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 灯光(教案)

8 灯光(教案)

8 灯光(教案)
8 灯光(教案)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自然段写的都是往事。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板书:灯光 多好啊)

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2】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

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他内心的由衷赞美。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板书: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3】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特点,积累写作经验。

“多好啊”是文章的文眼。学课文时,依

据文眼,

理清脉络,我们的目光便不会游离

于次要内容,

围绕文章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又一个好方法。 引导学生顺着文

脉来认知文本,

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自读自悟。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

说,

语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

培养,传授学文的方

法,

更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4.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板书:灯光多好啊生命换取)

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

1.学到这,你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吗?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引导: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来说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吗?他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聚焦灯光,以“灯光”为突破口,直奔文本的中心。通过理解重点词“千钧一发”,了解当时危急的情况,认识“灯光”对战友与对郝副营长自己的不同意义,理解他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引领学生多层次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

首先,抓住“灯光”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重点句子认识英雄形象。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最后,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思想教育。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假如你就站在郝副营长的墓前,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教育。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担心学生理解的不够深,讲解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讨论、自主探究的机会就太少了。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我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的机会,让他们尽快学会学习方法。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灯光》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作者介绍】

王愿坚(1929—1991)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1956年至1966年,参加

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国民党是孙中山创建的一个中国政党。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亦是中华民国与亚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其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的兴中会,而后依次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中国国民党从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起,至1948年改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国共内战中失利,从中国大陆撤守至台湾岛。现为中国台湾地区政党。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夹.着(jiā jiá) 冲.进(chōnɡ chònɡ) 大约.(yuē yāo) 打中.(zhònɡ zhōnɡ)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英雄一()电灯一()火柴

一()孩子一()部队一()画

一()树林一()战斗一()书

三、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能变。

例: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1.这么大的风浪,那个渔民怎么能驾着小船出海去呢?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明星”上的“微尘”

有一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北京参加数学研究会。

一天,华罗庚收到一封来信,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的《堆素数论》这本书,觉得很好。

可是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书里有一个问题的计算是错误的。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颗“明星”,那么这个错误就好像一粒“微尘”,希望能予以改正。

华罗庚看完信,连声说:“提得对,真是太好了!”他在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并把它的作者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陈景润请来参加会议。

华罗庚就是这样,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文中的“明星”指;

“微尘”指。

2.简要回答陈景润写给华罗庚的信的主要内容。

3.写出第三小段段意。

4.判断中心,在正确的后面画“√”。

(1)赞扬华罗庚重视别人的发言。()

(2)赞扬陈景润敢于提意见。()

(3)赞扬华罗庚谦虚,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美德。()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在天安门璀璨的花灯下,“我”想对“我”的战友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jiā√ chōnɡ√ yuē√ zhònɡ√

二、一( 位 )英雄一( 盏 )电灯一( 根 )火柴

一( 个 )孩子一( 支 )部队一( 幅 )画

一( 片 )树林一( 场 )战斗一( 本 )书

三、1.这么大的风浪,那个渔民不能驾着小船出海去。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能不是真理。

四、1.华罗庚的书计算错误

2.陈景润觉得华罗庚的书写得很好,但发现了一个错误,希望改正。

3.华罗庚在会上读了陈景润的来信并请他参加会议。

4.(3)√

五、示例:站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我”想对“我”的战友说:“看吧,看吧,您的愿望已经实现了,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孩子们可以在这样亮的灯光下读书、写字了!”

大学语文《爱尔克的灯光》2020年自考大专考点精选(含答案)

大学语文《爱尔克的灯光》2020年自考大专考点精选(含答案) 自考专科《大学语文》的一些考试重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爱尔克的灯光》 145.概括作者由“长宜子孙”四个字所引发的思想感情? 答:所谓“长宜子孙”的封建家庭对年轻生命、年轻心灵的摧残,表现出巴金对受害者的深深同情,并由18年后所见的观感,显示作者对封建势力的本质及其顽固性的深刻认识,总结出唯一的出路就是和旧家庭决裂,年轻人应该走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寻求光明的前途。 146.“长宜子孙”是什么意思? 答:原意是封建家庭的家训,意思是封建家长要创办家业,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要保证“长宜子孙”,既要有足够的财富,还要维护封建家庭,继承与恪守封建礼教。 147.文章展示了哪两种人生道路? 答:⑴是祖辈依照“长宜子孙”的家训,为子孙创建家业,积攒财富,希望为子孙谋求舒适的生活,实质却葬送年轻可爱的生命,囚禁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灵。 ⑵是作者自己正走着的路,即与封建大家庭彻底决裂,冲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 148.说明文中出现的三种灯光的象征意蕴? 答:⑴故居大门内的灯光,代表笔者的故居,象征那个狭小的旧家庭,旧礼教的没落与衰亡。 ⑵哈立希岛上的灯光,即姐姐爱尔克的灯光。既表现姐弟之情,又象征苦难与希望的破灭。 ⑶我心灵的灯光,象征作者坚定的生活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149.以“灯光”为线索,简要说明文章的内容脉络? 答:作者在旧居前看到大门内的灯光,联想起具有悲剧意味爱尔克的灯光,引起对自己姐姐的回忆,更清楚地认识到旧家庭、旧礼教的罪恶,对“长宜子孙”进行了批评,从而作者心中的灯点亮了,指明年轻人应该走的人生之路。本文还通过灯光突出文章中批判的“长宜子孙”的内容,使作者的思绪与情感推进得更有层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8课《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围歼、倚着、憧憬、璀璨、黑魆魆、千钧一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课文 1.听歌曲《闪闪的红星》,介绍作者王愿坚。 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编剧之一。 2.师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给人们带来光

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 二、理顺序,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语:豫皖苏平原、围歼战、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3.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认识倒叙的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 三、抓文眼,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 紧扣文眼,理清脉络,围绕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一个好方法。 2.自读自悟,认知文本。 课件出示: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灯光教案3新人教版

《灯光》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学法引导】 学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⑵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 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⑴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 ______。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灯光教学设计

课题灯光课型略读课整理人李素平版本出处老百晓在线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课前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细读、研读的基础上,读出“多好啊”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按照“现在—回忆往事—现在”的顺序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还能在回忆旧知的基础上判断出课文的叙述方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5、学完课文,有条件的自主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七根火柴》、《小游击队员》,或其他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如:《红岩》、《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赤色小子》等等。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按照“现在—回忆往事—现在”的顺序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还能在回忆旧知的基础上判断出课文的叙述方式。 教学难点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读写结合 教具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评建方案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 2. 目标2目标3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读出“多好啊”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能否按照“现在—回忆往事—现在”的顺序给文章分段,理清文

章的脉络,还能在回忆旧知的基础上判断出课文的叙述方式。 3. 目标4可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朗读,读 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的方法,使80%以上的学生能体会人物的 思想感情,揣摩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通过表现性评价:在口语表达训练中, 达到发展思维、感悟人生哲理的目的。 4、目标5,课下阅读,教师可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课堂上重在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欣赏音乐,有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教学内容。因此,课前三分钟,我就和学生一起欣赏歌曲《五月的鲜花》。这时我会适机提出这样的问题,具体如下:1、听到这首歌曲你会想到那些人、那些事?2、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这些人、这些事有什么关系呢?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不需要回答的,只是我导入新课的一个“跳板”,这样揭示课题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二)揭示目标: 1、用大屏幕出示教学目标。 2、学生熟知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检查预习: 1、学生开火车式朗读全文。 2、认识词语“新朋友”。 (战地、突击、歼灭、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 (1)任务启动:让孩子们在预习过程中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准、读通、读熟! (意图:使学生的预习更有目的性。) (2)课堂检测。 (意图:落实目标1和目标2的第一个要求。另外我们教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对学生的预习更有督促性。这一环节虽然看似简单,但必不可少。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会为后面的细读、研读、赏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细读感知:我们都做“有心人”! 1、出示“问题小向导”: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灯光》公开课教案设计

《灯光》公开课教案设计 《灯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明白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明白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讲讲看了这些灯光,您想讲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您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突然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她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小孩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讲的?(2)她在讲——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您的感受、 4、学生依照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能够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习精神、

照明设计基础课程

照明设计基础课程 自我介绍,以及对课程的简单介绍,认识同学。 照明的基本概念 在公元1831年,法拉第将一个封闭电路中的导线通过电磁场,导线转动有电流流过电线,法拉第因此了解到电和磁场之间有某种紧密的关连,他建造了第一座发电机原型,其中包括了在磁场中迥转的铜盘,此发电机产生了电力。在此之前,所有的电皆由静电机器和电池所产生,而这二者均无法产生巨大力量。但是,法拉第的发电机终于改变了一切。电产生后就由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从此就产生照明的概念和设计。 照明就是合理运用光线以达到满意视觉效果的一种方法技术。照明分天然照明和人工照明,我们讲主要是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又分功能照明和装饰照明艺术照明。 电气照明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不仅需要利用光学电学技术,也涉及到建筑装饰生理心理美学等各方面,直接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 1光的概念,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是整个电磁波谱中极小范围的一部分光是能量的一种形态;光是电磁波辐射到人的眼睛,经视觉神经转换为光线,即能被肉眼看见的那部份光谱。这类射线的波长范围在360到830nm之间,仅仅是电磁辐射光谱非常小的一部份。温度远远高于50Hz 工作时的温度,从而产生更高色温的白色色表和更好的显色性。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

爱尔克的灯光

教学目标: 一、通过给学生讲解巴金的家的背景及人生经历,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及对封建家庭的深刻批判和复杂情感。 二、,通过对“灯光”的分析,把握本文的结构线索,学习使用象征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 三、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朗读技巧,恰当地表现本文内容、情感。 四、在思考与讨论中,理解长宜子孙并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灯光的象征性意义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联系现实思考长宜子孙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灯光的象征性意义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联系现实思考长宜子孙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式与探讨式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一、作者介绍):同学们,我们已经有没有学过巴金的课文?《鸣凤之死》。那我们对巴金有多少了解呢?巴金(1904-2005)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巴金是他在写小说《死亡》时起用的笔名,之后一直延用。巴金的代表作有被称为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以及被称为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巴金的代表小说还有《灭亡》《寒夜》《憩园》;代表散文有其晚年写的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的《随想录》和《海行杂记》。巴金被人们称为一个敢说真话的作家。亦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板书:一、巴金(1904-2005)李尧棠,字芾甘。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随想录》“真话的大书”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当时全国各地燃烧着抗日的烽火,而在成都巴金的老家却像一个闭塞的孤岛。那些生活在封建大家庭里的青年,受着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禁锢,他们虽然不满现实处境,但没有勇气冲出“甜蜜的家”,也看不到广大的世界。作者在远离家乡的18年中之久后,带着家乡有所改变的愿望回到故乡。但当这个旧家庭的叛逆者真正站到故居面前时,却看到人、事、物依旧,禁不住感慨万千,并在家乡住了50天之后再次离开了旧家庭。这篇文章就是记录巴金回家这段时间的一些思考。 三、题解 “爱尔克的灯光”是一个欧洲古老传说,是巴金在法国留学时从一本教科书上读到的。在哈立希岛上,姐姐爱尔克每晚在窗前点一盏灯,等候出海的弟弟归来,最后带着失望进入了坟墓。爱尔克虽然没有等到弟弟,但那盏灯却帮助了许多航海的人。这个传说讴歌了姐弟深情、表现游子归乡情思,恰好与作者返乡之情契合。更重要的是,巴金曾经也有一个在黑暗中殷殷期待着他的姐姐,他姐姐也是没有等到与弟弟相见的那一天就死去。这种姐弟之情与那个欧洲传说相似。他在这篇散文中就引用了这个传说,并以此作标题,以寄托对姐姐、对亲人、对故乡的怀念。 四、学生三分钟时间阅读课文(试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找出文章的线索)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回到故乡、所见所思。λ 第二部分:(5~9段)回忆姐姐,批判封建思想。λ λ第三部分:(10~12段)批判“长宜子孙”。 第四部分:(13~15段)再次离开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λ

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皖”、“歼”等9个生字,理解“璀璨、千钧一发”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理解“灯光”的含义,并从课文中找到“灯光”相关的语句,并深入理解。 3.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以及“灯光”的联系与含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关于灯光的一段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灯光的一段视频。 2.教师小结,导入。 这千万盏灯是和平的象征,让人们感到很安宁,很温馨。但这灯光的背后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故事——《灯光》 3.板书课题8.灯光 4.介绍作者。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曾担任《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编剧。 5.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围歼(jiān )豫皖苏(wǎn)电钮(niǔ) 千钧一发(jūn )璀璨(cuǐcàn )黑魆魆(xū) (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憧憬:向往。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做灯光照明设计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1、实际上的照明设计涉及到整个建筑及其空间,包括如何使建筑和空间由于照明而增添美感,如何使人们受到感动的效果,照明设计早已超过了照明灯具的范围。 2、美国是最早把照明设计师作为一种职业(20世纪40年代),日本(20世纪70年代)。 3、理查德.凯利,美国著名的照明设计家(照明设计之父)。主要作品:得克萨斯州福特沃思的金贝尔艺术博物馆(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设计的调和);纽约西格雷姆大厦的入口大厅的毕加索壁画的整个墙壁的照明设计; 4、理查德.凯利的创造快乐舒适的照明技术:(1)。整体空间完全覆盖温馨祥和氛围的环境照明;(2)。使照明对象更加清晰明了的高亮度照明;(3)。闪烁辉煌的,让人具有娱乐心情的照明。 5、照明设计不光要熟知光源和照明灯具,还要深入考虑到要照明的空间、照明对象的性质(建筑设计、建筑、以及室内外的材料、颜色、做工等)与人们的视觉心理、生理特征的诸多因数。 第一章光、黑暗与照明 1、光不单是人类视觉可感知的光,还包括人类视觉感知不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光等。我们把这些光统称为电磁波,波长的范围不同决定了各种不同波长光的性质。 2、与可视光线波长域相邻接,且比可视光线波长短的波长域是紫外线,同样,比可视光线波长长的波长域就是红外线。红外线主要有热效应;紫外线根据不同的波长,可以产生日照杀菌和荧光体发光作用。 3、减少无意义的照明,突出强调一部分,提高环境气氛和能见度以突出整体照明效果。认识阴影和黑暗。 4、照明手法和方式随着光源的种类的不同而变化。建筑物和照明灯具上所使用的不同材料,可以反射、透射、折射光源所发出的光辉,从而大大改变光源放射出来的光的性质。 5、透射材料中,有半透明的灯笼纸、糊窗纸、薄片大理石、半透明塑料、半透明玻璃、蜡石等。透射材料主要用于照明灯具上。由于生产地和加工工艺的不同,以及使用不同的光源,可以得到独特的光源。白炽灯和荧光灯的一次光源,由于反射和透射使被照射物的表面也可成为光源,这就是所谓的二次光源。 6、高亮光,是指聚光灯等使被照明对象反射,比周围更加突出明亮,视觉效果更佳;光墙,墙壁表面光洁如洗,得到明亮且均匀光照射的照明方式(对于用大理石和花岗岩磨成的光滑墙壁,用具有一定发光角度的光墙能得到没有眩光且平滑沉稳的虹彩反射光;而在相同的墙壁上,如果用离开墙壁一定距离的照明灯具对墙壁强行照射,灯具就会映入墙壁,得到的是冰冷生硬的耀眼反射光)。

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略读课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解读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地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地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灯光》教学设计优质课

《灯光》教学设计 张晓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千钧一发、憧憬”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本文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品、悟,透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课件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及碑文朗诵。 2.谈话:看到这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听到这深情的碑文朗诵,

你想起了哪些革命先烈们?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细品课文,感受英雄形象 1.学生自读勾画批注。 自由朗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想一想:郝副营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相关语句旁边进行简单批注。 2.全班交流,深入品读,丰满人物形象。 (1)(英勇善战)第4自然段 (2)(热爱学习)第4-7自然段(课件出示“他注视…”)(抓基础意思理解——“注视”)(方法迁移理解——“沉思”)。 ①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图画让他如此专注地看着,而且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课件出示“书上有…他注视…”,板画电灯简笔画)就是这样一幅图画,引出了我与郝副营长之间的一段对话。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②品读“多好啊!” A.自读品味。在这段话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两次,是——(多好啊!)请你用笔把它圈出来。为什么郝副营长反复地说这句话?每次说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到文中去好好地品一品,请你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B.反馈第一次。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图时) (课件出示:,多好啊!的句式说一说) C.反馈第二次。郝副营长第二次说到“多好啊!”是怎样说的? D.体会感悟“憧憬”。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和郝副营长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课件出示:让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该多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8、灯光》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8、灯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简析: 《灯光》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本单元教学提示“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文字,同时感受文中主人公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一心为他人、甘于奉献的美好精神,受到教育和熏陶。”结合本课及学生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下列词语:倚、憧憬、千钧一发、围歼战、璀璨。 2、能力目标:a、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b、学习本课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3、情感目标:体会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由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其最佳方法之一便是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特的见解。结合教材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1、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词。阅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读读课后的“金钥匙”,借鉴其中的读书方法,圈圈写写,批批注注。 3、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个故事,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4、小组交流、讨论,班级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拉好窗帘,关上灯,让孩子们感受灯光突然亮起来那一刹那的喜悦。 2、幻灯片出示“天安门前灯火辉煌”的图片,让学生看后谈谈感受。 3、是的,许多人都和大家一样,觉得灯光“多好啊”。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灯光》。 (情景的创设,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谈感受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结合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初步朗读课文,正音。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自学课文,批画标注。 (在读懂的地方写批注和心得;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讨论的准备。)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一)1、自由读,讨论。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1923年离开他生活了十九年的成都的大家庭到南京、上海、法国等地读书,并开始写作生涯。此后,他辗转各地,直到1941年才回到阔别十八年的旧家。这其间他的故居已数易其主,当时的主人是国民党的—个保安处长。巴金在故居门外思绪万千,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索。他写下了与此有关的长篇小说《憩园》和散文《爱尔克的灯光》。 封建家训“长宜子孙“和“爱尔克的灯光”这两个对立的意象展开的。“长宜 所表现出的落后性,它成为禁锢、腐蚀子孙的“狭的笼”,成为封建意识对青 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文章通过姐姐的悲剧以及在“家”这个小圈子里发生的许多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对许多年轻的心灵的囚禁和对许多年轻生命的摧残,从而在理性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一条“长宜子孙“的道路。作者还 生动形象的表现。灯光还成为本文的线索,三种灯光的出现,展示了作者心灵的轨迹,尤其是爱尔克的灯光,贯穿始终,把不同地点、时间的生活材料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最后以心灵的灯光作结,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推进和深化。 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记叙,引发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并进一步引发了他 巴金散文的一贯特色。

[本文要点] 1.文学常识 巴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处女作《幻灭》,《爱情三部曲》(雾, 本文写作于1941 2.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抒写作者回故乡时的所忆所念,所思所感,控诉了所谓“长宜子孙”的封建家庭对年轻生命,年轻心灵的摧残,表现出巴金对受害者的深深同情,并由18年后“回来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景”的观感,显示作者对封建势力的本 “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唯一的出路就是和旧家庭决裂,年轻人应该走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寻求光明的前途。 3.本文所展示的两种人生道路。 一条路是祖辈依照“长宜子孙”的家训,为子孙创建家业,积攒财富,希望为子孙谋求舒适的生活,实质却葬送年轻可爱的生命,囚禁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灵。 另一条路是作者自己正走着的路,即与封建大家庭彻底决裂,冲出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 4.掌握灯光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注意:灯光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一是象征,二是行文线索)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C 4.B 5.B】 1 . 奠定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长篇小说是() A. 《雾》 B.《家》 C.《春》 D.《灭亡》 2. 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中最著名的是() A.《蚀》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灯光教学设计范文

灯光教学设计范文 11、灯光 【课文简析】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学习方法】读中感悟,读中明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的故事。 2.教师查阅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 一、我会读: 战地、突击、歼灭、陷入、 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 二、我知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三、我积累 1、我知道作者王愿坚: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人(籍贯),他的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搜集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的故事。 四、我质疑。 预习课文时把不懂得问题记录下来,和同学讨论。 课中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看图:在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几张关于“灯光”的图片。)

2、谈话:同学们觉得这几组图片美吗?这都是关于灯光的图片,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灯光会怎样? 3、揭题:的确,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亮。灯光,不仅是人们夜晚的明珠,更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个人民战士内心当中对灯光的向往。 4、板书课题:灯光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路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请同学们看投影,谁来领着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1、出示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谁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连成课文的主要内容? 豫皖苏郝副营长憧憬黑魆魆划着火柴璀璨 2、浏览课文,理清文路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自考复习要点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中心思想:对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彻底否定 写作特色: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行文充满激情 重点掌握的词语:照壁梦魇捱 历年考题 (2000、4,单选10)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通过回忆姐姐的命运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是(B) A. 对故居的留恋 B. 对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否定 C. 对不幸者的哀悼 D. 对理想的追求 (2001、4,单选12)《爱尔克的灯光》中有一段文字是:“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B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层递 (2001、10,单选10)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 B ) A. 故居 B. “长宜子孙”四个字 C. 亡姐 D. 爱尔克的灯光 (2002、10,单选10)《爱尔克的灯光》中的"我心灵的灯"所含象征

意义是( D )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和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2003、1,单选10)在《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C ) A.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B.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C.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D.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和崩溃 (2004、4,单选11)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B)看“提示” A.故居 B.“长宜子孙”四个字 C.亡姐 D.爱尔克的灯光 (2004、4,简析37)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

舞台灯光设计基本要求

舞台灯光设计基本要求 一、面光桥 1、第一道面光桥的位置,应使光轴射到台口线与台面的角为 45-50度; 2、第二道面光桥的位置,应使光轴射到大台唇边沿或升降乐池前 边沿与台面的角度为45-50度; 3、面光桥除灯具所占用的空间外,其通行和工作宽度:甲等剧场 不得小于1.20m; 4、面光桥的通行高度,不应低于1.80m; 5、面光桥的长度不应小于台口宽度,下部应设0.50m高的挡板, 灯具的射光口净高不应小于0.80m,也不得大于1.00m; 6、射光口必须设金属护网,固定护网的构件不得遮挡光柱射向表 演区;护网孔径直为35-45mm; 7、面光桥挂灯杆的净高为1.00 m。高级剧场根据需要可设计第 三道面光桥; 二、耳光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道耳光室位置应使灯具光轴经台门边沿,射向表演区的水 平投影与舞台中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45度并应使边座观众能看到台口侧边框,不影响台口扬声器传声; 2、耳光室宜分层设置,第—层底部应高于舞台面2.50m;

3、耳光室每层净高不应低于:2.10m,射光口净宽:不应小于 1.20m ; 1 4、射光口设金属护网及应符合本规范; 5、甲级剧场可根据表演区前移的需要,设2道或3道耳光室; 三、追光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追光室应设在楼座观众厅的后部,左右各1个,面积不得小于: 2.50m2,进深和宽度均不得小于2.5m; 四、调光柜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调光柜室应靠近舞台,其面积应与舞台调光回路数量相适应, 甲等剧场不得小于:30m2; 2、调光柜室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5m,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 调 光回路应根据剧场类型和舞台大小配置。甲等剧场不得小480回路;除可调回路外,各灯区宜配置1-3路直通电源, 甲等剧场每回路容量不得小于30A. 2 灯光设计之剧场布光技术 剧场内舞台,有多种舞台,有普通镜框式舞台,有伸出式舞台,有岛式舞台,也有称为黑盒子的舞台,因为舞台形式不一,所以灯具的配置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方便起见我这里只谈一般普通的镜框式舞台,这种舞台不论在过去或者是现在改建和新建剧场中都比较多,因此谈谈这种舞台的灯具配置更显是极需和必要。 舞台(系指镜框式舞台,后文均同)因所演出的剧目不同对灯具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配用灯具前必须要清楚在此舞台上以演出何种剧目为主,这样配置灯具就会有较明确的目标和意图。如有的舞台就定位在以演出传统的歌剧,芭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阅读标准答案.doc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阅读答案 爱尔克的灯光是欧洲古老传说,爱尔克的灯光希望之灯,信念之灯,象征作者巴金的生活信念和追求的理想。下面由我为你带来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阅读材料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依旧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门口,这里面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还是和那次一样,看不见我姐姐的影子,那次是我没有等待她,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一个叔父和一个堂兄弟到车站送我,十八年前他们也送过我一段路程。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选自《语文报》)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阅读题目 1."爱尔克的灯光"是西方经典传说,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个传说的大概。 2. 你认为作者用"爱尔克的灯光"为题有何含义? 3.你怎样理解"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这句话的含义?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盏像"爱尔克的灯光"一样为你守候的灯呢? 5.选文最后两段写道:"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说说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预习掌握课文生字词读音及重点词字形(黑魆魆围歼璀璨) 2、理清思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革命先辈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及为了未来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课题的含义 3、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理解革命先辈的勇于牺牲,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感悟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在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组图片。夜幕降临天安门广场前,灯光璀璨耀眼 夺目,在这样的场景中每个人或许都会想到一些事情,作者想到了什么?又想表达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灯光”会有更深的理解。(板书课题,灯光齐读) 4、简介作者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3个) 2、出示阅读要求: 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 ③课文中几次描写“灯光”,以“灯光”为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 3、检查自学情况: 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下,回忆郝副营长为了照亮前进的道路,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自己的故事。 (3)指导:像这样关于回忆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时首先要说清楚是谁在回忆。快速找一找,哪部分写的是回忆的内容?(3——11自然段)(完成板书:引起

回忆、回忆往事、怀念战友。) 三、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品读“多好啊”,体会心理活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画出相应的语句并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全班交流: (1)第一次:第2自然段: 说话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指导学生朗读“多好啊!”,读出赞叹的感觉) (2)第二次:第4自然段: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书上的一幅插图时说的,联系上下文可知道当时是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作者和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插图上那个在灯下看书的孩子非常羡慕…… 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再读“多好啊!”,读出羡慕,渴望的语气。 (3)第三次:第7自然段: 说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联系刚才的“沉思”,从他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什么?(他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孩子们将来都能在灯下读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抓住“憧憬”,再读“多好啊!”读出满怀憧憬的语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