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管理基础》课程能力标准

《经济管理基础》课程能力标准

《经济管理基础》课程能力标准
《经济管理基础》课程能力标准

经济管理基础

课程能力标准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3)

二、能力标准制订背景和论证情况 (3)

三、本课程能力标准构建思路 (3)

四、课程考核与标准 (6)

五、课程模块说明 (6)

六、课程能力标准 (7)

模块一 (7)

模块二 (8)

模块三 (9)

模块四 (10)

模块五 (11)

模块六 (12)

模块七 (12)

模块八 (13)

模块九 (14)

模块十 (15)

模块十一 (15)

模块十二 (15)

《经济管理基础》课程能力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一)课程地位

《经济管理基础》是高职高专教育文科财经类基础课,也适合理工类选学。《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制定了《经济管理基础教学大纲》、《经济管理基础实践教学大纲》和《经济管理基础实践指导书》,是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支撑课程。课程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与知识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实现课程重组,教学内容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阐述经济管理原理的基础上,介绍和传授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和能力,在理论上力求介绍其基础理论和比较实用的应用性知识,突出经济管理思想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二)课程性质

1.课程类型:职业能力支撑课。

2.适用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会计专业及其他非经济管理类专业。

二、能力标准制定背景与论证情况

经济管理是管理主体通过运用管理职能,在经济活动中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以及对各个社会集团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进行合理调节,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经济管理既要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问题,即经济活动中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和谁来决策),又要研究人类按照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和控制,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地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达到经营目标的活动过程。

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的要求出发,以阐述介绍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管理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能力标准的制定经有关专家论证并正式批准。

三、本课程能力标准构建思路

本课程能力标准的构建以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为指导,结合集团公司及其他行业相应企业经济管理岗位所必需的经济管理知识和能力要求,依据会计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结合学院能力标准原则意见而确定的。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学基本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和谁来决策)、九大经济原理、管理思想尤其是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现代管理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经济管理领域相关信息的获取能力,包括企业信息、国内外市场信息、国家经济管理政策法规、国家经济发展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的典型经济管理案例包括经济管理政策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经济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分析判断能力,包括一定的计划工作能力、沟通与公关能力等。以及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勤奋好学的态度、遵纪守法的意识等基本素养。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为每一模块确定应知应会目标以及应知应会目标的鉴定标准和方式。本课程的应知、应会目标及综合鉴定和课程能力标准图设计如下:

1.应知、应会目标

第一章经济学原理与方法

应知目标:

(1)知道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经济学的构成内容,重点是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

(3)初步理解9大基本经济原理。

应会目标:

(1)会用机会成本原理、边际决策原理和比较优势原理等解释分析经济现象。

(2)把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初步探索撰写经济小论文的方法。

第二章供求理论与应用

应知目标:

(1)知道需求、供给规律(法则)的文字、表格和几何等几种表述方式。

(2)了解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不同因素,并注意区分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

(3)理解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把握需求或供给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变化程度(弹性理论)。

应会目标:

(1)理解和掌握供求如何互相作用,形成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机制。

(2)会用均衡价格理论,举例分析现实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管制价格,如城市民工工资最低价(支持价格)、城市经济房最高价(限制价格)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与方法

应知目标:

(1)了解效用基本含义,以及效用的两种选择学说,即边际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

(2)理解边际效用论的总效用、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以及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知道用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解释市场需求法则。

(3)理解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的偏好、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以及预算约束与消费者均衡的关系。

应会目标:

(1)能解释边际效用和总效用曲线的关系,以及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的含义与无差异曲线(簇)之间的关系。

(2)会用效用理论,实践尽可能使有限的收入或资金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消费或投资。

(3)会用总效用、边际效用概念或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性解释消费者在购买各自商品或劳务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决策。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应知目标:

(1)初步理解生产者在资源条件约束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产品)之间的关系(即生产理论)、生产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即成本理论),以及收益和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2)理解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总收益、平均收益、利润、

平均利润等生产、成本和利润概念之间的关系。

应会目标:

(1)知道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以及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条件,以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关系。

(2)理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概念,并能区分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含义。

(3)根据总产量、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收益等条件,会计算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利润、平均收益、平均利润。

第五章收入分配

应知目标:

(1)了解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

(2)了解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理论,理解工资、地租决定。

应会目标:

(1)会分析工资、地租的变动情况。

(2)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方法(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及其运用。

(3)能够根据社会各阶层收入差异状况,剖析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工资差别是否合理。

第六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应知目标:

(1)了解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分配不公、经济波动或危机等市场失灵的表现。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失灵与转变政府职能的关系。

(3)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

应会目标:

(1)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

(2)知道政府干预经济所采取的财政政策手段和货币政策手段,会利用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预测和判断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七章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应知目标:

(1)知道管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学习管理对个人、企业,以及政府决策的意义。

(2)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尤其是现代管理的职能内容。

(3)初步理解有代表性的现代管理理论。

应会目标:

(1)会用管理学理论思考、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2)把握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初步学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分析与运用。

第八章工作计划与控制

应知目标:

(1)知道计划的含义、类型与程序。

(2)了解目标管理的特点与程序。

(3)理解企业环境分析与决策的关系。

(4)掌握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5)知道计划和决策实施的基本步骤。

(6)理解和掌握控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应会目标:

(1)会初步运用制定企业计划和决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自己推行目标管理的能力。

(3)学会正确地分析界定问题和进行决策。

(4)学会企业计划和决策的有效实施与控制。

第九章组织与人员配备

应知目标:

(1)了解组织职能的特征和组织结构的内容。

(2)理解组织理论中强调的组织中心问题。

(3)掌握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应会目标:

(1)知道传统组织结构和现代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2)了解人员配备的原则和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3)会用人员配备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人员的选聘与组合,培训与考核。第十章领导与激励

应知目标:

(1)了解领导、权力及相关概念,以及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2)理解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理论的主要观点。

(3)掌握激励的主要理论。

应会目标:

(1)知道领导者权力的形成机制;

(2)了解指挥的常用方式,树立权威,培养有效指挥的能力。

(3)会用激励理论进行有效激励,具有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第十一章沟通与公关

应知目标:

(1)了解沟通的类型和沟通的障碍,以及公关的基本要素。

(2)理解沟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掌握不同类型沟通的方法或技巧。

(4)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基本要领。

(5)掌握企业公关交际的主要礼仪。

应会目标:

(1)知道沟通的不同类型,培养语言表达技巧,增强沟通能力。

(2)会用沟通的技巧,增强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知道企业公关交际礼仪,增强企业公关能力。

第十二章管理创新

应知目标:

(1)了解创新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2)理解创新的理论和原则;

(3)掌握管理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应会目标:

(1)运用创新理论、原则和策略,培养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2)会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信息交合法等进行初步的创新尝试。

2.应知应会综合能力的鉴定

本课程综合能力鉴定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评定。其一是上课提问、平时的作业来进行。其二是采用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内成员的资料搜索、讨论、资料整理,最后对小组为单位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鉴定,案例分析报告的鉴定应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学生必须将各个模块的应知和应会目标融会贯通,而且要运用到前续课程的相关知识才能完成任务。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的合作精神、写作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其三是期末的综合考试,期末考试从本课程的试题库中抽取。

3.课程能力标准构建结构图

四、课程考核与标准

(一)考核方式一:考查

考查考核方式下,本课程采用较为灵活的出题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应知应会能力,一般在期末采用案例分析、读(观)后感等小论文形式来进行鉴定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以平时实训报告、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等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二)考核方式二:考试

在考试考核方式下,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应知鉴定成绩和应会鉴定成绩两部分,两种考核方式各占50%,分上下两部分考核,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经济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应知鉴定成绩占总成绩的50%,分平时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通过作业、课堂测验、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占总成绩的20%;期末理论考试是对学生《经济管理基础》基本知识综合能力的鉴定,考核方式是教师根据各章节的应知鉴定题库进行组卷并要求学生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通过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课堂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及其应用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相应要求。

应会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50%,分平时每一章节基本技能的运用30%和期末应会知识考核20%两部分。平时基本技能的运用主要鉴定学生对每一章节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具体方式是根据各章的案例资料进行相关的分析,分实务操作、案例分析报告和平时态度几个方面衡量学生对经济管理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突出平时的技能训练;期末应会知识考核是鉴定学生对本课程的应会综合能力的主要依据,考核方式根据情况,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由教师根据各章节的应会目标进行组卷并要求学生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也可以由教师提供案例,由学生进行分析后撰写报告或论文,这两种形式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教师根据能力测试结果和报告或论文的质量进行打分,占总成绩的20%。

五、课程能力标准分布及其权重

本课程共十二个教学模块,应知目标39个,应会目标29个。应知鉴定标准共39项,应会鉴定标准共29项,具体如下表:

各模块能力标准数量分布及其权重表

六、课程能力标准

1.本部分内容理论性教强,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基础知识较为合适。

2.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目,讲练结合,巩固每一个知识点。

1.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供求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对初学经济学的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一定要讲透,深入浅出。

2.教学重点: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的图形、特点及供求理论。

1.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效用、边际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的具体内容。

2.教学重点:边际效用论、基数效用论。

1.这个模块是课程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涉及的概念相当多,且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学生一定要多做练习,特别是应会内容一定要多分析,多练习。

2、教学难点:各知识点中的计算应用部分。

3、教学重点:生产、成本和利润概念之间的关系。

1.这个模块涉及的概念比较多,且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深入浅出,

列举案例,学生一定要多做练习,特别是应会内容一定要多分析,多练习。

2、教学难点:应会目标部分。

3、教学重点: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理论。

1.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学生一定要多做练习,特别是应会内容一定要多分析,多练习。

2、教学难点: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分配不公、经济波动或危机等市场失灵的表现。

3、教学重点:财政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

1.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学生一定要多做练习,特别是应会内容一定要多分析,多练习。

2、教学难点:现代管理的职能内容。

3、教学重点:有代表性的现代管理理论。

1.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学生一定要多做练习,特别是应会内容一定要多分析,多练习。

2、教学难点:各知识点中的应会部分。

3、教学重点:计划、决策的方法。

1.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学生一定要多做练习,特别是应会内容一定要多分析,多练习。

2、教学难点:各知识点中的应会部分。

3、教学重点: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1.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学生一定要多做练习,特别是应会内容一定要多分析,多练习。

2、教学难点:各知识点中应会部分。

3、教学重点: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激励的主要理论。

1.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学生一定要多做练习,特别是应会内容一定要多分析,多练习。

2、教学难点:各知识点中应会部分。

3、教学重点:不同类型沟通的方法或技巧。

1.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学生一定要多做练习,特别是应会内容一定要多分析,多练习。

2、教学难点:各知识点中应会部分。

3、教学重点:管理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