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成设计第二章形式美法则教案

构成设计第二章形式美法则教案

构成设计第二章形式美法则教案
构成设计第二章形式美法则教案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一、引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以完美的状态存在,悦目人们的视线,美化人们的心灵,这些美丽的事物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如:海螺的生长结构,符合数学秩序的规律性;向日葵的葵花籽,生长结构从小到大、从密到疏、从中心向外渐次扩散,都具有优美的比例关系和较强的韵律。这些美的因素,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接受以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视觉经验。

二、讲解新知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形”,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知觉系统,进行积极的视觉组织而建构的形,而不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造型艺术中的形,应是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清晰地显示,形与形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每个“形”都有独立的品格。虽然“形”是由基本造型要素组成,但并非是所有构成成分的总和。

一、形的概括

现实中借鉴的形纷繁复杂,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运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变化改造。在把握形的本质特征基础上尽可能将其概括成简单的甚至几何化的形。形的概括过程也是抽象化的过程,如何在艺术实践中把握形的概括,大师们的作品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毕加索的作品《公牛的变形过程》

二、形的省略

不完全的形往往意味着艺术上的更高阶段。成熟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艺术魅力使人回味无穷。

在形的创造中,如何通过形的省略使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增强,是艺术家造型的重要任务。

三、形的组织

形的组合涉及到空间关系,图形中形的组织,有“形”与“形”的空间关系问题,也有“图与底”的关系问题。

(一)、“图与底”的空间关系

“图与底”是由对比、衬托产生出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图”有明确的形象感、视觉印象强烈、在画面中较为

突出。“底”没有明确形象感、没有形体轮廓、视觉印象模糊。

(1)“图与底”的正负变化:限定黑白两色表现,设黑色为正形白色为负形,则有4种配置方式。白图白底或黑图黑底均不显示图形,称作“消失”。黑底上的白图称为负形,白底上的黑图成为正形;黑底上的白图为“图”黑底为“底”,白底上的黑图为“图”白底为“底”。

如果图形是实形,这时“底”就是实行周围的空白的空间,这种形象就是“正形”。反之,如果图形是“底”所包围后形成的空白空间,这种形就叫做“负形”。

(2)两个形相遇,则有几种结合方式:分离相遇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二)、形的组合

(1)共用组合:两形相遇,便有共用的部分轮廓,即共用线或共用形。共用线使形与形之间的近似因素有机结合,因而使主题得以深化。

(2)重叠组合:形象在相互遮挡中显示出前后的位置关系,产生空间层次感,并使形与形之间互相牵制,产生凝聚、强化的作用。

(3)透叠组合:在透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的—部分相互叠加,各自争夺共同相交的部分,于是,我们面临一种空间尺度的矛盾,到底是此还是彼。解决这—矛盾必须假定图形有一种透明性,即它们能相互渗透而彼此不被破坏。

(4) 移动组合(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移动组合是由形与形之间一系列近似的变化组合而成的,是多种叠加的组合。移动组合又是运动的知觉整体,显示出同一物体在运行中的不同体位,以时空观念的四维手法呈现出物像内在的变化特征。

(三)、分解形

分解的实质是“减”。从一个较大的形中切除一个个较小的形,分解后的形也会产生新的形象特征。将一个形直接切分则可产生若干近似的、新的形,将这些新的形象进行再组合,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画面效果。

第三节形式美法则和应用

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有: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一、对称与平衡

1、对称:形本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2)中心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乾地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一种等量和不等形的力的平衡状态。如均衡、适称。平衡比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的统一的美感。

二、对比、调和

1、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放在一起的形成对经。大小关系放在起时比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面效果。

2、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最后在画面上要达到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统一的画面,就必须通过设计者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合理的配合才能得到调和。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合理的组合方法,以达到调和的目的。

(1)同种元素的组合:同种元素,如形状为圆形的不同数量的大圆形和小圆形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统一,但由于这种结合比较简单,因此容易显单调和平常。

(2)类似元素的组合:形状的类似。以几何形中的正方形为例,平行四边形、近似于方形的矩形、有机形的方形、比较形状接受于以上的图形均为类似形。类似还包括形状、大小多少的类似和方向、距离、速度的类似等。类似元素结合比同种元素结合更具备良好的配合条件,它既有形状的变化又有对比,并包括了较多的共同性

(3)不同元素的组合:不同形状,不同的元素他们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区别。通过形体上的渐变转化组织关系由对立向协调转化达到调和统一的目的。

三、节奏、韵律

节奏: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的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在诗歌中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的音可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及节奏感,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比、等比处理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惑力。

四、统一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的原理如下:

1.接近的原理

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各种接近类同的要素相结合,也能够得到统一。如形体的大小类同、色彩的接受、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2.连续的原理

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色彩的物体,用一根直线、曲线或者折线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也仍能够得到统一。

3.闭合的原理

将同一个造型要素的形态,隔开一定的距离相互向内侧闭合,从视觉上得到的是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原来闭合前的单一的造型要素则被忽视了。

三、小结

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应注意:1、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 2、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

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

四、布置作业:

1)基本型组合设计:首先设计出一种基本形,用这个基本形再进行重新组合,得出另一种新的基本形(6—8个)。注意新基本形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2)思考题:平面构成中有那些形式法则?

《版面设计》考试复习重点

版面设计概述 版面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版面设计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信息传达的重要媒介,二是使读者通过阅读版面产生美的遐想与共鸣。 准确、快捷地传达思想信息是版面设计的目的, 版面设计构成要素 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及特点 版面设计中的具象要素是文字、图形、图片等, 抽象要素则为点、线、面, 版面设计中,无论是抽象形还是具象形,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并等间隔排列时会使人感到一种严谨、规律、秩序之美。 点在自由排列时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活泼,且具有抒情性。 线与点、面相比,线是更活跃、更富有个性和易于变化的元素。 面在版面设计中常常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应用十分广泛,视觉效果最为显著。 版面设计的黑、白、灰是指在版面中不同明度的色彩与版面之间的基调关系。 通常情况下,白色是敏锐的,其次是黑色,最迟钝的是灰色,也就是说亮色是版面的近景,暗色是版面的中景,灰色是版面的远景。 空间,是各种事物活动的“环境”。 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在版面设计中具象与抽象往往是并驾齐驱的,具象的形和抽象的形并不是孤立的, 具象的美在设计中易于把握和接受, 抽象的美由形态转化到精神功能, 抽象思维有两种作用,一是冷静、理智地认识事物才可能有创新, 二是情感意念的传达,并为版面设计带来了无限创意的空间。 版面的黑、白、灰关系在取得整体和谐的意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影响人的情感。强烈的黑、白、灰对比关系有它的优势,使人感到明快、饱满、视觉兴奋,但它也会使人感到不安、刺激和视觉疲劳。统一的色调会给人一种柔和、淡雅、含蓄之美,但同时也有轻微不足的感觉,因此误导视觉兴趣减弱。过分统一而缺少对比关系,就缺少活力,显得呆板、平淡。黑、白、灰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对比之下会千变万化,所产生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心理感应也同样是千变万化。如何使画面呈现和谐之美,只有在对比中求得统一,在统一中求得变化,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调和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艺术美的境界。版面强调形态与色彩变化的秩序感,将形态的诸因素与色彩的诸因素,在服从内容的前提下依照一定秩序进行组合,才能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 设计是将有限的空间转化到心理上所希望的空间。 利用组合、分割、重叠及点线面的运动等方法,扩展空间效应。设计构图就是空间处理。第3章版面设计形式法则 重点: 版面形式法则原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逻辑思维,按照心理规律并利用形态构成去创造。各个单项的形式法则通常情况下既对立又统一地共存于一个版面之中。 3.1 位置 位置在版面中,对重心、稳定、均衡、轻重,在心理上有很大的牵引力。 对位置的认识是版面设计的基础。

构成设计第二章形式美法则教案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一、引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以完美的状态存在,悦目人们的视线,美化人们的心灵,这些美丽的事物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如:海螺的生长结构,符合数学秩序的规律性;向日葵的葵花籽,生长结构从小到大、从密到疏、从中心向外渐次扩散,都具有优美的比例关系和较强的韵律。这些美的因素,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接受以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视觉经验。 二、讲解新知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形”,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知觉系统,进行积极的视觉组织而建构的形,而不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造型艺术中的形,应是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清晰地显示,形与形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每个“形”都有独立的品格。虽然“形”是由基本造型要素组成,但并非是所有构成成分的总和。 一、形的概括 现实中借鉴的形纷繁复杂,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运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变化改造。在把握形的本质特征基础上尽可能将其概括成简单的甚至几何化的形。形的概括过程也是抽象化的过程,如何在艺术实践中把握形的概括,大师们的作品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毕加索的作品《公牛的变形过程》 二、形的省略 不完全的形往往意味着艺术上的更高阶段。成熟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艺术魅力使人回味无穷。 在形的创造中,如何通过形的省略使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增强,是艺术家造型的重要任务。 三、形的组织 形的组合涉及到空间关系,图形中形的组织,有“形”与“形”的空间关系问题,也有“图与底”的关系问题。 (一)、“图与底”的空间关系 “图与底”是由对比、衬托产生出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图”有明确的形象感、视觉印象强烈、在画面中较为

园林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

《园林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来源 该内容来源于王晓俊主编的《园林艺术原理》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由中国农业出 版社出版。 2、教学内容的基本概述 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 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园林的形式美法则,也就是园林空间及构成园林空间的各 要素如植物、地形、水体、建筑等在园林构图方面的艺术规律。它是人类在创造 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于美的形式规律进行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的结果。包括变 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 3 、教学预期效果 课堂效果上希望能够按时,按量,按效的完成整节课的安排同时可以有一个活跃轻 松的氛围。学生效果上希望可以积极发言,配合老师的问题,跟上老师的思路。老师效果上希望可以高效且用幽默形象的故事讲清本课所讲的内容,能够深入学生的心里。 4、知识结构 面对一个文化多远的世界,园林作品也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需要不断的创造和善,不光内容是美的,其形式也应该是美的。它基于人们在创造当中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同时也为以后各种创作奠定了基础与参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园林形式美的概念,理解掌握五种形式美的法则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 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书,看图片,讨论或者自己动手记写等方法来加深了解与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审美观,热爱科学,同时又加强了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五对形式美的法则,并会在以后的创作中应用。难 点是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园林艺术设计的重要性,体会不同场合不同设计主题应该采用的形式。 四、学习者分析 学生为大三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又有一定的时间自由度,处于青春激昂,展现自我的年代。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整理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老师应用幽默互动的方式,多提问鼓励表扬学生,提高其注意力。本班学习氛围较好,不甘 落后与他人,争抢好胜。本班的同学大多是听觉和视觉型学习者,所以在做教学设计时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及感觉器官。给予他们自由的时间。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为大三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自主能力强。我这节 课要讲的内容是园林形式美法则,需要同学们课下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其古典园林 当中名园的艺术分析中所体现的法则,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情操,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所以这个教学当中需要以下的一些策略: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在、借助实物、图片或使用投影、电视、电影等手段,将要感知 的过程或要学习的技能记录下来播放、演示,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观化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感性材料深化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如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因而其逼真程度和直观程 度更高。 2、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 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可以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 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学生自己成为发观者的方法。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多媒体教室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1)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52045 使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拓展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4学时 教研室: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 编写日期:2012年5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程的作用: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手绘》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PhotoShop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3)《Coreldraw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矢量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4)《标志与广告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标志与广告设计的理念。为后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

第6课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7】: 第6课艺术美与形式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自然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参岑)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2)、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 [讲述] 《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 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比较、分析 (1)《开国大典》的摄影相片与油画作品比较

广告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广告版式设计的一般基本原则 1、思想性与单一性 排版设计本身并不是目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客户信息的手段。一个成功的排版设计,首先必须明确客户的目的,并深入了解、观察、研究与设计有关的方方面面,简要的咨询是设计良好的开端。版面离不开内容,更要体现内容的主题思想,用以增强读者的注目力与理解力。只有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一目了然,才能达到版面构成的最终目标。 2、艺术性与装饰性 为了使排版设计更好地为版面内容界面设计服务,寻求合乎情理的版面视觉语言则显得非常重要,也是达到最佳诉求的体现。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设计作品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主题明确后,版面构图布局和表现形式等则成为版面设计艺术的核心。怎样才能达到意新、形美、变化而又统一,并具有审美情趣,这就要取决于设计者个人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技术知识。 版面的装饰因素是由文字、图形、色彩等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排列构成的,并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来体现视觉效果,既美化了版面,又提高了传达信息的功能。装饰是运用审美特征构造出来的。不同类型的版面的信息,具有不同方式的装饰形式,它不仅起着排除其他、突出版面信息的作用,而且又能使读者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3、趣味性与独创性 排版设计中的趣味性,主要是指界面设计式的情趣。这是一种活泼性的版面视觉语言。如果版面本无多少精彩的内容,就要靠制造趣味胜,这也是在构思中调动了艺术手段所起的作用。版面充满趣味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力,从而更吸引人,打动人。趣味性可采用寓意、幽默和抒情等表现手法来获得。 独创性原则实质上是突出个性化特征的原则。鲜明的个性,是排版设计的创意灵魂。试想,一个版面多是单一化与概念化的大同小异,人云亦云,可想而知,它的记忆度有多少?更谈不上出奇制胜。因此,要敢于思考,敢于别出心裁,敢于独树一帜,在排版设计中多一点个性而少一些共性,多一点独创性而少一点一般性,才能羸得消费者的青睐。 4、整体性与协调性 排版设计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排版设计的根基。只讲表现形式而忽略内容,或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版面都是不成功的。只有把形式与内容合理地统一,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才能解决设计应说什么、对谁说和怎样说的问题。版面的协调性也就是强化版面各种编排要素在版面中的结构以及色彩上的关联性。通过版面的文、图间的整体组合与协调性的编排,使版面具有秩序美、条理美,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2045 使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拓展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4学时 教研室: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 编写日期:2012年5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程的作用: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手绘》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PhotoShop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3)《Coreldraw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矢量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4)《标志与广告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标志与广告设计的理念。为后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

《图案基础》教案: 第二课 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图案基础》教案:第二课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重点] 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各图案构成形式美法则之间的综合应用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这种规律性与形式美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据则。它是我们表现不同图案内容,取得完美装饰效果的共同原则。 一、变化与统一 自然界的物种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每个物种在各式各样的形态变化中均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形式和内在的联系。如叶子的形状有成千上万种.但它们大多被统一在一种扁平的形态中,同一种叶子在相同的外形与颜色中又有着细微的个体差异与变化;

蝴蝶有变幻奇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形状,但它们都拥有特征统一的外形;

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固有特征,而每一种族又有各自的体形.相貌和肤色特点。每个人面目各异,但形态结构却是统一的,人还可以通过服饰和动作的一致性实现群体的统一。宇宙中不同种类的物体都有其共同的特征与个体变化。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物种中。

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它来源于自然.也是图案构成法则中最基本的原则。 变化即多样性、差异性;统一即同一性,一致性。图案的变化是追求各部分的区别和不同,图案的统一是追求各部分的联系和一致。变化是指图案不同的构成因素:大小、方圆、长短,粗细、冷暖、明暗、动静.疏密等;一是指这些因素之间的台理秩序和恰当关系。

变化与统一是相互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变化要在统一之中,多样性要建立在整体陛之上。统一是变化的基础.变化则相对于统一而存在。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图案会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生气;变化过多而无统一,图案易杂乱无章.缺少和谐美。 图案的变化与统一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及处理手法等方面。 造型的变化是指形态因素在大小、长短、粗细、曲直等方面的区别与对比,统一则是将这些对比因素做秩序化的组台或形式上的协调。 这是两幅表现同一种植物的图案作品,左边所示的图案轻柔、纤巧,用线松软、自然;右边所示的图案厚重、饱满,用线严谨,刚挺。它们分别以不同的语言奠定了各自的风格基调,构成了花、叶、茎造型形式的统一,而在各自统一的形式中.花、叶、茎又有大小、方向及形态的多样性变化,使图案效果看起来丰富而和谐。 色彩的变化主要指颜色在色相、明度、纯度及冷暖上的区别·色彩的统一则是强调画面要有一个总的色调,使各种颜色有一个和谐的搭配,这一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讲解。 处理手法是实现图案变化与统一的重要途径,图案可以通过统一的处理手法,使多变的内容达到协调。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 第一环节、 知识点一、艺术美艺术美定义和美术形象定义 提问:自然美或者社会美可以代替艺术美吗?为什么? (首先,社会美与自然美本身的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历时性方面还是在共时性方面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社会美的内容是普遍的、自由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常被特定的情势所限定,常常是不自由的、偶然的,缺乏普遍性的。例如“勇敢”品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情况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郭X 美术 教学内容艺术美和形式美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通过分析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 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集体的讨论中,了解生活与艺术美的关系; 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美术作品进一步的分析中,让学生讨论美术作 品中形式美的意义及其构成,让学生通过具体作品来了解艺术美与 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使学生能做到从对形象的感受进入形式分 析。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情感目标:本课中的美术作品具有强烈艺术美和形式美,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能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让学 生在讨论与教师引导下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作品中所包含的 艺术价值,感悟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艺术美的和形式美的概念的把握和美术语言元素的理解。在艺术作品中我们该如何分析艺术品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1、观赏罗丹的雕塑作品《欧米艾尔》、引出课题,它让我们了 解了艺术美的定义。 2、罗丹雕塑《行走的人》表达的残缺的美感 3、克拉姆斯可柯 依唯美油画《无名女郎》 4、席里柯摄影图片《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记录着马奔 跑时的过程。 5、席里柯油画《艾普色姆的赛马》

6、潘天寿《雄视》画面构成的形式美感。 7、阿尔伯斯油画《向正方形致敬》几何形体带来的魅力。 ..8、卢奥油画《老国王》 9、吴冠中中国画《春雪》 10、伦勃朗油画《夜巡》 11、波留克列托斯雕塑《持矛者》 12《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 观赏思考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作品,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观赏图片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兴趣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补充、修正。 课堂小结本节课从艺术的形式美上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进行了了解。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进行总结和探讨:1、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好看的 事物为什么会通过艺术家的加工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2、通过 我们的欣赏我们能总结出哪些形式美的法则?对作品赏析评论学 生回答问题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美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学生对所播放的作品认真观赏后,思考问题。

黑白装饰画形式法则构图法则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黑白装饰画的形式法则------构图法则课时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形式法则——构图法则 2、过程与方法: 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从而提高造型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形式法则——构图法则 教学难点黑白装饰画抽象中形式美法则的合理应用 教学策略 (教法、 学法) 讲授法、示范法、任务引领 教学手段 及 教具准备 示范工具材料、电子课件、图片及学生作业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引入屏幕展示几幅黑白装饰画,让学生进行欣赏、分析、 比较。 学生观察、分 析、感受这些 画面的构图、 黑白对比以及 整体效果的 美。并回答教 师的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要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教学 构图是作者对于画面的总体构想,以及组织 安排画面风格与元素形态 的一种全局性规划。黑白 装饰画的构图形式具有多 样性,可根据不同的主题 或题材来甄选不同的构图 形式,以求更贴近画面, 并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愫。不同的构图形式具有不同 的形式美感。 一、构图应布局合理,主次分明,虚实相生 完成一幅装饰绘画最先要做的是构思,其次 就是构图。构图是装饰绘画的骨架,构图的好与不 好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构图要求主次分明,宾 主呼应,也就是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有陪衬呼应。 对要重点表现的形象应重点刻画;对起衬托作用的 物象就应该加以简洁淡化。在以往的传统绘画中, 常用的近实远虚的构图模式,在装饰构图中也同样 适用。 一般来说,“实”是近的东西,应加以刻画,这 是重点,是主题。“虚”是远的东西,可加以淡化, 甚至留白,这样既具有距离美,又突出了主题。当 然“虚实”要处理得当,否则,过多的“虚”画面就会 显得空旷过多的“实”画面又显得拥挤,要正确处理 它们之间的关系。装饰画只有做到构图布局合理、 主次分明、虚实相生,表现的主题才能更加明确, 构成的画面才会更加丰富而耐人寻味 二装饰画的构图法则大体分为四大类。 一平视体构图 学生思考 按照形式美法 则,将图案 元素组织在一 个画面之中。

形式美法则教学教案

欢迎共阅班次 日期 课题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 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 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 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 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 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教学难点: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 品。 课型与课时: 理论讲授课2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Ⅰ、复习提问:(5分钟) 提问引导 1.构成的概念? 2.构成的分类? 3.平面构成的概念?

Ⅱ、导入课题:(5分钟)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Ⅲ、讲授新课:(65分钟) 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什么感觉? 其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 大海、田野、草原……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什么感觉? 平线、平原、大海等等的结构轮廓是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的理论,例如毕达格拉斯派从数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率”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作品的领域,就是一个证明.因此形式美的诸要素在构成设计 中则更加具有它重要的意义. 下面择要阐述如下: 一、重复与交错 重复,指同一形态连续、有规律地出现,即不断使用形状、大小、方向或相似的基本形或线构成画面。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感。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法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 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 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教师引

2017九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人美版

《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主要六种形式美的法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对称、均衡、单纯齐一。教学难点: 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品。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 Ⅰ、导入课题: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Ⅱ、讲授新课: 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什么感觉?其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大海、田野、草原……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什么感觉?平线、平原、大海等等的结构轮廓是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的理论,例如毕达格拉斯派从数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率”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作品的领域,就是一个证明.因此形式美的诸要素在构成设计中则更加具有它重要的意义. Ⅲ、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六种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

展厅版面设计的几个形式法则

展厅布置中的版面起着展示标题、文字、张贴图片和充当展品与整个展示环境的背景功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展示活动中,展示厅中的版面设计都有一个统一标准,联系整个展示设计的总体要求,在文字、图片、色彩、排列等方面应作统一的设计。版式设计都有一个总体要求,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再进行分版设计。每个分版设计可采用各种形式和风格,对每个版面具体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但必须与总体设计统。分版式的设计变化根据也来自于总版式的设计要求。版面设计的形式法则主要有几下几点。 (1)比例:又称比率。指部分与整体之间或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数量相比关系。如有整个版面边框的长宽之比、在版面中文字与图片面积之比、文字与文字目的关系之比、 图片与图片的关系之比等。要充分处理好各种关系之比,以达到更佳的视觉效果。比伊的形式法则自古就有,如黄金分割法等,它的比例是1:1.618。 (2)中心:版面设计中的中心即是视觉中心。人的视觉中心总要比测量出的几何中心偏高些才感到舒服,这也是由重力因素导致的错视现象。 (3)均衡又称平衡。在版面设计中使构成元素达到质和量的视觉平衡,并不是实际重量的均等,它给人以稳定感,比对称式更活泼生动。 (4)空白.在版面设计中有文字、图片等的形象就有空白处,正确处理好空白,能使版面产生更好的效果。 (5)韵律:以一定数量的构成元素恰当地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即产生了节奏感、韵律感,韵律是造型艺术一种表现形式。在版面设计中,应运用文字、图像或其他构成元素使之产生韵律感,给人以活力和魅力的感受。

(6)对比:把质和量方面相互差异的构成元素配置在一起,产生鲜明的效果,这就形成了对比。对比能使版面产生强烈的效果,如大与小,动与静,轻与重,疏与密,色彩的明与暗。 (7)对称:在版面设计中,对称式设计能产生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稳定的视觉心理感受,它是自然法则在展厅布置中的具体应用。

形式美法则教案

班 次 日 期 课题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 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教学难点: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 作品。 课型与课时: 理论讲授课 2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Ⅰ、复习提问:(5分钟) 提问引导 1.构成的概念? 2.构成的分类? 3.平面构成的概念? Ⅱ、导入课题:(5分钟)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 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

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Ⅲ、讲授新课:(65分钟) 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什么感觉? 其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 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 大海、田野、草原……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什么感觉? 平线、平原、大海等等的结构轮廓是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的理论,例如毕达格拉斯派从数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率”被应用于 一切艺术作品的领域,就是一个证明.因此形式美的诸要素在构成设计中则更加具有它重要的意义. 下面择要阐述如下: 一、重复与交错 重复,指同一形态连续、有规律地出现,即不断使用形状、 大小、方向或相似的基本形或线构成画面。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 整齐、规律的统一感。 重复的形式能够产生整齐的美感效果。重复的构成形式,就 是把视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画面中可以呈现出统一的、富有节 奏感的视觉效果。重复的形式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比比皆是,如建 筑设计中窗子、柱子、地砖的排列,楼梯的步阶,服饰的纽扣,织 物纹理,都是以重复的形式存在。(课本26页图2.1-2.4)重复构成的视觉感受有时容易显得呆板、平淡、缺乏趣味的变化,故些我们在设计中往往安排一些交错与重叠,以求打破设计作 品呆板、平淡的格局。(课本27页图2.5-2.6) 二、节奏与韵律 节奏在音乐中指的是影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用于设计上是指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产生的运动感。(课本28页图2.7多媒体教学 引导教学法 分组讨论 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 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 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 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教师引

1形式美法则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单元中的“讨论与研究”、“评价与总结”两个活动的综合内容。根据教材中的这两个活动内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主要从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两方面进行了拓展与变化。为了能使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与前一活动课保持连贯性,“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在本课学习中是前一活动课知识点的延续,重点学习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主要在“变化统一、比例、对称、均衡、节奏与韵律”六个方面引领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绘画作品交流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设计(二)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单元中的“讨论与研究”、“评价与总结”两个活动的综合内容。根据教材中的这两个活动内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主要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变化统一、比例、对称、均衡、节奏与韵律”六个方面进行讨论与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

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 1.简体与单纯性 版面内容完整,秩序感强,会增强视觉效果,而且版面编排的结构简洁,视觉整体性就越强,视觉冲击力就越强。简练、简洁、、单纯并不是简单、单调,而是将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地、集中精炼地表达,是更直接明了的表述。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基本形式分为完全对称和相似对称两种形式,主要是以一条基准线为对称的形式,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对角线对称等形式。这是一种简洁明确的视觉形式,是人类早期艺术创作中最先发现和运用的。做树脂发光字,找苏州蜜蜂标牌! 均衡主要指画面中的文字、图形、色彩在面积大小上的视觉平衡,是较为灵活的平衡方式。相对于对称来说更具有灵活协调的美感,是侧重于视觉心理上量感的平衡协调。如在传统书法绘画中,书法文字内容与路款或者绘画内容与落款和红色印章所形成的呼应关系。 3.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将作品中的图片文字或者色彩的对立因素突出地在版面中表现出来。对比有助于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特征,从而达到强烈突出的视觉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于小,黑与白,艳与灰,冷与暖,疏与密等对比形式的运用都是为了主题的突出、醒目。做亚克力产品,找苏州蜜蜂标牌! 调和指作品中文字图片和色彩之间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协调统一。通过文字的字体、类型、大小、形状与色块与色块间的协调统一以及文字与图片色彩的协调构成元素之间的整体协调。 4.比例 比例原指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版面设计中的比例是指文字图片色彩面积之间的局部与整体的面积分配关系。各部分之间比例的大小取决于内容的主次关系,作为重点的内容,不论文字或图片在比例的占有率上都会相应增加和突出。分割指对整体版面进行等形分割、等量分割或自由分割。相应地将各部分内容的层次关系明确表达给读者。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公开课教案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本课是鉴赏的基础,其教学目的是:⑴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形式美。⑵知道主要形式美法则和它们在一些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2、教学的重点: 形式美的法则。 3、教学的难点: 形式美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⑴、展示教师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指出其中不妥之处。 ⑵、师生交流总结作品不美之处:呆板。没有变化,与自然规律不符,比例不对。 ⑶、导入:虽然老师的这些画在用线用色方面能体现出技巧(功力)带来的美感,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 画面虽然借助我们学过的点、线、面、色等语言元素和空间、材质等语言手段来表现形象,但却没能好好地组织好这些艺术语言,没能构成形式美。那到底什么是形式美?形式美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2、讲授新课: ⑴、展示风景照片,让学生了解形式美的含义。掌握形式美的概念。 ⑵、通过分析教师的作品,师生交流探讨如何组织好艺术语言,以使画面有形式美。从分析过程中得 出:画面须有变化、统一、对比、和谐、比例、均衡、节奏,才能引起人的美感,才有形式美。 ⑶、归纳形式美常用的五条法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⑷、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教师分析形式美法则在画中的体现,以加深学生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 3、练习: ⑴、出示古今中外的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尝试分析形式美法则在画中的体现。 ⑵、小试牛刀:利用学过的形式美的法则画一张画,要求要有变化、有对比、有均衡感。 4、小结: 我们明白,机械地套用法则是不可能实现美的,法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则的自身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当我们把自己的眼睛培养成为一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我们也就能较好地打好鉴赏的基础了。

九年级上册美术 -1《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

1《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活动,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见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知道形式美和形式美法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乐于成为懂美、爱美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2.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品。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什么感觉? 其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

大海、田野、草原……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什么感觉? 平原、大海等等的结构轮廓是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 再准备不同的简单静物,让学生摆放。 说明摆放好看的原因是因为符合形式美法则。 总结:形式美法则是按照一定规律,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状、色彩、线条等外在因素组合起来,使作品呈现出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多样统一 课件出示:《韩熙载夜宴图》 多样统一基本法则是形式美法则的集中概括,其基本要求是,在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中,见出内在的和谐的统一关系,使艺术形式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又表现出本质上的整体性,以充分变现内容。 2.对比 课件出示:《无名女郎》 对比又称对照,美学上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在一起,虽然使人有鲜明强烈的感觉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 3.节奏 课件出示:《雪原曲》(日本画) 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音响和节拍的变化,运动中有秩序的连续动作的重复,美术创作对形状、线条色彩、明暗等元素有条理的的反复、交替或排列,产生动态的连续性。 4.对比

形式美法则说课稿

《形式美法则》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形式美法则》,我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构成》。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作简要的说明。本教材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为一门课程,融理论、方法、实践为一体,侧重于构成课程与各类专业设计的衔接。所选图例包括国内艺术设计领域的优秀作品,以及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便于学生参考、借鉴。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对形式美法则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式美法则。 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形式美法则的初步运用和重要性。 ②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形式美是如何运用的。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课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形式美法则对艺术创作是多么重要。 2.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次课是平面构成篇的重要环节,为此我确定教学重点是:掌握形式美法则并能初步运用。由于大一学生首次接触三大构成,所以难点确定为通过展示、示范让学生感受到形式美法则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激发学生动手画的兴趣。 二、说学情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专科一年级的学生,结束了素描色彩基础训练,刚开始进入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三大构成了解很少,对将要学习的形式美法则充满好奇。三、说教法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注重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针对我这个专业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动手练习,并且通过实物展示,如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运用多媒体展示体现形式美法则的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进行学习。同时,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通过追问和实践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四、说学法 由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术要领后,通过反复练习加深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