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法第一章讲义

劳动法第一章讲义

劳动法第一章讲义
劳动法第一章讲义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讲义大纲

上篇劳动法

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原理(重点)

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重点)

第五章劳动就业法

第六章劳动合同法(重点)

第七章劳动条件法(重点)

第八章劳动保护法(重点)

第九章劳动争议处理法(重点)

第十章劳动法律责任

下篇社会保障法

第十一章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

第十二章社会保险法基本理论

第十三章工伤保险

教材

黎建飞《劳动于社会保障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林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站

中国劳动法律网:https://www.doczj.com/doc/4715805370.html,

苦劳网:https://www.doczj.com/doc/4715805370.html,.tw

中国劳动保障科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4715805370.html,

中国劳动争议网https://www.doczj.com/doc/4715805370.html,

劳动仲裁诉讼网https://www.doczj.com/doc/4715805370.html,/

中国劳动保障报https://www.doczj.com/doc/4715805370.html,

法律图书馆https://www.doczj.com/doc/4715805370.html,

劳动合同法网https://www.doczj.com/doc/4715805370.html,

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原理

【重点问题】劳动法之“劳动”;劳动法的行为人;劳动法调整对象之“劳动关系”;

一、法学与劳动法

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法的核心问题是权利和义务,反映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法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按照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的不同,可将古往今来的一切法分为不同的历史类型,即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不同的法系,例如将资本主义法分为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按照法的调整对象及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等。在法理学中,常用的法的分类还有下述几种: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实体法和程序法;公法和私法。法律有公、

私之分渊源于罗马时代法学教科书的逻辑分析。这种划分最早是由罗马帝国时期的五大法学家之一乌尔比安提出的。

劳动法是是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具有侠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劳动法,一般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法律部门,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

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在于通过法律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关系,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立、维护和发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自19世纪中期以后,劳动法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劳动法学的研究才逐渐发展起来。各国学者在研究劳动关系、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劳动法学。

要全面把握劳动法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就“行为”而论,劳动法是关系“劳动”的法律;其次,就“人”而言,劳动法是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法律;最后,就“法律关系”而言,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二、劳动法中的行为――“劳动”的含义(劳动关系客体)

劳动法之“劳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劳动是指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所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为法律对于社会关系的调整要体现为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而法定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与法定的条件相联系,因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含义。劳动法所指的“劳动”是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义务的集体劳动。

1、要求从事劳动的人具备作为劳动者的法定条件;

2、是职业劳动,是由劳动者从事的,能够得到劳动报酬,从而用以满足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生活需求的劳动;

3、是他雇劳动,这种劳动对象必须是除本人和家人以外的他人(区别与自营

劳动和家庭成员劳动,劳务性劳动);劳动关系的建立是当事人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从而区别于基于纯粹的身份关系而发生的劳动,以及区别与基于公法上的强制而发生的劳动。

4、是从属劳动,这种劳动还必须建立在劳动合同或者雇佣关系基础,是从属于一定的用人单位或者雇主,从事劳动的人必须服从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管理;

5、是自由、有偿劳动,劳动者虽然受雇主约束,但具有人身自由。劳动法中的劳动实际上是在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基础上,实现劳动者劳动力使用权与雇主的劳动报酬所有权的交换。劳动者出卖其劳动力的使用权,服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指示,以获得劳动报酬;而雇主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则通过提供劳动报酬的方式,来获得劳动成果。因此,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有偿性,从而与公益性劳动相区别。

三、劳动法中的行为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主体)

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含义和范畴

所谓劳动法上的行为人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具体地说,即劳动者和用人者。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和用人者有时候是统一的,比如股份制企业中。

劳动法律关系所涉及的劳动者,是指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规定,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公民的行为能力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三种。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它表明公民依法可以成为哪些劳动权利的享有者和哪些劳动义务的承当者。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应当具有平等性。这是国际社会通行的惯例。现代各国的劳动法都体现了劳动权利能力平等的精神,只不过实现的程度不同。在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在总体上具有平等性。但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要受一定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有:

1、户籍:户籍性质和户籍区域;

2、职数:允许各个公民同时从事职业的数

目;3制裁:因违法乱纪而受到制裁。

【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从而使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能力。

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年龄条件。我国劳动法规定,公民的最低就业年龄是16周岁。不满16周岁不能就业,不能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法律关系。我国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公民就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有可能危害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或道德的职业或工作,劳动法规定就业年龄不应低于18周岁。

【童工】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我国原则上禁止招收童工,只有特批行业可以。

【未成年工】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劳动者。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劳动年龄主要受劳动者生理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但也不排除非生理因素发挥作用。如国家劳动就业压力

与劳动年龄直接相关的还有劳动年龄的上限问题。一个超过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和一个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人一样不应当再从事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更不能如同一个正常的劳动者那样享受全部的劳动权利,尤其是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利。

(2)健康。疾病限制;残疾限制;妇女生理条件限制。

(3)智力。在劳动行为能力的构成中,智力的意义不亚于体力,并且随人类劳动的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而越来越重要。主要有:文化条件和从业条件(4)行为自由。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只有具备支配自己劳动能力所必要的行为自由,才能以自己的行为去实现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如果公民的行为自由被依法剥夺或受到特定限制,其劳动行为能力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销之时消灭。目前适用《劳动法》的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归纳总结来看:

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者包括:

(一)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之间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二)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

(三)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

(四)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不包括下列人员:

(一)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

(二)农业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

(三)现役军人

(四)家庭保姆

(五)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未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干部。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立法目的)

任何法律都有其立法目的。立法是人为了满足人的法律需要,为实现这种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在立法中,立法者首先有了明确的立法目的,才能着手具体的立法活动,使整个立法活动始终围绕立法目的展开,并根据立法目的对立法活动进行控制和调整。

正是有了立法目的,人们才会为制定这项立法而展开工作,在立法目的的指引下,制定出针对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告诉社会成员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可以怎么样行为,不得怎么样行为,以及应当或者必须怎么样行为。同时,根据立法目的,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现存法律规范背后蕴含的立法者的主观追求,理解该法律文件的价值取向,确定贯彻该法律时的准确含义。

作为一项法律的立法目的,它不仅界定了该项法律的基本原则,规定了该项法律的法律制度和全部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而且也为该项法律的理解、解释、适用和遵守提供了依据和指南。立法目的贯穿整个法律文件中,最直接又最准确地体现了立法活动规定的理性标准、确立的目标指向,为社会成员提供评价立法的价值标准。从而在准确理解文字的前提下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在该做什么的时候选择适当的手段具体地做。具体而言,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有:

1、劳动权平等原则

2、劳动自由原则

3、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五、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学者各持所见,一般了解即可)

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我国劳动法体系在内容上主要由规范劳动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劳动行政管理行为的法律和解决劳动纠纷的法律所构成。在层次上,包括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1、基本法律

《劳动法》将宪法中有关劳动关系的规定具体化,并为劳动法律的制定提供法律依据。在内容上表现为规定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在劳动关系各主要方面应确立的标准和基本规范。

2、法律

规范劳动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期限、中止、解除等,为劳动力市场主体建立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依据。

集体合同法:规定集体合同的订立原则,集体合同的形式、内容、法律责任等。以集体合同的形式进一步确认劳动者的权益,并运用工会的力量加以保障。

职业介绍法:规定职业介绍者的资格、方式、标准、权利与义务、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中介服务的形式促进劳动关系的建立。

工资法:规定劳动报酬的确立原则和方式、工资给付的形式、时间、地点、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实际工资水平的保障、最低工资标准的保障等。

职业培训法:规定国家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促进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增强。

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

安全生产法:规定用人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对劳动者所承担的义务,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

失业救济法:规定劳动者在失业时应享受的权益,以保障其在此期间的生活来源。

职工福利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给劳动者的福利设施,以保障劳动者必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社会保险法:规定劳动者在工伤、疾病、年老、生育期间应享受的待遇;社会保险金的来源、使用;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等,从而保障劳动者在上述时期的生活待遇。

3、规范劳动行政管理行为的法律

劳动监察法:规定劳动监察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劳动监察的手段、内容、程序及法律责任等,使监察工作于法有据,不当行为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执法检查法:主要针对劳动行政机关内部。从层次监督上加强行政执法,既包括对一般行政省悟大监督检查,也包括对劳动监察行为的监督检查。

4、解决劳动纠纷的法律

劳动争议处理法: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机构、方式、调解组织、程序、效力;仲裁的组织、程序、方式与效力等

劳动诉讼法:规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机构、审理方式、程序、法律责任及法律效力。

第二章劳动协议与社会保险法律规定(附答案解析)

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例题·单选题】郑某于2014年6月15日与甲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1个月。但6月2日郑某就已经到甲公司上班。郑某与甲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是()。 A.2014年6月15日 B.2014年6月2日 C.2014年7月15日 D.2014年7月2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例题·单选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无效劳动合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时起没有法律约束力 B.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C.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D.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例题·单选题】张某工作已满15年,2014年上半年结婚,享受婚假15天;下半年父亲去世,按公司规定享受丧假3天,同期因悲伤过度而生病请病假2个月,则张某2014年可以享受的带薪年休假为()天。 A.0 B.5

C.10 D.1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规定,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题目中张某工作已满15年,且不满足带薪年休假的排除事项,因此可享受10天的年休假。 【例题·单选题】老侯在甲公司已工作15年,经甲公司提出并与其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已知老侯在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1 000元,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200元。甲公司应向老侯支付的经济补偿金额是()元。 A.12000 B.15000 C.14400 D.180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根据题目表述经济补偿金=15*1200=18000元 【例题·单选题】老侯在甲公司已工作15年,经甲公司提出与其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已知老侯在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15000元,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500元。甲公司应向老侯支付的经济补偿金额是()元。 A.54000 B.67500 C.180000

劳动法-第一章

识记: 1.劳动法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上,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狭义上,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号通过,自1995年1月1号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成为劳动法基本法。 2.我国《劳动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1994.7.5通过,1995.1.1实施 《劳动合同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2007.6.29通过,2008.1.1实施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2007.12.29 通过,2008.5.1实施 3.劳动发调整的对象: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同时也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 4.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5.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 6.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是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 7.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组织机构:国际劳工组织是一个有个会员国组成的国际性的政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不用的一个突出是“三方性原则”。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有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国际劳工局。 8.我国批准的核心劳动公约:1951年《同工同酬公约》(第100号公约)、1973年《最低就业年龄公约》(第138号公约)和1999年《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第182号公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 9.国际核心劳动公约:第一类,1948年《结社自由与保护组织权公约》(第87号公约) 1949年《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第98号公约) 第二类,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第29号公约) 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第105号公约) 第三类,1958年《(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 1951年《同工同酬公约》(第100号公约) 第四类,1973年最低就业年龄公约(第138号公约) 1999年《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第182号公约) 10.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和执法的行为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这个劳动法体系。 领会: 1.劳动法上的劳动特征:(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2)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2.劳动法的功能:(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一节集体合同 第二节劳务派遣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习题 一、单选题 1、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A.董事会 B.监事会 C.工会 D.职工代表大会 2、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 D.给予警告 3、用人单位自()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A.用工之日 B.签订合同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4、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15日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5、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时间的劳动合同。 A.解除 B.续订 C.终止 D.中止 6、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一个月 B.二个月 C.半个月 D.一个半月 7、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A.30% B.50% C.60% D.80% 8、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 A.违约金 B.赔偿金 C.补偿金 D.损失费 9、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 A.继续有效 B.失去效力 C.效力视情况而定 D.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有效 10、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劳动合同的履行。 A.影响 B.不影响 C.不一定影响 D.法律未规定是否影响 11、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 A.法律援助 B.支付令 C.社会救济 D.依法制裁用人单位 12、致使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劳动合同的特征,下列不正确的有()。 A.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B.对于劳动合同,法律规定了较多的强制性规范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时,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D.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2、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除特殊行业外,劳动者需达到一定的年龄才可以订立劳动合同。该年龄为()。 A.13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3、关于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义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职业危害、劳动报酬等情况 B.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工作与生活的各种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C.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但是可以扣押其他证件 D.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可以要求劳动者适当提供押金 4、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法定期限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该法定期限是用工之日起()。 A.15日内 B.1个月内 C.2个月内 D.3个月内 5、2009年1月10日,张某应聘到某餐厅工作;2009年3月10日,张某与某餐厅订立了劳动合同;2009年5月10日,张某在餐厅老板胁迫下修改了劳动合同,减少了一些劳动者权利;2009年7月10日,有关部门裁定张某与餐厅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无效。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约束力起算时间是()。 A.2009年1月10日 B.2009年3月10日 C.2009年5月10日 D.2009年7月10日 6、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 A.劳动报酬 B.试用期 C.保守商业秘密 D.福利待遇

劳动法讲义

《劳动法》讲义 主讲人:李宝明 一、劳动法概述 (一)概述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劳动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的劳动法包括劳动法律、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行政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和规章,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关于劳动法的司法解释等。我们学习和运用劳动法时,不仅应以《劳动法》为核心,而且要了解其他的劳动法律规范。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劳动法》突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该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其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然后从劳动报酬权、平等择业就业权、休息权、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全面地规定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还规定了国家和用人单位的责任如促进就业、进行职业培训等,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法》中还规定了劳动法的实施情况、监督以及切实可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方法,为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 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是统一的,这是维护国家、集体、其他劳动者乃至于履行义务者的权利所必需的。《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义务主要有: 1、劳动者有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 2、劳动者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劳动纪律包括各种规程和规章制度以及服从管理、听从指挥等。 3、劳动者有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义务。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如忠实履行劳动合同,为用人单位保守商业秘密,发生事故后接受检查以及向有关劳动争议处理机关举证等义务。 (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一)劳动合同的效力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其生效时间始于合同签订之日,如果该劳动合同需要鉴证或公证的,其生效时间始于鉴证或公证之日。 《劳动法》第18 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合同又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案例:某儿童服装厂招用10 名女工,双方订立为期1 年的劳动合同。该合同中约定,职工每天工作12 小时,厂里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二个月后,黄某等人提出不再加班的请求,厂方以不加班就是违反劳动合同,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为由不予答应。为此双方发生争议。此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本案中,合同约定每日工作12 小时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合同的该条款无效,该厂必须执行每日8 小时工作制。此外,劳动合同还可能由于主

经济法基础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本章是2010年新增内容,2010年考试分值为13分,2011年考试分值预计为20分,是重点章节考点多,记忆内容多。 第一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概述(略) 第二节劳动合同订立的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 ㈠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要求(★) 1.劳动者年满16周岁(只有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可以例外),有劳动能力和行为能力。 2.用人单位有用人权利和行为能力。 ①企业法人 ②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 ③分支机构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的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㈡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和义务 ①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②用人单位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部门责令限期退还给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形式 ㈠书面形式及要求(★★) ①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②用人单位应于用工之日订立劳动合同 ③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例题·单选题】张某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在甲公司工作,2010年1月11日,甲公司的劳动人事部门书面通知张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遭到张某的拒绝。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甲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A.书面通知张某终止劳动关系 B.未向张某支付经济补偿 C.向张某支付了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D.未向张某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答案】D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 例:小王于2010年1月受雇于一家贸易公司,一直没有签订用工合同,2010年5月公司与小王签订了正式书面用工合同。

经济法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一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了解)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掌握多选)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劳动合同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法定性。当事人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否则无效。 3、劳动者在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的地位在发生变化。 二、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红字部分掌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等组织(以下

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 提示:国办院校的教职工比照《公务员法》执行。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 提示:后勤人员:机关车队、食堂、保洁等,都属于这一项。 3、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执行。 【例题1】关于劳动合同的特征,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B.对于劳动合同,法律规定了较多的强制性规范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D.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例题2】下列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适用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有()。 A.民办非企业单位B.国办大学 C.事业单位D.外国境内的企业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了解) 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经过相互选择和平等协商,

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单元测试)(版)教学文案

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1个月 B.2个月 C.6个月 D.1年 2.20XX年4月1日,张某与甲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直至20XX年9月1日甲公司才与张某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据悉张某月工资为4000元(4至7月份的工资已足额发放),那么张某最多可以要求甲公司再支付()元。 A.4000 B.20000 C.24000 D.32000 3.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我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的是()。 A.每日工作7小时,每周工作42小时 B.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C.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8小时 D.每日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5小时 4.王某参加工作9年整,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可享受年休假的时间为()。 A.5天 B.10天 C.15天 D.20天 5.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依法安排劳动者在5月1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支付劳动者工资。 A.100% B.150% C.200% D.300% 6.王某为甲公司职工,月工资1000元,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为900元。20XX年6月,王某因个人原因给甲公司造成经济损失1000元。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甲公司决定在王某的工资中扣除。根据规定,甲公司可在王某当月工资中扣除的最高数额为()元。 A.100 B.200 C.900 D.1000 7.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10天 B.15天

最新整理最新劳动法培训课程完整讲义.doc

第一讲劳动合同概述(上) 从 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简称《劳动合同法》)即将全面施行。 众所周知,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关系最基本的法律形式;在法律上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是夯实劳动关系基础的必然要求。 尽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点, 1月1日施行的《劳动法》正式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开始施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但由于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质量低下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了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专门就劳动合同制度进行立法刻不容缓。 实际上,在的下半年,国家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就已经启动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程序,但是到下半年,准备提交xxx法制办进行审查的时候却被暂时搁置。其原因主要是当时中央提出到20世纪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诸如就业、社会保险等配套法律尚未启动立法,单独制定《劳动合同法》存在衔接问题,即使制定《劳动合同法》,其所产生的实际效应也未必理想。因此,直到底,《劳动合同法》的起草工作才重新启动。 重新起草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于 12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于 3月20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结果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全国人大常委会收到的反馈意见达19万条之多。 我国出台《物权法》的时候,就曾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xxx ,审议七次才通过,但就是这部xxx 度非常高的法律,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时候,也只收到1万多条反馈意见。而《劳动合同法》不但创造了收集意见之多的纪录,其各方阵营对抗之激烈、立场对峙之鲜明、意见对立之清晰,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这部法律与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反映出劳动合同制度亟须通过法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的现实需要。 其中,最为集中和激烈的争议莫过于立法宗旨了,即《劳动合同法》究竟应该是平等保护劳资双方利益的“平等法”,还是侧重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倾斜法”。 经过了四次审议之后,的6月29日,《劳动合同法》提交到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表决,当天参加表决的146人中有145人投了赞成票。尽管波折重重,《劳动合同法》最终还是以高得票率获得通过。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众所周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有密切的关系。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宣传《劳动合同法》的言论,其中难免会有不正确的说法误导大众。比如,有人说出台了一个新的《劳动法》,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而有人说出台了一个新的《劳动合同法》,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劳动法》是于出台的,是劳动领域里的基本法,它不会被《劳动合同法》所取代,而且这部法律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做任何修改,所以不存在新的《劳动法》一说。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确切地说,《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的一个子法。二者的关系如表1-1所示: 、

初级经济法基础讲义第二章(中华会计网校,串讲)

年初级经济法基础讲义第二章(中华会计网校,串讲)

————————————————————————————————作者:————————————————————————————————日期:

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为《经济法基础》科目的重点章节,每年考试涉及各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各3-4题,判断题1-2题,也是不定项选择题的出题章节,一般为10分以上。 ◆本章内容导读: 涉及大量数字,如期限、比例、年份、倍数等,需要准确记忆。 一、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包括全过程: 订立→内容→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争议的解决等 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包括5险: 种类→计算缴纳→享受的待遇→登记与征缴 一、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一)劳动合同的订立 1.时间和形式:用工前、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书面劳动合同。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2.主体的资格:劳动者(年满16周岁);用人单位:法人、分支机构。 3.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2个不得(不得扣押身份证等、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4.未定合同期限的处理:1个月~1年;满1年 (二)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非常重要): 1.必备条款:9项,重点是劳动合同期限、休息休假、劳动报酬。 (1)劳动合同期限:3种(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重点是无固定期限情形。 (2)休息休假:重点是法定假日(7节11天)、年休假:5天、10天、15天 (3)劳动报酬:重点是加班工资支付标准:150%、200%(周六日)、300%(法定假日) 2.劳动合同约定条款: (1)试用期:1个月、2个月、6个月 提示:与劳动合同期限相关;只能约定一次;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工资的强制性规定等 (2)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 (3)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是2010年教材完全新增的一章,2010年本章的考试分值为13分(单选题2题2分、多选题1题2分、判断题1题1分、不定项选择题4题8分)。本章教材篇幅较长,处处是考点,处处是重点,大多数考点需要考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复习难度很大。 2011年教材对本章内容基本未进行调整。在2011年的考试中,本章分值估计在20分左右,考生应重点关注不定项选择题。 第一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概述(略)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P38) 1.劳动者需年满16周岁(只有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可以例外),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二、劳动关系的建立(★★)(P39)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解释】不论是先签订劳动合同后用工,还是先用工后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均自“用工之日起”(而非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起)建立。 三、劳动合同的订立(★★★)(P39) 1.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解释】1个月为合法的“缓冲期”,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只需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最新劳动法_2013年7月1日执行

2013年7月1日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已根据2013.07.01实施的修正案修改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

相关法规: 释义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法条内容: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释义内容: 【释义】本条是关于服务期的规定。 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的培训是有严格的条件的。(1)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培训费用,用于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这部分培训费用的使用不能作为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条件。同时,这笔专项培训费用的数额应当是比较大的,这个数额到底多高,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一个具体的数额,主要是考虑各地区、各企业之间情况不一样,很难划出一个统一的尺度。由各地方细化本地区的具体数额比较好操作。(2)对劳动者进行的是专业技术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比如从国外引进一条生产线、一个项目,必须有能够操作的人,为此,把劳动者送到国外去培训,回来以后干这个活,这个培训就是本条所指的培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不可以约定服务期,也就是说不包括职业培训。以免一个正常的职业培训如上岗前必经的培训,甚至参加一个普通的会议、上个夜校都被算成是本条所称的专业技术培训。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

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3)至于培训的形式,可以是脱产的,半脱产的,也可以是不脱产的。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因某个项目或者某种技术革新,给员工提供费用较大的培训,但脱产时间一般不会很长,更多的采取非脱产方式的专业技术培训。如果法律硬性规定必须脱产培训一定时间以上才能约定服务期,许多接受培训的劳动者不履行约定的服务期而离职,会给用人单位造成较大的损失。这样规定,表面上看是保护了劳动者的培训利益,实际上使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培训上产生顾虑,不利于劳动者的发展。一般情况下,越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单位越不可能使其脱产培训很长时间,而只能采用非脱产的方式。总之,不管是否脱产,只要用人单位在国家规定提取的职工培训费用以外,专门花费较高数额的钱送劳动者去进行定向专业培训的,就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法律之所以规定服务期,是因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有投入并导致劳动者获得利益。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培训费用,并支付劳动报酬和其他待遇,使劳动者学到了本事。同时,用人单位使劳动者接受培训的目的,在于劳动者回来后运用学到的本事为本单位提供约定服务期期间的劳动,劳动者服务期未满离职,使用人单位期待落空。通过约定服务期,可以大体平衡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规定服务期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由于用人单位通过出资培训等提供特殊待遇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具有与用人单位谈判的能力,如果他们觉得有利可图就签订培训协议。在这一前提下,应当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特殊待遇,鼓励其加大对劳动者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允许企业获得相应权利,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要依法约定违约金。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违约金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结果。体现了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所谓“对等”,是指享有权利,同时就应当承担义务,而且,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对应的。这要求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

新劳动法讲义及案例(5)

(3)关于补偿年限和基数的特殊规定( P64) ①2008年1月1日前的补偿年限和补偿基数,按当时当地的有关规定执行;2008年1 月1日以后的补偿年限和补偿基数,按照新规定执行,两段合并计算。 ②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 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自2008年1月1日起算。而在其他解除劳动合同的 情形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自双方建立劳动关系时起计算,即应按工作年限计算,只是2008年1月1日前后,补偿基数的计算略有不同:2008年1月1日以前,经济补偿金按照 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不满1年的, 不区分是否满6个月,均按1年计算,向劳动者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而2008年1月1日后,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③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期满后,若用人单位不同意按照维持或高于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与劳动者 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即以2008年1月1日为分界点, 对于2008年1月1日后,因劳动合同终止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应自2008年1月1日开始计算;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不属于经济补偿的计算 范畴。

【案例】张某于2000年7月1日入职甲公司,劳动合同每年一签。2007年7月1日, 甲公司与张某又签订了1年期限的劳动合同,2008年6月30日,劳动合同期满,甲公司决定不再续订劳动合同。请问,甲公司应该如何向张某支付经济补偿金? 【分析】终止劳动合同时,以2008年1月1日为分界点:(1)张某2000年7月1日 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的工作年限用人单位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2)张某的劳动合同 于2008年6月30日期满终止,年限正好为6个月(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甲公司需支付张某1个月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金。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考情分析:本章为2010年新增内容。 第一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概述(了解)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了解)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劳动合同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法定性。当事人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否则无效。 3.劳动者在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的地位在发生变化。 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用人单位和 劳动者就具有了支配与被支配、管理与服从的从属关系。 【例题·多选题】关于劳动合同的特征,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B.对于劳动合同,法律规定了较多的强制性规范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D.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正确答案』ABC 二、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了解)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 3.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执行。 注意:

2020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修正案)第一章

2020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修正案)第一章劳动合同法 | 最新劳动合同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经过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后,由用人单位决定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实施。 外国企业驻华办事机构、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招用劳动者,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2020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将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一〉乙方在试用期间,月薪为____元。试用期满后,按乙方的技术水平、劳动态度和工作效率评定,根据所评定的级别或职务确定月薪。 第十八条甲方应当要求用工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确定除劳动合同期限以外的劳动合同内容。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劳动法讲义

劳动法 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劳动法是独立的部门法 ?2、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与联系 ?3、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与联系 ?劳动法的沿革与发展 ?1、身份——契约 ?2、个别——集体 ?3、双方机制——三方机制 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 ?1、劳动关系运行法律制度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工民主管理 ?2、劳动基准法律制度 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劳动保护 ?3、劳动保障法律制度 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职工福利 ?4、劳动救济法律制度 劳动争议处理、劳动监督检查 劳动法案例 ?赵先生2006年1月1日进入某公司广州分公司工作,工作职位为咨询顾问,签订劳动合同一份(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合同到期双方无异议的,自动续约1年)。合同工资约定为每月2万元,社会保险由总公司委托某派遣公司代为缴纳,但缴费基数为3000元。2008年7月,公司对赵先生进行调岗处理,赵先生以调岗不合理为由拒绝上班。2008年8月31日,公司以连续旷工系属严重违纪为由对赵先生送达了解雇通知。 申请人仲裁请求 1、支付2008年2月-8月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加付部分16万元; ?2、支付拖欠的8月工资2万元及25%补偿金5000元; ?3、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计12万元。 ?4、补缴入职来至2008年的社会保险费。 申请人陈述 ?申请人2006年进入被申请人公司工作,合同期限为一年,双方同时约定合同到期无异议的自动顺延一年,2008年1月1日以后,公司没有及时续签合同,尽管申请人曾多次提出要求补签。2008年7月,公司以我绩效较差为由调整我岗位,由于没有明确的考核依据,申请人不同意处理决定。被申请人则以封锁办公室的手段逼迫申请人不再上班。申请人工作期间,社会保险没有足额缴纳。2008年8月31日,被申请人违法解除了与我的劳动关系。基于此,申请人要求仲裁庭支持各项请求。被申请人答辩 ?被申请人不同意申请人的仲裁请求,关于双倍工资,合同应有明确约定无异议则

《劳动合同法》全文逐条解析

《劳动合同法》全文逐条解析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专家点评」:立法宗旨开宗明义说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是说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理论依据就是用人单位本身就强势,劳动者本身就是弱势,一开始双方地位就不平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取得劳资双方关系的相对平衡。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专家点评」:本条增加了一个用工主体,即民办非企业单位,且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可依照本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专家点评」:本条无甚新意,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的基本原则,任何合同概莫能外。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专家点评」:此条对用人单位影响深远,规章制度需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民主管理发挥到了极限。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专家点评」:此条规定在实践中基本上会流于形式,毫无作用。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