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骨文全面预算管理研讨会

甲骨文全面预算管理研讨会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 年才发现。②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挞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肝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一己载了殷代的祭扫、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③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咸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 5 寸至 2 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到 8 到 14 个字。有的把简膜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筒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④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筒和木片有 120 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 3000 片竹简。 1 .用横线画出文段中与成语韦编三绝有关的一个句子。 2 .在第一、二自然段中:①主要介绍了什么?答: ______ ②末句加点的可以说可否删去,为什么?答: _______ 3 .在第四自然段中:①作者采用了什么层次安排方式?() A 连贯式 B .递进式 C .总分式认并列式②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 分类别、列数字 B .举例子、列数字 C .列数字、作比较D .举例子、作比较4 .为使说明有条理,本文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A 空间)顺序 B .时间顺序 C .逻辑顺序答案: 1 .传说孔子&多次。 2 .①甲骨文的发现经过和它的内容②不能删去。因为这些龙骨是书籍的雏形,是根据现已发现的材料所推断出来的结论,所以必须在是的前面加可以说予以限制。 3 .① C C (2)B 4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商朝的甲骨文 教师首先做商朝占卜的模拟试验,并告诉学生,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然后提问学生: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 学生肯定会回答:相信,重视,一定会记录下来。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呢?又记录在哪里呢?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有关甲骨文的内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图片给学生以增强感性上的认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北师大版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板书设计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汉字 铸刻在 青铜器金文 (闻名于世——司母戊铜方鼎) 设计说明采用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示法,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展现出来,在设计上重在把握知识的线索。本课板书设计在设计时把握住三条线索:(1)“文字”线索,从线索上可以明确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及我国文字的发展趋势;(2)以“文字刻在什么地方”为线索;(3)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铜方鼎。 导入新课设计1 通过一则游戏导入新课,游戏的名称为“简单任务的传递”。 具体操作过程:老师将一项简单任务(譬如原地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告诉学生甲,要求同学甲在不说话、不使用肢体语言的情况下,将任务内容告诉学生乙,并

人教部编版2021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2021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步练习 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题 (共6题;共38分) 1. (8分)根据要求填空。 ①“闯”字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查“慢”字,应查的大写字母是 ________。 ②“引”的第2画是________;“充”的第3画是________;“冒”的第1画是________,除去部首还有________画。 ③“便”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它有两个读音,一个是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 ④“世”字的笔顺是________。 ⑤“日”字加一笔,可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此”共有________画,第4画是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2. (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固执________ A.zhi B.zhì 的确________ A.de B.dí 胆大妄为________ A.wàng B.wàn 3. (7分)读拼音,写词语。 夏天,到野外去。地上的野花吐露出花bāo________,十分诱人;树上蓓lěi________初绽,生机盎然;田里

的甘zhe________秧苗正在茂盛生长,人们好像看到它长成小树干一般粗壮的样子。雨后才几天,山脚下的岩石上长满了绿色的tái xiǎn________,连石头fèng________里都是,绿绿的一片,像是有人用彩笔把石头涂绿了一样。 4. (8分)选词填空。 一边……一边…… 因为……所以……无论……都…… (1) ________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____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2)它________飞,________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3)夜里,蝙蝠________怎么飞,________不会跟其他东西相撞。 5. (4分)按课文《草原的早晨》内容填写词语。 ①一只只羊儿________,蹦跳着奔向________。 ②牧民们跨上________,追赶那________。 ③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________,蓝天下回荡着________。 6. (5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爬山虎往上爬。(扩句,至少扩两处) (2)通过坚持写观察日记,使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仿照例子,展开想象写句子。 例: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如果你仔细看银杏的叶子,你会想起________。 如果________,你会想起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 7. (13分)课文理解 变

高校图书馆工作总结

高校图书馆工作总结 高校图书馆工作总结1 1.研究会组织工作 (1)研究会换届 20xx年2月23-24日,召开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 会议对上届研究会工作进行总结,对“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章程”进行了修订。产生了新一届(第四届)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理事会,理事会由19人组成,蔡蓉华同志(北大)任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沈德来(人大)、马雪梅(清华)、刘永春(北师大)三位同志为副理事长,史复洋同志(北大)任秘书长。理事会聘请上届正副理事长武振江、杨毅、武志宏、尹源等四位同志为顾问。 会议作了有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xx年版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20xx年版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充分肯定了期刊研究会在核心期刊研究工作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经讨论,就下一版中外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取得一致意见。 (2)组织发展工作 根据《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章程》,“凡有志于期刊研究,承认本会章程并积极参加本会活动的图书馆工作

人员,均可申请加入本会,成为会员。理事馆是当然的团体会员馆。非理事馆经申请也可以成为团体会员馆。”在2月份的换届会议上重新确认的理事馆成为当然团体会员,应邀参加会议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技文献情报中心(核心期刊研究工作的协作单位)也申请成为会员。会后,又有十几个个人和图书馆提出申请成为个人和团体会员。 凡仍希望为研究会团体成员馆的,只需提出申请,并确定一位能够负责的同志为联系人,填写表格即可入会。个人只要提出申请,填写表格即可入会。 2.推选全国高校图书馆期刊专业委员会代表及先进个人在全国高校图书馆期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上,经协商,北京地区代表北京大学图书馆蔡蓉华、清华大学图书馆杨毅被推荐为新一届(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人民大学图书馆沈德来为委员,武振江同志为顾问。 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初期即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后又担任理事长的武振江同志,由于在学会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1997—2000年度中国图书馆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3.开展学术研究 (1)2月23-24日召开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讨会”,与会者共40余人,除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的成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抓住书籍演变过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说明书籍演变过程的写法 2.学习运用做诠释、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各阶段的书籍 教学方法: 结合书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正音解词 懿(yì)煎熬(jiān)(áo)造诣(yì)殷商(yīn) 肩胛骨()祭祀(sì)雏形(chú)牍(dú) 东方朔(shuò)帛书(bó)谍报(dié) 解题: “从……到……”句式,常常用来表示空间位置的移动,或表示事物的发展过程。甲骨文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殷商文字,“缩微图书”是采用电子或激光技术把图书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课文的题目“从……到”表示了一种演变过程,文章说明的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缩微图书”,而是书籍的发展历史。 快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各类书籍名称,出现时代、使用材料、制作方法及特点。 按要求填写书后练习一的表格(订正)。 根据上面的图表,看看书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雏形阶段(甲骨文) (二)远古阶段(简牍、帛书) (三)古代阶段(手抄、雕版、活字书) (四)近代阶段(形形色色的书) (五)近年阶段(奇妙的书) 在介绍书籍演变过程中,哪些阶段详细介绍?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 (古代以前的书籍介绍较详细——因为这些知识一般人知道得不多,详细些才能说清书的源流。 近代书籍,说明得简略——因为平时使用多,比较熟悉,所以从略。 近年出现的“奇妙的书”介绍较详细——因为它代表先进技术,预示书籍发展的前景,一般人还比较生疏,所以介绍得较具体。) 就从古至今的这些书籍来看,哪些介绍得具体? (甲骨文,不但具体介绍,它的材料制法、内容,还特讲了一个故事,说明了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因为甲骨文是书籍的“雏形”,是源头。 简牍,详细说明了制作方法,还讲了三个故事,以证明确有这种书,说明了简牍的笨重,增加文章知识,趣味性,活字印刷的书——因为它一直沿用至今,是书籍演变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视盘和缩微图书——它们是“奇妙的书”的代表,而且技术新颖,需向读者说明,且缩微图书以其小,方便、容量大与笨重不便的远古简牍形成鲜明对比,是本文介绍书籍演变进程的终点。) 第二课时 课文分析:

(完整版)八下现代汉语语法专题选讲之二:句子成分及其分析有答案

八下现代汉语语法专题选讲之二:句子成分及其分析有答案 一、汉语句子成分: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 主语[状语] 谓语<补语> (定语) 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 重要绕口令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还有助词来区分,的定地状得字补。 二、句子成分分析法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符号标出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这种做法又叫找句子的主干)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如: (1)大伙都散了。(《分马》) (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注意:可以把主语中心词和其前的修饰语一起看作主语,把谓语中心词和其前其后的限制语一起看作谓语。这几句的主语分别是"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

初一历史 甲骨文和青铜器

甲骨文和青铜器 一.学习目标(目标是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1.知道并会辨别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能识别其图片。 3.认识到甲骨文和青铜器是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典型代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及汉字的演变;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难点: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论断。 ●二、练习反馈:(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过独学课文,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然后各组由C 层次3人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及时批改评价。) ●一、甲骨文 1、甲骨文是_____出土的刻在______和_____上的文字,今天的_____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2、甲骨文记录了_____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________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______开始。 ●二、青铜工艺 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_______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_____。商、周的青铜铸造业规模______,工艺_____,种类_____,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青铜器造型_____,纹饰__,既有_______价值,又有______价值。 殷墟出土的______________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权力的象征。 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_____________。 ●三、金文 1、人们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____,因它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称_____。 2、金文是研究___________历史的珍贵资料。 ●三、交流讨论(享受合作的快乐。先组内交流讨论,再进行组内小展示。) 1、为什么在商代青铜器没有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2、完成课本34页“文物观赏”,下列青铜器各有什么用途?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它的制作是以什么为范本吗?这一范本的制作在什么时候达到鼎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 青铜器 出现地点用途功能特点工艺代表黄河流域 主要用于饮 食、祭祀及军 事等 由食器等发 展到礼器 种类丰富、数 量众多 泥范铸造法 司母 戊鼎 2.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 3.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 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青铜器制造 5.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 (1)规模大。(2)品种多。(3)用途广。(4)工艺精美。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 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

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灿烂的丰碑,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书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书 The work plan is a prerequisite for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 complete work plan can make the work progress in an orderly manner, orderly, and more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461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书 【篇一】 1.做好荐购图书工作。主要面向教务处、二级学院老师和金石滩新生,通过网上图书荐购等多种渠道推荐图书。保证年荐购新书2万册。 2.维护好图书馆的卫生环境,例如桌椅、书架清洁整齐,花卉的摆放、养护,要合理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3.完善网络管理系统的升级,及时上载随书光盘等视频资料,完善网络辅助教学Bb平台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库的利用,增加存储空间10TB。 4.做好馆内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严格考勤,责任,奖励考评制度,树立良好的馆风,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主人翁责任感。 5.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党员骨干核心作用,有计划培养发展积

极分子。按照凝聚人心,增强合力的要求,不断加强支部队伍。为迎接建党90周年,7月将与大连大学图书馆支部进行一次经验座谈交流会。 6.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3月底进行一次全馆的基础知识数据库有奖大赛,请主校区图书馆专业老师培训1次,请专业数据库人员培训1次。 7.召开读者座谈会,广泛听取学校教务部门和广大同学的建议。 8.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工作,使新生尽量了解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源,尽快地学会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 9.加强全馆安全管理。因为图书馆实行的全开放、大流通的管理模式,设备、图书都是开放式的,而且一楼计算机设备多,检测设备又贵重,因此,要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防火、防水以及防盗要长抓不懈。 10.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文体活动,积极开展馆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篇二】

甲骨文不是书籍的雏形

甲骨文不是书籍的雏形 ?分类:教学研究 ?作者:侯咏梅 ?字数:2826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第3期 关键词甲骨文,书籍,殷商,典册 由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主编并为之作序的《中国藏书楼》认为,中国藏书事业的历史。可追溯到文字和图书已有相当发展的殷周时代,专藏甲骨的龟室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图书档案馆,史官贞人是早期的文献管理者。这就是说,把书籍的最早源头追溯到了这种以甲骨为载体的古老文字形式。 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并被认为是综合研究中国古代典籍流变之作的钱存训著《书于竹帛》,也是将殷周时期的甲骨文当作中国最早的书籍来看待,认为“这些甲骨刻辞都是商代后期和周初的文字记录,也是三千年前王室档案的一部分”。 这是两部关于中国古代图书发展史的颇具代表性而且影响较大的著作。翻检众多关于图书发展史的著作和论文,也多讲到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是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 正是由于这些权威学者的观点,影响着世人对甲骨文和古代图书之间关系的看法。比如在一些中学课本中,同样也持这样的观点。 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课,以中国古代书籍的演变过程为顺序,依次介绍了古代书籍从“龙骨”“竹简”到缩微型书籍的演变历史,开头第一自然段说到了甲骨文的发现经过和它的内容,把刻写甲骨文字的“龙骨”当作古代书籍的雏形来讲。 在江苏的新课标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的“走进图书馆”,说到中国古代图书发展史时,也是把甲骨文当作了书籍的源头:“殷代和西周早期(公元前13世纪至前10世纪),人们将占卜卜辞、重要历史事件等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甲骨刻辞。青铜铭文,石鼓文字等。这些属于档案性质的文献资料。我们称之为初期书籍。” 对于这种说法,本人不敢苟同,愿在此作一下辨析与补正。 自从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以来,对于甲骨文的研究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了。经过数代甲骨学家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如今学术界对甲骨文的年代和性质,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认识。 《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说明殷商民族是一个非常迷信鬼神的民族,商人凡事不敢自专,总要通过占卜问诸鬼神,听凭鬼神的旨意。占卜材料多为龟甲(主要:是龟腹甲,及少量龟背甲)和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也有少数的牛肋骨、鹿头骨、虎骨、人头骨等),用前经整治,并在背面(少量牛胛骨亦有在正面)施以钻、凿。占卜时,先于甲骨背面钻凿处用火烧炙,正面即现“兆”字形裂纹,以此定吉凶。甲骨占卜主要是用于商代王室或宗亲贵族的占卜活动。占卜内容多以王为中心,就其关心的问题,通过贞人向上帝、鬼神、先公先王等问卜,以便预示吉凶,祈望得到保佑。殷墟甲骨文就是商代后期人们为了记录占卜过程而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所以又称甲骨卜辞。 甲骨占卜可以说是上古社会先民的一种宗教活动,也可以说是其日常生活和思维的一种模式。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甲骨占卜。但是直到商代晚期,占卜甲骨上才有了大量的刻写文字出现。这些文字刻写,是在占卜后把占卜经过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这其中包括占卜的时期、占卜者(贞人)名字、占卜的事项、占卜的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重组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重组 武汉大学图书馆燕今伟谭明君 摘要:网络信息资源和网上信息服务的发展,使高校教学科研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在学术研究活动中获取文献信息的渠道和利用图书馆的方式有着新的特点。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也需要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文章在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述近年来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机构重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今后的工作思路。 网络信息环境的日新月异、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以及各种新的管理理念的提出都深刻影响着图书馆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重组图书馆的业务流程,进而研究重组图书馆的组织机构,以适应新的形势,成为目前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1.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设置模式 图书馆这一社会组织形式的出现是伴随着印刷型图书的普及而出现的,我们可以把以纸质文献为收藏主体的图书馆称之为传统图书馆。图书馆的文献收藏是图书馆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因此,传统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是围绕着纸质文献的处理流程和读者服务方式设置的,高等学校图书馆也概莫能外。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设置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并以政府法规的形式予以确认。如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一般应设立采录部(组)、编目部(组)、流通管理部(组),并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发展规模增设办公室和采录、编目、参考阅览、流通保管、期刊、方法研究、特藏等部(组),规模较大的图书馆还可以再设立专业分馆。《条例(草案)》中对图书馆内各部门的职责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尽管各高校图书馆在设置机构时所设部门的数量和名称各不相同,但都没有跳出这个《条例(草案)》规定的框架。这个模式也可以说是传统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的典范。 在教育部198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中,虽然在部门的名称上采用了更时代化的语言,如“采录部”改为“采访部”,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情报服务部、技术部等新的部门设置,预示着图书馆工作领域的扩展,但还没有触及到传统图书馆机构设置的固有模式。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对1981年的《工作条例》进行了修改,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新的《规程》在高校图书馆的领导体制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但是取消了对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规定,只是说“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从实际出发,以有利于科学管理和便利读者为原则,确定本馆部(组)、室的设置,并确定各机构的相应职责”,把机构设置问题留给了各个学校。 2002年教育部修订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程(修订)》沿用了1987年《规程》的做法,没有规定图书馆内部的部门设置,但有一个微妙的变化,把“以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甲骨文与青铜器》,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甲骨文与青铜器》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 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能力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 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 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 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教学难点:甲骨文(设计意图: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 较难讲述清楚;因为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有较大的差别,学生的理 解能力有限,所以将甲骨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设计意图: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 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 学生的兴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 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听课效率) 四、说学法 1. 分析归纳法 2. 自主探究法 3. 总结反思法(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

第五册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教学目的1、注意分析文章的时间顺序,抓住书籍演变的过程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想象书籍演变的明天——可能出现的新生事物。2、理解本文几种说明方法的应用。3、查阅词典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了解韦编三绝、读书破万卷等的出处及牍、策、册、卷这些名称的本义及来历。4、学习本文既要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篇介绍书籍演变的说明文,又要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祖国的光辉历史,从知识的宝库中汲取力量,献身四化,献身未来。教学重点、难点1、作诠释懂得说明方法2、通过标题的提示,让学生理清书籍演变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3、重点理解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的说明方法。 4、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的说明方法,有重点地进行分析理解。 5、讲练结合,以讲指导练,以练巩固和掌握所讲的内容。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指导预习,查阅词典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二、题解;按时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书籍演变的过程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三、研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过了《故宫博物院》、《活板》两篇说明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两篇说明文各是怎样的说明顺序?各自说明了什么?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内容,教师指名回答答案《故宫博物院》以空间为顺序;本文说明了举世闻名的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活板》是以程序顺序说明的;这篇文章将我国古代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解说清楚了,它是介

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从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板,从此我国的书籍并广泛地发展开来。那么,板印书籍之前,古代的书是什么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又出现了哪些书?今后的书又将是什么样的?如何制作?要想了解书籍演变的历史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这篇说明文。二、板书课题略;指导预习。1.学生初步自读课文。1要求学生用序码标明各自然段,画出文中的生字词;2查阅词典,注音,并解释词义。教师可用小黑板写出学生当堂提出的生字词,或指定查阅的生字词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造诣ì指研究学问或从事艺术活动所达到的高度。雏形ú未定型前的最初的形式。谍报é刺探出来的关于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谍报人员是指到敌方刺探敌情的人员。牍ú略,见课文帛书ó略,见课文韦编三绝é略,见课文注释读书破万卷à意思是读书很多又极用心。破剖析。这里作尽或遍解。栩栩如生ǔǔ活泼生动得好像活的一样。栩栩,生动的样子。哺育ǔ喂养。多指培养教育。②区别下列字形,组成词语。3学生一边阅读,一边作标记;理清书籍发展显示出的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书的特点,然后按时间顺序填写出书后理解·分析一的书籍发展过程简表。方法学生参照表例填写,教师巡视指导;也可课前在书后提供的列表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一张简表印发给学生当堂完成。其项目为时间、书的名称、书的特点、优点与缺点、

(人教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 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 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 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 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 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 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 与影响。 【学习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 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阅读课本P25~26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 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阅读课本P26~28内容,完成第4题。 4.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什么?造字有什么特点?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1)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2)龟骨与兽骨。 (3)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方式造字。 (4)甲骨文是中国发现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们有文学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商周青铜的高超工艺。 2.简述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发现的意义。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C) A.纺织业B.制瓷业 C.青铜器制造业 D.造纸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批文物,从上面的文字分析它是商代文物。这些文字应该是(A)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4.甲骨文当时主要是刻在(A) A.龟甲和兽骨上 B.陶器和青铜器上 C.骨器和石器上 D.铁器和木片上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一带,农民翻土时翻出了一些“龙骨”,因其为中药材,便卖给中药铺。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认出了这些“龙骨”上的刻画痕迹,竟是几千年来谁也未曾见过的文字。这是古代占卜之后留下的刻辞。 (1)王懿荣发现的文字的名称是什么?请说出它的含义。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该文字有什么用途? 除记载占卜的吉凶外,还涉及商王朝的祭祀、征伐、狩猎、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等多方面的情况。 (3)发现这种文字的意义何在? ①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对做好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做好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几点思考 本文认为,要做好高校图书馆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就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管理,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理念,加强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切实把高校图书馆事业推向新阶段。 标签:高校;图书馆工作;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具体实施者,在发挥高校图书馆职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不仅仅依靠巨大的藏书量,更重要的是具备优秀的高校图书馆员。优秀的图书馆员不仅是图书馆的灵魂,而且决定着高校图书馆能否真正发挥其综合功能。特别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采购、分类、编目、流通、咨询、辅导等各项工作都和以往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同时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具备高校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水平,还要求他们能够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具备图书馆网络管理、后台维护、网络信息资源搜集、网络信息资源分析研究等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够爱岗敬业、服务大众、团结协作。另外,高校还应该根据校园的学科设置情况,校园各专业学生人数情况以及当前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能够及时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类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所以,高校应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管理,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是重视图书馆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工作。只有图书馆员具备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真正做到服务广大读者,才能够热爱本职工作。二是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技能素质。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能力、网络信息技能等综合能力,对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是很好的保障。三是通过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来发挥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全面合理的考评体系,才能够让他们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开展服务工作。四是加强图书馆员的培训。对图书馆员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还可以实现图书馆队伍的优化,进而为图书管理培养“专才、通才”。 二、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理念 1、以优美的语言,树立图书馆新形象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学术机构,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每天都会与读者进行接触,在接触中图书馆员的语言和行动是否得体都会给读者留下最直观的印象,并且这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训练(4)-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_(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册”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用绳子串编;笨重、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缩微图书”由胶片制成;采用缩拍技术;轻便、体积小。 2、作比较、列数字。 3、缩微图书体积小、重量轻;缩微技术的运用时间早。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这样说更符合实际。 6、设想有创意,特点表述清楚即可给满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