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艺术家的癫狂至爱看教育对人的导向_孙刚成_宋紫月

从艺术家的癫狂至爱看教育对人的导向_孙刚成_宋紫月

从艺术家的癫狂至爱看教育对人的导向_孙刚成_宋紫月
从艺术家的癫狂至爱看教育对人的导向_孙刚成_宋紫月

一、艺术家对自己所追求的艺术表现出的癫狂至爱

但凡从事艺术创作的大家总是被人与“疯子”“癫狂”联系在一起,似乎这种状态已成为多数艺术家在创作时必不可缺的一种精神力量。事实上,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便认为艺术家和疯子存在密切联系,他曾这样描述:“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作,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要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久站在诗歌门外,即便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

个诗人。”[1]

后来,叔本华、尼采等学者也继承了柏拉图的这一观点,甚至有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提出了“一切艺术都含有神经病性质”的论断。[2]由此可见,癫狂对于艺术家而言,确实有着不可或缺的动力。

(一)癫狂所谓癫狂,即指精神错乱的,疯癫、疯狂。在心理学上认为,癫狂指的就是处于神经质和精神病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这种状态将会引起人在言语或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所以,从某种含义上讲,癫狂既病态的,又是非病态的,但是,绝对不能把它理解为一种常态。[3]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艺

要: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总是把癫狂视为创作的源泉,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表现出的高度专注、残酷

激情以及奇异幻想等推动着其对自己所爱之事的癫狂追求,并且癫狂的程度越高,他们取得的成就越大。而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人引向一条自我发展之路,让人人有钟情一生的事业,能够像艺术家一样痴迷于所爱所做之事去成就最好的自己。因此,

人人癫狂所爱之事加上民主的社会,便是一个理想国。关键词:教育导向;癫狂;教育;个性;自我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48(2017)03-0045-04

TFrom the Artists'Madness for Love to Refine th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SUN Gang-cheng,SONG Zi-yue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Yan'an University,Yanan,Shanxi 716000,China )

Abstract:People who are engaged in artistic creation always regard epilepsies as the source of creation.In this state,the artist's high concentration,cruel passion,and fantastic fantasies promote his pursuit of the madness of his love and the madness The higher the degree,the greater their success.The greatest role of education is to lead people to a self-development of the road,so that everyone has a career of love,like the artist can be as obsessed with what they love to do the best of their own achievements.Therefore,the love of all men with love and a democratic society is an ideal country.

Key words:Education-oriented;madness;education;personality

从艺术家的癫狂至爱看教育对人的导向

孙刚成,宋紫月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收稿日期:2017-04-08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教育学”(2015SXTS01);陕西省重大招标课题“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学

区制管理模式调查研究”(ZDKT1515)

作者简介:孙刚成(1969-),男,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农村教

育和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27卷第3期2017年第3期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INGTUA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7No.3Jun .2017

45——

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把癫狂视为创作的源泉,并愿意沉溺于其中,从而寻找到内心深处最纯粹的呐喊。因此,很多人认为艺术家是疯子、他们是区别于普通人的。但事实上,这些艺术家在生理上都是正常的,只是偶尔会精神上表现出某种癫狂的状态,而这种癫狂实则只是他们反抗世俗、超越世俗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状态。[4]就像人们说的那样,艺术家皆是背离现实的人,所以,他们只有通过创作的途径,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和释放自己野心。对此,奥登便给出一个判定,艺术家就应尽其所能去充当“神经病患者”。如果艺术家的“癫狂”被治,他们的创造力或许还会枯竭。

(二)艺术家癫狂的特征

作为有想法、有追求的高智商群体,艺术家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们表现出超越常人的意志和精神,也正是由于这种状态才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一生。

1.非理性——

—高度的专注

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在心理、言辞或行为上表现出怪诞、非理性的特征,这种特征让他们弃置条例规则于脑后,挣脱现实的种种束缚、超越感官和理性的习惯,从而使得感情酣畅宣泄、生命回归本真。比如:郭沫若曾这样描述他在创作中的情景:那天上半天跑到福冈图书馆去看书,突然受到诗兴的袭击,便出了馆,在馆后的石子路上……赤着脚踱来踱去。时而又索性倒在路上睡着想亲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受她的皮肤,感受她的拥抱。……现在想起来,觉得是有点发狂,然而,在当时却委实是感受到迫切。”[5]作家曹禺在创作时的情绪迸发则更让人害怕,他说:“我曾经摔碎了许多可纪念的东西,我绝望地嘶哑着,那时我愿意一切都毁灭了吧,我如一只负伤的兽扑在地上,呲着咸丝丝的涩口土壤。”[6]此外,尚有一些艺术家会借助酒精来麻木自身,使得大脑产生兴奋情绪,以此期待艺术创作力的来临。比如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儒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事称张颠。”[7]可见,癫狂状态下的艺术家已经全然忘却了自我,而是被一种非理性的力量主宰控制着。

2.固着性——

—残酷的激情

据相关资料显示,毕加索生平创作了素描7089件,油画1885件,陶器3222件,雕塑1228间,版画3万件等等。当人们惊异于作品的数量时,这位画家说:“但人们从来不了解我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我要求我的作品,只是表示激情而已。”[8]诚如我国书法家蔡邕所说:“任情态狂之际才能创作。”[9]艺术家只有在痴情、固着中才能点燃激情,使得情感的积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让艺术作品生动狂放、震颤人心。荣格把这称为“对于艺术的残酷的激情”。之后弗洛伊德也发现,艺术家所追求的压抑的宣泄确实具有强烈的固着性,而这种激情的勃发往往还是艺术创作的巨大动力。

3.幻想性——

—奇异的世界

莎士比亚说:“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满脑子结结实实的想象,疯子看见的鬼比广大的地狱里所能容纳的还多,……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似乎在艺术家的世界中,成就就是想象,“一篇作品就是一场白日梦”。[10]在进入创作状态时,他们物我两忘、如痴如醉,似乎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步入了另一个无限风光的虚幻世界。这时,他们的思维异常澎湃,并具有超常的创新性,审美意向也高度膨胀,创作出来的作品任性夸张、率性真诚。以至于有人说,一个失去想象力的人,便不可能酝酿出巨作,更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二、癫狂程度通常与个人成就成正比

癫狂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情绪高涨的一种表现,他们自由潇洒、不拘小节,随着情感的荡漾,这种状态驱使他们朝着明确的目标不断前进。就像别林斯基说的那样:“在艺术创作中往往会有这种情况:我们的天性替我们发生作用,不等我们的思想或者我们的认识作为媒介参与其间,在看来不可能没有自觉思考而行动的时候,我们仿佛是本能地在行动着。”[11]这是癫狂的写照,也意味着癫狂对于创作的可遇不可求,在这个过程中,非理性、固着性、幻想性等特性共同推动艺术家走进创作的佳境。换言之,高度的专注、残酷的激情和奇妙的幻想造就了癫狂的人,而这类人往往会伴随其癫狂程度的加深在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但凡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并流传下来的大家,基本都是志向高远、性中带颠的狂人。唐代的张旭、怀素、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米芾等等,无不是世人眼中癫狂的代表,他们在癫狂中找到了自我,实现了情感与创作动力的奔腾,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狂放不羁,才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传奇。因此,越是癫狂的人,他们获得的成就越是巨大,这种程度与个人的成就密切相关,并且是成正比的。这一现象看似奇特或不可思议,其实,也恰恰是现实的必然,因为人不痴

46——

迷癫狂,就达不到如痴如醉的疯狂至爱之境,就无法实现人与所爱之事的完美结合或融为一体,也就不可能产出让常人无法想象的创新之作。

三、教育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把人引向对所做之事或希望去做之事的癫狂至爱

教育是什么?古汉语中,“教育”指的是“上施下效”,即由“上”对“下”起着引导、示范的作用。在英文中,“教育”被译为education,其词源是拉丁文educare,而educare则是由前缀“e”和词根“ducare”合成而来,其中,前缀“e”指“从……出”,词根“ducare”有“带领”或“引导”之意,两者合起来便是“引发”、“引出”。因此,从词源上看,教育即是要采用特定的手段把某种深藏于人身上的东西诱导或引导出来,[12]而这种导不是直接传达什么东西,是指引出学习者的意愿,唤醒其兴趣,并充分调动积极性等。

在我国,早在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在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后,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育理念,这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的源头。之后,朱熹在做注时转引的程颐之说更是对启发式教学的真谛作了入木三分的诠释。原文这样写道“愤悱,诚意之见于色辞者也。待其诚至而后告之。既告之,又必待其自得,乃复告而。”[13]由此可见,作为学习者,要有探求知识的诚意和一颗执著之心,而教育者则需明察秋毫地把握好点拨的最佳时机和点拨之度,这二者配合默契恰到好处,方能使学习者怡然自得,浑然天成。这样,学习也会愈发有趣,探究的欲望以及动机也随之与日俱增。所以,教学的关键还在于启发和引导,作为教师,更应该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对学生施教。对此,孔子还指出:“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14]这意味着教学要在虚心的前提下,善于引导学生走向主动学习,并趋势其探究内在道理、穷尽事理,而非流于表象。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职能以及发挥的作用便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让其主动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就像孟子所言:“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15]这种观点事实上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强调“引而不发”,并认为教师要注重传授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跃跃欲试的愿望。同时,他也在强调,教师应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然后让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到近代以后,教育界也浮现出千万个志士仁

人,他们都对教育作了深入的阐述。如蔡元培就中国传统注入式的教育而提出,教育要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引导其走向自动求学之路,竭力施展自身的主观能动性。[16]叶圣陶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指出,教育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学。在《读书和受教育》中,他这样写道:“教师致力于引导学生自学,并不是超越了教师的职业,也不是贬低自身尊严。相反,我认为能做到这样的教师才是教育家。”[17]

此外,国外的教育家就教育的本质也各抒己见。堪称西方教育第一人的苏格拉底,在早期便提出著名的“产婆术”,他把教师比作“产婆”,认为其职责就是“助产”,为“产妇”服务,并通过对话的形式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索”的角色,教师则是处于唤醒学生灵魂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的地位。后来,这种教育理念得到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的认可,他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表明,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才是为人称道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对此,雅氏还进一步阐述:“所谓的教育便是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它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集。”[18]因此,教育需要的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交流,教师要通过启发诱导,打开学生的心灵,并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让其向着本真的方向发展。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和解释,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用怎样的方式论述,大多都在说教育是一种引导人的活动,它要求施教者通过适当的方式挖掘出受教育者的潜力,从而使其向着自我发展的方向不断生长。所以,所谓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并通过恰当的引导找到自己的爱好从而成就最好自己的过程。[19]而它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也就是激发并引导学习者走向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并使之癫狂于至爱之事。正如那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或者特长的东西,教育需要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将自己身上的潜能充分彰显出来,并逐步趋向其热爱的事业,像艺术家一样为之癫狂,最终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四、人人癫狂于所做之事加民主社会等于理想国

大量事实表明,癫狂程度与个人成就是成正比的。所以,若是人人都能够对所爱之事的追求达到艺术家的那种癫狂精神以及对喜爱事物的锲而

47

——

不舍,那么他们取得成就也就越高。而教育肩负的使命是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并对所做之事爱之甚且能够倾注一生的热忱和全部的精力。因此,教育的关键在于把人引向基于兴趣的个性化发展之路,并让其终其一生地追求下去。对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有透彻的了解,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作为教育者,需要掌握学生的才能和兴趣,如此才能针对某项特定的学习或工作选择合适的人选,让人与事和谐统一。[20]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到了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教师要知人善教,让学生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达到自己应该达到的水平,具有自己应该具有的才华,追求能激发自身的热情以及能充分发挥潜质的事业,[21]如此方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成为“三百六十行的状元”。而学生要实现其才能的充分发挥则需要改变对职业的认识,也就是说,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自己喜欢并在这方面有所擅长,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辅之教师的循循善诱,他们便会在追求知识和事业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有成就感。因为人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并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加上人的本性就是喜欢走自己的路,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所以,教育,便是在帮助人寻找这条路和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我的追求和自我的发展,[22]最终像艺术家一样高度地专注于所做之事,并成为行业内的精英。而教育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境界便是顺性达情地将每个人培养成心智完整、具有独立人格和恬淡心境的人。

当每个人经过教育的引导成为了最好的自己,社会也会呈现出自然和谐的形态。然而,良好态势的发展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实施民主化的治理,去构建一个民主社会。因为民主是国家欣欣向荣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更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需求。各行各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民主社会,而民主社会的和谐安定也对社会各项事业的蒸蒸日上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作为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教育行业,更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有保障的机制做支撑,这样人们才能在寻找自己喜欢工作的过程中减少或消除后顾之忧,从而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对此,国家应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合理、稳定的法律制度,使得人们的生活有所保障。其次,人们也要淡化对物质的依赖,加强精神的享受和理想的追求,以真挚虔诚的心和

超凡脱俗的姿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23]如此,民主和谐的大同社会才能生成。

显然,人人有了癫狂之事,再加上民主化社会提供的良好机制,一个理想国便浮现了。此时,每个人在理想的国度里都有适合自己的事做,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有所乐,并且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好。正如《礼记·礼运》中所描述那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4]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7.

[2][4]米学军.艺术家癫狂心理美学分析[J].中州学刊, 2008,(1):251-253.

[3]黎明瑜,杨琼.艺术作为“癫狂”[J].美与时代(下), 2015:60-62.

[5]郭沫若.我的作诗经过,郭沫若论创作[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38.

[6]曹禺.日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3.

[7]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7-64.

[8]云雪梅.毕加索论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58.

[9]程翔章,曹海东.书画同源[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7.

[10]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13. [11]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3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105.

[1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2):2.

[13][14][1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92,105-106,339.

[16]魏建徽.教育即引导[D].西南大学,2011.

[17]叶圣陶.读书和受教育[A].叶圣陶集(第十一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93-294.

[18]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行知三联书店,1991:4.

[19][20][23]孙刚成.教育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0,103,123.

[21]陶西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校长使命[J].中国教育报, 2008-01-08-05.

[22]朱永新.写在新教育边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0.

[24]陈戌国.四书五经(礼记·礼运)[M].长沙:岳麓书社, 1991:513.

48——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心得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心得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看了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也改变了我以前的一些老看法。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以下4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又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不少兴趣班,而又有多少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呢?最后,孩子学习疲劳,家长也力不从心。 罗素说,儿童的人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不啻会令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我们不是经常这样来吓唬我们的孩子吗?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舟山中学;你现在这个样子,长大只有去擦皮鞋。这就是我们为孩子描述的未来生活。如此赤裸裸的描绘和启发,我们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时,又暗示给了孩子们一些什么?我们经常斥责年轻一代冷漠自私,甚至还常常感叹孩子们的早熟与叛逆。可我们想过没有,这些观念的始作俑者是谁?在这汲汲于功名利禄而无济世之心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恐惧之外,还有的便是自私和冷漠了。 罗素说,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罚跑步,罚写作业,罚站……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愚蠢啊!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呢?罗素还有一句名言:惩罚应该是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欢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实施教育的我们往往是多么的荒谬啊!

侯春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感悟

《教育,让人生更美好》读后感 星海小学侯春 还记得寒假的时候刚读完王开东老师的《教育:非常爱非常痛》的时候,心情很是不错,不仅被王老师的文采折服,更是被他那种对教育的睿智和纯真所打动。于是就随手翻开了另一本书,邰亚臣的《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因为不了解邰亚臣,看了几页他的著作百度了一下他的姓名,才知道原来邰亚臣曾任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校长。评论说:他说话谈吐不凡很有气质,还被评为北京市甚至全国最有文采的中学校长之一。还有他在北京任教任职期间对师生的巨大影响和实施一系列活动,了解到这些让我对邰亚臣老师肃然起敬,邰亚臣老师的教育理念真的是让他的师生获得了“教育让人生更美好的真谛”。 在邰亚臣老师的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做人与教人、人生理念与办学方针的高度一致。他用自己的感悟“不重复做自己”,享受到了人生的那些最珍贵的价值,并通过言传身教和制度设计让学生也能感悟到、享受到。他在自序中写道他的“怪癖”,正是这份坚持,逼迫自己一次一次的发现自己的潜能、领略他人的智慧。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能有邰亚臣老师的这一“怪癖”,相信我们的教育真的会让人生变得更美好。 在教育的路上邰亚臣老师用他诗歌的气息和文采为我们展现了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做一个饱满、有品质的人。作为校长,他没有深受体制的滋扰,而是坚定自己的立场:“如果在有名气

和明亮之间选择的话,我们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竭尽全力打造一所照亮学生内心的学校。”就是这份勇气和担当让他深受学生喜爱。他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文字为我们讲述着每一个教育故事和感悟。邰亚臣校长把培养优雅的文化气质确立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优雅或许有二义。一是生活情趣,有真切的生命体验。一句精辟的话:“在我眼里,所有对生命还有感动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二是精神气质,有高贵的灵魂生活。如他所言:学校应该是培养精神气质的圣地。如果说功利性的过度规划摧残了个性,那么,同样源于功利性的过度的竞争意识则是优雅的大敌,使得学校成为了战场。他告诫学生、老师、家长远离竞争,有一段振聋发聩的话值得大家学习:“我们可能确信不疑,奥数、英语、有名的中学、顶尖的大学、收入很高的工作都是往生命银行里存入的巨款。但如果没有闲适与从容、逍遥与自在,多年以后,我们认为的巨款可能就会变成呆帐、坏帐。相反,听从内心的呼唤,不断体验生命中的新鲜,可能会成为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最后我想说:邰亚臣校长用诗滋养这教育的土壤,把他的学生送向了远方!

论文论美学和人生

论审美与人生 【摘要】米兰?昆德拉说过,生命的时间不是重复循环的圆,而是飞速向前的一条直线。我们的人生以时间为度量衡,也是如直线般向前延伸。表面上,我们经历了种种曲折坎坷,人生似乎是一条曲线;本质上,一切的欢乐与不幸,得意与失落都将随时间匆匆流去,如直线飞速向后,永不复返。 哲人说,人生三重境界。一位作家将这三重境界用一般充满禅机的语句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关键词】人生,得意与失落,境界 Life with aesthetic theory [Abstracts] Milan kundera, say, of life is not to repeat the cycle time round, but the fast forward in a straight line. Our life in time weights and measures, such as straight line is a straight line. On the surface, we experienced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bumpy, life seems to be a curve; In essence, all the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proud and loss will be in a hurry to flow over time, such as linear rapid back, never return. A wise man says, life three levels. A writer will the three levels of statements with general full of zen to illustrate: see mountain is mountain, see water is water; See mountain is not a mountain, see water not water; See mountain or mountain, see water or water. [Key words] Life, proud and lost, realm 1.审美的魅力 1.1 审美的理解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此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的思维所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因此难免存在偏差,也很难说审美仅为人类所特有。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

最新 高中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路径建设-精品

高中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 路径建设 人生规划是指培养学生人生规划意识,增强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高中生的人生规划,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精心绘制自己的人生蓝图,挖掘自己的潜能,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据哈佛大学商学院在20世纪60年代对哈佛大学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0%的学生具有详细的人生规划,70%~80%的学生只有简单的规划,而10%~20%的学生则没有规划。而在20世纪90年代的追踪反馈调查中发现,具有详细规划的学生大部分成为美国社会各行业的精英,只有简单规划的学生则大部分成为中等阶层人士,而没有规划的学生有76%依靠领取救济金生活。 由此可见,人生规划教育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在高中阶段进行人生规划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中教育的现实背景 (一)高中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第一次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这对高中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人生规划教育。 (二)高中阶段开设人生规划课程的现实性 国外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人生规划教育,相比之下,我国高中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仍十分模糊,很多学生只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产生疑问,才会开始思考。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但很少正式进入课堂。普通高中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开设人生规划课程正当其时。因为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人生规划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未来,明白设计自己的未来人生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而是自己的事。 (三)高中学生自我成长发展的迫切性 升入高中后,很多学生的心态会发生很大变化。面对内容纷繁庞杂的课程、紧张的课堂气氛和紧凑的生活学习节奏,很多学生看似埋头于书山题海,勤学苦读,但往往坚持不久就懈怠。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常常对学习产生怀疑,缺乏学习动力,不知学习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如此种种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懈怠,甚至学习滞后,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情绪、心理等多方面的困扰。面对这样的困境,很多高中学生会选择一个人冥思苦想,与此同时,他们也迫切地需要人生规划教育的指导。 二、国内外生涯规划教育发展之路 (一)国外人生规划教育发展特点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 几乎没有一个做教育的不会被书名所吸引,我也不例外。教育怎样与美好生活联系?每天都干着教育工作,自己似乎都说不清楚,教育真会带来美好生活吗?带着疑问与好奇读完了这本书。读罢,最直接的感受是很爽,很受鼓舞,这才是教育,如果我们这样做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美好生活都会开启的。 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罗素认为,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考虑过学生的幸福体验吗?教师备课往往只是关注知识的设计与传授,课堂上也很少关注学生求知以外的需求。高中的学生有几个能说自己学习是幸福的呢?家长在全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之外,几乎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体会。试想,如果我们本着“教育带来美好生活”的理念去思考教育,做教育,从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层次去设计课堂,传授知识,结果会是多么温暖。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高中教师为了学生的“大学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付出,教师们喊“累”;孩子们每天在教室坐十几个小时,孩子们喊“累”。现在有几个孩子能说我因为学习的乐趣而喜欢呢?学习除了考上理想大学,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思考学习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他们以及家长,甚至全社会可能就是简单的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最伟大的目的,考上名校的话,这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事实是这样吗? 罗素在书中还提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这种理想品性包含了四种基本元素:智慧、勇敢、敏感以及活力。勇敢对于克服种种困难、障碍,树立一个人的独立性,铸就人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敏感对于匹夫之勇有补偏求

2018年4月全国自考00037美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037)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句话揭示了审美对象的 A.确定性 B.特殊性 C.实体性 D.开放性 2.达尔文认为,雌鸟有能力欣赏雄鸟羽毛的美好,这种观点属于审美发生理论中的 A.游戏说 B.劳动说 C.生物本能说 D.巫术说 3.审美活动发生的真正前提是 A.人开始直立行走 B.人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 C.人开始使用语言 D.人开始分工合作 4.审美体验的获得需要借助于 A.情感与想象 B.知识与信念 C.判断与推论 D.概括与反思 5.“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这句话中的“美”是指 A.崇高 B.优美 C.悲剧 D.喜剧 6.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类型,即 A.数量的崇高与体积的崇高 B.自然的崇高与人性的崇高 C.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 D.静态的崇高与动态的崇高 7.审美形态的二重性,是指审美形态具有 A.民族性与世界性 B.生成性与历史性 C.稳定性与当代性 D.连续性与阶段性 8.下列关于荒诞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荒诞是一种现代审美形态 B.荒诞是入的异化与局限性的表现 C.荒诞是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2课《学会宽容》第一课时宽容让生活更美好练习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学会宽容第一课时宽容让生活更美好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完整、最符合题意,请把它选出来,每题3分,共12分) 1、因一件小事同学误解了你,甚至动手伤害了你,你将如何处理() A.绝对不可能主动和好,既然是对方的错,就应该让他先赔礼道歉 B.人要有傲骨怎么能随便低头,举手反击 C.让家长出面解决,如果不行,就告上法院 D.降温,“忍受”委屈,当气氛缓解后,再做解释 2、宽容是大海,是高山,是丝丝春雨,是涵养,是美德,我们要学会宽容,做到() A.宽容对方无意的伤害,不宽容对方有意的伤害 B.宽容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策略 C.宽容意味着时时都要迁就他人 D.宽容自己就是纵容自己 3、人们经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我们() ①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过错而迁就他人、向他人道歉 ②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能真诚地接纳、理解、原谅别人 ③没有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自我的体现 ④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出言不逊,甚至大动干戈,都是很正常的 ⑤要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⑤ D.③④⑤ 4、《尚书》说:“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这句话给中学生的启示是() A、宽容就能成就事业 B、要包容他人的一切错误 C、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D、要培养宽容精神 二、简答题(10分) 材料一: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受人尊重的总统,但有一次他的行为引起一位议员的不满,该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他们(指林肯的政敌)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让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材料二:一位韩国留学生在美国被11名不良少年殴打致死,之后,所有嫌疑人都被逮捕,社会公众和新闻界都呼吁对这些不良少年予以严惩,可受害者的家长却要求尽可能减轻对这些少年的处罚,并主张设立一笔基金,帮助这些少年摆脱残暴、粗鲁和病态的性格。

在线教育平台的功能导向战略与内容特色化战略的优先分析

理论探讨在线教育平台的功能导向战略与 内容特色化战略的优先分析 李一果 一一摘要:目前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尚处于探索性发展阶段?多数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战略较为多元化?这一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类型的教育平台?本文从在线教育平台的服务特征出发?对比平台战略定位中功能导向和内容特色化?探讨这两类战略定位的优劣?并为各类平台的战略选择提供建议? 关键词:在线教育平台?功能导向?内容特色化?战略优先 一二在线教育平台主流发展战略解析 目前在线教育平台发展中的战略选择普遍集中在两个方向?即功能导向和内容特色化?两类战略市场定位有较大差异?在平台服务内容和模式上都有较大差异?在此笔者也对两类战略定位的内涵和优势做以细化总结?(一)功能导向战略的内涵及优势 功能导向战略发展模式下?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重心将放在平台服务功能的专业化和多样化两个方面?其中:专业化更倾向于智能化服务?即向客户提供更灵活二接近于无人工介入的自主化学习服务?例如学习内容灵活组合二学习过程智能规划(平台自动安排学习计划二学习提醒方案二学习激励与约束方案等)二学习成果智能检测二学习风格检测与学习方案智能推荐等?多样化服务即强调学习者在自主平台中能够完成关于学习发展的绝大多数活动?降低学习者对其他学习渠道的依赖?满足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各类需求? 从该战略的定位特点来看?平台发展的核心价值集中在个性化学习功能上?由此可以提供差异化竞争的有利条件?并且此类条件的价值维持能力较高?不容易被模仿和超越?平台价值的持续发展条件主要集中在功能多样化二智能化?因此对个性化智能学习平台的系统设计人才需求较高?从战略定位的基本条件来看?平台价值的持续维持能力中等偏上?在自有软件开发二系统功能设计中的核心算法等关键性技术成型后?会形成较为稳定的优势?但平台的长期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在线教育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坚持长期自主服务改革和完善才能够有效维持自身能力? (二)内容特色化战略的内涵及优势 内容特色化战略发展模式下?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中心将放在个性化和专业化学习资源的规模化建设上?其中:个性化学习资源强调对新型学习资源的全覆盖?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 慕课 二 微课 资源的资源库建设?未来有新的课程形式后平台还需要加大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大幅扩充?全面满足网络时代发展现有阶段下大众所乐于获取学习资源的形式需求?当然?平台也会保留对传统学习资源的持续建设?以适应不同资源需求类型客户的需求?专业化学习资源强调回归教育本质?更关注在学习材料的专业化的设计以及在学习材料中融合现代化教育方法?由此实现高水平的学习服务?从而形成于传统教育产业有效竞争的充足条件? 从该战略的定位特点来看?平台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专业化课程资源?由此平台可以通过文化教育产品的产权价值获取长效收益?但相较而言此类价值的维持能力相对偏弱?容易被模仿和借鉴?平台价值的持续发展条件主要依靠国内产权保护环境二平台自有资源的产出能力?对法律咨询人才二教育研究与课程设计人才等教育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度较高?从战略定位的基本条件来看?平台价值的持续维持能力中等?对市场的敏感度较高?平台要想维持自身良性发展必须高度保持与内容创作者的关系?实现内容资源的绝对规模优势?但也要针对市场需求补充新型课程资源?一方面维系平台吸引力?另一方面避免已有课程资源价值的快速流失?二二当前市场环境下在线平台价值定位战略选择对比 (一)市场需求规模与战略选择 对比功能导向战略和内容特色化战略可以发现?前者更倾向于大众化市场?后者更倾向于专业市场?两者的市场定位二市场受众分布交叉较小?其中: 功能导向战略下的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满足更大范围受众的学习需求?尤其在面向成人教育受众时有更高的吸引力?由于平台功能的完善度较高?因此在智能化二自主化学习服务方面的优势相当显著?更适合非学生群体的学习条件?能够满足自主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内容特色化战略下的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满足部分专业领域受众的独特需求?例如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的资源获取需求二中等及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需求二在职专业型技术人才的能力纵深发展需求?由于平台在学习资源的专业化程度二时代性优势等条件?更适合作为教师二学生的学习材料获取渠道和高水平人才的专业能力发展渠道?对比来看?功能导向战略下平台受众范围更广?内容特色化战略下平台能够有效把握特色细分市场分众?艾媒报告所发布的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中发现?全年国内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其中市场热度较高的题库 141

美学与美好人生(下) 课程考试93分卷

美学与美好人生(下)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 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 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 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 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 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 答案。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A.彭锋副教授指出,摆脱平均美的追逐的最好方式, 是恢复不可定义的美的本来面目。 B.彭锋副教授指出,鉴于关于真善美是什么的问题 处于无休止的争论之中,因此美好生活的三要素实际上 是生、爱、乐这三种具体的行为方式。 C.彭锋副教授指出,在现实人生中,审美经验是一 种最能体现生、爱、乐的经验,所以我们常说审美创造 (生)、审美移情(爱)、审美愉快(乐)。 D.彭锋副教授指出,乐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态度,忧 比乐优先。 2. 彭锋副教授指出,()决定产品的价格。 A.科学技术 B.经济运作 C.资本实力

D.经营理念 3. 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A.彭锋副教授指出,日益发达的传媒改变了社会现 实;社会现实经过传媒的叙事之后被故事化了、审美化了;传媒对人的生活发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人们开始模仿传媒的故事将日常生活故事化。 B.彭锋副教授指出,基因技术使得动植物世界的审 美化成为可能。 C.彭锋副教授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审美 化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巧妙的控制形式。 D.彭锋副教授指出,真正的美是平均的,真正的美 是有标准的。 4. 彭锋副教授指出,()决定产品的质量。 A.科学技术 B.经济运作 C.资本实力 D.经营理念 5. “日日是好日”,是下列哪位禅师的名言? A.云门文偃 B.百丈怀海禅师 C.马祖道一禅师 D.星云禅师 6. 彭锋副教授指出,审美化普遍采取()的标准,这实际上是以美的名义扼杀审美敏感力。 A.平均美 B.差异美 C.形象美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316879174.html,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鲜子英 来源:《今日教育》2012年第10期 陶行知先生曾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空间局限在逼仄的学校、教室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局限在飘渺的分数、名校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内容局限在枯燥的课本、练习里,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误入了歧途。美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生活中去,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把这种美融驻于自己的心灵。美的生活,就是美的教育。 幸老师告诉了我她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 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一条爱情短信,非常莫明其妙,她想,可能是一些短信公司发的吧。看着短信还有些新意,读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也没立即删除。过了几天,当她再一次阅读这条短信的时候,突然感觉这个号码是在哪里见过的,还有点熟,当时自己的心都跳了起来。 她开始去找这个号码是谁的,找了两天都没有结果。当她整理班级注册薄时,却意外发现了这个号码居然是班上一个男生的,还是班长!她分析,这几天她与他的交往很多,他是如此自然,肯定不是发给她的。那是谁的呢?哦,对了,一定是发给班上的与她名字极相近的那个女生,发短信时点错了号码。 她来到教室,发现班长伏在课桌上,萎靡不振。一看班主任到教室,他立即低下了头,明显不正常了。她推测,也许是他自己发了好几天短信见没有反应,再查看时才发现发给了班主任老师。她来到他身边,轻松把他叫出教室,说,“怎么了,蔫了吗?”然后,很正常地布置了班上的工作。 班会上,她自然地讲到了爱情:“同学们,爱情,几乎是世界最美妙的感情,令人魂牵梦萦,对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来说,无论怎样禁绝,都阻止不了你们对爱情的渴望,因为爱情绝对值得你们追求、付出、奋斗……你们的老师当年也是,甚至去书店特意买来泰戈尔《情人的礼物》放在自己的枕边,希望有一天有人深情地给自己诵读:…如果我拥有天空和空中的所有繁星,以及世界和世上无穷的财富,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她是属于我的,给我世界上最小的一角,我就心满意足了。?只是,我们应该让爱情更加美丽,美丽得没有一点尘滓,美丽得没有一点云翳,美丽得没有一点遗憾。” 接下来的几天,班长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 幸老师的话,让我想起当年我的学生是如何关注他们老师的爱情的。我的学生现在告诉我:我的恋爱,我们散步方式和路线,穿着打扮,我们的不声不响地结婚,到最后孩子即将出世……这一切,他们都非常关注,一直都是他们的热门话题。甚至,他们成群结队地站在某个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宽容让生活更美好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第二课第1课时尊重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 出示关于宽容的故事,生阅读并交流: 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土,名叫 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 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 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 写下了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十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 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 也主动相让,结果形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 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思考后交流: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 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原谅和不计 较他人。宽容的态度让彼此心灵相通,相互接纳, 相互理解,宽容是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下面就一起来探讨宽容让生活更美好。 结合生活感结合生活感悟,畅所欲言说说:宽容是什么? 答案预设:宽容就是宽宏大量;宽容就是为他人着 想;宽容就是不跟别人计较……[来源学。科。网Z。X。X。K] 教师提示: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宽容

是美德的重要内容。 活动一:事例分析 1、分别讲述故事(1).《张楠的道歉》 (2).《偷橘子》 (3).《收废品的老人》 答案提示: 事例一:谢谢这位妈妈的宽容。如果这位妈妈不宽容,而是指责张南,甚至和张南的爸爸妈妈吵起来,就有可能损害两个小伙伴的友谊。 事例二:谢谢邻居的宽容。如果邻居不宽容,而是指责我偷他家橘子,继而大家都认定我是小偷,会给我造成终生的心理阴影。 事例三:谢谢车主的宽容。他的宽容让收废品的老人如释重负。如果车主非要老人赔偿损失,会让老人本来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让老人走投无路,甚至可能失去生活的勇气。 2、提出问题:三个故事中都有矛盾冲突,可结局确让人感受到了和谐与温暖?为什们呢? 点拨:宽容让人们彼此宽待,和睦相处,它是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基础。 讨论、交流1、你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2、你有过接受别人原谅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二:奇特的旅行 教师讲述《宽容城》的故事 教师提问:想象一下“宽容城”三处景点对“宽容城”生活的作用。假如“宽容城”没有宽容,人们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看了书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 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以下4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求全心理”已成为中国教师和家长(其实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这里面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 罗素说,儿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不啻会令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我们不是经常这样来吓唬我们的孩子吗?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舟山中学;你现在这个样子,长大只有去擦皮鞋。这就是我们为孩子描述的未来生活。如此赤裸裸的描绘和启发,我们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时,又暗示给了孩子们一些什么?我们经常斥责年轻一代冷漠自私,甚至还常常感叹孩子们的早熟与叛逆。可我们想过没有,这些观念的始作俑者是谁?在这汲汲于功名利禄而无济世之心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恐惧之外,还有的便是自私和冷漠了。 罗素说,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罚跑步,罚写作业,罚站……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愚蠢啊!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呢?罗素还有一句名言:惩罚应该是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欢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实施教育的我们往往是多么的荒谬啊! 当惩罚充斥着我们的教育,甚至成为教育的主要表现方式的时候(事实上教育技巧的缺乏经常让我们的教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个怪圈),孩子们会离“幸福和健康的体验”越来越远,而我们教育的内在的成功也就离“幸福与健康”越来越远了。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给予儿童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拥有幸福和健康的体验,是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在绝望的山谷中,看见一丝新的希望;它能让你在极度的悲哀中,找到新的快活;它能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五莲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八班王子齐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在绝望的山谷中,看见一丝新的希望;它能让你在极度的悲哀中,找到新的快活;它能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爱,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真谛。《爱的教育》是由亚米契斯秏近十年才完成的,它的另外一个题目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意大利孩子安利柯在学校、班级和家庭中的锁锁小事。令我影响最深的便是安利柯的新老师:佩巴尼先生。书中曾这样描述他“这次的先生,身材高大,没有胡须,长长地留下花白的头发,额上皱着直纹,大声说话,他瞪着眼一个一个看我们的时候,眼光竟像是要透到我们的心里似的,而且还是一位没有笑容的先生。”但当安利柯慢慢地接近这位新老师时,才发现这位新老师也如其他老师一样关心同学。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

书的,读完后我深有感触。爱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无影无形,但我们又缺少不了它。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个生活 必要品,但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爱之所以伟大,是因 为他没有索取也不用回报,它只是单方面的付出,默默无闻。从小时候开始,我们便沐浴在爱的阳光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不经意间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我们的身上,而我 们去不曾察觉。爱仿佛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没有人能探清 爱的奥秘,它的每一篇章都如一杯醇厚的酒,那酒香围绕在 鼻尖,围绕在心头……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息息相关。多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爱 就多一份力量。你想领悟爱的境地吗?那就来读一读这本 《爱的教育》吧!读了之后你一定深有感触。

教师《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师《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罗素的教育学名著。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下面摘抄一二,略谈感想。 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教育的四种品质: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他认为这四个要素只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就应该能让所有儿童都获得并形成必须的品格。 用这四个要素去审视身边的人,我发现在人们心目中最有魅力的人通常是同时具备这四点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他们充满阳光活力并追逐光明的一面;他们理性,无畏生活中的困境;他们有发自内心的敏感和同情,他们的智慧表现,不在于聪明“绝顶”,却在于那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宽容的理解力和纯朴的心。 在第一种教育品质——“活力”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活力能帮人承担最大的烦恼和最大的忧郁。无知的人从来不想去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已经将自己形成了一种僵化的难以改变的行为态度。他们不仅对许多值得怀疑的地方是轻信的,而且在许多应该接受的地方却是固执的。这句话告诉我,作为一名老教师,更不应该固守自己的老一套,

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自己,敢于反思自己和改变自己。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特别应该注重反思自己,诸如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和火花。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失误,疏漏之处,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课堂教学面临着很多新课题,上一堂留下些遗憾在所难免,所以我应直面缺点,认真对待,善于剖析,善于改变,不怕这种改变,通过反思让自己的课更完善,使今后教学在改进中不断创新。 书中提到的勇气,站在老师的角度就是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自信。如何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经常称赞和鼓励学生,在指出他的错误之前,首先表扬他好的方面。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不应一味地责骂,而应该告诉他们下次怎样做得更好。其次,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总喜欢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甚至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因此老师不要轻率地加以拒绝或制止,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限制了学生的行动。老师应该按学生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老师适时地加以称赞,必要时给予指导,就会增加学生的一份自信心。老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让他

初中作文:坚持,让生活更美好

坚持,让生活更美好 这些日子,一次次考试失利让我灰心丧气,一回回灰心丧气让我讨厌学习,一天天讨厌学习让我爱上了网络聊天.一天,我利用网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自己最崇拜的人聊了起来. (一)与陶渊明聊天 我:您好专注写作,五柳先生,晚生冒昧,打扰了! 陶:不必客气,年轻人.我从视频上看到你不大高兴的样子,遇到不开心的事了吧? 我:先生,您真精明,实不相瞒,我考试考砸了,现在特别苦恼,您快帮帮我吧! 陶:年轻人,你观察过禾苗吗?一天两天你一定看不出他长高了,可他怎么变成尺把高的呢?原因只有一个,他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观察不到罢了.读书也是一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要你持之以恒,勤学不辍,日后一定会像我一样被人们称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 我:哦!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我一定谨遵您的教诲. 陶:呵呵,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二)与徐特立聊天 ······ 徐:呵呵,其实我并不像你想象中具有超能力,我和常人一样,年纪大了,记忆力也衰退了,但我和常人不同的是,我坚持把书中重要的地方用大字摘录下来贴到墙上,坚持就寝前,起床后朗读背诵,直到熟记在心,而且我还坚持定期回顾一遍呢!如果你踏踏实实地学知识,坚持及时复习,相信你考试时就一定会把知识运用自如了. ······ 我下了线.前辈们的句句箴言仍在我的耳畔回荡,让我心旷神怡,如醍醐灌顶—— 坚持,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的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 坚持,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的执著,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 坚持,是远航的船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十周年同学会邀请书 当我想你的时候…… 二十年,二十年了!弹指一挥间!今年——2010年,我们离城关中学毕业差不多整整二十年了。一别二十载,荏苒别惑年!曾经的同窗好友,你在哪里? 过得还好吗?一具个有些忘却,而又曾经熟悉的名字.不管你日子在本市,或身处异乡;不管事业辉煌,依然临时失意;不管身居要职,依然一介布衣;也别论你多么闲暇,或何等繁忙.你终究可不能不记得同桌的他(她),还有睡在你上铺的兄弟... 可不能不记得名中,不记得这个年代.那儿有驿动的青年的麻烦;放纵的青春的激情,追逐过浪漫的恋情,蕴藏过暗恋的甜蜜.也许你把这一切都冰封雪藏,悄悄期待着重逢的春光.和你一样,

出色人生的定义(精)

出色人生的定义 高中优秀作文,学生作文,自由作文,中学作文 每一个生命就如同一个圆环,它中空而有残缺,却又首尾相衔不失圆满。我们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贫或富,活着自己,活着自己的生命…… 一、故事里的故事一个年轻人跋涉于人生之路上。在一次行船中小舟遇险,他被迫要放弃一只背囊。在美貌、健康、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之中,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诚信。于是小舟继续前行。二、故事背后的沉重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隐约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悲哀。是的,悲哀。为了那只轻易被放弃的背囊,更为了那轻易放弃诚信的年轻人。或者说,为了所有漠视诚信的人。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以为诚实守信与己无关,但我知道,拒绝诚信的人生绝对不是一个出色的人生。三、故事外的生活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坚墙固壁将自己“安全”地囚禁在一方小小的水泥笼子里。是为了防范什么?或者是为了隐藏什么?当人们残忍地践踏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友好时,究竟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如此多疑与善嫉?当人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旋转着生存时,他们会不会担心自己的眼睛有一天会变成没有情意的金属质?当人们戴着精心打造的假面具在人前假笑着走过,有没有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一点什么? 诚信啊,那只被遗弃的背囊。四、故事里看人生前几日偷闲翻了翻报纸。有一则消息说,个人信用不佳者三年内不准注册公司、担任企业法人或应聘高层管理人。好! 看来诚信并不总是被遗忘的角色。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所谓人生,即是周而复始的诚实、友好、信任的给予与被给予。我的母亲——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我的偶像——告诉我:诚信是人生的立足点。于是,今天我在这儿写下:诚信是人生的支点,亦是我为人的准则。所谓出色人生,即是诚实守信、热爱生活。点评本文站在“人生”的高度,采取片断组接的方式抒写了“诚信”人生的重要,引名言,叙事例,事例和名言相互呼应,互促互动,水到渠成地完成“出色人生的定义”。文章四个小标题命名巧妙,小标题之间有较为巧妙的内在联系,使文章浑然一体,无割裂之感。对“出色人生”的定义有自己的思考,体现了一定的独创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此文,实属不易。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4)

给孩子幸福与健康的教育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罗素的教育学名著。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下面摘抄一二,略谈感想。 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教育的四种品质: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他认为这四个要素只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就应该能让所有儿童都获得并形成必须的品格。 用这四个要素去审视身边的人,我发现在人们心目中最有魅力的人通常是同时具备这四点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他们充满阳光活力并追逐光明的一面;他们理性,无畏生活中的困境;他们有发自内心的敏感和同情,他们的智慧表现,不在于聪明“绝顶”,却在于那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宽容的理解力和纯朴的心。 在第一种教育品质——“活力”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活力能帮人承担最大的烦恼和最大的忧郁。无知的人从来不想去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已经将自己形成了一种僵化的难以改变的行为态度。他们不仅对许多值得怀疑的地方是轻信的,而且在许多应该接受的地方却是固执的。这句话告诉我,作为一名老教师,更不应该固守自己的老一套,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自己,敢于反思自己和改变自己。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特别应该注重反思自己,诸如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和火花。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失误,疏漏之处,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课堂教学面临着很多新课题,上一堂留下些遗憾在所难免,所以我应直面缺点,认真对待,善于剖析,善于改变,不怕这种改变,通过反思让自己的课更完善,使今后教学在改进中不断创新。 书中提到的勇气,站在老师的角度就是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自信。如何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经常称赞和鼓励学生,在指出他的错误之前,首先表扬他好的方面。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