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经济师基础-法律

中级经济师基础-法律

中级经济师基础-法律
中级经济师基础-法律

第31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新增)

第五部分法律---共5章

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新增)

第三十二章物权法律制度

第三十三章合同法律制度(简化)

第三十四章公司法律制度(简化)

第三十五章其他法律制度(简化并增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法律调整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国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方式和调整经济的主要法律种类,并能够运用经济法基本原理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调整经济的法律

第二节经济法基础知识

第一节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考试内容:

法学中的"经济"概念,调整经济的法律,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模式,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一、“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的概念

(一)法学中的“经济”概念

法律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因此,从法学视角来界定经济,“经济”就是指人们围绕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的三个阶段

调整经济是法律的一项重要功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是诸法合一,刑法、民法不分。这种法律调整模式与当时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状态密切相关。

2.自封建社会末期和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法律进入了大分化、大发展时期,从最初诸法合一发展为刑法、民法分离;以后又分为民法、刑法、行政法,一直发展到十几个法律部门。这个时期对经济关系调整其主导作用的是民商法。

3.进入当代社会

法律体系重新整合,民法、商法和经济法共同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同时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

法等新兴法律部门也成为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经济法”和“调整经济的法”的概念

1.“经济法”

“经济法”是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并列的一个法律部门,是现代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调整经济的法”

“调整经济的法”,是调整围绕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体,它既包括传统法律体系中的民法、商法,也包括近代产生的经济法,它既包括调整国内经济关系的法,也包括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它是一国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是“混合经济”,是市场力量与政府干预力量综合作用的经济形态。法律对市场经济的调整,表现为多个法律部门的综合运用、协调作用。具体来说,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一)民商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挥着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对市场经济进行规制的法律体系中,民商法处于基本法的地位。民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民商法主要调整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经济领域。

1.市场作为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在体系上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市场主体即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能作为独立的、能动的主体进入市场。

民事主体制度,包括民事主体的种类、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监护、法人、人格权等法律制度,为市场经济缔造平等、独立和具备自由交易资格的市场主体。

商法中的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三资企业法律制度、破产法律制度等,进一步对市场主体予以构造、规范和保护。

2.人类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首先要完成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这种结合具体体现为人对财产的支配关系,在法律上就表现为物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物权法和知识产权法通过调整各种社会物质财富的归属和利用关系,直接影响社会生产的过程和社会经济的结构。

3.所谓市场,在抽象意义上表现为各种交易关系的总和。

合同法律制度为各种财货与服务交易提供法律保障。商法中的票据法、证券法、海商法、保险法等法律制度,进一步对市场交易关系进行规范。

4.民事责任制度。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由于责任的存在,才能督促义务人正确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以保障权利人权利的实现。民法借助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制度为市场主体善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保障。

(二)经济法

经济法也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法,其调整对象主要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经济法与民商法协调互补,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调整经济关系的两大法律体系。

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调整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调整和规制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活动。

如企业的市场准入、计划法、财税法、金融法、会计法、银行业法、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土地法等。

2.调整和规制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活动。

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

3.调整和规制国家直接从事的经济行为。

如政府采购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

(三)其他法律部门

除了民商法和经济法,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法律部门还包括劳动法、环境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律部门。在最为广泛的意义上,对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是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

第二节经济法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法的本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从经济法调整对象出发,经济法即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和组织管理性的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三类:

(一)经济管理关系

经济管理关系,即指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运用一系列手段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这种宏观经济关系有如下几点说明:

1.它是一种经济关系,以此区别于行政指导关系;

2.这种宏观经济管理关系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

3.宏观经济管理关系是宏观领域的经济关系,它关系国计民生、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整体性调控而形成的;

4.宏观经济管理关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如发展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因而可以分化出各种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如计划关系、财政政策关系、货币政策关系、产业政策关系等。

(二)市场管理关系

市场管理关系,国家在市场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市场管理关系由经济法调整。

市场管理关系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2.产品质量管理关系;

3.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

(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参与,将由直接的行政命令和行政指挥,转向公开市场操作和间接干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化趋势。直接体现国家意志而具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或超出民法调整范畴的“平等主体”之财产关系,即应当作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这些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1.国家通过政府机构或设立企业、委托代理人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或经济关系,如进行招标、定(购)货、发包、出让、信贷、担保等活动时发生的合同关系;

2.平等的国家机关或财政主体之间的经济协作关系。

二、经济法的本质

经济法的本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法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等;二是经济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性质或属性。经济法作为法的一个部门,集中体现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是由经济的社会化所导致的国家干预、参与经济之法,现概括和分述如下:

1.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2.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3.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

4.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

5.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宗旨和本质的具体体现,是经济立法、经济司法、经济法的实施等一切经济法制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对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1.平衡协调原则

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3.有限干预原则

4.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第32章物权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物权法的基本规定,并能够运用物权法原理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中遇到的物权法问题。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物权概述

第二节所有权

第三节用益物权

第四节担保物权

第一节物权概述

考试内容: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的种类,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

一、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物权的概念

物权,特定社会人与人之间对物的占有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享有的支配权利,即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二)物权的法律特征

物权和债权构成了市场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财产权利。物权是和债权相对应的一种民事权利,民法关于物权和债权的规定构成了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和财产的结合表现为物权,当财产进入流通领域之后,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换则体现为债权。主体享有物权是交换的前提,交换过程则表现为债权,交换的结果往往导致物权的让渡和移转。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和物权公示原则。

(一)物权法定原则

1.含义

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得丧变更及其保护的方法均源自法律的直接规定,当事人不得自由的创设。

2.具体内容

(二)一物一权原则

1.含义

一物一权原则,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不得有互不相容的两个以上的物权同时存在于同一标的物上。

2.具体内容

(1)一个特定的标的物上只有一个所有权。

(2)同一物上不得设有两个以上相互冲突和矛盾的物权。

(三)物权公示原则

1.含义

物权公示原则,民事主体对物权享有与变动均应采取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方式的原则。

《物权法》第6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这是物权法关于物权公示基本原则的法律界定。

2.具体内容

(1)物权的公示方法必须由法律规定。

(2)物权公示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

3.预告登记——解决“一房二卖”

预告登记,为保全一项请求权而进行的不动产登记,该项请求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这种登记是不动产登记的特殊类型。

《物权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不动产

的,不发生物权效力。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传统的不动产物权登记都是针对现实的不动产物权进行登记,而预告登记所登记的,不是不动产物权,而是目的在于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请求权。

预告登记的本质特征是使被登记的请求权具有物权的效力,也就是说,经过预告登记之后的请求权,对后来发生的与该项请求权内容相同的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行为,具有对抗的效力。

三、物权的种类

(一)物权的权利人行使权利的范围不同

1.自物权:权利人对自己所有的标的物依法进行全面支配的物权。

“全面支配”意味着支配范围的全面性和支配时间的无限性。只有所有权符合这一特征,故自物权即所有权,它是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

2.他物权:权利人在他人所有的标的物上享有的被限定于某一特定方面或某一特定期间的物权。

它是在所有权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非所有人对物享有的一定程度的支配权。他物权与自物权一样,都具有直接支配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性质,同样能够产生物权的各种效力。

(二)设立目的的角度对他物权的分类

1.用益物权——以标的物的使用和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他物权

2.担保物权——为担保债权的实现而设立的他物权

3.区别

(1)设立目的不同

用益物权目的在于实现物的使用价值,担保物权目的这是以物的交换价值担保债权的实现。

(2)权利的性质不同

用益物权多为独立性的主权利,它往往有明确的存续期间,通常是根据合同确定的;担保物权则是从权利,以所担保的债权作为其主权利,它以此债权的存在为前提,其所担保的债权实现时,该权利即归于消灭。

(3)标的物不同

用益物权的主要标的物为不动产,担保物权则不限于此。

(4)标的物价值形态变化的影响

用益物权的标的物价值形态发生变化,会对权利人的使用收益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权利消灭;而担保物权的标的物价值形态发生变化并不影响担保物权以变化后的物为标的而继续存在。

这一特点决定了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即当担保物的标的物转化为价值形态时,担保物权就以变形物为客体。

(三)物权有无从属性

1.主物权:可以独立存在的物权,它与其他权利没有从属关系。所有权、地上权、采矿权、取水权等属于主物权。

2.从物权:从属于其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从属于债权而存在,地役权从属于需役地的所有权而存在。

区分主物权和从物权的意义在于,主物权独立存在;从物权的命运取决于主权利,主权利消灭,从权利也消灭。

(四)物权的发生是否基于当事人的意思

1.法定物权: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发生的物权,无论当事人意思如何都不影响这些物权的成立,如留置权和法定抵押权。

2.意定物权:依当事人的意思而发生的物权,如质权、抵押权。

区分法定物权和意定物权的意义在于,法定物权和意定物权成立的要件和使用的法律不同。

(五)物权的存续有无期限

1.有限期物权:有存续期限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2.无期限物权:没有期限限制的物权,如所有权。

四、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

不同法律部门对物权进行保护的方法不同,民法主要是通过民事诉讼和民法方法对无权进行保护的。根据权利人保护物权请求的不同性质,通常可将各种保护物权的方法分为物权的保护方法和债权的保护方法。

(一)物权的保护方法

1.含义

这是指权利人通过行使各种物上请求权,或者通过提起确认物权之诉的方法保护物权。

物上请求权,物权被侵害或者可能遭受侵害时,物权的权利人为排除侵害或防止侵害,请求对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2.物权方法(依物上请求权的内容不同)

(1)请求返还原物。(2)请求排除妨害。(3)消除危险。

(二)债权的保护方法

这是指权利人通过行使债权请求权对权利人的自身利益加以保护的方法。

债权方法旨在填补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相比较而言,物权方法更能充分地保护物权人的利益,因此在适用次序上,债权方法是次于物权方法的,即只有当物权方法不能使物权得到完整的保护时,才适用债权方法。

债权方法的内容主要以赔偿财产损失为主,但也不排除其他方法,如恢复原状、返还不当得利等。

(三)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

1.根据不同

物权保护方法以物权的存在为前提,适用民法关于物权的规定;债权保护方法则以债权的存在为前提,它适用于民法关于债的规定。

2.适用范围不同

物权保护方法只适用于对物权的侵害,不管侵害是否造成实际损失,权利人均可采取这种方法。而损害赔偿的保护方法既适用于对物权的侵害,又适用于对债权的侵害。在保护物权时,采用损害赔偿方法的仅适用于对物权的侵害已造成实际损失的情况。

3.目的不同

物权的保护方法,旨在恢复物权人对物权的客体享有完整的、排他的支配权力,从而使物权的内容得到实现。而损害赔偿的保护方法旨在补偿受害人因遭受不法侵害而遭受的财产损失。

一般来说,物权保护方法更能充分地保护物权人所享有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因此在具体运用以上方法时,应当首先考虑适用物权的保护方法。

第二节所有权

考试内容:

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规则,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区别,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一、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一)概念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财产所有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关系在形式上、法律上的表现。

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1)占有权,权利人对财产实际控制的权利;

(2)使用权,权利主体对物进行利用,以满足某种生活或生产需要的权利;

(3)收益权,权利人获取基于财产而生的物质利益的权利;

(4)处分权,权利人依法对财产进行处置的权利。

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拥有所有权的的根本标志。

(二)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二、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

(一)所有权的取得

所有权的取得,民事主体获得所有权的合法方式和根据。根据物权法定的基本原则,所有权的取得必须依法进行。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两种。

1.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所有权首次产生或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物的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

2.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通过一定的法律行为或基于法定的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所有权。

这种取得方式须以原所有人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作为取得的前提条件。

所有权继受取得的原因主要包括:

(1)因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取得所有权,具体包括买卖合同、赠与和互易等。

(2)因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取得所有权,例如继承遗产、接受遗赠。

(3)因其他合法原因取得所有权,如合股集资。

3.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可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继受取得财产所有权以原所有人行使处分权为前提,如果对某项财产的处分属于由占有人进行的无权处分,受让人通常不能取得所有权,但是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依法取得该项财产的所有权,原所有人只能请求占有人赔偿损失,而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该项财产。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三个方面:

(1)受让人须是善意的。受让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出让人是无权处分人。

(2)受让人必须支付了合理的价款。受让人须通过有偿交换取得该财产。

(3)受让人已经占有了该财产。

善意取得既可适用于动产,也可适用于不动产。不动产的转让以办理登记为物权变动的标志,如果没有完成登记,则受让人不能主张善意取得;动产的转让以交付作为基本标志,动产的交付已经完成意味着受让人获得了该动产的所有权。

转让的动产必须是国家法律允许自由流通的财产,禁止或限制流通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货币和不记名证券是一种特殊的动产,谁持有就成为其权利主体,因此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二)所有权的消灭

所有权的消灭,主要有两种情况:

1.所有权的相对消灭

因物权主体的原因而消灭,如权利人转让或抛弃物权或作为权利人的公民死亡等。

2.所有权的绝对消灭

因所有权客体的原因而消灭,如标的物损毁或灭失导致原物权的终止。

三、共有

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就同一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的法律制度。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共同所有一物,并不意味着共有是多个所有权;共有只有一个所有权,只不过是由多人享有。共有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权形式,它仅是同种或不同种类的所有权的联合。

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形式。

(一)按份共有(分别共有)

按份共有,又称分别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按份共有的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一定的应有部分。应有部分的确定,(1)如果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发生按份共有的,则按当事人的意思确定应有部分的比例;(2)如果是根据法律规定而发生按份共有的,则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应有部分的比例;(3)如果根据上述两种方法不能确定应有部分的比例时,则应推定为各共有人的应有部分均等。

按份共有人依据其应有部分,对于共有物的全部享有使用收益权,而不是对共有物按应有部分比例享有一定部分的用益权。

按份共有中的共有人不需经过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而出卖自己的应有部分,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共有人有优先购买权。

处分按份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2/3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共同共有

共同共有,根据一定原因成立共同关系的数人,共享一物的所有权。

共同共有的发生以共同共有人之间存在共同关系为前提。共同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共同目的而结合成为共同共有基础的法律关系,如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等。

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共有人不能对共同共有财产确定份额;只有在共同共有关系终止、共有财产分割以后,才能确定各共同共有人的份额。

各共同共有人对整个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同时对整个共有财产平等地承担义务。一般情况下,共同共有财产的处分应经全体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共同共有的形式主要包括三种:

(1)夫妻共同财产;(2)家庭共有财产;(3)遗产分割前的共有。

【例题5:单选】甲、乙、丙、丁按份共有一栋房屋,份额相同。为提高该房屋使用价值,甲向乙、丙、丁提议拆旧翻新。在共有人之间未就该事项做出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下列表述中,符合《物权法》规定的是()。

A、即使乙、丙、丁不同意,甲仍可以拆旧翻新

B、只要乙、丙、丁中有一人同意,甲就可以拆旧翻新

C、只要乙、丙、丁中有二人同意,甲就可以拆旧翻新

D、只有乙、丙、丁均同意,甲才可以拆旧翻新

【答案】C

【解析】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拆旧翻新)的,应当经占份额2/3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区别

四、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1.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3.业主转让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其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一并转让。

第三节用益物权

考试内容:

用益物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几种具体的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地役权的设立。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

用益物权,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用益物权制度是物权法律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与所有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等一同构成了物权制度的完整体系。

在我国,用益物权的种类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地役权、国家集体自然资源使用权、典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渔业养殖捕捞权等。

(二)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

二、几种具体的用益物权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

1.法律特征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是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和法人。

(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客体为国家所有的土地。

(3)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从国家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用益物权。

(4)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排他性,是一项独立的物权。

2.设立方式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让或者划拨等方式。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

国家作为出让人将一定期限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使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向出让人支付一定的出让金的制度。

(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划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划拨土地没有期限的限制。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公民或集体组织,对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从事生产活动,依照承包合同的规定而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依据承包合同所取得的对公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从事经营活动并从中获得收益的权利,它是我国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收入的来源和保障。

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以下的法律特征:

(1)承包经营合同是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依据。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公民或集体组织。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为全民所有的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

(3)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

(三)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公民在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上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从而对此宅基地享有的占有和使用的权利。

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以下的法律特征:

(1)宅基地使用权属于一种用益物权,宅基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所有。

(2)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是公民,而且主要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3)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主要是集体所有的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4)宅基地使用权必须遵循法定的申请程序,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取得。

(5)宅基地使用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非经法定程序,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得任意剥夺公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

(四)地役权

地役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

需要利用他人土地才能发挥效用的土地,称为需役地;提供给他人使用的土地,称为供役地。

如:甲房地产公司从他人手中购得土地一块,以“观景”为理念设计并建造观景商品住宅楼。该地块前有一学校乙,双方协议约定:乙在20年内不得在该处兴建高层建筑,为此甲每年向乙支付10万元作为补偿。甲在合同生效时取得了地役权。

地役权的法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役权是利用他人的不动产的一种权利。

(2)地役权是为了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

(3)地役权是按照合同设立的。

【例题9:课后题第2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权利是()。

A 占有

B 使用

C 收益

D 处分

答案:D

第四节担保物权

考试内容:

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几种主要的担保物权: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抵押的登记;质权的种类;留置权的适用。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担保物权,为确保债务清偿的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所有的物或所属的权利上设定的,以取得担保作用的限定物权。

担保物权以取得担保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实质内容。担保物权具有确保债务履行以及促进资本和物资融通的功能。

担保物权具有以下特征:

二、几种主要的担保物权

(一)抵押权

1.含义

抵押权,债权人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所提供担保的财产不移转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享有的就所担保的财产变价并优先受偿的权利。

债权人为抵押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所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2.注意事项

(1)抵押权的产生与存在须以一定的债权关系的发生和存在为基础和前提,抵押权的目的是取得抵押物的交换价值以实现债权;

(2)抵押权的发生不以占有抵押物为要件,抵押人也无须将抵押物交付抵押权人,其并非着眼于取得或限制抵押物的使用价值,对不动产抵押权进行登记,是为确保抵押权人权利的存在和预防损害第三人利益;

(3)抵押权人在债务人不清偿债务时,对抵押物的变价款优先于无抵押权的债权人受偿,在同一抵押物上存在数个抵押权的则是先成立的抵押权优先于后成立的抵押权。

3.抵押权的设定方式

(1)依照法律规定直接产生;(2)基于当事人所订立的抵押合同而设立

4.抵押标的(抵押财产)的注意事项

(1)抵押标的应具有独立的交换价值并能依法予以实现,具有交换价值但法律禁止流通的财产不能作为抵押物。

(2)抵押的财产必须是某项特定的财产,或者是具有特定范围的财产。

(3)抵押权的实现途径是将抵押财产拍卖或变卖,因此抵押财产必须是可以转让的。

(4)抵押标的以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为限,具有交换价值而得以流通的财产权利也可作为抵押标的。

5.抵押财产范围

6.抵押登记

【例题10:课后题第3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可以抵押。

A建筑物 B正在建造的建筑物 C生产设备 D建设用地使用权 E土地所有权

答案:ABCD

(二)质权

1.含义

质权,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转移给债权人占有,以之作为债务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或财产权利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在质权关系中,提供质押财产的人称为出质人,接受该财产作为其债权担保的人称为质权人,质押的财物称为质物。

2.质权的法律特征

(1)质权的设定必须转移占有,以某些特定财产作质物时,还必须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2)质权的标的主要为动产或权利,不包括不动产。

(3)质权具有物上代位性、从属性和不可分性。

3.质权的分类

(1)动产质押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2)权利质押

以出质人提供的财产权利为标的而设定的质权。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可以作为权利质押的权利有:①汇票、支票、本票:②债券、存款单;

③仓单、提单;④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⑤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⑥应收账款;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三)留置权

留置权,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留置该动产,并依照法律的规定将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1)留置权的成立无需双方当事人的约定,也就是说,即使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任何关于留置权的规定,也不影响留置权的存在,当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债权人可直接基于法律的规定行使留置权。所以留置权是一种法定的担保物权。

(2)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3)留置权只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关系中。根据留置权的特性,留置权只能在债权人能依照合同的规定占有债务人一定财产的情况下方能存在,亦即留置物必须与所担保的债权存在一定的牵连关系,若留置物与所担保债权的内容毫无关系,则不能产生留置权。如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

第33章合同法律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合同法的基本规定,并能够运用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处理和解决经济工作中遇到的合同法律问题。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合同概述

第二节合同的效力

第三节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

第四节合同的担保和保全

第五节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

第六节违约责任

第一节合同概述

考试内容:

合同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法律特征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2.合同是在当事人自愿基础上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4.合同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的分类

(一)合同当事人各方权利义务的分担方式

1.双务合同

合同各方当事人相互享有权利,相互负有义务的合同。

在双务合同中,各方当事人不仅都享有权利、负担义务,而且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已方的权利正是他方的义务,而他方的权利又正是己方的义务。例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

2.单务合同

合同当事人一方只负有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另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负担义务的合同,如借用合同。

(二)合同的成立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要件

1.诺成合同(不要物合同)——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

不要物,除了交付标的物表示一致外,不需要以交付标的物为合同成立条件。

在合同法中凡是没有规定以实际交付标的物为合同成立条件的合同都是诺成合同,绝大多数合同都是诺成合同。

2.实践合同(要物合同)——保管合同、借用合同

除了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需要有一方当事人实际交付标的物的行为才能成立的合同。

(三)法律上是否规定一定的名称

1.有名合同(典型合同)——在法律上已经确定了一定的名称和特定规则的合同

2.无名合同(非典型合同)——法律上没有确定一定名称,有没有作出特别规定的合同

(四)合同的成立是否需要特定的形式

1.要式合同——需要采取特定的方式才能成立的合同

从形式上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2.不要式合同——合同的成立不需要采用特定方式法律合同

(五)有关连的合同之间的主从关系

1.主合同——不依赖其他合同的存在为前提,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

2.从合同(附属合同)——不能单独存在的,必须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的合同

第二节合同的效力

考试内容:

合同的生效要件,无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的概念和类型。

一、合同的生效要件

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事人达成合意,意味着合同成立;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才能获得法律的保护,才意味着合同的生效。

合同生效的法律要件主要包括:

1.主体合格——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2.内容合法——不得与法律的强制性或者禁止性规范相抵触

3.意思表示真实

4.合同的形式合法

二、违反生效要件的合同

违反合同的生效要件的合同主要包括无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三种。

(一)无效合同

1.含义

无效合同,不具备合同的生效条件而不能产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合同。

2.合同本身无效的情形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3.注意事项

(1)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被确认无效所产生的效力是溯及既往的,即从合同成立时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而不是从被确认时开始无效。

(2)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合同被确认无效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 金融监管属于管制的范畴。管制(Regulation)一般是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本文所说的金融监管,倾向于一般意义上的管制定义,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2.依法监管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金融监管机构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 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涵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计任何手段的恶劣竞争,避免出现危及银行体系安全稳定的行为。 6.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指金融监管要做到使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相统一,以及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相统一。 (四)金融监管的作用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持社会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第二,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第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第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五,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金融机构个体的盲目经营行为。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真题版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经济基础》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会使预算线() A. 向上平移 B. 向右平移 C. 向左平移 D. 向下旋转 2.下列经济业务中,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的是() A.企业取得银行贷款 B.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现金 C.股东投入资本 D.企业销售商品取得现金 3.从某单位所有在职员工中,随机抽取300人进行抽样调查,来研究该单位在职员工中亚健康人员占比情况,该项调查的总体是() A.随机抽取的300名在职员工 B.该单位所有在职员工 C.该单位所有亚健康在职员工 D.被调查的300名在职员工中的亚健康员工 4.关于政府多年预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编制多年预算,一般采取逐年递推或滚动的形式 B.多年预算必须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 C.多年预算一般具有法律效力 D.多年预算每3到5年编制一次 5.在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中,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的过程属于资金循环中的()过程。 A.生产 B.供应 C.销售 D.投入 6.按照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划分,现代会计可分为()。

A.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B.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 C.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 D.行政会计与企业会计 7.就生产者或销售者而言,如果想通过降低其生产或销售的某种商品的价格来增加其总销售收入,那么其生产或销售的该种商品的()。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大于1 B.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等于1 C.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应等于1 D.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应大于1 中级经济师考试题目8.若要定量研究边际消费倾向,并预测一定收入条件下的人均消费金额,使用的统计方法是()。 A.相关分析 B.平台分析 C.回归分析 D.描述分析 9.甲向乙借了300元钱,同时甲又为乙修好了笔记本电脑,修理费恰好是300元,则甲乙之间的债权债务可以()。 A.抵销 B.提存 C.混同 D.免除 10.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能够可靠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在会计上称为()。 A.利润 B.价格 C.投资 D.费用 11.关于扣缴义务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人不能成为扣缴义务人

2011年_中级经济师考试必读

2011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19、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20、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3、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6、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 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9、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法企业和公司企业。 2、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3、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5、公司制企业特点是: .公司为股东所有; .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 .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6、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7、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章节重点总结 表格版 【呕心沥血

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市场决定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 ⑤互补品的价格需求因素 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第一章 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含义 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市决定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期供给因素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场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需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求含义目的影响 后果措施均衡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短缺变相涨价行政措施供价格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市场过剩变相降价政府收购给公式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 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需求价格弹①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均 基本类型性 Ed1 不变衡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弹 需求交叉弹定义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价性性基本类型①Ed>0 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d<0 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d0 无关系格需求收入弹基本①E1 ②E>1 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 必需品即需求数性类型 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 低档品供给价格弹基本类型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 性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效用基数效用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两者 是否可加理论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区别总消费者偏好 ①完备性 A>B;A<B;AB②可传递性 A>B;B>C;所以 A>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无差异第二章含义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 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消影响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预算费约束变动特性者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行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理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均衡和收入效应论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电子书课件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电子书【精讲班内容安排】 精讲班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班次,适合各类学员,尤其适合于基础比较薄弱、初次报考经济师的学员。其内容包括: 1、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并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可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 2、每章均配有课堂练习,帮助学员巩固各章所学知识点。 【教材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考情分析: 经济学基础知识脉络: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市场需求 【本节考点】 1.需求的含义 2.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3.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内容 【本节内容精讲】

一、需求的含义 含义备注 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 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 数量。 需求构成要素: 1、购买欲望(愿意) 2、支付能力(能够) 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 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 和。 【例题1:2013单选】在构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应包括( )。A.消费者的潜在收入 B.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C.产品的市场价格 D.产品的生产成本 【答案】B 1、消费者的偏好: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增强,将引起需求增加。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产品价格: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1)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1)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预期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现期需求会增加) 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现期需求会下降)。 7、其他因素 【例题2:09年单选】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 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答案】B 【解析】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求量增加50个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量减少80个单位,二者共同影响是甲商品需求量减少30个单位。本题实质考核替代品、互补品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题3:2012年多选题】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B.互补品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 D.生产成本 E.预期 【答案】ABCE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例题4:单选】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 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 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 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标准:不得高于30%) 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 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 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

准:不得高于4%) 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 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 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标准:不得高于15%) 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7%) 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 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⑤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呆账准备余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100% ;

201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商品或服务中,适用增值税税率为9%的是()。 A.销售小汽车 B.基础电信服务 C.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D.增值电信业务 【答案】B 2.为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需要查阅的会计报表是()。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支出明细表 C.利润表 D.现金流量表 【答案】A 3.通常情况下,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指标是用()计算的GDP。 A.虚拟价格 B.不变价格 C.现价 D.基期价格 【答案】C 4.下列统计量中,适用于测度分类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A.均值 B.标准差 C.众数 D.中位数 【答案】C 5.关于公共物品供给与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公共物品的数量达到最优

B.在纯公共物品领域,应当而且能够实行市场机制引导资源的配置 C.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D.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在生产上并无任何区别 【答案】D 6.下列经济因素变化中,通常情况下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是反方向的是()。 A.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规模的变化 C.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D.总产出的变化 【答案】D 7.在分析经济波动状况的指标体系中,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轨迹的指标称为()。 A.核心指标 B.领先指标 C.滞后指标 D.一致指标 【答案】B 8.关于财努会计报告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财务会计报告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B.会计报告是对账簿记录资料进行的在加工 C.我国小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等内容 D.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之前,必须进行财产清查 【答案】C 9、存款保险基金的来源不包括()。 A.存款人缴纳的保费 B.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 C.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心分配的财产 D.存款保脸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脸基金获得的收益 【答案】A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题库1000题(汇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煤气和电力在使用价值上相近,如果煤气的价格提高,那么将导致()。 A.对煤气的需求增加 B.对煤气的需求不变 C.对电力的需求增加 D.对电力的需求减少 正确答案:C, 第2题 需求曲线是一条()的曲线。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水平 D.垂直 正确答案:A, 第3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供给将()。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受任何影响 正确答案:A, 第4题 供给量的变动是因为()引起的。 A.非价格因素的变动 B.函数关系的变动 C.价格的变动 D.供给函数的参数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C, 第5题 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为()。 A.需求富有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 C.需求单一弹性 D.低弹性 正确答案:A, 第6题 当,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 A.两者为互补品 B.两者为替代品 C.两者无关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正确答案:B, 第7题 当需求收入弹性时,表明()。 A.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B.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C.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D.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得多 正确答案:B, 第8题 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A.资金有机构成 B.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C.投入品替代性大小 D.时间 正确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第9题 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 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 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正确答案:A,B,D,E, 第10题 下列关于最高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B.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 D.最高限价高于均衡价格 E.其目标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A,B,C, 第11题 下列关于保护价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护生产者利益 B.保护消费者利益 C.实施保护价格会导致供过于求 D.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 E.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 正确答案:A,C,D, 第12题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 A.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B.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C.商品的重要性 D.商品用途的多少 E.时间 正确答案:B,C,D,E,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1.2012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第一部分经济学 3.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a)需求是指在 一定时间和 一定价格条 件下,消费 者对某种商 品或服务愿 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4.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5.影响需求最 关键的因素 还是:该商 品本身的价 格 6.市场供给是 所有生产者 供给的总和 7.影响供给的 因素主要 有:产品价 格、生产成 本、生产技 术、预期、 相关产品的 价格、其他 因素,包括 生产要素的 价格以及国 家政策等 8.市场上商品 或服务的供 给量和市场 价格呈正向 关系变化 9.需求价格弹 性指,需求 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 度,是需求 量变动百分 比与价格变 动百分比的 比率 10.通常可以 把需求价格 弹性分为三 种:1)当需 求变量百分 数大于价格 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大于1时, 叫做需求富 有弹性或高 弹性;2)当 需求变量百 分数等于价 格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等于1时, 叫做需求单 一弹性;3) 当需求变量 百分数小于 价格变动百 分数,需求 弹性小于1 时,叫做需 求缺乏弹 性; 11.影响需求 价格弹性的 因素:替代 品的数量和 相近程度、 商品的重要 性、商品用 途的多少、 时间与需求 价格弹性的 大小至关重 要 12.影响供给 价格弹性的 因素:时间 是决定供给 弹性的首要 因素、资金 有机构成不 同影响供给 弹性的大 小、供给弹 性还受生产 周期和自然 条件的影 响、投入品 替代性大小 和相似程度 对供给弹性 的影响也很 大 13.消费者收 入变动与需 求的变动呈 同方向变 化。价格与 需求之间的 这种呈反向 变化的关

2018新大纲中级经济师金融各章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考点一】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主体:常考点 金融市场主体是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参与者: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 在金融市场上,市场主体具有决定意义:主体的数量决定工具的数量和种类,进而决定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1.家庭:主要的资金供应者,也会成为需求者(购房、购车) 2.企业 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是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 衍生品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主体 3.政府: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暂时的资金供应者 4.金融机构: 最活跃的交易者,扮演多重角色 ●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渠道 ●充当资金供给者、需求者和中介等多重角色 金融机构作为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支配作用 5.金融调控及监管机构:特殊 重要的交易主体: 最后贷款人:资金的供给者 公开市场操作:参与金融交易,影响价格 (二)金融市场客体即金融工具: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1.金融工具的分类 期限不同:货币市场工具(一年以内)、资本市场工具 性质不同:债权凭证、所有权凭证 与实际金融活动的关系:原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 2.金融工具的性质:常考点 第一,期限性 第二,流动性,金融工具在市场上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注意两点:一是能否迅速变现;二是变现时损失的大小 第三,收益性: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或利息,二是买卖差价 第四,风险性:预定收益及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来源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一般而言,金融工具的期限性、收益性与风险性绑定在一起,彼此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它们都与流动性负相关。 (三)金融市场价格 金融市场主体与客体两个要素为最基本要素,是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 【考点二】金融市场的类型 (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 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二)按交易中介划分:常考点 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者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市场,如政府、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 间接金融市场:以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二者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有中介机构参与,而在于中介机构在交易中的地位和性质。(直接金融市场中也有中介:信息中介、服务中介) (三)按照交易性质划分 1.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2.流通市场的两种形态: 固定场所:证券交易所,流通市场的核心 场外交易市场:活跃的发展趋势 3.发行市场是前提和基础,流通市场提供流动性,是发行市场的补充。 (四)按照有无固定场所划分: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 (五)按照交易期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六)按照地域范围:国内金融市场(本币计价,全国性、地区性)和国际金融市场(大多是无形市场) (七)按照成交与定价方式: 公开市场:一般在证券交易所进行 议价市场:没有固定场所 (八)按照交割时间:即期市场与远期市场 【考点三】货币市场及其构成 (一)概述:常考点 货币市场的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工具具有“准货币性质”: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 (二)同业拆借市场特点:常考点 1.期限短:以隔夜头寸拆借为主 2.参与者广泛: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介机构 3.拆借的是超额准备金 4.信用拆借 (三)回购协议市场:常考点 1、回购协议: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订的、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市场活动由回购和逆回购组成。 表面是证券买卖,实质是以证券为质押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 回购方向:先卖出,再购回(买入) 卖出价格小于购回价格,差额是借款的利息 2、回购标的物:国库券或其他有担保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四)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是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的信用凭证。发行期限短、面额较大,绝大部分在一级市场交易。理想的货币市场工具 (五)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最受欢迎的短期融资工具 一级市场行为:出票和承兑;二级市场行为:贴现与再贴现(六)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七)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常考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 式汇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2017年经济基础 公式汇总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的相对变化/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点弹性 (1)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 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 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数(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 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3、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Ey=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Ey>1,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Ey<1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Ey<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1)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 (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 (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 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公式: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这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这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 凯恩斯消费函数: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 这时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 式中,α--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 β-边际消费倾向 βY-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经济基础)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 案(经济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观点,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A)。 A.节约交易 成本或交易费用 B.科学技术进步C.产品标准化化 D.信息不对称2?关于合同权利转让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具有 人身性质的债权不能转让 B.债权人转让权利,应当经过债务人的同意 C.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过

**人统一的除外 D.双方订立合同时特别约定不得转让的权利不得转让给 3?下列统计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B)。 A.性别 B.年龄 C.产品等级 D. 汽车品牌 4.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间财政收支结构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A ) A.收入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 B.收入以地方政府为主,支出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 C.收入和支出划分均以中央政府为主 D.收入和支出划分均以地方政府为主 5、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税收乘数为 (B)。 A. 4 B.-4 C.5 D.-5 6关于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B.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位于其平均收益曲线的上方 C.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相同 D.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相同 7.在某城市2014年4月空气质量检测结果中,随机抽取6天的质量指数进行分析。样本数据分别是:30、40、50、60、80和10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C)。 A.50 B. 55 C. 60 D.70 8.关于总成本曲线变动规律的说法,正确的 (C) 是 A.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B.总成本曲线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C.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 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并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D.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 时总成本等于可变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导语】在每一次发奋努力之后,必然有加倍的奖赏等待着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拿到经济师证书绝对没问题。 2020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需求的含义 需求的含义 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注意:需求D---买家,消费者角度 供给S---卖家,厂商角度 1.需求的两个构成要素: 2.市场需求: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2020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影响需求的因素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注意:需求D---买家,消费者角度;供给S---卖家,厂商角度。 1.供给的两个构成要素: 2.市场供给: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厂商

3.供给函数:各影响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Qs=Qs(p)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发生变化,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Qd=Qd(p) 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我们把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1. 供给数量变动: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供给数量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变动,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是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 供给变动: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如生产成本的变动等)所引起的供给变动。 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2019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

3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 ),纵轴表示价格5、供给的含义: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弧弹性系数计算公式: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归纳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减少;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增加。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1.消费者效用最大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2.对于正常品,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3.对于低档品,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4.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5.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物 2.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正常利润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4.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位置关系:MC边际成本,ATC平均成本,AVC 平均可变成本,AFC平均固定成本 见下图: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真题打印版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成本 C.消费者预期 D.消费者收入 2.就生产者或销售者而言,如果想通过降低其生产或销售的某种商品的价格来增加其总销售收入,那么其生产或销售的该种商品的()。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等于1 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应等于1 C.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大于1 D.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应大于1 3.在相对价格特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会使预算线()。 A.向上旋转 B.向右平移 C.向左平移 D.向下旋转

4.按照经济学家科斯关于企业本质属性的理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不是万能的 B.企业的机会成本 C.存在道德风险 D.信息的不完全性 5.某企业在短期内,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总成本为2100元,当产量增长到4个单位时,平均总成本为562.5元,则该企业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元。 A.100 B.200 C.150 D.250 6.若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是同一条曲线,则此时的市场类型是()。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7.关于寡头垄断市场协议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协议价格制度非常稳定,一旦形成就不会破裂 B.协议价格制一般会受到政府的鼓励

C.它是通过行业中某一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跟随的方式形成的 D.它通过限制各个生产者的产量,使其行业边际收益等于行业边际成本 8.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劳动的供给原则是()。 A.劳动的平均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B.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C.劳动的边际效用大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D.劳动的平均效用等于闲暇的平均效用 9.关于外部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外部性的存在不会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 B.即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外部性的存在也使得资源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C.外部性只有外部不经济这一种状态 D.外部性只发生在生产领域 10.关于经济家科斯提出的产权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因为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B.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相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C.不论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D.如果产权是明晰的,不论交易成本多大,市场最终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考重点-经济基础(干货)

中级经济师考试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必考重点(干货) 【第一章市场求、供与均价格考点】 1.需求、供给的构成要素2个(愿意+能够:有购买的愿望、支付的能力)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7个)、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6个) 3.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引起曲线位移的情形: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 4.某商品需求与替代品(煤气、电)价格同方向、互补品(汽油、汽车)价格反方向变动 5.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最高限价(低干均衡价格)和保护价格(高干均衡价格) 6.需求价格弹性:公式;影响因素;与收入关系(弾性小涨价、弾性大薄利多销,收入增加) 7.需求交叉弹性:运用需求交叉弹性区分:互补品(负数)、替代品(正数) 8.需求收入弹性:运用需求收入弹性区分:低档品、必需品、高档品 *思格尔定律: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増加而减少,越富裕,弹性越小 【第二章消者行为分析考点】 1.经济人假设概念: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2.效用分类:基数、序数效用论。区别:效用是否可以度量;运用什么来分析:基数(边际效用);序数(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3.总效用、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概念 4.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完备性、可传递性、多比少好 5.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 6.无差异曲线的3个基本特征:越远偏好越高;不能相交(可传递性判定);从左向右下方倾斜(由商品边际替代递减规律决定) 7.商品边际替代率:增加一単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8.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收入及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确定端点 9.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10.消费者均衡的前提:偏好、收入、价格不变。假定偏好、收入不变,用图形来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并说明需求曲线的形成。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 11.价格一消费曲线的概念:将消费者均衡点链接起来而得到的线; 12.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