不断加快,交通事故也就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当交通事故的数量逐步累积的时候,汽车安全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历程 在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在曼海姆制成了的一辆汽车,人们并没有想到汽车会有着高速的危险。对于汽车的安全技术并没有一个概念,那汽车安全技术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这里从安全配置的引入出发来看看汽车安全技术经历了怎样的路程。 汽车的安全性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预知和规避危险、并防止事故于未然的主动安全(常见的有一些电子装置:ABS,ESP,ASR,TCS,VSA,DSC等);另一部分则是当事故发生时防范驾乘人员受到伤害的被动安全(常见的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枕头等)。在安全技术的发展初期主要以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为主;到了后期防范于未然的主动安全技术已经运用的越来越普及。 被动安全 安全带: 一名叫尼尔斯的瑞典人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三点式安全带。20世纪4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在别克汽车上将安全带作为标准配置。随着安全带拯救了越来越多的生命,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安全带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将安全带的安装和使用作为强制性规定。自安全带面世以来,全世界已有长达1000万公里的安全带安装进超过10亿辆汽车内,其长度足以围绕地球赤道250圈。40年内无数生命因安全带而获救,证明了安全带"生命保护绳"的作用。 安全气囊: 安全带的问世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仅仅有安全带的汽车却又带来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那些车速太快的车主在事故后脊柱折断的事故发生率在不断的攀升。由于安全带的束缚,身体被死死固定在座位上,安头部毫无固定只能依着惯性迁移,于是车祸后的结果是在减少死亡率的同时增加了脊柱损伤人数。这时候安全气囊应运而生,安全气囊能

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d2431781.html, 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作者:韩炜琛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5年第09期 [摘 ; ; ; ; ;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其生活各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因此,车辆的检测工作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针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概念,分析了影响汽车安全性能的因素。 [关 ; 键 ; ;词] ;汽车;安全性能;系统装置 [中图分类号] ;U461 ; ;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7-0164-02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制造和检测行业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 用,这也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检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汽车安全性能不高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在少数,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汽车的安全性能问题。由此可见,研究和分析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对安全隐患的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汽车的安全性能概述 (一)汽车的安全性能简介 汽车的安全性能大体上可以分为主动安全性能和被动安全性能两大部分。其中,主动安 全性能主要是指汽车本身防止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这一性能所取决于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汽车的型号、大小、行驶稳定性以及驾驶员的操作技能,等等。当然,外界的因素,例如,汽车行驶时所处的温度、降雨量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汽车的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影响。此外,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主要是指在事故发生之后汽车本身能够对人员或者汽车上所装载的货物应受伤害缓解的性能。 (二)汽车安全性能的评价指标简介 通常我们在评价汽车的安全性能时主要依据的是汽车的制动性,而制动性又包括了制动 距离、制动时间以及制动减速度三方面。首先,制动距离是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其主要是指汽车在以某一时速行驶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这一段时间内汽车所行驶过的路程长度。其次,制动时间在汽车安全性能的评估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是指汽车从其以某一时速行驶的状态到完全静止的状态所需要的制动时间长短。另外,反映地面制动力大小的制动减速度也是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制动力以及汽车的附着力都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很难避免会产生高温,我们在评定汽车的安全性能时,很多时候都要参考汽车的制动效能,这一因素主要是指制动器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其抗高温能力越强,制动效果越强,汽车的安全性能就越高。

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趋势

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趋势 发表时间:2019-01-14T16:17:21.7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作者:章辉 [导读] 汽车碰撞的安全关系到车体的安全和乘员的安全。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自从汽车诞生以来,汽车的安全性就有了提高。如今,汽车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现代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因为汽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关键词:汽车;碰撞;模拟;抗撞性 引言 汽车碰撞的安全关系到车体的安全和乘员的安全。这在我国汽车研究领域还没有深入到这一领域,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尤其是在车身碰撞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车体的防撞能力,减少伤害事故,车体结构的改进已经比较完善,车体结构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当困难。 1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现状 1.1车辆建模技术与数值模拟计算 车辆建模技术是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开发及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已经运用混合建模技术将理论分析模型和车辆实验数据结合,充分利用各动力总成现有的标准数据,建立模拟汽车主动避擅系统中车辆行驶复杂工况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并实现了基于通用软件的仿真,现有的建模技术基本可以满足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要求。比较简洁的模型如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应用于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可模拟车辆运行全过程的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它分别实现了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简化、发动机模型简化、液力耦合器及自动变速器模型和车辆驱动系模型。各单元模型按照图1所示动力传递路线组合,就能得到适用于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纵向车辆模型。基于Matalab软件实现整个模型,再利用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实车实验平台进行实车实验验证。数值模拟计算对汽车的碰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碰撞过程中,汽车结构经历复杂的变形,具有物理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商品化有限元软件结合并行有限元方法和并行计算技术开始利用多个CPU并行处理,以求解大规模动态非线性复杂问题。它们都是基于区域分解的并行有限元法,例如并行版的LS—DYNA 3D的RCB方法,该类方法适用于任意复杂的模型,同时也尽量减少处于内部的分区边界,将分区之间的影响减到最小。 1.2仿真实验 汽车与行人碰撞安全性的实验评价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实际车与实验用碰撞假人进行碰撞实验,另一种是利用模拟假人的部件对实际车或汽车部件进行冲击实验。实验过程中,假人的运动特性与实际事故中行人表现出来的特性差别较大,因而常利用模拟假人的部件对实际车或汽车部件进行冲击实验。目前欧洲和日本正在开发完善生物拟合性能较好的假人,如本田公司开发的POLARII——DUMMY。美国UN ECE工作组正在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开发行人碰撞GTR(Global Tech—nicalRegulation),而且根据JARI(日本汽车研究所)和日本MLlT(国土基础设施交通厅)的工作,制定了头部冲击实验程序,他们下一步将制定下肢与保险杠冲击的实验方法。目前已经开发出具有较好生物拟合特性的行人仿真计算机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行人在碰撞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计算机仿真的结果与实际碰撞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尤其是头部与汽车的冲击部位,其平均准确率可达到91.9%。因此,采用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混合实验方法在汽车与行人碰撞性能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3实际科研开发 从事汽车安全的科研机构分别从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方面着手研究,主动安全方面的研究项目有辅助制动装置、电子行人发射器和接受器、自动弹出式发动机罩、汽车前保险杠安全气囊和前风窗安全气囊,以及一些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被动安全方面的研究项目有改变保险杠结构和性能、改变发动机罩结构和性能、改变翼子板支撑结构和性能、改变汽车前端造型。目前在成员防护系统方面的研究异常活跃。一些汽车制造厂商也采取措施来提高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著名的钢铁公司正致力于研究制造高安全性能的轻型钢材料。通用汽车内侧板和前后梁采用激光焊接技术,从而减少总重和焊接数量。底盘总成的各零部件采用逆向淬火双相钢,提高刚度和抗撞击特性。F一150皮卡车架液压成型制造,车身采用最优化抗碰撞特性设计,在撞击传到客仓之前吸收能量,前梁呈折叠式坍塌,消耗撞击能量。美国汽车商正在优化汽车前端结构件几何形状匹配,加大结构件吸收撞击力的能力。 2汽车碰撞研究 2.1直接碰撞过程 直接碰撞过程是指汽车和汽车从开始接触瞬间到脱离接触的瞬间所经历的时问。一般情况下,碰撞作用阶段经历的时间在70—120ms 以内,在碰撞前期及变形阶段汽车的横摆角速度、横摆角等参数都几乎不会有变化。而在后期及恢复阶段这些参数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研究碰撞变形有关的内容时,以碰撞接触后恢复阶段作为研究阶段。 2.2碰撞后过程 汽车与汽车脱离接触瞬间到车辆停止的时间,当脱离接触后和可能会发生二次碰撞的问题,也可能在脱离接触后汽车与周边固定物再次发生碰撞的问题,这也是汽车安全性能研究的问题。 2.3碰撞研究的方法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撞试验研究和虚拟试验研究两种方法。汽车实车碰撞试验主要通过实车碰撞试验,根据碰撞试验结果做分析研究。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采用虚拟仿真模拟碰撞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作为碰撞试验的主要手段。 3解决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发展趋势 车辆建模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安全性研究,更贴近实际运行工况的混合建模技术是车辆建模的发展方向,优化数值模拟计算从而提高仿真运算速度是汽车碰撞仿真技术发展的核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可以利用商品化有限元软件结合并行有限元方法和并

汽车性碰撞星级安全交通运输管理知识分析

车辆安全性 现代瑞纳、丰田新威驰、起亚福瑞迪、 丰田雅力士、铃木天语SX4、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YQZ7165(福瑞迪) 2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YQZ7166E(SOUL) 3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YQZ7162(赛拉图) 4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YQZ7140(RIO锐欧) 5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SUV YQZ6430(狮跑)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DHW7181(思域) 2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B类乘用车DHW7244CUASB(思铂睿) 3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SUV DHW6454(CR-V)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B类乘用车GTM7240G(凯美瑞) 2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MPV GTM6480ADL(汉兰达) 3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小型乘用车GTM7160G(雅力士)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HG7151A(思迪) 2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B类乘用车HG7241A(第八代雅阁) 3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MPV HG6481BAA(奥德赛) 4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MPV HG6480B(奥德赛) 5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小型乘用车HG7154DAA(新飞度)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SUV CFA6501AA(猎豹CS6) 2 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SUV CFA6470M3(猎豹) 序号厂商类别车型星级 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SQR7180M117(A3) 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类乘用车SQR7150A137(风云2) 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B类乘用车SQR7201A2F(A5) 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小型乘用车SQR7130S187(瑞麒M1) 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小型乘用车SQR7110S21(QQ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