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动身心重建法

眼动身心重建法

眼动身心重建法
眼动身心重建法

心理疗法-眼动身心重建法

又名快速眼动疗法,或EMDR疗法

适用症:1、PTSD 2、恐惧3、焦虑4、童年创伤(需要很久)

不适宜:剁成人格障碍、分离障碍、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精分。

眼动身心重建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是最近十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心理治疗法,且越来越受到欢迎及肯定,尤其针对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治疗更是新兴的治疗技术,根据Greewald 在一篇回顾往昔研究的文献中指出“它已经被许多人当作治疗的一种选择"(引自 Cusack&Spates, 1999),因为运用传统谘商心理技巧疗愈往往需要耗时长久,对于一些无法长期接受治疗或接受治疗有其时间限制的病人并不适用,又不断地重复述说创伤经验这样简单的动作通常只会使病人的病情更加恶化,最后连药物也失去效用所以现今 EMDR 很热门及被应用在其它心理疾病治疗,例如:恐惧、痛苦疾病、性侵害的创伤、手术后的情绪伤害,且因它的方法及效果仍被广泛讨论,所以促进 EMDR 的治疗法更趋圆融。

EMDR 分为八个阶段用来治疗心理创伤,治疗师利用眼动、有节奏的语调、或拍手等外在刺激,并且在同时引导个案体验过去的经验,加上使用其它行为元素包括:持续的揭露、减敏感、认知重建、复述、古典制约等,以增进疗效,在个案专注于外在刺激及困扰情境后,接着引导个案揭露在疗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内容,此接露后的内容则变成下一组眼动的专着点,作为下次减敏感的参考,在下一次的治疗时段中,这种连结会重复多次以得到治疗效果。EMDR 是一个治疗技术在使患者反复移动他们的眼睛,当集中"问题"时治疗师挥动棍子或光在患者前面,患者也应该跟随移动的棍子或光用他们的眼睛(Bunmi O. Olatunji)。当我们作梦, 我们的眼睛移动(REM)。这归结于从脑子中交替的影响使眼睛仍然行动(Gerald M. Rosen, PhD)。

EMDR 是谘商师透过评估和解决困扰经验的过程,将许多有效的心理治疗元素整合,包括心理动力方面的早期记忆、行为理论中刺激物的处理、认知行为理论中的负、正向信念、个人中心的跟随着个案中心的跟随着个案,和身体中心的身体经验(Shapiro& Maxfield, 2002),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包括许多的元素,如:创造和解除影像、认知评估、认知重组、对目标创伤之感觉调节、连续的讯息目标,利用SUD(Subjective Units of Disturbance)量表当作评量情绪的工具。

快速眼动疗法的原理和作用

对于快速眼动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形式,总会以为是一种很神秘的治疗手段,必须要求治疗师经过多年培训等等,而好的治疗师就能如催眠般神奇的拯救灵魂。其实心理学是属于每

个人的,并不像数学或物理学,存在某些只有科学家才能明白或掌握的深刻复杂的道理,道理也有,但绝对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心理学的目的,其实就是希望每个人能正确的了解自己——谁都知道了解自己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问题无非是你是否愿意去做。

稍微细心一点的朋友,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各样的人,肯定能发现,面对类似的刺激,总有相对坚强的人,也有相当脆弱的,而这两种其实都不是大多数,就像一条典型的正态分布曲线,这两类人是位于两端的,中间的大多数是什么呢?是沉默的大多数。沉默不等于没有苦恼,但也可能是没时间,也可能是没心情,总之他们的生活还是在继续中,你也可以认为他们没有受刺激的太大影响——不是不会悲伤,只是生活并不会给你太多选择,该哭该苦闷完了,生活还要继续。

同样的,你若感觉自己是开朗的,思维是开放性的,你就可以帮助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朋友进行心理安抚,这并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事。看过之前的文章或者自己也查过资料的朋友大致已经了解到,快速眼动疗法的核心,你可以认为是使来访者在倾诉的同时从事某种肢体动作或接受外部刺激——交替的刺激左右感官,从而使左右脑沟通。也可以认为是通过交替性的刺激使动作半球的直观刺激信息能过渡到言语半球去,从而能促成对刺激的表达。在这里,请大家记住——原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

既然形式是使大家接受交替的感觉刺激,那可实现的形式就很多了,从左右眼的光刺激,到左右手触觉刺激、左右耳听觉刺激,不拘一格。同时请大家明白一点,在这里,动作比言语要重要的多。若能使来访者在动作的同时进行回忆和表述当然也好,但若是来访者不想表述或回忆,以及特别是孩子,或者面对大量的需要帮助者,千万不要死抱住倾诉的同时性这一点,先让大家运动起来是真正重要的。

这时候运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让大家做体操、兔子舞、组织孩子老鹰抓小鸡都是很好的形式。组织大家前后接龙,玩“天气游戏”(每个人面对对方的背,类似捶背的,通过拍打、轻触模拟各种“天气”),都能很好的使个体获得感觉上的释放。特别对于孩子,游戏是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在面对因灾难受到惊吓的孩子的时候,切忌不要让孩子去回忆,比如让孩子回忆是如何逃生的、有没有亲人遇难等等,以及不厌其烦的采访你为什么那么勇敢之类。对于受到惊吓的孩子,不管他当时多么勇敢,其内心已经埋下了受创的影子,这时候最好的方式是游戏和拥抱,对孩子一定要采取大量的身体接触,通过皮肤的刺激能很好的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忧虑感。

对于孩子的治疗,另一个好形式是组织孩子们相互做游戏。孩子间往往有相当的差异,有的孩子可能更开朗乐天派一些,可以组织这样的孩子去帮助更小的或者更抑郁的孩子,孩子们之间相对来说是更容易放松的,也更容易吸引孩子真正参与到游戏中。调动孩子们运动起来,玩起了,是克服紧张情绪的最好办法,道理可以回头再讲,先运动起来,会对精神起到非常直接的调节作用。

快速眼动疗法又称为眼部运动脱敏和再处理法,心理治疗业内简称EMDR。基本方法是治疗师通过一边让患者讲述或主动回忆创伤情境记忆,一边通过各种方式,如交替的左右眼刺激、或者两侧触觉、听觉刺激来使来访者发生模仿做梦时的快速眼动过程,其目的是使来访者的左右脑能交替接受刺激影响,从而消除源自创伤的某些心理和生理症状,并将创伤情结消蚀和连接融入到新的认知体系中去,也就是说使记忆系统能够接纳新的记忆进入,新的记忆的进入能够淡化原有的创伤记忆,从而使人从萦绕内心挥之不去的创伤记忆中逐渐解脱出来。

特点是经济快速,实施较为方便,效率很高。对于不明原因的创伤记忆造成的人格失调,一般治疗程序是首先找出过去的伤痛记忆来源,只要找到根源情结,使用这种疗法将事半功倍——有效的治疗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来访者能主动回忆创伤根源。而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创伤是相对近期的,明摆着的,不需要费力寻找,只要做好相应的诱导动作引起眼动过程,同时适时引导来访者倾诉,就可以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因此这一方式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高效疗法。

目前业界更倾向于研究快速眼动疗法的作用机理,以期能开发出更为行之有效和标准的治疗流程。目前根据可观察的结果较流行的猜想是:由于来访者被要求同时将注意保持在过去事件(被要求回忆)和当下治疗情境(被动的接受刺激),使得患者的认知脑和情感脑之间由于创伤形成的保安隔离被强行贯通了。一般认为创伤记忆会形成一种封闭效果——类似于伤疤,使这部分记忆不与新近的记忆发生交流,这本身可以认为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但却会使创伤情绪淤积不化,使个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可能受这种情绪的负性影响。而通过一些安全的措施来触碰这类情绪,使旧的创伤情结得以通过与新近记忆和情绪相接触——其实就是等于告诉自己生活依然是美好的,从而使旧有的痛苦情节得到释放。记忆中的痛苦释放之后,虽然记忆的内容还在,但来访者就有能力坦然面对和接纳了,正确的接纳才能淡忘。

面对类似的刺激造成的应激反应,例如大灾难,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那种类似自闭的情绪郁结,其实多数人都有自己克服悲伤的方式。很多人并不留恋过去,而是通过新的生活事件不断获得新的刺激,从而使旧有的创伤记忆与新的记忆相融合,这类似于告诉自己,虽然曾

经的经历很悲惨,但毕竟生活还要继续,对比昨天,今天是美好的。但也有很多人,比如靠意志力压抑情结,他们子我强制将创伤记忆隔离,将心灵的某些区域封锁起来。这种治愈类似于结痂,是假性的。很多行为疗法就是靠假性治愈支持而有效的。精神分析系列的疗法所耗费多年做的工作本质上也就是让被阻隔的情结进入意识,从而使个体能处理这类情结。

相比较而言,快速眼动疗法则可能只需要数十分钟或者数次的治疗,同样也可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的一个显著不同是并不和来访者“讲道理”。来访者无需达到精神分析所期望的对生活的领悟,而只是需要用身体刺激来重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已,这就足够了。其实通过前面的描述大家应该已经认识到,正确的治疗形式恰恰是不拘一格的,我们要达到目的无非是使个体不郁结于某种应激情绪,那么任何一种能使大家获得放松、或者能调动左右脑运作的形式就都是可取的。

在灾区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人群是大量的。遇难者家属和幸存者、各类救援人员都有可能需要心理危机干预。人们在应激状态下不少人还能坚持维持着积极的活动,丧失活力的人只是一部份。但当大局基本上定下来了的时候,疲劳感开始释放,一些人就会开始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或者抑郁、恐惧症,也可能并发这些病症。此时是需要较大规模的团体心理干预的时候。

4 规范EMDR 研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对EMDR 治疗持不乐观态度的文献亦较多,如:有些学者指出EMDR 的眼动效应似乎过于

表面化,因此对其疗效的稳定性质疑[8 ] 。有人指出EMDR 仅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等) 的另一种形式,所以眼动没有必要,而EMDR 又比治疗同样疾病的其他疗法有更高的标准。亦有人指出目前关于EMDR 的对照研究没有严格遵照科学的原则,故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对于EMDR 负性评论的主要原因,首先因为许多操作者在接触此疗法之前已是某些特定领

域的专家,他们习惯于用自己本专业的标准来评价EMDR 的疗效。就此Shaprio 强调了EM DR 的适应征、操作指南及评价标准。并指出在今后EMDR 的对照研究中,应对进行比较的治疗方法(如暴露疗法、认知疗法等) 进行标准化,操作者应采用当前被临床实践公认的标准程序(金标准) ,临床研究者应对原则、操作过程、对专门人群进行的评价工具有足够的掌握,从而增加对照评价的有效性。

其次,Shaprio 指出EMDR 有效性的基础是具体操作与特定的临床领域的实践相吻合。有效的整合要随时最大限度地同时满足来访者和治疗师的需求,而不是将治疗指向一个设计好的固定的治疗方向,在治疗选择和制定治疗时间时不能忽视来访者的人格特征,同时来访者的反馈是指导治疗选择和实践的重要的信息。Shaprio 强调治疗师在临床实务紧急情况下的作用

应放在治疗决策的首位。并针对不同临床机构提出了对治疗师的工作评价建议及在临床研究中有关EMDR 的临床参数。目前EMDR 与某些专门领域的整合已有成功的范例,如国际分离障碍研究协会及Morley 等制定了针对分离障碍及慢性疼痛患者的专门的EMDR 实施规范和治疗守则。另外一些研究评价不能仅注重PTSD 靶症状的改善,而应综合评价临床改变,如从社会功能、家庭关系、生活满意度等多方面来评价EMDR 的疗效。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

第13章眼动实验法 1.简述下列眼动实验方法:电流记录法、反光记录法、影视法、角膜反光法。 答:(1)电流记录法 眼球运动可以产生生物电现象。角膜和网膜间存在一个电位差,角膜对网膜是带正电的。当眼睛注视前方不动时,可以记录到稳定的基准电位。眼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眼睛左侧和右侧的皮肤之间的电位差会发生变化;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则眼睛的上下侧的电位差会发生变化。电位的变化由置于皮肤相应位置的电极导入放大器。由放大器的电流计或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也可由记录器在记录纸上描记电流变化的波形图。 (2)反光记录法 首先是将一面小镜子附着在眼球上,光线射到镜子上又反射回来,反射光线便随着眼球的运动而变化,将这一变化记录在记纹鼓上,就可得到眼动的曲线。采用此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镜子附着在眼球上而又不影响被试的反应。Marx(1911)等人进行了实验研究。 (3)影视法 影视法包括使用普通照相机或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拍摄眼动情况。 (4)角膜反光法 角膜反光是指角膜能反射落在其表面上的光。如果整个眼球是个标准的球体并随圆心自转,反光点就是固定不动的。但是,角膜是从眼球表面凸出的,因此当眼球运动时,光以变化的角度射到角膜就会得到不同方向的反光。这种变化是分析眼动特征的一种精确变量。

2.如何总结评价眼动记录方法演变的历史? 答:(1)眼动记录方法演变的历史 ①在最初的眼动研究中,人们使用了诸如观察法和机械记录法等比较原始的方法,发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眼动现象。如Javal用观察法发现了眼跳。 ②在后来的眼动研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一方面将原有的记录技术不断改进,使之更精确、更方便、更快捷,如不断改进用角膜反光原理设计制造的眼动仪。另一方面,不断地探索运用新的原理的眼动记录方法,如后来出现的电磁感应法、巩膜—虹膜反射法等新型眼动仪。同时,一些研究者还尽可能拓宽眼动仪的功能,使之既可以用于视觉的科学研究,也可用于临床医疗诊断。眼动技术朝多样化、多用途方向发展。 ③在现在的眼动研究中,电子计算机技术、录音录像技术、红外线光学技术、光化学纤维通信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广泛用于眼动记录技术,并将仪器结构扩大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2)对眼动记录方法演变历史的总结评价 ①一些粗糙的、缺乏准确性的眼动记录方法已被淘汰。 ②眼动技术朝多样化、多用途方向发展。 ③电子计算机技术、录音录像技术、红外线光学技术、光化学纤维通信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广泛用于眼动记录技术,并将仪器结构扩大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④眼动记录技术的发展使眼动实验更趋自然,被试几乎可以在完全不受仪器干扰的自然情况下接受刺激,使实验的生态效度大大提高。 ⑤各种记录方法互相渗透。现代眼动仪已经不是采用某一单一的原理,而是几种原理并用,从而使得眼动记录技术更加科学、合理。 3.说明眼动的3种基本形式:注视、跳动和追随运动。

实验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迷宫测试 人类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研究迷宫(迷津)学习了。它是研究一个人只靠自己的动觉、触觉和记忆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在空间中定向。迷宫种类很多,结构方式也不一样(本迷宫难度中等),但有一个共同特征,这就是有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与从此分出的若干盲巷。被试的任务是寻找与巩固掌握这条正确途径。迷宫的学习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 一般的方位辨认,2.掌握迷宫的首段、尾段和中间的一、二部分,3.扩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间图形,4.形成机体对空间图形的自动化操作。迷宫学习与被试的智商有关,它涉及到被试的空间定向能力、思维、记忆等诸多方面。 迷宫学习量度是以达到一定标准所需尝试的次数、时间和错误数为指标的。本实验以学习遍数为自变量,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为因变量,让被试在排除视觉条件下,用小棒从迷宫起点沿凹槽移动到达终点,其间小棒每次进入盲巷并与巷末端金属片接触算一次错(机器鸣响)。学会的操作定义为连续三遍不出错。须注意的是,测试前不能让被试看到迷宫的结构,测试中主试不能给予暗示和指导。被试要运用动觉、思维、记忆等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独立完成。测试中若被试感到疲劳,可稍事休息再进行实验,以控制疲劳带来的误差。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迷宫实验,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 2.通过迷宫的学习行走过程,观察被测者的空间定向能力和记忆思维能力。 二、仪器与材料 迷宫测试仪 上海心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三、实验方法 1.首先将迷宫测试仪与计算机连接好,调节好挡板角度,使被试不能直接看到 图形。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仪器实验” 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迷宫测试”,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实验者单击“开始实验”按钮进行实验。屏幕呈现“请按指导语要求操作仪器”提示语。 2.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迷宫实验,你要在排除视觉条件下(闭上眼睛或戴遮眼罩),尽快学会走迷宫,中间不要停顿,要积极运用动觉、记忆和思维,期间若触棒进入盲巷并到达盲巷终点,仪器会发出蜂鸣声,并计错一次。到达终点后仪器会长鸣一秒。当你连续三次无错走完迷宫,实验结束。弹出“实验已结束” 提示。 当你明白了操作要求后,可以让主试拿着你的手并将触棒放在开始处的

灾后心理与干预

灾后心理与干预

新闻回放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震后正常的心理反应: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三个阶段: (1)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此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这个阶段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正常的恢复期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纳”五个阶段。 (3)康复期,康复期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1)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2)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一、实验介绍 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 刺激,则一共可配成 n( n-1)/2 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 n( n-1)次。 二、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 橙(Orange)、黄(Yellow )、绿(Green)、蓝(Blue )、青(Cyan)和白(White )。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 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刺激红橙黄绿蓝青白 红—— 橙 1 —— 黄 2 3 —— 绿12 4 5 —— 蓝13 14 6 7 —— 青19 15 16 8 9 —— 白20 21 17 18 10 11 ——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 C/(2*( n-1))=C/12 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5-82页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介绍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 首先,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尤其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 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我曾看过一部反映空难之后幸存者心理历程的美国电影,女主角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抱得更紧些,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男主角为了帮助她摆脱自责,让她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然后冒险将汽车撞到墙上。撞墙的一瞬间,背包从玻璃窗飞出车外。在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面前,女主角终于认识到当时她无论抱得多紧,她都无法挽救孩子的性命。意识到这一点,女主角一下子释然了。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我们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我们平时劝人时也爱说“别哭、别哭”。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 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强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灾后心理干预正式出现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这十多年来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等的变化,世界进入高风险时期,我国出现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概率也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重视心理干预、加大心理干预工作的力度势在必行。 也许有一天,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队伍中除了救援人员、医疗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还有心理工作者。 灾难发生之后,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是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它往往发生在一些威胁生命的事件之后,伴随着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心理体验,并且长时间消磨不去。PTSD的患者会持续的体验到创伤事件本身,灾难的梦魇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像挥之不去的幽灵折磨着他们,并且会持续不断的进入他们的梦境。 对于创伤性的事件本身,他们则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他们会回避所有与事件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谈话,对于相关的活动、地点和人物也避之不及。对于所经历的创伤事件,他们会表现出对于事件重要方面的遗忘:似乎所经历的一切在他们头脑中变成了一片空白。 PTSD的受害者在受难后还往往表现出对一般事件的麻木。对于有意义的事件和有趣的事情,他们表现得异常冷漠。身边的人也许能够体会出,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对他们的亲近,甚至更加疏远,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表达也受到了禁锢,很多PTSD的患者在灾难过后不再能够很好的沟通情感,也无法向自己的爱人表达爱恋之情。在很多亲人的严重,他们变得陌生,不再像以往那个具有人情味的亲人,而成为一个情感淡漠的“木头人”。

眼动仪的原理

眼动仪的原理和 眼动实验法的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就有人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分析记录到的眼动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眼动仪的问世为心理学家利用眼动技术(eye movement technique)探索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观察其与心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奇妙而有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眼动技术先后经历了观察法,后像法,机械记录法,光学记录法,影像记录法等多种方法的演变。眼动技术就是通过对眼动轨迹的记录从中提取诸如注视点,注视时间和次数,眼跳距离,瞳孔大小等数据,从而研究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摄像技术,红外技术(infrared technique)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推动了高精度眼动仪的研发,极大地促进了眼动研究在国际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眼动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探究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人类的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来自外界的信息约有80 %~90 %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因此对于"人是如何看事物" 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关于这一点,对于眼球运动( 以下称眼动) 的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 研究表明眼动的各种模式一直与人的心理变化相关联。近年来,一些精密地测量眼动规律的仪器(以下称眼动仪) 相继问世,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工具。这使心理实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眼动的早期研究有人认为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但是实际上真正使用仪器设备对眼动进行观察和实验则是从中世纪才开始的。 一.眼动研究的历史开端及早期发展 中世纪早期,生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实验科学出现了。当时阿拉伯人改良了观察仪器,把数学和实验光学同解剖学结合起来,发展了视觉理论。例如,他们把视知觉理论运用于视错觉的分析;对动物进行详细的眼睛解剖学的研究,以确定各种光折射中眼睛里介质的特性,把这些结果与从眼动的观察中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许多视觉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也被迅速用于心理学研究。如"速示":呈现色轮和视觉后象实验。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lbnal Hayt ham 的著作《Kitabal Manazir》这是第一部生理光学手册。该书详细描述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系统的解剖特点,并提出了中心视觉和边缘视觉的理论。在眼动研究的历史开端,人类开始意识到眼运动的作用。由于受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有些研究还存在唯心主义的倾向,研究结果有许多臆测成分,客观性和科学性都受到限制。以上这些局限性到了十九世纪,很快就被新的方法所解决。 二.眼动实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lbnal Hayt ham 发表著名的生理光学论文到19 世纪,关于眼动的研究一直沉寂了8~9 个世从纪。直到Charles Bell 和Johannes M ü这两位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发表了一系列专论眼动的论ller 文才使这一领域重放异彩。这些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

实验指导操作手册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分院(系、部):教育学院 教研室:特殊教育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授课班级:2012级特殊教育专业主讲教师:唐健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实验心理学》 邯郸学院制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心理实验导论 教学时间:1学时。 目的:1、了解心理实验的基础知识 2、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 3、掌握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与方法 内容:1、心理实验的基础要求: (1)复习或预习 (2)安排和指导 (3)规则 (4)实验记录 (5)实验仪器 2、心理实验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对待被试 (2)正确对待实验结果 3、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与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变量控制 4、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 5、心理测验的功用 6、心理测验的实施 (1)防止滥用心理测验 (2)严格按测验条件施测 (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7、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 (1)题目 (2)正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或讨论 (3)参考文献 (4)附录 实验一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目的: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阀测量计。 步骤: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

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一”,“两点”则记“+”。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4.主试在刺激前约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测量计接触皮肤时间保持2秒钟,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5.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每两系列测完后,休息2分钟(可以做另一被试)。 结果:计算个人手心触压觉两点的绝对感觉阙限,并求出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讨论:有人说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差别阙限对吗?为什么? 参考文献: 1.赫葆源、张厚粲、陈舒永等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244—248 2.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214---215; 3.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3-26 4.《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书》,天津师大教育系 实验二恒定刺激法 目的:通过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学习恒定刺激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高5cm直径4cm的圆柱体一套共8个其中100克两个,88克,92克,96克,104克,108克,112克各一个。 步骤: 1.依随机原则排出变异刺激(包括100克的一个)呈现的顺序:然后变异刺激各与标准刺激(100克)配成一对,每对比较10次,为了消除顺序误差,10次中有5次先呈现标准刺激,另5次先呈现变异刺激。 2.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右手伸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主试用粉笔在测试面上放刺激物处标出位置,也应将被试前臂接触桌面的位置用粉笔标出来,以便休息后仍可回到原处。 3.实验开始时要向被试做示范操作:被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提,使它离开测试桌面约2cm,2秒后放下(这时胳臂肘不要离开桌面)每对中呈现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秒,以免被试的第一个质量感觉消退,当被试防下第一个重量后,主试立即插上第二个重量。二次比较至少间隔5秒,以免各次感觉互相干扰,主试呈现刺激时,切莫让圆柱体碰被试的手。 4.指导语:“现在请你一对一对地比较圆柱体的重量。当你听到我把圆柱体放在测试面上时,就用刚才示范的方法轻轻地把它提起,注意这时地重量感觉,放下后也要尽量保持住这个感觉。当拿起第二个圆柱体时,就用你对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感觉与第一个的重量感觉进行比较,如果你觉得第二个比第一个轻些就说“轻”;如果你觉得重些就说“重”;如果分不清轻重就说“相等”,这样一共要比较几十次,每次比较后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要尽量一致。请注意要你判断,第二个比第一个是轻、重、还是相等”。 5.按排好的顺序呈现刺激,每次被试做出轻,重,或是相等的判断,要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记下“一”“+”或“二,,,每比较10次后休息2分钟。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1、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 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2、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当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 不合适的处理包括: (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过于担心。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 (2)“我没事,我挺好的。”——隐藏感觉。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 (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试图遗忘。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1)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2)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 (3)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教材精讲-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眼动实验法 一、眼的结构及眼动 (一)人眼的结构 眼是完成人视功能的主要部分。 (二)眼动的生理机制 人类眼球的运动,简称眼动,在人们的视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眼球能向左右两侧偏转各达60°,上下各达40°,以此来改变视线。通过眼动可使物像在视网膜上处于最佳位置。 眼动的基本形式 眼动有注视、跳动和追随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人为了看清周围环境,通过眼动,使物体的像正好处于视网膜的中央凹上,这样才能获得清晰的视觉。眼睛的中央凹对准物体的活动被称为注视(fixation)。为了实现和维持眼睛对物体的注视,眼睛还要做跳动和追随运动。 (1)注视(fixation)是眼睛的中央凹对准物体以获得物体最清晰的像。在注视过程时,眼睛还做震颤、闪动和漂移三种微小的运动。 第一,震颤(tremor)是不规则的、高频率(峰值80Hz)的运动。运动幅度极小,仅约20秒视角。研究表明:眼震颤的振幅为20~40秒度。 第二,闪动(flicks)又称微型扫视运动。其幅度为几分视角。以不太规则的时间间隔,大约每隔1秒钟,出现于固视期内。

第三,漂移(drifts)是指闪动运动中间存在的较慢的、不规则的偏移运动。偏移范围可达6分视角。 (2)眼跳(saccades)指从一个注视点移向另一个注视点。眼跳这一现象首先是由法国学者Javal于1878年发现的,具体形式见图13—1所示(闫国利,自学军,2012)。 图13—1 通常个体是感觉不到眼跳的,且觉得是在平滑地运动。实际上,当个体用眼搜索和观察物体时(或当个体主动地把视线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时),都会出现眼跳。眼跳有两个特点:①双眼的每次跳动几乎是完全一致的;②眼跳的速度很快,在眼跳过程中视觉是模糊不清的。 (3)追随运动(tracking)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体在注视运动物体时,如果头保持固定,眼睛要追随该物体移动;另一种是当个体的头(或身体)运动时,为了注视运动的物体,眼睛要做与头(或身体)相反的运动。实际上,在这种条件下,眼动是在补偿头(或身体)的运动,因此,也被称为补偿眼动。上述两种追随运动目的是让注视物体的像落在中央凹上。 (三)人眼的视觉范围 在阅读的过程,读者的视觉范围可分为三个部分:外周区域、副中央凹区、中央凹区。见图13—图4所示: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张学民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内容简介 基于目前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教育部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和国家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本书作者在近六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本书编写过程中,在保证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了学习内容的易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增加了大量关于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的前沿性的实验内容,并将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操作的学习,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实验的基本要求、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实验实施过程中的变量控制、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与基本要求等,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心理实验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哲学与实验生理学的发展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二、1800—1850年生理学与心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三、科学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科学心理学产生初期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五、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六、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发展 第二节实验法与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法 四、测验法 五、实验法 六、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 第三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第四节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智慧树知到《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

哀伤辅导 1【判断题】(2分) 在葬礼上哭不出来的人是因为不孝。 错 2【判断题】(2分) 哪些在办理后事时我感到愤怒和攻击的人都是借故闹事。 错 3【判断题】(2分) 一段时间后,我对这次亲友去世的悲剧就不会再有什么感觉了。错 4【多选题】(2分) 哀悼的阶段可以分为()。 适应阶段 回避阶段 面对阶段 灾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的筛选建立 1【判断题】(1分) 不应该让受灾者参与到救灾过程() 错 2【多选题】(2分) 灾难刚刚发生后,与受害者相处时不要做什么? 跟受灾者说“这件事情没什么” 跟受灾者开玩笑缓和气氛 3【单选题】(2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是什么时候? 创伤事件发生3天后 心理急救:组织实施 1【判断题】(1分) 灾后急救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 错 2【判断题】(1分) 受灾者回避回忆现场,是人对自己的保护。 对 3【判断题】(1分) 对不同文化的人,灾后心理急救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错 4【判断题】(1分) 创伤后没有反应的人,可能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对 5【多选题】(1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目的() 增强短期、长期功能适应能力 早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 加强组内团结 处理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 心理急救:准备工作 1【多选题】(2分)

灾难救援一般的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蜜月期 悲伤期 重建期 幻灭期 英雄期 2【多选题】(2分) 下列那些症状是人经历创伤后会出现的特征性症状? 高度警觉 解离 重新体验 回避 3【多选题】(2分)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中的恶性细节中。 直接经历生死的创伤事件。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生死创伤事件。 获悉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亲身经历被性侵 灾难救援中的心理急救法 1【单选题】(2分) 安心团体需要在何时进行? 48小时之后 2【判断题】(1分)

EyeSo眼动研究实验设计指导手册pdf

EyeSo眼动追踪系统 眼动研究实验设计指导手册 心拓英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Braincraft Technology Co., LTD 技术支持邮箱: Support@https://www.doczj.com/doc/4618762320.html, 技术支持电话: 010-8241-9895

目录 1 内容提要 (2) 2 组间设计与组内设计 (2) 2.1 组间设计 (2) 2.1.1 随机组设计 (2) 2.1.2 配对组设计 (3) 2.2 组内设计 (5) 3 反复测量设计 (6)

1 内容提要 心理学研究设计中,主要有真实验、准实验与非实验设计。而眼动实验主要是实验室实验,因而真实验设计是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回顾实验心理学中组间、组内以及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而建构关于眼动追踪实验的框架。因此,在突出这三种实验设计方法在眼动实验中的具体运用的情况下,主要内容与实验心理学中介绍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2 组间设计与组内设计 2.1 组间设计 组间设计是指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一种情况的处理。其特点是无论实验是单因素的,还是多因素的,被试者始终只接受一个实验处理。这种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决定哪一个被试者接受哪一个实验处理。如果有两种以上的处理,有多少种处理就采用多少个被试者。组间设计有两类子设计技术:随机组设计和配对组设计。 2.1.1 随机组设计 随机组设计是将被试者随机地分配在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 这里以公益广告的眼动实验为例来具体说明随机组设计的特点及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设:自变量为一类控制消费类公益广告A,其宣传海报有A1、A2、A3三个版本(图1),即一个自变量三个水平。 图1 控制消费类公益广告A1、A2、A3三个版本

实验心理学 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看到“实验心理学”这几个字,你也许会联想到与下图类似的情景。 心理学的诞生是件默不出声的琐事,未曾有一丝张扬。这天,在莱比锡大学一栋叫做孔维特(寄宿性的招待所)的破旧建筑物三楼的一间小屋子里,一位中年教授和两位年轻人正张罗着一些器具准备实验。他们在一张桌子上装了一台微时测定器(一种铜制的,像一座钟一样的机械装置,上面吊着一个重物,还有两块圆盘)、“发声器”(一个金属架子,上面升起一只长臂,有只球会从这里落下来,掉在一个平台上)和报务员的发报键、电池及一台变阻器。然后,他们把这五件东西用线连接起来,这套电路比今天开始电气培训的初学者用的那套不会复杂到哪里去。 这三位是威尔汉姆·冯特教授,一位47岁的男人,脸长长的,一身简朴的装束,满脸浓密的胡须;他的两位年轻学生,马克斯·弗里德里奇,德国人,及G·斯坦利·黑尔,美国人。这套摆设是为弗里德里奇做的,他要用这套东西收集博士论文所需的数据。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知觉的长度”——即受试者感知到他已经听到球落在平台上的时候,到他按动发报键之间的时间。没有记载写明那天是谁负责让球落下,谁坐在发报键跟前的,可是,随着那只球砰地一声落在平台上,随着发报键喀地一响,随着微时测定器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现代心理学的时代就到来了。 ——摘自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 实际上,实验心理学是运用实验的方法,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其目的是考察决定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条件,发现其规律,从而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那么,什么是实验的方法呢? 实验,就是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例如: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鲁·埃利奥特及其团队 (Elliot等,2007)研究了颜色对考试成绩的影响。他们对上百 名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每位考生都拿到一份考卷,考 试题目都是一样的,只是考卷的左上角涂的颜色不同,有的人的 考卷上涂的是绿色、有的人的是红色或灰色。结果,拿到红色考 卷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最差。 如果想要了解研究详情请看:Elliot, A.J., Maier, M.A., Moller, A.C., Friedman, R., & Meinhardt, J. (2007). Color and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如何与幸存者交谈 1、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 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 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2、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当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 不合适的处理包括: 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过于担心。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 (2)“我没事,我挺好的。”——隐藏感觉。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 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试图遗忘。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

眼动实验报告

附录 设计心理学眼动实验报告 实验地点:包设实验时间: 2014年3月28号 实验人员(学号、姓名):徐菠雨12407210112 叶青青12407210117 江雪12407210128 一、实验目的 运用眼动记录技术和主观评定法结合,考察广告传递产品(服务)信息的有效性。 二、实验设备 眼动仪 三、实验原理 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角膜反射模式和其它信息,眼动仪可以计算出眼球的位置和注视的方向。结合精密复杂的图像处理技术和算法可以构建出一个注视点的参考平面图。 四、实验步骤 (1)班上各个小组收集5张以上汽车广告图片,通过小组讨论主观评选出设计的最好的一幅。 (2)放入软件,班上每个同学对其进行眼动测试,并由上一个同学进行操作。 (3)最后可以得出数据,眼动关注痕迹、关注时间、第一注视点、热点图与兴趣关注图,评价广告的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五、实验数据分析 通过最终图片及其数据,眼动关注痕迹、关注时间、第一注视点、热点图与兴趣关注图。可以看出每个人对其广告的认识情况,并且可以清晰的看出此广告图片是不是真正符合该厂家广告的所要传递信息。

六、结论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大多数涉及视觉呈现的课题都有可能采用眼动实验进行研究。眼动实验法受到追捧是因为它能够更好地体现了心理与教育实验的生态学效度。它是探讨心理内部机制和进程的一种重要实验方式。如认知心理与教育中对语言感知和理解的研究、问题解决的研究,广告心理与教育中对网页知觉、对用户的认知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对某物体的注视时间、注视刺激和瞳孔变化情况与该物体的重要性或个体对该物体的兴趣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根据眼动实验所得到的时间和注视点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关于个体兴趣和态度等方面的很多信息。眼动实验可以提供对认知于活动的实时数据,可以满足研究者对于效率和态度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眼动实验提供和很大的空间。 维特拉广告招贴的试验结果: 通过以上热点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汽车的标语,及其车窗在该广告图中是最为吸引眼球的要素 (R=99%) . 它是被试首要关注的要素。该要素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并使得注意力具有较长时间的停留.在车上有2个要素吸引了被测试者的注意力. 车上的商标的大面积被测试者关注, 被试者们平均来讲都想看到该图正中间也就是车的位置,在看的过程中看到了上面车的商标和以下的文字说明. 2.看到最少的是出了车还有标志文字说明外的景色,该要素没有使被试者的注意力做过多停留。 3.多数被试者看到了车的整体各个部分. 车的车窗在该图的正中间而且是车的正中间因此是最好的表达要素. 很快被被试者找到并关注。

智慧树知到《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1)

哀伤辅导 1【判断题】 (2分) 在葬礼上哭不出来的人是因为不孝。 错 2【判断题】 (2分) 哪些在办理后事时我感到愤怒和攻击的人都是借故闹事。 错 3【判断题】 (2分) 一段时间后,我对这次亲友去世的悲剧就不会再有什么感觉了。错 4【多选题】 (2分) 哀悼的阶段可以分为()。 适应阶段 回避阶段 面对阶段 灾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的筛选建立 1【判断题】 (1分) 不应该让受灾者参与到救灾过程() 错 2【多选题】 (2分) 灾难刚刚发生后,与受害者相处时不要做什么 跟受灾者说“这件事情没什么” 跟受灾者开玩笑缓和气氛 3【单选题】 (2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是什么时候 创伤事件发生3天后 心理急救:组织实施 1【判断题】 (1分) 灾后急救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 错 2【判断题】 (1分) 受灾者回避回忆现场,是人对自己的保护。 对 3【判断题】 (1分) 对不同文化的人,灾后心理急救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错 4【判断题】 (1分) 创伤后没有反应的人,可能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对 5【多选题】 (1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目的() 增强短期、长期功能适应能力 早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 加强组内团结 处理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 心理急救:准备工作 1【多选题】 (2分)

灾难救援一般的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蜜月期 悲伤期 重建期 幻灭期 英雄期 2【多选题】 (2分) 下列那些症状是人经历创伤后会出现的特征性症状 高度警觉 解离 重新体验 回避 3【多选题】 (2分)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中的恶性细节中。 直接经历生死的创伤事件。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生死创伤事件。 获悉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亲身经历被性侵 灾难救援中的心理急救法 1【单选题】 (2分) 安心团体需要在何时进行 48小时之后 2【判断题】 (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