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一、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力求新颖、灵活、多变,使学生干到活泼有趣,诱发兴趣。如学生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后,为加深学生对环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上了“用数字标座位”的活动课。“如小红坐在教室的第5行第3列,就用(3 5)表示。小亮坐在教室的第2行第4列,应当如何表示呢?你还能用同样的方法,给你的同桌标上座位号吗?”此题一出,学生们情绪高涨,相互讨论,积极地给同桌标上座位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再如,一年级下册有一个“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学生都有一定的购物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购物的真实情景。首先让学生在提供的购物情境中收集信息,然后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充分体验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交易的过程,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后通过汇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总之,整堂课我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激活思维,增强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如学生认识乘加,乘减后,我给学生出示一幅图:“前三个盘子里每盘有五个苹果,第四个盘子里有两个苹果。问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有多少种解法?”学生们想方设法地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算出答案。通过动脑。动手操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数学才干,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手动实践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教师恰当利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低年级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几何图形后,上“奇妙的七巧板”实践活动课,先让学生用七巧板去拼、摆成几何图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人或物来,将拼摆的图形一一画下来,学生干到十分有趣。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展开了各自的才能,然后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开展七巧板拼图比赛,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多。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

又如,学过亿以内的读数和写法后,安排“拼拼读读写写”活动课,采用同桌同学拼读卡片,按组开展写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争夺红旗的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读写多位数的方法。这样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团结互助,培养合作意识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合作的平台,除了全班合作学习外,还有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数学,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首先出示了一组体育活动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体育活动?你喜欢哪种活动?同桌交流,然后10人一组,选出组长,统计出小组里喜欢每种体育活动的人数,得出喜欢哪种项目的人最多,哪种最少。”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能,还能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的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此,我为大家准备好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一起来学习吧!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给领导和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学的过程不只是机械地实施教学计划,而是一次探究实践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过程。作为综合实践课老师,应积极主动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教学中积极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走向社会,注意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合作,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有计划地实施。 其次,挖掘学生中资源,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实践,使之课程化。比如组织学生春游,各年级分别组织,调查、访问、考察、采访当地人,调查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现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系列活动,收到了比预期好的效果,提出了好的建设性建议和技术更新等措施,引起了良好

的社会反响。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生成性很强,实践操作性范围广而宽。在实践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和确定。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由教师和学生或小组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 其三,挖掘好教师资源。首先应挖掘校园、社区的教师资源,让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师傅、有特长的家长等组成实践课程的智慧队伍。其次是教师的集体智慧。可组织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安排好具体的可实施操作方案,结合本校特点订出活动次数、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使教师相互配合、切磋提高。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既集思广益又体现综合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活动中去,加快了综合活动师资的培养,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 二、体现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活力 综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让综合活动真正充满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人本性。教师与学生应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势,与学生互相沟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活动传授给学生。要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实践,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观念,杜绝以成人的眼光对待问题的探究,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作为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样才能使学生活动有声有色,维护学生的尊严,真正体现学生施展才华的关键”。 2.活动时间应灵活使用。综合活动在时间上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往往有时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加上农村学校居住环境不一样,可在课表上安排步骤、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节约用水教学心得论文_心得体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节约用水教学心得论文_心得体会 摘要: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近来更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所以,小学数学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蕴涵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这种现象,用数学的语言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促进数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主动探究;积累经验;领悟真谛;促进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1]可见,“综合与实践”注重的是参与、实践和感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精心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收集相关的数学知识,“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悟数学知识蕴涵的道理。下面结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节约用水”教学为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于生活中“寻”数学,领悟数学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先要加强研读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源自生活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教学片断1】 课件出示 请看以下一组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师:通过收集与水有关的生活与环境资料,你们有什么想法?以上图片的环境与水的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生1:我发现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树木生长茂盛,郁郁葱葱,好凉爽的,空气清新,风景非常优美。 生2:我发现树木多的地方水多又清澈,同样,水多的地方花草树木也长得非常好。所以,水和绿化是息息相关的。 生3:我们这里生态好,相对不缺水,相比图3, 幸福多了。 师:图2是我们国家级的流溪河森林公园。你们知道流溪河水库的蓄水量是多少吗?它的库容是3亿立方米。 …… 由于我们这里水资源比较丰富,生态比较好,学生容易感受到山青水秀的美好生活环境,但对于缺水特别是如图3、4的画面,是基本没有感受到的,更加体会不到缺水的痛苦和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因而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社会问题。所以在“节约用水”新课前,首先鼓励每一个学生走进生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拍照、绘画、录像、访谈、书刊或网络等形式寻找身边的山水美景和因水资源缺乏而造成的不良环境。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通过电视、网络或亲身去了解和观看广州市美丽乡村---莲

小学数学论文 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朱燕妮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

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项娟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研究述评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是课程价值达成的重要保证,相关研究分析了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因应的对策、探讨了管理的策略与模式等,但研究还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程实施至今,已取得积极进展,其重要性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达成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分析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笔者以“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系统收集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作用。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作用,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是保证其实施过程正常运行的基础;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与提高;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体和集体的能量。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研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研究者有的从宏观、有的分不同层面、有的结合具体学校等不同角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控。 有研究者通过对当地一所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在课程管理上存在严重弊因,如农村地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匮乏、课程资源开发不足,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需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安全问题的过分当心和忧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乏味、形式单一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育效果有限;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存在偏差;农村中学普遍教育经费及师资不足,缺少专职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学校、家长与社会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

综合实践课论文

浅谈初中综合实践课学生问题意识的诱导 大田五中郭秀梅 摘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 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 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问是主题之源。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就能够主动质疑,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为了更好地把握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活动时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要研究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一、问题意识具体含义。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教师在准备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一、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力求新颖、灵活、多变,使学生干到活泼有趣,诱发兴趣。如学生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后,为加深学生对环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上了“用数字标座位”的活动课。“如小红坐在教室的第5行第3列,就用(3 5)表示。小亮坐在教室的第2行第4列,应当如何表示呢?你还能用同样的方法,给你的同桌标上座位号吗?”此题一出,学生们情绪高涨,相互讨论,积极地给同桌标上座位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再如,一年级下册有一个“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学生都有一定的购物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购物的真实情景。首先让学生在提供的购物情境中收集信息,然后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充分体验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交易的过程,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后通过汇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总之,整堂课我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激活思维,增强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如学生认识乘加,乘减后,我给学生出示一幅图:“前三个盘子里每盘有五个苹果,第四个盘子里有两个苹果。问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有多少种解法?”学生们想方设法地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算出答案。通过动脑。动手操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数学才干,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手动实践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教师恰当利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低年级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几何图形后,上“奇妙的七巧板”实践活动课,先让学生用七巧板去拼、摆成几何图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人或物来,将拼摆的图形一一画下来,学生干到十分有趣。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展开了各自的才能,然后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开展七巧板拼图比赛,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多。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 又如,学过亿以内的读数和写法后,安排“拼拼读读写写”活动课,采用同桌同学拼读卡片,按组开展写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争夺红旗的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读写多位数的方法。这样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内容提要: 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 新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势必对我国小学信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肖婉清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返璞归真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

综合实践课论文

综合实践课论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

浅谈初中综合实践课学生问题意识的诱导 大田五中郭秀梅 摘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 造性的想象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 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 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问是主题之源。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 的基石。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就能够主动质疑,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为了更好地把握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活动时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要研究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一、问题意识具体含义。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而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 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 神木五小刘元 [摘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饱,而其它学生也能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能比较灵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设计策略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年龄差异、认知结构、生活背景的不同,在学习中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就显得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饱,而其它学生也能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能比较灵活。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经验,就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谈几点看法。 策略之一:适当提高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这么一个比较固下的观念,尤其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一定要在课尾设计一些思考题,让优等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这种做法已经沿用了好多年,而且大家也一直认为效果很不错。笔者对此也持赞同意见,但是应该补充的有两点:一是设计一些发展题不是一定要局限于课尾,而是应该根据教材中对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时就适当拓展教学的空间,适当提高对新授知识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二是设计的拓展性练习的难度是

适度,有的老师片面的认为课后的拓展练习一定要具有思考性,只是着眼于少数几个优等生的智力水平,其实不然。设计拓展练习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最起码是班级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考虑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现状,所以只能是适当的提高难度,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高难度。因为过大的难度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而过大的难度也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策略之二:开放练习 目前的数学教材中,大多数习题都是为了使学生牢记教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使数学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拓展性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一定数量的开放题,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学习教学的开放性和个性张扬,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一位数乘三位数乘法一课时,在完成了课本的巩固练习后,设计了这么一道开放题:把1、2、3、4四个数字填入右边的口中,组成一道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竖式,并计算。并且还要求学生用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算式又地又多。 然后让学生独立的书写竖式,并且进行计算。时间到后,让学生把他们写得算式抄到黑板上,师生逐一进行检查,然后要求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自然会认识到按第二个因数分成好几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让同学们学着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设计和制作等多种活动形式尝试去解决问题。而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由于指导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呢?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现实生活身边资源有效性 [正文]: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搭建生活实践平台,使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堂不是唯一的信息源,老师要善于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一个广阔的空间—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得到发展。例如:学习《蝴蝶》一课后,教师适时引导::在田间地头、墙隅屋角、花坛草丛……随处可见蝴蝶美丽的身影。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蝴蝶吗?请课后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课后分别去图书馆、大自然、蝴蝶展厅等处了解蝴蝶,收集、整理资料。两周后,学生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收获:有观察日记《蝴蝶飞过我身边,》有描写蝴蝶的诗词“繁莺歌似曲,”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前童小学童晶晶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 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 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 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 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 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 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 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 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 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 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 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 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贴近生活,让综合实践活起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生活合作探究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只有将“活”与“动”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题材的广泛新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质。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实践”与“活动”的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 如:在教学主题《平安每一天》时,我首先让他们进行危险活动的调查以及

该怎样处理遇到的危险。这类主题是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必须注意的问题,然而每天的强调却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我首先把安全话题列入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直接让他们对安全进行调查,而是对危险进行调查。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危险的存在与发生危险时付出的代价。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时,他们格外的认真。一开始让学生觉得很没有必要研究的课题,却让我们越研究越深,甚至在研究危险在哪时,他们想到了工厂,想到了医院,想到了在工厂和医院出现的安全标志。孩子们对于图画总是比对文字感兴趣,当安全主题研究到安全标志图时,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主动动脑,让我们的这个主题在生活中发挥到极限。以至于以后在进行其它主题时,孩子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注意安全,不知不觉运用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而学生实践的载体就是生活,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所以,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如:我们学校在开学初进行了《我们的压岁钱》的主题活动,让他们去自由组成小组,自己采访、调查、询问,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这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本主题时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教会了他们要合理理财。这为学生以后的生活理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合实践就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二、实践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完整资料).doc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说”“动”并行,收获真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感悟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说”“动”并行,在“说”“动”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课程学生们“说”与“动” [正文]: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跟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如上语文课一般。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学生面无表情,教师声嘶力竭;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活动课就是要“动”——动手与动脑。当然,“动”的前提就是“说”,“动”了之后还要“说”——交流。“说”与“动”的统一,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道。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于是,我和学生选择性地确定了几个主题(例如,《生活与广告》、《电与我们的生活》等),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广告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无处还见广告。如果能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许多广告。广告语言独具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召唤性。所以培养学生模仿,创作一些广告,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与广告》为主题的一个综合活动。活动设计如下: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我与学生们融入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涉及到各种场所收集第一手资料。2、初识广告阶段。让学生们通过口头交流、汇报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使学生初知广告的形式,传播方式等。3、再识广告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汇报、总结,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广告。如广告的目的,主题和要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论文:有效指导,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效指导,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门课程,它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但观察近年来的综合实践课堂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许多教师在综合活动实施中纯碎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有效指导,导致学生兴趣不佳,效率不高,阻碍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结合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笔者认为明确指导教师的指导任务,探究如何有效开展指导活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人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实施的过程、成果交流和评价总结几方面进行了探究,只有教师的指导正确有效,才能体现综合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绽放。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陶行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能开拓学生潜能,增进学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性综合课程。作为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人们对它也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活动开展成功与否,教师的有效指导至关重要。从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没有教师的正确带领,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据笔者的调查,很多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并没有合理地进行组织,自身也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导致“放羊式”的活动阻碍了综合实践的有效开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因此,对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是个刻不容缓的事情,这对于提高课程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在主题确定中的指导 “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这主题来源于学生生活,社会和自然等。选择一个学生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适合学生操作的研究主题,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领。可以说,教师指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在确定活动主题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参与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判断,以便确立合理可行的活动主题。 【诊断】我们在活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不喜欢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值得研究的“真问题”,常常以一己之见代替学生思考,越俎代庖,一手包办。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关注的事件中进行选材,无视学生的真切感受,没有正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整合“实践活动”内容 让学生走向“社会生活” 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百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一、实践活动为主线,发挥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三是专题细化。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同时,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