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真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真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真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初中语文真题及解析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师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来引导学生体会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情,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合适的是()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答案】B A、C、D项中的“柳”是诗人笔下的景物描写,B项中的“柳”表达的是惜别怀远之意。

2.教师要求学生挑选—篇文章,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合适的是()

A.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B.朱自清《背影》

C.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D.泰戈尔《金色花》

【答案】D A项,《再塑生命的人》描写的是老师。B项,《背影》描写的是父亲。C项,《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阿长,一个“带领着我的女工”。D项,《金色花》描写的是“我”与母亲。

3.在名著导读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一本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下列合适的是()

A.沈从文《湘行散记》

B.林海音《城南旧事》

C.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D.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答案】B A项,《湘行散记》是散文集。B项,《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六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C项,《猎人笔记》是一部

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D项,《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

4.学完《威尼斯商人》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专题研究,下列作品中不适合的是()

A.契科夫《变色龙》

B.吴敬梓《儒林外史》

C.果戈理《死魂灵》

D.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答案】A A项没有吝啬鬼形象。《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均是吝啬鬼形象。

5.教学《马说》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也”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合适的是()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A“其真不知马也”中的“其”为代词。A项,“其”为代词,代指它们。B项,“其”表推测。C项,“其”加强反问语气。D项,“其”是句子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6.教师告诉学生,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

A.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由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化用而来。

B.鲍照的《拟行路难》有“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行路难》化用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李白《把酒问月》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句,被苏轼《水调歌头》化用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杜甫《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由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化用而来。

【答案】A A项,“怀旧空吟闻笛赋”表达的是世事变迁的感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两者没有共同之处。

7.在学习《藤野先生》时,老师引导学生“反语”的作用,一位学生认为“反语”都包含愤激之情,另外一名学生提出异议,下列选项中适合的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D.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朱自清《背影》)

【答案】D D项中“聪明过分”是反语,但并没有包含愤激之情,只是作者对自己行为的否定。

8.某教研室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提高阅读能力远比情感教育重要得多

B.培养学习习惯难以成为课堂关注的内容

C.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D.大量讲授写作技巧是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

【答案】C A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能说谁比较重要。B项,新课标强调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D项,“大量讲授写作技巧”错误,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9.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阅读教学中要避免使用比喻、排比等知识概念

B.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文本

C.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评价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D.略读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

【答案】B A项,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这并不意味着“要避免使用比喻、排比等知识概念”。C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D项,略读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10.某教材在冰心《荷叶·母亲》选文旁边有一句批注:“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选文系统

【答案】C这句批注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因此应是助读系统。

11.阅读某教师教学叙事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这一环节的教学既紧扣词语理解,又超脱于词语之外。比如对“喷”和“降落”的分析,就是联系诗中刻画的“滹沱河”整体形象来理解的。从这堂课的教学思路可以看到,我是联系整体来看细节,不是孤立地看。因为诗歌的美首先在整体的浑然天成,对词语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局部的、表层的意思上。此外,我还带着审美体验和感受来理解,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而不是冷漠地作纯技术分析。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理解词语意义应该基于诗歌的整体内容

B.揣摩词语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C.品味词语需要同时关注其本义和语境义

D.分析词语基本意义就可以领会诗人情感

【答案】D D项,要领会诗人情感,对词语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基本意义上,同时还要分析词语的象征意和语境义。

12.阅读某教师《孤独之旅》备课笔记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8月7日:下载资料,在网上观看根据课文内容拍摄的电影,对比故事情节的异同。

8月8日:研读教材,从中寻找关于本课教学的灵感。

8月9日:阅读大量与作者、课文有关的论文资料,做好阅读笔记。

8月10日:设计教学简案。这是一篇小说,“文意把握”可以有四种方法:

①一句话阐释标题:利用课文内容阐释“孤独之旅”的含义;

②一句话概括课文:《孤独之旅》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③一句话品析课文:我看《孤独之旅》对“孤独”的描写;

④一句话评价人物:杜小康是这样一个孩子。

最适合我班学生的可能是第二种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电影资源对教师备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B.文意把握的具体要求制约了学生的思维

C.文意把握的四种方法在教学中难度相当

D.学情是备课过程中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

【答案】D A项,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B项,文意把握的具体要求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避免了学生的思维跑偏,并没有制约学生的思维。C项,“难度相当”错误,文意把握的四个方向由易到难,逐层深入。

13.阅读《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我来讲讲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大家看大屏幕。

(投影“三步跨栏法”:①指出说明方法;②分析说明效果;③概说对象特征)首先看第一步,了解说明方法,请看大屏幕。

(投影“分析范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几句话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师:为了比较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不同,我给大家找了两张图片来说明。(投影北京园林和苏州园林的图片)

把两图放一起就相当于列图表来比较。我们还可以打比方,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家碧玉,那么北京园林就是——

生:大家闺秀!

师: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区别,我又采用了列图表和打比方两种方法。所有的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面大家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分析范例能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辨别策略

B.第一个例子能呈现作比较这一方法的使用效果

C.教师在教学中一共总结出两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D.整体教学过程讲练结合,层次清楚,思路清晰

【答案】C C项,该教师在教学中一共总结出了三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分别为作比较、列图表、打比方。

14.阅读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足迹”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春天是一个诗情画意、充满生机的季节。你们最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呢?(学生积极分享:春和景明,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师:听了大家的形容,老师的心情“如沐春风”。

(众学生笑)

师: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书写对春天的感受。你们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大家来简单赏析。

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小草在春雨滋润下刚刚萌发的样子。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柳树在春风中端庄优美的身姿。(学生赏析了很多诗句)

师:大家积累的诗句还真不少。诗人喜欢描写春天,画家喜欢描绘春天。下面,你们来做一回诗人,当一次画家。每人画一幅春景,配上喜欢的诗句,一会儿轮流展示。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偏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B.诗歌赏析体现了综合性学习跨学科的教学特点

C.教学中插入绘画干扰了学生对诗句的深入品味

D.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答案】D A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没有偏离综合性学习的要求。B项,诗歌学习仍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没有体现综合性学习跨学科的教学特点。C项,教学中插入绘画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15.阅读某教师访谈记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记者:现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据我了解,您的学生非常喜欢写作文,那么您是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积极性的?

教师:首先,我鼓励学生写生活札记。一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写什么内容,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或记短小见闻,或偶发感想。为了打开他们的思路,我特意为生活札记开设了60个栏目,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札记交上来,趁热打铁,改完后我又拿到班上讲评。写得好的札记就让作者自己念,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析。因为是自己同学的作文,具有可比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想:他们所写的那些事我也经历过,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别人的文笔那么美,我为什么那么差呢?下一次我也要争取念自己的作文。这样,学生从中产生了写作兴趣。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写生活札记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B.开设写作栏目有助于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C.作文评改方式突出了教师的中心地位

D.作文教学方法符合初中生的写作规律

【答案】C“写得好的札记就让作者自己念,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析”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突出了教师的中心地位”说法错误。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阅读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两个教学环节,完成第16题。

环节一:走进济南的冬天

1.课堂导入。不管你住在北京,住在伦敦,还是住在热带,住在温带,只要你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你一定会对济南这座城市神往不已,一定会渴望到济南去度过冬天。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济南度过诗意的冬天吧。

2.简介老舍。

3.你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答。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共识——温晴。

4.从各段中找出扣住“温晴”描写的句子,并梳理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梳理出如下内容:

阳光朗照的山AAA摇篮AAA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的山AAA雪草AAA水纹花衣

城外远山小村AAA水墨画

冒着热气的水AAA不结冰

环节二:万木千山也温情

1.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山山水水都在温和晴朗之中。它们也应该有了情感,有了生命的灵动,也应该温情脉脉了,正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找出文中这样的美句,读一读,品一品表达之妙。教师预设如下句子: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一切景语皆情语,山山水水的温情其实是谁在传达感情?

[问题]

16.(1)“环节一”围绕“温晴”梳理课文内容有什么作用?(10分)

(2)教师设计“环节二”的意图有哪些?(10分)

【参考答案】(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倡“整体感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温晴”是济南的冬天的最主要特点,围绕“温晴”梳理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文章第一段点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紧接着分写山与水的“温晴”,最后一段总结收束全文。同时环节一也有利于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文章的学习方法。(2)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阅读文章中的美句有利于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通过句子了解文章。《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是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只有通过对文章句子的细细品味,体会其中的修辞与表达方式,才能体会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感受其中的魅力。在环节二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写山水的美句,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山和水的特点,品味其中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由此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热爱之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文章的方法,从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在品读句子的过程中,也无形之中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奶奶是水也是山

①奶奶生病了,要上手术台?

②奶奶的身体一向很硬朗,奶奶的善良像一湖清水,她怎么可能生病,还是恶性的?

③奶奶把我看得比她的命还重,她要见我。

④我强忍着哽咽:“奶奶,您没事的。爸爸说了,为您动手术的是最厉害的医生。”

⑤奶奶笑了,奶奶说:“没事的,乖孙女,我还要看着我的乖乖考高中、考大学哩。”

⑥奶奶慈爱的眼睛中饱含坚定的神态。手术车的轮子缓缓地碾过长长的过道,手术室挂着窗帘的玻璃门轻轻关上。我对着门喊:“一定!奶奶,一定!”

⑦奶奶出手术室时,脸色很苍白,让人觉得割去的不是肉瘤,而是气血,医生说:“手术非常成功,癌细胞没有扩散。剩下的要靠老太太的福气了。”我看见奶奶

暂时安好,心里没有那么难过了。她把眼光偏到我这边,轻轻而缓缓地说:“我福大命大,阎王爷只是要我挨一刀呢。”

⑧我说:“奶奶,您福大命大,还要陪我上大学哩!”

⑨爸爸开始扶奶奶半躺起来,我摇起病床的一端,妈妈开始喂奶奶喝鸡汤。奶奶就说:我乖孙上初三辛苦,留给她喝,养脑筋。”我接过汤碗说:“奶奶,我一口,您一口,好不好?”奶奶听话地张开了嘴。

⑩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去接奶奶回家。奶奶吃惊地望着我说“你怎么来了,不眈搁学习?我都可以走了!你看,你看……”我搀住奶奶的胳膊:“奶奶,今天星期天。”奶奶高兴地笑了:“瞧我,天天躺在病房里,就是吵着要回家,也不知道什么日子了,难怪你爸前两天不肯办出院手续哟,是等星期天我孙女来呀。”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好了。她在家里又开始忙碌起来,爸爸妈妈怎么也劝不住她,有时厌繁了,她就脸一沉:“你们是不是要我闲出个病来,生命在于运动嘛!”[问题]

17.请从第⑩?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参考答案】(1)错别字:“眈搁”的“眈”应为“耽”,“厌繁”的“繁”应为“烦”。

(2)病句:“奶奶慈爱的眼睛中饱含坚定的神态”改为“奶奶的眼睛中饱含着慈爱与坚定”。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12分)

【参考答案】缺点:该作文文不对题,题目是“奶奶是水也是山”,这里的“水”和“山”指的是“奶奶”的慈爱与坚定,但文中却只说了“奶奶”在生病之后治疗疾病的前后,与文题不符。

建议:①文章应突出“奶奶”如何慈爱,如何坚定,要详略得当,逻辑清晰,避免过多的赘述。②加入适当的感情描写,深入体现文章内涵。③注重细节的描写,以小见大,从奶奶的神态、动作、语言方面凸显出“奶奶是水也是山”的主题。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课后练习

一、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单元介绍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9.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参考答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小石潭记》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观察入微,描摹细致,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而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

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增强语感。了解作者及文体,积累文言词语,包括一些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学会鉴赏情致化的景物描写。

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景物,从平凡中发现美,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确定依据:

①《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身临其境。因此教读本文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意境,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学习文章以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逐步提高鉴赏山水游记的能力。

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充分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③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小石潭记》中包含了多种表达方法,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1.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参考答案】一、赏读课文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闻水声,如鸣珮环”(明写)“其岸势犬牙差互”(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珮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仅写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凄神寒骨”不仅是石的冰凉,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①游鱼的“佁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②作者形容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方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二、讨论明确

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翠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小潭、游鱼、溪身、气氛。第一段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人迹罕至,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这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第二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游鱼的特点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整段话无一处写水,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更显出了水的清,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作者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这是静态描写;忽然,鱼飞快地窜往远处,非常活跃,好像跟游人逗乐,这是动态描写。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渗透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

第三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亮光闪闪,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了。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中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似与游者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四、拓展练习

活动设计: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

活动要求:自行设计,不必拘泥于课文的描述,可以拓展,进行润色、加工。小组活动:内部讨论。(教师巡回)

成果展示:由小组发言人语言展示录制的设计和内容。

《小石潭记》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有水、石、树、竹、鱼、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譬如,“蒙络摇缀”四个字,就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珮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也跃然纸上。文中这种例子实在很多。

五、课堂小结。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文章先写所见景物,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后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被贬谪后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的,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

六、作业

1.课后习题

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三百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潭水:清澈见底

游鱼:动静结合

景物

小石潭记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气氛:幽深冷寂

情感: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1.【答案】A。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2.【答案】D。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3.【答案】C。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4.【答案】D。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5.【答案】D。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6.【答案】B。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7.【答案】B。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8.【答案】A。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9.【答案】A。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D.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10.【答案】D。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1.【答案】B。 12.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C.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12.【答案】C。 13.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3个月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在缓缓等待考试时间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C.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需要重新注册认证 D.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不能留在原学校任教 8.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

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试卷满分:150 教案的基本结构: 课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4.拓展延伸 5.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1.诗歌教学 2.文言文教学——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 一、主要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目标要适度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XXXX》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主要选择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x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的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例题:教学设计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3.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参考答案:第一题: 知识与能力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第二题: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苏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小石潭记》所在单元主要选择了写景游记类的古代散文。本文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言知识,掌握写景手法,提高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易文言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文言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新课导入设计 2.不同文体新课教学设计 整体答题框架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最新推荐:2014全国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备考 最新推荐: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资讯 公务员笔、面试练习题及模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 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 D.老年阶段 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6.【答案】B。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 有价值的观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 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 B.附属学习 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7.【答案】A。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 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 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8.【答案】B。 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9.【答案】D。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0.【答案】B。 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 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1.【答案】D。 12.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12【答案】A。 13.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13.【答案】C。 14.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目录 《背影》 (2) 《水调歌头》 (5) 《望岳》 (8) 《苏州园林》 (12) 《雪》 (14)

《背影》 一、真题回顾 1.题目:《背影》 2.内容: 背影(节选) 朱自清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带领学生仔细揣摩文中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 (3)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 (4)有适当的板书。 二、真题解析 【课题】《背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介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进入课堂 3 回顾上节课所学,直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及主要脉络。文章用父亲的“四次背影”将内容串联起来,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的学习本文的重中之重——第二次和第三次背影。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一段。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质朴、爱子(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微胖) 3.父亲是如何给儿子买橘子的?找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体现了什么? 明确:蹒跚、走、探身、穿、爬。两手攀着、两脚上缩、向左微倾。(说明父亲年纪大了,步履维艰,行动不便,但依然坚持要为儿子买橘子,体现了浓浓的爱子之情) 4.父亲回来后,“一股脑儿”的将橘子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什么是“一股脑儿”?你能 表演一下吗?这体现了什么? 明确: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所有的好的都给自己的孩子。 5.父亲将橘子给了儿子后,心情怎样?他当时的境地是真的很轻松吗? 明确:很轻松似的。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当时父亲祸不单行,家境惨淡,这段时 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加上身体又不好,而为了消除儿子心中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买来橘子,父亲觉得尽到了照顾儿子的责任,感到了极大的欣慰和满足。 6.本段写了两次父亲的背影,分别是在“月台买橘”和“父子分手”之时,望着父亲的 背影,儿子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两次流泪。感动、心酸、懊悔、难舍夹杂的情感。 7.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出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情感?

2018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初中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 1、……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挑选一篇文章,与《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沈从文《湘行散记》 3、……名著导读...推荐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C老舍《济南的冬天》 4、……学完《威尼斯商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专题研究,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马说》......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

6、……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7、……《藤野先生》......一学生认为“反语”都包含激愤之情,另一学生举例提出异议,下列例子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8、……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A阅读书报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9、……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 10、……《荷叶母亲》选文旁边有一句批注:”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3分) 正确答案:A强调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模拟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3.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问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5.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七)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 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 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

‘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 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 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版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中学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 2011-2015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题,每小题 2 分,共 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邱老师经常梳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策略,邱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D?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1. 【答案】 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为教师的职业角色,题干中指出该老师经常梳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刻苦钻研,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 2. 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 “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2. 【答案】 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教师某项教学行为的优点,答题的关键点是能找出“运用……的情境”,当看到此时,大致可以判断出该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3. 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 B.不台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台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3. 【答案】 B。 答题解析:该考题通过常规行为判断应为错误行为,排除选项A、C。剩B、D两个选项 再进行二次辨析。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本的社会实践课程被数学课所剥夺,也就是单纯的以学 科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选择B。因D选项为体现出团结合

2016年河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6年河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6年河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邱老师经常梳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策略,邱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D.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1.【答案】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为教师的职业角色,题干中指出该老师经常梳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刻苦钻研,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者的

角色。 2.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2.【答案】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教师某项教学行为的优点,答题的关键点是能找出“运用……的情境”,当看到此时,大致可以判断出该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3.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 B.不台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台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3.【答案】B。 答题解析:该考题通过常规行为判断应为错误行为,排除选项A、C。剩B、D两个选项再进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上 30.材料: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大声招呼大家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的很开心。过后,马老师仔细观察晓星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时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1.马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1分)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5分)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晓星处于这一时期,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的。 (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良好品德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所以马老师组织了“交朋友”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了晓星与人相处的方法。 3.学生是发展的主体(4分)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晓星是想要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他有这种交往的需求,但是因为欺负同学使他被孤立,所以老师需要把晓星的交往需求激励出来,并通过班干部主动和他交往的方式去建立这种联系。 4.学生是独特的人(4分) 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问题也都具有自己的个体原因,马老师能够找到晓星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31.材料: 一天上午,晓轩突然在教室里大叫起来:“陈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这时,很多同学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小明,有的想要打开他的书包检查,小明一边说“我没拿”,一边推开同学们的手,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班上同学丢的几件东西都是在小明那里找到的,我安慰一下晓轩,然后让大家安静下来,说:“晓轩的钢笔肯定会找回来的,现在大家先安心上课。”中午,小明悄悄来到办公室,他给我一支钢笔,我问他:“这是晓轩的钢笔吗?”他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二)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4.能够根据初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学习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B.从今若许闲乖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教师准备再向学生推荐一部自主阅读的散文集,下列适台的是() A.孙犁《白洋淀纪事》 B.沈从文《湘行散记》 C.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D.法布尔《昆虫记》 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让小组提交阅读交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A.鲁迅《社戏》 B.刘成章《安塞腰鼓》 C.老舍《济南的冬天》 D.汪曾祺《昆明的雨》 4.教师讲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指出两句的意思是交错互补的,请学生再找出一个例子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铣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学习朱自清的《春》,教师讲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的修辞手法,补充该修辞手法的例句,下列适合的是() 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 B.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莫泊桑《我的叔权于勒》) C.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D.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6.学习戏剧单元,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在台词中融入唱词、民谣,快板等元素”的艺术效果,举出具有这种特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2018教师资格考试真题(5)(2)

2018上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 完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育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认识(A)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2、刚开学,班主任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C)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性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会主动发展 3、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货,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做法(B) 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4、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D)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 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战略目标。下列关于教育战略目标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C) A、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D、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6、某中学违规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机关是( A ) A、教育行政部门 B、工商管理部门 C、纪检部门 D、公安部门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网打尽!在线做题就选针题库: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始于(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2.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A.讲义 B.提纲 C.教学参考书 D.教科书 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 )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思想性

6.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7.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 )中。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主主义与教育》 8.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0.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 A.课文 B.习题 C.目录 D.图表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1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2018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挑选一篇文章,与《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沈从文《湘行散记》 3、……名著导读...推荐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C老舍《济南的冬天》 4、……学完《威尼斯商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专题研究,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马说》......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 6、……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7、……《藤野先生》......一学生认为“反语”都包含激愤之情,另一学生举例提出异议,下列例子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8、……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A阅读书报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9、……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 10、……《荷叶母亲》选文旁边有一句批注:”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3分) 正确答案:A强调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11、...整体形象来理解的...教学思路中可以看到,我是联系整体来看细节......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而不是冷漠地作纯技术分析,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理解词义,给学生释义方法 12、……阅读某教师和《孤独之族》备课笔记的片段,按要求答题。8月7日...8月8日...8月9日...8月10日...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