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BB电力推进系统VI系列

ABB电力推进系统VI系列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复习提纲及答案分解

常见缩写全拼及翻译(15分) SCADA EMS FTU AGC LFC ACE NAS ECVT W AMAP STLF DMS TTU EDC DTS DPF A VC OPF SCADA:电力系统监视和控制 EMS:能量管理系统 FTU:馈线自动化测控终端 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自动发电控制 LFC:负荷频率控制 ACE: 分区控制误差(Area Control Error) NAS:网络分析软件 ECVT:电子式互感器 WAMAP:广域动态信息监测分析保护控制系统 STLF: Short Term Load Forecasting短期负荷预测 DMS:配电管理系统 TTU: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 EDC:经济调度控制 DTS:调度员模拟培训系统Dispatcher Training Simulator DPF: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A VC: 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频率自动控制 OPF:最优潮流 填空题(25) 简答(30) 综合分析(35) 第一章 1、什么是电力系统;电网; 电力系统:组成电力工业的发电及其动力系统、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也包括 调相调压、限制短路电流、加强稳定等的辅助设施,以及继电保护、计量、调度 通信、远动和自动调控设备等所谓二次系统的种种设备的总和统称为电力系统, 它是按规定的技术和经济要求组成的,并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输送和分配到用 户的一个统一系统。 电网: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一次系统及相关继电保护、计量和自动化等二次网络统称为电力网络。 2、N-1准则 判定电力系统安全性的一种准则,又称单一故障安全准则。按照这一准则,电力系统的N个元件中的任一独立元件(发电机、输电线路、变压器等)发生故障而被切除后,应不造成因其他线路过负荷跳闸而导致用户停电;不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不出现电压崩溃等事故。当这一准则不能满足时,则要考虑采用增加发电机或输电线路等措施。 3、电力系统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第一级安全稳定标准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由继电保护装置快速切除故障元件,最直接最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 第二道防线(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采用稳定控

国家电网公司“大建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3: 国家电网公司“大建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充分总结试点工作成果,进一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大建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大建设”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推进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推进建设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三化”),统一管理流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建设标准(“三统一”),加强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队伍管理(“三加强”),全面提升电网建设能力与水平。 (二)总体目标 构建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的大建设体系,提高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建设管理效率与效益,实现电网建设“国际同行业领先、国内各行业领先”目标。 明确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参建队伍管理定位,压缩管理层级,优化机构设置,实现建设管理组织架构的扁平化。 明晰职责界面,优化管理流程,健全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建立集中管理操作平台,强化建设关键环节的集约化管控,全- 54 -

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工艺水平,提升电网建设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加强建设职能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强化技术支撑队伍和参建队伍管理,加强公司建设队伍建设,提升公司电网建设整体能力。 二、“大建设”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架构 明确管理定位、管理范围、机构设置,构建与建设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大建设组织架构。 1.管理定位 公司电网建设管理工作分为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以下简称“工程项目管理”)和参建队伍管理。 建设职能管理主要是制订管理制度与标准并监督执行;负责工程建设进度、安全、质量、造价、技术管理和关键环节管控;负责公司内部建设队伍的专业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执行建设职能管理要求,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度、安全、质量、造价、技术进行控制;以业主项目部为执行单元,组织、协调、推动工程项目建设。 参建队伍管理是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队伍;通过合同管理方式对参建队伍管控。充分利用公司内部建设队伍资源,通过优化整合、规范管理和培育扶持,提升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公司电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55 -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

浅析船舶综合电力系统 1.引言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是船舶动力的发展方向,是造船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革命性的跨越,其主要特点是将推进动力与电站动力合二为一。该项技术正在逐步成熟、完善。以美、英、法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率先引入综合电力系统这一概念,并积极开展研究、试验和应用到船艇。 2.综合电力系统概述 综合电力系统的思想基础是降低未来船舶的总成本,优化船舶总体、系统和设备的组成。其设计理念是突出系统化、集成化和模块化。在船舶平台上的具体实现途径是将全船所需的能源以电力的形式集中提供,统一调度、分配和管理。 美国海军提出的综合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配电、电力变换、电力控制、平台负载、推进电机、能量储存等七个模块。其中,发电模块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经全船环形电网向各区域配电系统供电;电力控制模块对配电模块实行电能分配和监控;配电模块将电力输送到电力负荷中心,再分配到各用电设备;电力变换模块将一种形式的配电模块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配电模块;推进电机模块用于船舶推进;平台负载模块是一个或多个配电模块的用户;能量储存模块用于储存电能,维持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 采用综合电力系统的船舶与传统船舶比较,具有的主要优势为: 便于采用分段和模块化建造,使用维护费用低,经济性好;噪音低,可提高船舶的安静性和舒适性,提高舰艇的战斗力和生命力;调速性能好,控制方便,倒车简便、迅速,提高船舶的机动性;布置灵活、设计方便、可靠性高,可维修性好、生命力强;便于实现自动化,减少船员;适用性强,可广泛采用各种电子设备和先进的推进技术,对于舰艇而言,可以使用诸如激光武器、电磁炮等高能武器。 3.综合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 近十来年,船舶的电力推进技术已进入应用阶段。目前,不同类型的船舶,如一些科考船、破冰船以及邮轮采用了电力推进系统。推进电机采用直流、交流同步电动机或交流感应电动机。研究报告显示,虽然商船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提高了船的建造费用,但其运行和支持费用,及其生命周期里的整个费用却降低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商船业公司,如ALSTOM、ABB、SIEMENS等,已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商船业电力推进标准。有人统计,八十年代后期建造的1000吨以上的商船中采用柴-电推进的约占25%,到九十年代中期,此类船舶中有35%以上采用电力推进,且该比例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到2000年,全世界商船电力推进的装机总容量约为4200MW。 美国海军于1980年建立了综合电力驱动计划,希望通过将船舶日用电力系统和推进电力系统合而为一,进一步提高战船的性能。1990年后,美国海军将注意力转到提高船舶的能购性上,研究计划转为综合电力系统(IPS:Integrated Power System)项目。针对当时水面战斗舰艇(SC-21,现转型为DD(X))的概念设计,美海军完成了费用和效能评估。2002年4月29日,美国海军宣布英格尔斯造船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船舶系统公司为DD(X)的设计主承包商,设计承包合同总价款为28亿多美元,执行期至2005财政年度。DD(X)设计合同的签署意味着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革命性变革的开始。综合电力系统强调的主要技术目标为增加可操作性和支持柔性设计。美海军计划2003年开始,用3年多时间完成11个工程开发模块的建造和试验,并通过充分的陆试和海试去降低技术风险,争取2005年技术定型,2012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随着电力部门工作模式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实现无人或少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在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建立监控中心,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站场图像、关键设备监测图像、有关数据和环境参数等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些都已经提到了电力部门的发展议事日程。目前,各局都已设立了运行管理值班室及调度部门,虽有对各专业的运行归口协调职能,但不能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和指挥处理运行障碍。现在对运行监视通常由各专业运行部门采用打电话来了解和判断处理故障。各种运行管理联系松散,依靠原始的人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需要。要跟上发展步伐,必须在健全和完善电力网络的同时建立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将变电站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由变电站前端的设备采集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转发控制及管理。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实施为实现变电站/所的无人或少人值守,推动电力网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电力系统需求分析 1. 总体需求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护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通过图像监控、灯光联动、环境监控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到预警和保护的作用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 2. 用户主要需求规范 监控对象和场景 变电站厂区内环境实时监视 高压区域的安全监视,人或物体进入高压区域立即产生报警 主变压器外观及中性点接地刀状态 对变电站内的全部户外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合分状态给出特写画面 对变电站内各主要设备间的监视(包括大门、控制室、继保室、通信室、高压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低压交流室等) 对少人值守变电站办公区域的监视

智能配电网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配电作为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环节中最贴近用户的环节,和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重要保证。 背景与挑战 近几年针对配电设施的盗窃行为时有发生,同时老旧设备用电过负荷易过热引发火灾,防盗、防火就成为了配电生产管理的重心。而综合辅助系统的投运,能够全方位感知配网运行环境,为可靠供电保驾护航。 现阶段综合辅助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综合监控少——辅助子系统有限,只有少量部署视频、烟感、门禁等,无法实现对运行环境的全方位综合监控; 业务融合少——“遥视”大多只实现视频复核、历史追溯的功能,视频监控系统依然独立于生产系统,并未真正融入到配电网管理流程中; 人为干预多——视频监控点的异常情况需要人为主动发现,多系统间的联动机制已逐步建立,但大多局限于开关量联动而非协议联动; 运维难度大——系统联网后,面对数量庞大的视频监控设备,运维工作量巨大且检测难度大,往往造成故障处理不及时,使得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方案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电网公司各地市公司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的建设及改造。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大型联网监控系统,以能源行业平台软件为核心,实现多级联网及跨区域监控,在调控中心即可对终端系统集中监控、统一管理,为智能配网保驾护航。 系统拓扑图如下: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全面采用高清、智能、物联网、4G应用技术,在“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设计原则的指引下,采用标准化行业产品,实现了以下功能: 多元图像应用:现场实时录像及回放,定时抓图和报警抓图,图片上传中心,在兼顾带宽和资费的情况下,中心也可调阅现场视频,全面提升监控质量和安防水平; 辅助系统融合:实现视频监控、动环监控报警(环境监测、安防报警、智能控制)、门禁管理等系统的集成,各系统根据预案进行联动;

东北大学电力系统考试题及答案

1.电力系统自动化包括哪些内容?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自动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每个子系统完成一项或几项功能。可以将电力系统自动化内容划分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电厂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等三部分。调度自动化又可分为发电和输电调度自动化(通常称为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称为配电网自动化或配电自动化)。 2.什么是电力调度自动化? 运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对电网进行的调动。 包括远动装置和调度主站系统,是用来监控整个电网运行状态的。为使调度人员统观全局,运筹全网,有效地指挥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电网安全运行状态实现监控 2、对电网运行实现经济调度 3、对电网运行实现安全分析和事故处理 3.什么是数字电力系统 数字电力系统(Digital Power System,DPS)的涵义,是指对某一实际运行的电力系统的物理结构、物理特性、技术性能、经济管理、环保指标、人员状况、科技活动等数字地、形象化地和实时地描述与再现。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说建立了该实际电力系统的数字电力系统。某个电力系统的数字电力系统包括电力系统的物理结构(也即真实结构)、其各组成部件(单元)及整体的物理性能、运行方式和运营策略、管理的模式、人员的信息等;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各个网络、各节点的实时状态变量;各种自动控制装置的动作特性(包括继电保护装置);发电厂、变电站的主要设备的“健康”状态;经济结构、市场信息。 4.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是什么? 电力调度自动化又可分为发电和输电调度自动化(通常称为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调度自动化(通常称为配电网自动化或配电自动化)。 其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地发供电,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特点是统一调度,分层控制。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个) 冀北公司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胶州市供电公司 浙江省电力公司义乌市供电局 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三明电业局 湖南省电力公司永州电业局 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河南省禹州市电力工业公司 河南省温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省电力公司抚州供电公司 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公司 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电业局高新供电局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供电公司 吉林双辽市农电有限公司 哈尔滨电力实业集团公司 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电业局 青海省电力公司玉树电网灾后重建筹建分公司 南瑞集团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8名)

王月鹏北京市电力公司昌平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 张黎明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急修一班班长 郭建明河北省电力公司邢台柏乡县供电公司财务主管 潘旭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辛集市供电公司培训中心主任 刘晓辉(满族) 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总经理 李玉山西省电力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一分公司项目经理 赵运建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工区油务班工人 范益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分公司孝义供电公司经理 缪庆庆(女)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宁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 卢刚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检修公司党委副书记 冯军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蒋卫东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电业局检修公司输电运检工区带电作业班班长 裴江淮安徽省电力公司工会主席 庞利民华中分部副主任、党组纪检组长、工会主席,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纪检组长、工会主席 邓楚元湖南创业电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阮羚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主任 田宁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安陆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杨卫礼河南尉氏县供电局城市第三供电所班长 董瑞锋河南长葛市电力工业公司党委书记 成荣泉江西万载县供电责任有限公司工程师 周义水江西上饶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殷显树四川省电力公司西昌电业局线路运检中心线路运检一班班长 张力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武佳辽宁输变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 赵云柱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桦甸市农电有限公司经理 陈宏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齐齐哈尔电业局局长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资料讲解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

精品资料 浅析船舶综合电力系统 1.引言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是船舶动力的发展方向,是造船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革命性的跨越,其主要特点是将推进动力与电站动力合二为一。该项技术正在逐步成熟、完善。以美、英、法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率先引入综合电力系统这一概念,并积极开展研究、试验和应用到船艇。 2.综合电力系统概述 综合电力系统的思想基础是降低未来船舶的总成本,优化船舶总体、系统和设备的组成。其设计理念是突出系统化、集成化和模块化。在船舶平台上的具体实现途径是将全船所需的能源以电力的形式集中提供,统一调度、分配和管理。 美国海军提出的综合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配电、电力变换、电力控制、平台负载、推进电机、能量储存等七个模块。其中,发电模块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经全船环形电网向各区域配电系统供电;电力控制模块对配电模块实行电能分配和监控;配电模块将电力输送到电力负荷中心,再分配到各用电设备;电力变换模块将一种形式的配电模块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配电模块;推进电机模块用于船舶推进;平台负载模块是一个或多个配电模块的用户;能量储存模块用于储存电能,维持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 采用综合电力系统的船舶与传统船舶比较,具有的主要优势为: 便于采用分段和模块化建造,使用维护费用低,经济性好;噪音低,可提高船舶的安静性和舒适性,提高舰艇的战斗力和生命力;调速性能好,控制方便,倒车简便、迅速,提高船舶的机动性;布置灵活、设计方便、可靠性高,可维修性好、生命力强;便于实现自动化,减少船员;适用性强,可广泛采用各种电子设备和先进的推进技术,对于舰艇而言,可以使用诸如激光武器、电磁炮等高能武器。 3.综合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 近十来年,船舶的电力推进技术已进入应用阶段。目前,不同类型的船舶,如一些科考船、破冰船以及邮轮采用了电力推进系统。推进电机采用直流、交流同步电动机或交流感应电动机。研究报告显示,虽然商船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提高了船的建造费用,但其运行和支持费用,及其生命周期里的整个费用却降低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商船业公司,如ALSTOM、ABB、SIEMENS等,已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商船业电力推进标准。有人统计,八十年代后期建造的1000吨以上的商船中采用柴-电推进的约占25%,到九十年代中期,此类船舶中有35%以上采用电力推进,且该比例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到2000年,全世界商船电力推进的装机总容量约为4200MW。 美国海军于1980年建立了综合电力驱动计划,希望通过将船舶日用电力系统和推进电力系统合而为一,进一步提高战船的性能。1990年后,美国海军将注意力转到提高船舶的能购性上,研究计划转为综合电力系统(IPS:Integrated Power System)项目。针对当时水面战斗舰艇(SC-21,现转型为DD(X))的概念设计,美海军完成了费用和效能评估。2002年4月29日,美国海军宣布英格尔斯造船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船舶系统公司为DD(X)的设计主承包商,设计承包合同总价款为28亿多美元,执行期至2005财政年度。DD(X)设计合同的签署意味着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革命性变革的开始。综合电力系统强调的主要技术目标为增加可操作性和支持柔性设计。美海军计划2003年开始,用3年多时间完成11个工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智能视频监控专家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 设计论文

目录 1.需求分析 (1) 2.系统建设的目标及支持说明 (1) 3.设计依据 (3) 4.基本功能 (3) 5.综合功能 (3) 6.工程设计原则 (5) 6.1. 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监督监管工作 (6) 6.2. “高起点、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规划制定原则 (5) 6.3. 良好的扩充性 (6) 6.4. 系统安全可靠性 (6) 6.5. 系统超前性 (6) 6.6. 系统的可操作性 (7) 6.6. 系统的安全性 (7) 7.缩略语 (7) 8.系统总体设计 (7) 8.1. 系统架构 (8) 8.1.1. 总体架构 (8) 8.1.1.1.用户界面层 (9) 8.1.1.2.系统应用层 (9) 8.1.1.3.设备接入层 (10) 8.1.2. 平台特点 (10) 8.1.2.1.集成功能 (10) 8.1.2.2.调度功能 (11) 8.1.2.3.电子预案功能 (11) 8.1.2.4.地理信息图形化管理 (12) 8.2. 视频监控系统 (12) 8.2.1. 网络架构 (12) 8.2.2. 系统的主要功能 (13) 8.2.2.1.地理信息图形化管理 (13) 8.2.2.2.监控中心管理 (14) 8.2.2.3.本地/远程实时监视 (14) 8.2.2.4.本地/远程录像回放 (15) 8.2.2.5.语音对讲与广播 (16) 8.3. 电站仪器仪表状态监控(采用全景图像) (17) 8.4. 移动视频 (18) 8.5. 智能分析系统 (19) 8.5.1. 系统构成 (19) 8.5.2. 应用于变电站的分析分类 (21) 8.5.2.1 监控盲区的弥补 (21) 8.5.2.2高清晰无线手持式摄像机 (22) 8.5.2.3可实现昼夜监控-热红外技术 (23) 8.5.2.3优越的智能检测技术 (23)

电力三维GIS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

电力三维GIS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书

目录 1. 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2. 总体技术架构 (4) 2.1.系统总体架构 (4) 2.2.系统网络拓扑 (6) 2.2.1. 数据部署 (7) 2.2.2. 应用服务部署 (8) 2.2.3. 客户端部署 (9) 3.系统功能规划 (10) 3.1.电力三维系统功能综述 (10) 3.2.视频监控子系统 (11) 3.3.移动办公子系统 (12) 3.3.1. 数据采集 (13) 3.3.2. 监控报警 (13) 3.4.电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界面 (14) 4. 项目实施计划 (18) 4.1.项目人员计划 (18) 4.2.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19) 4.3.项目管理计划 (20) 5. 三维GIS平台选型 (21)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的信息化建设已到一定的程度,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信息化的建设也推动着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正改变而且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集采集、处理、存贮、管理、分析、和输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其核心是用计算机来表达、处理、存贮和分析空间信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信息技术。目前其技术已经广泛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地图、GPS卫星导航、手机地图、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多人津津乐道的Google Earth,这些眼下最时尚的新事物,其核心技术正是GIS技术。GIS的应用已经成为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亮点,从而也大大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并日益深入到国土、交通、环保、电力、电信、民航、房产等领域,并融入IT,成为IT中的一个重要一员,逐步走向社会化与大众化,关键的是,它在政府与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已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社会效应。 目前,基于Web的WebGIS还是GIS发展的主流,而三维GIS的真实直观感和移动GIS的移动便捷性,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也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GIS在整个电力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真实场景数据的三维模拟,已经在电网管理、故障抢修、安全监控等各个方面显示出非凡的作用。国家测绘局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凭借优越的影像、数据条件,利用先进的GIS、RS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将数字地面模型、输变电设备模型和各种电力部门专业属性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电力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可实现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结合的电力专业数据的查询、更新,电网电路的检修和安全检控,实现大场景内电网的空间表现和分析、管理功能。平台通过先进的三维可视化手段,将整个输变电业务和管理全过程纳入计算机管理,规范输变电业务流程,加强电力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职能,提高地理部门输变电生产、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时间同步对时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时间同步对时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12-16T12:09:23.4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0期作者:李云 [导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对时统一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我国的用电量持续上升,而变电站也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供电压力。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时间同步已成为运行监视和故障分析必要手段,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兴起,时间同步在变电站综自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关键词:时间同步对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对时统一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变电站一旦出现故障,同一时间内,时间顺序记录会报出大量的报文,要确定事件的先后顺序,精准的找出故障源,这就对时间同步的精度和时间顺序记录的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南网规程要求变电站主时钟时间同步应优于1μs,测控单元时间准确同步度优于1ms,时间顺序记录功能的分辨率不大于2ms。在超高压变电站中,其系统主要包括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角测量系统、测控系统、故障测距装置等,这些安装于不同位置的系统必须在同一时间基准中,那么就务必要求接收同一种时钟信号,因此,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必须选用可靠的时间同步对时装置。 1 GPS对时装置 在变电站常用时间同步系统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要数全球定位系统,为装置的统一时间做基准,它通过同时对太空24颗GPS卫星的跟踪,对最佳卫星定位、定时等都可通过自动选择,并且全部满足电力系统在时间同步方面的要求。比如220kV的变电站,通常来说较为重要的变电站需要配置两台同步钟的本体运行,以装备相互切换的方式实现备用,而扩展的装置则可以输出入脉冲码、IRIG-B(DC时间码)等多种类型对时编码信号,在主控室中的对时系统将组成一面屏,如果形成变电站的分为多个小室,那么还可以用光纤连接主控室对时设备以及其他各个小室的对时设备。 扩展单元与主时钟、各种智能装置之间因为位置的不同需要使用到不同的介质,如果确定为同一屏柜需要采用电缆,而在多个小室变电站中的主时钟和扩展装置间使用光纤,那么连接对时各种智能装置通常会采用双绞线。比如变电站比较常用的南京南瑞RCS-9785系列时间同步装置,它包含了主时钟、切换装置、扩展单元。其中主时钟功能在于接收和处理卫星的各种信号,切换装置的功能在于主时钟接收信号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备用时钟继续执行接收处理卫星信号的工作,而扩展单元则是确保时间同步系统配置主时钟以及扩展装置能够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时间同步[1]。 2 常用的对时技术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对时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经济又可靠的优势为广大的电力系统技术人员提供了支持。在最初应用时,对时技术很多都是采用软件对时的方式进行,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系统的即时时间会受到通讯过程的影响导致时间出现偏差的情况,尤其是在通讯线路出现故障时,更无法保障时间的准确性。伴随着自动化系统应用的逐步完善,硬件对时方式已大量运用,实现了智能设备在时间同步上的精准度。 2.1 脉冲对时技术 脉冲对时技术结构上有自身的特点,GPS装置利用脉冲扩展版同步扩展与放大,再进行隔离后输出,连接测控装置、保护装置以及第三方智能设备运用通讯电缆后,脉冲对时技术则通过有源和无源进行空间点输入,脉冲信号包括1PPS、1PPM。脉冲对时技术的优势首先表现在秒脉冲信号上,在每秒钟都会发射一个同步脉冲,而在装置成功接收以后清毫秒,且在下一个秒脉冲开始以前装置以内部时钟为准保持自身的走时准确度[2]。这个过程中,在整分的同时均会发出一个同步脉冲,很好地保证了秒与毫秒的准确度。但脉冲对时技术也有一些缺点与劣势,比如设置时要敷设较多的对时电缆,且其装置时间的信息无法确定为具体的年、月、日、时等等,其准确性得不到保障。 2.2 串行通信接口方式 串行通信接口结构的特征表现为GPS以通信报文的方式发送时间至总控通信单元中,通过总控通信的总线与串行总线的操作,实现对时广播报文的时间信号至保护装置或第三方智能设备的过程,软件之间形成统一的对时,系统通常一分钟发一次对时报文。这种通信接口方式的优势减少了专用硬件设备的使用,且也不需要单独敷设电缆的操作,有效降低成本。但在通信过程中对时总线会经过较多的环节,对时的操作过程出现一些拖延,有可能会出现不同装置在时间上偏差1秒左右的情况。 2.3 B码对时方式 这是当前我国国内变电站较为常用的对时方式。通过将同步信号与标准时间信息编成时间序列码,输出到对时的总线上,接收装置解析出时间信息,进而完成时间上的同步,在使用过程中编码时间信号有很多种格式(如表1),常用的信号介质为RS-422/485电平双绞线。其优势表现在每一秒均可发送一帧时间报文,日期中涵盖了小时、分钟、秒等等,装置一旦收到时间报文与脉冲信号,就可以立即同步时间,B码对时在其中的使用,简化了对时回路的整体设计,同时使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有效提高,目前这种对码方式普遍受到我国国内用户的推崇。但其存在一定的缺陷,必须在智能装置上行选择采用专用B码解析芯片才能进行操作[3]。 B码对时有其自身的特点,兼顾了软硬对时两种方式的优势,有着非常高的精度,在时间信息上确保了标准,且接口也更标准化,容易接入,简化了对时的环节。由此也可以判断B码在当前变电站的测控与保护等智能设备使用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时间同步对时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长期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时间同步的应用实践中发现,同步系统的调试与应用存在了一些很容易被工作人员忽略的问题,以下笔者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以提供参考。

国家电网公司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管理办法 公司系统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 2004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电网总[2004]251号)。该办法执行以来,对加快和规范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促进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贯彻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精神,适应国家发改委关于电力项目核准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公司对原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电网公司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电厂接入系统工作管理,促进电网与电厂的协调发展,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厂的可靠送出,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令[2004]第19号)和国家对电力项目核准的要求,特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电网总[2004]251号)进行修订。 第二条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电厂输电系统规划设计及评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及审查两部分内容。对火电项目,还包括电厂接入电网申请及答复内容。 第三条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必须贯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服从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和电网总体规划,坚持以大电网引导大电源,促进电源优化布局和集约化发展,确保电网、电源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第四条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应符合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五条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第六条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省级电力公司和各有关发电公司在电厂接入系统前期工作中,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拟接入国家电网的所有电厂。地方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电厂前期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电厂输电系统规划设计及评审 第八条为引导电源合理布局,确保电厂输电方案符合电网总体规划,在开展电厂接入系统设计之前,须对以下大型新建电厂项目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输电系统规划设计工作:

综合电力推进优点

Pod 电动机螺旋桨舵浆合一 综合电力推进优点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在船舶排放方面制定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加上石油资源逐渐耗尽,内燃机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绿色环保的电力推进系统将成为未来船舶动力发展的方向。国外已经开发了多种类型电力推进系统,并在多型船舶上应用。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应加速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积极参与到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与传统的船舶动力系统相比,电力推进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广、驱动力大、易于正反转、体积小、布局灵活、安装方便、便于维修、振动和噪音小等优点。电力推进作为船舶的新型推进动力,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土、中国船舶轮机专家闻雪友表示,作为船舶主动力系统的电力推进系统,由于其高效率、高可靠性、高自动化以及低维护,正成为新世纪大型水面船舶青睐的主推进系统。目前,发达国家新造船舶的30%已采用电力推进系统。船舶电力推进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将大大减轻船舶污染和海洋环境污染,充分体现了“绿色航运”和“绿色船舶”的环保节能理念,这将是今后船舶动力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对于传统的柴油机推进系统,电力推进系统可谓优势多多。”据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汤天浩介绍,一是电力推进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在一艘船上多台中速柴油机用于发电,可根据用电负荷选择发电机运行台数,使机组始终运行于高效工作区,实现最大的经济性。与同功率的船舶相比,采用电力推进要比内燃机推进耗油减少10%左右,减少船体阻力5%-10%,提高运输效率15%,航速可提高0.5节。二是电力推进系统操纵性好。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后,操纵控制方便,起动加速性好,制动快,正反车速度切换快,可推进电机转速易于调节,在正反转各种转速下都能提供恒定转矩,因此能得到最佳的工作特性,使船舶取得优良的操纵性。二是电力推进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于柴油机推进的船舶来说,一旦主机重要部件或舵机、轴系出现故障往往导致瘫船。而电力推进则使用多台原动机,个别机组故障不致丧失动力。电力推进系统多采用两套以上互为备用,同步电动机定子有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一组出了故障仍可减载运行。四是电力推进系统节省空间。采用传统推进系统的船舶轴系长度往往占到船长的40%左右,采用电力推进系统的船舶省去了传动轴系、减速齿轮箱,改善了机舱布局结构,使动力装置安排更加合理,节省了大量空间。五是电力推进系统噪音低。采用电力推进后,主要振动源——发动机安装在弹性底座上,以恒定转速运行,与轴系和船体也无直接联结,大大减少了振动和噪声,工作区整洁,提高了乘船的舒适程度。六是采用电力推进系统有利于船舶控制环境污染,降低排放。对同一功率船舶而言,电力推进中的中速柴油机可以始终在最佳工作区工作,燃油燃烧质量好,燃烧产物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少,减少了废气排放,使机舱内空气新鲜,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专家表示,船舶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后,有利于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有助于实现系统的自动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一

电力监控联网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结构拓扑图: 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由站端系统、传输网络、主站系统这三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大多各自独立运行,通过不同通道上传数据,甚至每套系统都配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

中降低了系统的高效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 本方案采用了海康威视DS-8516EH系列多功能混合DVR,兼容模拟摄像机和IP摄像机,充分利用现有模拟摄像机,保护已有投资;DS-8516EH还集成了各种报警、控制协议,可采集模拟量信号、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支持其他子系统的可靠接入,可以对环境监测、安全防范、门禁、消防等子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改变了各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满足了电力系统用户“减员增效”的需求。该技术不单是对各独立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各功能进行了整合优化,并进行了智能关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各功能进行关联,满足规则后可以触发相应功能。 站端系统 站端系统对站内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变电站视音频、环境量、开关报警量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传输网络 变电站联网监控系统的网络承载于传输网络电力数据通信网,用于站端与主站、主站之间的通信。 主站及MIS网用户可以对站端系统进行监控,实时了解前端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站端系统的视音频、报警信息可上传至主站并进入MIS网,供主站及MIS网用户查看调用。

功能设计 随着电力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除满足原有基本功能外,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的联网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实时视频监视 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实时了解变电站内设备的信息,确定主变运行状态,确定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的分/合闸状态,确定刀闸接触情况是否良好,以上信息通过电力SCADA遥测、遥信功能都有采集,但没有视频监控可靠清晰。视频监视的范围还包括变电站户外设备场地和主要设备间(包括主控室、高压室、安全工具室等),主站能了解监控场地内的一切情况。 环境数据监测 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高温、雷雨、冰雪、台风天气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别高,同时设备周边的环境状况也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人员为全面地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需实时对温度、湿度、风力、水浸、SF6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 控制设置 上级主站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变电站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同一时间只允

电力三维GIS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

电力三维GIS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 目录................................................................................................................................................................. 31. 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42. 总体技术架构.................................................................................................................................................. 4.2.1.系统总体架构.................................................................................................................................................. 6.2.2.系统网络拓扑数据部署.................................................................................................................................................. 72.2.1. 应用服务部署.......................................................................................................................................... 82.2.2. 客户端部署.............................................................................................................................................. 92.2.3. ....................................................................................................................................................... 10系统功能规划3.

电力系统综合对时系统

T-GPS8000电力系统综合对时系统 方 案 建 议 书 XX工程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2) 2. T-GPS8000对时方式介绍 (2) 3. T-GPS8000系统方案 (4) 4.样本介绍 (6) 5.引用标准 (12) 6. T-GPS8000运行条件 (13) 7. T-GPS8000技术参数 (13) 8. T-GPS8000输出接口配置 (16) 9. T-GPS8000结构 (17) 10. 采用T-GPS8000的优点 (18) 11.工程实例 (18)

1.概述 随着电厂、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对统一时钟的要求愈来愈迫切,有了统一时钟,既可实现全站各系统在GPS时间基准下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后的故障分析,也可以通过各开关动作的先后顺序来分析事故的原因及发展过程。统一时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高运行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原国家电力公司在1999年10月发布的《微机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670-1999)及部颁标准《220KV~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装置检测要求》(DL/T663-1999)中,都明确要求采用外部GPS时钟对电站装置进行校时。 现在电站大多采用不同厂家的自动化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能量计费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DCS系统、及输煤、除灰、脱硫等控制装置。各种装置大多数采用各自独立的时钟,而各时钟都有一定的偏差,全站各系统不能在统一时间基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各种对时装置同时存在不利于现场运行维护。若各系统实施统一GPS对时方案,可实现全站各系统在GPS时间基准下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后的故障分析。而且各电站往往有不同的装置需要接收时钟同步信号,其接口类型繁多,装置的数量也不等,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感到GPS 装置的某些类型接口数量不够或缺少某种类型的接口,其结果就是电站中有些装置不能实现时钟同步,或者需要再增加一台甚至数台GPS装置,而这往往受到资金不足或没有安装位置等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汇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工程经验,开发出了T-GPS8000电力系统综合对时系统。 2. T-GPS8000对时方式介绍 T-GPS8000电力系统综合对时系统为电厂内各种自动化装置或系统对时,给保护、录波、监控、热工控制、能量计费等装置提供以下对时方式: 2.1 脉冲同步信号 装置的同步脉冲常用空接点方式输入。常用的脉冲信号有: 1PPS ---每秒钟发一次脉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