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2018改版新教材)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2018改版新教材)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2018改版新教材)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2018改版新教材)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粒小豌豆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相应的词句,如书中所出现的ABB式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知道小豌豆发芽、生长、开花,给病女孩带来了无限的愉快和生机,感受小豌豆有理想、乐观、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3、会照样子,写两句概括写和具体写相结合的句子。

4、会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作者。

1、学生介绍读过的安徒生童话。

2、介绍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当过学徒工。从事创作的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幻想、乐观的精神,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批判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

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等。

3、仔细读介绍,加深对安徒生的了解。

师:一粒小豌豆属于安徒生早期作品,它有什么特点呢?

4、出示课题。

过渡:课文写了五粒小豌豆,这五粒小豌豆想要干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一说:这五粒小豌豆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

(1)读准下列叠词的读音。

绿莹莹、懒洋洋、滴溜溜、笑吟吟

(除了“滴溜溜”的“溜”读第一声以外,“绿莹莹”的“莹”、“懒洋洋”的“洋”、“笑吟吟”的“吟”都读第二声。)

(2)谈谈对五粒小豌豆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感受小豌豆有理想、乐观、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1—8节,了解五粒小豌豆不同的志向。

1、自由组合演演五粒豌豆的对话,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2、分小组表演,评价。

过渡:小房子打开了,五粒豌豆开始了自己的征程,第五粒,那粒最小的豌豆一心想着做好事,它做了什么好事呢?

(二)学课文10-20节

1、轻声读10-20节,用一句话说说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板书:小姑娘(恢复健康)

2、小豌豆怎样使一个快要死了小姑娘恢复了健康呢?我们来看它说的那句话。

出示:

“我就想着给人家做件好事嘛。我让你看到绿色的叶子,让你看到嫩黄色的花,你跟我一样,长呀,长呀,长得好起来了,我就非常高兴了。”

(1)读句子,把它读通顺。

出示练习:

“我就想着给人家做件好事嘛。我住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让你看到绿色的叶子,让你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让你看到嫩黄色的花,你跟我一样,长呀,长呀,长得好起来了,我就非常高兴了。”

(2)你从小豌豆的生长过程中感受了什么?

(3)想看看小豌豆怎样猛劲儿长吗?出示动画。

(4)联系生活中你看到的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课文15节内容,想象小豌豆生长的场面。

(5)总结:小豌豆不屈不挠地生长着,它旺盛、蓬勃的生命力让小姑娘的心情也随之变化了。

3、出示:“我就想着给人家做件好事嘛。我住在了你窗台的裂缝里,我让你看到绿色的叶子,让你看到我猛劲儿长,让你看到嫩黄色

的花,你的心情就____________,你跟我一样,长呀,长呀,长得好起来了,我就非常高兴了。”

4、用“——”划小姑娘心情高兴的句子。

出示:

(1)小姑娘看着小豌豆猛劲儿长,笑吟吟地说:“小豌豆啊小豌豆,你长得真快,我也会跟你一样,长得又快又好。”

(2)一天,小姑娘清早醒来,朝窗外一看,乐得叫了起来:“呀!小豌豆开花了!”

(3)这一天,小姑娘高兴极了,她扶着窗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

5、选择一句读出喜悦的心情。

6、小姑娘的病好了,她会怎么感谢小豌豆呢?同桌演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对话。要注意的是:小姑娘的话是要自己想象的。

四、小结复习,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1、课文开始提到了五粒小豌豆,为什么作者只写一粒小豌豆呢?

(那粒飞进窗台上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2、从本篇课文感受安徒生早期作品的特点。

(早期童话作品多充满幻想、乐观的精神)

3、小姑娘的病好了,她会怎样向小豌豆表示感谢呢?

五、拓展作业。

1、抄写词语:绿莹莹懒洋洋滴溜溜裂缝厉害笑吟吟

2、展开想像,其它四粒小豌豆的命运会怎样?选择其中一粒,续编一个豌豆的故事。(选做)

附板书:

一粒小豌豆——————小姑娘(恢复健康)

住在裂缝快要死了

长出叶子心里真高兴

猛劲儿长自己坐起来

开出黄花站了起来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情感与态度: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突破点:

1.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⑴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⑵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⑶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⑷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与文本对话

1.讨论: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看到此景都会怎么想?怎么做?最想说些什么?

2.老师为什么送小女孩一件小蓝裙?她可能有怎样的想法?

五、创编课本剧

1.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表现。

2.组织小组的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本剧表演好?

(1)划分角色:根据故事他们在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可通过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等表现故事情节。

(2)艺术创编:想象他们在生活中还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可通过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等表现故事情节。

(3)组织小组同学自主排练课本剧。

3.分组表演课本剧,体现语文活动的特点,而不是单纯的表演。

六、布置作业

1.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 朗读课文。

3.比一比,再组词。

唤( )两( )冻( )焕( )俩( )栋( )

4.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⑴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

⑵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5.把课文改编成一个小剧本:

6.预习下一课。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小蓝裙的故事

一、说教材

这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蓝裙的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的是老师奖励给小女孩一件小蓝裙子,为了协调,妈妈把小女孩梳洗打扮的干净、漂亮,母女俩把家里打扫得焕然一新,爸爸请假在家,整理庭院,粉刷房屋,邻居们也动手把整条街道清扫得整洁干净,一件小蓝裙子给小镇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说

明美好事物的追求可以改变人生的境界,提升个人修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章层次清晰,故事情节曲折动人.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多数已经掌握识字,写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所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并给予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读自悟,体会人类永远不变的追求美的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能力和本课总目标我设定了如下课时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借助批注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的。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创造出更多的美,就应该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

四、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批注感悟

(四)复述课文

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关注四年级的训练重点,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吸收,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输出,是阅读的运用。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是写作的必要铺垫。

新课伊始,回顾完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再一次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走进课文划分段落,从哪到哪是起因,起因是什么?到哪又是经过,经过怎样?到哪又是结果,结果如何?明确叙事文的写法,为课下的练笔作好铺垫。

2、批注式阅读真正走入课堂。

这节课我采用课中专题批注。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文中出现了几次不协调,为什么不协调,写出你的想法”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采用默读---批注-----交流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在静静的思考中书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其中付鹏寰同学还有一个重大发现不很协调

------不协调-------很不协调,三个不协调之间是曾层层递进的关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结合课文,联系生活,渗透德育。

正所谓:水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当学生们了解了小蓝裙把小女孩家里的不协调变得协调之后又给小

镇带来的巨大变化后,挖掘出了本文的主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进而请同学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孩子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有的谈到了班级中的不协条之处,校园中的不协调,家庭中的不协调,社会中的不协调,世界的不协条。。。。。。把课堂推向了**,思想与思想撞击的智慧之花就这样在课堂上竞相绽放。学生读书的目的,在这种思想的渗透中、灵魂的净化中得到提炼和升华。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空洞无力的说教,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的语文学习的殿堂。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揠苗助长》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5个一类生字,会认2个二类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寓言故事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3.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故事大意,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实物展台。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这种题材。

1.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帮学生理解词义时,可以简化为: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这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知道生字在文中的意思。

2.学习一类生字:

(1)转:zhuǎn 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转身转移转败为胜

向左转

zhuàn 旋转、绕着某物移动。转圈

转盘转动

zhuǎi 说话时不用口语,而用文言的字眼儿,以显示有学问。

(2)拔:与“拨”比较记。拔河拔尖拔草

出类拔萃拔刀相助

(3)疲:疲惫筋疲力尽(也作精疲力尽、精疲力竭)疲乏疲劳

(4)费:形声字费用浪费路费费力花费

(5)枯:枯草枯黄枯井干枯枯萎

3.认读二类生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着急的语气)

3.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这个人很着急?

(1)给“巴望”换个词,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巴望:非常盼望,表现了他非常急切的心情。)

(2)把“好像”去掉行吗,为什么?

4.表演第一段,用动作体会他焦急的心情。

5.同桌一起读读二、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1)“终于”说明他想办法用的时间很长。

(2)“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3)读这两段时应读出他很辛苦但是又很高兴的语气。

6.齐读最后一段,结果怎样呢?应读出意外、嘲讽的语气。

7.为什么他费了这么大力气,禾苗都枯死了呢?

8.谁能说说这篇文章通过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实际上,这个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

【揠苗助长】揠:拔。《孟子.公孙丑》上载:宋国有个人嫌庄稼长得慢,就把苗一棵棵往上拔,回家夸口说:“今天我累了,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赶忙去看,苗都枯死了。后来用“揠苗助长”比喻不顾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办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完成课后练习。2、练习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1.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可以用“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终于”造句。

2.想一想,说一说。

(1)想象禾苗的话。

(2)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3.在平时的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揠苗助长”这样的事吗?

4.练习复述故事。

5.作业:1、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焦急欣喜失望

拔苗苗长苗枯

词汇积累:

转向拔苗助长筋疲力尽白费枯木逢春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揠苗助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改编自《孟子·公孙丑上》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

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说目标:

基于这样的本文解读,考虑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本文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结合语境猜测、验证“巴望、焦急、疲劳”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流程:

基于寓言的人文性特点与教学目标,我把教案设计成:谈话——初读,——究因——感悟——明理——拓展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印记寓言特点

让小朋友们说说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后揭题。目的在于印记寓言的特点:简短,深刻。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题中的疑问,反复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先从课题中的“苗、助、长”的理解入手,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出“揠”的理解。先猜测,后查字典。

第三环节:究因,理解操之过急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操之过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这一主线,带动“巴望”“焦急”等词语的教学。利用这些词语带动上下文阅读,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借助关于“急”的成语小结内容,巧妙地将识字与理解课文相互渗透,真正实现随文识字。

主要过程如下:

1、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请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2、你好像听到了农夫对禾苗说什么?想象,进一步体会“巴望”的心态。

3、读出焦急的语气。

4、“急”字换成语,(词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一起读一读。既积累词语,又能巧妙概括此段内容。

第四环节:感悟,换位发表看法

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情境,多角度展开想象,体会农夫做法的愚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明理,表演创编故事

1、情境再现: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2、故事新编: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会怎样吸取教训。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古文阅读

《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足见古文的凝练。让二年级的学生认识古文,是对今后学习古文的启蒙。同时介绍国外的寓言,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展示书籍,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说理念:

在《揠苗助长》这课设计中,我着重于让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随文创造。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运用“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注意随机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的感悟。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说感受。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揠苗助长》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语境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

意思,进而读懂故事。

2、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道理,并联系自己实际谈收获。

3、引导学生用边读边画、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在交流中培养学生想象、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5、积累运用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听写词语:拔草、白费、焦急、枯死、转来转去、筋疲力尽

1、教师提出书写要求:一要正确,二要美观。

2、写完独立和灯片订正,

3、同桌互相检查。

(设计意图:课伊始,通过复习,激活相关旧知识,既有利于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可为新知识作好辅垫,使学生更清楚知识的相关性。从而引出寓言的学习。)

二、读文感悟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语句看出他很焦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自由交流: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巴望”是什么意思?

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

你猜猜看,他会对他的小禾苗说些什么?

可是:

第一天,他去田里一看,咦?——(学生)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第二天,他又去看了,啊?——(学生)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第三天,他还是去看了,唉!——(学生)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导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农夫的焦急心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