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鲁科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2019鲁科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2019鲁科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2019鲁科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

2019鲁科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课时练习

1.1走进化学科学

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原子弹爆炸

D.生产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解析:选C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发生变化,原子之间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如A、B、D三项;而C项中原子弹爆炸会发生原子种类和数目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而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2.1803年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科学家是( )

A.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C.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答案:C

3.“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

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

解析:选A 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它不能直接体现化学对生活的改善,A项错误;光纤是化学物质SiO2,光纤的使用使通信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B项正确;有机合成药物每年以上百万种的速度发展,保障了我们的健康,C项正确;环保涂料属于有机物,它为我们生活增光添彩,D项正确。

4.下列成语中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炬成灰B.花香四溢

C.滴水成冰D.木已成舟

解析:选A A项,蜡炬成灰是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花香四溢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项,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项,木已成舟只是木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5.《食品安全法》立法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根本目的是预防疾病、保障民众健康。下列造假行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硫黄燃烧去熏蒸粉丝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解析:选C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A、D项是物质的混合,B项是石蜡熔化又冷却的过程,只有C项中硫黄燃烧有新物质SO2生成。

6.下列广告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

A.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C.这种“神奇液体”加入水中,可以“以水代油”做发动机的燃料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解析:选D A项,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这显然与常识相悖,水就是化学物质;B项,氮、磷都不是微量元素;C项,水不能燃烧,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D项,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7.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将块状固体药品直接放入垂直放置的试管内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熄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解析:选D A项,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应把试管平放,将药品放入后再慢慢竖起,使药品慢慢滑入试管底部,错误;B项,实验结束后,用灯帽熄灭酒精灯,错误;C项,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硼酸,错误;D项,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正确。

8.(2019·济南高一期末)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③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⑤制取蒸馏水时,先通冷却水,后加热烧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全部

解析:选B ①试管的加热是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正确;②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排除空气后再加热,为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H2,正确;③在反应进行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进行实验,错误;④点燃易燃易爆的气体时,要先验纯,之后再进行实验,正确;⑤在做蒸馏的实验时,应先通冷却水,再进行加热,正确。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废气中的SO2是产生酸雨的重要因素,石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废气脱硫方法,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生石灰在吸收塔中与废气中的SO2反应而将硫固定,其产物可做建筑材料

B.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密度比水大,曾用作灭火剂,由于它与水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有毒物质,现已停用

C.私家车与公交车相比,前者的耗油量和排出的污染物均大约是后者的1/5,因此应该大力提倡驾驶私家车出行

D.“外卖”使塑料餐盒泛滥成灾,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目前实现“绿色外卖”的方法之一

解析:选C 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生石灰和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进一步氧化成硫酸钙,从而将硫固定,同时硫酸钙可做建筑材料,故A正确;CCl4高温时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2,故B正确;在运送相同人数的前提下,私家车的耗油量和排出的污染物远大于公交车,所以应提倡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耗油量和排污量,有利于环保,故C错误;塑料餐盒多为一次性餐具,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故加强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解决外卖污染的方法之一,故D正确。

10.(2019·聊城高一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或所用装置安全正确的是( )

解析:选C A项,酒精灯应该使用火柴点燃,不可使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避免酒精着火发生危险,错误;B项,蒸馏操作过程中,为了增加冷凝效果,冷凝管中通水方向应该为逆向通水,即从冷凝管下口通水;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温度,以便控制馏出产物,所以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错误;C项,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液体流到分液漏斗外边,漏斗下端紧靠在烧杯的内壁,图示操作方法合理,正确;D项,浓硫酸密度大于水,且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浓硫酸稀

释过程中还应该使用玻璃棒搅拌,错误。

11.(1)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标号)。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③⑤⑥

(2)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________;进游泳池前,有些游泳馆要求我们在一个浅水池内对拖鞋和脚进行消毒,浅水池中的水呈紫红色。该池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3)很多军事武器中都有化学知识在起作用,化学科学已渗透到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 ①军事武器的灵魂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②气象武器可用来对敌占区实施人工降雨,利用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

③照明弹是利用________、铝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而制成的;

④烟幕弹主要利用磷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原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②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⑥包含燃烧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④是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熟石灰又与CO 2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CO 2固体易气化吸热,给环境降温;可灭火;供给植物呼吸,释放O 2。紫红色有消毒作用的物质是KMnO 4。(3)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中与武器关系最密切的是火药;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Mg 、Al 燃烧时可产生耀眼白光;磷燃烧生成P 2O 5,化学方程式为4P +5O 2=====点燃2P 2O 5。

答案:(1)C (2)CO 2 KMnO 4

(3)①火药 ②干冰 ③镁 ④4P+5O 2=====点燃2P 2O 5

12.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属于化学物质。请回答。

(1)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 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白糖与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此变化为________变化。

(3)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表面变得粗糙而失去光泽。这是因为食醋中的________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反应。

(4)东部城市部分家庭厨房中的“柴”已被“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所替代,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钾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1和-2,故碘的化合价为+5。(2)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能吸收色素使红糖脱色。(3)食醋的主要成分是CH 3COOH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答案:(1)+5 (2)吸附性 物理 (3)CH 3COOH(或醋酸) (4)CH 4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13.A 、B 、C 、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表

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其中A 是年产量最多的

金属,C 是一种常见的碱,B 和C 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

调味品,D 是一种气体,D 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 的化学式:________,C 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放入B 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 和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4)D 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威胁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

b .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c .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

d .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解析:年产最高的金属是铁,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是氯化钠,并且B 可以和金属反应,所以B 是盐酸,C 是氢氧化钠,A 是铁,D 是二氧化碳。

(1)C 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氢氧化钠有吸水性,还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要密封保存。(2)铁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现象是金属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化学方程式为Fe +2HCl===FeCl 2+H 2↑。(3)B 是盐酸,C 是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 +NaOH===NaCl +H 2O ,它们是由两种物质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物质的

反应,所以属于复分解反应。(4)所谓的低碳生活,就是低二氧化碳排放,所以四个选项叙述内容都可以。

答案:(1)NaOH 有吸水性,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2)铁溶解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2HCl===FeCl2+H2↑

(3)HCl+NaOH===NaCl+H2O 复分解反应

(4)abcd

1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铜是铜锌合金,将外形完全相同的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它们的________大小。

(2)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然后将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据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3)用图A所示的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从而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

(4)用图B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另外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用不同的金属片相互刻划,可比较金属硬度的大小。(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3)由题图知氧气和铜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在此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该实验是通过化学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4)由于氢氧化钠显碱性,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滴加盐酸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酚酞变成无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中和反应都符合这一反应实质,如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1)硬度

(2)氧气浓度大小

(3)化学

(4)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H2SO4+2NaOH===Na2SO4+2H2O(或其他合理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1.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的反应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用不到的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

C.分类法D.比较法

解析:选C 研究过程需要用到实验法,观察两者反应的实验现象需要用到观察法,比较异同需要用到比较法,唯一用不到的就是分类法。

2.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③熔点低于100 ℃④密度比水小

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D 题述所有性质都是钠的物理性质。

3.下列关于金属钠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少量水中

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

D.钠钾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解析:选D 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保存钠时必须隔绝空气和水,常保存在煤油中,A错误;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得到Na2O,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Na2O2,B错误;手上有汗,能与钠生成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不能用手直接拿金属钠,C错误;钠是热的良导体,且钠钾合金在常温下是液体,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D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与Na+的化学性质相似

B.钠与水的反应放热

C.实验室可用钠与水反应制备H2

D.钠着火,可用水浇灭

解析:选B Na可以与氧气、水等物质反应,而Na+不能,A错误;钠与水反应时,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使钠熔化的能量正是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B正确;钠与水反应过于剧烈,且不能将大块钠放入水中,故实验室中不用钠和水反应制取H2,C错误;钠与水也反应,故不

可用水灭火,相反,如果用水,必然导致爆炸发生,D错误。

5.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 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做上、下跳动

解析:选D 苯与水互不溶解,钠的密度处于苯和水之间,钠能与水反应而不与苯反应。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氢气使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做上、下跳动。

6.将钠投入滴有石蕊的水中,下列有关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溶液变为红色

B.钠熔成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四处游动

C.钠浮在水面

D.有气体产生

解析:选A 钠投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遇石蕊显蓝色。

7.下列有关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和Na2O2都能与CO2、H2O发生反应,且产物相同

B.Na2O和Na2O2不可以相互转化

C.Na2O与H2O的反应为化合反应,而Na2O2与H2O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呼吸面具中Na2O2常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

解析:选D Na2O和Na2O2都能与CO2、H2O发生反应生成Na2CO3、NaOH,不同的是Na2O2与CO2、H2O反应同时生成O2,A错误;Na2O在空气中加热可以转化成Na2O2,B错误;Na2O2与H2O 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C错误;由于Na2O2与水或CO2反应时有O2生成,所以可以用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D正确。

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

B.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液体会变为红色

D.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溶液中Na+浓度增大

解析:选D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恢复到原温度,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Na+浓度不变。

9.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白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

A.氯化钡溶液B.硫酸钾溶液

C .氯化铁溶液

D .氯化镁溶液

解析:选D A 、B 项中的阳离子不与NaOH 反应,故没有沉淀生成;C 项生成Fe(OH)3,既有红褐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D 项生成Mg(OH)2,既有白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

10.将2.3 g 金属钠投入97.7 g 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 .等于2.3%

B .等于4%

C .小于4%

D .大于4%

解析:选D 设生成NaOH 的质量为x ,生成H 2的质量为y 。

2Na +2H 2O===2NaOH +H 2↑

46 80 2

2.3 g x y

462.3 g =80x =2y

,解得x =4 g ,y =0.1 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 g 2.3 g +97.7 g -0.1 g

×100%≈4.004%>4%。 11.已知钠放置于空气中可发生如下变化:

Na ――→O 2①Na 2O ――→H 2O ②NaOH ――→CO 2③

Na 2CO 3·H 2O 根据此变化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①②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一种淡黄色物质,该物质可与CO 2、H 2O 发生反应,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该淡黄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该淡黄色物质与CO 2、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可得反应方程式为4Na +O 2===2Na 2O ,Na 2O +H 2O===2NaOH 。(2)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淡黄色的Na 2O 2,Na 2O 2与CO 2、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2Na 2O 2+2H 2O===4NaOH +O 2↑。

答案:(1)①4Na +O 2===2Na 2O

②Na 2O +H 2O===2NaOH

(2)①Na 2O 2 ②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2Na 2O 2+2H 2O===4NaOH +O 2↑

12.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A 、B 、C 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A 为淡黄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写出甲+B―→C+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为淡黄色固体,且是一种化合物,则A可能是Na2O2,则甲是Na,A与甲均可以与B反应,且生成的丙和乙可点燃再生成B,则B是H2O,乙为O2,丙为H2,C为NaOH,从而推出A为Na2O2符合题意。

答案:(1)Na2O2H2O

(2)2Na+2H2O===2NaOH+H2↑

(3)供氧剂、漂白剂、消毒剂(任答一种均可)

13.如图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的装置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该实

验无法验证钠与水生成的气体,并且针对该不足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1)甲同学查阅相关的资料,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金属钠用锡箔包起来后,刺些小孔)

探究: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请从操作和现象两个角度进行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需要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烧杯内,操作不太方便。且实际操作中,金属钠颗粒容易脱落,浮出水面,从而导致实验失败。又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金属钠用锡箔包起来后,刺些小孔用铁丝系在上端的橡皮塞上,玻璃管中的水中滴有酚酞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之前应该先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抬高左侧漏斗,让水与锡箔内的钠粒接触进行反应,发现集气瓶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钠脱离锡箔熔成小球,浮到液面上,在玻璃管内四处游动,溶液变成红色,左侧导管液面上升。你能否结合钠的性质分析下列现象发生的原因。

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待试管集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并从溶液中取出,移近酒精灯点燃,发出“噗”的声音

(2)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钠的熔点较低,反应放热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③由于集气瓶中的氢气不纯,接近酒精灯时会有爆鸣声

B级—选考等级考试增分练

1.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消耗的氧气多

B.两块钠消耗的氧气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解析:选A 根据钠原子守恒和氧化钠、过氧化钠的化学式,Na→Na2O,Na→Na2O2,可知等质量的钠生成过氧化钠时耗氧多,生成的过氧化钠的质量大。

2.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HCl B.K2SO4

C.CuCl2D.NaOH

解析:选C 钠遇水或水溶液均能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故以上四个选项均能满足题干中有气体放出这一条件,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溶液质量减轻”。若投入金属钠的质量小于脱离溶液的物质的质量,则溶液的质量减轻。选项A、B、D中每有23 g钠进入溶液均生成1 g H2,溶液质量增加22 g。C项中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还能进一步与CuCl2反应,析

出Cu(OH)2沉淀,所以溶液质量减轻。

3.2.3 g 钠在干燥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可得3.5 g 固体(假设产物不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可判断其产物为( )

A .只有Na 2O 2

B .只有Na 2O

C .Na 2O 和Na 2O 2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C 金属钠和氧气反应可生成Na 2O 或Na 2O 2,此题用“极值法”:若2.3 g 钠全部反应生成Na 2O ,由反应4Na +O 2===2Na 2O 可得生成Na 2O 的质量为3.1 g ;若2.3 g 钠全部反

应生成Na 2O 2,由反应2Na +O 2=====△Na 2O 2可得生成Na 2O 2的质量为3.9 g ;现产物为3.5 g ,介

于3.1 g 和3.9 g 之间,故产物为Na 2O 和Na 2O 2的混合物。

4.如图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 中盛有干燥的Na 2O 2颗粒,U 形

管中注有滴加了酚酞溶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

将气球中的Na 2O 2抖落到试管b 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

A .U 形管内的水变红

B .试管内溶液变红

C .气球a 被吹大

D .U 形管水位d <c

解析:选C 此题解答时容易因定向思维而错选A 、B ,是因为没有注意到滴加了酚酞溶液的水是在U 形管中而非试管中。由于发生反应2Na 2O 2+2H 2O===4NaOH +O 2↑,产生的O 2使气球a 膨胀,同时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广口瓶中空气受热膨胀而出现U 形管中水位d>c 。

5.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

(1)A 是制取CO 2的装置。写出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3)写出Na 2O 2与C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装置图可以看到A 为CO 2发生装置,B 、D 为洗气装置,C 中产生O 2,E 为收集O 2的装置。实验室中使用大理石(CaCO 3)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会混有少量HCl 杂质,可以用

NaHCO3饱和溶液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Na2O2反应生成O2NaOH溶液

吸收没有反应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课时跟踪检测(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1.下列气体有毒的是( )

A.H2B.N2

C.O2D.Cl2

解析:选D Cl2有毒,其他三种气体无毒。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氯B.氯水

C.漂白粉D.盐酸

解析:选A 氯水和盐酸都是溶液,都是混合物;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是混合物。

3.下列物质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氯化钙B.氯化氢

C.氯气D.氯化钠

解析:选C 氯气与湿润的有色布条中的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从而使有色布条褪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和氯离子都呈黄绿色

B.干燥的氯气和新制氯水都能使鲜艳的红花褪色

C.常温下,液氯可以用钢瓶盛装

D.新制的氯水应该保存在无色的玻璃试剂瓶中

解析:选C 氯离子无色,A错误;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B错误;新制的氯水应该保存在棕色的玻璃试剂瓶中,D错误。

5.(2019·淄博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向田鼠洞内通入氯气杀灭田鼠,是利用了氯气有毒和密度较大的性质

B.新制的氯水具有漂白作用

C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烟的颜色与产物溶于水形成溶液的颜色相同

D .漂白粉可由Cl 2通入石灰乳中制备,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解析:选C A 项,氯气有毒且密度大于空气,可杀灭田鼠,正确;B 项,新制的氯水中含有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正确;C 项,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而CuCl 2溶液为蓝色,错误;D 项,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为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 2和Ca(ClO)2,有效成分为Ca(ClO)2,正确。

6.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都呈酸性

B .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H 2

D .加入AgNO 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选C 新制的氯水中含有分子:Cl 2、HClO 、H 2O ,离子:H +、Cl -、ClO -、OH -

,但

是光照时发生反应2HClO=====光照2HCl +O 2↑,久置的氯水实际上已经是盐酸,故A 、B 、D 项正确,

C 项错误。

7.用自来水(以Cl 2为杀菌消毒剂)配制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会出现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A .Na 2CO 3

B .AgNO 3

C .CuSO 4

D .NaOH 解析:选C Cl 2与H 2O 反应产生HCl 和HClO ,则配制Na 2CO 3、AgNO 3、NaOH 的水溶液时均会与HCl 反应而变质,只有CuSO 4不会反应变质。

8.(2019·衡阳市第八中学期末)下列选项中与氯气用途无关的是( )

A .消毒杀菌

B .制漂白粉

C .制盐酸

D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解析:选D 氯气溶于水产生的次氯酸有消毒杀菌作用,A 正确;Cl 2与Ca(OH)2发生反应产生CaCl 2、Ca(ClO)2和水,CaCl 2、Ca(ClO)2的混合物是漂白粉,B 正确;氯气与氢气化合产生HCl ,HCl 溶于水产生盐酸,C 正确;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只是利用NaCl 与水沸点的不同,与氯气无关,D 错误。

9.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pH 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析:选B 在氯水中有三分子“H 2O 、Cl 2、HClO”,四离子“H +、Cl -、ClO -、OH -

”,氯水本身是呈酸性的,所以在中间部分氯水会使pH 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中间为白色;外圈

由于酸性较强而使pH 试纸变红。

10.下列变化过程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

①HCl ②Cl 2 ③Ca(ClO)2 ④HClO ⑤CO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解析:选D 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2Cl 2+2Ca(OH)2===CaCl 2+Ca(ClO)2

+2H 2O ,Ca(ClO)2+H 2O +CO 2===CaCO 3↓+2HClO ,故A 、B 、C 项可以实现;HClO 比H 2CO 3的酸性弱,D 项不能实现。

11.Cl 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是一些含氯产品:

(1)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有漂白作用的液体,它的有效成分是______。

A .NaOH

B .NaClO

C .KMnO 4

D .Na 2O 2

(2)Cl 2可用于制盐酸,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

答案:(1)B (2)H 2+Cl 2=====点燃2HCl

(3)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12.(2019·大同市第一中学期末)如图是一些含氯产品。

(1)储氯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________(填标号)。

A .易燃品

B .有毒品

C .爆炸品

(2)某清洗剂使用注意事项中特别说明在使用时切勿与漂白剂一同使用,否则会产生有害气体。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写出84消毒液与该清洗剂(有效成分为盐酸)混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老师新买的漂白粉没有保存说明书,请你为漂白粉设计一份保存注意事项,并用化学用语解释设计原因。

注意事项(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用化学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氯气有毒,储氯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有毒品。(2)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水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ClO -+2H +

===Cl 2↑+H 2O 。(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次氯

酸见光易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2HClO=====光照2HCl +O 2↑,

所以保存的注意事项是密封避光在干燥地方保存,避免受潮与酸性物质接触。

答案:(1)B (2)Cl -+ClO -+2H +===Cl 2↑+H 2O

(3)Ca(ClO)2 密封避光在干燥地方保存,避免受潮与酸性物质接触 Ca(ClO)2+CO 2+

H 2O===CaCO 3↓+2HClO 、2HClO=====光照2HCl +O 2↑

13.用MnO 2和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让氯气与铜粉反应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 2,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中选用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中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此生成物溶于少量水,得到________色溶液。

(3)某学生应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X 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在图中的D 处以图的形式表明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

答案:(1)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 浓硫酸 干燥氯气

(2)Cu +Cl 2=====点燃CuCl 2 蓝

(3)①比较Cl 2与HClO 谁有漂白性(答案合理均可)

②B 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 中的有色布条褪色

③Cl 2污染空气

B 级—选考等级考试增分练

1.(2019·淄博高一期末)下列物质既能由金属和酸反应获得,也能通过金属和氯气反应获得的是( )

A .CuCl 2

B .FeCl 2

C .FeCl 3

D .NaCl

解析:选D A 项,Cu 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盐酸反应,错误;Fe 排在氢的前面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FeCl 2而不是FeCl 3,而Fe 与Cl 2反应生成FeCl 3,B 、C 项错误;D 项,Na 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 ,Na 在Cl 2中燃烧生成NaCl ,正确。

2.现有盐酸、NaCl 溶液、NaOH 溶液和新制氯水,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 )

A .AgNO 3溶液

B .酚酞溶液

C .紫色石蕊溶液

D .饱和食盐水

解析:选C 盐酸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NaCl 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NaOH 溶液遇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新制氯水遇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2019·济南高一期末)如图a 处通入Cl 2,当关闭b 阀时,c 处湿

润的红布条没有明显变化,当打开b 阀时,c 处湿润的红布条逐渐褪色。

则d 瓶中装的溶液是( )

A .浓H 2SO 4

B .饱和食盐水

C .水

D .NaOH 溶液

解析:选D 当b 阀关闭时,气体由a 到d 到c 没有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显然Cl 2在d 中被吸收,所以d 中为NaOH 溶液。浓H 2SO 4、饱和食盐水均不与Cl 2反应,水与Cl 2反应不完全。

4.某化学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又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 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无色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又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①还是②,在此之前先做了实验方案的设计。请你简述实验的方法、预期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2)氯水因Cl2的存在而显浅黄绿色,氯水显浅黄绿色就是其中含有Cl2的依据。(3)溶液的红色是酚酞与NaOH相互作用的结果。若没有酚酞,NaOH溶液呈无色;若没有NaOH,酚酞溶液也呈无色。由(1)中的分析可知,新制的氯水中既含有以显强酸性为主的HCl,又含有以显强氧化性为主的HClO。(4)若是氯水中的HCl中和了NaOH而使红色褪去,则溶液中还有酚酞,故可应用验证酚酞存在的方法来证明;若是氯水中的HClO氧化了酚酞而使红色褪去,则溶液中就没有酚酞了,故可应用验证酚酞不存在的方法来证明。

答案:(1)Cl2+H2O===HCl+HClO

(2)氯水显浅黄绿色

(3)①HCl中和了NaOH ②HClO漂白(氧化)了酚酞

(4)取无色溶液3 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2滴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若溶液恢复红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

课时跟踪检测(四)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

1.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多少

B.原子、电子、中子、桌子等都可用物质的量来描述

C.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微粒的物理量

D.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的质量相同

解析:选C 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微观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并不是指物质的多少,也不能用来描述桌子等宏观物体,A、B错误;1 mol SO2和1 mol SO3的分子数目是相等的,但1个SO2和1个SO3分子的质量并不相等,因此二者的质量也不同,D错误。

2.下列物质所含原子的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是( )

A.1 mol Cl2B.0.5 mol CO2

C.1 mol氖气D.0.5 mol SO3

解析:选C A项,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 mol;B项,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5 mol;C项,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D项,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 mol。

3.(2019·泰安高一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单质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B.镁原子的质量就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C.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8 g·mol-1

D.1 mol铁原子的质量约为56 g

解析:选D A项,气体单质分子具有的原子数有1、2、3等,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单质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原子数,错误;B项,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的1

12

的比值,所以镁原子的质量与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错误;C项,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8,错误。

4.下列物质中摩尔质量最大的是( )

A.10 mL H2O B.0.8 mol H2SO4

C.54 g Al D.1 g CaCO3

解析:选D 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或体积的多少无关。四个选项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18、98、27、100,故选D。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 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相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解析:选B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多少决定,A错误、B正确;气体摩尔体积是描述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而在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C错误;不同的气体,只有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才等分子数,D错误。

6.标准状况下,32 g CH4所占体积约为( )

A.44.8 L B.22.4 L

C.11.2 L D.5.6 L

解析:选A 32 g CH4的物质的量为2 mol,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约为44.8 L。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2 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

B.22.4 L 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

D.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解析:选D A、B项都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错误;C项,在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错误;D项,22 g C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标准状况下的11.2 L HCl的物质的量也是0.5 mol,所含分子数相等,正确。

8.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①24 g石墨②0.7 mol NH3③4.6 g钠

④0.2 mol H2SO4⑤4 g He

A.①③②④⑤B.②①④⑤③

C.②④①⑤③ D.④⑤②①③

解析:选B 石墨和He、Na都由单原子构成,各项中所含原子数分别是①24 g

12 g·mol-1

×N A

=2N A,②0.7×4N A=2.8N A,③

4.6 g

23 g·mol-1

×N A=0.2N A,④0.2×7N A=1.4N A,⑤

4 g

4 g·mol-1

×N A

=N A。

9.在标准状况下,与32 g O2的体积相等的N2( )

A.质量为14 g B.分子数为6.02×1024 C.体积为22.4 L D.物质的量为2 mol

解析:选C n(O2)=32 g

32 g·mol-1

=1 mol,V(O2)=22.4 L,因此n(N2)=1 mol,m(N2)=28 g,N(N2)=6.02×1023,V(N2)=22.4 L。

10.a mol 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a

4b

mol-1 B.

b

a

mol-1

C.a

b

mol-1 D.

b

4a

mol-1

解析:选D a mol H2SO4中含4a mol氧原子,即N A×4a=b,所以N A=b

4a

mol-1。11.1.6 g某物质含有6.02×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8 B.16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鲁科版化学教案选修四1.2.2《电解原理的应用》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 ⑵了解氯碱工业、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的电解原理,能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掌握惰性材料作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及计算。 ⑵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观看氯碱工业的模型、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等,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迁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同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氯碱工业、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的原理,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1.2.2《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1、电解的工作原理 2、采用何种装置完成电解? 【板书】课题电解原理的应用 【设疑】 1 工业上冶炼金属的方法有哪些? 2、工业上如何冶炼钠、镁、铝? 下面我们进行第1个小活动,以饱和NaCl溶液和熔融的NaCl为离子导体设计电解池。 【交流研讨1】请选用合适药品和仪器画出你设计的电解池装置并写出电解熔融的NaCl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阳极:2Cl--2e-=Cl2↑

阴极:2H ++2e-=H 2↑ 总反应:2NaCl=====通电 Cl 2↑+2Na 【点拨】刚刚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电解池就是工业上冶炼金属钠的原理。 【讲述】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电解法是冶炼金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冶炼像Na 、Ca 、Mg 、Al 这样活泼的金属我们常选用电解其熔融态的化合物的方法。这就是电冶金。 【板书】1、电冶金,冶炼活泼金Na 、Mg 、Al 等。 【投影】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铝。 【讲述】我们设计的第二个电解池就是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烧碱的同时还得到了H 2和Cl 2,习惯上把这种工业叫做氯碱工业。 【板书】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氯气和氢气 —(氯碱工业) 【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 【观察、思考】 (1)电解池的两极各产生什么现象?若在两极附近均滴加酚酞试液,会有什么现象? (2)怎样初步检验两极产物的生成? (3)结合教材,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总结】 现象: 阳极:有气泡产生,使湿润的淀粉-KI 溶液变蓝 阴极:有气泡产生,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阳极:2Cl --2e - =Cl 2↑ 阴极:2H ++2e - =H 2↑ 总式: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讲述】这就是氯碱工业的核心原理,具体生产工艺则属于化学与技术范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 【知识拓展】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 (1)生产设备名称:离子交换膜电解槽 阴极:碳钢 阳极:钛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学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法。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2、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3、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二、学习重点、难点 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探索新知](1—18号) 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以H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b. 以He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c. 以C 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活动探究](1—18号) 书写下列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N 、 O、 Ne 、 Al、 Mg 、 Si 、 [学无止境](19—36号) a.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Sc Fe 结论: b.再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Cr Cu 结论: 练习:V、As 第2、3课时 (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看图·思考] 仔细观察图1-2-7鲍林近似能级图回答下面问题: 鲍林近似能级图中分为几个能级组?每一能级组中共有多少个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 [交流·研讨] 请根据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参照鲍林近似能级图,尝试分析原子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划分的内在联系,回答下题。 (1)周期的划分与什么有关? (2)每一周期(前4周期)各容纳几种元素?这又与什么有关? (3)周期的序数与什么有关?(从原子中电子排布式分析)[同步检测1] 已知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根据这一排布式可知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练习]书写19号钾原子,24号铬原子,30号锌原子和35号溴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共同分析]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与过渡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有什么区别? [观察讨论]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价电子排布,从中找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族划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检测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二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虽然放热,但浓硫酸是液体,又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适宜给食品加热;而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溶于水,前者放出的热量比后者多,氯化钠溶于水能量变化不明显。 答案:B 2.人造卫星常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被氧化B.正极,被还原 C.负极,被还原D.正极,被氧化

解析:原电池就是把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使电子经外电路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答案:B 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铁与盐酸反应 B . C 与CO 2共热 C .碳酸钙的分解 D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反应 解析:Fe +2HCl===FeCl 2+H 2↑,放热反应;C +CO 2===== 高温2CO ,吸热反应;CaCO 3=====高温CaO +CO 2↑,吸热反应;Ba(OH)2·8H 2 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吸热反应。 答案:A 4.假设某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 ) 反应前 反应后 A .A 2+3 B 2 2AB 3 B .2AB 2+B 22AB 3 C .2A 2B +5B 2===4AB 3 D .2AB 2+B 2===2AB 3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用AB 2、B 2表示,生成物用AB 3表示,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说明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为可逆反应,结合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AB 2+B 22AB 3。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D1]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D2

鲁科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 高三化学笔记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核 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带电特点: 微粒 质子 中子 电子 带电特点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 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二、核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比较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本质 质子数(核电 荷数)相同的 一类原子 质子数、中子数都一定 的一类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 核素的互称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范畴 同类原子,存 在游离态、化 合态两种形式 原子 原子 单质 特性 只有种类,没 有个数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 同 由一种元素组成,可独立存在 决定因素 质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组成元素、结构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 Z 个 中子 N 个=(A -Z )个 核外电子 Z 个

举例H、C、N三种 元素 1 1 H、2 1 H、3 1 H三种核素 234 92 U、235 92 U、238 92 U互为同位 素 O2与O3 2.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联系 三、原子或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或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电荷数 (5)除1 1 H外,其它元素的原子中,中子数≥质子数 2.原子的质量数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区别原子的质量数是该原 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 数的代数和,都是正整 数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该原 子的真实质量与12 6 C质量的 12 1 的比值,一般不是正整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天 然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 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 占原子个数的百分比的积的 加和得来的。Ar=Ar l*a1% +Ar2*a2%+ 联系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的质量数相等 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依据:电子能量高低、运动区域离核远近。 2.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容纳电子数 2 4 8 2n2 离核距离近远 电子能量低高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3.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 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 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 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 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 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 2O+CO 2====Na 2CO 3 3、Na 2O 的用途:制NaOH ,Na 2CO 3 (三)Na 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3、Na 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 3+H 2O+O 2↑ → 2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CO 2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 淀和气体。 Ca(OH)2+CO 2====CaCO 3↓+H 2O → CaCO 3+H 2O+CO 2===Ca(HCO 3)2 → Ca(HCO 3)2加热CaCO 3↓+H 2O+C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 第二节盐类水解 测试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三章 第二节盐类水解 测试 选择题 (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 C 、正盐水溶液pH 均为7 D 、硫酸钠水溶液pH 小于7 2、在pH 都等于9的NaOH 和CH 3COONa 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 离子浓度分别为 A mol ·L -1与B mol ·L -1,则A 和B 的关系为 A 、A > B B 、A =10-4B C 、B =10-4A D 、A =B 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A 、NH 4+ +2H 2O NH 3·H 2O + H 3O + B 、HCO 3- + H 2O H 3O + + CO 32- C 、HS -+H + === H 2S D 、Cl 2+H 2O H ++Cl -+HClO 4、向0.1 mol ·L —1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会引起 A 、溶液的pH 增大 B 、溶液中c (CH 3COO — )减小 C 、溶液中c (H +)增大 D 、溶液中c (H +)·c (OH —)增大 5、pH=1的HClO 溶液与0.1 mol ·L —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A 、c (Na +) = c (ClO —) B 、pH>7 C 、pH=7 D 、pH<7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C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7、0.1 mol/L NaHCO 3溶液的pH 最接近于 A 、5.6 B 、7.0 C 、8.4 D 、13.0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 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溶液反应的溶液中,pH 最大的是 A 、Na 2CO 3溶液 B 、NH 4HCO 3溶液 C 、NaHSO 4溶液 D 、NaHCO 3溶液 9、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L Na 2CO 3溶液:c (OH —)=c (HCO 3—)+c (H +)+2c (H 2CO 3) B 、0.1 m o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 (Na +)>c (CH 3COO —)>c (H +)> c (OH —)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 =5的混合溶液:c (Na +)>c (NO 3- ) 10、有①Na 2CO 3溶液、②CH 3COONa 溶液、③NaOH 溶液各25 mL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模块综合测评.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人们通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某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6 B.1s22s22p63s23p63d54s2 C.1s22s22p63s23p63d5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1 【解析】根据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A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0;B 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C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6;D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1。 【答案】 C 2.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电子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形状相同,半径越大 B.在同一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其自旋方向肯定不同 C.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D.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π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解析】s原子轨道是球形的,电子层序数越大,其半径越大,A项正确;根据洪特规则,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B项错误;由于3s轨道的能量低于3p轨道的能量,基态镁原子应是吸收能量,C项错误;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和容纳

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不能形成π键,D错。 【答案】 A 3.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①CaC 2②N 2 H 4 ③Na 2 S 2 ④NH 4 NO 3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解析】CaC 2是由Ca2+和C2- 2 构成的,C2- 2 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 2 H 4 中含N —H键(极性键)和N—N键(非极性键),属于共价化合物;Na 2S 2 是由Na+和S2- 2 构 成的,S2- 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H 4 NO 3 含离子键和极性键。 【答案】 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B.分子中若含有化学键,则一定存在σ键 C.p和p轨道不能形成σ键 D.含π键的物质不如只含σ键的物质稳定 【解析】A项,分子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由单个原子构成,不存在化学键。B项,如果分子中存在化学键,则一定有σ键。C项,若两个原子的p轨道“头碰头”重叠,就能形成σ键。 D项,如氮气中就有π键,氯气中只含有σ键,但氮气比氯气稳定。 【答案】 B 5.下列物质所属晶体类型分类正确的是( ) C 选项中氯化铯为离子晶体。 【答案】 D 6.某物质熔融状态可导电,固态可导电,将其投入水中水溶液也可导电,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 子 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 (Z)+中子数(N) 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 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 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 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 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 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 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 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 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

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鲁科版) 章末过关检测卷(五) 第5章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测试时间:9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某人在检查身体时,发现尿液呈微酸性,医生建议他( ) A.少吃苹果、梨等水果 B.少吃菠菜、芹菜等蔬菜 C.少喝牛奶、豆汁等饮料 D.少吃含蛋白质、脂肪多的肉类食品 解析:尿液呈酸性,说明他身体呈“酸性”,应多吃碱性食品加以调节,苹果、梨、菠菜、芹菜等水果、蔬菜代谢以后呈碱性,牛奶、豆汁等代谢以后呈碱性,而肉类食品代谢以后呈酸性,所以应少吃此类食品。 答案:D 2.20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 B.尿素食盐聚乙烯 C.涤纶洗衣粉阿司匹林 D.石英橡胶塑料 解析:A中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如棉花、木材等;B中食盐大量存在于海水中,提取即可,不必合成;D中石英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石英砂、水晶等;C中物质全部为合成而得,故选C。 答案:C 3.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它们去漂白某一润湿的有色物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B.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药皂中也掺有少量苯酚,所以我们可以用苯酚对环境消毒或直接涂抹于皮肤 D.工业酒精不能加水当酒品尝,其原因是它含有甲醇,它虽具有酒香,但饮用后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解析:Cl2与SO2及水反应会生成没有漂白作用的盐酸和硫酸;食盐中加的碘是以碘酸根的形式存在;苯酚不能直接涂抹于皮肤上。 答案:D 4.我们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来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日常生活中许多小窍门和小常识往往包含着化学知识。生活中以下做法符合化学原理的是( ) ①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油污②用食醋清除暖水瓶中的水垢 ③用热的纯碱洗涤铁锅上的油污 ④用汽油清洗电风扇叶片漆面上的污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各种饭锅上的油污是酯类物质,热的纯碱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OH-的存在能使油污水解而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洗去,故③对;钢丝球不仅不能擦洗去油污,而且能将铝锅擦伤,因为铝的硬度小于钢丝,故①错;用汽油清洗风扇叶片漆面上的污渍时,叶片表面上的漆面会被汽油溶解而破坏,故④错。 答案: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氟牙膏含氟越高越好 B.牙膏中加入抗菌剂可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C.牙膏的主要成分包括摩擦剂和清洁剂 D.由于铝元素对人体有害,所以牙膏中不能有氢氧化铝 解析:在牙膏中加入叶绿素,有一定预防龋齿的作用,氢氧化铝是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剂。 答案:C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 (Z)+中子数(N) 1.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是2n 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加上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Ⅶ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精品】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 1.1 关注空气质量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污染指数(API)、光化学烟雾的概念。 2.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3.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4.酸雨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感目标: 通过空气质量报告反映的内容,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确定。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 教学过程: 【引入】从1997年5月起,我国有十几座城市先后开始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为大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济南市也在其中,在此基础上,很多城市又发布了空气质量日报。表1-1-1 是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你了解各项内容的含义吗? 【阅读】表1-1-1 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板书】一从空气质量报告谈起 1 解读空气质量报告 【讲解】要了解该表中各项内容的含义,我们首先从什么时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开始。目前,空气质量报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指数是将某种污染物浓度进行简化处理而得出的简单数值形式。每天分别测定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它们的污染指数,其中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就是当日的首要污染物,并将其污染指数作为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API作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其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API在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中所对应的级别就是当日的空气质量级别。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表1-1-2,了解下我国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及各个级别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讲解】空气质量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个是气象条件。

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 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测试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测试 姓名_________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g)+3H2(g) 2NH3(g )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 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A.1.2mol/(L·min) B.1mol/(L·min) C.0.6mol/(L·min) D.0.4mol/(L·min) 2.已知450℃时,反应H 2(g)+I2(g) 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2HI(g) H 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50 B.0.02 C.100 D.无法确定 3.用酸滴定碱时,滴定前读酸式滴定管读数时视线低于水平线,滴定结束时读数正确,这样会使测得的碱溶液的浓度() A.偏高 B.偏低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4.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PbO2 + Pb + 2H2SO4= 2PbSO4↓+ 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 2e – = PbSO4↓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SO 2 4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5.在25℃、101kPa下,1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9.72kJ,下列热化学方 程式正确的是()A.CH3CH2OH(l)+3O2(g)=2CO2(g)+ 3H2O(l);△H=+1367kJ/mol B.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2734kJ/mol C.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1367kJ/mol D.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2734kJ/mol 6.1g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2(g)+O2(g)=2H2O(l);ΔH=-142.9kJ·mol-1 B.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C. 2H2+O2=2H2O ;ΔH=-571.6kJ·mol-1 D. H2(g)+1/2O2(g)=H2O(g);ΔH=--285.8kJ·mol-1 7、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有1%的NaOH转变为Na2CO3,以此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浓度的测定结果会()

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 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