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知识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知识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知识
教育综合基础理论知识

教育基础理论知

模块一 教育学

考点·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考点·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考点·教育的起源 考点·教育学的萌芽

阶段

1.《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着。

2.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着《论语》中。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

和最高道德标准;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 诱导。

3.墨家的墨翟: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

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

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第一步是讥讽;第二步是助产术;第三步是归纳;第

四步是定义。

5.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的提倡者。

6.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7.古罗马的昆体良:着有《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着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考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考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学生的主要权利

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

1.受教育权

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2.人身权

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

(1)身心健康权

(2)人身自由权

(3)人格尊严权

(4)隐私权

3.财产权

一般而言,学生(幼儿)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

考点·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2.连续性和广延性

3.长期性和间接性

4.主体性和示范性

考点·教师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

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

业知识(3)广博的

科学文化知识(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

3.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

能力(2)教育

教学能力(3)

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

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素养

(1)高尚的

师德(2)愉

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

考点·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考点·师生关系的内容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考点·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3.直观性教学原则

4.启发性教学原则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6.巩固性教学原则

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考点·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教学方法(1)练习法

(2)实验法

(3)实习作

业法(4)实

践活动法

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

教学方法(1)欣赏教

学法

(2)情景教学法

考点·教学组

织形式 1.个

别教学制

2.班级授课制

3.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4.现场教学——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

5.分组教学

6.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7.特朗普制

考点·教学评价的种类

1.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考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考点·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知行统一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际锻炼法

4.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

5.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

指导修养法)

6.品德评价法(奖惩法)

考点·良好班集体的特征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如下特征: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

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

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

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

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考点·班主任的工作

内容及方法 1.班主任

的常规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2.个别教育工作

(1)优等生的个别教育

(2)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3)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模块二教育心理学

考点·知觉的基本特征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考点·记忆的主要类型

1.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划分

(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动作记忆

2.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3.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

(1)情景

记忆(2)

语义记忆

4.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

内容的不同(1)陈述性

记忆

(2)程序性记忆

考点·遗忘

的原因 1.记

忆痕迹衰退

说2.干扰抑

制说

3.同

化说4.

动机

5.提取失败说

考点·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表明了:

1.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2.遗忘的发展具有"先快后慢"的趋势。

影响遗忘的影响因素有: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系列位置和识记者的态度。

考点·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1)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2)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2.比较和分类

(1)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2)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3.抽象和概括

(1)抽象是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

4.具体化和系统化

(1)具体化: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

(2)系统化: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考点·情绪和情感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是短暂的,情感是长久的,情感比情绪要深刻。

情绪状态的分类,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喜悲怒惧)这4种是最基本的情绪又称为原始情绪。

根据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心境的主要特点是空间渲染性和时间弥散性)

2.激情,激情是一种短暂而猛烈的情绪状态。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考点·意志品质和气质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2.环境规定了儿童心理发展实现性

3.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其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考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考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

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2.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

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3.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

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4.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

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

现利他主义。

考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考点·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

1.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2.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3.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2)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考点·学习动机理论

考点·学习动机的培养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2.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相结合

3.适当运用强化

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5.科学使用奖赏和惩罚

6.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活动

7.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

8.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

考点·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模块三新课程理念

模块四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考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08年修订版)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

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

——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

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和教师威信。

考点·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

1.廉洁从教的要求

(1)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2)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

(3)廉洁自律,自觉抑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为人师表的要求

(1)语言规范健康

(2)教态高雅自如

(3)仪表朴实大方

(4)身教重于言教

考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2)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3)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模块五教育政策法规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八条【教育与国家利益】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公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

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第十七条【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十九条【义务教育】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第二十七条【办学条件】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

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

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三十七条【受教育者的平等权】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第五十七条【专项资金】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

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七十三条【刑事法律责任】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

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条【制度概说】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第七条【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第十一条【入学年龄】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

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

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

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

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特殊教育】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

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二十二条【均衡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第二十九条【教师行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教师资格及职称】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三条【教师职责】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第十四条【资格限制】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二十二条【考核内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第三十七条【教师不当行为的处理】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教师申诉】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

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条【概念解释】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十八条【用工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

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第五十四条【教惩结合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考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工作方针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

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3.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

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