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试卷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试卷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伯里克利在其妻因渎神罪而受到审判时,曾含泪替她向陪审员求情才得以免罪。他自己也因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指挥军队不力和擅自动用公款而被罚款和免职。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民主政治弊端初现B.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宗教地位日渐衰微D.构建“三权分立”体制

2.雅典的民主让柏拉图无限悲愤了,因为它把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以“败坏青年,鼓吹异邦信仰”罪判了死刑。法庭上的苏格拉底,一以贯之着“自认无知”的反讽智慧,足以令那些由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恼怒了。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陶片放逐法存在弊端

B.雅典公民充满了自律精神

C.雅典处于民主最高峰

D.雅典民主制度潜藏着危机

3.一位津巴布韦雕刻艺术家说:“在我雕刻时,祖先的灵魂不断地给我以灵感,民间格里奥传说常常给我启迪。”这反映了津巴布韦雕刻

A.有鲜明的落后性B.吸收儒家的忠孝

C.题材多与神灵有关D.充满诡秘的色彩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不同,并不试图使他们的臣民受阿兹特克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为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作准备。”这说明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

A.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B.被征服者由原部落管理

C.被征服地区对国家没有义务D.所有人都可享有公民权

5.在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出士了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的瓷器。由此推断

A.瓷器是当时中非贸易的主要物品B.中国瓷器在坦桑尼亚广泛使用

C.中非交往开始于15世纪D.中非交往历史悠久

6.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大封建主所属封臣之间的财产纠纷应由封建主自己来审理,国王法庭不得干涉;不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和盾牌钱。该材料表明()

A.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B.有利于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C.国王是国家礼仪的象征D.《大宪章》阻止了王权的扩张

7.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说“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说明英法等国

A.封建制度产生B.等级君主制初步产生

C.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D.君主专制逐渐演变为等级君主制

8.11世纪70年代,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赦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辱”。它充分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教会军事实力最强B.国王软弱无能

C.王权高于教权D.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9.阿拉伯帝国首都巴达格的邮政总局,曾编制了许多旅行指南,指南中记载了各驿站的名称和各站之间的距离,许多驿站位于今叙利亚、伊朗、中亚等地。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A.鼓励长途贩运活动B.重视交通工具的革新

C.开辟了亚欧新商路D.注重传播本民族文化

10.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也属于国家,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这一现象体现了雅典( )

A.民主政治渐趋成熟

B.人文主义勃兴

C.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D.城邦利益至上

11.下列两则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史料一 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史料二 1301年,法王腓力四世当众烧毁教皇的通谕,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

A.王权强化B.法律革新C.宗教改革D.国家统一

1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DANG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建立了严酷的法律体系B.参与政治是公民的义务

C.DANG派政治斗争较为激烈D.公民信仰自由受到限制

13.公元前6世纪,雅典出现因反对贵族统治而贏得民众支持的僭主。这些僭主通常会发展公共事业,进行对下层民众和城市发展有利的活动,并镇压贵族的反抗,但这些僭主最终受到放逐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平民没有政治权利B.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C.贵族垄断国家政权D.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14.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15.恩格斯指出,雅典全盛时期,每个成年男性公民平均有18个奴隶,但是随着财富的集中,大批自由公民陷入贫困化,自由公民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与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也不会有成效,于是他们把整个雅典引向灭亡。恩格斯认为导致雅典灭亡的是

A.直接民主制度B.繁荣的工商业

C.发达的奴隶制D.公民的自尊心

16.有学者说:“现代民法制度的形式与实体内容的形式理性,可以从《民法大全》方面

的历史材料中得到灵活性解释。”这表明罗马法

A.是现代西方民法制度的开端B.具有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

C.多数法律条文仍被西方沿用D.一直被西方国家沿用至今

17.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C.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D.突破了万民法的阶级局限性

18.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特色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所有居民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

②城邦有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频繁

③各城邦十分重视独立自治,又通过频繁的交往保持密切联系

④城邦有发达的思想文化,希腊人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对欧洲的现实威胁使得基督教国家必须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其他基督教国家和基督教世界之外的多重压力,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崛起中的民族君主国最应优先考虑的和最高的国家利益。”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

A.加重了欧洲各国的民族危机B.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的联合D.加强了欧洲国家的君主专制

20.如图为“三角贸易”路线简如图。据此可知,“三角贸易”路线

A.以建立全球联系为根本宗旨B.推动了美洲的社会经济发展

C.有利于非洲经济结构的优化D.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21.与西欧和北美等国家相比,亚非地区一直被认为是落后停滞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改变了这种历史观,他们说:被认为近代落后的地区,并不是因为开发上落后而没有得到发展。而是在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确立过程中,遭遇了低开发。以下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西欧国家输出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B.近代中国完全沦为提供原料的殖民地C.近代亚非地区被强制性地改变社会制度D.西欧资本主义势力改变了亚非地区社会形式

22.有史书记载:“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因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由此可知

A.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

B.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C.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D.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

23.由西班牙国王赞助的哥伦布曾说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麦哲伦在起航前写下了一份遗嘱:“当我在尘世生存结束,我的永恒生命开始之时,我希望葬在塞尔维亚的维多利亚圣玛利娅教堂的一座单独的坟墓里。”可见,这些航海家

A.实现了环球航行B.无意于殖民掠夺

C.带有宗教目的D.得到本国资助

2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的各大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正如马克思在(共产DANG宜言)中所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性的贸易成为了可能"。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推动西班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推动了全球商业贸易的发展D.导致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升值

25.“欧洲中心论”是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黑格尔在く历史哲学》一书中从地理决定论和种族优越论出发,为资产阶级史学构建了“欧洲中心论”的基本框架:只有欧洲和欧洲民族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和“历史上光芒的焦点”,甚至“是历史的终点”。这种观念最早应开始于

A.英国工业革命B.西方殖民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D.世界市场形成

26.“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于16世纪初,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新航路的开辟B.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C.工业革命开展D.三角贸易积累资本

27.据统计,16世纪西班牙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2万千克,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这些黄金、白银带给西班牙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B.加速了封建势力的没落

C.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发展D.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28.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历程B.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C.神权演变历程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29.明代马六甲对中国的贡物中包括“沉香、乳香、黄速香、金银香”等众多香料。1511年,葡萄牙人阿尔布格里格率领舰队前来攻打并攻占了马六甲,打开了通往中国的门户,

从而获得了关于中国沿海地理的真实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葡萄人率先到达马六甲B.西方推动中国沿海开发

C.中国的国门开始被打开D.早期殖民扩张的必然性

30.《金融的逻辑》一书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航海贸易风险太大,可能有些船会沉没,船员沿途可能死去,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以上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

A.海上贸易频繁

B.商品价格上涨

C.经营方式变革

D.商路中心转移

31.16世纪,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2万千克,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这一现象

A.伲进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为工业革命积累了丰富的资金

C.引起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D.扩大了欧洲殖民者的海外市场

32.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主要说明( )

A.市民阶级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市民在王权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

C.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的政治力量

D.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3.1179年,有教会规定:“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主教要告诉神职人员和学者们,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教会如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B.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

C.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D.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

34.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35.玛雅社会曾经相当繁荣,农民垦殖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材料表明

A.玛雅文明是美洲发展程度最高的文明

B.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玛雅人发明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玛雅文明高度发达的原因仍不为世人所知

36.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此种创世观念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

A.人祖同源,民众有较强的平等意识

B.人们追求众生平等,不利于社会稳定

C.有利社会各阶层认同,促进社会成员交往

D.导致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社会成员交往

37.英国埃尔顿庄园的法庭案卷载有公元1300年19个茅舍农(农奴)涉讼的记录。他们因没有将牧草装上马车,被领主告上法庭。这些茅舍农坚称:他们没有装草的义务,除非他们出于自愿,主动这样做。为此法庭查阅了有关农奴劳役的惯例,然后确认:这些茅舍农必须在草地上或领主庭院里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由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完全站在领主的立场,为统治者服务

B.尊重惯例、司法程序,以法律途径协调领主与农奴的权益

C.基本上以法律名义偏袒了领主,但作出了让步

D.是为维护庄园经济秩序而服务的,无法体现公平

38.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带来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B.极大促进世界整体化,成为沟通新旧大陆纽带

C.有助于世界文明交流,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生活

D.有利于世界经济互补,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9.下图坐标中,曲线所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B.教权演变C.贵族权力变化D.市民权力变化40.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中部和东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这一状况得到改变开始于

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

C.富尔顿发明汽船D.丝绸之路的开通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

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并分析其繁盛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查士丁尼延续“罗马人的名誉”的表现及影响。

42.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封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古代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43.面对海洋,中国和西方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态度。

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

(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材料三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四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3)材料三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材料二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幸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在罗马人由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王政时代”,罗马城邦的管理组织民众大会、元老院和“王”管理罗马社会的主要依据是罗马古老的氏族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在“王政时代”的后期,随着阶级矛盾的尖锐,罗

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实行改革,废除了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三个氏族部落,按地域原则把罗马城划分为四个区域,并按财产的多少将罗马人划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这场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形成和法的正式产生。

——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材料二罗马社会在不断强大以后,开始对外扩张,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商贸及其他交往不断加强。而随着交往的频繁,矛盾在所难免,在解决问题时所适用法律的矛盾同样十分尖锐,因古老的罗马公民法不能保护外国人的权利和利益,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况,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一套与公民法不同,专门调整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

——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请回答:

(1)在罗马法正式诞生之前,罗马政府治理社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罗马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2)据材料二说明罗马扩张中出现的两大社会问题。万民法的制定反映了罗马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开始。”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汇聚、互动。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西欧的“粗野”状态在政治和宗教领域有何表现?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的认识。47.搜集图片和文献等各种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往往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为某校高一某班学生搜集的中世纪西欧和美洲的图片和文献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阿兹特克人认为,捕捉俘虏甚至比获取贡品更重要,因为祭司告诫他们,世界经常处在被洪水淹没、尤其是太阳熄灭的危险之中。因此,需要用人来献祭,以抚慰天上的神灵。但是,这一做法使阿兹特克人陷入一个真正的恶性循环之中:为防止普遍的灾难,需用人来献祭,而献祭用的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只有用人献祭才能进行成功的战争,但转过来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献祭用的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曾含泪替她向陪审员求情才得以免罪”“指挥军队不力和擅自动用公款而被罚

款和免职”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没有特殊权力,需要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尊严,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每个人都需要遵守法律,即使民主政治黄金时期的执政官,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宗教相关的内容,无法得出宗教地位衰微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在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提出,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三权分立体制的构建,故D选项错误。

2.D

解析:D

【解析】

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死看到了躲在民主背后的集体暴力,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潜藏着危机,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陶片放逐法,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令那些由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恼怒了”没有体现出雅典公民的自律精神,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雅典民主处于最高峰,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柏拉图的悲愤:苏格拉底惹怒了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从而被判处死刑。由此可知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死看到了躲在民主背后的集体暴力。

3.C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在我雕刻时,祖先的灵魂不断地给我以灵感,民间格里奥传说常常给我启迪”可知津巴布韦雕刻的艺术特点多来自与神灵和民间传说,故选C;根据雕刻的题材来源不能说津巴布韦的雕刻是落后的和诡秘的,排除AD;津巴布韦的雕刻和儒家无关,B错误。4.B

解析:B

【详解】

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故选B;在阿兹特克人的国家中,被征服者由原来部落首领管理,说明中央对地方没有实行严格的控制。被征服者需要项阿兹特克人加纳贡赋,说明被征服地区对国家有义务。故排除AC;在阿兹特克人的国家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排除D。故选B。

5.D

解析:D

【详解】

在今坦桑尼亚境内出土了15世纪左右的中国瓷器,说明中非交往历史悠久,D项正确;只一座陵墓出土的中国瓷器,不能说明它是当时中非贸易的主要物品,A项错误;一座陵墓的物品,不能说明其在坦桑尼亚“广泛”使用,B项错误;丝绸之路开辟后,中非交往逐渐发展起来,材料中只能证明15世纪时中非有交往,不能说明中非交往始于15世纪,C 项错误。

6.B

解析:B

【详解】

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法庭不得干涉大封建主与封臣之间的财产纠纷,不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和盾牌钱,材料表明《大宪章》有利于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A项错误;直到18世纪以后英国国王才逐渐成为国家礼仪的象征,C项错误;《大宪章》并没有能够阻止之后王权的扩张,D项错误。

7.C

解析: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等级君主制下导致社会动荡,而社会动荡又推动君主集权来稳定社会秩序,进而君主专制出现,C正确,BD排除;封建制度是以贵族统治阶层层层分封,占有土地和农民(或农奴)等财富为基础的社会制度,A排除。故选C。

8.D

解析:D

【详解】

德皇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迫向教皇忏悔,说明在11世纪(中世纪)欧洲教权强大,甚至可以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D项正确;教会“军事实力最强”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国王软弱无能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王权高于教权与德皇“向出身低微的教皇忏悔”不符,C项错误。

9.A

解析:A

【详解】

阿拉伯帝国的邮政总局编制的旅行指南中记载的驿站许多在今天的叙利亚、伊朗和中亚等地,说明该旅行指南指导人们进行长途贩运活动,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工具的革新和亚欧新商路的开辟,排除BC;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无从体现,排除。故选A。10.D

解析:D

【详解】

雅典“公民”认为人有国家属性,与国家兴亡共荣辱,其强烈的爱国意识,说明了其明确的城邦利益至上原则,故选D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并不成熟,排除A 项;题干未提及人的价值与尊严,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B项;与国家兴亡个人荣辱相关的不只限于参政热情高,排除C项。

11.A

解析:A

【详解】

根据“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可以看出这削弱了封建庄园主的权威。根据“法王腓力四世当众烧毁教皇的通谕”可以看出法国国王试图摆脱都会的控制。因此这两则材料都反映了王权在不断强化,A正确;BCD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

12.B

解析:B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必须参与城邦政治活动,参与政治是公民的义务,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要求公民参政的部分规定,不能体现严酷的法律体系,A选项错误;该规定只是假设,不能说明城邦DANG派政治斗争激烈,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参与,与公民信仰无关,D选项错误。故选B。

13.B

解析:B

【详解】

僭主虽然发展公共事业,进行对下层民众和城市发展有利的活动,并镇压贵族的反抗,但是因其不是民选产生,因此这些僭主往往会被流放,意味着不经过民主程序就难以获得合法性,说明民主政治已经是人心所向,B正确;材料内容与平民是否具有政治权利无关,排除A;公元前6世纪雅典经过了改革,贵族已经不能垄断权力,而且通过题干无法判断贵族是否垄断政权,排除C;僭主遭受流放是通过法律审判的结果,说明当时政治生活中有法制基础,排除D。

14.C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苏格拉底由研究自然问题转向人类本身的问题,研究“正义”“非正义”“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说明苏格拉底研究的内容试图解决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很多治国人才是通过抽签产生,导致出现权力的误用和滥用的现象,苏格拉底研究方向的转变表明苏格拉底不满雅典民主政治的现状,C正确;根据材料“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内容可知,苏格拉底的研究针对的是治国人才,而不是公民,排除A;根据材料内容得知,苏格拉底的研究试图解决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与捍卫公民思想自由无关,排除B;苏格拉底研究针对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培养真正的“治国人才”,与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无关,排除D。

15.C

解析:C

【详解】

材料可以看出,由于雅典成年男性拥有多个奴隶,而这些奴隶最后却成为他们经济的竞争者,最终导致了雅典的灭亡,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直接民主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自由公民的经济困境对雅典灭亡的影响,并未提及对工商业的繁荣所带来的危害,故B项错误;公民的自尊心也是基于奴隶制基础上的比较而来,并不是恩格斯强调的重点,故D项错误。

16.B

解析:B

“现代民法制度的形式与实体内容的形式理性,可以从《民法大全》方面的历史材料中得到灵活性解释”说明罗马法所确立的法律原则仍适用于现代西方的法律制度,所以具有普遍适用性,故B项正确;罗马法不是现代西方民法制度的开端,故A错误;材料中得不出多数法律条文仍被西方沿用,故C错误;“一直被西方国家沿用至今”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17.C

解析:C

【详解】

罗马法能够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影响极为深远,故C正确;罗马法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A错误;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故B错误;万民法属于罗马法,这些规定不可能突破其阶级局限性,故D错误。

18.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①项明显错误,城邦公民才有民主权利,居住在城邦的外邦人、妇女等没有机会参与城邦事务。排除AD项。古希腊城邦商品经济繁荣,城邦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各邦独立自治,小国寡民,但是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因此②③④正确,故选B。

考点:古希腊城邦

点评:公元前8到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这就决定了城邦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城邦之下实行民主制或者僭主政治,公民集体享有民主权利,带有明显的民主色彩,商品经济繁荣。

19.B

解析:B

【详解】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使欧洲君主国面临极大的压力,促使其优先考虑国家的生死存亡,集中全力加强中央集权,应对内忧外患,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符合题意;加重了欧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并没有促进“欧洲国家间的联合”和“欧洲君主专制的加强”,CD两项错误。20.D

解析:D

【详解】

材料描述了“三角贸易”的大致状况,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 项正确;建立全球联系是客观上的,并不是根本宗旨,故A项错误;B、C两项与史实不符,故不选。

21.D

解析:D

材料中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认为近代亚非地区落后的原因是西欧殖民扩张将其纳入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轨道,使其成为欧洲列强的经济附庸,改变的是社会形式而不是社会制度,D 正确,C排除;西欧输出的是先进的生产方式,A错误;中国并未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错误。故选D。

22.B

解析:B

【解析】

结合材料“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控制并垄断了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海上贸易,冲击了奥斯曼帝国传统商路的利益,引起奥斯曼帝国和葡萄牙之间的激烈争夺,故B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没有失去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故A项错误。CD

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3.C

解析:C

【详解】

材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突出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C正确;环球航行是麦哲伦及其船队进行的,A排除;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殖民掠夺金银,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24.C

解析:C

【详解】

题干所示为新航路开辟后,出现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并得到发展,故C项正确;A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

25.C

解析:C

【详解】

材料强调的是“欧洲中心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欧洲的地位开始凸显,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26.A

解析: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以后西班牙人把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运到菲律宾,以收购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出现,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贸易发展起来,A项正确;传统海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与美洲建立联系,B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开展始于18世纪中期,C 项错误;三角贸易在欧、非、美洲之间进行,与亚洲和中国无关,D项错误。

27.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引发价格革命。封建地主因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下降,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故B 项正确;通过新航路开辟,西班牙掠夺了大量财富,但并没有将这些财富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而是去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享受,故A错误;黄金、白银的增多不能促进西班牙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西班牙掠夺了大量财富,但他们并没有将这些财富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而是去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享受,没有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D项错误。

28.A

解析:A

【详解】

在8世纪至13世纪,西欧社会教权势力强大,而王权势力弱小;13世纪至17、18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王权势力有所上升;最后,在17、18世后,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履,英法等国的资产级陆续掀起了资产级革命,世俗王权再次走向了低谷,,故选A;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瓦解,8世纪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B错误;欧洲宗教神权在8世纪至13世纪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这与曲线的走向不符,排除B;在11至12世纪。西欧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这与曲的走向不符,排除D。

29.D

解析: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马六甲出产香料,葡萄牙攻占马六甲之后获得了中国沿海地理的真实信息,这为后来葡萄牙最中国沿海进行殖民侵扰提供了条件,也说明早期殖民扩张的必然性,D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证实葡萄牙人率先到达马六甲,而且中国在这之前一直与马六甲存在来往,说明中国应当早于葡萄牙人到达马六甲,排除A;中国的沿海开发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排除C。

30.C

解析:C

【解析】

根据“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可知,这种高风险贸易为现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创造了环境,说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营方式出现,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海上贸易频繁、商品价格上涨,排除AB;材料说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出现的背景,与商路中心转移无关,排除D。31.C

解析:C

【详解】

16世纪是欧洲对外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时期,欧洲从美洲掠夺了大量金银,金银数量的激增使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壮大,封建势力走向衰落,引起西欧社会结构

的变化,故选C;这一现象主要导致西欧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但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而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BD项都是表面现象,没有指出本质变化,排除。

32.C

解析:C

【详解】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扩大了自己的疆域,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材料说明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的重要政治力量,故C正确;材料中的市民并没有获得特殊的法律地位,排除A;市民的政治权力也没有实质性的扩大,排除B;材料不是说明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故选C。

33.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可知,满足教师的需求,通过加强神职人员的教育以培养更多的神职人员,维护教会的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神职人员,而不是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A项错误;材料所述教会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C项错误;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为推动经济发展,D 项错误。

34.C

解析:C

【详解】

材料信息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文明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故选C 项;材料不仅仅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对俄罗斯的影响,A项说法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中的现象不能仅凭俄罗斯兴起的时间来判断,故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35.B

解析:B

【详解】

从材料“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很容易可以看出B项正确;材料并未与美洲地区其他文明比较,因此无法得出玛雅文明是发展程度最高的文明,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历法的内容,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36.D

解析:D

【详解】

材料“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强调的是

种性制度的等级性,会导致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社会成员交往,故D项符合题意。37.B

解析:B

【详解】

材料中领主状告农奴一案,庄园法庭没有直接裁判,而是先查阅相关惯例,然后依法判决,反映出庄园法庭尊重惯例、按照司法程序,用法律协调领主与农奴的权益,B项正确;庄园法庭的判决引用了惯例,与农奴主张一致,没有遵循领主的要求,不是“完全”维护领主的利益,排除A项;“以法律名义偏袒了领主”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庄园法庭的判决体现了公平,排除D项。

38.C

解析:C

【详解】

据题意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植物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从而有助于世界文明交流,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生活,故选C;“极大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世界整体化”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D。

39.A

解析: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在8世纪至13世纪,西欧社会教权势力强大,而王权势力弱小;13世纪至17、18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王权势力有所上升;最后,在17、18世纪后,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陆续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世俗王权再次走向了低谷;综上,故选A;教权在8世纪至13世纪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这与曲线的走向不符,排除B;中世纪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贵族是欧洲社会的主流和核心,它的势力在8世纪到13世纪不应该是急速下降的,排除C;市民阶层是伴随着中世纪以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才出现的,它的起点较低,且是逐步增长的,这与曲线的走向不符,排除D。

40.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中部和东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的信息说明没有涉及美洲大陆,而这一发现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41.(1)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原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

置。

(2)原因: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帝国衰弱,外族入侵。

(3)表现:四处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编纂《查士丁尼法典》。影响:前者扩大了拜占庭帝国的版图,后者剔除了法律中部分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详解】

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根据材料一“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可以分析得出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根据材料一中“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可以分析得出“原因”。

(2)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二“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导致财尽民穷、帝国衰弱外族入侵等方面来回答。(3)查士丁尼延续“罗马人的名誉”的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和“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分析得出。其影响可以根据材料反映的“表现”并结合所学,从前者扩大了拜占庭帝国的版图,后者剔除了法律中部分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等等方面来回答。

42.(1)职能:中书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命令。(6分)

目的: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的独尊(2分)

(2)影响: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更适宜建立民主制度的国家。(2分)

(3)从形式上看,都实行分权以达到相互的制约与平衡(2分)

不同: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间接民主制,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制,享受民主的只是雅典公民(4分)(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分析,“每事先由中书省”,“或有未当,则门下封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说明其政务流程是中书、门下、尚书。从其职能看,中书拟诏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第二小问要联系所学解答,主要是加强君权。(2)分析材料二,阐述了希腊的地理特点,没有大块平原,陆地被隔成小块,这使希腊很难形成统一的大帝国。解题时就此点展开论述。(3)分析此题,首先要知道材料一呈现的政治模式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之下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三呈现的是一种掌权者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联系史实,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分权”。第二小问要求学生进行跨时空的比较,主要应该从民主制的实现形式、性质等方面比较。

考点:中外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跨越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大,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古代中国、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等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异同。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史实的掌握程度。

43.(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

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

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税收制度变革。

(3)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4)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影响: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详解】

(1)背景:根据“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可得出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根据“每诱岛倭入掠”得出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根据“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得出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2)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此时敌对势力消亡;根据“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得出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根据“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得出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根据“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得出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根据所学可从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税收制度变革等角度概括。

(3)根据“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可得出与新航路开辟有关;结合所学从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等方面概括。

(4)角色:根据“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可得出商人;根据“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可得出是奴隶贩子、殖民者。影响:根据所学可从建设性和破坏性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可从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新大陆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等方面概括。

44.(1)条件:行业集中,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市民文化影响;封建势力衰落。

(2)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近代民主、法治的基础;促进封建主义瓦解,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详解】

(1)条件:根据“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得出行业集中,商品经济繁荣;根据“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得出市民阶层力量壮大;根据“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得出市民文化影响;根据“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得出封建势力衰落。

(2)影响:根据“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得出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根据“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得出奠定了近代民主、法治的基础;根据“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