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1《民法: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教案

10.1《民法: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教案

10.1《民法: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教案
10.1《民法: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教案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10.1《民法: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教案课型:新授设计者:日期: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教研组:

教学目标:

1、知道民法的含义及涉及范围。

2、懂得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享有的各种权利:;遵守民事法律话动的基本原则,

3、增强民法意识,尊重民法,自觉遵守民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培养依法进行民事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遵守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我国法律赋予民事主体广泛的民事权利

导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巩固就知:(每组轮流回答一个问题)

1.国家司法机关遵守法律程序的重要性有哪些?

2.司法机关怎样遵守法律程序,保障司法公正?

3.我们应该怎样理性维权?

二、导入新课:

仔细阅读漫画,思考问题:

上面两幅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学生读出。

四、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10-114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1、民法的含义是什么?

2、民法包括哪些法律?

3、我国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广泛的民事权利包括哪些?

4、进行民事法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遵守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五、师生合作探究:

1、仔细探讨下列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租赁关系、买卖关系、抚养教育、赡养扶助关系、合同关系、婚姻关系,

思考探究:处理好这些关系,涉及哪些法律?

2、民法典的编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引发坊间与学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4 月28日,梁慧星与王泽鉴两位法学泰斗相约鹏城,作客“歌乐山大讲堂”,纵谈民法典编撰的一些核心问题。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翔实的民事权利指南,更以其蕴含的自愿、公平、公正的法则,促进人们之间正常有序交往,指引每个人更好地安身立命。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问题:

(1)什么是民法?

(2)我国民法赋子自然人哪些民事权利?

3、《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纲,制定了普遍适用于民法各个部分的基本规则,是民法典中最基础、最原则、最通用的部分,《民法总则》确立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进行民事司法裁判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民法通则》相较,有所创新和完善。

我国《民法总则》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身患重病的杨某在购买终身保险时,隐瞒自己的病情,签订保险合同。合同签订后不久,杨某因重病死亡,保险公司与杨某的儿子因保险赔偿问题发生齐争执,保险公司拒绝支付保险金,他的儿子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

你认为法院是否会支持杨某儿子的诉讼请求?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学生说出自己学会了什么?教师归纳总结本节内容。

七、课堂达标:

(一)轻松选择,我能行

1、衣食住行、工作娱乐、婚姻家庭等一切日常活动,都离不开民法,一个企业从事的一切经营活动,也都离不开民法。这表明( )

A.民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B.民法规定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

C.民法是民事主体权利的宣言书

D.民法赋予民事主体所有的民事权利

2、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下列属于民法赋予公民权利的是( ) ①生命权②名誉权③消费者权④受教育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 VIP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相比普通客户,他们消费更多,给相关领域带来更多的利益,所以在服务上面享受更多利好。然而某游乐园因为“VIP插队”受到了行政处罚,是其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

A.自愿原则

B.公平原则

C.诚信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4、身患重病的杨某在购买终身保险时,隐瞒自己的病情,签订保险合同。合同签订后不久,杨某因重病死亡,保险公司与杨某的儿子因保险赔偿问题发生齐争执,保险公司拒绝支付,因为杨某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

A.自愿原则

B.公平原则

C.诚信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5、小明把别人的花瓶打碎了,别人同意赔偿同等价款。这体现了民法中的什么原则( )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自愿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6. 在我国.民法包括( )

①民法总则②合同法物权法③侵权责任法、担保法④婚钢法、继承法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活动的组织是( )

A.自然人

B.法人

C.非法人组织

D.法人组织

8、下列属于自然人有的权利是( )

①生命权、身体权②健康权、姓名权③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④婚姻自主权

A.①②①①

B.①④

C.③①

D.②③

9、我国民法规定。依法进行民事法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①平等原则、自愿原则②公平原则、诚信原则③公序良信原则④保护环境原则

A.①②①

B.①④

C.③①

D.①②③④

10、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法律活动,要遵守的要求。( )

①法律②道德③政府④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二)走进生活,我提高

6.民法总则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并已施行。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总则的出台开启了我国法治新时代,为人民生产生活筑牢了良法之基,为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良法之盾,为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营造了良法之治。为了更好地宣传民法总则,某中学九年级(3)班决定召开主题班会,现请你参与:

(1)请你谈谈民法与生活的关系。

(2)除民法总则外,民法还包括哪些法律?

(3)作为公民在民事法律活动中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八、作业布置

把本节知识点整理到作业本上

九、自我反思

附答案:

选择题:1、D 2、C 3、A 4、D 5、A 6、C 7、A 8、B 9、C 10、C

问答:(1)生活中,公民与他人打交道,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等。处理好这些关系,都离不开民法。

(2)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婚姻祛、继承法等。

(3)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保护环境原则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新版)浙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能够准确叙述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3.能熟练的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数学推理的奥妙,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1.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过程; 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求解。 ●教学流程: 一、课前回顾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主要讲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相关概念。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相关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的项的次数为一次的方程”。 例如“x=3x 、2x=6x-1 、9x-6=2x”都是一元一次方程,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一元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为一次。 那么如果含有两个未知数,那又是什么方程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近方程,来学习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的相关知识。 二、活动探究 同学们,我们首先探究一下有未知数的时候该怎么列方程呢? 探究① 大家先看下这个例子:例子里有多少个未知数,我们又是如何列方程的呢? 学生活动:看例子并思考问题。 发现这里有一个未知数,于是我们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可得:20=2×数量,在设数量为x以后,可以列出方程20=2x。这里有一个未知数,我们列出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探究② 大家继续看这个例子,仍然思考这里有几个未知数,而又该列怎样的方程? 学生活动:看例子思考回答问题。 同学们,根据“总价=第一种贺卡总价+第二种贺卡总价”可以得到“10.8=2×数量 + 1.2×数量”,这里有两个未知数。那如何列出有两个未知数的式子呢? 探究③ 我们一起继续探究,大家继续看这个例子,仍然思考刚刚大家思考的问题,并重点思考怎么设未知数怎么列方程呢。 学生活动:看例子思考回答问题。 很快的,同学们可以根据“总价=面额为6角的总价+面额为8角的总价”得到“3.3=0.6×6角张数+0.8×8角张数”,在题目里已经设6角张数为x,8角张数为y,所以可以很快的得到“3.3=0.6x+0.8y”,这里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为一次。 探究④ 在刚才的探究中,我们接触了有两个未知数的时候,发现当未知数分别被设为两个字母表示时候,这个式子是可以表示的,现在大家看这一例子,思考一下该怎么列方程。 学生活动:看例子思考回答问题。 根据“轿车2小时的路程=卡车3小时的路程+29”可以得到“2×轿车速度=3×卡车速度+29”,这里有两个未知数,因为设轿车速度为a,卡车速度为b,所以可得到“2a=3b+29”。 探究结果: 观察2a=3b+29、3.3=0.6x+0.8y、10.8=2x+1.2y,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观察后,我们发现,这些方程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整式方程,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 三、讲授新知 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为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那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为一次的方程叫什么呢? 像刚刚的式子,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跟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地,二元是指两个未知数,一次是指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一次。 四、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甲数比乙数大42.设甲数为x,乙数为y; x=y+42

平行线与相交线教案

平行线与相交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丰富得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得平行关系,掌握有关得符号表示; (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平行线得方法,积累操作经验; (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得有关性质; 2、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与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得有关性质。 3、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想像、实践、操作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得过程中与她人合作、交流得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到通过观察、想象、实践、操作、归纳可以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富有探索性,人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得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得能力。 二、教材分析 “平行线”就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就是本节内容得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模型,想象有转动得过程中存在有相交得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得设计意图主要就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得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得有关性质,为今后学习平行线得判定做好铺垫、本课设计得主要思路就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想象木条在转动过程中得位置变化情况;2、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得就是平行线段,要把它们瞧成直线;3、强调画平行线时要使用工具,不能徒手画,还注意不能只画横平或竖立得图形,要让学生画出一些变式图形。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万宁市第二中学就是万宁市一所普通中学,大部分得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得教学条件一般。我校七年级得学生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只就是按要求就近入学。因此,大部分学生得基础以及学习习惯较差。但在新得教学理念得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了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模仿训练等传统得模式,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得培养,注重学生得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得培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另外,根据七年级学生得年龄特征,她们都具有好动、好胜、好强得心理特点,现在在我所任教得班级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得良好学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得生生互动得氛围已逐步形成。 四、教学设计

4.1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4 . 1节 二元一次方程 章琦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到邮局买邮票花了3元,都是票额为0.5元的邮票,问买了多少张这样的邮票? 设计意图:学生口答完成,点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为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做铺垫. (2) 如果是花了3元8角,买了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这两种面额的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这个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吗? 如果设需要票额为6角的邮票x 张,8角的邮票y 张,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计意图: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发认知的渴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 千米/时,卡车的速度是b 千米/时,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 二.尝试探索,引出新知. 以上三例得到三个方程:0.5x=3,0.6x+0.8y=3.8,2a-3b=20 学生思考、讨论、探索上述方程的异同. 归纳指出: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三.反馈练习,巩固概念.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4)32(2)(5)7( 023 )6( 12)5(2 1)4( 12)3( 0)2( 53)1(2=---=-+=+++==+=+y x y x y y x y xy x y y x y x y x 由一个小组同学每人回答一题,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做一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1节相交线 教案设计

漯河二中师生共用教学案1 年级:七年级下期 科目:数学 执笔:孙辉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内容:相交线 课型:新授 时间: 2020-0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 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1) O D C B A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1.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b a 4 3 21

二、 合作交流: 1.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F E O D C B A F E O D C B A O D C B A (1) (2) (3)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 3、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 (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 三、探究提高: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 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3 4D C B A 1 2 O E D C B A (1) (2) (3) (4) 3.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 度数为( ) A.62° B.118° C.72° D.59° 4.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 5.如图4所示,已知直线AB,CD 相交于O,OA 平分∠EOC,∠EOC=70°,则∠BOD=?______. 6、如图5所示,AB,CD,EF 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 O F E D C B A 1 2 O E C B A (5) (6) 7、如图6所示,AB,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AOD,∠AOC=120°,求∠BOD,∠AOE?的 度数. 教(学)后感想: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 魏清松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 难点是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学时,我们就解答过著名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如“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呢? 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根据题意,可得: 2x+4(35-x)=94 解得x=23 ∵35-x=35-23=12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也可以解答: 如果让每只鸡都抬起一条腿,让每只兔子都抬起两条腿,即让它们表演“优美动人”的“金鸡独立”和“玉兔拜月”,这样它们一共抬起了94÷2=47条腿,并且只有47条腿着地了.接着让鸡飞上蓝天,让兔练习“金鸡独立”,也就是每只兔子只有一只腿着地,这样着地的腿数又减少了35条,而只有47-35=12条腿着地了,并且有一条腿着地,就有一只兔子,所以应该有12只兔子,35-12=23只鸡. 新的思路:在上面“鸡兔同笼”的问题中,我们会发现它有两个等量关系:鸡的只数+兔子的只数=35;鸡的腿数+兔子的腿数=94.如果我设鸡有x只,兔子有y只,这时我们就得到了方程x+y=35和2x+4y=94.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方程及由它们组成的方程组. 2.讲授新课 有这么一段对话:老牛和小马驮着包裹走在路上. 老牛:累死我了! 小马:你还累?这么大的个儿,才比我多驮2个. 老牛:哼,我从你背上拿来1个,我的包裹数就是你的2倍!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哈尔滨市依兰县宏克力镇第二中学左湘茹 【摘要】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运用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解决了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并已掌握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后予以展开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学习线性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在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部分内容时,也要经常遇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求解问题;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初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理解它们解的含义。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特殊性。 2、数学思考: 能用类比思想迁移知识,通过自主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 3、解决问题: (1)会验证一对数是否为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给出一对值,能说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4、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理解他人的看法并与他人交流。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及其解的意义。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的理解。 【分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掌握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等知识,而七年级的学生还具备孩子的心理,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所以我采用故事激趣的方法,引出课题,鼓励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策略】 本课先采用故事激趣法,并使用类比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通过类比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循循善诱,直观生动,突出了教学得重点和难点,并增大了教学容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相交线教案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 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 顶角相等,并能运 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 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 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 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 配共能组成几对 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 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 A0C 与.A0D 有一条公共边0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 ■ A0C 与.B0D 有公共的顶点 0而且? A0C 的两边分别是? B0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宀护¥方 位置大糸 数量关系 C 2^T -D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 A 0C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 ?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C 延长线;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精品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能够准确叙述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3.能熟练的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数学推理的奥妙,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1.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过程; 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求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主要讲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相关概念。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相关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的项的次数为一次的方程”。 例如“x=3x 、2x=6x-1 、9x-6=2x”都是一元一次方程,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一元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为一

次。 那么如果含有两个未知数,那又是什么方程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近方程,来学习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的相关知识。二、活动探究 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小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小时的路程多20千米.设轿车的速度为a千米/时,卡车的速度为b千米/时,可列方程:____________. (1)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2)一元一次方程是怎样的? (3)你觉得它应该叫什么? 探究结果: 阅读书本32页,书上的说法与你的说法有何不同?

三、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巩固概念,介绍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归纳:(1)解的形式(成对出现);(2)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三、例题讲解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教案格式样例(一节课) 教师XXX学科/班级XXXX 单元(可以不写)授课日期 课题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提高对实际问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将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知识的对比学习,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3.通过多个相似例题的练习,提高自身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比观察、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就是用几种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本节是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进一步探究。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知识上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相关的方程和方程组,能力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准备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 提问同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随后叫同学举几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例1.小亮和小樱练习赛跑。如果小亮让小樱先跑10米,那么小亮跑5秒就追上小莹;如果小亮让小樱先跑4秒,那么小亮跑4秒就追上小樱。问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然后我们设小亮的速度为x,小樱的速度为y,根据题意我们很容 易得出下面一个方程组? ??=-=-x x y 44410x 5y 5 现在同学们开始从x=1,y=1依次代入上面的式子,看看当x,y 分别等于什么的时候这两个方程组成立了,比比哪位同学先找到。 大家是不是很快得出x=2,y=1的时候就能够成立了。 那么同学们肯定会想如果x,y 的值太大了还要一个个试吗,比如???=+=-53 10x y 2x y ①我们该怎么办呢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四、授新课(教学过程)(时间:20-25分钟)(回忆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分析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综合型提问)

公开课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情分析: 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码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 x+y=200, 2x-3=7, 3x+4y=3 y+z=5, x=y+10, 2y+1=5, 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教案 科目数学时间学生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相交线 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相交: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其中以O为顶点共有4个角:∠1,∠2,∠3,∠4; 邻补角:其中∠1和∠2有一条公共边,且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像∠1和∠2这样的角我们称他们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1和∠3有一个公共的顶点O,并且∠1 的两边分别是∠3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 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和∠2互补,∠2和∠3互补,因为同角的补角 相等,所以∠1=∠3. 所以,对顶角相等 例题: 1.如图,3∠1=2∠3,求∠1,∠2,∠3,∠4的度 数.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且AB CD 127,则 ⊥,∠=? FOB__________. 2_______,∠= ∠= C E A 2 O B 1 F D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 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所示,图 中AB⊥CD,垂足为O.垂直的两条直线共形成四个直角,每个 直角都是90?.

例题: 如图,AB⊥CD,垂足为O,EF经过点O,∠1=26?,求∠EOD,∠2,∠3的度数.(思考:∠EOD可否用途中所示的∠4表示?) 垂线相关的基本性质: (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题:假设你在游泳池中的P点游泳,AC是泳池的岸,如果此时你的腿抽筋了,你会选择那条路线游向岸边?为什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何作下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练一练: 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在一起,则图中∠1的度数是多少? 2.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如上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

二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1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学习内容:教材课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学习目标: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三、自学探究 1、例题: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思考: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 ,负的场数是y ,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 由问题知道,题中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胜的场数+负的场数=总场数, 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这两个条件可以用方程 , 表示. 观察上面两个方程可看出,每个方程都含有 未知数(x 和y ),并且未知数的 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P 93) 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x +y =22 ① 2x +y =40 ②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P 94) 2、探究讨论:8.1 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 、y 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思考:上表 中哪对x 、y 的值还满足方程② x=18 y=4 既满足方程①,又满足方程②,也就是说它们是方程①与方程②的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四、自我检测 1、 教材P94 练习 2、已知方程:①2x+ 1 y =3;②5xy-1=0;③x 2 +y=2;④3x-y+z=0;⑤2x-y=3;⑥x+3=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1《相交线》教案

5.1.1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分析:“5.1.1相交线”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已经掌握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邻补角、对顶角的有关定义、性质及应用。它是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顶角、邻补角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信息技术资源分析与准备】 白板课件、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图片(多媒体投影汕头大桥的图片、围棋的棋盘),阅读其

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线,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围棋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的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本节我们一起来 学习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它们的关系。 教师板书:5.1.1相交线 二、指导自学 为了顺利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投影: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 ○1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2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并会找出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此环节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为下面学生自学、检测节约了时间。利用白板播放课件,出示目标,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目标,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三、先学(15分钟) 1、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 2、学生练习:检测题 P21 练习1 3、2分钟学生看投影背会概念: 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此环节利用白板投影课件,节省时间,同时让学生上来做题可利用白板笔书写在白板上,从而提高效率,更加直观,还可以保留痕迹,在课堂小结时重新呈现。) 四、后教(10分钟) 1、自由更正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方案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方案 茂租镇中心学校刘金平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 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 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 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 ①4,3, xy ②2.5,4, xy ③6,1 3. xy ②③是方程的解,每个学生再找出方程的一个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3.合作学习: 4.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 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2y=8. (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 (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设计

学科及章节七年级第五章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型_复习__ 备课人_徐安阔集体备课时间 _2018.4.1____ 上课时间一、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标具体要求 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二)课标要求分解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他们的性质 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平行公理,能作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掌握平行线的三个特征,探索并证明平行线识别方法. 4.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与识别的区别,并能运用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解决问题. 二、中考聚焦点 (一)中考聚焦点: 本章内容是中考考点之一,中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呈现。纵观山东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般不单独出现,通常与三角形,四边形与圆综合出现,是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一)教材地位与内容分析 1.教材按照先认识相交线和平行线及其相关知识,再探索平行线的条件,最后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顺序呈现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理,并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难点是利用平行线的识别方法计算或说明.本节知识是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中数学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2.本章主要是确认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解决推理和计算问题,学会合情推理和严谨的数学说理,并学会运用数学中类比思想.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多种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综合运用。 四、学情分析(教学难点、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都能说出来,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具体选用哪个性质和判定不能灵活应用,存在学生审题不严密、说理不严谨和步骤不规范等问题. (二)教学难点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多种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综合运用,以及步骤的书写(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是第七章的复习课,由于第7张前两节在单元检测前就完成了,所以本节课我先要对本章的重点知识以及某些易错知识进行复习,为后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做好铺垫。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数 学 教 案 年级: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教案:相交线与平行线姓名:

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应钱伟 教材分析 1.本节以实际问题为北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把形式, 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并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不唯一。本节内容实在前面所学方 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是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 2.这些概念是全章后继内容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类比、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难点: 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 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活动1」创设情境 问题1:某地为 增加农民收入,需 要调整农作物种植 结构,计划20XX年 无公害蔬菜的产量 比20XX年翻一番, 要实现这一目标, 20XX年和20XX年无 公害蔬菜产量的年 设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 增长率为x,20XX年的产量为 a,翻一番的意思就是a变为 2a,那么 (1)用代数式表示20XX 年的产量; (2)20XX年蔬菜的产量 比20XX年增加了2x,对吗? 为什么?你能用代数式表示 出来吗?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用 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提 高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意 识。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

初一数学教案二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教案二元一次方程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初一数学教案二元一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 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①x2+y=0 ②y=2x+4 ③y+?x ④x=2/y+1 ⑤(x+y)/3-2=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血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