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问答题考点

教育学问答题考点

教育学问答题考点
教育学问答题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3、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二、学校教育的特点

1、具有可控性,2专门性,3相对稳定性

三、学校的产生?

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段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教学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出现专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五、现代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3、内容日益科学化

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

六、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终身化

2、社会化

3、生产化

4、民主化

5、国际化

6、现代化

7、多元化

七、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房展趋势?

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

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

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七、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2、原始性

3、同一性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学校文化的成因?

1、是一种组织文化

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二、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三、学生文化的特征?

1、具有过渡性

2、具有非正式性

3、具有多样性

4、具有互补性

5、具有生成性

四、教育相对独立的表现?

1、具有历史继承性

2、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身心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不均衡性

2、顺序性

3、阶段性

4、个别差异性

5、互补性

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三、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教育人价值的发现

2、对人潜力费发掘

3、对人个性的发展

四、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德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规范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协调作用

3、激励作用

4、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四、论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1、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二)怎样推行

1、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总店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致力于薄弱学校的扶持、改造和提高,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

2、素质教育要求全体适龄儿童都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不良为借口强迫学生退学,以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3、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人、合格的共鸣奠定基础,反对为提高升学率而只抓少数尖子学生的教育,而放弃或放松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

4、素质教育要求根据不同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水平进行因材施教,是每一个儿童都学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2、是处于人上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二、学生的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新的学生观;显得教育活动观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科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四、教师的人格特征?

1、积极乐观的情绪

2、豁达开朗的心胸

3、坚韧不拔的毅力

4、广泛的兴趣

五、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教学内容上,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六、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1、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3、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第六章课程

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是什么?

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包括课程体系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编制。总的来说,课程设计就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意义:从课程设计活。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如何正确实施课程评价?

观察法。调查与访谈。纸笔测试。表现评估。

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芝加哥大学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这个学校的活动体现出了活动课程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的基本观点: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从做中学。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的养成。对活动课程的评价:活动课程强调活动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里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但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段,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启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和形成正解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尝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七章教学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对外部信息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与否直接受学生本人的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所左右;第二,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创造性,因为学生对信息进行内部加工过程受到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制约。

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结合教学教育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道而弗牵,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要强牵着学生走,这样学起来就会自然和谐。强而弗抑,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和压抑。开而弗达,教师要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钥匙。但不要提供现成答案,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意义: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学习潜力。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是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都共同关注的问题,请结合教学应遵循理念联系实际这一原则,谈谈教学中如何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培训的关系,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沟通。《江雪》评析这堂课?

从教学目标来看,马老师的这堂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保护了学生的想象力。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马老师之所以不用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来解释,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示:在课堂上,老师唯有真正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感想敢说敢做,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才是学生学习的乐园。

第八章教学

教师应如何备课?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教师编写课时计划的一般步骤?

教室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同时要精炼,典型,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创造性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新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应有的能力。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材料题:1、明亮的教室要干净。。。

2、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

分析材料一,你认为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过分的强调安静并不科学,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比让学生安静更重要。

材料二中叶圣陶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学观,我们应怎样落实这一教学观?

叶圣陶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落实主导性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启迪学生做人。引导学生会学习。激励学生会思考。指导学生能实践。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

如何理解教师指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了指导作用嘛?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想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根据材料回答:谈谈你对什么是教学方法以及如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理解?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可以如何得法?

1.教学方法是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

2.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第二,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第三,学生特点;第四,教学时间,设备条件;第五,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第九章

1 什么是德育内容?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答;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题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它具有规定着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

依据是;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有哪些主要特点?

1 引导性,目的性,组织性

2 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对象的有限性4科学性和有效性

4德育的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5德育的途径;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

6德育方法:

说服法(要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榜样法(这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榜样的伟大和崇高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7德育模式;

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

第十章

1简述我国中小学生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2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4谈谈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5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是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6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是;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7 把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这个没找到。

8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的生活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里相容的氛围。

9 班集体有什么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0 怎样建设和培养集体?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连号的班风。

11 班主任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调节各科负担,妥善做出全面安排。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

1 学生心理发展有何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

(4)个体差异性

2 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开始出现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3 青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5 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其教育意义.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状态间存在的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6 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必须先于教学,学习应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即儿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

(2) 教学促进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7 如何建构中学生的健康人格?

(1)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8 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 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3)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9(1) 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第三章

1 与动物相比,人的学习有哪些本质特征?

⑴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⑵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⑶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2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成哪几种类型?

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的学习

3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实行有意义的学习?

第一,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第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即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帮助其理解新观念的适当的知识经验,以便能和新知识进行联系.这是有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条件.

4 论述:某学生上课很认真,老师讲的内容他似乎都明白了,但一到做作业,他就傻眼了,他不知道课堂上的哪个公式能解决作业问题.试用布鲁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来进行解释.

布鲁纳认为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极在头脑中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并建构知识体系即认知结构

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即新信息与已知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并与已知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 其次是知识的转化,如在数学课学习(a+b)2次方因式分解时,当通过学习理解了(a+b)2次方=(a+b)(a+b),能对其进一步分析和概括,转化为更抽象的形式。

5 如何合理安排活动顺序,运用普雷马克原理来强化学生的行为?

普雷马克原理:将低期望的活动与高期望的活动联系起来可促进低期望活动的发生。即可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但不可反之。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2。若学习动机加强,则学习效果增强。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完全成正比。4。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致性。5。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及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二、运用学习动机知识分析高考倒计时牌现象

1.学习动机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中,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高考倒计时牌会增加学生的动机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习,但若学习强度过强,则会激起学生紧张,焦虑水平过高,会妨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影响学习效果。

三、论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设置合理的目标,进行归因训练。其次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包括使任务更有趣,引发认知冲突,合理使用表扬,合适的反馈。四、请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小明学习不用功将考不好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这种归因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将其归因于努力。归因理论的意义:1。有助于了解个体心理活动发生的因里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结果来预测个体可能的学习行为。如何引导归因?首先,老师就帮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其次,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此外,对低成就的学生,还必须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五、据动机理论对差生变好生的案例进行分析

1.分析他们在学习上失败。这属于归因。

2.上课提问的难度要适当。这是提高自我效能的有效方法。

3.鼓励正确,耐心对待错误。这是斯金纳学习动机强化论的实践,增进学习动机。

4.鼓励点滴进步。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实践,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

第五章

一、迁移的作用有哪些?

1.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系统化、概括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二、怎么实行促进学生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三、如何安排教学程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点,重点,结合本班学生的智力特点,知识程序,把那些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放在首位。要考虑循序渐进的,处理好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

四、如何合理编排教材?

从迁移的角度盾,合理的编排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

五、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相似性。包括学习材料,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主要表现在:相应的背景水平,原经验的组织性,相应的认知和策略。3。学习定势

第六章

一、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运用多种知识直观的效果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用好正,反例证。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自觉地进行概括。

三、如何通过教学促进学生错观念的转变?

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合理性。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

四、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第七章

1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哪些?

准确的示范与演讲;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概括法(纲要法,网络法),比较法(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对照比较)

第八章

3简述学习策略中常用的组织策略。

聚类组织策略,概括法(纲要法,网络法)比较法(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对照比较)

4什么是复述策略?

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常用的;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试图回忆,划线。

5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管理时间?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校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6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是什么?

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7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情绪与动机状态,学习方法,认知风格等,对其问题解决的方向,效果,动力也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2论述;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教授学生运用策略(在具体学科学习中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数学)提供多种学习的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怎样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见上第四点

4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什么样的个体特征?(或;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环境,智力,个性)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5论述:结合实际论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6论述;结合实际怎样从个性入手培养学生创造性?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接受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独特性,提供榜样。

7怎样通过专门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训练,学会容忍模糊性,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8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适宜的环境,注重个性的塑造,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

第十章

一、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理理想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自我意识增强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影响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哪些?

答:(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育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三、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方法有哪些?

答:一,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二,榜样示范三,价值澄清:1.选择阶段 2.

赞赏阶段3.行动四,群体约定。

第十一章

一、简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答:1.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1.情绪稳定、乐观 2.人际关系和谐 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

三、评估性会谈中要运用的专门技术有哪些?

1.倾听

2.鼓励

3.询问

4.反映

5.澄清

6.面质

四、中学生常见的典型心理问题有哪些?

答: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怖症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

第十二章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哪些?个性化教学有哪些?

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一:发现学生:1.创设问题情境阶段 2.形成假设阶段 3.检验假设阶段 4.得出结论阶段。二,情境学习三,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1.程序教学 2.计算机辅助学习3.掌握学习。

二、加涅提出的九大教学事项分别是什么?

答: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生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生迁移。

第十三章:

一、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第十五章

1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特征是:

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专家型教师具有的基本教学技能: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预见性。教学技能程序化,自动化。教学监控能力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妥当应对纪律。

2教学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微型教学训练。教学决策训练。校本培训。反思教学经验。教师参与研究。

3 什么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校本培训即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一种在职教师培训,以提高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要注意:坚持针对性;重视主体性;形式多样化;以校为本。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 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教育学选择题汇总(选项前对勾表示正确答案)

教育学选择题汇总(选项前对勾表示正确答案) 教育学综合选择判断题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 公式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定额取样法 5.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6.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定义方法(A)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D.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

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 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与你同行提示您,必要时的一些理想化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都可以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当然,所有这些也必须符合现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还是离不了与你同行提醒您的,任何论述题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 (三)、实例分析 论述题,有的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也是同学们感到最难以作答的。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

教育学问答题

75、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P133) 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6、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P137) 答: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77、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39) 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78、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41) 答:(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3)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79、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P142) 答:(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0、简述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P145) 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 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D___进行教育。

《教育学》复习重点总结

目录 《教育学》 (1) 一、选择题 (1) 二、填空题 (3) 三、名词解释 (4) 四、论述题 (6) 五、案例分析 (9)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 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 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 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 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 《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 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 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 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 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 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育学》。杨贤江的《新教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1、近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出现在近代,德国) 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⑴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⑵教育内容现代化⑶教育条件现代化 ⑷教育管理现代化⑸教育素质现代化。(关键)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学相长包括哪三层含义? ⑴教师教学生学⑵教师向学生学⑶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老师 第二章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⑷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于教育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⑶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⑷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⑷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⑶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⑷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学生文化的特征? ⑴过渡性⑵非正式性⑶多样性⑷互补性⑸生成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_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学主观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育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 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五、简答题 1、谈一谈你对教育要素中“教育者”的理解。 (1)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2)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她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3)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内在态度与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2、简述“学习者”自身的特征。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3)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 (4)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六、论述题 阐述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 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 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 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答案:(要点) 1、晨读的风波只是一个导火索,造成肖 强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学生的年龄特 征和其成长过于顺利,缺少抗挫折的能力有 关,也与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有关。 2、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学生的健康成 长中肩负着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 或使命,是“引导”、“促进”、“规范”个体 发展的人。 3、教师要完成这一使命,必须认真学习 教育学,超越日常的教育经验,不断地沟通 教育理论和实践,领悟教育的真谛,养成正 确的教育态度,提高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为成为专业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 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个体发展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 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 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包括 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育具有个体享用功能,它 与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什么联系? ○1个体受教育的过程是个体生活需要 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 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 求自由的过程。 ②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教人“求真”, “向善”,“粹美”,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 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一种自由人格,造就活 动中的自由人。受过教育的人,是自由之人, 也是幸福之人。教育通过使受教育者人格的 提升和完善,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 进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③教育的享受功能是个提法张功能的必 然延伸。 2、教育是通过哪些方面促进经济发展 的?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 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②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 发展。 六、论述题 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 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 的对策。 答案:(要点参考) ○1《学会生存》指出:“教育既有培养 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 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例如,对 学生的体罚,变相体罚及人格侮辱等。 ○2现有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 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如应 试教育追求高分数,强调标准化,过重的学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教育学主观题 含答案

一、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论的主要内容。 答:1.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教育来源于生产活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3.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4.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的深厚动力。 二、、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观点。 答:1. 教育本质上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2.教育目的上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3.教育教学方式上倡导从做中学。 4.课程理论上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 5.提出以儿童、活动和经验为三中心。 三、中小学老师要面向教育实践,因此中小学老师学不学教育学都无所谓。 答:尽管中小学老师要面向教育实践,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学习教育学理论是因为 1、学习教育学能够有效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2、学习教育学能够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学习教育学能够沟通理论与实践。 四、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作用 答:在教育学上,影响人的发展有四个方面,即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人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③、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④、遗传素质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2、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环境对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是指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①、学校教育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有着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有着高度的组织性。 ④、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 同时,学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4、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人的发展和动物的发展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教综教育学高频考点归纳

教育学 一、各种《著作》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 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奠定理论的著作。 5.《林哈德与笃德》——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6.《政治学》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 7.《理想国》柏拉图的著作。 8.《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昆体良的著作,西欧最早关于教育的著作。 9.“七艺”中的“四学”——几何算数音乐天文“三科”——文法、修辞、辩 证法。 10.“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 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当时他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方法。 12.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发展 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3.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 14.我国第一本翻译过来的《教育心理学》书是房东岳。 15.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学者。 16.“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易公教育 17.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动物界的教育》。 18.劳动起源论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9.愈《师说》 20.朱熹《四书集注》 21.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从而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 下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23.洛克《教育漫话》 24.卢梭《爱弥儿》 25.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指《诗》《书》 《礼》《易》《春秋》 二、各种名言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杜威。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孔子

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主观题及答案

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主观题及答案 1、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学生社会性认知发展和学生社会性交往发 展两方面。学生社会性认知发展包括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认知的发展;学生社会性交往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交往。3、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4、斯金纳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发展,他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两个缺陷,一个是个别差异得不到兼顾,二是不能有效使用强化。因此,他将操作性发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内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在学生练习后,很快就告诉其结果,无论对错,学生都很快得到反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

5、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6、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7、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8、简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9、试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10、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护理-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归纳

一.名词解释 1.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身心发展:是指人从胚胎、出生、成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而且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3.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莰基认为个体有两个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独立解决智力任务;一种是个体尚未完成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在指导下,借助他人帮助所能达到解决智力任务的水平,在这两个水平之间的过渡阶段称“最近发展区”。 4.继续护理学教育:是为正在从事实际工作的护理人员提供的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目标的、持续终身的在职教育。 1.教育机智:是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能力。 2.移情理解:是指教师应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觉察他们的知觉,体验他们的情感,从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3.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的概括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知觉程度。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智力和体力、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统一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 2.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3.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与培养要求。 4.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测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与学双方都应努力去实现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教育理论备考试题库 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60小题) 1.“教学相长”一语出自___________。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2.卢梭的人性观是___________。 A. 性善论 B. 性恶论 C. 性不善不恶论 D. 善恶兼有论 3.《教育漫话》一书是___________的着作。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斯宾塞 D. 裴斯泰洛齐 4.___________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 A. 教育评价 B. 教育目的 C. 教育体制 D. 教育方法 5.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_____。 A. 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方法 6.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是:___________ A. 个人本位目的论 B. 社会本位目的论 C. 神学目的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7.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___________。 A. 快乐教学法 B. “纲要信号教学法” C. “掌握学习”教学法 D. 导学式教学法 8.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 式___________。 A. 小班教学 B. 复式教学 C. 班级授课 D. 分组教学 9.1902年清政府仿照日本的学制颁布了___________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新学制 D. 壬子癸卯学制 10.根据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和实施教育目的的需要而建立的整个教育组织 系统叫做___________ A.教育体制 B. 教育目的 C. 教育规划 D. 教育制度

招教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考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