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

小学班主任职责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班集体负有全责。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事业心、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

2.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紧紧抓住《守则》、《规范》的学习和贯彻落实,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良好心

理素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3.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加强班级管理,组织并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少先队开展工作,培养学生干部,建立班级核心,形成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

为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坚强的班级核心,有正确的集体

舆论,有优良的班风和传统的遵章守纪、勤奋学习、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

4.指导班委会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安排好各项教育活动,开好班会,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每月根据学校的教育内容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出一期班级黑板报,并至少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分析本班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5.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建立与科任教师的联系制度,互通情报,共同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统一要求,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

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同各科教师均衡作业负担,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提高转差率,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6.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和各种活动,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协助学校医务室做好防近视眼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

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

7.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贯彻执行学校常规要求,建立班级课堂教学、卫生值日、集体活动、班级例会等常规,对班级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

管理。

8.指导学生课外活动,配合有关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文娱和竞赛活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并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9.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思想教育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和转化工作,每学期至少与每个学生谈心一次,对后进生、犯错误的学生要做到

不嫌弃、不姑息、不护短,满腔热情地关心教育和帮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

10.认真组织好班级“三好生”的评定和文明集体、个人的评选工作,认

真负责地做好学生的鉴定和操行评定工作。毕业班级班主任要负责填写学生档

案有关部分,指导学生填报志愿,做好毕业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1.根据学校统一部署,通过家长会、家访、通信、电话、约见等形式,

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经常联系,每学期与每个学生家长联系不少于1次。

12.加强工作计划性,注意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每学期根据学校教育工

作的中心,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确立教育研究课题,记好班主任手册,期末

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或专题经验总结,撰写德育论文一篇。

13.完成教导处、政教(德育)处布置的其他各项工作。

小学班主任工作常规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学生的教育者,在整个班级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是全面负责本班学生教育管理及一切班级事务的管理人员,主要任务是:

第一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思想品德教育

1、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和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心理品质,

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风。

2、领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思想。

3、定期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密切配合,三位一体,共同教育学生。第二条:认真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确定班级目标管理;确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既要有德、智、体、美全面提高的目标,更要有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目标,既要有优等生、中等生的发展目标,更要有后进生的提高目标,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

1、制定班规班约,争创优秀班集体。

2、班主任要做到“六到岗”,即升旗到岗、出操到岗、学生集会、班会到岗、课外活动到岗、劳动、搞卫生到岗、对学生考勤到岗。

第三条:教育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1、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寓思想教育于学习中。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好各门课。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平衡和控制学生的作业负担。

4、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优秀生和特长生,转化差生,创造比、学、赶、帮、超共同进步的气氛。

第四条: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健康。

1、积极组织和发动学生参加文体活动。配合体育教师上好“两操一课”。

2、教育学生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3、负责学生的考勤。

4、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支持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寓教于乐。

5、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第五条:加强劳动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组织领导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生产和公益劳动,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和劳动技术教育,培养一定的劳动技能。

第六条:领导班委会工作,培养班干部并指导本班少先队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主题班会。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要有教案,每学期将五次主题班会教案交大队部。

第七条: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积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健康状况

等方面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做学生工作。学期结束时,实事求是地给学生写出

操行评语。操行评语是对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健康状况等

做出的全面总结和评论,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依据,既是考察

学生品德行为的方式,又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班主任应认真对待。

第八条:负责保护好教室内的一切设备及公共财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第九条;努力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搞好德育科研。我们要深化教育改革,

必须“向教育科学要质量”。班主任工作必须实行科学管理,关键在于提高班

主任自身的素质,班主任每年至少写一篇德育工作论文。

第十条:搞好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如,计划、总结、主题班会、学生考勤、成绩、家访记录、多种活动记录等)

小学班队会活动制度

1、各班级中队必须按照学校的总体计划,制定出本班的班、队会制度。

2、根据计划具体落实。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统一举行班队会活动。

3、各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老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认真组织筹备,要求有记录。

4、全体在校生(除特殊情况外)都必须参加班、队会,在活动中真正受到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5、开班、队会时,学校领导必须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检查,有记录。

6、每学期进行主题班会竞赛。

小学红十字会工作制度

1、红十字会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工作中,并与班主任工作考评相结合。

2、学习和宣传红十字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培养救死扶伤、尊师爱幼、尊老助残、助人为乐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新风尚。

3、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身防病意识,增进师生身心健康。

4、建立红十字卫生监督岗,协助老师对班级卫生、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等进行宣传、检查、督促。

5、组织学校红十字会员及积极分子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配合学校搞好各项有关活动,热心为同学、为学校、为社会服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加卫生救护、救灾、救难工作,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6、根据上级红十字会的安排,组织会员同友好学校的红十字青少年进行通讯、交换纪念品等活动,以增进友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7、定期为孤老服务,为社会服务。

8、完成学校、上级红十字会领导交给的任务。

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

一、家访任务

党员干部每学期家访不少于30次;班主任每学年对所教班级的所有学生家访不少于一次;教师每学年家访不少于40次。

二、家访内容

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政策,介绍学校教育改革的做法和成效,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和态度;了解学生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社交往来、性情心态、个性特长、健康状况等信息;交流学生在校表现、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突出表现、存在问题等;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三、家访形式

1、以走访学生家庭为主,信访、电访、网访为辅,做到普遍家访和重点家访相结合,临时家访和定期家访相结合,个别家访和集体家访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

2、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家庭育人水平和能力;

3、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开展家长、学生评学校、评校长、评教师活动;

4、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加强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传递信息强化家校沟通。

四、家访要求

1、坚持科学安排,不得妨碍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与学习生活;

2、坚持廉洁自律,不得借机接受学生家长的礼品、礼金和宴请;

3、坚持以肯定成绩、鼓励褒扬为主,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与学生家长研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

4、坚持与学生家长平等对话,虚心听取家长意见;

5、坚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经常总结反思家访工作,努力提高家访艺术和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