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教师招聘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教师招聘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教师招聘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教师招聘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

一、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1.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3.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4.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二、简述团体辅导的功能

1.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

2.经验与感受的分享:在团体中,每个成员的问题被泛化与减弱了,这种经验的分担,具有治疗性功能;

3.多元的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团体成员有着不同的背景、经验和观点,能互相启发;

4.反馈的功效:团体辅导能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

5.现实生活的实验室:团体辅导提供成员在一个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中,接受多元的刺激,来学习面对、处理自己的困难与问题;

6.经济效益:团体辅导节省时间和人力。

三、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认知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和听故事;

2.录音录像: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录音录像;

3.艺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4.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来训练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故事接力等。

(二)操作法

1.游戏;

2.作业:借助练习、劳动、手工等各种作业;

3.心理测验;

4.讲演:事先准备和即兴发挥,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5.唱歌:调动情绪,引起共鸣。

(三)讨论法

1.专题讨论: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新学期,讨论如何适应环境;考试前,讨论如何是克服考试焦虑;放假前,讨论如何度过假期。

2.辩论;

3.脑力激荡;

4.配对讨论: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写上,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四个人一起协商,获得八个人的结果。

5.六六讨论:分组讨论,每组六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与且省时的讨论方法。

6.意见箱: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问题投入意见箱,在上心理课时,想全班宣读,共同讨论。

(四)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

1.哑剧表演:老师提出主题或情景,让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例如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赞美别人的情景,促进非言语沟通。

2.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适合于社交困难的学生。如与异性交往困难。

3.角色互换: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如一个人扮演失败者,一个人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和角色。

4.双重扮演: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什么,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5.改变自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况。例如,多动学生,扮演改变后不再多动。

6.魔术商店:老师扮演店主,学生扮演买主,贩卖理想、健康、幸福、财富等,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及原因,老师问愿意拿什么来交换。

(五)行为改变法:利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

1.奖励与惩罚;

2.示范学习;

3.肯定性训练;

4.果敢训练。

四、试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和程序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保密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6.最佳经济原则。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程序:

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基本情况:如个人简介、家庭生活情况、生理状况、重大事件等;

②智能状况及教育建议;

③个性特征及培养建议;

④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建议;

⑤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⑥职业能力倾向分析。

2.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

3.结果解释与教育建议

①计分;

②结果解释;

③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4.建立心理档案

①设计心理档案的格式:可以采用文本的形式或电脑软件的形式;

②将信息录入或填写。

五、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学生主体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民主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

7.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原则。

六、简述发展性咨询的特点

1.咨询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咨询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

3.重视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4.发展性咨询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总体目标和实施过程中;

5.发展性咨询着重解决的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层面上的自我认识,开发自我潜能,突破自我认识的局限性,使学生自信心和能力上有新的发展。

七、简述适应性咨询的特点

1.咨询的对象是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工作时在咨询对象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

3.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咨询对象理性的作用;

4.适应性咨询的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学生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5.适应性咨询伴随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八、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3.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4.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九、使用奖励和惩罚应注意什么

(一)使用奖励应注意:1. 多注重精神奖励;2. 少用实物奖励,更忌用贵重物品奖励;3. 不要滥用奖励,要让孩子体会到只有经过努力,有了进步或表现良好,才能获得奖励。

(二)使用惩罚应注意:1. 惩罚要温和;2. 惩罚要适度;3. 惩罚要明理。

十、心理辅导人员应具备的专门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3.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

4.量力而行,谨慎从事;

5.虚心学习,认真钻研。

(二)专业知识素养:

1.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专业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知识);

3.专业技能(心理测量的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技能、设计与实施个案辅导的技能、心理辅导的面谈技能、心理矫正与治疗技能)

(三)心理品质素养:

1.敏锐的观察力;

2.良好的记忆力;

3.丰富的想象力;

4.创造性思维;

5.语言表达能力;

6.诚挚的同情心;

7.浓厚的兴趣;

8.坚强的意志。

十一、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2.正确看待挫折;

3.正确认识自己;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十二、如何注意用脑卫生

1.适度用脑;

2. 保证睡眠,起居有规律;

3. 注意营养;

4. 学会科学的休息方法。

十三、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2.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3.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4.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十四、试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与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的目的;

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总之,各种方法都有其实用性,也有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十五、试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在心理障碍中,尤其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遗传占有重要地位。

2.其他生物学因素:除了遗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的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

(二)心理因素

1.早期经验:童年的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可以追溯到个体早期的经历,都源自于早期的矛盾和冲突。

2.人格特征:同样性质和强度的刺激,作用在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身上,其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往往都有相应的特殊人格为其发病基础。

3.心理冲突: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生活事件会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因此它是预测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2.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①家庭环境:家庭在儿童性格形成及心理成长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榜样等来实现的,其中教养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学校环境:一方面,教育体制、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制度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同伴关系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③社会文化;④生态环境因素。

十六、简述影响效度的因素

1.测验题目的质量(难度、区分度等)

2.施测的条件(环境、被试等)

3.测验长度

4.被试自身的影响因素

十七、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1.信息的收集

2.心理的诊断

3.信息的反馈

4.确立咨询目标

5.帮助和改变

6.结束

十八、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

1.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即建立咨询关系、掌握来访学生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诊断。

2.指导与帮助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三项,即制定咨询目标、选择咨询方案、实施指导与帮助。

3.巩固与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工作时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

十九、名词解释

1.网络综合症:是玩网络成瘾所致的症候群,初时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以后可发展为躯体依赖,多表现为平时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2.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眠、不能入眠、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性醒来而引致睡眠不足。

3.健康: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4.社交恐怖:主要是指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回避与别人谈话,特别的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的一种心理障碍,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跟别人对视、怕引起别人的注意。

5.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

6.心理障碍:也叫精神障碍,是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各种心里异常现象,如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各种精神疾病等。其本质是由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

紊乱、心理活动异常,以致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贻害公众、家庭和自身。

7.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①身体、智力、情绪适合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8.厌恶疗法:是将某些不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需要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其本质是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来的不良行为,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9.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

10.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11.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12.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教育。

14.精神分析疗法:把来访者所不知晓得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前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15.观察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到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方法。

16.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主要知识点及重点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心理的概念、特点 2、心理发展的概念、规律。 3、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求助策略 二、重点: 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含正常范围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 与异常心理的识别,采用郭念峰三点区分标准。) 附: ?区分正常、异常的三条标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60页)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原则。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二章自我意识(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自我、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形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4、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作用。 5、自我意识的形成。 6、增强正性自我体验,克服自卑,形成自我悦纳 二、重点: 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自我意识的调整(含克服习得性无助、增强自我效能感)。 第三章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生涯规划概念 2、能力概念及多元智能 3、技能概念 二、重点: 大学期间的技能发展规划(能结合一种生涯规划方法进行大学期间自己的技能发展规划) 第四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2、学习动机的概念。 3、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4、大学生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二、重点: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整及培养。(能结合大学的学习特点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五章大学生的人际适应(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人际交往的定义。 2、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问题。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对大 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3、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二、重点: 人际关系调适技巧的应用。 第六章大学生情绪管理(3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情绪的内涵(三个成分); 2、情绪的功能(意义); 3、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二、重点: 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 第七章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3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爱情的要素与形式; 2、爱情的产生与维持; 二、重点: 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行为(含健康性心理、性行为)。 第八章网络成瘾心理与行为(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网络成瘾概念IAD及诊断标准(即美国心理学会的网瘾诊断标准) 2、Young的ACE模型 3、网络成瘾影响因素、避免网络成瘾。 二、重点: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成瘾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成瘾。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容、手段)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20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招聘试题大纲

2020教师招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知识,以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一)普通心理学 1.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2.注意及其特征 3.感觉及其规律知觉特性 4.记忆概述记忆品质 5.思维概述问题解决想象及其种类 6.情绪情绪理论挫折 7.意志的品质

8.需要及其理论 9.能力概述能力测量 10.气质和性格概述人格测验 (二)发展心理学 1.皮亚杰心理发展观 2.精神分析心理发展观 3.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 4.婴幼儿发展时期的重要研究(关键期、依恋、视崖、双生子爬梯等) 5.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6.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7.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 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2.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培养 3.学习迁移概述

4.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指导 (四)社会心理学 1.社会化自我概念社会知觉 2.沟通与人际关系 3.态度及其改变理论 4.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5.侵犯行为及其矫正 6.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暗示 (五)统计与测量 1.t检验、F检验、2 检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描述研究数据基本特征的常用统计指标 3.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 4.评价心理测验质量的量化指标 5.影响信度的因素及提高信度的方法

6.影响效度的因素及提高效度的方法 7.常模参照测验 (六)变态心理学 1.定义心理障碍 2.注意障碍/多动症 3.儿童的抑郁症和焦虑、强迫障碍 4.智力发育障碍 5.自闭谱系障碍 (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途径与方法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价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记忆口诀

记忆口诀,教育综合知识轻松 学 ?常用徳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 )教育得一致性与连贯性 (5)因材施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7)长善救失 (8)灵活施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记忆口诀1 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导向性原则得贯彻要求13 (1)坚定正确得政治方向。 (2)德育U标必须符合新时期得方针政策与总任务得要求。 (3)要把德育得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记忆口诀2 政治U标要实现?疏导原则得贯彻要求 (1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记忆口诀3 手表(表扬)因(因势利导)为很正(正面教育)'所以被盗(讲道理)了。 ??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得贯彻要求 (1)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与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得要求要认真执行。 记忆口诀4 提要求:尊(尊重)旨(执行)。

?长善救失原则得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瞧待学生。 (2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记忆口诀5 一(一分为二)个人发(发扬)自(自我教育)肺腑。?说服法得基本要求 13⑴明确U得性 (2)S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记忆口诀6 木(山织时代 ?一堂好课得标准⑴U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 5 )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记忆口诀7 标点内方表演(严)热烈 ?直观性教学原则得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记忆口诀8 植(直观)入宣(选择)讲(讲解)语(语言)

中小学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中小学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一、小学一二年级 1、入学适应性问题。教师要包容、耐心、积极引导,让学生逐步从幼儿园以自由活动游戏为主的成长方式,转变为课堂集体学习方式为主的发展方式上来。 2、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良好的习惯可以是让终身受益。6-7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养成了,便为学生今后顺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般来说,2-3周可以巩固一个习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成长质量。因此,宜采用游戏法加强感觉统合训练,让学生手、眼、身、法、步协调行动。 二、小学三、四年级 1、本阶段是学生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教师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可采用脑筋急转弯等游戏进行训练。 2、加强交往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学会与家长、老师、同学及亲友正确交往,科学沟通。 三、小学五、六年级 1、本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尤其是结构化记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类记忆,系统积累。 2、本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个性,为今后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初中阶段 1、初一:(1)学生进入初中后的不适应,造成迷失自我。 对策:开学之初教师要对学生作较为全面的自我介绍,包括个性特点、学科教学及学习的方法。要教育学生多求助,班主任要多组织群体活动。让学生尽快熟悉老师和同学,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对策:教师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2、初二:(1)本阶段为学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智力开化晚的学生失去了推动他继续发展的环境。 (2)学业难度加大,造成两极分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心理健康学科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必须坚持的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B.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C.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D.坚持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主导性相结合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学生(C)......理健康教育活动。 A.智力发展 B.能力发展 C.身心发展 D.生理发展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规定,......的总目标是(D) A.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B.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C.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D.以上都是 4.(A)不属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学生的具体目标。 A.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 B.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 C.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 D.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5.对“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学生的潜能是普变存在的 B.潜能的开发不需要任何基础 C.潜能的充分发展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D.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心理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主要任务增加了培养中小学社会(A)的内容。 A.责任感 B.使命感 C.归属感 D.安全感 7.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C)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A.形象魅力 B.学识魅力 C.人格魅力 D.气质魅力 8.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B)的倾向,……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A.现代化 B.学科化 C.医学化 D.躯体化 9.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C),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A.师生沟通 B.同伴沟通 C.亲子沟通 D.夫妻沟通 10.针对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的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的具体要求是(D) A.要在心理学理论知识上有显著提高 B.要在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上有显著提高 C.要在提高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显著提高 D.以上都是 11.关于“习得性无助”,表述不正确的是(A)。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 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 无意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 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 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 的教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 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 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 P153、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 者;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整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凤兰) 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2、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著名精神科医生比奈(皮内尔)。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版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 3、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这一阶段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制约的因素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一阶段从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 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 代开始,目前仍在发展之中。

4、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5、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面健康、全程健康、全员健康);(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以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 (1)相似性: 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如常面对来访者(患者、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性问题的等;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患者、学生)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如都希望都通过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救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救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试卷

2013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 题 一、选择题(20题,每题2分) 1、小学生学完了汉语拼音对学习英语字母的发音形成干扰,这是知识学习的() A、正向迁移 B、负向迁移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学生严格遵守班主任制定的班规,这种现象是() A、依从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学生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这学习是() A、命题学习 B、概念学习

C、表征学习 D、程序学习 4、“罗森塔尔”效应又被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5、某餐厅开业时故意让人等候,制造生意隆重的假象,商家利用了从众动机中的那一种现象?() A、减少压力 B、行为偏差 C、行为参照 D、偏离恐惧 6、“秀色可餐”这种现象反映了人际吸引因素是() A、熟悉 B、相似性 C、才能

D、外貌 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哪种感觉现象?() A、联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感觉适应 8、一般意义上,10-12岁儿童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平均为() A、15分钟 B、20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9、提出情绪“评定-兴奋”说的心理学家是() A、阿诺德 B、艾利斯 C、巴普洛夫 D、艾宾浩斯

10、小青向朋友透露了一点小秘密,两人的沟通也越来越广泛,但彼此间仍保持一定的行为界限,他们的人际关系进入了() A、稳定交往阶段 B、交往定向阶段 C、感情交流阶段 D、情感探索阶段 11、美国一位亚裔母亲因打自己的孩子被起诉,她很不理解,这种认知失调源于() A、逻辑违背 B、文化价值冲突 C、观念层次冲突 D、新旧经验矛盾 12、在心理测验中,可以对称名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的是() A、T检验 B、F检验 C、X2检验 D、方差分析 13、在标准化测验中,含有E、N、P、L分量表的测验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汇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单元 简答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智力正常 (2)情绪适度 (3)意志健全 (4)人格统一完整 (5)人际关系和谐 (6)社会适应性良好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 2、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为几类? (1)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又不包括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2)心理异常包括神经症与精神病 3、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原则有哪些? (1)适合性 (2)功能性 (3)保密性 (4)环境性 4、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哪些? (1)谈话的技能(倾听、沉默、谈话、撞击、提问、终结等) (2)测量的技能(施测前的准备、施测过程中误差的控制、施测结果的解释等方面) (3)指导的技能(包括学习技能的传授、生活适应的辅导、职业选择的帮助等) (4)矫治的技能(包括鼓励、保证、解释、劝慰、暗示、说服、示范等)5、学生心理档案的收集方法有哪些? (1)个人总结 (2)调查分析 (3)日常行为观察 (4)作品分析 (5)心理测验 论述题 请论述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自己编) 第二单元 1、简述学校学习的主要特点(找不到) 2、简述小学生入学适应不良的具体表现 (1)情绪不佳,经常处于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状态(2)行为问题,包括三方面,能力抑制会注意力不集中;社会退缩会与同学交往减少;行为倒退会表现在不合群,撒娇耍赖。 (3)生理功能不良,比如说肚子疼、头疼以及起床困难。

3、简述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1)生物因素,生物钟作为一种对人体产生周期性影响的生物节律,对学生的考试有一定的影响。 (2)认知因素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是负性认知评价,其次的是自我效能感不足,最后是学习、考试技能不足。 4、简述自我暗示方法的使用 (1)一般是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默念,或者自言自语,甚至在无人处大声对自己呼喊来加强效果。 (2)还可以把提示语写在日记本、条幅上,将其贴在墙上、床头上或压在玻璃板下,经常鞭策、鼓励自己。 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关系 (2)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过强的学习动机会引发紧张和焦虑情绪,反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论述题: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谈谈心理发展与学习的关系(找不到) 第三单元 1、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1)含义:人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调节,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及调节。 (2)发展过程:自我中心期(七八个月至三岁)、客观化时期(三岁至青春期)、主观化时期 2、简述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识 (2)自我体验 (3)自我调控 (4)自我实现 3、简述个体自我意识从产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三个时期 (1)自我中心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4、简述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发展, 但不是直线的、匀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5、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内省性增强 (2)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 (3)“成人感”产生并不断增强 (4)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增强 论述题: 1、请论述中学生如何比较全面的认识自我? (1)根据社会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 (2)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社会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3)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自己。

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及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2017年秋季开始,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新增加的学科有() A.幼儿教育 B.小学语文 C.心理健康教育 D.小学科学 【答案】C 2.某心理健康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不用的评价标准,这遵循了心理健康评价的() A.客观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答案】D 3.在升学考试前突击开展一两次大规模的心理辅导讲座,就可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这种观点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

A.常规性和持续性 B.主导性和主体性 C.全体性和个体性 D.全面性和活动性 【答案】A 4.右图显示的实验装置是() A.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B.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C.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 D.桑代克的“试误说”实验 【答案】B 5.”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这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出现的学段是() A.小学中年级 B.小学高年级 C.初中年级 D.高中年级

【答案】C 6.教师对小学生合作行为,分享等社会性行为给与注意和表扬的做法属于() A.角色扮演 B.认知重建 C.行为强化 D.榜样示范 【答案】C 7.下列做法属于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是() A.设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 B.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C.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 D.注意在体育课上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答案】D 8.人逢喜事精神爽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A.性格 B.情绪

C.情感 D.意志 【答案】B 9.以下不属于初中生心理发展阶段的一般特征是() A.“成人感”开始出现 B.关注自己身体外形 C.强烈的自尊需求 D.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尊重和依赖 【答案】D 1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最经常的渠道是() A.心理健康活动课 B.心理健康主题讲座 C.各学科课堂教学渗透 D.团体及个体心理辅导 【答案】A 11.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

2020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_划重点考点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 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 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

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及答案

2018 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及 答案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 每小题 1.5 分, 共45 分) 1.2017 年秋季开始,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新增加的学科有 () A.幼儿教育 B.小学语文 C.心理健康教育 D.小学科学 答案】 C 2.某心理健康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遵循了心理健康评价的() A.客观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答案】 D 3.在升学考试前突击开展一两次大规模的心理辅导讲座 教育的效果, 这种观点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 , 采用不用的评价标准,

A.常规性和持续性 B.主导性和主体性 C.全体性和个体性 D.全面性和活动性 【答案】 A 4.右图显示的实验装置是() A.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B.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C.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 D.桑代克的“试误说”实验 【答案】 B 5.”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这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出现的学段是() A.小学中年级 B.小学高年级

C.初中年级 D.高中年级

答案】 C 6.教师对小学生合作行为, 分享等社会性行为给与注意和表扬的做法属于() A.角色扮演 B.认知重建 C.行为强化 D.榜样示范 【答案】 C 7.下列做法属于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是 A.设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 B.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C.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 D.注意在体育课上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答案】 D 8.人逢喜事精神爽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识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识(五) 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根据近几年对青少年健康状况的大量调查来看,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及自我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因素、病菌或病毒感染、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等。 第一、遗传因素。一般来讲,人的心理活动是不能遗传的。但根据调查和临床观察表明,在精神病患者的家族中,患精神发育不全、抽风发作、性情怪僻、躁狂抑郁等神经病或异常心理行为表现的人占相当比例,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越亲近、患病率越高,这正是遗传因素的影响。 第二、病菌或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证明,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如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由于病菌、病毒损害神经组织结构而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神经失常。它可以阻抑心理的发育,造成智力迟滞或痴呆。 第三、脑外伤或化学中毒。 第四、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最突出的是甲状腺紊乱,机能亢进时,往往出现敏感、暴躁、易怒、神经冲动等心理异常表现;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会引起狂躁症,分泌不足则可能导致抑郁症。 〈二〉、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对孩子各种心理的产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不健康者与家庭不健康有极密切的联系。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结构不良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两种。 1.家庭结构遭到破坏。 家庭自然结构一旦遭到破坏、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成员关系恶劣等,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缺少爱护和关怀,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结构不纯,使孩子逐渐形成一种变态心理,仇视社会。怀疑、冷淡、孤独、反抗、报复等心理是他们的主要特点,进而演变成自卑、自暴自弃等不健康心理。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我国家庭教育不当的主要有两种:一是父母对孩子娇惯溺爱,纵容放任;二是对孩子简单粗暴、动辄打骂。都属家庭教育中的极端方式。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学校管理不严、对学生缺乏严格的批评教育和耐心帮助;教师言传身教不够,少数教师缺乏最起码的责任心和义务感;班集体没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等。其中最突出的是课业负担过重,给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紧张;教育方式的影响,个别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变相体罚,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四〉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形势。一些负面影响也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主要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不健康因素,如金钱、美色、贪污腐化,冲击学校正面教育,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中的不健康形象,自制能力差的个别学生,经不起诱惑、长期迷变,易形成性变态、暴力和迷信心理。 〈五〉自我因素 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处于形成的出始阶段,可塑性很强,自我因素直接制约着他们心理发展。影响心理健康的自我因素,主要有: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

、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 19世纪20年代以前 B. 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 20世纪80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D.教学媒体 4.60 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879B.1897 C.1789D.1798 8.()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冋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 .观察法B.谈话法C.实验法D.冋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 .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完整word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试卷

2013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题 一、选择题(20题,每题2分) 1、小学生学完了汉语拼音对学习英语字母的发音形成干扰,这是知识学习的 () A、正向迁移 B、负向迁移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学生严格遵守班主任制定的班规,这种现象是() A、依从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学生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这学习是() A、命题学习 B、概念学习 C、表征学习 D、程序学习 4、“罗森塔尔”效应又被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5、某餐厅开业时故意让人等候,制造生意隆重的假象,商家利用了从众动机中的那一种现象?() A、减少压力 B、行为偏差 C、行为参照 D、偏离恐惧 6、“秀色可餐”这种现象反映了人际吸引因素是() A、熟悉 B、相似性 C、才能 D、外貌 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哪种感觉现象?() A、联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感觉适应 8、一般意义上,10-12岁儿童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平均为() A、15分钟 B、20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9、提出情绪“评定-兴奋”说的心理学家是() A、阿诺德 B、艾利斯 C、巴普洛夫 D、艾宾浩斯 10、小青向朋友透露了一点小秘密,两人的沟通也越来越广泛,但彼此间仍保持一定的行为界限,他们的人际关系进入了() A、稳定交往阶段 B、交往定向阶段 C、感情交流阶段 D、情感探索阶段 11、美国一位亚裔母亲因打自己的孩子被起诉,她很不理解,这种认知失调源于() A、逻辑违背 B、文化价值冲突 C、观念层次冲突 D、新旧经验矛盾 12、在心理测验中,可以对称名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的是() A、T检验 B、F检验 C、X2检验 D、方差分析 13、在标准化测验中,含有E、N、P、L分量表的测验是()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 C、卡特尔16PF D、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 14、团体心理咨询中,团体巩固与稳定的特征是() A、团体气氛 B、团体类型 C、团体凝聚力 D、团体人数 15、实验发现,老鼠为了逃避电击,除了习得铃声预示电击痛苦外还要习得() A、适应电击的痛苦 B、回避痛苦和恐惧 C、形成对电击的联想 D、辨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知识点

《心理健康教育概》知识点 一、解释名词 1、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即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2、心理健康;指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3、心理问题;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4、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 *5、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致。 *6、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7、心理压力;指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8、心理应激;指人们在压力情景下引起的一系列不同于平时的身心反应。 *9、挫折(心理挫折);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自认为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10、合理化;主要是通过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如贬低目标(酸葡萄机制);美化结局(甜柠檬机制)、推诿责任等。 *11、否认:这是对挫折情境采取的一种鸵鸟政策,即不承认态度,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12、投射;即将引起压力和冲突的焦虑感以及深层的需求与动机转嫁到其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压力的方式。*13、幻想;即通过幻想或想象的方式来暂时满足一下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某些 需要的调节方式。 *13、固执行为;指坚持某些明知无 效甚至有害的反应方式,而不能作出有 效的调整。 *14、攻击行为:比如受到别人的指 责后马上反唇相讥,甚至恶语伤人,这 是直接攻击;假如此时意识到这种言语 侵犯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将 供给矛头转向与之有关的其他目标,这 叫间接攻击;如果受挫折是一个性格内 向、比较懦弱的人,也可能把攻击矛头 指向自己,这是自我攻击。 *15、压抑行为:指运用理智来控制 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理智的行为,避免 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的反应方式。 *16、替代行为;就是寻找新的目标 来代替原有目标,借以不长远目标未能 实现所造成的心理损伤。 *17、升华行为:是将挫折感受转化 为一种奋发上进的动力的反映方式。 *18、逃避行为:这是一种想方设法 躲开挫折行径的反映方式。 *19、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具有 三个特征: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 至极。 *20、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工作是 否有成效的一种主观体验。 *21、自我质辩:即同自己的完美主 义要求进行辩论,从中发现不合理之处。 *22、角色互换:即把那些要求别人 的期望标准用到自己身上,体会一下被 别人苛求的感受。 *23、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 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 *24、情感的两极性:人的任何一种 情绪与情感体验都有性质上完全相反的 两种表现,高兴与生气,喜欢与厌烦等。 *25、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 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对方有 它的道理 *26、合理宣泄:合理宣泄是指在不妨碍 或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以自己和他人能 接受的方式达到“分流”的目的。 *27、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 特征的总和。 *28、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人们感 兴趣和关系的对象,以外部客体为主的 属于外向型,以主体自身为主的属于内 向型。 *29、A型性格:性格急躁、争强好 胜、易激动、行动快、做事效率高、整 天忙忙碌碌,常感时间不够的人是A型 性格。B型性格的人正好相反。容易知足, 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 *30、大五人格结构:即从五个大的 方面来描述人类的性格结构;第一、外 倾性。第二、随和性;第三、认真尽责; 第四、情绪稳定性、第五、求新性。 *31、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期望 效应,由教师的期望引起的学生在学业、 智力、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 变化,称为“期望效应”。 *32、成功教育:即通过各种措施为 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帮助学生形 成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与自尊心的教育模式。 *33、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反映的主 要是人们的认识水平,是遗传素质和后 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共同结果 *34、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通常 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项心理素质,包 括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 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 *35、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 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 风综合而成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 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 用。 *36、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 实践中,通过交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 心理关系,它反映着人们之间的心理距 离。 *37、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 生心态的重要因素,改善和协调好师生 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 途径。 *38、文人相轻:是封建社会遗留下 来的一种坏习气,指的是文人之间相互 轻视、贬低的不良习气。 *39、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 碍”或“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是由 脑器质性损伤、遗传基因的作用、神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