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孔雀东南飞》

1.为仲卿母所遣

语法: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兰芝)被仲卿母亲休回娘家。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我”。正确语序是“…及时遣归相”。

译文:(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语法:可怜:古今异义词,可爱。

译文:(她)体态可爱无比,我去替你说媒求婚。

4.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正确语序是“…会不从许相”。

译文:我对兰芝早已恩断义绝,决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5.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语法:归还:古今异义词,回来。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正确语序是“…还必迎取相”。

译文: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语法: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劳作。

译文: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

7.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语法:要:通“邀”,约定。渠:代词,他。

译文:虽然我同仲卿有约在先,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8.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正确语序是“…君既若录见”。

译文:你既然这样记着我,还望你不久能来接我。

9.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正确语序是“…府吏丁宁见”。

译文:我才回家时,仲卿再三叮咛我。

10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语法:省略句:两句都省略了“于”,补充后又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庭树下徘徊,(于)东南枝自挂”。

译文:仲卿在院中的树下徘徊一阵,就在向着东南方向的树枝上自缢而死了。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1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语法:望:农历十五日;过了望日就是“既望”,农历十六日。状语后置句,“于”,状语后置的标志,还原语序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1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语法:状语后置句,“于”,状语后置的标志,还原语序为“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译文:一会儿,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与牵牛星之间徘徊。

1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语法:定语后置句,“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还原语序为“有吹洞箫(之)客”。

译文: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节奏吹箫应和着。

1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语法:固,本来。判断句,“也”表判断。宾语前置句,“安”作宾语,还原语序为“而今在安哉”。

译文:本来是当世的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1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语法:使动用法:舞,使……起舞;泣,使……哭泣。省略句,省略主语“余音”。

译文:(余音)能使潜藏在深谷中的蛟龙翩翩起舞,又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伤心哭泣。

16.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语法:危坐,端坐。宾语前置句,还原语序为“为何其然也”。

译文:苏轼的容色变得忧愁凄怆,(他)整理好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道:“(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凉)呢?”

1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语法:状语后置句,“于”,状语后置的标志,还原语序为“于江渚之上渔樵”。“侣”,“友”,名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为伴侣,与麋鹿为朋友。

1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语法:状语后置句,“于”,状语后置的标志,还原语序为“于天地寄蜉蝣”。

译文:(我们)在广阔的天地中寄托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米粒。

19.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语法:骤得,屡次得到。遗响,余音,指箫声。状语后置句,“于”,状语后置的标志,还原语序为“于悲风托遗响”。

译文:(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在悲凉的秋风中将箫音和憾恨托寄罢了。

2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语法:适,享有。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译文: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一起享用。

2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语法:既,时间副词,已经,……以后。或,不定代词,有人。第一个“其”,我们;第二个“其”,我(自己)。极,名作动,到达尽头,极尽,尽情享受。夫,代词,那种。

译文: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那游洞的乐趣。

2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语法:第一个“而”表并列,又、也;第二个“而”表转折,却。第一个“以”表修饰,不译;第二个“以”表目的,来。省略句,动词“随”后省略宾语“之”,应为“不随(之)以怠”。“幽暗昏惑”,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译文: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是不能到达的。

2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语法:省略句,完整句子是“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译文:然而力量(火把)足够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2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语法:也,表停顿。而,表转折。其,语气副词,难道。

译文: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却还未能达到,也可以无所悔恨了,这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

25.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语法: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并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离骚》

26.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语法:屈、抑,都是使动用法。尤:责骂。攘:忍受。诟:侮辱。后一句是省略句,“死直”,即“死于直”,死于直道,指为正义而死。伏:保持。清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清白的节操。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推崇。

译文: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责骂和耻辱。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27.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语法:前一句是省略句,“以为”,即“以之为”,“用…做…,把…做成…”。后一句是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不了解我。已,停止,引申为罢了、算了。苟:只要。其,语气助词,不译。信:语气副词,确实,实在。

译文:我要剪裁荷叶做成上衣啊,再采集荷花花瓣做成下装。别人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28.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语法:高、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高,加长。之:助词,用于形容词前,定语后置的标志,正确语序是“高岌岌之余冠兮,长陆离之余佩”。

译文: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2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语法:省略句,“以为常”即“以之为常”,把这当作常态。民生:人生。好修:爱美,这里指修身养性。

译文: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30.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语法:被动句。解:被肢解。惩:受创而改变。

译文: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及其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一、《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二、《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够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译: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译: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的体肤饿瘦,使他们受到贫困之苦,使他们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乐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一个人嫦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四、《公输》 1、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吾义固不杀人。译:我坚持道义,一定不会杀人。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译:楚国有的是土地,却缺少民众,如今去杀自己缺少的民众而去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 4、胡不见我于王?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译: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了攻城的巧妙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了他。 6、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译:我知道用来抵抗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7、我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我知道你用来抵抗我的方法了,我不说。 8、虽杀臣,不能绝也。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五、《愚公移山》 1、甚矣,汝之不惠!译:你太不聪明了。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译: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六、《曹刿论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也一定是根据实情判断。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完整word版,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译:太阳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6.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湖心亭看雪》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的影子,只有隐隐露出一道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片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湖上哪能有你这样(闲情雅致)的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了。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 ..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参考答案】 5.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 ..之后:一年 ⒍(4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一)(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⒎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至之.市 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 ⒏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外研版必修一重点短语句型及翻译

Module 1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tell A from B be similar to…in … the attitude to/towards… a city not far from … write down… on the computer on the screen information from websites a woman called…. be nothing like speak a lot in class have fun I don’t think I will be bored in Ms Shen’s class introduce oneself in groups give sb instructions work by oneself improve one’s spelling in a fun way in other words for one’s homework a description of look forward to doing… be impressed with/by/make a impression on sb A is the same size as B the number of be fluent in Chinese speak Chinese with fluency make a lot of/much progress The father is disappionted at his disappionting son. at the beginning of write to sb all over the world the smell of move to… Would you mind answering my question/ if I asked you questions Here are my answers so have I have the biggest smile the American school systems secondary school cover 7 years at the end of… receive the high school diploma go to college divide….into../sep arate from September through December take part in be free to do… after-school activities

必修文言重点句子翻译讲解

必修一到必修五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 《劝学》(必修一,P35)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小船的人,不一定是会游泳的人,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青色是用蓝色调成的,但比蓝色来更蓝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马的人,不是走的快,而能到达千里之外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师说》(必修一,P37) 七、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赤壁赋》(必修一,P84) 八、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江水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小船儿随意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鱼砍柴,以(与)鱼虾为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准确翻译文言文,必须注意三点 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义和隐含信息 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 3.在翻译时要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 一、《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二、《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一《鸿门宴》) 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必修一《鸿门宴》)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必修二《兰亭集序》)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三《劝学》)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必修三《劝学》) 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必修三《过秦论》)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必修三《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中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 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仁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仁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候悦,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 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仁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问候发怒了,仁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仁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仁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2、子思言苟变于卫侯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译文: 1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之外。 5.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7.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0.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1. 客有吹洞箫者,而和之。 12.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3. 西望夏口,东望。,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者乎? 14. 方其破,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5. 况吾与子渔樵于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6.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7.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8.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9. 相与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0.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1.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2.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者甚众。 23.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24.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5.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27.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2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9.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ēng)道也哉! 3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3、夜缒 ..而出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焉.用亡.郑以陪.邻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7、吾其.还也 8、若亡郑 ..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行李 害

10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12、既东 ..,若不阙.秦..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3、夫.晋,何厌之.有 14、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 《荆轲刺秦王》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仆所以 ..留者,待吾客与俱 3、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8、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 臣,臣乃.得有以 ..报太子 1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1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鸿门宴》 1、旦日 ..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料大王士卒足以 ..当.项王乎? 3、吾得兄事 ..之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6、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 9、杀人如不能举.,刑人.. 如恐不胜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1、今行而. 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 13、道.芷阳间. 行。 14、吾属.今为. 之虏矣! 15、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16、常以身翼. 蔽沛公 17、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 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8、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 《孔雀东南飞》 1.为仲卿母所遣 语法: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兰芝)被仲卿母亲休回娘家。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我”。正确语序是“…及时遣归相”。 译文:(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语法:可怜:古今异义词,可爱。 译文:(她)体态可爱无比,我去替你说媒求婚。 4.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正确语序是“…会不从许相”。 译文:我对兰芝早已恩断义绝,决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5.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语法:归还:古今异义词,回来。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正确语序是“…还必迎取相”。 译文: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语法: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劳作。 译文: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 7.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语法:要:通“邀”,约定。渠:代词,他。 译文:虽然我同仲卿有约在先,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8.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正确语序是“…君既若录见”。 译文:你既然这样记着我,还望你不久能来接我。 9.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正确语序是“…府吏丁宁见”。 译文:我才回家时,仲卿再三叮咛我。 10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语法:省略句:两句都省略了“于”,补充后又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庭树下徘徊,(于)东南枝自挂”。 译文:仲卿在院中的树下徘徊一阵,就在向着东南方向的树枝上自缢而死了。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1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语法:望:农历十五日;过了望日就是“既望”,农历十六日。状语后置句,“于”,状语后置的标志,还原语序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羽衣、羽客) ?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人名)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无虑吾农事 ?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吏民皆安堵如故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 ?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 ?宽尝于坐被酒 ?倍道、倍日 ?比年一小聘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 1、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卷)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文: ⑵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重点句 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蓝草要更深;冰是水毀成的,但是比水更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木材经墨线画过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不長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鳍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提起脚后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看见的围广。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引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小呢?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还要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比圣人差的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就更加愚蠢,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7?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认为耻辱,称地位髙的人为师就被认为谄媚。 8.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一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吗? 9.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必修二文言名句翻译

必修二文言文名句默写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赤壁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8、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褒禅山记》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014届高三文言文翻译训练及答案

文言翻译专项训练 一、(2013年江苏卷) 1、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译文: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2、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译文: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 二、(2012年江苏卷) 1、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苏涣)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2、君(苏涣)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 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苏涣)之寡过焉可也。 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三、(2011年江苏卷) 1、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陈公弼)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陈公弼)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陈公弼)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必修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精心整理必修一到必修五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 《劝学》(必修一,P35)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小船的人,不一定是会游泳的人,却可以横渡江河。 《师说》(必修一,P37) 七、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 6 7 《赤壁赋》(必修一,P84) 八、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江水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小船儿随意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鱼砍柴,以(与)鱼虾为伴,以(与)麋鹿为友。 3 4 1 泉水奇特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醉了就互相枕靠着躺下,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

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那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 4.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 译: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援助,不能够独自保全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