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2三角形的分类课时练习A卷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2三角形的分类课时练习A卷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2三角形的分类课时练习A卷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2三角形的分类课时练习A卷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2三角形的分类课时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把一根长15厘米的小棒截成3段,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下面答案正确的是()

A . 4厘米、5厘米和6厘米

B . 11厘米、2厘米和2厘米

C . 4厘米、4厘米和7厘米

2. (2分)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之比是4:4:8,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 . 锐角

B . 直角

C . 钝角

D . 等边

3. (2分)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5:4:3,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 . 锐角

B . 钝角

C . 直角

4. (2分)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5°,这个三角形是()

A . 锐角三角形

B . 直角三角形

C . 钝角三角形

D . 无法判定

5. (2分)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底角是55度,顶角是()度。

A . 55

B . 125

C . 70

6. (2分)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5°和35°,这个三角形是()。

A . 锐角三角形

B . 直角三角形

C . 钝角三角形

7. (2分) (2020五上·衡阳期中) 一个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 一定

B . 可能

C . 不可能

8. (2分)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 直角三角形

B . 锐角三角形

C . 钝角三角形

D . 无法确定

9. (2分)正三角形的三条边()

A . 不相等

B . 无法确定

C . 相等

10. (2分)(2020·滨州) 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6°,这个三角形是()。

A . 锐角三角形

B . 直角三角形

C . 钝角三角形

D . 无法确定

11. (2分)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的度数是75°和35°,这是一个()三角形。

A . 锐角

B . 直角

C . 钝角

12. (2分) (2020四下·莲湖期末) 在下面图中画一条直线,能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的图形是()

A .

B .

C .

D .

13. (2分)三角形可以按角和边的特点进行分类,如果按边的特点分类,下面()图能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A .

B .

C .

D .

14. (2分)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5,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 . 锐角

B . 钝角

C . 直角

15. (2分)一个三角形中,∠1=50°,∠2=40°.这个三角形是()

A . 直角三角形

B . 锐角三角形

C . 钝角三角形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6. (2分)(2019·郾城)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8度,则这个三角形一定锐角三角形。()

17. (3分)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_个直角或者是________个钝角,最少有________个锐角。

18. (2分)∠1=90°,∠2=45°,∠3=________°,它是________三角形。

19. (1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读数是108°,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________三角形

20. (2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40°,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比是3: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解答题 (共5题;共21分)

21. (5分)先量出下面各三角形的度数,说出是哪种三角形,再画出三边上的高.

22. (5分)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连起来.()

①∠A=30°,∠B=60°.A.等腰三角形

②∠B=75°,∠C=75°.B.直角三角形

③∠A=60°,∠B=60°.C.等边三角形

23. (5分)把下列三角形的序号填在相应的圈里.

24. (1分)锐角三角形有________个内角是锐角。

25. (5分)下面是三块三角形玻璃打碎后留下的碎片,你能判断出它们原来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答案:16-1、

考点:

解析:

答案:17-1、

考点:

解析:

答案:18-1、

考点:

解析:

答案:19-1、

考点:

解析:

答案:20-1、

考点:

解析:

三、解答题 (共5题;共21分)

答案:21-1、

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

考点: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第1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P1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除以一个数,得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XXX的东偏南”就是以“XXX”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加法交换律 a+b=b+a 34+89+66=34+66+89 26+47-6=26-6+47 1、只有加法,减法。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3、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P29:加法结合律 a+b+c=a+(b+c) 88+104+96=88+(104+96) 79+26-9=26+(79-9) P34:乘法交换律 a × b=b× a 4×58×25=4×25×58 1、只有乘法。 2、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3、注意找好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0 P35:乘法结合律 a×b×c=a×(b×c)125×67×8=67×(125×8) 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 =25×200+25×4 合:a×b+a×c =a×(b+c)265×105-265×5=265×(105-5) 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2、运算性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完整word)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授课时数:66课时 1、四则运算..................................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1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1课时 5、三角形....................................7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4课时 9、总复习....................................4课时 机动课时......................................30课时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体现了两方面的特点或理念。一是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采处理好继

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有改革的新理念,又有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这是学习四年级下册数学学生的必选课本。 教材内容: 该教材含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等九大内容,另外加入营养午餐、小管家等内容一起学习,将会为学生的学习经历起到更丰富、更深入的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 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等内容更是对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分析、推理、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把数学运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有深远影响,也是学生打下终生学习基础的最基本条件。 学习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让学生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强化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6、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连减的性质: a-b-c=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 4、除法的性质:a÷b÷c=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 ③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完整版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 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1)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2)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 - b - c = a -c -b 7、除法的性质:(1)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2)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 第1课时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填一填。 1、食品超市有85箱饮料,上午卖出26箱,下午又运来18箱,超市现在有( )箱饮料。 2、一辆轿车2小时行驶144千米,5小时能行驶( )千米。 3、计算78-33+15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计算15×200÷100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 )往( )的顺序计算。 2、比一比,谁最快。 (1) (2) 3 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 1 (2)37 + 168 97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136+72-143 40×16÷8 328÷8×19 246-187+121 52÷4×17 630—198—35 5、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4节车厢一共装煤228吨,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列火车有18节这样的车厢,那么这列火车一共可以运煤多少吨? (2)小明5分钟跑了400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9分钟能跑多少米? 第2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

1 里填上“>”“<”或“=”。 27——76 345÷15× —17+2 366÷6×—13×6 144÷ 12÷÷11+18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45 2倍 多15 (1)甲: 乙: ? (2)苹果: 香蕉: 每箱36千克 每箱40千克 ①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千克? ②香蕉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3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380—120÷15 150×50—25×5 5、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1)275与25的积比它们的商多多少? (2)100减去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6、解决问题。 (1)火车8小时行驶600千米,汽车5小时行驶23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比汽车平均每小时快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解答) (2)亮亮读一本童话书,前6天每天读12页,后4天每天读18页才读完,这本童话书一共有多少页? 第3课时 第1、2课时的综合练习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 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a - b) ×c= a×c - b×c。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2011-05-24 05:46:32| 分类:复习指导|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 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 再加起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9、添上(),去掉() 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变×。 10、带符号搬家:在同级运算中,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 1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2、在减法中,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3、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就增加多少。 14、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n倍,积就扩大m乘n倍。 15、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16、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 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 17、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word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课程标准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课程标准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的顺序是计算教学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一般采用的是多次循环的编排方式。即在低年级逐步引入混合运算、直观描述运算顺序(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下同),接着逐步出现整数四则三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第五册~第八册),之后在高年级(第九册)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和概括——出现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为学生初中时学习第三级运算做准备。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但是也造成了循环过多,比较烦琐,教学步子比较小,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不足等问题。 本套实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大全(120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应用题大全( 120个)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 2、动物园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8天预计可以接待多少人? 3、班级图书角有图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有书多少本? 4、一箱橙汁12瓶共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5、爸爸妈妈和玲玲去公园玩,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6、5名学生去参观,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平均每人共花了多少钱? 7、上衣4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9元,裙子比裤子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8、李华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9、路口通过公共汽车98辆,小汽车703辆,货车594辆,这个路口共通过多少 辆汽车? 10、爸爸带小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 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11、李明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他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12、学校需要运送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3、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14、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是水杉数的3倍。水杉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 15、黑天鹅有35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还多8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16、一个长方形的长15米,宽9米,周长多少米? 17、王阿姨去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28元,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多少元? 18、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两圈,跑了多少米? 19、四一班借29本,四二班借了38本,四三班借的书比一班和二班借的总数少 34本,四三班借书多少本? 20、商店运来850千克苹果,上午卖286千克,下午卖35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 22、一根电缆,用去30米,剩下的比用去的3倍还多15米,这根电缆一共多长?

2020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 课时练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1课时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填一填。 (1)食品超市有85箱饮料,上午卖出26箱,下午又运来18箱,超市现在有( )箱饮料。 (2)一辆轿车2小时行驶144千米,5小时能行驶( )千米。 (3)计算78-33+15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计算15×200÷100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 )往( )的顺序计算。 2、比一比,谁最快。 (1) (2) 3 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 ) (2)37 + 168 97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136+72-143 40×16÷8 328÷8×19 246-187+121 52÷4×17 630—198—35 +24 +29 -36 +80

可以运煤多少吨? (2)小明5分钟跑了400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9分钟能跑多少米? 第2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 1 里填上“>”“<”或“=”。 27—— 76 345÷15× —17+2 366 ÷6× —13×6 144 ÷12÷÷11+18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45 2倍 多15 (1)甲: 乙: ? (2)苹果: 香蕉: 每箱36千克 每箱40千克 ①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千克? ②香蕉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3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380—120÷15 150×50—25×5 + —

5、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1)275与25的积比它们的商多多少?(2)100减去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6、解决问题。 (1)火车8小时行驶600千米,汽车5小时行驶23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比汽车平均每小时快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解答) (2)亮亮读一本童话书,前6天每天读12页,后4天每天读18页才读完,这本童话书一共有多少页? 第3课时 第1、2课时的综合练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4×2= 9+12-7= 12-5×2= 6×8÷4= 15-5×3= 18÷9×6= 2、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800-150÷5 16×6+38÷2 =650÷5 改正:=96+38÷2 改正: =130 =134÷2 =67 3、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数的4倍是160,这个数的8倍是多少?应列式为()。 A.160÷8×4 B.160÷4×8 C.160×4÷8 (2)小明读一本书,每天读15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列式是()。 A.15×6÷9 B.15×6×9 C.15×9÷6 4、脱式计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3页做一做答案 345 246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一答案 1、(1)此题应用加法计算。(原因略) (2)此题应用减法计算。(原因略) (3)此题应用加法计算。(原因略) (4)此题应用减法计算。(原因略) 2、(竖排)350-147=203 350-203=147 67-12=55 12+55=67 611+239=850 850-611=239 3、120+56=176 792-483=309 4、500 200 328 651 154 357 511 273 5、530 551 488 257(验算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6页做一做答案 36 1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二答案 1、略 2、13936÷208=67 13936÷67-208 1125÷45=25 25×45 =1125 1008÷21=48 21×48=1008 3、356÷89=4 774÷18=43 672÷24-28 20×35=700 4、10 15 420 36 5、1296 8670 26 12(验算略) 6、12×6+3=75(个) 7、24 0 0 0 70 504 0 0 8、36 7 156 16 9、①×②√③√④× 10、(1)(△一口)×(▲+■)=◇

(2)△×口-▲÷■=◇ 思考题 分析:由14+82-●=87可得●=14+82-87=9, 由□×6+10=58可得□=(58-10)÷6=8. 解答:密码是989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9页做一做答案 运算顺序:360÷(70-4×16)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的减法,最后算除法; 158-[(27+54)÷9]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最后算减法。 360÷(704×16) =60 158-[(27+54)÷9]=149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三答案 1、(说出运算顺序略) 70 330 215 4700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 . 海宴镇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小学四年级数学科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70分钟) 成绩: 一、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5分)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3、25×12×4=25×4×12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 ) 4、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 ) 5、三角形两个内角和是130度,则第三个角是60度。 ( ) 二、选择题。把你认为对的答案代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5分) 1、0不可以做( )。 A 、被除数 B 、除数 C 、减数 2、0.15的计数单位是( ) A 、 0.1 B 、0.01 C 、.001 3、3.200化简后是( )。 A 、3.02 B 、3.2 C 、3.20 4、3.25中的“2”表示( )。 A 、2个0.1 B 、2个0.01 C 、2个0.001 5、(30+25)×4=30×4+25×4,这里应用了( )。 A 、乘法结合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分配律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计算72+6x(35-27)时,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结果 是( )。 2、A+B=( )+( ); (a + b) xc =( ) x ( ) + ( ) x ( ) 3、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有( ),( )… 4、1.09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5、0.7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0.92里面有( )0.01。 6、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50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 7、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3.4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把5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 8、2.103读作( ); 三十点零零一写作( )。 9、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 )于第三边。 10、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有( )只,兔有( )只。 四、观察后回答(共3分) 五、操作题(4分)

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王晶)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是: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全册教材分析: 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