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在高中中国史教学中,思想文化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上的传统“民本”思想和近代史上的“民主”思想又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精华。“民本”与“民主”既有其相通性,但又不能等同。

一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民本思想也即人本思想,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它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但中国民本思想,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中国民本思想立足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强调人对宗教和国家的义务,强调人对国君的效忠,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于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

古代民本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一是:由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决定的。中国古代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大部分民众以种植业为主要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种植业在人们生活和国家治乱兴衰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因而才有了“士、农、工、商”等级序列,可见“民”的地位重要。中国文化扎根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土壤,这自然对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二是由对历代王朝兴盛衰亡规律考察可以看到,民心向背是关键因素。古人常言“水可载舟,水亦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对君主和国家而言,企求长治久安不能不强调“民为邦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为朝廷提供赋役,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强调“民贵君轻”,人民是第一位的治国思想,是为了警示自己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告诫统治者善待人民,否则会被人民所推翻。

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

殷商时期,迷信的氛围特别强烈,事无巨细,每事必卜,甲骨文即是为记录占卜而产生。人们祭天地、鬼神,祭星辰、日月,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阳神,以致夏桀暴虐无道,却以太阳自比,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周王亦称“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来统治天下的。另一方面,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縻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这是“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既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才可以“保民”。这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原来神圣不可动摇的天——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天下大乱,礼乐崩坏。现实已动摇了人们对于神圣天道的崇拜。另一方面,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人的地位。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观点,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天”的地位已开始动摇。与此同时,从君主到一些大臣对“民”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高,认识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田氏代齐的重要手段就是收买人心,搞大斗出货,小斗收进,结果“得齐民心”,“民众归之如流水”。孔子提出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发展到孟子时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思想,告诫统治者“爱民”、“利民”,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这标志着民本思想至此真正形成了。

古代民本思想绝没有把民看得比君还尊贵的意思,不但提出“民贵君轻”的孟子没有这样的思想,即使整个封建时代,二千年来的地主阶级思想家无论他如何进步,也难于设想民比君更尊贵。“民为贵”的思想,是为了加强封建君主地位服务的,而不是为民争地位的。但这种思想本身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历代统治者中不乏英明的君主在治国过程中,在重视法治的同时,注意法、德并重兼施,相信“民为邦本”,以德为本,以身作则,行“王道”(以德服人,即通过尚贤使能,节用裕民等有效措施争取人民),治天下就易如反掌。因而采取一些顺应民心的“仁政”“德政”措施,从而出现盛世、治世的局面。反之,只行“霸道”(以武力服人),只强调法治,而忽视、否定德治,就会导致国家迅速败亡。这尤以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最为典型。可见由民本思想进而升华为“仁政”“德政“是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治国安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二、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历程

明末清初,随着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因素产生,古代民本思想得到极大发挥,就是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独裁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指责君主制度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把天下当作私产,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的责任就在于“以天下万民为事”。这种社会政治思想是进步的,可以看作是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但它还是与近代民主思想有着区别。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启始于鸦片战争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就介绍了西方的议会制度,称赞美国的联邦共和制,说美国总统以四年为一任,期满更代,“总无世袭终身之事。”选官举贤自下而上公举,“可不谓公乎?”表达了自己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憧憬。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带有民主色彩的平等观得到发展。洪秀全把中国传统农民战争中的平等观与近代西方基督教原始平等观相结合,宣扬“普天之下皆兄弟,一切人皆平等”,主张“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实行一种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的绝对平均主义。农民未能与新的生产力相联系,无法冲破旧的生产关系,因而他们民主性的平等和平均要求就无法实现。直至《资政新篇》,提出了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等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主张,说明太平天国后期,农民的民主思想开始向具有近代化意义的民主思想转变。

最早开始直接提出“民主”一词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他在《易言》中写到“泰西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早期维新派就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戊戌维新运动期间,民权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康梁维新派把近代西方进化论思想与儒家“公羊三世说”相结合,认为人类历史必然将由“据乱世”进到“升平世”,再发展到“太平世”,以此推演出资本主义必然将取代封建主义,主张在中国效法俄日,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君民共主,实行君主立宪。这是带有深重士大夫味和儒家传统的民主思想,也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结果。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等社会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为楷模,强调主权在民,民有、民享、民治,重视三权分立,三民主义中的民权思想集中体现了比较现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设立了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得民主观念和制度得到部分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真正开始起步。然而辛亥革命后,虽有了选举、三权分立、国会,实际上人民并未获得应有的权力,因为资产阶级关注的问题主要在于争取建立某种类似西方的政治制度,对真正的百姓的“人权”关心甚少。实践证明中华民国后来只剩下块空招牌。

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探索民主的深层意蕴。民主强调人权,强调民主政治的实现必须以个人解放为前提,而个人解放意味着独立人格、自主活动的能力,强调对个人权利的重视,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的自由。他们用平民主义来译释民主,意味着为广大劳动人民谋政治、经济、文化的彻底解放。随着十月革命介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种平民主义便与劳农政治、工人政治、无产阶级政治连接起来,逐渐被更多的群众所接纳、吸收,对以后中国政治影响深远。

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是一种与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它指法律上的平等人权,伦理上的独立人格,学术上破除迷信和思想自由。充分享有民主,成了广大知识青年的追求目标。这种民主的精神又化作战斗的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青年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共产党诞生后,赋予民主新的内涵,发展为新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民主。

三、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比较

民本思想是扎根于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土壤上的,它是农业经济的产物,它的“重民”、“贵民”主张是农业文明时期宝贵的、进步的思想。民主思想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从西方引进的。它是“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产物。它直接从西方移植了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民主观念,它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变革的思想武器。

中国古代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卑,民主观念则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的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

民本是与君主制相联系的,虽有重民、贵民内涵,甚至还有民本思想推导出反对君主专制的大胆结论,但是它始终没有“公民和政治权利”,即赋予人民发表意见的自由、生命

安全和财产的权利等,因而没有也不可能发展为民主思想,这是因为民本思想往往成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主要表现为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民本思想根本上是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经验提出来的,正如李铁映《论民主》中所言:“民本思想的理想政治是统治者成为‘民之父母’,从而使君民关系由统治与被统治政治关系变为父慈子孝的伦理关系。”例如曾子在《大学》中所说“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可见,“中国民本思想已经深深打上了宗法制度的烙印。”

民主思想的核心是人民主权思想,也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这是民主的根本原则和最突出的特征。人民主权的基础是首先承认人的基本权利,即享有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权力,言论、结社、集会的自由,选举与被选举权力。民主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制度,人权观念是民主制度的基石,人权又需要从民主制度中得到认可和保障。它是在肯定个体主体权利和社会主体权利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健全民主制度去保障这些权利。它强调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的统一与协调。

但民本思想也不是完全抹煞了人的个体主体作用与价值,如儒家强调“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已欲立立人,已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同时儒家价值观念就是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所“立”(取得社会所承认的位置和成就),有所“达”(能够顺利发展),这些思想与近代民主所规定的人人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文化中能够有所“立”有所“达”,是有内在一致性的。

民本思想在古代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等级森严,纲常礼教成为社会主导思想的环境中,是十分珍贵的,带有一定民主色彩的思想。尊重人,珍视人的生命可贵,承认“民为邦本”,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要勇于承担社会政治责任的思想,经过批判继承,吐故纳新,不断进步,成为后来中国民主思想的最早的思想渊源。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专题概述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 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 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

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 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 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爱国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救亡图存,为了民族独立、 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专制反侵略的爱国性质。 4、继承性和发展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 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各种思想主张或理论成果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5、由被动到主动: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维新变法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成果落空,最终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民族、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二、近代中国人学西方不断深化的过程 1、学技术、器物:学军事、工业技术,如新思想萌发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第 2 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一、选择: 1、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基础是() A.人性论 B.“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C ?社会契约论 D. “主权在民”思想 2、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中存在的“三种权力”分别是() A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B.立法权、司法权、对外权 C.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 D.行政权、司法权、对外权 3、世纪,荷兰独立后处于领先地位的手工业是() A.制呢业、 B.造船业 C.金融业 D ?海上运输 4、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的思想家是() A.斯宾诺莎、 B.洛克 C.孟德斯鸿 D.卢梭 5、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是() A.斯宾诺莎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 6、下列不属于斯宾诺莎的主张的是() ①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 ②国家的目的在于保障人的生命和社会的安全 ③民主制最自然,也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④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④ 7、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内涵是() ①人生来就有天斌之权利 ②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 ③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 ④人们以攀力推翻封建基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不仅被转变为法国《人权宣盲》的基本精神,而且被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响亮口号的伟大作品是() A.《神学政治论》 B .《政府论》 C.《论法的精神》 D.《社会契约论》 9、建立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现代中国的奋斗目标。下

专题一 西方君主专制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专题一: 西方君主专制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一、西方的君主专制 一、为君权辩护(西方的专制主义理论) (一)教会的“君权神圣”思想 1、背景 ①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基督教成为人们长期的普遍信仰; ②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进行了长期斗争; ③先进思想(“异端”)的冲击。 2、代表人物及主张: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①国家观: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②政体观: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③教权与君权:代表上帝意志的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统治者。 3、目的:调和教权和君权的矛盾,从理论上阐述教权至上;神化了世俗王权。 (二)世俗君主的“君权神授”思想(以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为例) 1、背景 ①英国在都铎王朝统治时期(亨利八世为代表),专制王权空前强大; ②斯图亚特王朝开始了在英国的统治,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③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要求国内统一,加强海外贸易。 2、内容:王权来自上帝,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3、表现:竭力压制议会,对人民横征暴敛,对清教徒实行宗教迫害。 4、后果:议会与国王之间尖锐对立,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三)世俗化知识分子的“君权至上”思想 1、产生条件: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一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的观点提出质疑。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马基雅弗利(《君主论》) A、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论证,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君权神授; B、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 C、君主为维护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D、斥责罗马教廷是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 ②霍布斯(《利维坦》) A、反对君权神授,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B、认为国家是人造的,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C、不赞成君主世袭制,只强调权威。 (四)“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理论提出的意义 1、积极作用:都强调国家权力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2、消极意义: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符合时宜。

论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

论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 姓名:夏姗 专业:英语 学号:12000615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约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中华文明尽管也历经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阅读五千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传统社会中提倡民本思想,而非民主思想。这又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发展有怎样紧密的联系呢?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其传统文化,传统民本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民主建设有重要额借鉴意义。传统民本思想主张“民为邦本”,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要求统治者为人民做主,也即人本思想,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它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在施政过程中做到贵民、爱民、顺民、信民、富民,不要无视百姓,官逼民反。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在古代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这只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因此在建设现代民主社会的过程中,要弄清民本思想的实质才能判断是继承还是摒弃。将他们作为比较,区分他们的主体、“民”的本质含义、民本与民主社会的背景以及其与统治者的关系、二者的社会作用等方面的差别。同时寻找二者对待民众力量的态度、道德约束以及对统治者约束力限制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剖析两者为什么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时期,即传统社会中为什么只有民本思想而没有民主思想。 阅览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中国民本思想立足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强调人对宗教和国家的义务,强调人对国君的效忠,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于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古代民本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一是:由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决定的。中国古代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大部分民众以种植业为主要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种植业在人们生活和国家治乱兴衰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因而才有了“士、农、工、商”等级序列,可见“民”的地位重要。中国文化扎根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土壤,这自然对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二是由对历代王朝兴盛衰亡规律考察可以看到,民心向背是关键因素。古人常言“水可载舟,水亦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对君主和国家而言,企求长治久安不能不强调“民为邦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为朝廷提供赋役,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强调“民贵君轻”,人民是第一位的治国思想,是为了警示自己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告诫统治者善待人民,否则会被人民所推翻。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殷商时期,迷信的氛围特别强烈,事无巨细,每事必卜,甲骨文即是为记录占卜而产生。人们祭天地、鬼神,祭星辰、日月,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阳神,以致夏桀暴虐无道,却以太阳自比,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周王亦称“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来统治天下的。另一方面,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縻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这是“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既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才可以“保民”。这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原来神圣不可动摇的天——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天下大乱,礼乐崩坏。现实已动摇了人们对于神圣天道的崇拜。另一方面,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人的地位。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观点,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天”的地位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政治思想史 1、解释“经世致用”。 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 2、龚自珍是如何揭露清末的“衰世”的? (1)对封建“末世”的揭露和批判 (2)揭露封建官僚的腐败堕落 (3)抨击了清代的汉学、宋学以及腐败的科举制度。 (4)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 3、试述龚自珍的改制思想在三大领域是如何进行的。 第一,在经济上,针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力图调整封建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缓和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农宗》里提出按宗法家族授田的土地分配办法: 第二,在政治上,主张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力,加重内外大臣的权力,并改变君臣相见的礼仪。加重大臣的权力;改善君臣关系;改变君臣礼仪;改变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 第三,在思想文化上,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强调学术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主张学术为政治服务。 4、林则徐“民惟邦本”的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1)相信“民心可用,民力可恃”。注重水师训练和招募水勇作为辅助力量外,还鼓励人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多次发出告示悬赏,奖励人民群众勇敢杀敌。 (2)重视人民生计,主张“藏富于民”。财政方面,他主张由官局先铸银钱,在民间流通使用;主张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正常的贸易,允许华人出国经商,与洋商争利;漕运方面,提出“官督帮收”等办法以革除积弊外,又提出利用商人的“沙船”雇佣沿海渔民运送漕粮,使官运与商运并行;开发矿务方面,林则徐上奏建议允许商民开发矿山,以便“裕国足民” 5、解释“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来打败外国侵略者。“师夷”是手段,“制夷” 是目的。途径:设立译馆,专译西书。聘请西方技师。内容:军事技术。生产技术。 6、简述魏源的人才思想。 1、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人与法的比较: 人与才的比较: 人与武器的比较: 2、人才的标准: 第一,必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要能愤恨外国侵略者,忧国忧民。 第二,必须掌握先进的军事技术,要能适应反侵略战争的需要。 第三,必须具有求“实”的精神,勇于参加实践。 3、发现人才的方法:第一,必须要有爱才、求才的满腔热情。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本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在高中中国史教学中,思想文化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上的传统“民本”思想和近代史上的“民主”思想又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精华。“民本”与“民主”既有其相通性,但又不能等同。 一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民本思想也即人本思想,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它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但中国民本思想,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中国民本思想立足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强调人对宗教和国家的义务,强调人对国君的效忠,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于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 古代民本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一是:由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决定的。中国古代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大部分民众以种植业为主要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种植业在人们生活和国家治乱兴衰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因而才有了“士、农、工、商”等级序列,可见“民”的地位重要。中国文化扎根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土壤,这自然对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二是由对历代王朝兴盛衰亡规律考察可以看到,民心向背是关键因素。古人常言“水 可载舟,水亦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对君主和国家而言,企求长治久安不能不强调“民为邦本”,只有百姓安居

乐业,才能为朝廷提供赋役,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强调“民贵君轻”,人民是第一位的治国思想,是为了警示自己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告诫统治者善待人民,否则会被人民所推翻。 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 殷商时期,迷信的氛围特别强烈,事无巨细,每事必卜,甲骨文即是为记录占卜而产生。人们祭天地、鬼神,祭星辰、日月,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阳神,以致夏桀暴虐无道,却以太阳自比,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周王亦称“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来统治天下的。另一方面,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縻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这是“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既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才可以“保民”。这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原来神圣不可动摇的天——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天下大乱,礼乐崩坏。现实已动摇了人们对于神圣天道的崇拜。另一方面,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人的地位。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观点,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天”的地位已开始动摇。与此同时,从君主到一些大臣对“民”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高,认识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田氏代齐的重要手段就是收买人心,搞

2021岳麓版选修2第3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word学案

2021岳麓版选修2第3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word 学案 一、课本要求: 明白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差不多内容,明白得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全然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二、预习提纲: ①民主政体最优论: 17世纪的欧洲哪里是最自由的地点?什么缘故? 自由的表现是什么? 什么缘故说这种自由是“一定的”“不民主的”? 主张:A、 B、 其主张在当时有何进步性? A、那个地点的“人权”包括权权权 ②天赋人权论: B、比较斯宾诺落与洛克观点的异同 ③三权分立说:为何分权——如何样分权——如何实践——作何评判 ④人民主权论:创新,新在哪里? 三、线索勾勒 1、差不多线索(结构整合)

何为民主——回忆民主——走进民主——完善民主 (重点) 时刻 缘故 观点 阻碍 实践:二、三、四、五章 2、知识拓展:中国民主历程 产生民主——引进民主——建设民主 3、延伸探究:17—18世纪东西方民主思想的比较 四、重点·难点 1、横向比较 2、纵向梳理 近代民主思想

3、近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全然区别 五、能力训练: 1、开启近代民主思想先河的思想家是() A、斯宾诺沙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 2、英国洛克提出的政治原则是() ①自由原则②法治原则③独立原则④分权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斯宾诺莎和洛克都强调() A、自由和法律密不可分 B、分权的重要性 C、“天赋人权”的重要性 D、君主立宪政体的优越性 4、三权分立理论的提出在当时的要紧意义在于() A、扩大资产阶级民主 B、建立资本主义法制社会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人民获得了民主权益 5、马基雅弗利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在以下两方面() ①对君主专制的态度②对民众差不多权益的重视 A、差不多相同 B、完全相同 C、完全不同 D、没法判定 6、下列对孟德斯鸠主张表述正确的是() ①实行分权,防止专制②实行共和制,反对君主制③实行法制,保证自由④三权 分立,相互制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色彩的思想相比,西欧近代民主思想的突出特点包括()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②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④强调天赋人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近代民主思想与近代早期的“君权至上”思想相比() A、两者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差不多上有进步作用 B、后者没有历史进步意义 C、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进展 D、都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9、综合创新 欧洲17—18世纪的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坚决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义的进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回答:(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社会学说?其中后来应用最广泛的学说是什么?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一、选择: 1、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基础是() A.人性论 B.“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C.社会契约论 D.“主权在民”思想 2、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中存在的“三种权力”分别是() A.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B.立法权、司法权、对外权 C.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 D.行政权、司法权、对外权 3、世纪,荷兰独立后处于领先地位的手工业是() A.制呢业、 B.造船业 C.金融业 D.海上运输 4、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的思想家是() A.斯宾诺莎、 B.洛克 C.孟德斯鸿 D.卢梭 5、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是() A.斯宾诺莎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卢梭 6、下列不属于斯宾诺莎的主张的是() ①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 ②国家的目的在于保障人的生命和社会的安全 ③民主制最自然,也是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 ④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④ 7、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内涵是() ①人生来就有天斌之权利 ②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 ③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 ④人们以攀力推翻封建基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不仅被转变为法国《人权宣盲》的基本精神,而且被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响亮口号的伟大作品是() A.《神学政治论》 B.《政府论》 C.《论法的精神》 D.《社会契约论》

9、建立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现代中国的奋斗目标。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A.社会契约论—建立法制社会 B.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C.“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 二、在欧洲启蒙思想运动中,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基本内容。 (2)发展了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指出他的学说与洛克学说的差异。 (3)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4)说明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三、阅读下列材料:

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代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想 在高中中国史教学中,思想文化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上的传统“民本”思想和近代史上的“民主”思想又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精华。“民本”与“民主”既有其相通性,但又不能等同。 一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民本思想也即人本思想,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宏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它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但中国民本思想,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 中国民本思想立足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强调人对宗教和国家的义务,强调人对国君的效忠,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于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 古代民本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一是:由中国古代生产方式决定的。中国古代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大部分民众以种植业为主要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种植业在人们生活和国家治乱兴衰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因而才有了“士、农、工、商”等级序列,可见“民”的地位重要。中国文化扎根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土壤,这自然对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二是由对历代王朝兴盛衰亡规律考察可以看到,民心向背是关键因素。古人常言“水 可载舟,水亦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对君主和国家而言,企求长治久安不能不强调“民为邦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为朝廷提供赋役,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强调“民贵君轻”,人民是第一位的治国思

想,是为了警示自己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告诫统治者善待人民,否则会被人民所推翻。 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 殷商时期,迷信的氛围特别强烈,事无巨细,每事必卜,甲骨文即是为记录占卜而产生。人们祭天地、鬼神,祭星辰、日月,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阳神,以致夏桀暴虐无道,却以太阳自比,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周王亦称“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来统治天下的。另一方面,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縻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才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这是“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既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才可以“保民”。这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原来神圣不可动摇的天——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天下大乱,礼乐崩坏。现实已动摇了人们对于神圣天道的崇拜。另一方面,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人的地位。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观点,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天”的地位已开始动摇。与此同时,从君主到一些大臣对“民”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高,认识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田氏代齐的重要手段就是收买人心,搞大斗出货,小斗收进,结果“得齐民心”,“民众归之如流水”。孔子提出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发展到孟子时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岳麓版历史选修2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同步测试

斯宾诺莎的思想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请回答1~2题。 1.斯宾诺莎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思想自由,行动守法B.思想和言论自由 C.反对君主制D.提倡人民主权说 2.斯宾诺莎认为要想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只有实行( ) A.君主专制B.贵族政体C.民主政体 D.天赋人权 洛克的思想对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3~7题。 3.洛克认为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 ) A.保护人权B.防止政府侵犯人权 C.实行法治D.让人民充分享有自由 4.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这说明洛克认为( ) A.政府要制定法律保护人权B.政府要依法行使权力 C.自由和法律密不可分D.法律的地位要高于自由 5.洛克的思想观点迎合了当时英国哪种政治势力的需要( ) A.资产阶级B.贵族地主C.斯图亚特王朝 D.自耕农 6.洛克的思想主张包括( ) ①“天赋人权”②法治原则③分权原则④民主政体最优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洛克把人权解释为( ) ①自由权②生命权③财产权④天赋人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斯宾诺莎和洛克的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8~10题。 8.斯宾诺莎和洛克都强调( ) A.自由和法律密不可分B.分权的重要性 C.“天赋人权”的重要性D.君主立宪政体的优越性 9.斯宾诺莎之所以认为民主制是最优秀的,依据是它( ) A.可以使人人表达意见和思想自由B.容纳各阶层的优秀者 C.有利于人们遵守法律D.避免人民受到奴役 10.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伟大意义在于( ) A.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B.提出了分权学说 C.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发生 D.开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斯·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课程标准】 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权力分立”思想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三三位思想家主张的比较。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 【教法方法】 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并通过相关素材的整理与再现,创设简易可感知的情境,使用启发式,激励性, 以教师为"导",导之有法,使其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简洁性,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采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为主,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编辑小故事等课文资料和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勇敢的心》华莱士行刑时场景,华莱士高呼“自由!”由此导入,这自由二字,仅仅是喊喊而已吗?不是,他代表人们的自由民主意识已经觉醒,向着封建专制制度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讲授新课】 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1.产生的时代背景 近代欧洲早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兴起。其目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是什么?(目的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核心内容是民主政治,根本原则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政治”追求“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认为人民可以对国家大事自由发表意见,直接伙间接地参与和管理国家大事。 16世纪中叶,尼德兰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要求摆脱西班牙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572年北方各省举行大起义,解放了荷兰、泽兰两省的大部。同年 8月威廉一世(奥伦治的)被推为北方各省执政。南方革命形势也日趋高涨。1581年由北方各省正式成立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在联省中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因此亦称荷兰共和国。简称荷兰。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当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在整个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对外贸易繁荣,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的金融中心。但是当时荷兰面临着来自西班牙强权的外部威胁,内部还存在着顽固的封建参与势力。荷兰的资产阶级仍然面临着剧烈的斗争。反动的西班牙封建政权,不甘心失败,仍然想从政冶上、军事上和宗教上控制荷兰;而荷兰国内也还存在着顽固的封建残余势力,荷兰新教教会和犹太教会中的顽固分子继续迫害无神论

中国近代史部分思想

中国近代史部分 高三历史备课组2013-2-20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背景: ①清朝末期,封建制度衰落。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传统思想文化盲目自大,对西方思想文化鄙视; ②不少知识分子不注重实际知识,崇尚空谈; ③鸦片战争惨败,民族危机出现,部分知识分子觉醒。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趋势:从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闭目塞听→近代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救亡图存 (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 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近代以来各阶级为追求独立、自由、民主与富强进行不懈探索,大事如下) 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使一些开明地主知识分子猛醒,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被称为"新思想的萌发"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著《四洲志》(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知识) (2)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在洋务运动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口号;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为内忧外患也);为巩固封建统治。 主张:在不变更中国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中学为体"),学习西方技术,大办近代企业("西学为用"),在上海先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后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给后人的启示: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不能救中国。 (2)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主要是通过改革、废除封建专制,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背景:(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剧; (2)19C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打下基础; (3)洋务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寻求新的救国方案--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政体,变法图强。 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借助孔子的威望,批判君主专制,奠定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既有策略,又表现资产阶级的软弱)。 梁启超:著《变法通议》①宣传变法;②提出"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是维新运动的核心主张) 严复:翻译《天演论》,用西方达尔文的进化论激励国人猛醒,实行变法图强;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引发1898年戊戌变法政治运动兴起;

明末清初民主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

明末清初民主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 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罗素娟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和民主色彩的先进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在课本《中国古代史》中曾提到,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然而,翻遍《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我们只看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把西方学说作为思想武器的说法。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否有联系呢?下面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介绍。 一、明清民主思想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民主思想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刺激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地探求着救国救民之路,从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到孙中山、章太炎等近代思想家们,一方面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批判封建主义的武器,另一方面又要在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于是,一度中断,湮没达两个世纪的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思想,便成为近代先进人物所借重的武器。正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明夷待访录》)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发,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又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此外,五四运动中,毛泽东、蔡和森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组织的早期革命团体还以“船山学社”命名,表明他们对王夫之思想的倚重。(王夫之在抗清失败后,为躲避清廷的追捕迫害,他辗转迁徙,直到1669年才在荒岩绝壑的石船山麓定居下来,世称船山先生)。由此可见,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近代思想家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明清民主思想自身的缺陷使之未能成为近代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明清时期产生的民主思想还处于启蒙状态,与西方民主思想相比还有一定的缺陷。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明清民主思想主张的不完善,从而在国内(更不用说在世界范围)影响不大呢?原因有三:第一,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嫩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从发展空间上看,资本主义萌芽仅仅局限于江南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个别地区(如苏州)和个别生产部门(如丝织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从发展程度上看,商人资本既有投资手工工场、支配生产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却是流向了土地,“以末致富,以本守之”,致使手工工场资本不足。加上封建官府的沉重剥削,人民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同时政府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广阔的国外市场也不能为我所用,这样资本主义萌芽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艰难地挣扎,这就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第二,中国文化传统的束缚和影响。中国文化长河源远流长,重伦理、政务,自古至今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传统,而黄宗羲等思想家在从古代文明中吸取养料时,这些核心思想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样他们虽然对封建伦理学说提出了一些批评,抨击、否定了专制君权,但是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第三,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

2021年高中历史 第3课 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同步练习 岳麓版必修2

2021年高中历史第3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同步练习岳麓版必修2【课程标准】 1.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2.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3.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一、(斯宾诺莎的)民主政体最优论 1.背景 (1)16世纪末,荷兰最早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西班牙的统治,成立了________,成为17世纪欧洲最自由的地方。 (2)荷兰共和国的自由是________________的自由,普通人并不能自由发表意见。 2.主张 (1)斯宾诺莎意识到____________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行动上要守法。 (2)斯宾诺莎认为,只有____________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 二、(洛克的)天赋人权论 1.背景:17世纪,英国革命历经波折,最终以1688年____________结束。 2.内容 (1)洛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____________”学说,包括自由权、________和财产权。 (2)主张实行法治,强调________和________不可分。 (3)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实行________。 3.意义:洛克的思想对____________、美国独立战争和____________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三权分立学说 1.基础:孟德斯鸠吸收和发展了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思想。 2.内容 (1)认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都可能是合理的政体,但也可能腐化,导致专制。 (2)分权能使权力____________,防止专制,保障________。 (3)主张________、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 3.意义:为西方____________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人民主权论 1.代表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 2.内容 (1)首要目标是________,不仅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而且主张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选修2 第1单元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1.天赋人权与统治者的关系 我既已注意到神所显示的天意赋予每个人以自由,我进而证明此自由权可以、并且应当,交给国家与行政当局而无危险。否则,事实上,和平就要受到威胁,社会也蒙其害。 为证明我的论点,我从个人的天赋的权利出发,个人的天赋权利是与个人的欲望和力量同其广大的。我尚有一出发点,即任何人不应别人让他怎么样就怎么样,他是他自己的自由权的监护人,我指出我们只能把此等权利转交给我们所委托保护我们的人,他们除了有保护我们的义务外,还有安排我们的生活的权利。所以我就推断,统治者所享有的权利只能以他的权利之大小为限。他们是正义与自由的唯一的监护人。凡有事端人民都应遵统治者的命令而行,话虽如此,既是人都不能完全放弃他自卫的能力以自毁,我断言人的天然所赋予的权利都不能绝对为人所剥夺,而人民由于默认或公约,保留几许权利,此诸权利若被剥夺,必大有害于国家。 ──〔荷兰〕斯宾诺莎著《神学政治论》 【解读】斯宾诺莎是犹太裔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1670年,他以匿名的形式出版了《神学政治论》一书。该书运用科学的、历史的方法,在历史上第一次批判了并重新解释了基督教的最重要经典《圣经》,驳倒了基督教神学家对《圣经》的各种歪曲和捏造,从而摧毁了教会统治的理论基础。这条材料选自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一书,讨论了天赋人权与统治者的关系,这有利于我们理解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观。 天赋人权观是启蒙思想家手中用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武器,斯宾诺莎就充分地运用这个武器向封建势力发起了挑战。我们从这条材料中可以得知:①在他看来,个人有被天意赋予的自由权,并且是自己的自由权的监护人。②个人应当将自己的自由权交给被委托人,被委托人因此而有保护人们的自由权的职责。③统治者是社会正义与个人自由的唯一的监护人。④个人的天赋权利不能绝对为人所剥夺。 从这条材料中,我们还可以得知:①斯宾诺莎认为天赋人权与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协调的,而不是对立的,自由权是神所显示的天意赋予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保护个人的天赋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朕即皇帝”到“主权在民”第3节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教案岳麓版选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朕即皇帝”到“主权在民”第3节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教案岳麓版选修2 课标要求: 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站在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了解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历程。 导入:“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的理论学说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但它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日益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桎梏,时代呼唤“主权在民”。 [知能点拨] 1、学法指导: 通过学习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理解其意义和影响。斯宾诺莎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洛克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德斯鸠对分权思想做了系统的论述;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2、对近代民主思想家的观点要从其特点去把握: 斯宾诺莎是“民主政体最优论”,洛克是“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是“三权分立学说”,卢梭是“人民主权论”。 一、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原因 1、古希腊、罗马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政治要求; 3、封建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权的实现;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成了思想解放。 二、民主政体最优论:斯宾诺莎提出了民主政体最优论,开启近代民主思想先河 1、提出的背景 17世纪荷兰是欧洲最自由的地方。 问题: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是欧洲最自由的地方?如何评价荷兰的自由民主? 荷兰是欧洲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最早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建立了共和国。在荷兰实行宗教宽容,新教徒、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可以和平共处。但荷兰的自由仅是富人特权阶级的自由,而不是普通人的自由。因为全国的权力和财富集中掌

近代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专项训练

近代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专项训练 (一)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一、选择题 1.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强调“思想自由,行动守法”的直接目的是 ( ) A.争取尽快实现宗教宽容 B.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D.争取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洛克在《政府论》中曾经指出:“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这说明他主张 ( ) ①国王的权威高于法律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一切人都应服从法律④法律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的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并为社会所建立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由此可见,洛克( ) A.反对政治自由 B.主张法律至上 C.主张废除君主 D.崇尚军事独裁 4.右图是法国1989年发行的10法郎样币,样币上的人物是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下列关于孟德斯鸠的理论,理解错误的是 ( ) A.他吸收和发展了洛克、斯宾诺莎等人的思想,在政治理论上有所创新 B.他的三权分立学说,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C.他认为只有分权才能使权力相互制约,防止专制,保障自由 D.他认为立法、行政、司法分别属于议会、总统和法院 5.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 ) A.向往和追求小农经济的社会 B.强烈反对和抨击财产私有制 C.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度 D.反对贫富悬殊但赞成私有制 6.1791年6月20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法国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了路易十六。法国国民公会决定处死国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 A.斯宾诺莎的民主政体最优论 B.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C.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 D.洛克的天赋人权论 二、非选择题

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二十一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二十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高考试题 考点一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重要 文献 1.(2010年安徽文综,18)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D 《人权宣言》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也为各国树立了榜样,从而树立了法国的国际威望。A、B、C三项均与“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不符。 2.(2012年福建文综,41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 材料二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 【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的有关内容。 (2)深层信息:美国的独立与民主之路。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政治地位上去分析;第二小问从对英国的不同态度方面分析。第(2)问结合1787年宪法的有关内容分析回答即可。 答案:(1)差异:前者是殖民地;后者是独立国家。原因:前者对宗主国英国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灭,走上独立战争道路。 (2)改变:改邦联制为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3.(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