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朱隽

摘要随着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的公布和《贵阳建议》的出台,古村落的保护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因其“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的特点,折射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内涵。本文通过对古村落保护相关概念的阐述,分析了古村落文化保护、文化景观以及村落文化景观三个概念,并就古村落文化保护及村落文化景观进行了细致比较。另外以宏村和南屏村为典型案例作对比分析,指出古村落保护中的问题,应将其扩展到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并提出了一些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古村落文化保护 文化景观 村落文化景观

1 引言

2008年10月31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公布,安徽黄山市呈坎镇呈坎村等村镇名列其中,村落及村落文化的保护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至此,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总数已经达到了251个。

在此之前一周,在“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题,结合国际、国内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形成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贵阳建议》。[2] 2008 年10月17日至21日,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并启动了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的评选活动。

密集而频繁的会议及评选活动让古村落保护的话题顿时成为热点,对于古村落保护的关注由此变得轰轰烈烈。

2 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概念

2.1 古村落文化保护

对古村落文化保护并无直接的定义,但必须体现自然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及游憩价值。对其内容各方都有较为相似的共识,古村落文化保护的主要内容包含整体空间形态、传统街巷格局、建筑风格、古文化遗址、古建筑(构筑)物、古树名木;地方特色方言、戏曲、传统工艺、产业、民风民俗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历史保护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古村落一旦被破坏便再

难恢复。针对古村落文化保护的思路也在发生着转变,从以往片面强调单体村落建筑的保存向关注村落整体历史环境保护方向发展;从强调村落的年代和历史价值向关注村落生活空间的永续利用和特色维持方向发展;从单纯保护村落过去的历史向促进村落未来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3]

但是古村落文化保护仍存在局限性,多限于对建筑实体的保护,对于有形文化遗产比较重视,而对于无形文化遗产的关注则相对较弱。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主体——古村落居民的行为模式考虑比较欠缺,忽略了人与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此外,对于古村落文化保护,地方民众的参与度和支持度相对较少,保护的方法对于提高公众参与度的能力有限。

2.2 文化景观

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大会在美国圣菲召开,与会专家指出将代表了《世界遗产公约》中第一条“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的文化景观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景观由此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关注。

UNESCO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社会和聚落随着时间在自然环境提供的自然限制和机会以及延续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力量( 外在的或内在的) 影响下的有形证据。文化景观既是产物又是过程,是人们生活方式、民族身份和信仰系统的象征,扩展了关于生物与文化多样性相互交叉关系的思维。[4]

2.3 村落文化景观

2008年10月26日出台了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建议(简称《贵阳建议》),该建议就村落文化景观的概念、性质和特点达成了共识,并就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

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解释,文化景观类型遗产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情况”,包括了“能持续使用土地的特殊手段”,这就是指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村落为中心的遗产类型——村落文化景观。

村落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作品,是人类活动创造的并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体现了乡村社会及族群所拥有的多样的生存智慧,折射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于人类有意设计的人工景观和鲜有人类改造印记的自然景观,是农业文明的结晶和见证。村落文化景观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

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民间传统文化精髓,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村落文化景观所蕴含的自然和文化多样性是未来理想生活的活力源泉,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鉴于村落文化景观的性质和特征,我们倡导保护村落文化景观,应当注重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田地、山林、川泽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村落的居住环境,保护村落文化记忆,保持村落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实现自然和文化、物质和非物质、历史和现时的整体保护。

鉴于村落文化景观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仍然在继续发展和不断变化,我们倡导尊重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变特性,延续村落的文化脉络,维护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

鉴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的复杂性,我们倡导政府在政策导向、法律体系构建、技术保障与资金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村民是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的主要力量,重视村落发展诉求,维护村落文化景观发展途径的多样性。[5]村落文化景观是农耕文明与自然环境共同塑造的人类历史记忆,具有区域地方特性,是对区域社会发展历史的积淀。[6]包括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内的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应以“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代替原古村落文化保护的概念。[1]而《贵阳建议》的出台,更是给古村落文化保护的概念扩至文化景观的范畴以推力,为村落保护提出了更全面更开阔的思路。

2.4 概念比较

下图反映了古村落文化保护、村落文化景观与文化景观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图1 三个概念的关系

从下表1可以看出,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概念与古村落文化保护概念的异同点,前者的内涵比后者更为丰富,强调了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历史记忆的体现,展现了人

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表1 古村落文化保护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异同点分析比较两者异同点分析比较古村落文化保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发端时间 20世纪80年代初 2008年

特点自然生态价值的体现;历史文化价

值的体现;审美价值的体现;游憩

价值的体现强调人与自然共同作用;文化延续性;地域性;包含时代特征,既有空间上的变化也有

时间上的变化

定义无直接定义;强调自然生态;具有

历史价值;比较深厚的无形文化遗

产;地域特色

村落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作品,是人类活动创造的并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保护的主要内容整体空间形态、传统街巷格局、建

筑风格、古文化遗址、古建筑(构

筑)物、古树名木;地方特色方言、

戏曲、传统工艺、产业、民风民俗

等不仅是村落的建筑,还包括村落赖以存在的田地、水泽、山林及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文化记忆,包括活动在这个区域内的人们及其行为传统模式和传统文化

意义多以经济发展及振兴为目标;同时

延续古村落整体风貌与特征,更倾

向于有形文化遗产

强调无形的精神属性和连通古今的可传承性,反映一种人与自然融合的现象;一种文化遗产类型,更倾向于无形文化遗产;地方

发展战略

保护方法及状态静态保护动态保护

不同点

保护参与对象政府支持+专家技术政府支持+专家技术+经营者、游客及当地村

民共同参与

相似点时空性;多维度;整体性保护;自然与文化保护相结合;有形与无形遗产并存;

强调文化意义

3.案例比较及问题分析

3.1 宏村的保护

宏村作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它位于黟县东

北部,北倚黄山余脉,至今800多年历史,现存明清古民居保存状态良好,街巷风格、古建

筑及内部生态系统皆较为良好,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宏村旅

游业的开发更使它的知名度日益提升。至此,宏村的保护与发展应该算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

例,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宏村被广泛的宣传为著名景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客

流量与日俱增,原本宁静的村落充斥着游客与本地商贩,本应具有文化韵味的古村落被商业

氛围所笼罩。古村落失去了以往的淡泊致远,剩下的只有利益。

图2 宏村中心

3.2 南屏村的保护

相比宏村,南屏没有受到过多的商业渲染,传统文化气息要浓郁的多,自然生态环境也较好。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拥有纵横交错的72条深巷、36眼井和300多幢明清古民居,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2008年10月31日,南屏村刚刚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但是南屏村也有困境,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呆在这里,大都离开村子到外打工,村中只剩下老年人和小孩,。一些宗祠都只是成为了旅游景点而失去了它往日的文化意义,村落文化景观渐渐失去了稳定的继承人。古村落的文脉延续、传统文化及工艺的传承、农耕文化的传播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图3 南屏村农业景观图4 南屏村的深巷

3.3 比较分析

宏村和南屏各自都有其特色,但是同时又各自面临着古村落保护时遇到的难题。纵观国内的其他一些古村落的保护,也大都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1)对新农村建设的误解造成对一些古村落“大拆大建”,使大量古村落和乡土建筑破坏和消失。

(2)追求短期利益,旅游开发过度,日益饱和的旅游人数对古村落的容量达到极限,使原有风貌遭到极大损害。

(3)外部文化的入侵,使传统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改变,传统特色不断消亡。

(4)本地人员的大量流出使得古村落出现“空心化”现象,历史文脉的延续传承岌岌可危。(5)相关保护的法规体系的空白或不完善,造成了一些古村落保护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从2003年至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颁布已经到了第四批。诚然,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的评选对推动古村落保护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仍流于表面,宣传效应大于保护实质。因此,对于古村落保护的实践——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应大力推行,相关的保护方法和保护策略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4 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策略及建议

4.1 发展村落文化旅游,注重原真性及整体性的保护原则

不可否认,发展村落旅游是实现村落保护和带动村落发展的有效途径。古村落普遍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及丰富的自然风光,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文化旅游开发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还可以成为古村落在现代社会中新的经济形态以及强劲的产业带动力,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解决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资金问题。以文化景观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发展,走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可行方法。

但是,文化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如果开发过度,出现宏村现象,那将给古村落的文化景观带来极大的影响和破坏。要避免短视情况的发生,如果为了眼前利益而盲目开发,过分夸大旅游的作用,最终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村落文化景观的脆弱决定了它的不可再生性,因此在开发旅游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坚持原真性及整体性保护的原则。原真性是指原始的、原创的、非伪造的意思,可以被理解为用来判定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真实的。[7]村落文化景观本身的含义中就带有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内涵,因此,在开发和保护村落文化景观时,尊重原生环境和空间形态,尊重当地传统文化风俗,尊重人与自然经过长

期演变的共同作品,要始终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

4.2 关注当地村民的行为模式,保护传统生活方式

在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中,应首先考虑生活在其中的主体——古村落居民,对于居民的生活状态和日常行为模式应作充分的考察及记录,对于传统的民风民俗、地方节庆、传统工艺、风俗礼仪等做完整的保护。在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中,既要保护古村落,又要满足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求,考虑与之配套、相互协调的保护方案。我们不应该像博物馆式的保存古村落,而不考虑人的存在,如果不切实考虑居住在其中的村民,机械的保护古村落,势必导致原住民向外流失,形成“空心化”的状况,这样最终的结果只会使古村落慢慢走向毁灭与消亡。

村落文化景观的构成当中,当地村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他们是村落文化发展的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通过他们所进行的文化遗产保护才是有价值、可实施的。只有考虑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把人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部分去整体考虑,才能算是对村落文化景观的真正保护。[6]只有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古村落的自然环境才能延续,传统文脉才能传承。

4.3 区域间联合整体保护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从提高古村落群整体实力的角度出发,提出古村落保护的区域间联合整体保护发展策略。应充分分析古村落的区位及周边环境,策划好宏观层面的区域整体空间规划,如果周边有发展轴点或者发展能级,应依托地理优势,互为联动,挂靠发展,或成为保护区域,通过积极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共同保护发展,使古村落群的恢复生命力。比如,徽州皖南地区,古村落众多,可以考虑区域联合开发,借助成熟的旅游路线,拓宽客源市场,增加旅游吸引力。

还可考虑加入全球生态村联盟,提升文化环境品味和文化影响力。全球生态村联盟(GEN)以保护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探讨人地和谐、社会和谐、古今和谐的人类居住模式为目标,从1990年以来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建构了生态村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在世界各大洲很多地方开展生态村的建设实验,是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国际性组织。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处申请加入。[8]

此外,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应从区域规划角度出发,对镇域村庄布局、产业定位、空间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研究和合理布局,对村落群体进行整体保护,产生规模效

应,形成地方特色——整体的完整性和局部的多样性。

4.4 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仅仅依靠少数村民的维护和经营是无法满足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只有政府支持推行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也是举步维艰的。因此必须推行保护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公众参与体系、监督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府、地方和个人的保护意识,下放部分经营权,调动多方力量支持村落保护和发展。[9]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古村落保护的法规制度和实施条例。2008年4月颁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名村条例》开创了对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法规条例的先例。但是落实到具体实施层面,仍需要更为详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和保护内容。

其次,应建立古村落保护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融资,共同参与保护。从持续发展角度,保护好古民居,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政府没有足够财力支持下,发展旅游也是筹集资金的有效措施。关键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面保护古民居和支持保护发展的积极性。

此外,建立一个政府主导、专家技术、以及经营者、游客及当地村民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也是极为关键的。政府主导的开发与保护可获得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倾斜;专家规划则可防止盲目的开发与破坏性的建设,有专业技术的支持有利于古村落的持续发展。经营者、游客及当地村民共同参与体现了公众参与,同时可以激发大家对古村落的认同感和此类文化景观的遗产保护意识。

5 结语

古村落这一“活的遗产”,不能简单用对待保护单体文物的态度对待它。因为古村落既是古老的文物,又是美丽的风景,其中还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因此,要结合中国的国情,综合运用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策略,在继续发挥它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的前提下,保护古村落作为文化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不同,村落文化景观只有充分结合自然与人的共同作用之后,古村落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https://www.doczj.com/doc/4f7167810.html,/culture/opinion/200811/05/t20081105_17286424.shtml

[2] https://www.doczj.com/doc/4f7167810.html,/system/2008/10/26/0_20081026.shtml

[3] 汤蕾.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群整体保护策略——以苏州西山镇古村落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

[4] 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 关注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景观[J]. 人文地理,2006,(05)

[5] 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建议(简称《贵阳建议》),2008

[6] 杜晓帆. 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今日国土, 2006,(Z4) .

[7] 张松.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 吴承照,肖建莉.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J]. 城市规划汇刊, 2003,(04) .

[9] 刘华领,莫鑫,杨辉. 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井陉县于家石头村为例[J]规划师, 2004,(12) .

[10] 张松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和国内法规选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1] 刘华领. 可作为文化遗产的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作者简介

朱隽(1984—),女,在读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首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15个中国景观村落: 1、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查济村 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程阳八寨 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 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金竹壮寨 5、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嘉绒藏寨群 6、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朗德镇朗德上寨 7、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 8、山西省吕梁地区邻县礩口镇李家山村 9、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10、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11、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 12、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 1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14、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 15、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 8个经典村落景观 1、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察关水口 2、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虹关水口

3、江西省婺源县思溪村口 4、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大屋 5、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村普修桥 6、安徽省泾县黄田村凤子河水系 7、贵州省雷山县乌东村水系 8、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金坑大寨梯田。2009年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1、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乍曲乡吴垭村 2、浙江温州瓯海区泽雅镇水碓坑村 3、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 4、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 5、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茶园坑 6、浙江省永嘉县大若岩镇埭头村 7、浙江省永嘉县黄南乡深龙村暨家寨 8、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黄田村 9、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 10、福建漳州市南靖县梅林村 11、福建漳州市南靖县石桥村 12、福建省南靖县河坑村 1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长教村 14、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村

浙江省第五批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

省第五批(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遂昌黄沙腰氏大屋(含氏宗祠)修 缮工程 施工招标文件 招标序号: 招标人(盖章):遂昌县黄沙腰镇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签章):。 招标代理人(盖章):至伟工程管理咨询 法定代表人(签章):。

编制时间:二〇一九年七月十日 目录 招标公告.................................................................... 第一章投标须知............................................................. 一、投标须知前附表.......................................................... 二、招标活动日程安排表...................................................... 三、总则.................................................................... 四、投标人资格.............................................................. 五、招标文件................................................................ 六、投标报价................................................................ 七、投标文件................................................................ 八、投标文件的编制及递交.................................................... 九、开标.................................................................... 十、评标.................................................................... 十一、其他.................................................................. 十二、授予合同.............................................................. 第二章合同主要条款及附件................................................... 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会议于2001年11月2 日在巴黎通过)大会:认识到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也 是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历史及其在共同遗产方面的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认识到 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所有国家都应负起这一责任;注意到公众对水下文化 遗产日益关心和重视;深信研究、宣传和教育对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极为重要;深信 公众只要以负责的和非闯入的方式进入仍在水下的水下文化遗产,就有权从中接受教育和 得到娱乐,也深信公众接受的教育有助于他们认识、欣赏和保护这份遗产;意识到水下文 化遗产受到未经批准的开发活动的威胁,有必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阻止这些活动;意识到 合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也可能无意中对其造成不良后果,因而有必要对此作出相应 的对策,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频繁的商业开发,尤其是对某些以买卖、占有或交换水下文 化遗产为目的的活动深感忧虑;意识到先进的技术为发现和进入水下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认为国家、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专业组织、考古学家、潜水员、其他有关方面和广大公 众之间的合作对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是极为重要的;考虑到水下文化遗产的勘测、挖掘和保 护都必须掌握,并能应用特殊的科学方法,必须利用恰当的技术和设备,还必须具备高度 的专业知识,所有这些说明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认识到必须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包括1970年11月14日的《教科文组织关于采取措施禁止并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非法转让公约》,1972年11月16日的《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1982年12月10日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编纂有关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典和逐步制定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决心提高国际、地区和各国为就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或因 科研及保护的需要,小心打捞水下文化遗产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在其第二十九届大会 已决定为此拟定一份国际公约的基础上,于2001年11月2日通过本公约。第一条定义在 本公约中:1(a)“水下文化遗产”系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 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比如:(i)遗址、建筑、 房屋、工艺品和人的遗骸,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ii)船只、飞行器、其他 运输工具或上述三类的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他物品,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iii)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b)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不应 视为水下文化遗产。(c)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以外的,且仍在使用的装置,不应视 为水下文化遗产。2(a)“缔约国”系指同意接受本公约之约束和本公约对其具有约束力 的国家。(b)本公约经必要的改动后也适用于本公约第二十六条第2段(b)中所指的那些 根据该条规定的条件成为本公约的缔约方的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缔约国”也指这些 地区。3“教科文组织”系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4“总干事”即教科文组 织总干事。5“区域”系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6“开发水下文 化遗产的活动”系指以水下文化遗产为其主要对象,并可能直接或间接对其造成损伤或破 坏的活动。7“无意中影响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系指尽管不以水下文化遗产为主要对 象或对象之一,但可能对其造成损伤或破坏的活动。8“国家的船只和飞行器”系指属 于某国或由其使用,且在沉没时仅限于政府使用而非商用的,并经确定属实又符合水下文 化遗产的定义的军舰和其他船只或飞行器。9“规章”系指本公约第三十三条所指的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南昌工程学院 严鹏 1.南昌市古村落的背景分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立,南昌市古村落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变迁的步伐中,如何保护抢救已经极其有限的古村落以及周边的环境,也引起了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由于开发利用不够合理,有的部分遭到损坏,有的则年久失修;有的新旧相杂、不伦不类,有的因无人居住或产权归属等问题正呈颓败之势。古村落的环境也随着经济发展而急剧变迁,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很多古建筑甚至处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境地。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大环境下, 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2.南昌市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路构架 2.1全面开展南昌市范围内古村落的普查 弄清南昌市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分布、现状及保护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人们重建设轻保护,拆掉了很多可以不拆或本不该拆的古建筑,因此,有必要对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并公布保护名单,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保护。古村镇分布地区广,民族与地域条件各具特色,须分别对待,依据不同的情况、价值的大小、完整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文化遗产普查,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重要濒危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2.2分析南昌市古村落发展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2.3制定相关对策 a.加强法规建设:加强法规建设,尽快起草制订专门的保护法规。现有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全适合古村落建筑保护,为便于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必要考虑制定适用于古村落建筑保护的专门法规或政策,

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定稿)

南岳古镇景观基因识别(调查) 作者:曹帅强 指导老师:胡最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10级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 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在掌握传统古村落景观基因的概念和识别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调查南岳古镇的文化景观现状,对南岳古镇主体基因和附着基因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识别调查。同时,分析了南岳古镇景观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南岳古镇旅游景观的基本特点作出判断,为新形势下旅游景观基因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不断提高旅游文化的对外渲染力和感召力。最后展望了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旅游规划设想。 关键词: 南岳古镇;景观;主体文化;基因识别 The recognition research of the scenery gene in NanYue ancient town Author:Caoshuaiqiang xiaonan liumengliang zhangpan xiejun Guide teacher: HuZui and LiBohua (Over Hengyang Teachers College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 Nanyu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unan Hengyang 412008)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astering the notion and the recognational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ancient town scenery cultural gene. After research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scenery in nanyue ancient town by practise.Having recognized and analysed ancient culture in NanYue at the aspect of the religious gene、tea gene and so on which on theory and metheds. At the same time,having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wteen it. Finally,showing the tourism planning and imagination of it.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大会,认识到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也是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历史及其在共同遗产方面的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认识到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所有国家都应负起这一责任,注意到公众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关心和重视,深信研究、宣传和教育对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极为重要,深信公众只要以负责的和非闯入的方式进入仍在水下的水下文化遗产,就有权从中接受教育和得到娱乐,也深信公众接受的教育有助于他们认识、欣赏和保护这份遗产,意识到水下文化遗产受到未经批准的开发活动的威胁,有必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阻止这些活动,意识到合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也可能无意中对其造成不良后果,因而有必要对此作出相应的对策,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频繁的商业开发,尤其是对某些以买卖、占有或交换水下文化遗产为目的的活动深感忧虑,意识到先进的技术为发现和进入水下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认为国家、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专业组织、考古学家、潜水员、其他有关方面和广大公众之间的合作对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是极为重要的,考虑到水下文化遗产的勘测、挖掘和保护都必须掌握,并能应用特殊的科学方法,必须利用恰当的技术和设备,还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所有这些说明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认识到必须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包括1970年11月14日的《教科文组织关于采取措施禁止并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非法转让公约》,1972年11月16日的《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1982年12月10日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编纂有关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典和逐步制定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决心提高国际、地区和各国为就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或因科研及保护的需要,小心打捞水下文化遗产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在其第二十九届大会已决定为此拟定一份国际公约的基础上,于2001年11月2日通过本公约。 第1条- 定义 在本公约中: 1.(a) “水下文化遗产”系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比如: (i) 遗址、建筑、房屋、工艺品和人的遗骸,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 (ii) 船只、飞行器、其它运输工具或上述三类的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它物品,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 (iii) 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 (b) 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不应视为水下文化遗产。 (c) 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以外的,且仍在使用的装置,不应视为水下文化遗产。 2.(a) “缔约国”系指同意接受本公约之约束和本公约对其具有约束力的国家。 (b) 本公约经必要的改动后也适用于本公约第26条第2段(b)中所指的那些根据该条规定的条件成为本公约的缔约方的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缔约国”也指这些地区。 3. “教科文组织”系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4. “总干事”即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5. “区域”系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6. “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系指以水下文化遗产为其主要对象,并可能直接或间 接对其造成损伤或破坏的活动。 7. “无意中影响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系指尽管不以水下文化遗产为主要对象或对象之一,但可能对其造成损伤或破坏的活动。 8. “国家的船只和飞行器”系指属于某国或由其使用,且在沉没时仅限于政府使用而非商用的,并经确定属实又符合水下文化遗产的定义的军舰和其他船只或飞行器。 9. “规章”系指本公约第33条所指的《有关开发水下文化遗产之活动的规章》。 第2条- 目标和总则 1. 本公约的目的是确保和加强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 2. 缔约国应开展合作,保护水下文化遗产。 3. 缔约国应根据本公约的各项规定为全人类之利益保护水下文化遗产。 4. 缔约国应根据本公约和国际法,按具体情况单独或联合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并应根据各自的能力,运用各自能用的最佳的可行手段。 5. 在允许或进行任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之前,就地保护应作为首选。 6. 打捞出来的水下文化遗产必须妥善存放和保管,以便长期保存。

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最新资料(最新整理)

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建设部和国家XX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主要针对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使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又有了新的内容。200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走上了法治轨道。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的保护与开发也受益于这个时期。2009 年以后,青城镇相继申请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兰州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家祠堂修缮项目和古民居、博物馆保护与建设项目等。经过这一系列的保护与开发工程,青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与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 青城古镇文化遗产丰富。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包含三类:一是文物类,包括砖雕、木雕、传统服饰、明清家具、碑刻、农业生

产工具、水烟制作工具、乐器、传统生活用具等;二是建筑群类,包括明清民居、城隍庙及其附属建筑、青城书院及其附属建筑、高家祠堂及其附属建筑、罗家大院及其附属建筑等;三是遗址类,主要指尚存争议的闯王李自成墓及其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包含四类:一是传统手工技艺类,包括水烟制作技艺、陈醋酿制技艺、织布技艺、长面制作技艺、剪纸技艺、刺绣技艺、砖木雕刻技艺等;二是民间游艺类,包括道台狮子、青城高跷、城河抬子、火狮子、英雄舞鼓等表演活动;三是民间音乐类,主要指青城小调;四是民俗活动类,比较典型的是城隍出府。这些文化遗产共同孕育在青城古村落的整体生态文化遗产之中。 对于青城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各方争论不一。有人强烈反对开发利用,认为其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大过保护。也有人支持开发利用,认为可以依靠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各有利弊。文化遗产是各历史时期前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状况,人们通过这些遗产分享人类的文明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也要分享利用它的价值。因此,保护和利用并不绝对对立。但也要看到,现实社会中,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开发利用确实威胁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使文化遗产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因此,我们要反对不科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茅山镇

xxxx 春城 春城地名源自境内鼍龙庙庙门上的一副楹联。 三国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八月,孙权遣校尉陈勋率兵三万开赴句容,开凿一条从句容通往丹阳的运河,这条运河途经春城境内,从春城的小其、何庄至吕坊寺、南塘庄入丹徒境内的宝堰镇,因要开山劈岗,故名“破岗渎”。 陈勋率兵开挖破岗渎时,在城壒村南面300米处,挖到一种黑黑的爬行动物,这条动物体大,身长,身上有麟,百姓讲是“鼍龙”。鼍念tuó,实为扬子鳄。 这件事被记入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 “吴孙权赤乌八年,遣校尉陈勋漕句容,中道凿破瑶,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有顷,悉融液成汁,时人莫能识得此。之后,遂获泉源,或谓是水脉。每至大旱,余渎皆竭,惟此巨流焉。”这也是成语“蠢蠢而动”的典故。 开挖破岗渎,挖出了鼍龙,老百姓担心了,担心破岗将龙体凿断了,败坏这里的风水,后来,为祭拜“鼍龙”,有城盖、任巷、南塘、西村等四个自然村的村民自愿捐资,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城壒村南300米处,破岗渎遗址内(今自来水塔处)半山腰建座大庙---“鼍龙庙”,庙门上有副对联“春城回北斗,烟树发南枝”。 民国十八年六月(1929年),建立区、乡制时,取联中“春城”二字为建乡名称,定名为春城乡,乡公所设在庙内。2005年区划调整,春城镇改为茅山镇,镇所在地集镇城壒又称为“春城”。 城壒,《弘治句容县志》记载中为成壒,时属句容乡。城壒以“成”姓得名,后“成”误写为“城”。壒,汉语拼音ài,音同“爱”,但这里读“盖”。“壒”是尘埃的意思,幽泥化轻壒,指丘陵地带缺水。长城 长城原名常城,为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句容乡二十六村之一。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为了促进xx县文化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计划要点》,县人大常委会于10月至11月组织人员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到县住建局、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禾亭、冷水、湾井等乡镇的琵琶岗、小桃源、上宜骆家、下灌等传统村落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前往湘西、贵州等地进行了对比性考察。现将调查情况及思考建议报告如下: 一、全县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 xx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舜帝藏精之所,光武发祥之基,濂溪汤沐之乡,牌祖生卒之地”之盛誉。境内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不少传统村落,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有禾亭镇的小桃源村、琵琶岗村,湾井镇的下灌村、路亭村、久安背村,冷水镇的骆家村,九嶷山乡的西湾村,天堂镇的大阳洞村,中和镇的岭头村,柏家坪镇的柏家村,清水桥镇的平田村,太平镇的城盘岭村等12个村;拟推荐入选的有柏家坪镇的马头上村、郑古元村、刘均申村、礼仕湾社区,保安镇的保安社区、古溪村,太平镇的紫云村,湾井镇的东江村、东安头村,五龙山乡的石家洞村,中和镇的周家村、麻田村,天堂镇的石海山村,冷水镇的百美村,水市镇的周家村、冬瓜冲村,太平镇的上界头村等17个村。这些村都有着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拥有较为丰厚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

另外还有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村落,有待发现、保护和申报。 二、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xx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上,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保护不够,抢救不及时,利用过少,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损毁极为严重。由于数百年来的自然灾害、内外战争、群众运动、房屋拆建或失窃等因素影响,全县的传统村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一些满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建、古物已韵味全无。如平田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900年历史,曾拥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青石板巷道、石桥、石刻、牌坊、凉亭、戏台、八角楼、庙宇庵子、雕梁画栋等处处皆是。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石达开过境的焚烧,“文革”时期“破四旧”的冲击以及近三十年来乱拆乱建等方面的原因,至今已损毁得面目全非,连一条完整石板路也找不出了。又如有着1500多年建村历史的下灌村,改革开放初期尚有600多座古民居,而现存只有110多座了,其损毁之严重可以说是不堪回首。 2.保护意识不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都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农村很少有人意识到老祖宗留下来那些雕龙画凤的老房子其实蕴藏着“金银财宝”;不少家庭建新房时都拆掉了旧房,即使不拆也不修整,任其虫蛀雨淋,墙塌瓦掉。有的政府部门为了上新项目,征地拆迁时,大拆大改,根本不考虑对传

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

第22卷第5期温州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2009年9月V ol 22, No 5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Sep, 2009 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 —— 以浙江省楠溪江流域苍坡古村为个案 黄 涛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摘要:著名古村落苍坡村的古建筑景观呈现珍贵的宋代风貌,是传统社会耕读文化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苍坡古村成为该地区重要旅游景点,村中古建筑也得到了以当地旅游部门为主导的保护和开发,但近年来该村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其经验与教训值得深入探讨。 古村落不仅是古建筑遗址,也是现代农村社区。在保护、展示古建筑的同时,不能忽视、损害古建筑主人即村民的活态文化和生存利益,应该合理传承、完整展示与古建筑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而且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应该由当地村民作为主要实施者,政府管理部门应承担指导与资助责任,而不能代替村民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 关键词:古村落;文化遗产;社区发展;楠溪江;苍坡村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09)05-0046-09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09.05.007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https://www.doczj.com/doc/4f7167810.html,获得 苍坡村是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流域古村落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村落之一,1991年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该村历史悠久,始建于五代后周,现有村落形成于南宋淳熙五年,其特色是村庄以“文房四宝”布局,现存古建筑呈宋代风貌。该村原是楠溪江古村落群中最副盛名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客源经常保持旺盛状态。但随着村落经济水平的提高,村中的新式多层楼房越来越多,相关政府部门虽努力控制而成效不大,已经很大程度地破坏了古村落风貌,近几年游客稀少,并引起社会关注。苍坡村的物质遗存保护有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同时该村的民俗文化调查工作也基本没有展开,其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思路尚需探讨。 本文以苍坡村为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如何对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和活态保护,如何将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社区发展相协调,如何在进行遗产保护的同时尊重当地民众的意愿、符合他们的生存利益,以及如何加强古村落民众的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并使之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 一、作为现代农村社区的古村落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古村落也是村落。然而,这一看起来很明白的常识,长期以来却被各方面忽略了,旅游者、管理者、学者等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古村落的古建筑上,而对古村落的村民、活态文化、社区发展等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好像古村落就不是村落了,只是古建筑的若隐 收稿日期:2009-07-20 作者简介:黄涛(1964- ),男,河北景县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传统节日,民间语言,文化遗产保护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朱隽 摘要随着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的公布和《贵阳建议》的出台,古村落的保护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因其“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的特点,折射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内涵。本文通过对古村落保护相关概念的阐述,分析了古村落文化保护、文化景观以及村落文化景观三个概念,并就古村落文化保护及村落文化景观进行了细致比较。另外以宏村和南屏村为典型案例作对比分析,指出古村落保护中的问题,应将其扩展到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并提出了一些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古村落文化保护 文化景观 村落文化景观 1 引言 2008年10月31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公布,安徽黄山市呈坎镇呈坎村等村镇名列其中,村落及村落文化的保护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至此,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总数已经达到了251个。 在此之前一周,在“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题,结合国际、国内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形成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贵阳建议》。[2] 2008 年10月17日至21日,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并启动了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的评选活动。 密集而频繁的会议及评选活动让古村落保护的话题顿时成为热点,对于古村落保护的关注由此变得轰轰烈烈。 2 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概念 2.1 古村落文化保护 对古村落文化保护并无直接的定义,但必须体现自然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及游憩价值。对其内容各方都有较为相似的共识,古村落文化保护的主要内容包含整体空间形态、传统街巷格局、建筑风格、古文化遗址、古建筑(构筑)物、古树名木;地方特色方言、戏曲、传统工艺、产业、民风民俗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历史保护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古村落一旦被破坏便再

新农村建设中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7167810.html, 新农村建设中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钟培林 来源:《老区建设》2008年第21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进,使广大农村着实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无疑为承载千年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古村落传统的建筑风貌、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体的古村落一旦毁坏至极,便意味着千百年来经过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的厚重历史的损害,文化积淀的消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切实保护好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走出一条保护古村落、建设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之路。 一、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面临的种种问题 大家都知道古村落形成不易,但现实中古村落被破坏却轻而易举。完整的古村落、古民居幸存者甚少,其现状令人堪忧,在保护古村落中存在诸多问题。 1、盲目拆旧建新,一些历史古建筑受到破坏。新农村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不能回避。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结果许多古建筑在盖新房、建楼房的大拆大改大建中遭到破坏。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作为古村落主体的农民富裕之后,认为乡村传统建筑是“土气”,人们追“新”求“异”,喜欢盖高楼,显富有,村民纷纷营造新房或盲目将旧房翻新,不是因地制宜推广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新户型,而是用西洋的建筑充斥乡村。 2、保护意识淡薄,古村落保护监管措施缺位。一方面农民群众是保护历史古村落的主要力量群体。但有关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辐射面不广,加之农民受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影响,从而对保护珍贵遗产资源的认识模糊,网络上屡屡报道许多古建筑的构件被卖被盗,古建筑遭破坏无人问津的现象。也有的村民认为老房、旧房就是落后的象征,肆意拆除,出现“遇村拆建,逢庄粉墙,凡路水泥化”千村一面的局面,使历史古村落陷入了“有文脉没文化”的尴尬。另一方面乡村两级是古村落的直接管理者,也是直接保护者,其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有些地方受不良政绩观影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对一些村民破坏和毁灭古村落不闻不管。 3、过度旅游开发,古村落受毁于商业化。不可否认,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保护古村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度开发也会出现众多弊端。有的餐饮设施、宾馆和道路交通规

中国景观村落名单(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名单)

首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1、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查济村 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程阳八寨 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 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金竹壮寨 5、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嘉绒藏寨群 6、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朗德镇朗德上寨 7、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 8、山西省吕梁地区邻县礩口镇李家山村 9、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10、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11、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 12、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 1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14、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 15、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 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1、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乍曲乡吴垭村 2、浙江温州瓯海区泽雅镇水碓坑村 3、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 4、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 5、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茶园坑 6、浙江省永嘉县大若岩镇埭头村 7、浙江省永嘉县黄南乡深龙村暨家寨 8、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黄田村 9、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 10、福建漳州市南靖县梅林村 11、福建漳州市南靖县石桥村

12、福建省南靖县河坑村 1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长教村 14、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村 15、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文斗村 第三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1、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 2、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 3、山西省沁源县王和镇古寨村 4、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 5、江西省婺源县中云镇坑头村 6、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林坑村 7、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 8、四川省阿坝理县桃坪乡桃坪羌寨 9、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10、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11、四川省理县甘堡乡甘堡藏寨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20XX年5月25日,县人大“三查”活动住建局汇报会在人大会议室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部门有县人大、县政府、县住建局、传统村落所在的乡镇组成,会议由县人大张主任主持。 会上,县住建局局长闫成民汇报了我县传统村落工作开展,汇报采用“ppt”格式,从传统村落的概念、我县传统村落的情况、三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基本情况、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体会、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七部分进行了汇报。县人大环资委袁晓文主任就4月28日和5月11日开展的调查活动做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针对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八盘沟传统村落、柳城街道办事处西大杖子村传统村落、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传统村落和已初步入选国家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的胜利镇三家子村村落保护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六点建议进行了总结。 会上,张中枢副主任就5月11日参加的调查活动对传统村落工作进行了总结:一是县政府高度重视,致使朝阳县的传统村落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二是住建局在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中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确保了在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申报中3个村落成功入选,全省仅有8个;三是住建

局委托传统村落资深专家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和保护发展建设方案,致使规划细、标准高;四是在省住建厅包扶活动中,住建局的工作得到了高度认可;五是宣传上有突破,朝阳县广播电台和塞外风等媒体已开辟了传统村落专栏;六是争取资金政策上住建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每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争取300万国家级补助资金奠定了基础;七是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住建局、县级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政府配合紧密,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安排专人负责村落保护发展建设。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张中枢副主任还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在“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级传统村落申报工作要提前规划,摸清底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按年度、目标做好上报计划;二是传统村落保护领导小组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对各乡镇提出的问题,住建局要及时做好汇报;三是重点做好保护,在保护的同时打造现代服务业,增加群众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四是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加强配合,明确牵头部门,资金使用做到“一评一审”,保证资金安全运行,保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五是继续加大宣传,使群众认识到保护好传统村落就会取得经济利益,做好向外宣传,把我县的传统村落特点宣传出去。 会上,韩国坤副主任在充分肯定工作进展的同时,提出了传统村落建设应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资料包

为了宣传2001年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我们编写本资料包。其目的是鼓励各国加入该公约并提高公众对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必要性的认识。 目录 1.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威胁 A. 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 B. 人类干预水下文化遗产的一些案例 C. 2001年之前缺少具体针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文书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公约的介绍 A. 总原则 B. 批准的益处以及方式 C. 批准书范本 D. 词汇表与关键定义 E. 参考文献要目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文本

1.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事关重大: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 水下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水下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与日俱增。随着勘探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入海底越来越便利,海底沉船残骸或水下遗址中发现的物品的利用与交易成为一项相当常见而且利润丰厚的活动。海洋考古遗址被掠夺,在很多情况下造成珍贵的科学和文化材料的损失甚至毁坏。因此,亟需通过一项国际法律文书,保护水下文化遗产,造福全人类。 a) 大量水下文化遗产的例证 ? 据估计,海底散落着三百万艘以上未被发现的沉船;例如,海难词典1列出1824年--1962年间在海上遇难的12542艘航船和战舰。 ? 现在位于水下的古文明遗存包括世界第七大奇观--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以及黑海仍有待发现的众多新石器时代村落等; ? 整个城市被波涛吞噬,如遭遇1692年地震的牙买加的皇家港--考古发掘使科学家获得研究十七世纪生活2的前所未有的机会。 b) 科学界和公众兴趣的例证: ? 瑞典的瓦萨沉船残骸每年吸引75万游客3; ? 博德鲁姆(Bodrum)及其水下考古博物馆珍藏沿土耳其南岸发现的一系列的历史沉船,现已成为土耳其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4; ? 400余万人参观了英国朴茨茅斯Mary Rose 沉船,1982年10月11日,电视现场直播从洋底吊升这艘580吨沉船,观众达6000万人5; 1Charles Hocking:蒸汽机时代海难词典。伦敦: 劳埃德船运档案,第2卷,1969年。 2Link, Marion Clayton,《探索被淹没的城市皇家港》华盛顿:国家地理,1960年2月,第151-182页,见https://www.doczj.com/doc/4f7167810.html,- 该项研究持续了十年,包括八座没入水下的建筑物。 3见http://www.vasamuseet.se 4https://www.doczj.com/doc/4f7167810.html, 5见 https://www.doczj.com/doc/4f7167810.html,/welcome.html - 朴茨茅斯古船厂获得2005年旅游景点英格兰优秀奖,计划2011年新开一家Mary Rose博物馆。

_自鄙_自珍_与_自毁_关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_郑土有

如今,古村落文化遗产在我国的快速消失,经济发展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文化的拥有者———乡民对自身文化的“自鄙”,使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同弊帚一样被抛弃了、毁坏了,恐怕是更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通过各种手段让文化拥有者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的“自珍”意识,在目前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但“自珍”意识一旦建立,又必须防止另一种亲手将宝物毁掉的倾向。克服“自鄙”心理,树立“自珍”意识,防止“自毁”现象的发生,恐怕是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一、文化“自鄙”:古村落文化遗产消亡的根本原因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不断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即使没有完全消失,也已经被破坏得“七零八落”,传统民居的雕花门窗换上了玻璃窗,原先的厅堂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村落中的公共设施如水碓、祠堂被拆毁了,五花八门的窗花被千篇一律的印刷画取代了,丰富热闹的民间文艺活动不再演出了……。当我们为古村落传统文化的消失扼腕痛惜的时候,村民们的反应却让我们大吃一惊,他们给我们的回答是这些东西有什么好的,破破烂烂的,都是老古董,既不好看也不实用。由此想到,村落文化遗产消失的最根本原因恐怕还是文化拥有者———乡民对自身传统文化的“鄙视”,不珍惜。正因为 他们觉得没什么用,所以就轻易抛弃了。因此,要想真正做好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乡民克服这种致命的文化“自鄙”心理。 乡民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文化“自鄙”心理?其形成的原因恐怕是极为复杂的。 首先是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的问题。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对流传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一直采取批判的态度。虽然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批评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旧风俗,提倡新生活;新式知识分子以各种方式向民众进行移风易俗的宣传,促使五四之后社会风俗的改变等。虽不能认为五四的“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但是,也必须承认,五四以后传统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被动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无形之中削弱了。解放以后,又经历了破“四旧”、移风易俗、“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的“革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成为了落后的代名词,理所当然地成了破除的对象。在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很好挖掘、分析和研究的情况下,就笼统地将其当作封建迷信加以批判。长期以来,在这种意识形态的统领下,对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影响到了每位中国人,而长期生活于农村的乡民是最容易受意识形态影响的群体之一。乡民对自身所拥有的传统文化的“自鄙”心理的形成,应该说与这种意识形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6-10-10 作者简介:郑土有(1962~),男,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化学研究。 “自鄙”、“自珍”与“自毁” ———关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郑土有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043) 摘要: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让文化拥有者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克服“自鄙”心理,树立文化的“自珍”意识,在目前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但“自珍”意识一旦建立后,又必须防止“自毁”现象的发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契机,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文化自鄙;文化自珍;文化自毁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07)02—0135—03 《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SocialSciencesinYunnanNo.2 135

村落文化景观____张从军

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刍议 张从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东旅游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而又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山东的旅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重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品位的提升和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村落文化景观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亮点应该得到重视,这也是山东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村落文化景观是传统农业社会的载体,保护和建设村落文化景观不但可以使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持续发展,而且也可以使山东的旅游体系更加丰满,旅游市场更加繁荣,最终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村落文化景观的认识 什么是村落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委员会《操作指南》认为,村落文化景观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孙华认为,文化景观应该“是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遗产类型”。李晓东则认为应该在景观之后加上遗产二字,定义为“文化景观遗产”[1]。基于对文化景观的定义,村落文化景观可以参照其讨论,赋予其比较明晰的定义。村落文化景观首先应该是可以观赏的、物质层面的存在,如村落、庭院、房屋、公共文化空间和信仰空间等建筑实体,这些是村落文化景观的主体,也是最典型的物质形态。这种形态犹如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如孔庙、长城等等。其次是村落所依托的地理自然环境,村落生业所依赖的山水林田等自然环境,这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形象表现,也是最吸引人的天然物质存在。第三是村民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生活方式,如民俗风情、语言方言、音乐戏曲等等精神文化生活。这是村落文化景观的精神所在,也是内涵最丰富、形态最多样、变化最活跃的非物质文化。 村落文化景观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晶,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载体,是农民顺应自然环境繁衍生息的根据地,也是农耕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民族文化的大本营。村落文化景观不是介入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之间的遗产,而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合二而一的遗产,是不可移动的和流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是不能脱离人的现实生活着的遗产。与完全天然的风景名胜区和过去时的文物景点相比,村落文化景观最核心也最具特色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是鲜活的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也是社会学范畴的家庭、家族血缘关系和居民成员的组织形态、精神娱乐和信仰行为的活态表现。因为居民的存在,村落文化景观从来就是可变的,进化的,而且是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的。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的村民们,以其自身长期对所生所养的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理解,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以各自的风格延续着历史的传统,展示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特色,汇聚成举世瞩目的东方农耕文化。 简言之,村落文化景观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一是村民生产生活的环境,二是村民的生活方式,三是由此诞生的村民性格习性。村落文化景观的特征首先是自然的、田园的,其次是农耕的、乡土的,第三是动态的、鲜活的,是日积月累积淀的,不断更新、变化、发展着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