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CSK9_NARC_1_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新靶点_姜志胜

PCSK9_NARC_1_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新靶点_姜志胜

PCSK9_NARC_1_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新靶点_姜志胜
PCSK9_NARC_1_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新靶点_姜志胜

[文章编号] 1007-3949(2009)17-07-0505-05

·专家论坛·

P C S K 9/N A R C -1: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新靶点?

姜 志 胜

(南华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衡阳市421001

)

[作者简介] 姜志胜,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高校学科带

头人。1999年7月毕业于原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2月至2004年12月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从事心血管领域博士后研究,2004年12月应邀回国工作。现任南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兼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秘书长,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常务编委,国家“863”高科技计划评审专家,《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R e s e a r c h 》、《A c t a P h a r m a c o l S i n 》等国内外知名刊物特邀审稿人。长期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先后主持加拿大国家卫生研究所(C I H R )及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卫生研究基金(M H R C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教育厅项目,及参加国家“863”重大高科技项目、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大科技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先后获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侨联科技创新人才奖等多项奖励;在《C a r d i o v a s c R e s 》、《A m J P h y s i o l 》、《E x pC l i nC a r d i o l 》、《J M o l C e l l C a r d i o l 》、《J C a r d i o v a s c P h a r m a c o l 》、《Z K a r d i o l 》、《J M o l C e l l C a r d i o l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和《中国科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理学报》、《中国药理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 C I 收录18篇,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20余次,并应邀在国际心脏研究会(I S H R )和美国心脏协会(A H A )等举办的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基因(P C S K 9); 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转化酶-1(N A R C -1);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药物干预; 靶点[摘 要] P C S K 9是一个新发现不久的与脂质代谢调节密切相关的基因。目前对其分子结构、分布、基因突变及表达调节和通过调节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降解等功能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对P C S K 9作用底物目前缺乏系统的研究,使得对其功能研究受到了局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针对P C S K 9的药物研发已经且必将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领域的一个新突破。[中图分类号] R 363[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9-05-20

[基金项目] 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8F J 2006)和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经费资助项目。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o w 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L D L C )代谢障碍与异常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研究L D L C 代谢相关基因意义重大。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a u t o s o m a l d o m i n a n t 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 ,A D H )为一种人群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患者表现血清总胆固醇和L D L C 极度升高,角质层、肌腱、皮肤、动脉胆固醇沉着。过去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r e c e p t o r ,L D L R )基因和载脂蛋白B -100基因与L D L C 代谢相关,分别导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型和2型;S e i d a h 等[1]发现一个新基因———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基因(p r o p r o t e i n c o n v e r t a s e s u b t i l i s i n /k e x i n 9,P C S K 9),该基因编码一种前蛋白转化酶(n e u r a l a p o p t o s i s -r e g u l a t e dc o n v e r t a s e -1,N A R C -1),可促进神经细胞分化再生。后研究表明,P C S K 9可介导L D L R 降解,升高L D L C 水平,各种突变也导致异常胆固醇血症。本文就P C S K 9结构分布、表达调节、功能特性及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新靶点的研究并结合作者的工

作做一综述。

1 P C S K 9的分布与分子结构

P C S K 9基因在人、大鼠和小鼠中分别定位染色体1p 32.3、5q 34和4C 7,其编码蛋白被称为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转化酶1(n e u r a l a p o p t o s i s r e g u l a t e d c o n v e r t a s e 1,N A R C -1),属于前蛋白转化酶家族(P C )、蛋白酶K 亚家族,N A R C -1前体蛋白在人、大鼠和小鼠分别为692、691、694个氨基酸残基[2]。人类P C S K 9基因全长为29k b ,由12个外显子构成,编码区约为2k b 。人类N A R C -1氨基酸序列可分为信号肽(s i g n a l p e p t i d e ,S P 1~30)、前结构域(p r o d o m a i n ,31~152)、催化结构域(C a t a l y t i c d o m a i n ,153~452)、羧基末端结构域(C -t e r m i n a l ,526~692)[1]。P C S K 9蛋白合成分泌与其他前蛋白转化酶相似,内质网中合成P C S K 9酶原(a p o -P C S K 9,74k D ),a p o -P C S K 9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发生自身催化反应,在S V -F A Q ↑152处裂解释放前肽(14k D a )形成成熟蛋白酶(60k D a )并分泌入血(图1)。P C S K 9主要在肝脏、肠道表达,在肾脏、皮肤、脑中有少量表达[2]。

505

C N 43-1262/R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第17卷第7期

图1.人P C S K 9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域示意图 S V F A Q

152:切割位点,S P :信号肽,P r o :前结构域,C a t a l y t i cd o m a i n :催化结构域,C -t e r m i n a l :羧基末端结构域。P C S K 9,P r o P C S K 9和P r e p r o P C S K 9分别由540氨基酸,662氨基酸和692氨基酸构成,P C S K 9和P r o P C -S K 9的分子量分别为60k D a 和74k D a 。

2 P C S K 9/N A R C -1表达调节2.1 上调P C S K 9表达的因素

已知体内S R E B P 21a、S R E B P 21c 和S R E B P 22可上调P C S K 9表达。C o s t e t 等[3]研究营养状况对P C S K 9表达的影响。小鼠禁食24h 后肝细胞P C S K 9m R N A 量降低73%,蛋白表达量降低2倍;再予高糖饮食,P C S K 9表达恢复。胰岛素处理鼠原代肝细胞,P C S K 9m R N A 表达上升4~5倍,但葡萄糖处理无此效应,表明胰岛素上调P C S K 9表达,在体研究结果与此一致。另外,L X R 激动剂也上调P C S K 9表达。胰岛素和L X R 激动剂上调P C S K 9表达通过S R E B P 21c 介导实现。C a r e s k e y 等[4]和M a y n e 等[5]检测病人服用阿伐他汀后血浆P C S K 9含量变化,发现P C S K 9水平分别升高34%和7.40%。表明他汀类降血脂药可上调P C S K 9表达。2.2 下调P C S K 9表达的因素

B e n j a n n e t 等[6]发现,P

C S K 9功能获得型突变R 218S 、F 216L 、

D 374Y 个体中f u r i n 、P C 5/6A 表达全部或部分缺失,功能缺失型突变A 443T、C 679X 个体f u r i n 裂解P C S K 9敏感性升高。同时,P C 5/6A 缩短P C S K 9寿命,降解细胞表面L D -L R ,表明前蛋白酶家族成员f u r i n 、P C 5/6A 可灭活P C S K 9。L a m b e r t 等[7]用非诺贝特粉剂治疗糖尿病病人6周,血浆

P C S K 9水平下降8.5%;M a y n e 等[5]发现非诺贝特或吉非贝齐通过影响胆固醇水平间接减少P C S K 9表达,表明贝特类药下调P C S K 9表达。另外,C a m e r o n 等[8]报道黄连素可减少P C S K 9基因转录从而降低P C S K 9m R N A 和蛋白水平,且这种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3 P C S K 9的功能

3.1 P C S K 9介导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调节血脂水平

P C S K 9阻断L D L R 从内涵体到细胞表面再循环从而介导其降解。首先,P C S K 9与细胞表面L D L R 结合形成P C -S K 9-L D L R 复合物(P C S K 9∶L D L R )。L D L R 上P C S K 9结合位点为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结构A (E G F -A ),P C S K 9上L D -L R 结合位点远离催化位点。结合时,E G F -A 、P C S K 9构象发生特殊改变,可促进P C S K 9∶L D L R 转载L D L R 和P C S K 9循环再利用[9]。随后,P C S K 9∶L D L R 进入内涵体。内涵体酸性环境使P C S K 9、L D L R 亲和力增加150倍,二者结合更为紧密。最后,P C S K 9∶L D L R 将L D L R 送入溶酶体中降解,P C -S K 9从复合物分离并重新利用。L D L R 与P C S K 9的结合、转载改变其分布连续性,促进其在溶酶体中降解[10,11]。3.2 P C S K 9基因突变与异常胆固醇血症

P C S K 9调节L D L C 水平按P C S K 9突变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P C S K 9突变后,降解L D L R 的功能增强,血液中L D L 被清除的功能减弱,称之为功能获得型突变。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增强P C S K 9上调L D L C 的能力,导致高胆固醇血症,主要形式有S 127R 、D 129G 、F 216L 、R 218S 、D 374Y 、N 425S 、R 496W、H 553R 和E 670G ;功能缺失型突变可削弱或灭活P C S K 9上调L D L C 的能力,导致低胆固醇血症,主要形式有R 46L 、ΔR 97、G 106R 、Y 142X 、L 253F 、A 443T 、Q 554E 和C 679X [12-19](图2)。国内安贞医院王绿娅等从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中发现了一个新的P C S K 9突变位点:第6外显子错义突变。该突变能明显影响L D L R 水平,从而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图2.P C S K 9基因突变位点 上面部分为功能获得型突变位点,下面部分为功能丧失型突变位点,其中R 306S 为中国汉族人群发现之突

变位点。

506I S S N 1007-3949C h i n J A r t e r i o s c l e r ,V o l 17,N o 7,2009

3.3 P C S K9对其它脂蛋白的代谢调节

P C S K9对其他脂蛋白也有调节作用。功能获得型突变D374Y和S127R个体血浆甘油三酯水平过高,肝细胞载脂蛋白(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a p o)B-100分泌率显著高于野生型个体;P C S K9敲除小鼠离体肝细胞中a p o B-48分泌率较正常鼠也明显降低[20]。L a m b e r t等[21]对P C S K9过表达小鼠禁食处理,检测到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 e r y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V L D L)输出率随血浆L D L清除率大幅升高,表明P C S K9可能通过L D L R影响肝脏V L D L代谢。近来,P o i r i e r等[22]报道功能获得型突变D374Y个体中P C S K9可降解L D L R、V L D L R 和载脂蛋白E受体2,且不依赖于催化活性。

3.4 P C S K9的其它功能

3.4.1 P C S K9对神经系统分化的影响 S t e v eP o i r i e r 等[23]分别构建小鼠胚胎癌细胞系细胞P19和斑马鱼模型,研究蛋白水解酶对中枢神经系统分化的潜在作用。使用维甲酸诱导P19细胞神经外胚层的分化,发现P C S K9/N A R C-1的m R N A水平在分化的第2天达到峰值,随后出现下降。但是并没有影响内源性L D L R的蛋白水平。于是进一步采用I S H分析比较出生24h的小鼠中P C S K9/N A R C-1和L D L R m R N A的表达,发现P C S K9/N A R C-1除了在肝脏和小肠等组织表达还在小脑神经元有表达,而L D L R却不显著[23,24]。在P C S K9/N A R C-1基因敲除的斑马鱼模型中发现小脑神经元广泛地破坏,后脑-中脑边缘缺失,导致胚胎在受精后96 h死亡。然而R a s h i d等发现P C S K9缺陷小鼠发育正常,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缺陷[25]。P C S K9/N A R C-1对不同物种如哺乳动物和鱼类,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机制还有待研究。

3.4.2 P C S K9对神经元凋亡的调节作用 P C S K9作为小脑颗粒神经元建立的神经凋亡转录依赖的模型中的一系列基因之一,代表的是神经凋亡调节候选基因[26]。最近, B r e n d a n等[27]研究发现P C S K9m R N A在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表达发生在凋亡损伤后,而凋亡调节因子c a s p a s e-3和死亡受体6的共同调节增加了P C S K9/N A R C-1参与神经元凋亡信号传递的可能性。用野生型和突变型N A R C-1/E G F P 融合载体转染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然后利用激光扫描细胞计数的方法计算在转染子中细胞凋亡的数量,发现野生型N A R C-1有着强大的促凋亡效应。同时使用多聚半胱天冬酶抑制剂B A F评价依赖半胱天冬酶的N A R C-1促凋亡效应,发现B A F只能部分逆转这种作用。与细胞凋亡的B A F敏感成分的缺失一样,活性位点的突变或者催化区的缺失可以导致细胞凋亡的减少。P C S K9基因产物的一系列不同的功能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其过表达对瞬时转染的神经元的促凋亡作用。但N A R C-1-E G F P过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仍然不清楚。

3.4.3 P C S K9在血管壁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28~30]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既是全身性脂质代谢紊乱的结果,也与血管壁局部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基于P C S K9在调节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最近几年,本课题组对P C S K9在血管壁及相关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P C S K9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P C S K9在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调节,以及P C S K9在o x-L D L诱导的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作者的研究结果发现:(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 s t e r nb l o t方法检测出在高脂饮食诱发的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存在P C S K9高表达,而在正常饮食组血管壁中未检测出P C S K9的表达。(2)在体外细胞培育中,检测出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都有P C S K9的表达,而且L D L(0~30m g/L)和o x-L D L(0~100m g/L)都呈浓度依赖性上调P C S K9的表达。(3)应用s i R N A沉默P C S K9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o x-L D L诱导的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4 基于以P C S K9为靶点的药物研究与研发

4.1 P C S K9催化活性的细胞内抑制剂

4.1.1 黄连素 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的同时,能增强P C-S K9的表达,从而增加L D L R的降解,使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受到了拮抗。M a n d e l's h t a m等[31]证实B B R作为一种新的降胆固醇药物,通过稳定L D L Rm R N A而发挥作用,其机制不同于他汀,与他汀合用有较好的降脂活性。在饮食诱导的大鼠高脂血症中,B B R90m g/(k g·d)口服与S I M V A6 m g/(k g·d)口服合用减少血清L D L C达46.2%,较S I M V A (28.3%)或B B R(26.8%)单一疗法有效,与S I M V A12m g/ (k g·d)类似(43.4%),血清三酰甘油(T G)下降水平也较任意单一疗法明显。二者联用可上调大鼠肝脏中L D L R m R N A的水平较单一疗法约高1.6倍,肝脏脂肪储存显著减少,提高了降脂效应。他汀能显著增加P C S K9(-/-)小鼠肝脏L D L R水平和L D L的清除,而B B R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减少P C S K9m R N 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增加L D L Rm R-N A和蛋白水平,抑制他汀单独治疗导致的P C S K9m R N A水平的增加,可作为他汀治疗的一个补充,二者都能提高L D-L R转录后水平,合用对高脂血症是合理,有效和安全的,可成为高胆固醇血症的一个新疗法[32]。这些研究结果也为调节P C S K9表达的中药药物研发提供了思路。

4.1.2 核受体F X R或P P A R a激活剂 P C5/6A和f u r i n 可降解P C S K9,活化的P P A R a经抑制P C S K9启动子活性和增加P C5/6A的表达而对抗他汀或肝X受体激动剂T0901317对P C S K9的诱导作用。贝特作为一类常用的调脂药,能显著降低T G S,中度降低总胆固醇和L D L C,并能升高H D L C,这类药物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与P P A Rα的激活密切相关。P C S K9m R N A和蛋白水平定量研究表明各种贝特类药物呈P P A R a依赖性上调P C5/6A和f u r i n及减少P C S K9的表达。非诺贝酸经减少永生性人肝细胞中P C S K9蛋白含量与m R N A水平,可增加普伐他汀活化L D L R的作用达30%,因此P P A R a活化在前蛋白转化酶介导的脂质稳态中起了重要作用。

鹅去氧胆酸(C D C A)特异性的减少P C S K9m R N A和蛋白含量,合成的胆汁酸特异性激动剂G W4064激活法尼醇X 受体(F X R)也可减少P C S K9的表达,二者同服可对抗他汀诱导的P C S K9表达,使L D L R有力的活化,表明C D C A或

507

C N43-1262/R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第17卷第7期

F X R激动剂经抑制P C S K9的表达可使他汀的降脂效应更为有效[33]。

4.2 P C S K9基因沉默的s i R N A和反义寡核苷酸

4.2.1 应用s i R N A抑制P C S K9表达 K e v i n等利用小干扰R N A(s i R N A)阻断P C S K9蛋白的产生,在小鼠和大鼠实验中,s i R N A极大地减少了该蛋白质的产生,并降低了血流中胆固醇浓度达60%[34]。单一的s i R N A静脉内注射可减少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如短尾猴血浆中P C S K9水平达70%, L D L C水平达56%。单剂量s i R N A靶向作用于P C S K9使血浆P C S K9,载脂蛋白B和L D L C快速,持久和可逆的降低,对H D L C或T G无可测定的影响。注射3周后血浆L D L C水平仍保持明显的低水平。多物种研究P C S K9沉默对其m R N A 和蛋白,肝脏L D L R蛋白,血清总胆固醇,L D L C浓度水平有急性降低作用,而非H D L C。K e v i n等[34]也证实s i R N A治疗特异性沉默P C S K9所产生的上述效应,表明靶向的P C S K9 s i R N A能显著降低L D L c和其治疗的可行性,为靶向降低P C S K9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策略的发展开创了道路。本课题组研究发现P C S K9s i R N A能有效抑制o x L D L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针对P C S K9药物研发的又一重要靶点[28]。

4.2.2 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P C S K9的表达 目前对小鼠的研究表明反义寡核苷酸(A S O)治疗后P C S K9转录水平降低,血液总胆固醇,L D L C和H D L C减少,肝脏L D L R水平增加。第二代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剂靶向作用于小鼠P C-S K9有很好的降脂作用。G r a h a m等[35]给予高脂喂养的小鼠P C S K9A S O处理6周减少总胆固醇和L D L分别达53%和38%,肝脏L D L R蛋白水平升高了2倍。在L D L R-/-小鼠中缺乏有效降低胆固醇的效应,表明这种受体在介导P C S K9抑制降脂效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反义抑制P C S K9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新疗法,为了鉴定其药理学抑制作用是否通过上调L D L R蛋白而减少L D L,靶向抑制可使肝脏P C S K9m R N A水平显著降低和伴随的总胆固醇和L D L减少,肝脏L D L 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P C S K9-/-缺陷小鼠相同。

4.3 阻断P C S K9结合至细胞表面L D L R的小分子多肽或抗体

4.3.1 应用抗P C S K9抗体阻断P C S K9与L D L R的结合 P C S K9与L D L R之间形成直接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是其重要的药理学靶点,运用特异性抗体直接对抗P C S K9可阻断该作用从而调节L D L的吸收。C h r i s t o p h e r等[36]证实运用直接对抗P C S K9的抗体可成功破坏其与L D L R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可减少P C S K9介导的肝细胞中L D L R的降解。水溶性L D L R过表达或加入E G F-A片段至培养细胞可抑制外源性P C S K9对L D L R的降解能力,这种方法最终的成功依赖于P C S K9作用于细胞表面的L D L R。

已知能够介导这一效应的抗体有:对抗全长P C S K9 (A F3888)的商品化多克隆抗体;对抗多肽对应的P C S K9与L D L R结合区域的两种多克隆抗体;抗P C S K9C H R D区域表位的抗体,其不参与L D L R的相互作用,证明抗体单独结合不足以破坏其相互作用。

4.3.2 应用内源性小分子多肽或P C S K9模拟多肽阻断P C-S K9与L D L R的结合 S e i d a h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证实P C S K9结合约33k D a的膜联蛋白A n x A2[37]。L D-L R功能性分析和小发夹结构R N A研究表明A n x A2和A n x A2.p11复合物能防止H u H7,H e p G2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P C S K9对L D L R的定向降解。免疫细胞化学显示P C-S K9和A n x A2共定位于细胞表面,与L D L R有竞争性,结构功能分析证实P C S K9的C H R D与A n x A2的N末端R1特异性相互作用。70个氨基酸长度的重复序列突变分析指出A n x A2序列R R T K K81参与这一结合,因突变为A A T A A81可阻止其与P C S K9的相互作用,首次表明P C S K9活化能被内源性抑制剂调节。A n x A2特异性结合C H R D和抑制P C S K9功能,其肽模拟物为新的P C S K9抑制剂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38-40]

目前研究证明,可以从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节L D-L R的水平。S R E B P-2可以同时从转录水平活化P C S K9和L D L R,而P C S K9的活化又抑制了L D L R,这是一个矛盾,关于这一现象目前还没有合理的解释,很可能是在激活了P C-S K9和L D L R,同时P C S K9在L D L R转录后将其降解,或者使其半衰期缩短,使细胞不至于摄取过量的L D L。

作为前蛋白转化酶家族中的一员,N A R C-1的作用底物尚未完全清楚,这也为P C S K9的功能探讨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目前主要以肝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研究P C S K9/ N A R C-1通过调节肝细胞L D L R的量导致高胆固醇血症,而高胆固醇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是对于P C-S K9/N A R C-1在血管壁脂质清除中起作用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调节及其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晶体学研究发现P C S K9羧基末端和炎症因子抵抗素结构相似,功能获得型突变D374Y基因分析表明P C S K9调节L D L C时可能出现某些特殊炎症反应,但P C-S K9与炎症是否相关或存在何种具体联系尚未确定。P C S K9除对L D L外还可影响a p o B-100、B-48、E和V L D L水平,但证据不足,而P C S K9与脂质代谢更广泛的联系尚待研究。

作为最新发现的前蛋白酶,P C S K9/N A R C-1与脂质平衡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它可能具有的潜在作用越来越受关注,深入探讨P C S K9的作用机制可能有助于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可能将为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1] S e i d a hN G,B e n j a n n e t S,W i c k h a m L,e t a l. T h e s e c r e t o r yp r o p r o t e i n

c o n v e r t a s e n e u r a l a p o p t o s i s-r e g u l a t e

d c o n v

e r t a s e1(N A R C-1):l i v e r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n e u r o n a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J]. 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 U S A,2003,

100(3):928-933.

[2] N a u r e c k i e n e S,M a L,S r e e k u m a r K,e t a l. F u n c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N a r c1,a n o v e l p r o t e i n a s e r e l a t e d t o p r o t e i n a s e K[J]. A r c h B i o c h e m

B i o p h y s,2003,420(1):55-67.

[3] C o s t e t P,C a r i o u B,L a m b e r t G,e t a l. H e p a t i c P C S K9e x p r e s s i o n i s r e g u-

l a t e d b y n u t r i t i o n a l s t a t u s v i a i n s u l i na n ds t e r o l r e g u l a t o r y2e l e m e n t b i n d i n g

508I S S N1007-3949C h i n J A r t e r i o s c l e r,V o l17,N o7,2009

p r o t e i n2c[J]. J B i o l C h e m,2006,281(10):6211-218.

[4] C a r e s k e y H E,D a v i s R A,A l b o r n W E,e t a l. A t o r v a s t a t i n i n c r e a s e s h u m a n

s e r u m l e v e l s o f p r o p r o t e i n c o n v e r t a s e[J]. J L i p i d R e s,2008,49(2): 394-398.

[5] M a y n e J,D e w p u r a T,R a y m o n d A,e t a l. P l a s m a P C S K9l e v e l s 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m o d i f i e d b y s t a t i n s a n d f i b r a t e s i n h u m a n s[J]. L i p i d s H e a l t h D i s,

2008,7:22.

[6] B e n j a n n e t S,R h a i n d s D,H a m e l i nJ,e t a l. T h ep r o p r o t e i n c o n v e r t a s e

(P C)P C S K9i si n a c t i v a t e db yf u r i na n d/o r P C5/6A:f u n c t i o n a l c o n s e-q u e n c e s o f n a t u r a l m u t a t i o n s a n d p o s t-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s[J]. J

B i o l

C h e m,2006,281(41):30561-572.

[7] L a m b e r t G,A n c e l l i n N,C h a r l t o n F,e t a l. P l a s m a P C S K9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c o r r e l a t e w i t h L D La n dt o t a l c h o l e s t e r o l i n

d i a b

e t i c[J]. C l i nC h e m,

2008,54(6):1038-045.

[8] C a m e r o n J,R a n h e i m T,K u l s e t h M A,e t a l. B e r b e r i n e d e c r e a s e s P C S K9

e x p r e s s i o n i n H e p G2c e l l s[J].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2008,201(2):266-

273.

[9] C a m e r o n J O,H o l l a L,R a n h e i mT,e t a l. E f f e c t o f m u t a t i o n s i n t h e P C-

S K9g e n e o n t h e c e l l s u r f a c e L D L r e c e p t o r s[J]. H u m M o l G e n e t,2006,

15:1551-558.

[10] K w o n H J,L a g a c e T A,M c N u t t M C,e t a l. M o l e c u l a r b a s i s f o r L D Lr e-

c e p t o r r e c o g n i t i o n b y P C S K9[J]. 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 U S A,2008,105:

1820-825.

[11] Z h a n g D W,L a g a c e T A,G a r u t i R,e t a l. B i n d i n g o f p r o p r o t e i nc o n v e r-

t a s e s u b t i l i s i n/k e x i n t y p e9t o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l i k e r e p e a t Ao f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r e c e p t o r d e c r e a s e s r e c e p t o r r e c y c l i n g a n d i n c r e a s e s d e g-

r a d a t i o n[J]. J B i o l C h e m,2007,282:18602-612.

[12] G r o z d a n o v P N,P e t k o v P M,K a r a g y o z o v L K,e t a l.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o f P C S K9i n r a t h e p a t i c c e l l s[J]. B i o c h e m C e l l B i o l,2006,84

(1):80-92.

[13] H o m e r V M,M a r a i s A D,C h a r l t o n F,e t a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t w o n o n-s e c r e t e d P C S K9m u t a n t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f a m i l i a l 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 i n c o h o r t s f r o mN e wZ e a l a n

d a n d S o u t h A f r i c a[J].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2008,196(2):659-666.

[14] N a s s o u r y N,B l a s i o l e D A,T e b o n O A,e t a l. T h e c e l l u l a r t r a f f i c k i n g o f

t h e s e c r e t o r y p r o p r o t e i n c o n v e r t a s e P C S K9a n d i t s d e p e n d e n c e o n t h e L D L R

[J]. T r a f f i c,2007,8(6):718-732.

[15] A b b o u d S,K a r h u n e n P J,L u t j o h a n n D,e t a l. P r o p r o t e i n c o n v e r t a s e s u b-

t i l i s i n/k e x i n t y p e9(P C S K9)g e n e i s a r i s k f a c t o r o f l a r g e-v e s s e l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s t r o k e[J]. P L o S O N E,2007,2(10):e1043.

[16] S c a r t e z i n i M,H u b b a r t C,W h i t t a l l R.A,e t a l. T h e P C S K9g e n e R46L

v a r i a n t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l o w e r p l a s m a l i p i d l e v e l s 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r i s k

i n h e a l t h y U Km e n[J]. C l i n S c i,2007,113(11):435-441.

[17] H a l l m a n D M,S r i n i v a s a n S R,C h e n W,e t a l. R e l a t i o n o f P C S K9m u t a-

t i o n s t os e r u m 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i nc h i l d h o o da n da d u l t-

h o o d(f r o mT h e B o g a l u s a H e a r t S t u d y)[J]. A mJ C a r d i o l,2007,100

(1):69-72.

[18] C o h e n J C,B o e r w i n k l e E,M o s l e y T H,e t a l. S e q u e n c e v a r i a t i o n s i n P C-

S K9,l o wL D L,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a g a i n s t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J]. N

E n g l J M e d,2006,354(12):1264-272.

[19] C a m e r o n J,H o l l a O L,R a n h e i mT,e t a l. E f f e c t o f m u t a t i o n s i n t h e P C-

S K9g e n e o nt h ec e l l s u r f a c e L D Lr e c e p t o r s[J]. H u m M o l G e n e t,

2006,15(9):1551-558.

[20] O u g u e r r a m K,C h e t i v e a u x M,Z a i r Y,e t a l. A p o l i p o p r o t e i n B100m e t a b-

o l i s m i na u t o s o m a l-d o m i n a n t 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r e l a t e dt om u t a t i o n s i n

p c s k9[J]. A r t e r i o s c l e r T h r o m b V a s c B i o l,2004,24(8):1448-453.

[21] L a m b e r t G,J a r n o u x A L,P i n e a uT,e t a l. F a s t i n g i n d u c e s h y p e r l i p i-

d e m i a i n m i c e o v e r e x p r e s s i n g p r o p r o t e i n c o n v e r t a s e s u b t i l i s i n k e x i n t y p e9:

l a c k o f m o d u l a t i o no f v e r y-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h e p a t i co u t p u t b y t h e

l o w-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 r e c e p t o r.[J].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2006,147:

4985-995.

[22] P o i r i e r S,M a y e r G,B e n j a n n e t S,e t a l. T h e p r o p r o t e i n c o n v e r t a s e P C-

S K9i n d u c e s t h e d e g r a d a t i o n o f l o wd e n s i t yl i p o p r o t e i n r e c e p t o r(L D L R)

a n d i t s c l o s e s t f a m i l y m e m

b e r s V L D L Ra n d A p o E R2[J]. J B i o l C h e m,

2008,283(4):2363-372.

[23] P o i r i e r S,P r a t A,M a r c i n k i e w i c z E,e t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p r o p r o t e i n

c o n v e r t a s e P C S K9/N A R C-1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J].

 J N e u r o c h e m,2006,98(3):838-850.

[24] M a x w e l l K N,S o c c i o R E,D u n c a n E M,e t a l. N o v e l p u t a t i v e S R E B P a n d

L X R t a r g e t g e n e s i d e n t i f i e d b y m i c r o a r r a y a n a l y s i s i n l i v e r o f c h o l e s t e r o l-f e d m i c e[J]. J L i p i d R e s,2003,44(11):2109-119.

[25] R a s h i d S,C u r t i s DE,G a r u t i R,e t a l. D e c r e a s e d p l a s m a c h o l e s t e r o l a n d

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o s t a t i n s i n m i c e l a c k i n g P c s k9[J]. 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

U S A,2005,102(15):5374-379.

[26] C h i a n g L,G r e n i e r J,E t t w i l l e r L,e t a l. A n o r c h e s t r a t e d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c o m p o n e n t o f n e u r o n a l p r o g r a m m e

d c

e l l d e a t hr e v e a l e d b y c D N Aa r r a y a-

n a l y s i s[J]. P N A S,2001,98:2814-819.

[27] B i n g h a m B,S h e nR,K o t n i s S,e t a l. P r o a p o p t o t i c e f f e c t s o f N A R C1

(=P C S K9),t h e g e n e e n c o d i n g a n o v e l s e r i n e p r o t e i n a s e[J]. C y t o m-

e t r y A,2006,69(11):1123-131.

[28] 刘录山,谢闵,姜志胜,等. p c s k9s i R N A对o x L D L诱导的T H P-1源

性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

(3):323-330.

[29] 刘录山,程艳丽,姜志胜,等. L D L、o x L D L对T H P-1巨噬细胞P C S K9、

L D L R表达的影响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35(5): 540-547.

[30] Z T a n g,LL i u,Z J i a n g,e t a l. N A R C-1/P C S K9i s e x p r e s s e d i n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l e s i o n o f N e wZ e a l a n dr a b b i t.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S u p p l e m e n t s),

2009,10(2):P174.

[31] M a n d e l's h t a mM I u,V a s i l'e v V B. M o n o g e n i c 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 s:n e w

g e n e s,n e wd r u g t a r g e t s[J]. G e n e t i k a,2008,44(10):1309-316.

[32] K o n g W J,W e i J,Z u o Z Y,e t a l.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s i m v a s t a t i n w i t h b e r-

b e r i n e i m p r o v e s t h e l i p i d-l o w e r i n g e f f i

c a c y[J]. M e t a b o l i s m,2008,57

(8):1029-037.

[33] L a n g h i C,L e M a y C,K o u r i m a t e S,e t a l.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t h e f a r n e s o i dX

r e c e p t o r r e p r e s s e s P C S K9e x p r e s s i o n i n h u m a n h e p a t o c y t e s[J]. F E B S L e t t,2008,582(6):949-955.

[34] F r a n k-K a m e n e t s k yM,G r e f h o r s t A,A n d e r s o nN N,e t a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R N A i t a r g e t i n g P C S K9a c u t e l yl o w e r s p l a s m ac h o l e s t e r o l i nr o d e n t s a n d L D Lc h o l e s t e r o l i n n o n h u m a n p r i m a t e s[J]. 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 U S A,

2008,105(33):11915-920.

[35] G r a h a m M J,L e m o n i d i s K M,W h i p p l e C P,e t a l. A n t i s e n s e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p r o p r o t e i n c o n v e r t a s e s u b t i l i s i n/k e x i n t y p e9r e d u c e s s e r u m L D Li n h y p e r-

l i p i d e m i c m i c e[J]. J L i p i d R e s,2007,48(4):763-767.

[36] C h r i s t o p h e r J D,M a r t i n J S,I a n T K,e t a l. A n t i b o d y-m e d i a t e d d i s r u p t i o n

o f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P C S K9a n dt h e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r e c e p t o r [J]. B i o c h e m J,2009,419(3):577-584.

[37] M a y e r G,P o i r i e r S,S e i d a h N G. A n n e x i nA2i s aC-t e r m i n a l P C S K9-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t h a t r e g u l a t e s e n d o g e n o u s l o w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r e

c e p t o r

l e v e l s[J]. J B i o l C h e m,2008,283(46):31791-801.

[38] 谢闵,潘利红,刘录山,等. P c s k9基因在脂质代谢和神经系统中的

作用[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8,24(1):6-10. [39] 程艳丽,谢闵,刘录山,等. p c s k9基因突变与胆固醇血症[J]. 中

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7,23(3):172-176.

[40] 肖文虎,刘录山,姜志胜,等. P C S K9结构与功能[J]. 中国生物化

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25(3):213-218.

(此文编辑 李小玲)

509

C N43-1262/R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第17卷第7期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逐年上升,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落后国家。 动脉硬化一般是指一组动脉的硬化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危害较大:动脉中层钙化,老年人常见,危害较小;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高甘油三酯亦是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反,高密度脂蛋白(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高血压: 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或)功能障碍,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另一方面,高血压时有脂质和胰岛素代谢异常,这些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3.吸烟: 大量吸烟可使血液中LDL易于氧化;烟内含有一种糖蛋白,可引起SMC增生;吸烟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儿苯酚胺浓度升高,但使不饱和脂肪酸及HDL水平下降,这些均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性别: 女性的血浆HDL水平高于男性,而LDL水平却较男性为低,这是由于雌激素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缘故。 5.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HDL水平较低,且高血糖可致LDL糖基化。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SMC 增生,而且胰岛素水平与血HDL含量呈负相关。 6.遗传因素: 冠心病的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是本病的危险因素。遗传性高脂蛋白性疾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学说: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主要学说有: 1. 脂源性学说: 高脂血症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脱落,管壁透性增高,脂蛋白进入内膜引起巨噬C反应,SMC增生并形成斑块。 2. 致突变学说: 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平滑肌细胞为单克隆性,即由一个突变的SMC子代细胞迁入内膜,分裂增殖形成斑块,犹如平滑肌瘤一般。 3. 损伤应答学说: 各种原因引起内皮损伤,使之分泌生长因子,吸引单核C附着于内皮,并移入内膜下刺激SMC增生,并分泌各种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纤维斑块。 4.受体缺失学说: 若血浆中LDL受体数目过少,则导致细胞从循环血中清除LDL减少,从而使血浆LDL升高。 三、病理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十分密切,动脉杈、分支开口,血管弯曲的凸面为病变的发生部位。病变过程由轻至重,分为四期: 1.脂纹(fatty streak):

动脉粥样硬化健康指导

动脉粥样硬化健康指导 1、定义 动脉就是将氧气与营养物质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其她部分得血管。健康得动脉柔软而坚固,同时还富有弹性。然而,随着年龄得增长,动脉中过大 得压力会使得血管壁变得肥厚而坚硬,有时甚至会阻碍血液 向身体中其她得器官与组织流动。这个过程就被称为动脉硬 化。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硬化得一种特殊得类型,但在实际应 用中,这两个概念往往会被混淆。动脉粥样硬化指得就是脂肪 在动脉壁上聚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会阻碍血液在动脉中得流动,如果斑块破裂,则可能造成血液栓塞。它往往被认为就是一种心脏疾病,但事实上,它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得每个部分。值得庆幸得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就是一种可以预防与治疗得疾病。 2、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一种逐步发展得疾病,在发病前 往往没有什么症状。直到动脉变得狭窄甚至阻塞,不 再能够为组织与器官提供足够得血液。有时,血液栓 塞会将血流完全得阻断,从而诱发心脏病或中风。 动脉粥样硬化得症状往往取决于就是哪条动脉受到了影响,例如: 如果您得心脏动脉中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得现象,那么您会表现出类似于心脏病发作得症状,比如胸部疼痛(心绞痛)。

如果您得脑动脉中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得现象,那么您将会表现出突发性麻木、四肢无力、讲话困难、口齿不清或就是面部肌肉下垂等症状。 如果您得四肢动脉中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得现象,那么您将 表现为外周动脉疾病,例如行走时会有腿痛得症状(间歇性 跛行)。 有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造成男性得勃起功能障碍。 ●何时去瞧医生 如果您认为您有动脉粥样硬化得症状,或者就是有动脉硬化得危险因素,请告诉您得医生。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早期得血流量不足所导致得症状,例如心绞痛、腿痛或者就是四肢麻木。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有效得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得进一步恶化,防止紧急医疗事件得发生。 3、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一种慢性得、进行性得疾病,可能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疾病确切得原因,但研究人员推测,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始于动脉内膜得损伤得。这种损伤可能就是由于: ?高血压 ?高胆固醇 ?一些刺激性得因素,例如尼古丁 ?某些疾病,例如糖尿病 动脉内壁一旦受损,一种被称为血小板得血液细胞将聚集在受损得部位以试图修复血管,从而导致炎症反应。随着时间得推移,血管中由胆固醇与其她废物而造成得脂肪沉积也将逐步堆积在受损得部位,造成动脉得硬化与狭窄。与阻塞得动脉相连得器官与组织也将无法得到足够得血液来维持其正常得功能。 最终,这些脂肪沉积造成得斑块可能会破裂开来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会造成血液栓塞并损害您得器官,例如诱发心脏病。同时,这些血液栓塞也可能随着血液

怎样预防血管硬化

怎样预防血管硬化 2011-04-01 3:34 血管是非常富有弹性的,为了使血液流动顺畅,所以内壁很柔软。但是形成动脉硬化的血管,则会增厚与变硬,内壁出现粉瘤(粥状硬化巢),这是因胆因醇、血小板附着所造成的隆起。于是,血管内腔变窄,使得血液循环不顺畅,继续恶化下去就会完全堵塞,导致心肌梗死与脑中风。 营养成因1、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胆固醇: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胆固醇在体内是细胞膜、脑及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与荷尔蒙、维生素D的形成有关,具有特别的生理功能,不可缺少。但如果摄取过量,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危害健康。临床研究发现,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是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油脂饮食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日常饮食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如果平时喜欢吃肥腻食物而又不注意其他矿物质的摄取,就会使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脏血管病变。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可防治动脉硬化,因为血脂升高是动脉硬化的主要病因,所以饮食防治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血脂。合理饮食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控制总热量:可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标准范围。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好每天的进食量,但控制饮食应逐渐进行,可结合运动疗法,每月体重减轻 0.5~l 千克即可。糖和含糖量较高的糖果、糕点应尽量少吃。 2、少吃高胆固醇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皮蛋等应尽量少吃,特别是血浆胆固醇升高者,更应严格控制,但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蛋黄虽然含胆醇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对动脉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适当食用,但每天不宜超过 2 个。 3、少吃动物油(猪油):防治动脉硬化应多吃不饱和脂肪酸,要以植物油为主。因为动物油中主要为饱和脂肪酸,所以应尽量少吃,但也不能完全不吃动物油,否则会给全身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一般应使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比例在 1:3 左右为宜。 4、多食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多种维生素都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在饮食中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豆类、蔬菜,主食不要吃得太精,因为谷类的胚芽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E 等有益成分。 5、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目前是认为钾盐可保护心血管,而钠盐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动脉硬化病人,食物不宜太咸,同时要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蘑菇、豆类(黄豆、绿豆、赤豆、蚕豆)、菠菜、紫菜、莲子、苋菜等。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对防治动脉硬化有好处,所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鱼、海参、海虾、海带、海菜等应多吃。经常食用含铬较高的食物,如豆类、鸡肉、贝类等,也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6、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进食次数多些有利于降低机体的低密度脂蛋白,在保证每天进食总量不变的情况,可安排一天 4~5 餐。此外由于烟酒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故动脉硬化患者应戒除烟酒,但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能防治动脉硬化。经常喝茶是可以预防血管硬化的,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能减轻血

如何预防脑动脉硬化

如何预防脑动脉硬化 1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因为不良刺激及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病。故预防脑血管病首先应注意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紧张与疲劳。 (2要注意节制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祖国医学认为,饮食气辛窜而辣者,可助火散气;气重而甘者多助湿生痰,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诱发脑血管病。故应注意节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少吃肥肉、辣椒、生葱、大蒜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3生活有节律,劳逸应适度,因为过劳则伤气,过逸形肥而脏弱,均易发生脑血管病。故从事脑力劳动及进入中老年之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可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诚如《庭训格言》所述:“平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节饮食,慎起居,实为却病之良方也。” (4要注意节制性生活,保肾精。房事过度可致肾水亏虚,肝木失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发生脑血管病。所以,应注意节制性生活,保护肾精。 (5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血管病。因此,血压偏高或有脑血管病先兆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 c,饮食方面的内容: 1.限制盐摄入量盐摄入量较高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也高。临床试验表明,限制高血压病人的盐摄入量,可明显降低一部分人的血压。据WHO资料,人群中每日食盐平均减少5g,则舒张压平均下降0.532kPa(4mmHg,在限盐的同时增加膳食钾的量,降低钠/钾比值,使<2~3,食盐每日以3~5g为宜,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2.劝阻吸烟和限制饮酒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好不抽烟、不饮酒、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硬化症在吸烟者比非吸烟者严重广泛,且病变的程度与吸烟量有密切关

各种动脉硬化

各种动脉硬化 什么是动脉硬化?动 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 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动脉硬化有哪些种类和症状?1、一般表现:脑力与体力衰退,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纡曲和变硬。2、 主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血压升高,脉 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的斑块内钙质沉着影。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纤维化等。4、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与昏厥等症状。脑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出

血时引起脑血管意外,有头痛、眩晕、呕吐、意识突然丧失、肢体、瘫痪、偏盲或失语等表现。脑萎缩时引起痴呆,有精神变态,行动失常,智力及记忆力减退以至性格完全变化等症状。5、肾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并不多见,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年在55岁以上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有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尿闭以及发热等。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与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以及休克等症状。7、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较为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硬化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动脉硬化对于心、脑、肾等生命靶器官的危害性极大,但不仅仅是这些,其实,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对人体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1、脑子方面:最常见的是脑功能衰退,轻者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等,重者发展为认知功能障碍,直至程度不等的(血管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 动脉瘤破裂,则可以引起脑出血。更为常见的是脑动脉或颅外动脉的急性闭塞(血栓形成),即急性脑梗塞。出血或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EC-专家共识2009-08-30 10:55:13 阅读3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过去的100年,世界范围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20世纪初的1/10发展到21世纪初的1/3,已成为全球首位死因,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2006年中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1],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与全球完全相符,心脑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一直是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1/3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将再增加50%。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2,3,4],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有报道男性约60%、女性约45%首发症状即为急性心肌梗死【Murabito et al Circ 1993 88: 2548】,70%首发症状即为脑卒中[2006stroke]。一系列儿童和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研究和动物研究证实[5,6,7],在症状出现前的早期病理阶段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ACC/AHA 1997年制定了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并于2002年作了更新,此后相继发布了大量的一级预防循证证据,2006年ACC/ASA联合发布了《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6年WHO公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和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新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都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我国目前尚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应用一级预防治疗措施,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联合心血管专家、神经科专家、外周血管病专家、肾内科专家共同讨论,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目前我国尚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来制定一项完全本土化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但近半个世纪不同国家和种族所作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一致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适用于全球各国,因此本共识借鉴国外相关一级预防指南,同时应用我国已有的一级预防证据,使之更具有本土化特点。 一、加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将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心血管死亡和事件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大约50%归因于高血压,31%归因于高胆固醇,14%归因于吸烟,大约65%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此三个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与的Interheart研究结果公布,再次证明,个体未来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90%可以由目前已知的9种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大量饮酒【8】。 欧美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充分证明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的重要性。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心血管死亡逐年增加,但从1950年代把心血管病预防、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纳入国家卫生工作重点后,近40年来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25%。2007年美国卫生统计报告分析了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发现44%-76%归功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只有23%-47%与治疗相关。其中强调控制血压达标、控制胆固醇达标以及吸烟率下降功不可没,贡献值分别为降低胆固醇24%、降低血压20%、减少吸烟12%。增加体育锻炼5% 。

动脉粥样硬化食疗方法

1.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而最重要的一种。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云弹性和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在上述病变过程中,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还渐退化和钙化。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具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经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由于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肪硬化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流受阻,甚至会导致血管破裂,继而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脑溢血等。 2.动脉硬化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现在人们过食(过量饮食)、饱食、美食以及饮食了环境污染中的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由于现在人们饮食不当,血液中存在着大量脂肪、糖、蛋白质、重金属等物质,也正是由于血液中存在着这些过多的物质,过多脂质、粘多糖、重金属等物质沉淀于血管壁,形成了动脉硬化病。 3.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 4.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的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此时,做许多常规的医学检查如心电图、血脂、血流变、脑电图、脑血量等,都查不出什么病变。临床医师大都让患者不以为然、无大妨碍,不了了之。这让患者又继续病入膏盲。 5.对于晚期的动肪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已发展成了心绞痛、心肌醒塞、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病症,常规的医学检查就很容易检查出了。这时,临床医师再为患者开了许多降脂、降压增加心肌供氧功能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比如让高血压患者终年服用降压药、高血脂患者张年服用降脂药等,这些对逆转病情已无能为力了,着时光的流逝而病这终究会一天天加重,直至病入膏盲而死亡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其它的疾病,同时也包括其它的许多种常见的多发病、慢性病,采用西医西药,十有八九都是治不好的,只是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十分困难,主样病魔无情地夺走了许多患者的宝贵生命。 二、防治要点 1.控制热量:摄入的热量必须与消耗的热量相平衡,要通过合理平衡膳食和加强体力活动,把这种平衡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2.低脂饮食:少食动物油,代之以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为每人每日25号,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量,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蛋黄以及肝、肾等动物内脏中脂肪含量较高,应少信用。 3.低糖饮食: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各种含糖类饮料不断增加,当过多饮用含糖饮料时,体内的糖会黑心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不公会增加体重,而且会增设血粮、血脂及血液粘稠度,对动脉硬化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现在一些厂家生产的保健型饮料,用一些甜味物质来声价十倍代蔗糖,既满足了喜好甜食者的口感,又不会给机体增加负担,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4.低盐饮食:动脉硬化病人往往合并高血压,因而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要超过5克,在烹调后加入盐拌匀即可。如果在烹调中放入盐,烹调出来的菜仍然很淡,难以入口,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二级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b16325523.html,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二级预防作者:田晓慧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4期 1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正临床阶段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冠心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可控制的8种因素:①高血压。②高血脂。 ③糖尿病。④吸烟。⑤腹型肥胖。⑥缺乏运动。⑦缺少蔬菜水果。⑧精神紧张。不可控制的因素:①冠心病家族史。②性别。③年龄。 冠心病一级预防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第一控制高血压: 2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包括以下三点:①生活方式的改善:包含宜低盐、低脂,控制热量及体重,适度运动;戒烟限酒。②控制目标值:血压达标 2.1 改善预后的药物①他汀类药物。②阿司匹林,氯吡格雷。③β受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ARB)药物。 2.1.1 他汀类药物 2.1.2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都应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 mg/d;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氯吡格雷: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术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的患者;该药起效12 d,顿服300 mg后2 h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常用维持剂量为75 mg/d。一次口服;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支架一般服用一年。 2.1.3 β受体阻滞剂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均应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级预防。首选β1受体阻滞剂,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使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注意事项: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必须评估患者有无禁忌证。 2.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中获益;但低危患者获益可能较小,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为预防动脉硬化,保护血管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动脉粥样硬化始发于儿童时期,并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为预防动脉硬化,家长应采取科学地措施保护孩子的血管。动脉硬化产生于儿童时期,儿童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高低变化受血管中的胆固醇的脂肪条层影响。为预防成年后患动脉硬化症,应从儿童时期就注意检查血液中的胆固醇,避免其过高。1、防止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病人中肥胖体型者较多。防止超重一是不要吃得过多,二是增加体育活动。爱看电视、爱吃肥肉和糕点糖果的儿童,肥胖的比例相对较高。而适当控制主食的进量,多参加室外活动,坚持长跑或其他体育锻炼项目则有助于减轻体重。2、禁止吸烟吸烟者冠心病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左右,20岁以前的孩子危险性最大,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吸烟。3、重视和加强儿童身心保健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4、合理调配膳食限盐:每日食盐量在78克以上的高血压患病率高,每日食盐量少于6克者不易发生高血压。家长应在烹调时减少用盐,提倡多吃新鲜蔬菜、鱼、肉,少吃含盐量高的腌制食品。多食碱性食物:多食碱性食物可保持人体血液呈弱碱性,使血液中的乳酸、尿毒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的沉积,因而碱性食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管的清洁剂。这里所说的酸碱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存在体内元素所显示的性质。常见的酸性元素有氮、硫和磷等,常见的碱性元素有钾、钠、钙、镁。例如,有些食物像番茄、桔子口味虽然很酸,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强碱性食物,因为它们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元素是钾;鸡蛋白用化学方法测定为碱性,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酸性食物,因为它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产物是氮、硫等酸性元素。一般来说,大米、水果、牛奶、栗子、杏仁、山芋、土豆等几乎都是碱性食物。临床实验表明,常使血液呈弱碱性,将利于预防动脉硬化,也利于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等。提高食入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长期食入优质蛋白质可降低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膳食中要防止摄入过多的脂肪类食物,因其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食用油也应以植物油为主,有利于保护血管。

针对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健康饮食指南

健康饮食指南 一、主要问题 血管硬化,这是由于血液中胆固醇、血小板附着在血管内壁,血管内腔变窄,使得血液循环不顺畅,继续恶化容易导致血管完全堵塞,引发危险。 二、致病原因 造成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发、高血脂等,同时,肥胖、吸烟、过度饮酒、内分泌紊乱、压力大、精神刺激、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运动量不足以及年龄都与动脉硬化有关。 三、防治方法 血管硬化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不必过度忧虑。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目前治疗动脉硬化的最好方法。 四、合理饮食的要点 饮食应保证低盐、低糖、低油、低胆固醇! 1.适当控制总热量:糖和含糖量较高的糖果、糕点应尽量少吃。 2.少吃高胆固醇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皮蛋等应尽量少 吃,特别是血浆胆固醇升高者,更应严格控制,但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蛋黄虽然含胆醇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对动脉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适当食用,但每天不宜超过2个。 3.少吃动物油(猪油):防治动脉硬化应多吃不饱和脂肪酸,要以植物 油为主。因为动物油中主要为饱和脂肪酸,所以应尽量少吃,但也

不能完全不吃动物油,否则会给全身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一般应使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比例在1:3左右为宜。 4.多食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多种维生素都具有降低胆 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在饮食中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豆类、蔬菜,主食不要吃得太精,因为谷类的胚芽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E等有益成分。 5.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钾盐可保护心血管,而钠盐会增加心 脏负担,因此动脉硬化病人,食物不宜太咸,同时要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蘑菇、豆类(黄豆、绿豆、赤豆、蚕豆)、菠菜、紫菜、莲子、苋菜等。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对防治动脉硬化有好处,所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鱼、海参、海虾、海带、海菜等应多吃。经常食用含铬较高的食物,如豆类、鸡肉、贝类等,也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6.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进食次数多些有利于降低机体的低密 度脂蛋白,在保证每天进食总量不变的情况,可安排一天4~5餐。 此外由于烟酒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故动脉硬化患者应戒除烟酒,但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能防治动脉硬化。经常喝茶是可以预防血管硬化的,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能减轻血清胆固醇浓度和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有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能预防血管硬化。

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怎么预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怎么预防 导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但是有一些疾病是缓慢隐匿地发展的,可以长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在早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但是有一些疾病是缓慢隐匿地发展的,可以长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在早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胸主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这个疾病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怎么预防? 据研究发现,一般在20岁左右即可开始有脑动脉弹性逐渐减退的趋势,40岁以后逐渐明显,50岁以后会出现早期症状。可见,为了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早期发生动脉硬化,最好从儿童时期起就要开始预防,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怎么预防?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逸结合与精神调节:避免精神紧张、烦恼焦虑,生活要有规律,学会经常用脑,又要避免用脑过度; (2)合理饮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饮食治疗原则是限制脂肪摄入量。摄入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防酸)不宜过多,应禁食肥肉和大油。猪油、奶油或其它动物油主要含饱和脂肪,而饱和脂肪对心血管病发生有不利影响,可以促进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并使形成的脂蛋白易于附着在血管壁上,有的还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有一定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鱼油富含n-3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可以减低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鱼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过程。动脉内膜损伤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造成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激素及化学物质刺激、免疫复合物、细菌病毒、糖尿病及低氧血症等。动脉内膜损伤后,刺激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移行,随后发生增殖。粥样斑块向管腔突出,使管腔狭窄。目前临床常采用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的西药是前列地尔网,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下肢动脉硬化缺血症状。 中医学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脱疽”范畴,脱疽主要病理机制是血瘀,《灵枢·痈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内,则血流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气血运行障碍,络脉失于通畅,瘀滞不通则疼痛,下肢失于气血濡养则寒凉、麻木,跛行甚至溃疡。中医认为脱疽是络病的一种。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气血运行、输布和渗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疲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临床可以出现下肢疼痛、凉麻、跛行、溃疡等症状。络病学说源于《内经》,素有“气在经,血在络”之说,后世医家多有发挥,认为重病人络,久病人络,阳虚多瘀,瘀阻经络。脱疽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久病人络,易出现变症。所以治疗应以破血逐瘀、通络行滞为主。虫类药具有走窜之特性,善清经络之余邪,所以在脱疽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降脂宁颗粒(君山第四代)从络论治,活血化瘀,通络行滞。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

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内瘀。”全方活血化瘀,通络行滞,通过本次临床疗效观察,降脂宁颗粒和前列地尔对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列地尔治疗。总之,疗效的肯定一方面是准确的判断证型,确保中医的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是根据现代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对既往治疗脱疽验方进行筛选总结,结合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预防动脉硬化的几种食物

预防动脉硬化的几种食物 牛奶:含有一种因子,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牛奶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质,也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大豆:含有一种皂甙的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生姜:含有一种含油树脂,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蒜:含挥发性激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在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肌梗塞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茄子: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经及脑溢血有一定的作用。 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减肥和抗癌。燕麦: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红薯:可供给人体大量的胶原和黏多糖类物质,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 山楂: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脏收缩幅度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 茶叶:有提神、强心、利尿、消腻和降脂之功。茶叶中的茶多酚不仅能去脂肪而且还具有明显地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抑制动脉壁硬化的防治。楼福庆教授等研究表明,茶色素(儿茶素氧化而成)具有显著的抗血凝、促进纤溶、防

止血小板的粘附聚焦及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作用。海鱼:有降血脂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多食鱼者其血浆脂质降低。有预防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作用。 蜜橘:多吃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的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包括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扩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硬化、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作用。 辣椒:一根红辣椒中含有β胡萝卜素的一日所需的份量,而β胡萝卜素是强力的抗氧化剂,可以对付低密度胆固醇(LDL)被氧化成有害的型态。低密度胆固醇一旦被氧化,就像奶油没放进冰箱一样,会变成坏的物质阻塞动脉。富含抗氧化类食物:如番茄、红石榴、花青素、虾青素等高效抗氧化类食物,通过抗氧化提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清除甘油三酯,防止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患者饮食调摄原则1.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脂肪一般说来,血浆胆固醇有两个来源。来源于食物者(每日摄取量为300毫克)为外原性,在肝脏和小肠合成的为内原性。一般认为,每日胆固醇摄取量不宜超过300毫克。否则,过多的脂质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脑动脉硬化。2.戒除一切不良嗜好特别是应戒烟。因烟草中烟碱可引起动脉痉挛引起动脉缺血,引起脑梗塞、心肌梗塞的发生。3.饮食宜清淡不食

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

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 文章目录*一、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二、动脉硬化的症状*三、动脉硬化的食疗方法 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1、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 哪些 1.1、中成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可经常选用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人参鹿茸丸等中成药, 每次服1丸,日服2次,连服2~3个月。 1.2、药枕治疗:取杭菊花500克、冬桑叶500克、野菊花500克、辛夷500克、薄荷200克、红花100克。将上述药混匀粉碎,拌入冰片50克,装入布袋,作睡枕用,可用6个月,若回潮则置太阳下晒。 2、动脉硬化是什么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3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主要病因。 3、动脉硬化的病理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 型动脉(如主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

患最多,肢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次之,脾动脉亦可受累),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病变分布多为数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受累,但有时亦可集中在某一器官的动脉,而其他动脉则正常。最早出现病变的部位多在主动脉后壁及肋间动脉开口等血管分支处;这些部位血压较高,管壁承受血流的冲击力较大,因而病变也较明显。 动脉硬化的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或眩晕耳鸣。患者自觉疲乏无力、嗜睡或失眠多梦,且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尤其对近事容易遗忘;经常情绪不稳,易烦躁,激怒,多疑,固执,不听他人劝说;工作效率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判断力差, 并且随着脑力和体力活动而加重;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肢体麻木震颤,表情淡漠,性情孤僻,不愿和他人来往,常常沉默寡言或自言 自语,语无伦次;有的患者对事物反应迟钝,对一些简单的基本计算感到困难,甚至发生二便失禁等症。 本病病情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24小时,发作后症状及体征可基本消失。随着脑动脉硬化的逐渐加重,本病还可出现脑动脉硬化综合征,其表现有:假性延髓麻痹综合征;患者可表现出吞咽困难,饮水时发呛,音哑;精神障碍综合征:患者以 痴呆为主,或出现幻觉、虚构、妄想、多语、人格改变、智能障碍;癫痫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痉挛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版)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版) 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网作者: 单位:入站时间:2009-08-29 11:10:00 过去的100年,世界范围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20世纪初的1/10发展到21世纪初的1/3,已成为全球首位死因,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2006年中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1],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与全球完全相符,心脑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一直是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1/3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将再增加50%。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2,3,4],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有报道男性约60%、女性约45%首发症状即为急性心肌梗死【Murabito et al Circ 1993 88: 2548】,70%首发症状即为脑卒中 [2006stroke]。一系列儿童和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研究和动物研究证实[5,6,7],在症状出现前的早期病理阶段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ACC/AHA 1997年制定了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并于2002年作了更新,此后相继发布了大量的一级预防循证证据,2006年ACC/ASA联合发布了《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6年WHO公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和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新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都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我国目前尚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应用一级预防治疗措施,

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theroscler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国内外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由颈动脉病变引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中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兹就近年来中医噬斑通管ASP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技术和研究方法,对中药单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研究有较大的成绩。 余甘子 余甘子是大戟科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富含鞣质、有机酸、酚类等,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能清除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本草纲目》中记载余甘子“久服轻身,延年生长”.研究表明,余甘子对血管的保护作用与其所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有关。其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Ox—LDL的生成,抑制内皮素表达,从而减少内皮损伤及泡沫细胞形成,延缓AS的发生发展过程。余甘子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39%,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的28%,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弹力纤维含量的33%,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泡漠细胞层数47%。余甘子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其保护细胞、抗菌及抗氧化的机制来发挥作用。能显著抑制血清TC、LDL—C水平的上升,增加血清HDL—C;并具有调整血浆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 绞股蓝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均描述绞股蓝“性苦寒,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为清热解毒药之一.中原五行中医研究院研究绞股蓝总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同时应用超声颈动脉成像技术,选用IMT及斑块面积指标,结合血脂变化,观察绞股蓝对消退和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节血脂的治疗作用.以40个临床病例治疗前后比较,显示绞股蓝能明显降低颈动脉MIT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血清中TC、LDL—C含量,升高HDL—C水平.通过研究绞股蓝对食饵兔AS、内皮素—1(ET-1) 和C 反应蛋白(CRP)、血脂的影响,研究证明中药绞股蓝能降低高血脂和调节脂蛋白代谢,抗氧化损伤,纠正紊乱的血管舒缩功能,逆转ETmRNA过表达,降低ET-1,保护内皮,与辛伐他汀有相似的调节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 银杏叶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性味苦、涩、平,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通络活络。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为黄酮苷和萜内酯,具有改善细胞代谢,清除自由基以及促进微循环等药理作用。我院观察银杏叶片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选择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脑梗死68例,该观察证实较长时间口服银杏叶片,有助于缩小或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川芎 川芎味辛性温,功能为活血化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本草纲目》谓其为“血中气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经过的时间长短、程度轻重不同,可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形式。【心理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态,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可使体内茶酚胺 释放增多,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和加重病情。 2.对心肌梗塞病人,克服焦虑、恐惧等情绪更为重要,改变这不良的心理状态,是病人心 情放松,安心治疗,以最佳心理状态,度过危险期。 【饮食指导】 1.心绞痛病人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2.心肌梗塞病人前三天进食流食,特症状减轻后改为半流食、软食、普食,进食不易过饱, 因为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进食过多可增加胃肠血流量而使心脏负担加重。 3.戒烟、酒。 【休息、活动指导】 严格按医务人员指导和活动。 1.心绞痛发作时立即休息、发作频繁者卧床休息。 2.心肌梗塞病人必须保持环境绝对安静,严格限制探视和不良刺激。 3.心肌梗塞一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由他人护理。以降低心脏耗氧,防梗塞面 积扩大;无严重并发症者,第二周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活动,第三周在床边活动,第四周可在室内活动。 【用药指导】 1.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首选药,正确的用药方法:如心绞痛发作时可用短效制剂1-2 片含化,勿吞服,如药物不易被溶解,可轻轻嚼碎继续含化。 2.应用硝酸脂类药物时可能出现头昏、头胀痛、面红、心悸,继续用药数日后可自行消失。 3.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可有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鼻紐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4.输液过程中如低右、利多卡因等应严格由医护人员控制滴数,其他人员不可自行调整。【出院指导】 1.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冬天避免寒冷刺激。洗澡时水温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须从儿童时期开始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须从儿童时期开始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病 理状态,指脂肪、胆固醇、钙和血液中其他物质在动脉内膜形成的一种黏性“粥样”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上物质的不断集聚、血管壁组织增生并刺激局部发生炎症反应,斑块不断增大并变硬,导致动脉腔狭窄,造成供 血组织器官血液循环,严重时可以导致动脉完全阻塞,引起供血中断。单纯说动脉粥样硬化人们或者会感觉抽象,不熟知,但是说起动脉粥样硬化性 疾病,大家可能要熟悉的多。动脉粥样硬化可影响身体的任何动脉,包括心脏、脑、手臂、腿、盆腔和肾脏等动脉,引起相应的疾病。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如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中风(颈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等。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严重问题,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甚至死亡,是目前人 类的第一杀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目前尚没有完全弄清,但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烟毒(尼古丁)和糖尿病作为发病危险因素获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的支持。 高脂血症,尤其是血液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独立高危因素的机制得到初步揭示,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3 - 羟基-3 -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来减少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的合成,进一步可以减低约30%的心血管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高脂血症在动脉粥 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血脂代谢脂类包括脂肪即甘油三酯、类脂(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和非 酯化脂肪即游离脂肪酸,是维持人体结构、能量储备和代谢的重要物质,胆固醇还是前列腺素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材料,游离脂肪酸是人体重要能量物质之 一。血浆中的脂类称为血脂,可以分为外源性——主要来源于食物的吸收,和内源性主要在肝脏和其他组织内合成而来。外源性血脂主要以乳糜颗粒(CM)形式进入血液,其中外 源性甘油三酯被转运至脂肪、心肌和骨骼肌等肝外组织而利用,同时食物中外源性胆固醇被转运至肝脏。CM半衰期短,大约90分钟,因此不是血脂中常规成分。内源性 脂类是构成血脂的主要成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由肝脏细胞利用糖和脂肪酸(来自脂动员或乳糜微粒 残余颗粒)合成的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少量磷脂和胆固醇及其酯构成。VLDL分 泌入血后,经过系列过程甘油三酯被水解,产物被肝外组织利用。同时VLDL与高密度脂蛋白(HDL)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代谢为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其中一部分被水解生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