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

《--20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

《--20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
《--20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就业基本情况 (1)

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

二、毕业生就业率 (3)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 (6)

四、就业流向 (8)

五、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9)

第二部分就业主要特点 (11)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1)

二、就业指导服务 (12)

第三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14)

一、就业率变化趋势 (14)

第四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6)

一、对专业结构调整的反馈 (16)

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16)

第五部分人才培养调整措施 (18)

一、教改深化 (18)

二、岗位拓展 (18)

三、就业指导能力提升 (18)

四、就业服务水平提升 (18)

五、品牌影响力铸造 (18)

六、就业质量提升保障 (18)

第一部分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 总毕业生数

通辽职业学院2015届总毕业生总数为1922人。其中普通专科1789人,五年制专科133人。

2. 毕业生性别结构

我院毕业生按性别分是:男466人;女1456人。男生是毕业生总数的24.25%;女生是毕业生总数的75.25%;男女比例为1:3.12。性别结构比较特殊,主要是护理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女生较多,两类毕业女生930人,占毕业女生的63.87%。

表1 本校2015届毕业生性别分布

3. 毕业生生源类型

我院2015届毕业生生源分三类。其中,普通高中生1391人;三校生398人;五年制高职133人。

表2 本校2015届毕业生生源类型

4. 生源地分布

表3 本校2015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5. 民族结构

通辽市是全国主要蒙古族聚居地,因此,我院本届毕业生主要是汉族和蒙古族,占毕业生的93.76%。其中,汉族1234人;蒙古族568人;其他少数民族120人。

表4 本校2015届毕业生民族结构

6. 各专业毕业生数

表5 本校2015各专业毕业生人数

二、毕业生就业率

1. 毕业生的就业率

截止2014年8月31日,我院201届毕业生1922人,就业1590人,总体初次就业率为82.73%。 2015届毕业三个月后的就业率为

77.2%,本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4.8%,2013届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为88.8%,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

2040

6080100毕业生的就业率

本校2013届

本校2014届本校2015届

全国高职2014届

(%)

数据来源:麦可思-通辽职业学院2014届、2015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2. 不同就业地点的就业率

我院2015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在本市和区内。具体分布是:通辽市就业523人,内蒙古地区就业796人,,北京市就业99人,天津市就业36人,辽宁省就业35人,吉林省就业55人,河北省就业15人,其他省市就业22人。

表6 本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地分布

3. 毕业生基于不同生源类型就业率

普通高中生源就业1157人,占其生源的83.18%;三校生生源就业330人,占其生源的82.91%;五年制高职就业103人,占其生源的77.44%.

4. 各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

汉族就业1032人,就业率83.63%;蒙古族就业460人,就业率80.99%;其他少数民族就业98人,就业率81.67%。

5. 毕业生不同性别就业率

毕业生男生就业341人,占其男生的73.18%;毕业生女生就业1249人,占其女生85.78%。

6. 各系就业率

我院2015届各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下表

表7 本校2015届毕业生各系就业率

就业率最高的是财经管理系(96.99%)和师范教育系(93.50%)。就业率较低的是和化工系(15.56%)和信息技术系(56.36%)。

7. 各专业的就业率

我院2015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如下表

表8 本校2015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就业状况最好的专业是英语教育(100.00%)、初等教育(100.00%)、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方向)(100.00%)、物流管理(100.00%)、学前教育(92.59%)。就业状况比较差的专业是食品营养与检测(15.56%)、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方向)(50.00%)、计算机网络技术(52.63%)。

8. 毕业生的升学情况

本校2015届升学率为0.88%。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

1. 毕业生收入分析

本校2015届毕业生的转正月收入为2639元,本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572元,本校2013届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为2738元,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200元。

1000

2000

30004000

5000毕业生的月收入

本校2013届

本校2014届

本校2015届

全国高职2014届

(

元)

图3-1 本校毕业生的月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通辽职业学院2014届、2015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2. 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本校2015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7%,本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7%,本校2013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3%,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2%。

2040

6080

100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本校2013届

本校2014届

本校2015届

全国高职2014届

(%

)

图3-2 本校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通辽职业学院2014届、2015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3. 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

本校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2%,本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4%,本校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3%,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9%。

2040

6080

100就业现状满意度

本校2013届

本校2014届

本校2015届

全国高职2014届

(

%

)

图3-3 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通辽职业学院2014届、2015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四、就业流向

1. 就业去向分布

我院2015届毕业“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82.5%,比2014届毕业生一年后(76.3%)高6.2个百分点;“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为17.5%,比上届毕业生一年后(11.4%)高6.1个百分点。

2. 毕业生从事的职业流向

我院2015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如下表所示。由于医学类和师范类毕业生较多,近58%多的毕业生从事卫生专业和教学工作。

表9 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前五位

3. 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

我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就业于“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教育业”行业类的毕业生比例较大,占毕业生的近53%。

表10 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前五位

4. 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流向

我院2015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55.5%)和医疗卫生(23.1%)。就业于国有企业的较少(2.8%),但比上届毕业生(1.9%)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

表11 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单位类型前五位

5.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城市

本校2015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32.9%的人在通辽就业,在内蒙地区其他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有50%,只有17%的毕业生在区外就业。

表12 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城市前五位

五、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1. 未就业毕业生的数量

截止2015年9月1日,2015届毕业生共有332名毕业生未就业。

2. 未就业的原因

学生就业观念不同。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较好,不着急就业;想找和自身专业相关、薪酬

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以致一直在寻找,而不急于就业;一部分学生希望找到更稳定、更理想的职业(如考公务员、事业编、考专升本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待遇及工作条件要求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挑地段、挑待遇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差,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第二部分就业主要特点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就业工作保障体系

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于2008年起全面实施由学院、系两级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双组长”就业工作领导体制,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出台并完善了《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评估办法》、《通辽职业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学院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努力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到位;建立了学生服务中心大楼,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洽谈室、创业培训室。学院切实保障“政策、机构、人员、场地、经费”五到位,已经形成了“领导主抓、部门统筹、系部为主、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有效应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就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促进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建设,提高就业教育水平,推动我校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年初我们根据新形势,在广泛征求意见,认证梳理整改的基础上颁布了学院2014年招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

2. 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学院于2006年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面向全院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列为必修课,学校还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新生入学集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以课堂的形式组织各院系新生进行集中学习。

利用就业指导课这个平台来补充学生的就业知识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2012年开设大学生创业课程,创建创业技能实训、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锻炼创业技能。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教育(SIYB)培训,2012-2015年已培训六期培训学员300人,学员均通过相关部门考核验证,同时学院培训室经市就业局验收,已成为《通辽市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基地》。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就业指导必修课设置单独的创业基础环节,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创业教育环节,提升了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和自己,了解供需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做好就业创业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

3. 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

在学院领导的高度关注下,我院一大批工科类、医药类、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顺利签定就业协议,就业工作进展基本顺利。但是,部分专业受就业形势和专业服务方向限制,仍有一批

毕业生没有落实就业单位,就业依然存在较大困难。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落实教育部有关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等精神,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学校、学院两级实时掌握困难群体学生的就业状况,依托院系提供重点指导、优先提供就业信息、优先推荐就业岗位等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就业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为此出台了《通辽职业学院就业困难生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以困难生就业帮扶为切入点,细化服务层面,拉动和提升整体毕业生就业水平。

4.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站在学院事业发展的角度,分类指导,注重带动与盘活性,在与一汽吉林分公司,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大连公司,亚太集团吉林大药房、北京泽仁恒通科技有限公司、通辽市金港物流公司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将培养指标列入国家高校招生来源计划,有节奏地发展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办学模式,提高了我院在这些地区的声誉,得到社会及考生的热切关注和认可。

二、就业指导服务

1.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文件精神,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列入学院的必修课,并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完善制度建设,逐步推行对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学院对2015届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课程设置如下: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安排

按照课程安排,要求学生大一第一学期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共计18学时。大二第二学期学习:《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共计20学时,全部课程为38课时,2学分,明确就业指导课为必修课。学院注重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院领导经常深入调研、加强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建设。对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及条件保障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 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召开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千方百计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除参加自治区教育厅,人才服务中心组织的各类大型人才及各种网上招聘活动外,在校内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招聘会。

6月与市就业局共同举办2015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招聘企业78家,提供2300多个就业岗位。除此之外,招就处与各系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灵活组织招聘活动,以方便用人单位,保证学生及时就业。在完善升级学院就业信息网站同时,嵌入开通了教育部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增强了信息服务的便捷性与互动性。并通过网站、Q群、短信平台及时发布招聘单位信息,为求职毕业生提供了有效信息。另外切实落实国家地方基层服务项目就业政策和困难毕业生帮扶政策,卓有成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充分就业。汇总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根据毕业生学历、专业、生源地等就业影响因素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形成每个专业的就业主体单位。针对这些主体单位开展就业市场需求调研,了解用人单位新的招聘趋势和人才需求。要求各系与用工较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要求每年与每家企业联系至少两次,并将该要求写入学生工作考核体系

3. 求职服务特点

我院2015届毕业生接受的求职服务主要是:创业培训;大学组织的招聘会;职业发展规划;辅导简历写作;辅导面试技巧;辅导求职策略;发布招聘需求;直接介绍工作。

第三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率变化趋势

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2.73%,2014届为90.32%。,下降了7.59个百分点。

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等待“适合”自己的工作;其次是有些企业不与学生签约;再有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就业或不就业。

1. 各专业就业率变化趋势(如下表)

表13 2015届与2014届部分专业就业率对比

专业2014届(%)2015届(%)2015届比2014届(%)护理91.72 80.74 -10.98

助产98.41 89.29 -9.12

药学91.67 81.43 -10.24

药品经营与管理94.67 86.54 -8.13

学前教育98.41 92.59 -5.82

英语教育100.00 100.00 0

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方向)100.00 98.08 -1.92

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方向)94.59 100.00 5.41

酒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方向)84.62 86.67 2.05

物流管理81.48 100.00 18.52

工程监理92.59 81.97 -10.62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风力发电技术方向)82.76 84.21 1.45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气方向)85.00 75.86 -9.1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71.43 77.05 5.62

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方向)70.97 50 -20.97

计算机网络技术95.00 52.63 -42.37

大部分毕业生已在企业工作,但企业不与学生签约。还有部分学生对现在的工作不太满意,但暂时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签约。因此,导致一些专业就业率较去年有所下降。

2. 近五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

表14 通辽职业学院2013—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

2013-2015年毕业生数比较稳定,生源结构有所变化,近两年五年制专科毕业生较少(2013届166人,2014届126人,2015届133人),大部分都是普招生。总体就业上,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是比较低的一年。

第四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专业结构调整的反馈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研究认为结构性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其中专业结构不能紧密切合社会需求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应用型专业应给予教学系更多的自主权,使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规模。学院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信息反馈,及时作出调整:

1. 调整专业设置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全面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设置,学院2012年在26个专业基础上,调整为19个专业,缓招7个专业,2015年又通过动态调整,冷冻了应用化工技术和酒店管理等生源短缺两个专业,有效地解决了计划流失。专业种类涵盖了医药、机电汽车、财经、教育、食品化工、计算机等六个大类,形成了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思路,专业设置反映了社会需求。

目前学院重点建设了护理、药学、学前教育、工程监理、会计电算化五个品牌专业,以此带动和组建相关专业群。推进全院的专业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要求认真制订了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和外校专家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剖析活动,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2. 调整招生计划

每年学院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增加报考率和就业率高的专业招生计划数,减少报考率和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招生计划,对于就业率低的专业则缓招。

3.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毕业生实习及就业的信息反馈,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综合素质好、专业知识实、职业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此框架下,各专业根据行业、专业特点确定各自的专业培养目标。

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高职院校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是通过社会的评价尺度来衡量的,用人单位的评价是检验高等教育成果最重要的标准,以社会需要为基准,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信息,及时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

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明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通过与相关鉴定机构合作,可为学生提供31个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毕业生获得“双证书”率平均达82%。

第五部分人才培养调整措施

一、教改深化

根据国家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深入开展专业评估;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加强产学结合,与企业共同实施“订单式培养”。

二、岗位拓展

加强与东北地区及京津冀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继续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城乡基层就业。

三、就业指导能力提升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实行就业指导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积极鼓励、支持、选派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各项专业培训;二是开展就业专项调查,分析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去向和就业行业流向,梳理总结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局限,为高校以后的就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四、就业服务水平提升

一是加强个性化、人性化指导,逐步完成从统一化的就业指导向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转变。开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指导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规划。做好“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完善服务责任制,深化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有效性。二是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做好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搭建多元化的择业对接平台,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加大软硬件投入,建立优质、高效的毕业生网上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平台。

五、品牌影响力铸造

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活动,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周(月)”、校企交流、推介、就业创业指导专题讲座、报告会、宣讲会等等活动,打造本校特色品牌,以开展各项活动影响带动学生就业工作的落实。

六、就业质量提升保障

就业质量提升需要就业专项经费保障。要建立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