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大学发育生物学复习题.doc

南昌大学发育生物学复习题.doc

南昌大学发育生物学复习题.doc
南昌大学发育生物学复习题.doc

、名词解释:

1.原生殖细胞:原肠胚时含有生殖质的细胞称为原生殖细胞。

2.生殖崎:生殖腺原基原生殖细胞只有经过迁移进入发育中的生殖崎才能分化

成为生殖细胞。

3.母体效应:母体效应是指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是母体基因

延迟表达的结果。

4.卵裂: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将体积极大的卵细胞质分割成许多较小

的、有核的细胞,形成一个多细胞生物体的过程称为卵裂.

5.辐射卵裂:无脊椎动物(棘皮、两栖)的特殊的分裂方式.其特点是:第3次

分裂后,形成8个分裂球,以后陆续分裂,每层的分裂球都较整齐地排在下一层的上面,并呈辐射状排列。

6.螺旋卵裂:一些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卵裂时纺锤体的定向与原先卵的轴向成

夹角的卵裂方式。

7.表裂:部分卵裂的表层卵裂,表面的细胞与内部卵黄块之间开始没有界限, 可

是不久就出现了界限

8.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

式形成

9.Nieuwkoop中心:在两栖类囊胚中最靠近背侧的一群植物半球细胞,对组织

者具有特殊的诱导能力,称为Nieuwkoop中心。

10.受精:受精是卵子和精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的过程。

11.精子的趋化性:卵母细胞在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后,可分泌具物种特异性的

化学趋向因子,刺激精子摆动,使精子向卵母细胞移动,适时与其发生受精作用。

12.生长锥:生长锥是指在神经索顶端部分的圆锥形突起构造。

13.次级性别决定:是在卵巢或精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刺激下,雌、雄表型和第二

性征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时期青春期发育两个阶段。

14.深度同源:有时候,同源蛋白组成的同源信号转导途径在原口动物和后口动

物中行使相同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深度同源。

15.发育可塑性:在动物或植物胚胎或幼虫阶段,这种表型改变的能力称为发育

可塑性。

16.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是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

种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够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织的细胞。

17.组织者:早期原肠胚的胚孔背唇能诱导次级胚胎的形成,并将胚孔背唇称为

组织者。

18.卵激活:经精子刺激,成熟卵从休眠状态进入活动状态。

19.母体效应基因:产生母体影响的基因,属于胞质基因,核外遗传的范畴,编

码的基因往往是一些转录因子、受体或翻译调节蛋白,他们在早期胚胎的图式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20.合子基因: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基因称为合子基因,受母体基因

产物的激活。

21 .顶体:位于精核前端,由高尔基体演化而来。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主要

作用是溶解卵子的外膜。有些动物的顶体中还有与精卵识别有关的分子。22.顶体反应:是指受精前精子在同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具

有顶体结构的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中,只有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能进入卵子并与卵子融合,也只有精子与卵子接触时才发生顶体反应

23.精子获能:指射出的精子在若干生殖道获能因子的作用下,精子膜发生一

系列变化,进而产生生化和运动方式的改变的现象。

24.初级性别决定:是指由未分化的性腺形成精巢或卵巢。

25.干细胞:干细胞是原始且未特化的细胞,它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种

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

26.晶状体板:眼、耳的发育神经管关闭之后,在胚胎的头端有两个外胚层的

衍生物,即耳基板和晶状体基板。

27.发育限制:通过表型发育对进化形成的限制称为发育限制。

28.突触: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

相互接触的结构。

29.诱导型干细胞:利用导入特定基因或是特定基因产物等方式送入体细胞

中,使该体细胞变成为具备如同胚胎干细胞般,具有分化成各式细胞的多

功能分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并持续增生分裂。

30.原肠作用:原肠作用是指囊胚细胞有规则地移动,使未来的内胚层和中胚

层细胞迁入胚胎内部,而未来的外胚层细胞铺展在胚胎的表面,从而形成

原肠胚,也称为原肠运动。

31 .胚环:主要是脊椎动物无羊膜类在原肠形成过程中,在动物极的不含卵黄

的小形细胞裹覆植物极的卵黄块的表面时,裹覆细胞群的下缘呈环状裹卷的部位称为胚环。

32.明区:在鸟类发生初期,胚盘叶中心部透明的、将来形成胚的部分。

33.暗区:在鸟类发生初期,与卵黄相接的不透明的部分,因而称为暗区。暗

区不会形成胚胎。

34.原条:最先在鸟类胚胎发育中发现,从后端缘区向前伸展的条带,是由上

胚层细胞向囊胚腔下陷造成的,功能上相当于两栖类的胚孔

35.灰色新精子入卵后,皮层向精子进入的方向旋转大约30°,在动物极皮层含

大量色素而内层含有少量色素的物种中,这一胞质不同层次的相对运动形

成了一个在精子进入点对面的新月形的灰色区域,称为灰色新月。

36.亨氏结:鸟类胚胎发育中,二胚层胚盘尾端中显出的上胚层细胞增生,在

上下胚层之间形成一条纵行的原条。原条的头端膨大形成的结节状组织称

为亨氏结,乂称为原结。

37.初级神经管形成:神经板中央下陷,两侧神经褶向上隆起并最终在中轴上

方闭合而形成中空的神经管,大多数脊椎动物头部神经管采用这种方式。

38.次级神经管形成:神经细胞先形成实心的细胞索,进而中空形成神经管。

39.细胞分化:从单个全能的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叫细胞分

化。

40.自主特化: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分裂球中,裂球

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细胞命运的决定与临近的

细胞无关。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

41.条件特化: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发生的细胞或组织的特化。

42.镶嵌型发育: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或

自主性发育

43.调整型发育:对细胞进行有条件特化的胚胎来说,如果在发育早期将一个分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下来,剩余胚胎中某些细胞可以改变发育命运,填补分离掉的裂球所留下的空缺,仍形成一个正常的胚胎。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

44.胞质定域: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

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

育命运。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

45.形态发生决定子:也称形成素或胞质决定子,存在于卵细胞质中的特殊物

质,能够制定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结构。

46.初级诱导:脊索中胚层诱导外胚层细胞分化成神经组织这一关键的胚胎诱

导作用。诱导产物如视杯

47.次级诱导:初级胚胎诱导的产物作为诱导者,通过与另一种组织相互作用,

特异地指定它的命运的诱导作用。诱导产物如晶状体

48.三级诱导:次级胚胎诱导的产物作为诱导者,通过与相邻组织的相互作用

进行的诱导作用。诱导产物如角膜

49.异源诱导:能诱导原肠胚外胚层形成一定的结构,并具有区域性诱导效应

50.形态发生素:携带决定细胞分化方向相关信息的可扩散的物质。

51.体节极性基因:体节极性基因是一群多种多样的基因,它们的蛋白质产物

和作用机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52.同源异型框:简称同源椎,是同源异型基因中一段高度保守的DNA序列,

最初是通过对果蝇的同源异型突变和体节突变体的杂交分析发现的。

53.神经板边界决定因子:

54.蜕皮激素:蜕皮激素由前胸腺分泌的能调节节肢动物昆虫纲、甲壳纲等动

物蜕皮的激素。

55.基因倍增:基因倍增基因倍增是指DNA片段在基因组中复制出一个或更

多的拷贝,这种DNA片段可以是一小段基因组序列、整条染色体,甚至是整个基因组。

56.分子简约性:不同动物的发育都使用相同类型的分子,并且不同门类动物

所使用的转录因子、旁分泌分子、粘连分子和信号传导途径十分相似。

57.非遗传多型性:指环境诱导的不连续表型。

58.反应范围:每个物种的基因组都编码一系列连续的表型,而每个个体在不

同生境下所产生的不同表型,被称为反应范围。

59.发育共生:一种生物的发育受另一种生物释放的信号诱导。

二、问答:

1.发育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

定义: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同时还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

2.举例说明2-3种目前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的特点,优势及其应用?

a.两栖类一一非洲爪蟾取卵方便,可常年取卵,卵母细胞体积大、数量

多,易于显微操作。应用:最早使用的模式生物,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

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鱼类一一斑马鱼受精卵较大,发育前期无色素表达,性成熟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楚。优势:世代周期短;胚胎透明,易于观察。应用:大规模遗传突变筛选。

c.鸟类一一鸡胚胎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更加接近,且鸡胚在体外发育相对于哺乳动物更容易进行试验研究。应用:研究肢、体节等器官发育机制。

d.哺乳动物一一小鼠特点及优势:繁殖快、饲养管理费用低,胚胎发育过程与人接近,遗传学背景较清楚。应用:作为很多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e.无脊椎动物----果蝇:繁殖迅速,染色体巨大旦易于进行基因定位。酵母:单细胞动物,容易控制其生长,能方便的控制单倍体和二倍体间的相互转换,与哺乳动物编码蛋白的基因有高度同源性。秀丽隐杆线虫:所有细胞能被逐个盘点并各归其类;生命周期很短,只有2.5h;容易实现基因导入;已建立完整从受精卵到所有成体细胞的谱系图。

3.先成论和渐成论有何区别?

先成论认为胚胎是成体的雏形,是配子中固有的结构,胚胎发育仅仅是原有结构的增大;渐成论认为胚胎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发育形成的。

4.卵裂的类型有哪几种?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种动物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举例说

明。

卵裂的方式是一个受遗传控制的过程,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卵质中卵黄的含量及其在细胞质内的分布决定卵裂发生的部位及卵裂球的相对大小。卵质中影响纺锤体方位角度和形成时间的一些因子一、完全卵裂

1.辐射式卵裂的基本特征:

1)每个卵裂球的有丝分裂器与卵轴垂直或平行。2)卵裂沟将卵裂球分成对称的两半。

2.螺旋式卵裂

环节动物、涡虫纲动物、纽形动物门动物以及除头足纲外的所有软体动物的卵裂是螺旋式卵裂。

螺旋式的特征:

1)卵裂的方向与卵轴成斜角

2)细胞之间采用热力学上最稳定的方式堆叠,细胞间接触的面积更大

3)只经过较少次数的卵裂就开始了原肠形成。

3.两侧对称式卵裂

两侧对称式卵裂主要发现于水蝗中,其主要特征是:第一次卵裂平面是胚胎的唯-?对称面,它将胚胎划分为左右成镜像对称的两部分。第二次卵裂也是经裂,但不通过卵子的中心。第三次卵裂是纬裂,生成一层动物极卵裂球和一层植物极卵裂球。第四次卵裂是不规则的,第五次卵裂形成一个小的囊胚

4.旋转式卵裂哺乳动物的卵裂方式属于旋转式卵裂,其特征包括:1 .卵裂速度缓慢;2.第1次为经裂,其后的2个卵裂球各采用不同的卵裂方式,一个是经裂,一个是纬裂;这种卵裂的方式称为交替旋转对称式卵裂。早期卵裂不同步,因此哺乳动物的胚胎常常含有奇数个细胞。3.基因组在卵裂的早期就被激活并表达出进行卵裂所必需的蛋白,如老鼠和山羊在2细胞期就发生了从母性控制到合子控制的转换,在兔子的胚胎中,这个转换发生在8细胞期。

5.盘状卵裂鱼类的多卵黄卵的发育与鸟类相似,细胞分裂仅仅在动物极胚盘中发生。早期卵裂伴随着高度重复的经裂一纬裂模式,分裂速度很快。最初的几次分裂同步发生,形成一堆屹立在卵细胞动物极的细胞。

约从第10次分裂开始,中期囊胚进入由母型调控向合子型调控的过渡期。

6.表面卵裂昆虫受精卵行表面卵裂。由于大量的卵黄位于卵的中央,因此卵裂被限制在卵的外围卵质中。表面卵裂的特征是,直到核己经分裂,细胞还不能形成。

合子型的核于卵的中央部分进行多次的有丝分裂,形成多达256各细胞核。然后细胞核迁移至卵的四周,这时的胚胎称为合胞体层,意指所有的细胞核都位于同一细胞质中。

5.试述哺乳动物卵裂及囊胚的特点。

内细胞团中的每个分裂球均能产生身体中任何细胞类型。当内细胞团细胞被分离,并在一定条件下生长时,它们会在培养过程中保持为分化的特征, 并可持续不断地分裂,这些细胞被称为胚胎干细胞。

利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敲除和构建转基因动物己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用于研究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基因功能的手段。

旋转式卵裂

哺乳动物的卵裂方式属于旋转式卵裂,其特征包括:1.卵裂速度缓慢;2.第1次为经裂,其后的2个卵裂球各采用不同的卵裂方式,一个是经裂,一个是纬裂;这种卵裂的方式称为交替旋转对称式卵裂。

早期卵裂不同步,因此哺乳动物的胚胎常常含有奇数个细胞。

基因组在卵裂的早期就被激活并表达出进行卵裂所必需的蛋白,如老鼠和山羊在2细胞期就发生了从母性控制到合子控制的转换,在兔子的胚胎中, 这个转换发生在8细胞期。

哺乳动物另外右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有胚胎的压缩现象。处于8细胞期的胚胎是一个松散的结构,各个卵裂球之间右许多空隙。而在第三次卵裂之后, 各卵裂球突然相互靠近,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形成一个紧密的细胞球。细胞球外层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可将球内部的细胞与外环境隔绝,起稳定细胞球的作用。球体的内部细胞之间有间隙连接相连,可以交换小分子和离了。

压缩为哺乳动物发育中第一次分化(滋养层与内细胞团的分离)的外部条件。相邻细胞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胚胎压缩的原因。

有些专一性的细胞表面分子在胚胎压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在2细胞期合成的糖蛋白E-cadherin主要集中于卵裂球相互接触的表面上。抗E-cadherin的抗体能使桑根胚细胞散开,该糖蛋白的糖链部分是发挥功能所必需的。

6.卵裂类型分为哪两大类型?每种类型内又有哪些亚类型及代表动物?

.Radial ?射型海粕、浴胆、两栖类

/ . Spiral蜉旋型螺、蚌、软体动物、

Holoblastic全卵裂—纽形动物、多毛类动物

/ Rational旋转型哺乳动物

卵裂类型

\ Dtscoidal ft状偏裂,鸟类、鱼类等也!

番和极湾做黄卵

Meroblastic 偏裂

Superficial表面梨中苗?卵(昆虫)

卵裂方式的分类

7.原肠胚形成过程中的细胞运动方式有哪几种?不同的物种不尽相同,举例说

明之。

内陷:海胆的原肠作用主要以内陷和细胞迁移为主。一部分细胞同时一起向里面陷进去,内陷进入的细胞层所围成的腔为原肠腔,向外的通道就是胚孔。?

下包:下包运动在硬骨鱼,特别是斑马鱼的原肠作用中比较明显。胚盘细胞沿卵黄四周下包,胚盘内层细胞向外周迁移,插入表层细胞中。之后表层细胞沿卵黄表面下包,直到将卵黄完全包裹。

细胞迁移:细胞迁移在两栖类动物中比较明显,指细胞在内陷或内卷后开始在囊胚腔壁向动物级方向迁移,七其迁移的主要形式分为单个细胞的迁移和细胞团或细胞层的整体迁移。

集中和延伸运动:在爪蟾和斑马鱼的原肠作用中表现明显,指在原肠作用过程中,胚胎背中线两侧的细胞不断向背部集中,同时背部的中轴细胞在前-后轴方向延伸。

8.两栖类胚轴形成时背腹轴形成的机制?

两栖类动物的背-腹轴由受精时卵质的重新分布而决定的。受精时精子入卵,卵子皮质与卵黄在重力作用下相对移动,在精子入卵处的对面穿绳灰色新月区,由此标志预定胚轴的背侧。Nieuwkoop中心含有背部中胚层诱导信号,对组织者具有特殊的诱导能力。随着原肠胚的形成,精子进入的一侧发育成为胚轴的腹侧,相反侧发育成背侧,在动物级附近背侧形成头部,腹侧形成尾,从而形成胚胎的背-腹轴。

9.请简述外胚层细胞的三种发育命运?

外胚层由动物极细胞形成,皮肤的表皮极其附属结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由其发育而来。其中包括皮肤的表皮,表皮的延伸部分,如口腔黏膜、鼻黏膜,汗腺、皮脂腺及唾液腺等。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脑神经等,感觉器官主要是指眼、耳等。

10.简述初级胚胎诱导的过程。

在原肠形成时脊索中胚层诱导其表面覆盖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的现象称为初级胚胎诱导。初级胚胎诱导的四个阶段。爪蟾为例。第一阶段:Nieuwkoop中心的形成;第二阶段:中胚层形成诱导;第三阶段:背部中胚层和神经组织形成;第四阶段:神经组织产生区域性特征。

11.生殖质在发育中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生殖质是在卵子发生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细胞质成分,这种成分分布在卵或胚胎的一定部位,含有这种成分的细胞将发育为原始生殖细胞,再由它产生出生殖母细胞。在某些昆虫卵的后端都有极质。卵裂的核进入后端形成极细胞。极细胞核不发生染色体消减,而位于卵表四周的核均发生染色体消减,所在的分裂球都形成体细胞。如用手术方法去除或用射线照射极质,产生的成体便没有生殖细胞;如果给经过这样处理的胚胎移入正常的极质则又能形成有正常生殖能力的成体。

12.请简述两栖类原肠作用的过程?

首先,从将来胚胎的背部,即刚好在赤道下方的灰色新月区开始,局部的预定内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狭缝状胚孔,缘区(灰色新月区)内陷开始。

缘区细胞的内卷以及动物半球细胞的外包和向胚孔处集中。迁移中的缘区到

达胚孔的背唇时,转向内部沿着外层细胞的内表面运动,因此,构成背唇的

细胞在不断更换。预定外胚层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数层细胞合并为单层细胞

向植物极外包。随着新细胞进入胚胎,囊胚腔被挤压到背唇相对的一侧。

同时,随胚孔处瓶状细胞形成和内卷的继续,胚唇形成新月状结构。新月状胚孔进一步延伸,形成侧唇、腹唇。通过侧唇、腹唇,外胚层细胞继续内卷,胚孔成环状。卵黄栓也被包入内部,三胚层形成。

13.绝大多数动物生殖细胞定向分化有哪两种决定?

生精或生卵之间的选择(性腺内微环境决定);有丝分裂(维持干细胞)和减数分裂(分化为配子)之间的选择

14.简述脊椎动物眼的发育过程

原肠胚晚期,在神经板前部预定前脑区域形成眼区,随后这一区域分裂

为左右两个;

在神经胚期,预定眼区由前脑侧壁向外凸出形成视泡;

位于视泡外侧的表皮外胚层在视泡的诱导下发育形成晶状体板,进而发育形成晶状体;而视泡发育为视杯;

晶状体表面的表皮外胚层在晶状体的诱导下形成角膜,同时眼周的来源于神

经崎的间充质细胞迁入角膜,将来形成角膜的基质;

虹膜和睫状肌乂视杯边缘的细胞形成,视杯的外层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内层形成视网膜,进而发育出6种不同的细胞,其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向视柄生长形成视神经。

据研究,眼的发育很大程度上受Pax6基因的调节,特别是晶状体发育的主控基因。

15.与一般有丝分裂比较,卵裂有哪些特点?

与一般有丝分裂比较,早期卵裂的特点:受母体效应基因产物调控;两次分裂之间没有生长期(只有M与S期),细胞数目的增加速度快,导致细胞质与核的比值迅速减小。

16 .请简述果蝇胚胎前后轴的形成的机制?

1)果蝇的胚胎、幼虫、成体的前后极性均来源于卵子的极性

2)对于调节胚胎前后轴的4个重要形态发生素:BCD和HB调节前端结构形成;NOS和CDL调节后端结构

3)机制

A.由形态发生素调节首先表达的合子基因,即缺口基因的表达。

B.不同浓度的缺口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引起成对控制基因的表达,形成前后

轴垂直的7条表达带

C,成对控制基因蛋白质产物激活体节极性基因的转录,进一步将胚胎划分为14个体节

D,缺口基因、成对基因以及体节极性基因共同调节同源异型基因的表达,决定每个体节的发育命运

17.请简述海胆阻止多精入卵的机制?

一个精子入卵后,其余精子都不能再进去。这是因为精子进入后,Na+ 迅速涌入卵子,使质膜发生去极化的变化,同时膜上的受体也被破坏。有了这些变化,围绕在卵子外面的'剩余'精子就不能进入卵子了。此外,一个精子入卵之后,卵子外层的一些泡状物(皮层粒)即连到质膜上而将其中的水解酶和一些大分子物质释放到质膜与卵黄膜之间,水解酶将质膜与卵黄膜之间的一些粘连分子消化,大分子物质吸水膨胀而使卵黄膜变为远离质膜并变硬的受精膜。此时质膜电位虽已恢复正常,但由于受精膜的存在,卵外精子仍不能入卵。

18.试述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过程及机制。

哺乳动物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包括:

(1)初级性别决定涉及性腺的决定,是由染色体决定,通常不受环境的影响。雌性是XX,而雄性是XY,每个个体至少必须具有一个X染色体。Y染色体携带一个基因,它编码精巢决定因子,这个因子(可能是sry某因的产物)组织性

腺发育为精巢,而非卵巢。

(2)次级性别决定涉及性腺之外的身体表现型,通常是由性腺分泌的激素决定的。然而在缺少性腺的情况下,产生雌性的表现型。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过程:

(1)如果没有Y染色体存在,性腺原基发育为卵巢。由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能使缪勒氏管发育为阴道、子宫颈、子宫和输卵管。

(2)如果Y染色体存在便形成精巢,它可以分泌两种主要的激素:第一种是抗缪勒氏管激素,它将破坏那些形成子宫、子宫颈、输卵管和阴道上部的组织;第二种激素为睾酮,它雄性化胎儿,刺激阴茎、阴囊和雄性解剖学的其他部分的发育;同时抑制乳腺原基的发育。因此,除非由于胎儿睾丸分泌的两种激素的影响变为雄性,否则个体将具有雌性的表现型。

19.试述受精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相对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可以使配子有更多的组合和变化,当受精时, 也会使基因相互弥补,产生更多的表现型,从而有力地对抗了自然选择,增强了物种对各种环境,以及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20.海胆精子在穿过卵胶膜发生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海胆的精子接触到卵子外方胶膜物质时,发生的变化称为顶体反应。顶体发应包括两个主要的事件:顶体膜与精子质膜发生融合以及顶体突起的形成。

作用机制:离子调控、脂质调控、磷酸肌醇调控。

21.外胚层将分化成哪几部分,它们将参与形成哪些器官原基?

外胚层由动物极细胞形成,皮肤的表皮极其附属结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由其发育而来。其中包括皮肤的表皮,表皮的延伸部分,如口腔黏膜、鼻黏膜,汗腺、皮脂腺及唾液腺等。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脑神经等,感觉器官主要是指眼、耳等。

22.叙述蛙胚的神经管形成过程。

(1)神经板的形成:背部中胚层诱导中线外胚层细胞变长,而其侧翼的预定外胚层细胞变扁平,使预定的神经区域凸出于周边外胚层而成为神经板;预定的表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运动导致二者交界处形成神经褶。

(2)神经底板的形成:由神经板中线区的细胞组成,而神经褶成为神经管的背部。

(3)神经板的弯曲:神经板中线细胞被脊索锚定,背侧两边各一处也被相邻的外胚层锚定,被锚定的细胞变短、顶端收缩使神经板出现三个沟,然后神经板以这三个沟为支点而弯曲。同时,外胚层向中线移动的推力也促使

神经板弯曲。

(4)神经管的闭合:指中线两侧的神经褶在背部中线处合并。神经管最终

要与其背部上方的外胚层分开,这一过程可能受钙粘蛋白介导。

23.叙述神经崎的发生、迁移路线及迁移的分子基础。

神经崎的预定部位可以追溯到早期原肠胚阶段。在有尾两栖类用活体染色法追踪观察证明它位于预定的神经板和预定表皮的交界处。在神经板形成的时

候,神经峪细胞位于神经板的边沿,继而隆起为神经褶的主要部分。随着两侧神经褶进一步隆起,相互接近,并自前而后逐渐融合,原来板状的神经板形成管状。神经崎细胞从神经管背壁分离出来,形成一长条略有起状的细胞带,同神经管及覆盖它的表皮细胞有明显的区别。

躯干神经峪迁移路线大致分为早期腹部和后期背部两条。早期躯干神经峪沿神经管迁移,穿过生骨节前端,分化为感觉和交感神经元、肾上腺髓质细胞、施旺细胞。后期沿背侧在表皮与真皮之间迁移,穿过基片进入外胚层, 分化为黑色素细胞。迁移路线受细胞外基质和区划因子的协同调控,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纤粘连蛋白等都参与调节神经崎细胞迁移。

脑神经峪迁移路线源于间脑和前中脑的神经峪细胞迁移到额鼻突,而从中脑和后脑处迁出的神经崎细胞则进入咽弓,并形成相互分开的迁移流。脑神经崎迁移中,ErbB4与Ephrin的相互作用阻止神经崎细胞进入第3和第5 菱脑节外侧的间充质。来自第3和第5菱脑节的神经崎与在其两侧的神经崎细胞汇集,没有汇入的细胞发生凋亡。

24.试述影响突触生长的因素。

25.试述神经崎细胞迁移途径及机制

躯干神经崎迁移路线大致分为早期腹部和后期背部两条。早期躯干神经崎沿神经管迁移,穿过生骨节前端,分化为感觉和交感神经元、肾上腺髓质细胞、施旺细胞。后期沿背侧在表皮与真皮之间迁移,穿过基片进入外胚层, 分化为黑色素细胞。迁移路线受细胞外基质和区划因子的协同调控,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纤粘连蛋白等都参与调节神经崎细胞迁移。

脑神经崎迁移路线源于间脑和前中脑的神经崎细胞迁移到额鼻突,而从中脑和后脑处迁出的神经崎细胞则进入咽弓,并形成相互分开的迁移流。脑神经峪迁移中,ErbB4与Ephrin的相互作用阻止神经崎细胞进入第3和第5 菱脑节外侧的间充质。来自第3和第5菱脑节的神经崎与在其两侧的神经崎细胞汇集,没有汇入的细胞发生凋亡。

26.影响神经崎细胞多能性的因素有哪些?

27.试述昆虫蜕皮与变态的分子调控机理

PTTH促进前胸腺合成蜕皮激素:蜕皮激素前体的合成是在神经激素PTTH 介导下,由G-蛋白、钙离子通道蛋白、腺昔酸环化酶、蛋白激酶c、核糖体蛋白S6激酶和细胞色素P450等分子参与的信号转导过程。

蜕皮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蜕皮激素(20E)与蜕皮激素受体(EcR)和超气门蛋白Ultraspiracle proteine(USP)形成的二聚体结合形成三聚体,再结合在早期转录因子的启动子部位,启动一系列早期转录因子如E75、E74、E78、HR3、瑚4、HR78、Ftz—Fj、broad等表达,早期转录因子再调控下游的效应基因表达。

保幼激素信号转导途径

胰岛素信号传导:调控昆虫的生长、个体大小、代谢和寿命。

28.试述昆虫蜕皮与变态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

农作物害虫防治:蜕皮激素主要作用于幼虫到成虫阶段,引起昆虫蜕皮。很多植物体中含有类似蜕皮激素的物质,被称为植物蜕皮类似物。将棉铃虫

P450 monooxygenase基因的dsRNA转化到拟南芥、烟草和棉花等作物内,得到转基因作物,可以降低棉铃虫对棉酚的抗性,阻碍棉铃虫的正常生长。

家蚕养殖提高产量:家蚕在五龄中期以前,身体增长较快,其中包括绢丝腺的生长。五龄中期以后,家蚕从桑叶中吸取的营养,主要用于绢丝腺内丝蛋白的合成,这时期内所合成的丝蛋白,约占全部绢丝物质总量的80%左右,如果这时增加保幼激素含量,就能适当延长迅速合成丝蛋白的短暂时间, 当然也就可以提高蚕丝的产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