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62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人口计生委会同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办理提案人:林方略

主题词:计划生育政策,养老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少生4亿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对世界的人口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现阶段关注“失独”也刻不容缓。随着“失独家庭”的逐渐增多,“失独家庭”关爱工程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特别是摆在政府人口计生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带来的社会问题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

“失独家庭”,是指失去了家中唯一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尤其是指49岁以上夫妇组成的已经没有生育可能的家庭。

在中国,“失独家庭”有多少?尚缺乏准确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估算,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可能已达百万。

以海南省为例,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失独家庭”约有200多个。可见,不但全国甚至象海南这样人口相对少的省份,“失独家庭”也在逐渐增多,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正逐渐凸显。因此,关爱“失独家庭”是政府和社会及公民个人的责任所在。

(二)“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

主要表现为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失独之痛,一般人难以想象。当别人都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时,他们却可能在回忆中加剧痛苦。我们每个人都会扮演子女和父母的双重角色,而失独者受到失去唯一子女的严重精神打击,不仅身心健康遭受摧残,而且年老又无子女赡养精神备受折磨。

物质方面,失独者没有走出心理阴影,家庭的生产荒芜、经济收入减少,以至生活和养老困难。在我国目前的失独父母,年龄大都在50开外,进行再次创业的能力和机会已经很少,因此,往往在失去唯一的独生子女后,家庭经济情况也每况愈下。

(三)“失独家庭”存在的社会问题

1.精神慰藉难度大:很多失独者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不再愿意接触社会,心里变得脆弱和敏感,甚至选择自我封闭。

2.物质救助力度小: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政府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却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经济政策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始终难以彻底解决失独

群体目前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针对“失独家庭”物质上的救助,国家立法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都还是不够完善,而且奖励数额和标准都较为微小,解决不了根本性的大问题。而社会上给予的救助却都是自发的、不成体系的,也同样是杯水车薪。

3.导致婚姻家庭不稳定:三角形状的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本身支点就太过集中,失独现象一旦出现,就会造成家庭整体的结构性瓦解。部分丧子家庭的夫妻,遇到情感刺激的时候,产生互相抱怨,导致婚姻解体的情况不在少数。

4.社会对计生政策的误解: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主要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单纯的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到“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但是随着“失独家庭”的增多,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失独家庭”日益的增加使社会上部分的群众会认为这是实行计划生育造成的。因此失独问题不妥善解决,势必会构成不稳定因素,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目前关爱“失独家庭”的基本状况

2001年12月份国家出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据此,全国各省市的地方性法规也相应地作了一些相关规定。

200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以后逐年全面铺开。根据这一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和135元的扶助金,直至子女康复或本人亡故为止。到目前,北京市、浙江省、河南省等一些地方政府,逐步提高标准,但也限于每人每月300元-400元之间。海南省对“失独家庭”进行扶助,目前扶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35元,拟从2013年起提高标准为每人每月140元。另外,从2010年起,在全省实施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中规定,由各级政府为城乡“失独家庭”参保人员按每人每年100元代缴养老保险费。这些都与真正建立起让“失独家庭”稳固的社会保障体系差距颇大。

三、给予“失独家庭”经济救助及社会养老保障的建议

中国社会正在快步进入“老龄社会”,从传统来看,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失去之后,他们就只能依赖国家和社会。这不仅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人口政策、养老机制提出了重大挑战。为减轻因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应当在经济扶助、养老保障、精神支持等方面给予“失独家庭”帮助,建议如下:(一)加大经济救助

1.为独生子女办理保险。可以由国家及地方政府出资免费为独生子女办理保险,一旦独生子女因意外发生伤残、死亡事故,父母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这样就能使“失独家庭”得到多一份的经济保障。

2.成立专门的“失独家庭”救助基金。一方面,国家及地方财政每年拨出足够数额的专项资金,作为“失独家庭”扶助基金的专项经费注入“失独家庭”基金账户;另一方面,人口计生、民政等部门可动员社会各界向“失独家庭”基金捐资,作为“失独家庭”基金的有益补充,在“失独家庭”遇到经济困难时,可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帮扶。

3.提高特别扶助制度的扶助金标准。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标准过低,每人每月一至两百元,这对“失独家庭”面临的困难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国家在条件许可时动态增加特别扶助金标准。

(二)强化养老保障

对于“失独家庭”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养老。从目前情况而言,无非是社会养老或是居家养老两种。在社会养老上,应当对“失独家庭”实行优惠照顾,比如在就医时,床位优先供给,要减免部分医药费。在居家养老上,各地政府部门对“失独家庭”增加生活补贴。

组织“失独家庭”关爱志愿者服务队。人员可由有慈善爱心人士,包括学者、心理专家、医护人员、文艺工作者及大中专学生等社区服务人员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可定期不定期地为“失独家庭”提供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以解决“失独家庭”困难的需要。

(三)有效心理慰藉

成立“失独家庭”的心理咨询机构,可由计生、卫生、民政等部门组织心理专家对“失独家庭”成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逐渐走出失独阴影,将心理抚慰纳入社会保障。一旦有“失独家庭”出现,除了接受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辅导外,基层组织主动了解,联系专业人员免费一对一地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调整认知、优化环境、改变行为。定期组织“失独家庭”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等社会活动,为“失独家庭”释放精神上的压力提供一个有利的交流渠道。

(四)适当调整政策

在立法中增加对“失独家庭”的保障制度规定,明确对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群体的赡养保障条款,明确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法定监护义务。有关部门对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人口政策加强宏观研究,有效应对面临的局势和问题。

来源:中国政协网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对策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伊梦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目前, 全国没有直接关于“失独”家庭数量的统计数据,但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估算。据统计,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数超过1.9亿人;又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人口疾病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从以上两个数据可估算出,2010年我国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超过7.6万人。另据人民网报道,目前全国“失独”家庭数量已经超过百万。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失独”家庭可能日益增多,将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为这一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待解的课题。本文就“失独”家庭的生活和养老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 1、“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在我县“失独”家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84%,他们大都已步入中老年,体弱多病,劳动能力低下,同时,在失子之痛的打击下,长期精神抑郁,疾病缠身,身体健康状况受影响。这些人员普遍显得苍老,因长期

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有人因长期悲伤变成了弱视、行走不便、长期卧床,有人因病导致生活更加贫困,有人还要赡养年事已高的父母,不少“失独”家庭面临生活困境 ,经济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2、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步入老年的失独者面临着生活和心理上的负担,失独家庭往往容易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无法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所以相对于物质帮扶,对于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是迫在眉睫。但是,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几乎没有,甚至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于他们的误解与歧视。正是这样一群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却面临着突然的变故,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最难以愈合的伤痕。许多父母因为失去了“孩子的父母”这一角色,即使地位崇高、生活富足,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失独老人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失独家庭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他们害怕刺激、孤独,将来无人送终,可谓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3、缺乏有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三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育龄群众为此作出了贡献,但由此产生的“失独”家庭问题,却没有妥善解决,政府对“失独”家庭还缺乏有效的救助。全国人大代表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因医疗而返贫的比例高达50%。而现行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在这方面的救助力度非常有限。2007

关爱失独家庭方案[精.选]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惠民、爱民政策,特别是“失独家庭”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感受到有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宽慰。以“失独家庭”主要为对象,通过形色多样的捐赠、帮助、自助、互助活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和心理阴影。 二、项目背景 独生子女因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称之为“失独家庭” 。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目前农村失独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较大,个别家庭因为孩子病发时高额的医药费使他们还背负较大的外债。而精神的孤独、自卑、封闭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无法逾越的鸿沟。目前,失独父母们最担心最惧怕的,不是死而是生病,特别是那些单身失独父亲或母亲。而农村失独家庭困境更加严重,经济的来源只是城市的十分之一,贫困加精神上的创伤更需社会加以关注。 通过我们爱心志愿联盟前期的走访调查认为:目前,我们爱心志愿联盟最应该为他们做的是:一是分类实施心灵抚慰;二是搭建他们走向社会的平台,使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走向社会;三是需要志愿者为失独家庭提供定期的访问、关爱和问候,组织一定的活动,让他们极早融入社会。 三、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及早的从丧子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更健康地生活。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二)具体目标: 1.摆脱失独家庭的孤独和自我封闭现状,让这个特殊的群体首先从颓废、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2.接受现实,找到知音,找到兴趣相同的同伴,互帮互助。3.建立融洽家庭关系。 4.整合、链接多方社会资源,提供各类服务。 四、项目实施流程 我们打算通过一对一的走访、交谈、倾听、疏导、电话问候、志愿者服务、相互介绍认识等形式,为失独家庭设计走向社会的平台,逐步解除孤独自卑,慰藉心灵,重塑阳光、快乐、健康的生活氛围。全年节假日问候关心不少于8 次(包括上门、邮寄贺卡(贺信)、短消息等),电话问候每周 1 次,志愿者医疗服务每月 2 次,全年服务总人次不少于600 人次。搭建组织架构 实行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法,根据失独家庭的数量,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开展服务。(二)个案服务 1.走访:了解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1、子女姓名、出生年月、死亡原因;2、家 庭经济保障情况;3、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个人爱好状况;4、目前家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需求;5、对今后养老问题的设想以及愿景。 2.预估及建档:预估他们内心对失子之痛的创伤程度、愈合程度、接受程度以及对自己今后生活的态度,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建立一户一档。3.开展服务:根据上门走访和评估,根据失独家庭的需求心理、身体状况、个人爱好,作进一步的沟通,开展“三个一” 的服务,从

基层反映:进一步完善“失独家庭”帮扶政策的意见建议精品

【关键字】活动、建议、意见、模式、计划、基层、问题、主动、合理、加大、建立、出台、发现、了解、措施、精神、举措、基础、政策、工程、资源、体系、需求、制度、差距、办法、标准、反映、力度、履行、拓展、开展、管理、引导、鼓励、服务、强化、支持、发挥、宣传、优化、调整、完善、保障、提高、推进、实施、落实、中心、爱心、积极性 基层反映:进一步完善“失独家庭”帮扶政策的 意见建议 近年来,各级政府针对失独家庭出台了一些的关爱政策和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调研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发现这些举措与当前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关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中的有些规定也不尽合理。2008年出台的《上海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办法》中规定,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夫妻双方或本人年满49周岁,即可享受每人每月150元的扶助金。但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社会知晓率不高,很多失独家庭无法及时了解相关政策。而且规定中明确“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为申请登记时间,逾期视作主动放弃当年的扶助资格”,这项规定显然缺乏人文关怀,应当予以调整。 2、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据了解,现行的涉及失独家庭的政策,目前只有计生部门出台的相关实施办法,而民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社保中心等均未出台针对失独家庭的政策性补助政策。 3、社会对失独家庭、失独老人的关注度不够,社会参与面有待进一步拓展。 二、相关建议 1、加大对“特别扶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了解并进一步摸清失独家庭,尤其是失独老人的基本信息、现状、数量及需求等,将党和政府相关政策、社会的关爱温暖及时传递给他们。同时,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为不断修改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2、进一步加大对失独家庭、失独老人的社会保障力度,优化相关帮扶及保障政策。一是适当提高扶助金标准。二是对逾期申请“特别扶助金”的失独家庭,扶助金仍予以补足,可从市区计划生育专项经费、慈善基金或街道“急难愁”经费中列支。三是调动多部门积极性,加大保障力度,由人口计生委牵头,联合民政、医保、社保、财政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参与失独扶助工作,为失独人员购买综合保险等。四是在人口计生委或老龄委下设失独老人监护管理机构,承担失独老人法定监护义务,在失独老人生病住院需术前签字时,由该机构履行监护和签字义务。

浅析家庭养老保障的重要意义

浅析家庭养老保障的重要意义 作者:李荣莲沈强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6期 [摘要]家庭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家庭养老保障在我国也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本文从新加坡、韩国等国发展家庭养老的经验借鉴、我国坚持发展家庭养老的原因分析及提高对家庭养老保障地位的认识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引起人们对我国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家庭家庭养老保障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20-02 一、新加坡、韩国等发展家庭养老保障的经验借鉴 在新加坡,儒家文化中尊老敬老的思想和传统一直薪火相传,政府把东方文化中的孝顺看成是极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推广和营造赡养老人的良好氛围,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李光耀就十分赞同并积极推广三代同堂这种扩大化核心家庭的家庭结构,他指出,赡养、扶助和照顾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1993年,在新加坡政府颁布的《老人问题报告书》中,就直接引用了孔子的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整个社会对家庭养老保障的重视。不仅如此,新加坡政府还采取了实实在在的援助行动来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例如,凡是很好地尽了赡养义务的家庭在医疗、福利、住房等很多方面都能够享受到优惠政策,反之,如果子女没有很好地履行赡养义务,那么这个家庭的经济发展将会失去很多机会。因此,自然的亲情加上利弊考虑,大多数新加坡人仍顺其自然地进行家庭养老。 在韩国,政府推广和公民信奉的也一直是儒家文化中的忠孝思想,从韩国的社会发展来看,家庭养老保障一直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儒家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伦理道德思想,被政府巧妙地利用在了严肃的刑法中,韩国刑事法第9章第151条规定的大概意思就是:对于窝藏犯人,帮助犯人进行逃避的人,处以三年以下拘役或巨额罚款,但是,如果窝藏的是自己的亲族,则能够免除处罚。可见政府对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扶持的大力提倡。另外,韩国政府还实行“行孝休假日”“孝子栋”“寒暑假忠孝教育讲座”等一系列制度,大力营造尊重和赡养老人的和谐氛围,并为家庭养老保障的实施提供法律上的政策依据。所以家庭养老在韩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我国坚持发展家庭养老保障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尚无法全部承担起国民养老责任

关爱失独家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惠民、爱民政策,特别是“失独家庭”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感受到有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宽慰。以“失独家庭”主要为对象,通过形色多样的捐赠、帮助、自助、互助活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和心理阴影。 二、项目背景 独生子女因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称之为“失独家庭”。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目前农村失独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较大,个别家庭因为孩子病发时高额的医药费使他们还背负较大的外债。而精神的孤独、自卑、封闭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无法逾越的鸿沟。目前,失独父母们最担心最惧怕的,不是死而是生病,特别是那些单身失独父亲或母亲。而农村失独家庭困境更加严重,经济的来源只是城市的十分之一,贫困加精神上的创伤更需社会加以关注。 通过我们爱心志愿联盟前期的走访调查认为:目前,我们爱心志愿联盟最应该为他们做的是:一是分类实施心灵抚慰;二是搭建他们走向社会的平台,使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走向社会;三是需要志愿者为失独家庭提供定期的访问、关爱和问候,组织一定的活动,让他们极早融入社会。 三、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及早的从丧子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更健康地生活。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二)具体目标: 1.摆脱失独家庭的孤独和自我封闭现状,让这个特殊的群体首先从颓废、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 2.接受现实,找到知音,找到兴趣相同的同伴,互帮互助。 3.建立融洽家庭关系。 4.整合、链接多方社会资源,提供各类服务。 四、项目实施流程 我们打算通过一对一的走访、交谈、倾听、疏导、电话问候、志愿者服务、相互介绍认识等形式,为失独家庭设计走向社会的平台,逐步解除孤独自卑,慰藉心灵,重塑阳光、快乐、健康的生活氛围。全年节假日问候关心不少于8次(包括上门、邮寄贺卡(贺信)、短消息等),电话问候每周1次,志愿者医疗服务每月2次,全年服务总人次不少于600人次。 搭建组织架构 实行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法,根据失独家庭的数量,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开展服务。 (二)个案服务 1.走访:了解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1、子女姓名、出生年月、死亡原因;2、家 庭经济保障情况;3、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个人爱好状况;4、目前家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需求;5、对今后养老问题的设想以及愿景。 2.预估及建档:预估他们内心对失子之痛的创伤程度、愈合程度、接受程度以及对自己今后生活的态度,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建

社会养老比家庭养老更可靠辩论稿资料

正方一辩稿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可靠 主席好,大家好,我方认为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可靠。 开宗明义。家庭养老即主要由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且不过多依靠社会扶助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即为主要由社会力量以及机构组织等为老人提供只针对于养老的服务。而能够持续稳定且高质量的广范围服务老人的才能算得上是可靠。因此我方有以下观点 1。首先,家庭养老能给予老人更好的精神慰藉。养老的对象是老人,因此我们更应顾忌老人内心的真正需求。在当今中国,老年人面临的更多是精神需求问题,而非基本物质需求。人们总爱称老人为“老小孩”,就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渴望得到关怀,得到亲人的关注,而与家庭相比,这恰恰是社会所无法提供的。因此,家庭养老能够更好的关怀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 2。其次,目前社会养老体系并不健全,且健全难度大。 调查显示,目前需要和愿意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老人仅占老年总人口的5%,各养老服务机构可供老人入住的床位仅占1.74%,全国需要养护人员约1000万,而现在仅有约100万,浙江省1675家养老服务机构中只有15家工商部门登记的,其中很多属民营,普遍存在环境差,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而在体系完善方面,一,政府财力有限,社会筹集资金难度大,并且可能在运转方面出现贪污,钱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二,服务人员从培训到岗位,薪水等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但家庭养老则是将庞大的老年群体分摊到每个家庭,且家庭养老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亲情反馈的过程,能让老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3。最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从自律和他律上对家庭养老构成可靠性体系。一方面,亲情的牵绊和文化的影响,使得孝敬父母的思想深深根植于每个人心中。另一方面,家庭养老有着法律和道德约束等他律的保障。我国宪法、民法、刑法、继承法等法规都有关于子女赡养老人的规定,且深受中国千年孝道文化的社会伦理会发挥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能推动人们自身德行修养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两者都给予了家庭养老以可靠保障。 综上,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可靠。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愈加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养老问题。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和市场解决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问题,完全依靠家庭已经难以解决,养老职能将日益多元化。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富先老”的社会背景之下,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及迅速的增长,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现依据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剖析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已经进入老龄社会。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同时,老龄人口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的问题,探

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现状与优势分析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就显示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预测,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然而,与其他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面临更为艰难的问题。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均GDP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20%,这种被称为“未富先老”的状况是社会的隐忧。 有统计显示,2008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首位,并且继续以年均%的速度递增。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已达到1805万,并以年均1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2009年,中国已经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0年,这十年老年人口以每年311万的速度增长,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十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以5%的速度迅速增加。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亿,约占总人口30%。 (一)、家庭养老 1、定义: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关爱失独家庭方案

关爱失独家庭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惠民、爱民政策,特别是“失独家庭”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感受到有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宽慰。以“失独家庭”主要为对象,通过形色多样的捐赠、帮助、自助、互助活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和心理阴影。 二、项目背景 独生子女因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称之为“失独家庭”。 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目前农村失独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较大,个别家庭因为孩子病发时高额的医药费使他们还背负较大的外债。而精神的孤独、自卑、封闭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无法逾越的鸿沟。目前,失独父母们最担心最惧怕的,不是死而是生病,特别是那些单身失独父亲或母亲。而农村失独家庭困境更加严重,经济的来源只是城市的十分之一,贫困加精神上的创伤更需社会加以关注。 通过我们爱心志愿联盟前期的走访调查认为:目前,我们爱心志愿联盟最应该为他们做的是:一是分类实施心灵抚慰;二是搭建他们走向社会的平台,使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走向社会;三是需要志愿者为失独家庭提供定期的访问、关爱和问候,组织一定的活动,让他们极早融入社会。 三、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及早的从丧子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更健康地生活。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 (二)具体目标: 1.摆脱失独家庭的孤独和自我封闭现状,让这个特殊的群体首先从颓废、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 2.接受现实,找到知音,找到兴趣相同的同伴,互帮互助。 3.建立融洽家庭关系。 4.整合、链接多方社会资源,提供各类服务。 四、项目实施流程 我们打算通过一对一的走访、交谈、倾听、疏导、电话问候、志愿者服务、相互介绍认识等形式,为失独家庭设计走向社会的平台,逐步解除孤独自卑,慰藉心灵,重塑阳光、快乐、健康的生活氛围。全年节假日问候关心不少于8次(包括上门、邮寄贺卡(贺信)、短消息等),电话问候每周1次,志愿者医疗服务每月2次,全年服务总人次不少于600人次。 搭建组织架构 实行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法,根据失独家庭的数量,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开展服务。 (二)个案服务 1.走访:了解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1、子女姓名、出生年月、死亡原因;2、家庭经济保障情况;3、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个人爱好状况;4、目前家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需求;5、对今后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

201407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作业课题名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章兴鸣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4 年2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姓名校外学习中心 学号证件号 批次层次专业 指导教师课题名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 指导教师 评语 终稿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优劣浅析

摘要: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已经超过1.6亿,并且正在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加,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 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 中国与其他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国家相比,面临更为艰难的问题。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均GDP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20%,这种现象被称为“未富先老”。 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完全依靠家庭已经难以解决,养老职能将日益多元化。面对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及迅速的增长,如何解决好城市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与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我国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中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现依据养老的现状,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缺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一、我国及镇江市老龄化现状分析 (一) 我国老龄化现状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44亿,占总人口的11%,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从2001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将有596万人进入老龄,大约在40年代,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顶峰;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1】。 据统计,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9.6%)、天津(15.68%)、北京(14.6%)、江苏(13.75%)、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省市。老龄化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2005年,镇江市全市60岁以上人口已达45万人,占总人口的15.2%,超过老龄化国际标准5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为31万人,占总人口的10.5%,超过老龄化国际标准3.5个百分点。14岁以下少儿人口降至39万人,首次低于老年人口总数,少儿人口的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20.5%降为13.2%,大大低于30%的老龄化国际标准。老少比现已高达79.5%。各项指标均大大超出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见表1)。 表1:1990-2005年镇江人口老龄化情况比较表 (单位:%) 人口老龄化指标 老龄化 国际标准 1990年2000年2005年 老年人口比重 (%)60岁以上人口≥1010.48 12.26 15.24 65岁以上人口≥7 6.75 8.74 10.47 14岁以下少儿人口比重(%)≤3020.54 16.68 13.18

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号 案由: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人口计生委会同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办理提案人:林方略 主题词:计划生育政策,养老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多年少生亿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对世界的人口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现阶段关注“失独”也刻不容缓。随着“失独家庭”的逐渐增多,“失独家庭”关爱工程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特别是摆在政府人口计生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带来的社会问题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 “失独家庭”,是指失去了家中唯一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尤其是指岁以上夫妇组成的已经没有生育可能的家庭。 在中国,“失独家庭”有多少?尚缺乏准确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岁至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万个“失独家庭”。按此估算,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可能已达百万。 以海南省为例,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失独家庭”约有多个。可见,不但全国甚至象海南这样人口相对少的省份,“失独家庭”也在逐渐增多,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正逐渐凸显。因此,关爱“失独家庭”是政府和社会及公民个人的责任所在。 (二)“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 主要表现为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失独之痛,一般人难以想象。当别人都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时,他们却可能在回忆中加剧痛苦。我们每个人都会扮演子女和父母的双重角色,而失独者受到失去唯一子女的严重精神打击,不仅身心健康遭受摧残,而且年老又无子女赡养精神备受折磨。 物质方面,失独者没有走出心理阴影,家庭的生产荒芜、经济收入减少,以至生活和养老困难。在我国目前的失独父母,年龄大都在开外,进行再次创业的能力和机会已经很少,因此,往往在失去唯一的独生子女后,家庭经济情况也每况愈下。 (三)“失独家庭”存在的社会问题 .精神慰藉难度大:很多失独者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不再愿意接触社会,心里变得脆弱和敏感,甚至选择自我封闭。 .物质救助力度小: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政府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却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经济政策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始终难以彻底解决失独群体目前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针对“失独家庭”物质上的救助,国家立法和各项奖励扶助

关爱失独老人项目计划书

关爱失独老人项目计划书 ——石影 一、项目背景 失独老人,是指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失独家庭中的老人即被称为"失独老人"。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对于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失独老人生活方式相对封闭,极易产生被抛弃和疏离感,缺乏与社会和他们直接沟通和交往的机会,社会支持网络相对薄弱,他们在生活、心理、医疗、养老等方面都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与救助。 我们启动“关爱失独老人”这一项活动,旨在通过社区的宣传和介入,在生活、心理减压等方面为失独老人提供帮扶与救助,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在开展关爱工作前,需提前进行失独老人困难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对失独老人的生活现状、心理状况有初步了解,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二、项目名称:

关爱失独老人、构建和谐社区 三、服务对象:社区内全体失独老人 四、项目工作团队: 督导:一名,总负责社区内所有失独老人的服务项目。 社区负责人:一名,主要负责建立失独老人信息档案、资金评估与申请、组织健康讲座和娱乐活动等。 社工:3名,主要负责协助社区负责人的工作;专业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失独老人 志愿者:名额不限,帮助社区开展工作和对社工内失独老人进行服务。 六、项目目的 1. 通过开展关爱项目,丰富部分失独老人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走出较为封闭的生活网络。 2. 通过开展关爱项目,增加失独老人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助人自助。 3.通过开展关爱项目,加强宣传,使社会大众关注这一群体,让更多人关爱他们。 4.通过开展关爱项目,对社区服务体系作出规划。增进国家对失独老人的帮扶救助政策的完善空间。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在中国的养老大潮中,有这样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灾祸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如何安度晚年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失独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原因和解决途径几方面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失独家庭养老困境途径 一、引言 21世纪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逐步进入老年,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面对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在这个养老大潮中,我国存在着这样一个规模可观的特殊群体:他们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然而,疾病或意外又使他们遭遇了独子早逝的厄运,这一群体被称为“失独者”,他们的家庭就是“失独家庭”①。在中国失独家庭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对他们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是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失独的家庭变故不仅打破了他们正常的家庭结构更使家庭功能变得残缺不全,这些失独者在经历了失独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在抱残守缺中独自承受精神无依的折磨和生活无靠的压力。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都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除给予生活支持外,还要给予他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使他们养老有所保障,安享晚年。 二、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及原因 失独父母大多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调查发现,这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①杨宏伟,汪闻涛.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1

失独家庭慰问信范文

失独家庭慰问信范文 失独家庭慰问信,一份慰问一份关怀,下面是带来的失独家庭慰问信,欢迎阅读!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失去了唯一的孩子。 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 为了让这些特殊家庭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富南居委工作人员在8月13日带着慰问品上门走访,走访过程中,居委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与他们亲切交谈,并为他们送上了床上用品和一些慰问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注意身体健康,多参加些社会活动,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失独家庭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情感和精神寄托上,面临着很大的空虚和孤独感,一直以来,五桂镇注重做好失独家庭的救助工作,及时了解“失独家庭”所需、所想,给予他们以精神抚慰和生活照顾;与他们进行谈心沟通,带动他们尽快走出失独的阴影;给他们心

灵上的支持、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鼓励,用温情关爱失独家庭,让他们尽早走出失去子女之痛的阴霾。 据悉五桂镇共有2户失独家庭,生活和情绪一度陷入低谷。 一户是方坡村失独家庭贺少礼夫妇,独生子贺贵川,因白血病病逝,家里背负了10多万的债务,家庭十分困难。 另一户是倒狮村失独家庭高代碧,今年70多岁,丈夫儿子双亡,60多岁再婚,再婚的丈夫上个月又因车祸离世,现在举目无亲,家庭十分困难。 政府了解情况后,首先建立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关爱救助机制,让志愿关怀走进“失独家庭”的精神世界。 与一般“空巢家庭”的空虚、孤独相比,“失独”的空巢或许更为冷清和落寞,尽管任何友善都无法取代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但志愿关爱或许能够从不同程度上缓解“失独家庭”的精神痛苦,至少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社会温暖。

关于社会养老问题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社会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编号:FS-DY-14819 关于社会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为掌握全县人口老龄化状况,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3月份开始,县政协由一名副主席带队,社会管理委员会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走访统计、人口计生、民政等相关部门,掌握了我县老龄人口结构、赡养情况等数据,深入县光荣院、西红庙敬老院、郭磊庄敬老院、新羊屯益寿园老年公寓,以及高新区上小站夕阳红老年公寓、四杰屯春雷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实地查看了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和老人生活状况,对我县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分析和研究。并于20**年6月29日,组织县政协常委视察了郭磊庄敬老院、杏园庄农村互助幸福院、新羊屯益寿园老年公寓、西红庙敬老院。从中总结了经验,发现了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有: 一、万全县人口老龄化状况和养老情况 (一)我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较高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县常住人口211706人,其中60岁以上33885人,占16.01%,65岁以上23475人,占11.08%,无论使用那一年龄段,都已大幅度超过老龄化社会标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为:一是老龄化程度高,比全国平均水平(60岁以上占13.26%、65岁以上占8.87%)高出很多,也是全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县区之一;二是老年人增速快,60岁以上老人以年均一千人以上的规模不断增加,“xx”期间极有可能突破4万人;三是空巢老人多,约占全县老人总数的37.82%。 (二)传统居家养老负担正在加重 社会养老主要存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形式,我县目前最主要的养老形式仍是居家养老,但由于各种原因,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弱化。一是我县仍属贫困地区,还有部分群众没有脱贫,遭遇“未富先老”,低收入老年人无力承担各项居家养老支出。二是随着城市化、老龄化程度加重,多数子女难以平衡工作和照顾父母的关系,也难以找到

我国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研究

我国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研究 一. 1.我国失独家庭的现状 1. 失独群体的数量规模 虽然近年来失独现象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仍没有权威机构对失独群体的具体数量规模进行准确调查,根据人口普查等相关统计资料,有些学者对我国失独群体的数量、增长速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断。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王广州在2013年3月1日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人口政策改革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失独家庭在2010年已达百万,而且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到2050年累计死亡10岁及以上独生子女总人数将过千万。人口学专家易富贤认为“即便不计算2010年后新增独生子女家庭和死亡孩子数量,到2035年也会有1000万…失独家庭?”。主流观点认为“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这样的发展态势,使得失独已不再是个人和家庭问题,已经上升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备受当前国内专家学者关注的新课题,成为我们党和各级政府亟待正视和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2. 失独群体的健康状况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独生子女的死亡,独生子女的失去就意味着完整的、稳定的三角形家庭结构的缺损和瓦解。幸福生活的崩溃和毁灭,痛苦生活的开始和延续,对失独群体来说,不仅仅是外部生活的翻天覆地,还有内心世界的动荡不已。符号互动论认为,当自我概念或身份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得到肯定时,人们将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反之,自我概念或身份不能得到证明时,将会体验到消极的情感。失独群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和通常的地域范围内体验到的基本上都是消极情感。对过去,有遗憾、有怀念、有自责、有悔恨;对现实,有悲伤、有痛苦、有宿命感、有阴郁、有焦虑、有逃避、有破罐子破摔、有自残自杀;对未来,有恐惧、有失望、有绝望。同时,因独生子女的离去而引发的身体病变、经济贫困、夫妻关系紧张、未来的空巢生活压力等更让失独父母不堪承受。调查中发现,失独父母更害怕生病,怕“付不起医疗费”,怕“无人陪护”,怕“手术无人签字”,几乎所有的“失独者”都认为“不怕死,就怕老、就怕病”。对亲情缺失的悲痛、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和焦虑及对老来无依的恐惧等复杂的心理情绪使失独父母长时期走不出失去子女的阴影,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绝大部分的失独者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出现自闭、恐惧、噩梦、愤怒、内疚、焦虑、失眠、失忆、精神错乱

关爱失独老人项目策划书

.

失独老人项目策

划书 专业资料word .

目录 项目背景和立项理由 ·专业资料word . 项目容·项目日程·项目预算·项目成果·参与人员及合作者·难点与不确定性·

项目背景:所谓失独家庭,即家中唯一的子女离世的家庭。培根曾说过:与死亡俱来的 而·变色的面目,亲友的哭泣,丧服与葬礼·往往比死亡更骇人。一切,呻吟与痉挛,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正吞噬着无数失独老人的身心。 据统计,中国现存的失独家庭已经超过百万。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专业资料word . 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凸显社会问题当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如今,他们失去了“失独者” 唯一的子女,其生存现状让人揪心不已。(一)难以言尽的失独之痛。失独老人都在五十开外,已丧失生育能力,有 你说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66%的失独家庭,子女在未婚前就遭遇了意外。有多痛?。当别人儿满堂享受天伦之乐时,他们却只能在回忆中加剧痛苦。(二)难以启齿的生存窘状。失独老人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失去劳动能力,入不敷出。老无所养,生活质量每况愈下,他们除了情感的煎熬之外,还有生存的窘迫与艰难。,他们34%的失独家庭有子(女)(三)难以承担的社会责任。据统计,有这些失独老人该怎样扛起还要抚养下一代,很难想象,自身的日子已经够艰难,这样沉重的责任?(四)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对于失独老人,我们并没有完善的帮扶制度,许多失独老人面临着老无所依的困境。立项理由:开

我国养老模式类型

我国养老模式类型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也居世界首位;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儿女的职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们工作、学习等需要离开家,空巢老人也急剧增加,传统农村养老模式受到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结构核心化、土地被征用等的冲击,农村养老在物质供养、精神照料和生活照顾等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农村现有几种养老模式及其利弊 一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模式是中国最古老的养老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子女、配偶或其他直系亲属为老年人提供经济、生活和精神照顾,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养老的实质是由谁来提供养老资源,这是区分养老方式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是相对应于社会养老来说的。因此,从实质上来说,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 家庭养老模式的优势 1、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2、家庭养老促进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家庭与老年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于中国老年人,尤其如此。家庭是老年人毕生精力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老年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使老年人感到安全和对亲情需求的满足,满足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老年人更多的是从子女身上获取那种情感慰藉,“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 3、家庭养老降低社会成本。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是把这个社会的养老负担转化为子女的负担,一旦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不能兑现,可以规避社会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不存在服务和交易费用支出问题。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当前我国对于失独家庭并没有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调查,但是在一些相关数据统计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实际情况。失独家庭作为我国社会家庭组成的形式之一,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失独家庭增长率逐年递增,且由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且人口老龄化 趋势明显的双重刺激,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面临失独风险,养老成为失独家庭的关键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度失独家庭在养老制度设置和社会关怀方 面存在许多缺陷,因此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去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的数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失独子女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的状态中,因此对失独家庭制定养老政策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 (一)“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海拉尔区失独家庭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由于年龄限制导致他们基本都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且身体状况较差,大部分老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身体疾病,由于没

有子女进行赡养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和最低保障来生活,因此生活十分贫苦。部分老人在?历失去子女的打击之后一蹶不振,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长期卧病在床,医药费都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还有一些老人有年岁更高的父母仍然健在需要赡养,也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 (二)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老年人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操劳之后,原本应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要经历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这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带来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摧残下,大部分老人会丧失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及信息,心理出现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疏导,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救助机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心理救助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老人的心理承受的痛苦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最终积劳成疾,使老人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三)缺乏有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为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缓解了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大多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孩子的养老负担较重,并且计划生育也导致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但是这样的背景之下导致失独家庭的老人养老成为了关键所在,而我国

谈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谈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的逐步加重,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未来的养老模式上,家庭养老还有社会养老这两种养老模式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下面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在的实际讲述一下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这两种模式,对比两者的优势与缺点,以期待这两者能有机结合,真正解决养老问题,实现老年人能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关键词:养老模式社会养老家庭养老 中图分类号:tu24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s china’s aging gradually aggravate, security problem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in the future mode of provide for the aged, family pension and social pension of the two pattern for the aged has been much attention, the concret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present actual about family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se two kinds of mode, contrast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hope of the two organic combination, real solve problem of provide for the aged, elderly people can achieve joy, a sense of. key words: nursing mode; social pension; old-age home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的趋势,不仅我国是这样,别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