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习题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习题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习题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习题

第六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思考题与练习题

6-1已知载波电压为u C=U C sinωC t,调制信号如图p6-1,f C>>1/TΩ。分别画出m=0.5及m=1两种情况下所对应的AM波波形以及DSB波波形。

图p6-l

6-2某发射机输出级在负载R L=100Ω上的输出信号为uo(t)=4(1+0.5cosΩt)cosωC t(V)。求总的输出功率Pav、载波功率P C和边频功率P边频。

6-3试用相乘器、相加器、滤波器组成产生下列信号的框图;(1)AM波;(2)DSB信号;(3)SSB信号。

6-4在图p6-2所示的各电路中,调制信号uΩ=UΩcosΩt,载波电压u C=U C cosωC t,且ωc>>Ω,Uc>>UΩ,二极管 VD1、VD2的伏安特性相同,均为从原点出发,斜率为 g D的直线。(1)试问哪些电路能实现双边带调制?(2)在能够实现双边带调制的电路中,试分析其输出电流的频率分量。

图p6-2

6-5试分析图p6-3所示调制器。图中,Cb对载波短路,对音频开路;u C=U C cosωC t,uΩ=UΩcosΩt。(1)设U C及UΩ均较小,二极管特性近似为i=a0+a1u+a2u2,求输出电压uo(t)中含有哪些频率分量(忽略负载反作用)?(2)如U C>>UΩ,二极管工作于开关状态,试求uo(t)的表示式。(要求:首先,分析忽略负载反作用时的情况,并将结果与(1)比较;然后,分析考虑负载反作用时的输出电压。)

图p6-3

6-6调制电路如图p6-4。载波电压控制二极管的通断。试分析其工作原理并画出输出电压波形;说明R的作用(设TΩ=13T C,T C、TΩ分别为载波及调制信号的周期)。

图p6-4

6-7在图p6-5所示桥式调制电路中,各二极管的特性一致,均为自原点出发、斜率为gD的直线,并工作在受u2控制的开关状态。若设RL>>RD(RD=1/gD),试分析电路分别工作在振幅调制和混频时u1、u2各应为什么信号,并写出uo的表示式。

图p6-5

6-8在图p6-6(a)所示的二极管环形振幅调制电路中,调制信号uΩ=UΩcosΩt,四只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完全一致,均为从原点出发,斜率为gD的直线,载波电压幅值为U C,重复周期为T C=2π/ωC的对称方波,且U C>>UΩ,如图p6-6(b)所示。试求输出电压的波形及相应的频谱。

图p6-6

6-9差分对调制器电路如图p6-7所示。设,。

(1)若ωC=107rad/s,并联谐振回路对ωC谐振,谐振电阻RL=5kΩ,U EE=U CC=10V,R E=5kΩ,

u C=156cosωC t(mV),uΩ=5.63cos104t(V)。试求uo(t)。

(2)此电路能否得到双边带信号?为什么?

图p6-7

6-10调制电路如图p-8所示。已知uΩ=cos103t(V),u C=50cos107t(mV)。试求:(1)uo(t)表示式及波形;(2)调制系数m。

图 p6-8

6-11图p6-9为斩波放大器模型,试画出A、B、C、D各点电压波形。

图p6-9

6-12振幅检波器必须有哪几个组成部分?各部分作用如何?下列各图(见图p6-10)能否检波?图中R、C为正常值,二极管为折线特性。

图p6-10

6-13检波器电路如图p6-11。us为己调波(大信号)。根据图示极性,画出RC两端、Cg两端、Rg两端、二极管两端的电压波形。

图p6-11

6-14检波电路如图p-12,其中us=0.8(l+0.5cosΩt)cosωCt(V),F=5 kHz,fC=465kHz,rD=125Ω。试计算输入电阻Ri、传输系数Kd,并检验有无惰性失真及底部切割失真。

图p6-12

6-15在图p6-13的检波电路中,输入信号回路为并联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f0=106Hz,回路本身谐振电阻R0=20Ω,检波负载为10kΩ,C1=0.01μF,rD=100Ω。

(1)若is=0.5cos2π×106t(mA),求检波器输入电压us(t)及检波器输出电压uo(t)的表示式;

(2)若is=0.5(1+0.5cos2π×103t)cos2π×106t(mA),求 uo(t)表示式。

图p6-13

6-16并联检波器如图p6-14所示。输入信号为调幅波,已知C1=C2=0.01μF,R2=1KΩ,R2=5KΩ,调制频率F=1kHz,载频fC=1MHz,二极管工作在大信号状态。(1)画出AD及BD两端的电压波形;(2)其它参数不变,将C2增大至2μF ,BD两端电压波形如何变化?

图p6-14

6-17图p6-15为一平衡同步检波器电路,us= Uscos(ωC +Ω)t,ur= Urcosωrt。,Ur>>Us。求输出电压表达式,并证明二次谐波的失真系数为零。

图 p6-15

6-18图p6-16(a)为调制与解调方框图。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如图(b)。试写出u1、u2、u3、u4的表示式,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与频谱图(设ωC>>Ω)。

图p6-16

6-19已知混频器晶体三极管转移特性为:ic=a0+a2u2+a3u3

式中,u=Uscosωst+ ULcosωL t,UL>>Us。求混频器对于(ωL-ωs)及(2ωL-ωs)的变频跨导。

6-20设一非线性器件的静态伏安特性如图p6-17所示,其中斜率为a;设本振电压的振幅UL=E0。求当本振电压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的变频跨导gD:

(1)偏压为U0;(2)偏压为U0/2;

(3)偏压为零;(4)偏压为- U0/2。

图p6-17

6-21图p6-18为场效应管混频器。已知场效应管静态转移特性为i D=I DSS(l-u GS/V P)2,式中,I DSS=3mA,V P=-3V。输出回路谐振于465kHz,回路空载品质因数Q0=1O0,R L=1 kΩ,回路电容C=600pF,接入系数n=1/7,电容C1、C2、C3对高频均可视为短路。现调整本振电压和自给偏置电阻Rs,保证场效应管工作在平方律特性区内,试求:

(1)为获得最大变频跨导所需的UL;

(2)最大变频跨导gC和相应的混频电压增益。

图p6-18

6-22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混频器如图p6-19所示。已知场效管参数 I DSS=4mA,V P=-4 V,本振电压振幅U L=1.8V,源极电阻Rs=2 kΩ。试求:

(1)静态工作点的g mQ及变频跨导g C;

(2)输入正弦信号幅度为1mV 时,问漏极电流中频率为ωs 、ωL 、ωI 的分量各为多少?

(3)当工作点不超出平方律范围时,能否说实现了理想混频而不存在各种干扰。

图p6-19

6-23 一双差分对模拟乘法器如图p6-20,其单端输出电流

0560121tanh()tanh()22222I T e T

I i i I u u u i U R U -=+≈- 试分析为实现下列功能(要求不失真):

(1)双边带调制;(2)振幅已调波解调;(3)混频。

各输入端口应加什么信号电压?输出端电流包含哪些频率分量?对输出滤波器的要求是什么?

图p6-20

6-24图P6-21所示为二极管平衡电路,用此电路能否完成振幅调制(AM、DSB、SSB)、振幅解调、倍频、混频功能?若能,写出u1、u2应加什么信号,输出滤波器应为什么类型的滤波器,中心频率f0、带宽B如何计算?

图p6-21

6-25图p6-22为单边带(上边带)发射机方框图。调制信号为(300~3000)Hz的音频信号,其频谱分布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图中各方框输出端的频谱图。

图 p6-22

6-26某超外差接收机中频fI= 500kHz,本振频率fL<fs,在收听fs=1.501MHz的信号时,听到哨叫声,其原因是什么?试进行具体分析(设此时无其它外来干扰)。

6-27试分析与解释下列现象:

(1)在某地,收音机接收到1090kHz信号时,可以收到1323kHz的信号;

(2)收音机接收1080kHz信号时,可以听到540kHz信号;

(3)收音机接收930kHz信号时,可同时收到690kHz和810kHz信号,但不能单独收到其中的一个台(例如另一电台停播)。

6-28某超外差接收机工作频段为(0.55~25)MHz,中频fI=455 kHz,本振fL>fs。试问波段内哪些频率上可能出现较大的组合干扰(6阶以下)。

6-29某发射机发出某一频率的信号。现打开接收机在全波段寻找(设无任何其它信号),发现在接收机度盘的三个频率(6.5MHz、7.25MHz、7.5MHz)上均能听到对方的信号,其中以 7.5 MHz

的信号最强。问接收机是如何收到的?设接收机fI=0.5 MHz, fL>fs。

6-30设变频器的输入端除有用信号(fs=20MHz)外,还作用着两个频率分别为fJ1=19.6MHz,fJ2=19.2MHz的电压。已知中频fI=3MHz,fL>fs,问是否会产生干扰?干扰的性质如何?

第四章振幅调制解调答案

第四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习题解 4-1 图4-1为二次调制的普通调幅波。第一次调制:两路频率为F =3kHz 的音频信号分别调制到kHz f 101=、kHz f 302=的载频(称为幅载频)上。第二次调制:由两路已调信号叠加再调制到主载频kHz f c 1000=上。 令: ./102,/1032,/102,/1032642413S rad S rad S rad S rad c ?=??=?=??=Ωπωπωπωπ 第一次调制:,cos )cos 4.01(2)(,cos )cos 5.01(4)(2211t t t V t t t V ωωΩ+=Ω+= 第二次调制: []t t t t t t V C O 21cos )cos 4.01(2cos )cos 5.01(4cos 5)(ωωωΩ++Ω++= .cos ]cos )cos 4.01(4.0cos )cos 5.01(8.01[5cos 21t t t t t t C C ωωωωΩ++Ω++= 方框图如图4-1所示。 ∵两路幅载波传输的调幅信号在单位负载上的平均功率分别为 ,.5.4)5.0211(22)211(222 111W M P P a O av =?+?=+= ,08.1)4.02 11(5.02)211(222 222W M P P a O av =?+?=+= ∴,21av av O av P P P P ++=其中,5.1252 1 2W P O =?= .66)10001033(22,08.18max kHz F BW W P AM av =-=== 4-2 (1) v O (t)为单音调制的普通调幅信号,

A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AM调制系统的仿真与原理实验分析 完成期限:2009年11月28日至2010年1月3日 院系名称外经贸学院指导教师李XX 专业班级电信0722班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学生姓名许XX 学号 071409xxx 院系课程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摘要 通信按照传统的理解就是信息的传输。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和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只有通过广泛的传播与交流,才能产生利用价值,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通信作为传输信息的手段或方式,与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预见,未来的通信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加重大和意义深远的影响。 在此我们将分别介绍各种调制系统,并将重点放在发展迅猛的数字调制上。调制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所谓调制就是把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的一种过程。调制的方式有很多。根据调制信号时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载波是连续波还是脉冲序列,相应的调制方式有模拟连续波调制、数字连续波调制、模拟脉冲调制和数字脉冲调制等。 关键字:模拟调制系统、调制解调、超外差、仿真

目录 引言 (4) 1. 通信系统简介 (5) 1. 1 通信的基本概念 (5) 1. 2 通信的发展史 (5) 1.3 通信系统的组成 (5) 1.4 通信系统的分类 (6) 2. AM调制原理 (6) 2. 1 基本概念 (6) 2.2 AM调制的SystemView仿真 (7) 2.3 仿真模型参数 (10) 2.3.1正弦波发生器 (11) 2.3.2运放 (11) 2.3.3噪声源 (11) 2.3.4低通滤波器 (11) 3.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S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S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专业: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唐军德学号:20114400227 起迄日期:2013 年12月20日~2014年1月3日指导教师:宁志刚副教授 系主任:王彦教授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件二: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 一、纸张和页面要求 A4纸打印;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 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二、说明书装订页码顺序 (1)任务书 (2)论文正文 (3)参考文献,(4)附录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格式 见范例 引言(黑体四号) ☆☆☆☆☆☆☆☆☆☆☆☆☆☆☆☆☆☆☆☆☆☆☆☆☆☆☆☆☆☆(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1☆☆☆☆(黑体四号)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1.1(空一格)☆☆☆☆☆☆(黑体小四号)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1.2 ☆☆☆☆☆☆、☆☆☆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2 ☆☆☆☆☆☆ (黑体四号)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2.1 ☆☆☆☆、☆☆☆☆☆☆,☆☆☆(黑体小四号)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2.1.1☆☆☆,☆☆☆☆☆,☆☆☆☆ (楷体小四号) 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1)…… ①……

………… 图1. 工作波形示意图(图题,居中,宋体五号) 5结论(黑体四号) ☆☆☆☆☆☆(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黑体四号、顶格)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或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 al”。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⑴专(译)著:[序号]著者.书名(译者)[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⑵期刊:[序号]著者.篇名[J].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⑶论文集:[序号]著者.篇名[A]编者.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⑷学位论文:[序号]著者.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授予年. ⑸专利文献: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⑹标准文献:[序号]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 . ⑺报纸: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附录(居中,黑体四号) ☆☆☆☆☆☆☆☆☆☆☆☆☆☆☆☆☆☆☆☆☆☆☆☆☆☆☆☆☆☆☆☆☆☆☆☆☆☆☆☆☆☆☆☆☆☆☆☆☆☆☆☆☆☆☆☆☆☆☆☆☆☆☆☆☆☆☆☆☆☆☆☆☆☆(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

振幅调制习题

振幅调制习题 例1 已知已调幅信号的频谱图如图所示。 1) 写出已调信号电压的数学表达式: 2) 计算在单位电阻上消耗的边带功率和总功率以及已调波的频带宽度。 解:1) 根据频谱图知 1 0.30.32 2a mo a o m U V m V V ?=??=??=? 1000c Z f KH = 0.1100Z Z F KH H == 60()(1cos )cos 2(10.3cos 2100)cos 210o m a c u t U m t t t tV ωππ=+Ω=+?? 2)载波功率:22 m0o L 112==2221 U P W R = 双边带功率:22 m01L 1 ()10.3222==0.0921 a DSB SB m U P P W R == 2211 0.320.09()22 DSB a oT P m P W = =??= 总功率:AV o DSB =20.09 2.09P P P W =++= 已调波的频带宽度22100200DSB Z B F H ==?= 2、何谓频谱搬移电路?振幅调制电路有何作用? 解:能将有用信号的频谱沿频率轴不失真搬移的电路,称为频谱搬移电路。振幅调制、解调和混频电路都属于频谱搬移电路,其频谱搬移是利用电路中的非线性的相乘作用来实现的,即相乘器可以实现频谱搬移。 振幅调制电路的作用是:实现低频调制信号对高频载波振幅进行控制,把调制信号的频谱不失真地搬移到载频的两侧,即实现将调制信号的信息“装载”到高频载波中,以满足信息传输的需要。

3、说明振幅调制、振幅解调和混频电路的作用,它们的电路组成模型机基本工作原理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解:振幅调制与解调、混频、频率调制与解调等电路是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电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将输入信号进行频谱变换,以获得具有所需频谱的输出信号。 振幅调制:用待传输的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值。 振幅解调:从高频调幅信号中还原出原调制信号。 混频:将已调信号的载频变成另一载频。 振幅调制、解调和混频电路都是频谱搬移电路,即为将输入信号频谱沿频率轴进行不失真搬移的电路,通常利用相乘器实现。 4、电路模型如图,选择参考信号X u 、Y u 和滤波器的类型,说明他们的特点。若滤波器具有理想特性,写出()o u t 表达式。

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姓名: 学号: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老师:

目录 (2) 绪论 (2) 课程设计目的 (3) 课程设计要求 (3) 1. 建立DSB调制解调模型 (4) 1.1 DSB信号的模型 (4) 1.2 DSB信号调制过程分析 (5) 1.3 高斯白噪声信道特性分析 (8) 1.4 DSB解调过程分析 (11) 1.5 DSB调制解调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14) 2. 调制解调仿真过程 (16) 3.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9) 4. 参考文献 (20)

本课程设计信号的接收端就是通过解调来还原已调制信号从而读取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因此信号的解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调制与解调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双边带DSB信号的解调采用相干解调法,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载波通信和短波无线电话通信中。 课程设计目的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内容抽象,基本概念较多,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本课程设计是DSB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用于实现DSB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调制过程是一个频谱搬移的过程,它是将低频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频位置,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即是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成原始基带信号的过程。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需要通过多方搜集资料与分析,来理解并掌握DSB 调制解调的具体过程和它在MATLAB中的实现方法。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将更清晰地了解DSB的调制解调原理,同时加深对MATLAB这款《通信原理》辅助教学操作的熟练度。 课程设计要求 1.掌握DSB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以此为基础实现DSB信号的调制解调,所有的仿真用matlab或VC程序实现(如用Matlab则只能用代码的形式,不能

9振幅调制与解调详解

9 振幅调制与解调 9.1.1 概述 为什么要调制?◆信号不调制进行发射天线太长,无法架设。 ◆ 信号不调制进行传播会相互干扰,无法接收。 调制的必要性:可实现有效地发射,可实现有选择地接收。 调制按载波的不同可分为脉冲调制、正弦调制和对光波进行的光强度调制等。 按调制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调制信号为模拟信号的称为模拟调制,调制信号 为数字信号的称为数字调制。 正弦波调制有幅度调制AM 、频率调制FM 和相位调制PM 三种基本方式,后两者合称为角度调制。 调制是一种非线性过程。载波被调制后将产生新的频率分量,通常它们分布在载波频率的两边,并占有一定的频带。 几个基本概念:⒈ 载波:高频振荡波; ⒉ 载频:载波的频率 ⒊ 调制:将低频信号“装载”在载波上的过程。即用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波的某 个参数,使高频信号具有低频信号的特征的过程; ⒋ 已调波:经调制后的高频振荡波; ⒌ 解调:从已调信号中取出原来的信息;⒍ 调制信号:低频信号(需传送的信息)。 ? 模拟调制有以正弦波为载波的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 ? 幅度调制,调制后的信号频谱和基带信号频谱之间保持线性平移关系,称为线性幅度调制。 (振幅调制、解调、混频) ? 角度调制中,频谱搬移时没有线性对应关系,称为非线性角度调制。(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 ⒈ 什么是调幅?定义 :载波的振幅值随调制信号的大小作线性变化,称为振幅调制,简称调幅(AM ) 实现调幅的方法有:低电平调幅和高电平调幅。 ◆低电平调幅:调制过程是在低电平进行,因而需要的调制功率比较小。有以下两种: 1.平方律调幅:利用电子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平方律部分的非线 性作用进行调幅。 2.斩波调幅:将所要传输的音频信号按照载波频率来斩波,然后 通过中心频率等于载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取出调幅成分。 ◆高电平调幅:调制过程是在低电平进行, 通常在丙内放大器中进行。 1.低集电极(阳极)调幅; 2.基极(控制栅极)调幅: 图0普通调幅电路模型 ? 普通调幅(AM ):含载频、上、下边带 ? 双边带调幅(DSB ):不含载频 ? 单边带调幅(SSB ):只含一个边带 ? 残留单边带调幅(VSB ):含载频、一个边带 9.1.2 检波简述 检波过程是一个解调过程,它与调制过程正相反。检波器的作用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原调制的信号。还原所得的信号与高频调幅信号的包络变化规律一致,故又称为包络检波器。 由频谱来看,检波就是将调幅信号频谱由高频搬移到低频,如图9.1.2所示(此图为单音频 调制的情况)。检波过程也是要应用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变换,首先产生许多新频率,然后通过滤波器,振幅调制过程: AM 调制 DSB 调制 SSB 调制 解调过程 包络检波 (非相干): 同步检波 (相干): 峰值包络检波 平均包络检波 乘积型同步检波 叠加型同步检波

调频调制解调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题目: 通信系统计算机仿真设计 ——频率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 指导教师:职称: 2014 年 1 月 5 日 通信系统计算机仿真设计 ——频率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

摘要:通信按照传统的理解就是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传输离不开它的传输工具,通信系统应运而生,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System view的通信系统的仿真,也就是在System view软件环境下进行频率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设计。 调制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模拟调制。模拟调制常用的方法有AM调制、DSB调制、SSB调制;数字调制常用的方法有BFSK调制等。经过调制不仅可以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或便于信道多路复用的已调信号,而且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调制方式往往决定着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FM调制解调原理;频率调制;FM信号产生和解调;System view。 前言 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频率相对于信号的幅度来说,不容易受噪声的干扰,在收信端更容易准确无误地回复所发送的信号,所以频率角度调制在模拟通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角度调制与线性调制不同,已调信号频率不再是原调制信号频谱的线性搬移,而是频谱的非线性变换,会产生于频率搬移不同的新的频率成分,故又被称为非线性调制。 角度调制主要包裹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他们之间可相互转换。如果载波的频率变化量与调制信号电压成正比,则称为调频(FM);由于载波频率的变化和相位的变化都表现为载波总相角的变化,因此讲调频和调相统称为调角。由于FM用得比较多,因此这里只讨论频率调制系统。 一、设计要求 (1)掌握FM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2)掌握FM信号的产生方法和解调方法 (3)掌握FM信号的波形及频谱特点。 二、知识要点与原理 2.1 FM信号的产生 频率调制是用调制信号x(t)控制载波的频率,使已调信号x FM(t)的频率按x(t)的规律变化,载波的振幅不变。更明确一点说,瞬时角频率偏移随x(t)成正比例变化,即FM信号的振幅是不变的,调制信号x(t)的大小用FM信号与时间轴上零交点的疏密来表示,x(t)越大,则实践轴上的零交点越多。FM信号零交叉点的变化规律直接反映了x (t)的变化规律。 角度调制的一般表达式为:x m(t)=A c cos[c t+(t)] (1)式中,A c为载波振幅;[w c t+ (t)]为信号瞬时相位。 对调频波来说,有k f x(t) (2)

(完整版)振幅调制与解调习题及其解答

振幅调制与解调练习题 、选择题 2、对于同步检波器,同步电压与载波信号的关系是 4、在波形上它的包络与调制信号形状完全相同的是 5、惰性失真和负峰切割失真是下列哪种检波器特有的失真 6、调幅波解调电路中的滤波器应采用 13、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到下图所示的调幅波, 根据所给的数值, 它的调幅度为 电路的原理方框图。 图中 u i U m cos c tcos t ;u 0 1、为获得良好的调幅特性,集电极调幅电路应工作于 C 状态。 A .临界 B .欠压 C .过压 D .弱过压 A 、同频不同相 B 、同相不同频 C 、同频同相 D 、 不同频不同相 3、如图是 cos c t A . AM B .DSB C .SSB D .VSB A .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器 B .大信号包络检波器 C . 同步检波器 A .带通滤波器 B .低通滤波器 C .高通滤波器 D .带阻滤波器 7、某已调波的数学表达式为 u(t) 2(1 cos2 36 103 t)cos2 106 t ,这是一个( A A .AM 波 B .FM 波 8、AM 调幅信号频谱含有 A 、载频 B 、上边带 9、单频调制的 AM 波,若它的最大振幅为 A . 0.1 B . 0.25 10、二极管平衡调幅电路的输出电流中, A .载波频率 ωc 及 ωc 的偶次谐波 C .调制信号频率 Ω 11、普通调幅信号 中,能量主要集中在 A .载频分量 B .边带 C .DSB C 、下边带 1V ,最小振幅为 C .0.4 能抵消的频率分量是 B .载波频率 D .SSB 波 (D D 、载频、上边带和下边带 0.6V ,则它的调幅度为 ( D .0.6 D .调制信号频 率 上。 ωc 及 ωc 的奇次谐 波 Ω C .上边带 12、同步检波时,必须在检波器输入端加入一个与发射载波 D .下边带 的参考信号。 A .同频 B .同相 C .同幅度 D .同频同相

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模拟角度调制系统 学院:明德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周科远 指导老师:宁阳 2012年1月 1日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极其构造和运用,特别是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一、高频放大器 课程设计二、高频振荡器 课程设计三、模拟线性调制系统 课程设计四、模拟角度调制系统 课程设计五、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课程设计六、通信系统中的锁相环调制系统 共6个课题选择,学生任选一个课题为自己的课程设计题目,独立完成;具体内容按方向分别进行,不能有雷同;任务包括原理介绍、系统仿真、波形分析等;要求按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规范撰写一份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总时间1周(5个工作日)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在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课程设计作品和成果外,要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课程设计说明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2、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任务书、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以及附图或附件等材料。 3、题目字体用小三,黑体,正文字体用五号字,宋体,小标题用四号及小四,宋体,并用A4纸打印。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1) 二.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2) 2.1FM调制模型的建立 (3) 2.2调制过程分析 (3) 2.3FM解调模型的建立 (4) 2.4解调过程分析 (5) 2.5高斯白噪声信道特性 (6) 2.6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9) 三.仿真实现 (10) 3.1MATLAB源代码 (11) 3.2仿真结果 (15) 四.心得体会 (18) 五.参考文献 (19)

FSK调制解调系统(DOC)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通信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FSK调制解调系统 学院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评分:教师: 20 13 年 7 月 1 日

专业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 12-20 13 学年 第 2 学期 第 17 周- 19 周 注:1、此表一组一表二份,课程设计小组组长一份;任课教师授课时自带一份备查。 2、课程设计结束后与“课程设计小结”、“学生成绩单”一并交院教务存档。 题目 FSK 调制解调系统 内容及要求 1.用分立元件实现相位不连续的2FSK 信号的调制; 2. 提高要求:用锁相环完成2FSK 信号的解调。 门1 门2 倒相 + 2FSK 信号调制 PD LPF VCO 2FSK 信号解调 进度安排 17周:查找资料,进行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18周:软件的分模块调试; 19周:系统联调;设计结果验收,报告初稿的撰写。 学生姓名: 指导时间:每周一、二、三、四 指导地点:E 楼 610 室 任务下达 20 13年 6月 17 日 任务完成 20 13年 7月 5 日 考核方式 1.评阅 □ 2.答辩 □ 3.实际操作□ 4.其它□ 指导教师 系(部)主任

摘要 本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ultisim仿真软件,设计并进行2FSK的调制与解调系统仿真。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先根据2FSK调制与解调原理构建调制解调电路,从Multisim工具箱中找出所需各元件,合理设置好参数并运行,用示波器的仿真图形判断2FSK的调制解调系统仿真是否成功。 利用分立元件,将不同频率的方波信号经过振荡器产生正弦波信号,并输入到CD4066模拟开关。利用1KHz载波信号去控制模拟开关,输出相位不一定连续,频率不同的正弦波信号,从而实现利用基带信号选择不同频率的信号。 关键词:Multisim,2FSK ,调制,解调,模拟开关

(完整版)振幅调制与解调习题及其解答

振幅调制与解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为获得良好的调幅特性,集电极调幅电路应工作于 C 状态。 A .临界 B .欠压 C .过压 D .弱过压 2、对于同步检波器,同步电压与载波信号的关系是 C A 、同频不同相 B 、同相不同频 C 、同频同相 D 、不同频不同相 3、如图是 电路的原理方框图。图中t t U u c m i Ω=cos cos ω;t u c ωcos 0= ( C ) A. 调幅 B. 混频 C. 同步检波 D. 鉴相 4、在波形上它的包络与调制信号形状完全相同的是 ( A ) A .AM B .DSB C .SSB D .VSB 5、惰性失真和负峰切割失真是下列哪种检波器特有的失真 ( B ) A .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器 B .大信号包络检波器 C .同步检波器 6、调幅波解调电路中的滤波器应采用 。 ( B ) A .带通滤波器 B .低通滤波器 C .高通滤波器 D .带阻滤波器 7、某已调波的数学表达式为t t t u 6 3102cos )102cos 1(2)(??+=ππ,这是一个( A ) A .AM 波 B .FM 波 C .DSB 波 D .SSB 波 8、AM 调幅信号频谱含有 ( D ) A 、载频 B 、上边带 C 、下边带 D 、载频、上边带和下边带 9、单频调制的AM 波,若它的最大振幅为1V ,最小振幅为0.6V ,则它的调幅度为( B ) A .0.1 B .0.25 C .0.4 D .0.6 10、二极管平衡调幅电路的输出电流中,能抵消的频率分量是 ( A ) A .载波频率ωc 及ωc 的偶次谐波 B .载波频率ωc 及ωc 的奇次谐波 C .调制信号频率Ω D .调制信号频率Ω的偶次谐波 11、普通调幅信号中,能量主要集中在 上。 ( A ) A .载频分量 B .边带 C .上边带 D .下边带 12、同步检波时,必须在检波器输入端加入一个与发射载波 的参考信号。 ( C ) A .同频 B .同相 C .同幅度 D .同频同相 13、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到下图所示的调幅波,根据所给的数值,它的调幅度为 ( C )

Simulink仿真AM调制解调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组: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名称:Simulink仿真AM调制解调系统 一、实验程序和结果: 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功能,对系统进行仿真。 1.语音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1)各部分参数设计: ①输入的调制信号: 调制信号的频率为20Hz,载波信号的频率为200Hz,二者的采样频率均为1000Hz,满足采样频率的要求。 ②随机信号模拟的干扰: 在实际仿真时,随机信号模拟信道的干扰信号,但在进行仿真时,并无图像输出。大概设置存在问题。 ③带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 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下限通带频率为150Hz,阻带频率为100Hz;上限通带频率为250Hz,阻带频率为300Hz.采样频率为1000Hz. ④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的上限通带截止频率为25Hz,阻带频率为30Hz;采样频率为1000Hz。

(2)框图: (3)各处时域频域波形: A.调制信号: 时域图像:频域图像:

B.载波信号: 时域波形:频域波形: C.调制后信号波形: 时域波形:频域波形: D.加入噪声后图像: 时域波形:频域波形:

E.带通滤波器后信号图像: 时域波形:频域波形: F.通过低通滤波器后信号图像: 时域波形:频域波形: 2、结果分析 该系统使用乘法器对低频信号进行幅度调制,用低频信号u控制高频载波u0的幅度。再利用想干解调的方法将原信号还原。由输出波形可知,该系统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功能。但加噪声后的波形输出幅度波动较大,原因是带通滤波器对噪声的滤波效果不理想,导致解调后的波形含有剩余的噪声分量,主要是f0附近的噪声对波形造成了影响。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习题

第六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思考题与练习题 6-1已知载波电压为u C=U C sinωC t,调制信号如图p6-1,f C>>1/TΩ。分别画出m=0.5及m=1两种情况下所对应的AM波波形以及DSB波波形。 图p6-l 6-2某发射机输出级在负载R L=100Ω上的输出信号为uo(t)=4(1+0.5cosΩt)cosωC t(V)。求总的输出功率Pav、载波功率P C和边频功率P边频。 6-3试用相乘器、相加器、滤波器组成产生下列信号的框图;(1)AM波;(2)DSB信号;(3)SSB信号。 6-4在图p6-2所示的各电路中,调制信号uΩ=UΩcosΩt,载波电压u C=U C cosωC t,且ωc>>Ω,Uc>>UΩ,二极管 VD1、VD2的伏安特性相同,均为从原点出发,斜率为 g D的直线。(1)试问哪些电路能实现双边带调制?(2)在能够实现双边带调制的电路中,试分析其输出电流的频率分量。 图p6-2

6-5试分析图p6-3所示调制器。图中,Cb对载波短路,对音频开路;u C=U C cosωC t,uΩ=UΩcosΩt。(1)设U C及UΩ均较小,二极管特性近似为i=a0+a1u+a2u2,求输出电压uo(t)中含有哪些频率分量(忽略负载反作用)?(2)如U C>>UΩ,二极管工作于开关状态,试求uo(t)的表示式。(要求:首先,分析忽略负载反作用时的情况,并将结果与(1)比较;然后,分析考虑负载反作用时的输出电压。) 图p6-3 6-6调制电路如图p6-4。载波电压控制二极管的通断。试分析其工作原理并画出输出电压波形;说明R的作用(设TΩ=13T C,T C、TΩ分别为载波及调制信号的周期)。 图p6-4 6-7在图p6-5所示桥式调制电路中,各二极管的特性一致,均为自原点出发、斜率为gD的直线,并工作在受u2控制的开关状态。若设RL>>RD(RD=1/gD),试分析电路分别工作在振幅调制和混频时u1、u2各应为什么信号,并写出uo的表示式。

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思考题与习题填空题1调制是用4

第四章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一、填空题 4 -1调制是用。 4-2调幅过程是把调制信号的频谱从低频搬移到载频的两侧,即产生了新的频谱分量,所以必须采用才能实现。 4-3在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的基础上,产生单边带信号的方法有和。4-4、大信号检波器的失真可分为、、和。 4-5、大信号包络检波器主要用于信号的解调。 4-6 同步检波器主要用于和信号的解调。 二思考题 4-1为什么调制必须利用电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才能实现?它和小信号放大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4-2.写出图思4-2所示各信号的时域表达式,画出这些信号的频谱图及形成这些信号的方框图,并分别说明它们能形成什么方式的振幅调制。

图思4-2 4-3振幅检波器一般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如何?

4-4下列各电路能否进行振幅检波?图中RC为正常值,二极管为折线特性。 图思4-4 三、习题 4-1 设某一广播电台的信号电压u(t)=20(1+0.3cos6280t)cos6.33×106t(mV),问此电台的载波频率是多少?调制信号频率是多少? 4-2 有一单频调幅波,载波功率为100W,求当m a=1与m a=0.3时的总功率、边总功率和每一边频的功率。

4-3在负载R L=100某发射机的输出信号u(t)=4(1+0.5cos t)cos c t(V),求总功率、边频功率和每一边频的功率。 4-4 二极管环形调制电路如图题4-4所示,设四个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完全一致,均自原点出点些率为g d的直线。调制信号uΩ(t)=UΩm cosΩt,载波电压u c(t)如图所示的对称方波,重复周期为T c=2π/ωc,并且有U cm>Uωm,试求输出电流的频谱分量。 图题4-4 4-5.画出如下调幅波的频谱,计算其带宽B和在100Ω负载上的载波功率P c,边带功率P SB和总功率P av。。 (1)i=200(1+0.3cosπ×200t)cos2π×107t(mA) (2)u=0.lcos628×103t+0.lcos634.6×l03t(V) (3) 图题6.3-5所示的调幅波。

基于LabView的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基于LabVIEW的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工程设计报告 题目类型:小组题目 班级:021212 姓名:李x(组长)、黄XX 学号:1149,1100 联系方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一.摘要 虚拟技术的发展使电子技术实验的分析设计过程得以在计算机上轻松、准确、快捷地完成。这样,一方面克服了实验室在元器件和规格上的限制,避免了损坏仪器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使得实验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从而促进虚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本文介绍了基于LabVIEW的虚拟电子技术实验系统——虚拟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实现。此系统具有参数调节方便、易实现、可靠度高等优点。 在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小组首先对LabVIEW这款软件的使用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掌握了这款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图形编程的方法;其次对调制解调系统进行学习,了解现在流行的调制解调是如何实现的,然后在理论上设计出一套可以实现的调制解调系统;进而在LabVIEW的开发环境下对设计的系统进行试验验证,经过调试和反复的完善,得到最终的调制解调系统。 二.绪论 (一)虚拟仪器的发展 虚拟仪器发展至今,大体可以分为四代:模拟仪器、分立元件式仪器、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和虚拟仪器。 第一代---模拟仪器。这类仪器看起来在某些实验室仍然恩能够看到,是以电磁感应基本定律为基础的指针式仪器,如指针式万用表、指针式电压表、指针式电流表等。这类指针式仪器借助指针来显示最终结果。 第二代---分立元件式仪器。当20世纪50年代出现电子管,20世纪60年代出现晶体管时,便产生了以电子管或晶体管电子电路为基础的第二代测试仪器---分立元件式仪器。 第三代---数字化仪器。20世纪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诞生了以集成电路芯片为基础的第三代仪器这类仪器目前相当普及,如数字电压表,数字频率计等。这类仪器将模拟信号的测量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测量,并以数字方式输出最终结果,适用于快速响应和较高准确度的测量。 第四代---智能仪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器的普及,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第四代仪器---智能仪器也迅速普及。这类仪器内置微处理器,既能进行自动测试,又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可取代部分脑力劳动,习惯上称之智能仪器。其缺点是它的功能模块全部都以硬件的形式存在,无论对开发还是针对应用,都缺乏灵活性。 目前,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深层次的结合正引起测试仪器领域里的一场新革命,一种全新的仪器结构概念导致了新一代仪器---虚拟仪器的出现。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测量技术想结合的产物,是传统仪器观念的一次巨大变革,是仪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出现使得人类的测试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二)虚拟仪器的特点 任何一台仪器,一般都由信号的采集、信号的分析处理、测试结果的输出三

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电子信息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09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班级 题目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姓名杜怀超学号091308305 指导教师王丹王娜 二О一一年12 月 6 日

容摘要 频率调制(FM)在常应用通信系统中。FM广泛应用于电视信号的传输、卫星和系统等。 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主要是通过对模拟通信系统主要原理和技术进行研究,理解FM调制原理和FM系统调制解调的基本过程,学会建立FM调制模型并利用集成环境下的M文件,对FM调制解调系统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别绘制出基带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的时域波形;再进一步分别绘制出对已调信号叠加噪声后信号,相干解调后信号和解调基带信号的时域波形;最后绘出FM基带信号通过上述信道和调制和解调系统后的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并通过与理论结果波形对比来分析该仿真调制与解调系统的正确性及噪声对信号解调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XP,使用工具软件为 7.0。在该平台运行程序完成了对FM调制和解调以及对叠加噪声后解调结果的观察。通过该课程设计,达到了实现FM信号通过噪声信道,调制和解调系统的仿真目的。从而了解FM调制解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有利于以后设计应用。 关键词 FM;调制;解调;M ATL AB仿真;信噪比

一、MATLAB软件简介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以矩阵为基本数据单位,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二、理论分析 2.1 一般通信系统 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一般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息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对于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

OFDM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现源程序

clear all; close all; IFFT_bin_length = 1024; % FFT的点数 carrier_count = 200; % 载波的数量 bits_per_symbol = 2; % 每个符号代表的比特数 symbols_per_carrier = 50; % 每个载波使用的符号数 SNR = 10; % 信道中的信噪比(dB) baseband_out_length=carrier_count*symbols_per_carrier*bits_per_symb ol;%总比特数 carriers = (1:carrier_count) + (floor(IFFT_bin_length/4) - floor(carrier_co unt/2)); conjugate_carriers = IFFT_bin_length - carriers + 2; %发送端>>>>>>>>>>>>>>>>>>>>>>>>>>>>>>>>>>>>>>>>>>>>>>>>>> >>> %产生随机二进制数据: baseband_out = round(rand(1,baseband_out_length)); convert_matrix=reshape(baseband_out,bits_per_symbol,length(baseband _out)/bits_per_symbol); for k = 1:(length(baseband_out)/bits_per_symbol) modulo_baseband(k) = 0; for i = 1:bits_per_symbol modulo_baseband(k)=modulo_baseband(k)+co

第九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 习题

第九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 习题 9.3有一调幅波方程式为t t m I i a 0cos )cos 1(ωΩ+=,试求这电流的有效值,以I 及m a 表示之。 解:[]a 000I m i Icos t cos()t+cos()t 2 ωωω?=+-Ω?+Ω 电流有效值eff I == 9.4 有一调幅波方程式为t t t v 6 102sin )100002cos 3.050002cos 7.01(25πππ-+= 1)试求它所包含的各分量的频率与振幅; 2)绘制出这个调幅波包络的形状,并求出峰值与谷值调幅度。 解:1) 66666 6 6 6625(10.7cos 250000.3cos 210000)sin 21025sin 21017.5cos 25000sin 2107.5cos 210000sin 21025sin 2108.75sin 20.995108.75sin 21.005103.75sin 20.9910 3.75sin 21.0110v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t 2)令25000ωπ=?。求包络的峰值,()d 10.7cos t 0.3cos 2t 0dt ωω+-=,可解出 o t 54.3ω≈,o t 180ω=。所以,峰值调幅度aup 1.504-1 m 0.5041 ≈≈,谷值调幅度 adown 1-0 m =11 = 9.5 有一调幅波,载波功率为100W 。试求当1=a m 与3.0=a m 时每一边频的功率。 解:1=a m ,边频功率02a () oT m 1P P 10025W 44ω+Ω==?= 3.0=a m ,边频功率022a () oT m 0.3P P 100 2.25W 44 ω+Ω==?= 9.6设非线性阻抗的伏安特性为3 31v b v b i +=,试问能否产生调幅作用?为什么? 解:不能。要产生标准的调幅波,需要伏安特性具有一次项和二次项。题目给出的伏安特性没有二次项。 设载波为C Cm C v V cos t ω=,信号为m v V cos t ΩΩ=Ω,伏安特性为2 12i b v b v =+, C v v v Ω=+,则有 2 1Cm C m 2Cm C m (V cos t V cos t)(V cos t V cos t)i b b ωωΩΩ=+Ω++Ω

高频复习题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第5章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本章与第六章整合,参见第六章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6.1自测题 6.1-1调制是。 6.1-2调幅过程是把调制信号的频谱从低频搬移到载频的两侧,即产生了新的频谱分量,所以必须采用才能实现。 6.1-3 产生单边带信号的方法有和。 6.1-4大信号检波器的失真可分为、、和。 6.1-5大信号包络检波器主要用于信号的解调。 6.1-6 同步检波器主要用于和信号的解调。 6.1-7混频器的输入信号有和两种。 6.1-8变频电路功能表示方法有和两种。 6.1-9为了抑制不需要的频率分量,要求输出端的带通滤波器的矩形系数。 6.2思考题 6.2-1为什么调制必须利用电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才能实现?它和小信号放大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6.2-2写出图6.2-2所示各信号的时域表达式,画出这些信号的频谱图及形成这些信号的方框图,并分别说明它们能形成什么方式的振幅调制。 图6.2-2 6.2-3振幅检波器一般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如何?

6.2-4下列各电路能否进行振幅检波?图中RC为正常值,二极管为折线特性。 图6.2-4 6.2-5 变频作用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一定要有非线性元件才能产生变频作用?变频与检波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6.2-6如图思6.2-6所示。设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均为从原点出发,斜率为g d的直线,且二极管工作在受u L控制的开关状态。能否构成二极管平衡混频器?求各电路输出电压u0的表示式。 图6.2-6 6.2- 7.某混频器的中频等于465KHz,采用低中频方案(f1=f s+f i)。说明如下情况是何种干扰。 (1)当接收有用信号频率f L=500KHz时,也收到频率为f M=1430KHz的干扰信号。 (2)当接收有用信号频率为f s=1400kHz时,也会收到频率为f M=700kHz的干扰信号。 (3)当收听到频率为f s=930kHz的信号时,同时听到f M1=690KHz,f M2=810kHz两个干扰信号,一个干扰信号消失另一个也随即消失。 6.2-8 晶体三极管混频器,其转移特性或跨导特性以及静态偏压V Q、本振电压u L(t)如图思6.2-8所示,试问哪些情况能实现混频?哪些不能?

振幅调制与解调multisim仿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振幅调制与解调 初始条件: 振幅调制与解调原理,Multisim软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设计任务 根据振幅调制与解调的原理,设计电路图,并在multisim软件仿真出波形结果。(2)设计要求 ①惰性失真测试; ②负峰切割失真的测试; ③检波器电压系数的测试; 时间安排: 1、2014 年11月17 日集中,作课设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说明。 2、2014 年11月17 日,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基本原理。 3、2014 年11月18 日至2014 年11月20日,方案选择和电路设计。 4、2014 年11月20 日至2014 年11月21日,电路仿真和设计说明书撰写。 5、2014 年11月23 日上交课程设计报告,同时进行答辩。 课设答疑地点:鉴主13楼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本文是振幅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分析与multisim仿真实现,其中包括其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数学定义、电路框图、仿真原理、仿真波形及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性,其中详细讲述了电压调制系数的定义、计算、及其对调制与解调结果的影响,最后对解调的两种失真,惰性失真和负峰切割失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减小这种失真的办法。 关键字:振幅调制,AM信号解调,multisim仿真。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principle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sim simulation implementation, including its basic principle of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athematical definition, circuit diagram and simulation principle and simulation waveform and its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the definition and calculation of voltage modulation coefficient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sult of th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the last of demodul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distortion, inert distortion and negative peak cutting distortion,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the way to minimize this distortion is given. Key words: amplitude modulation, AM signal demodulation, multisim simul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