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整理佳能550D的使用技巧.pdf

2020年整理佳能550D的使用技巧.pdf

2020年整理佳能550D的使用技巧.pdf
2020年整理佳能550D的使用技巧.pdf

佳能550D的使用技巧

一、菜单中的基本设置:

1、画质:RAW。这种格式细节更丰富,后期可随意调整白平衡、清晰度、色彩饱和度、亮

度、对比度等,对片质的影响很小。后期调整软件可以选择随机附带的DPP软件。

2、提示音:启用。声音的提醒挺好的。

3、未装储存卡释放快门:禁止。

4、图像确认:2秒。新手可以设置5秒,高手可以关闭。

5、周边光量校正:关闭,这个要根据自己的镜头来设置,比如使用佳能百微镜头大光圈的时候就应该开启这项功能,可以有效地消除暗角。我设置为关闭。包括以下很多项设置为关闭,主要是要求速度快,因为开启的调整项目越多,相机的图片处理速度越慢,不利于抓拍。

6、减轻红眼:开。目的是怕拍夜景人像的时候忘记打开。

7、闪光灯闪光:启用。快门同步:前帘同步。闪光曝光补偿:暂设正负零,根据拍摄的具

体情况适时调整。E-TTL II测光:评价测光。

8、曝光补偿:我感觉550D的测光稍有偏差,正常时我设置为-0.3,拍摄时根据情况适时调

整。

9、自动亮度优化:禁用。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速度。

10、测光模式:多用评价测光,特写的拍摄采用局部测光,更精细的拍摄、逆光等特殊拍摄使用点测光、光比比较大的场景拍摄使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测光模式需要根据拍摄的具体

场景适时选择最佳的方式。

11、自定义白平衡:遇到可能出好片的场景时可以自己设置,一般的片子就别费那个劲了,

留给后期调整吧。

12、白平衡偏移/包围:操作过,拍片时没有正式用过,很重要的片子用了也不错,特别是晚霞、夕阳等拍摄,不同的白平衡也许有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设置偏移和包围以后,再将驱动模式设置为连拍,按下快门,就会出来几张不同白平衡的片子。不过拍完了一定要记得将此次白平衡偏移/包围的设置清除,不然你下一次的连拍会变得五花八门了。

13、色彩空间:sRGB。关于色彩空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忠告新手及中手就设置sRGB 吧,设置为Adode RGB也是没有意义的,用于商业印刷的高手自然就知道怎么设置了。需要注意的是,在色彩管理上,要保持相机、电脑、图像浏览和处理软件均应保持同一色彩空

间,否则就会很惨。

14、照片风格:中性。我经历了“风光”、“自定义”等过程,最后还是选择了0,0,0,0的中性。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相机软件处理速度,清晰度采用批量调整,色彩等不满意的个别调

整。

15、除尘数据:取消。

16、ISO自动:最高400。这个设置是为基本拍摄区准备的,我几乎不用基本拍摄区。创意

拍摄区的ISO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随时拨盘设置。

17、保护图像、旋转、删除图像、打印指令、幻灯片播放都不重要,随你怎么设置。

18、显示柱状图:亮度。亮度最重要,直观、简洁。柱状图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很多新手都达不到准确曝光,自己有判断不出来。这时候柱状图就很有用了。建议新手都上网搜索一下“柱状图”,认真理解,以后拍片就会正确曝光啦!可惜,550D没有拍前的柱状图显示,

要是有就更好啦!

19、实时显示功能:启用。测光定时器:30秒。自动对焦模式:实时模式。

20、自定义功能(C.Fn):按你喜欢来就是了。

我的是这样:

1、曝光等级增量:1/3一级。

2、 ISO扩展:禁用。

3、光圈优先模式下的闪光同步速度:1/200秒(固定)。

4、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禁用。特殊的、曝光时间超过5分钟的应该启用,降噪效果很明

显。

5、高ISO降噪功能:标准。

6、高光色调优先:禁用。

7、自动对焦辅助光闪光:启用。

8、反光镜预升:禁用。打月亮、微距拍摄时可以使用。

9、快门键/自动曝光锁定按钮:0 自动对焦/自动曝光锁

10、分配SET按钮:0普通。

11、开启电源时屏幕显示状态:0启用液晶监视器显示。

12、增加图像校验数据:0禁用。

二、其他设置

1、拍摄模式:

①AV档(光圈优先)。是光圈由拍摄者确定,快门由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确定的一种拍摄模式。这是我最常用的模式。也建议初学者首先学习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便于自己由

控制光圈和焦段的大小来达到合适的景深。

②TV档(快门优先)。由拍摄者确定快门,由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确定光圈的一种拍摄模式。由自己控制快门,以便至少达到安全快门,拍摄运动物体比较好,还常用于使用闪光灯时的拍摄,在1/200秒前帘同步的时候比使用其他挡要好得多。

③P档(程序模式)。光圈和快门都由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而自动决定,多用于新手在没把握的情况下采用的,会保证片子的清晰,但会缺少拍摄者的创意。使用这一模式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测光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测光方式对片子的结果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多采用评价测

光。

④M档(手动模式)。这是最具创意的模式,也是全手动相机的魅力所在。拍摄者可以自由设置光圈、快门、禁用闪光灯等项目,拍摄出高调、暗调等特殊的片子。M档也是夜景拍摄的最佳模式。初学者学习时,可由AV模式逐渐向M模式过渡。但也不要以为手拿单反不用M模式拍摄就没面子,很多大师也不是只用M档,优秀的片子也不都是用全手动模式拍出来的,拍摄模式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片子效果才是硬道理。

⑤A-DEP档(自动景深自动曝光)。九个对焦点同时通过对焦来检测并决定景深和经过测光来自动决定曝光量的一种拍摄模式。感觉没什么意思,景深还是由拍摄者自己决定为好。

2、驱动模式:

①单拍:不用说了,采用的最多了。

②连拍:配合自动对焦模式中的AIFOCUS(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和AISERVO(人工智能伺

服自动对焦)对运动物体拍摄相当有效。

③自拍/遥控:按动快门以后大概延时10秒后拍摄/使用遥控器来拍摄。

④自动延时拍摄:我设置为2秒延时,常用于上架拍摄夜景。有条件可以弄个快门线,几

十元,很管用的。

⑤自动定时器.连拍:按动快门以后大概延时10秒后开始连拍,张数也可设置。

3、自动对焦模式:

①单次自动对焦:配合自动对焦点单点对焦、九点对焦使用。我最常用的是这种单次自动

对焦和中央单点对焦。

②人工智能自动对焦:适合拍摄先定后动的物体,比如拍摄鸽子,鸽子没动的时候开始对焦,鸽子动了以后,对焦模式立即由单次自动对焦模式自动切换至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模式,自动追踪对焦,配合了连拍,你将捕捉到鸽子起飞的精彩瞬间。

③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适合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如果你将对焦点设置为中央单点对焦,在使用单点对焦合焦后,主体运动过程中一旦脱离了中央对焦点,不管到达其他任何八个对焦点上,都会被继续捕捉并保持对焦,实际上就是九个对焦点联动持续对焦,这对运动

物体的拍摄真是太好了!

4、照片风格:中性

就是0,0,0,0,目的是保持原片,调整交给后期。这个设置可根据风景、人物等不同的拍摄自行设置。如果直接出片,后期不作调整了,就应该进行自定义设置,这样出片效果会好一些。比如风景,可适当提高清晰度、反差和饱和度;人物适当降低饱和度其余保持中间值。

5、白平衡:自动

因为我是RAW格式出图,所以白平衡可以后期随意调整,放在自动就可以了。如果后期不作调整了或者JPG格式出图,那还是应该根据当时拍摄的情况挑选合适的白平衡来适时设置,对重要的片子还要自定义白平衡,这样片子不会偏色,色彩还原比较好。

6、ISO感光度:

原则是能低则低,实在不行了,再提高。在800以内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认可增大光圈,

也不要提高ISO,片质的降低最可恨)。

7、曝光补偿:

我总是感觉550D的测光偏亮,因此在正常日光的情况下我经常是用-0.3,这样的好处是片子不会过曝。这一点很重要,一旦过曝,后期无可救药,而增加曝光量对后期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特别对于远道拍片来说就不会有遗憾了。另外,550D的曝光补偿达到了正负5档,可谓非常宽泛,这项功能非常实用,对于逆光、晚霞以及暗调片的拍摄再方便不过了。很多新手都不太注意这项功能的使用,很可惜。M档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包围曝光并配合连拍来实现一次快门连出三张不同曝光度的片子,用于HDR和成片使用,使片子的宽容度有非常

大的改善。

关于如何选择测光模式:

一、先来弄明白几种测光模式的差别:

1)评价测光是EOS相机的标准测光模式,适合大部分拍摄主体。在检测被摄主体在取景器中的位置、亮度、背景、前后照明条件和其它综合照明元素后,相机为主要被摄主体设定正确

的曝光。

2)局部测光对由于逆光等原因使背景比主体更亮的情况非常有效。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

覆盖了取景器中央一部分面积。

3)点测光用于对拍摄主体或场景的某个特定部分进行测光。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覆盖了

取景器中央较小的面积。

4)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然后平均到整个场景。

二、再来看看如何选择:

1.评价测光:大部分情况下,评价测光都可以得出基本准确的曝光值。因此它适合画面明暗比较均匀的大多数场景的拍摄。如果熟练掌握了曝光补偿,就适合更多数场景的拍摄。

2.局部测光:一般常用于逆光片的拍摄。

3、点测光:如果你确定不用管周围部分,则局部测光、点测光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曝光值。这样会保持主体获得正确的曝光,背景等会过亮或者过暗,一般常用于微距、特写等拍摄。

4.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如果你确定周围部分只要稍加考虑,可以选择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这样主体不是特别理想,但周围及背景也不会过分的过亮或者过暗,有些兼顾。适合晨光、夕

阳、晚霞等拍摄。

550D的64位测光系统好像是与7D是相同的配置,相当不错了。但是,测光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在选择测光模式的时候要注意,一旦场景或者想要的效果没有那么符合测光模式的标准情况,就需要你去干预测光结果。这时候,曝光补偿就是最佳的选择,正负5档的宽域会使你很满意的。另外,拍摄实际操作过程中,后三种模式测光点的选择对测光结果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点测光时,其覆盖区域才达到4%),这一点在拍摄时一定要加以注意。

还有,评价测光模式中,半按快门就会锁定测光结果和曝光组合,后三种方式则不然,需要你按动曝光锁按钮以后才会被锁定,所以,在选择后三种测光模式的状态下再移动构图一定

要先锁定,再移动构图。

关于与照片风格的问题:

所谓照片风格,就是倾向于某种特殊风格的片子。作为入门机器的550D,也为我们设置了照片风格调整的项目。进入菜单,横向第二项中的最后一项,就是“照片风格”。其中有八个选项,标准、人像、风光、中性、可靠设置、单色、用户自定义1、用户自定义2。这些不同的选项,主要是对于片子的锐度、反差、饱和度、色调不同组合的调整,使片子倾向于某种风格。用户自定义1、用户自定义2是让用户自己设置锐度、反差、饱和度、色调,然后保存下来这种风格,用于某种拍摄。其余六种风格的锐度、反差、饱和度、色调都是不

一样的。

如何使用照片风格呢?

1、按照相机的既定设置。如拍风景,尽量使用“风光”风格,这样,清晰度已被机内提升。如拍人像,尽量使用“人像”风格,锐度已被机内降低。这些都比较适合这两种不同类型片

子的需要。

2、自己设定。自己可以将锐度、反差、饱和度、色调四个项目进行自主设定,比如在风光片的拍摄时,可以自定义为锐度+7、反差+2 、饱和度+2 、色调0,保存为用户自定义 1,拍摄时将风格调整为“用户自定义1”,这样出来的片子清晰度较高,色彩比较鲜艳,对比

比较强烈,色调没有改变。

3、也可以使用默认的“中性”,等于锐度、反差、饱和度、色调都不做任何调整。拍照时在

照片风格上不作任何该改变,我多用于这一种,依靠后期软件来调整照片风格。

4、还有引用已经制作好的照片风格文件来改变照片的风格。现成的照片风格文件约有一百

多种,“萤石效果”、“富士效果”等。这种效果需要借助随机软件进行安装才能实现。

关于使用照片风格的建议:

能形成独特的照片风格,对于摄影者来说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把自己的片子都固定成一种风格也是不可取的。我建议,作为新手,还是不要在意什么风格,以能拍出好片为第一准则。准确的曝光、独特的视角、主要元素的合理运用、精美的构图、明确而又突出的主题、深邃的思想表达才是最重要的!等你的片子拍好了,审美水平相应提高了,自然就知道你这

张片子更适合于用那种风格来表现了!

新手使用单反一定要用M档么?

答复如下:我觉得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以为拿着单反就一定要用M档,如果不用的话好像很跌份。其实单反的设计就有很多种拍摄模式,不是没有道理的。专业摄影的也不都是只使用M档,作为摄影爱好者就更不用自己折磨自己了!如果是个新手,本来就对光圈、快

门、景深以及镜头的特性没有多少了解,上来就用手动,更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何使用几种拍摄模式,我的意见是全面了解,有选择的使用。

P档:比如新闻类的抓拍,场景瞬间既逝,你本来就没有手动曝光组合的经验,还在那里瞎鼓捣,那个精彩的瞬间早就过去了!这个时候P档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AV档:一般的花草鱼虫及人物、风景的拍摄,使用AV当比较合适,因为你除了需要基本合理的曝光、合适的景深以外,还需要方便自如的曝光补偿,而且550D的曝光补偿已经达

到了正负5档,非常迅速适用。

TV档:运动物体的拍摄无疑TV档又是最佳的选择,他会保证你对快门速度的需求,从而保证片子的成功率,你只是通过是否需要提高ISO来保证你所要的理想的景深。

M档:富有创意的艺术类的片子的拍摄模式,那是非M档莫数了。它是在你有了丰富的拍摄经验的基础上,更加自由的一种可以尽情展现丰富创意的拍摄模式。光圈、快门均由你来主宰,你可以关闭闪光灯来拍出一张暗调的人像,你也可以通过快门光圈的自主设置拍出一张高调花卉。丰富自由的曝光组合会让你深深地爱上M档!

综上所述,作为摄影爱好者,对创意区的几种拍摄模式都要有所掌握,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不要只迷信M档而忽略了其他拍摄模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应该循序渐进,从P档开始逐渐熟悉和掌握AV、TV和M档,不能偏废。因为你最终给读者呈现的是一幅精彩的作品,而没有多少人会挑剔你不是用M档拍摄的而有损于你的精彩作品。那些只用M档,不屑于其他拍摄模式的人只会失去一些拍摄精品的机会,拍摄模式只是技术手段,好作品才

是硬道理!

佳能550D的使用技巧

一、装卸镜头方法

镜头和机身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一个叫卡口的东西来实现的,一般都是内三刀或者外三刀式,为了防止镜头从机身上脱落,都设有锁定卡榫。不同厂家生产的相机不同,锁定装置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也略有不同,使镜头的装卸存在差异,例如尼康的F卡口是内三刀,逆时针旋转安装,而佳能的EF卡口则是内三刀顺时针旋转安装,而且镜头插入时定位点的初始位置也是有区别的。

为什么要使用旋转卡口。最初的可更换镜头的相机镜头与机身的连接是采用螺口的方式,就像螺丝拧进螺母一样(例如影响范围巨大的M42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螺口变得不适应新的用户需求了,比如螺口基本无法实现全开光圈测光,收缩光圈拍摄的需求,而这是卡口单反相机最基本的功能,于是,卡口就应运而生了。

安装镜头的时候要细心操作,在卸下镜头的过程中更要小心,向外拔出镜头时一定要垂

直,否则不仅不易拔出,也易损伤镜筒或机身卡口。旋转镜头时手应握持镜头的镜筒部位,不宜握持光圈环或调焦环、变焦环。装镜头应将镜头上的红点和机身上的红点对准后插入,按要求的方向旋转到底,并听到锁定的“咔嗒”声为止。

在风沙和灰尘较大的环境下,尽可能不要更换镜头,以免沙尘进入反光镜箱,既有可能沾到上,也有可能进入活动部件中导致磨损加剧甚至故障。如果一定要在恶劣环境中换镜头,那么把机身翻过来,卡口对着下方装卸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沙尘的进入,换下来的镜头应当尽快盖好前后盖放如包内或者镜头筒中。

二、用好感光度

ISO,俗称感光度,在传统相机使用的胶卷包装上都能明确看出ISO值,如ISO 100、ISO 200、ISO 400等等。通过调节ISO值,可以使的感光敏感度改变。在同一条件下(曝光量一定),ISO越高,感光速度越快,曝光需要的时间越短。也就是说在相同环境,相同快门光圈的拍摄情况下,如果ISO值设定得越高,那么拍摄出的数码照片亮度也越大。

选购好了一款数码相机,现在就可以开始进行拍摄了。想要拍摄出精美的数码照片,那么就需要根据场景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拍摄模式,还需要注意感光度的大小、白平衡的选择、控制虚化背景、构图的框架、光线的方向、侧光点的选择。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该如何拍摄照片。

1.高感光度的作用

既然ISO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CCD感光时间,那么这就为我们在弱光下的拍摄提供了方便。因为通常在弱光或夜晚拍摄时会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一旦曝光时间过长,手的抖动就容易对拍摄清晰度产生影响,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三角架来固定相机。但毕竟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随时携带一个三角架出去娱乐可不是一件方便的事。另外有时是一些发生在夜晚的突发事件,要想获得较亮的拍摄效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采用高ISO值,这样拍摄效果就会更好。高ISO值适用的场景包括有夜景、弱光环境和快速抓拍等。

2.低感光度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感光度越高就越好,因为虽然ISO值小的照片亮度最弱,但是它的画质细腻度是最好的。而ISO过高的照片颗粒感最明显,噪点更多。因此ISO较高的设定不适用于要求品质较高的数码照片,尤其是人像拍摄、静物拍摄以及特写之类。

三、选择适当的

曝光模式转盘

曝光是摄影中一个常用的名词,是拍摄过程中自然光源进入相机的量。如果进光量过大,那么照片就显得非常亮,称为曝光过度;如果进光量过小,那么照片就显得非常暗,称为曝光不足。把握好曝光的强度,对于一张照片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曝光模式又分为:

1.自动曝光

自动曝光是数码相机根据光线情况,自动分析并选择曝光强度的一种曝光方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傻瓜式操作。这种方式没有任何技术性可言,一切都依靠数码相机自动识别。根据拍摄现场光线的具体情况自动设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当光线不足时,相机将自动打开机内闪光灯。在一些新闻报道和突发事件中为了抢时间,一般都采用自动曝光。

2.快门优先

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速度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自动获取光圈值。在拍摄运动物体时我们时常发现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当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时建议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以免因为手抖动而影响照片清晰度。快门越快,进光量越少;快门越慢,进光量越大。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高速快门可以用于凝固物体瞬间的状态,而慢速快门可以实现运动物体的虚化。

3.光圈优先

光圈优先是由拍摄者首先选择拍摄所需要的光圈,然后由相机根据现场光线情况确定所需的快门速度。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背景虚化的效果越明显,被拍摄的主体越突出;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小,焦点前后的景深越大。一般来说,进行微距拍摄常常运用较大光圈来达到虚化杂乱背景的目的和效果。风景拍摄时为了取得前后清晰,细节丰富的图象,常常采用较小的光圈进行拍摄。大光圈适合微距拍摄,而小光圈适合风景拍摄。

4.手动曝光模式

手动曝光模式完全由用户确定拍摄时所需要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艺术创作意图和预计的拍摄效果进行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设置,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当设定超过感光度后,相机会通过声音或闪烁的灯光予以提示。对于经验不足的新手来说,手动曝光模式有一定难度,而且操作稍显复杂,难以用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

5.调节

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德环境下中,利用自动曝光或者快门、光圈优先模式,有时很难照顾全面,无法突出主题,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xpose value),也称±EV。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方案拍摄多张照片以供挑选。不过在存在反差极大的画面中,曝光补偿很难照顾全面,容易顾此失彼。

一般曝光补偿都是用在自动或者半自动曝光模式中的,如果是全手动曝光模式,很少采用曝光补偿,因为依靠快门和光圈的调节,也可以改变进光量了。

四、合理曝光,看懂直方图

直方图是通过在LCD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参数以确定照片曝光精度的工具,现在许多数码相机在取景的时候就能够看见实时直方图,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判断拍摄的照片或者正在取景的照片曝光的情况。

直方图的横轴从左到右代表照片中从黑(暗部)到白(亮部)的像素数量。下面来看两个例子:

直方图显示的波纹偏左,说明画面整体偏暗,可能曝光不足

波纹贯穿横轴,没有峰值,同时明暗两端又溢出,照片可能明暗细节损失严重

五、用好白平衡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同感:本来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另外在一些特殊光源下(如荧光灯)的白色看上去也不是白色。

一般来说,CCD并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而只能以不同场合下默认的“白色”平衡其他颜色在有色光线下的色调。如果数码照片会有偏色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正确调整白平衡。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这种自动白平衡在光线接近正常时的准确率是很高的,如果在室外拍,就可以用它,但在有色光线下拍摄时效果却较差。另外对于大气中的漫射光也无法纠正,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照片偏蓝。

钨光白平衡就是灯泡(白炽灯)光线下的白平衡,这个容易理解;荧光白平衡因为荧光灯类型有很多种(如冷白和暖白)而最难处理,需要试拍决定;室内白平衡也叫多云、阴天白平衡,适合把昏暗处的光线调至原色状态。手动白平衡是对准拍摄现场光线中的白色(如白纸)取样设置的,理论上手动白平衡是最准确的,除非取样用的白色不够白。

在某些场合下往往偏色也是很奇特的效果,不信你在拍夜景时选用日光效果试一下,其实也很好看。当然,初学者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但也不必为白平衡有太多困扰,如果发生偏色,多数情况下可以用后期PS色彩平衡校正。

六、侧光拍摄技巧

侧光是指从被摄物体侧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能使被摄体表面由于凹凸不平而呈现出部分阴影,使物体受光面与明暗面各自有明显的表现,既能勾勒出被摄体的轮廓,又能体现立体感,这种光线的表现力最强,因此侧光是摄影用光时最为常用的光线。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受光面与暗面在画面造型中所占比例。通常斜射光的角度是最好的,当光线的方向与景物平面呈45度左右的角度时,这种角度的光线使被摄物体受光面与阴暗面的比例大致相当,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习惯。

侧面光会使物体产生阴影,便加强了立体感

七、技巧

逆光是指从被摄体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逆光拍摄时很容易使被摄物体变成剪影,因此对于曝光的把握相对困难一些,对于初学者往往不推荐逆光摄影。但是逆光的艺术效果也是独特的——逆光能给被摄物体外缘镶上一条动人的轮廓光边(如果是阳光,就是金边)。如果处理适当,便可创作出独特的美感,拍出艺术味十足的光影感觉。

在拍摄逆光照片时需要注意的是,逆光时前景与背景的光比过大,往往会造成背景曝光过度或者前景曝光不足,为了缩小光比,一定要注意为前景补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闪光灯——如果你看到谁逆着阳光拍摄时用了闪光灯,你要对他充满敬意,因为那是一个行家,他在缩小前景与背景的光比。

逆光人像会照亮人物轮廓,但要注意正面补光,避免曝光不足。

八、照片构图技巧

一张好的照片,除了要运用好光线以外,框架的搭建也相当重要。而这种框架就是照片的构图。摄影照片的构图其实并不需要太过局限于某种框架,主要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不过对于一些欠缺经验的初学者来说,要想立刻达到这个地步还是比较困难,因此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照片构图的基本规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规则也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摄影构图中有一些应当遵循的要点,但这仅仅是为避免一些典型的弊病。

1.构图的几种方式

构图的方式上主要分成以下几种:

(1)井字形构图

这种构图形式,是假设把画面的长宽各分为三等分,把相交的各点用直线连接,形成“井”字形。被摄主体不是位于画面的正中,而是被安置在组成井字的纵横线条的交叉点上,整幅画面显得既庄重,又不拘谨,而且主体形象格外醒目。

(2)正三角形构图

构图中三角形一向是比较稳重的形式,而采用正三角形构图,除了画面上给人以坚强、镇静的感觉外,在表现力上也具有很好的烘托效果。对于需要表现一定气氛的画面,正三角形构图可以说是最恰当的形式之一。

(3)倒三角形构图

和正三角形构图的稳重相反,倒三角这种构图方式具有一种动态的活力。给人一种明快、动态的感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图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左右两边最好要有些不同的变化或者比较,这样才能打破两边的绝对平衡,使画面更活泼。

(4)斜三角形构图

斜三角形是介于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之间的一种构图方式,其表现力也介于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构图之间,可以使主体和辅助背景对比更加鲜明,属于一种比较常用的构图方式。

(5)垂直式构图

垂直式构图主要是用在高山、建筑物、瀑布等景物的拍摄上。它的整个画面主要由垂直线条组成,能将被摄景物表现得巍峨高大和富有气势。

(6)斜线式构图

斜线式构图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变化的动态感,能使画面产生动感。其动感的程度与角度有关,角度越大,其前进的动感越强烈,但角度不能大于45度,否则会产生下倾感。

(7)水平式构图

采用这种构图,常能给人以一种平静、舒坦的感觉,用于表现自然风光,则更能使景色显得辽阔、浩瀚。水平构图照片中的景物显得安静而稳重,突出一种平静的感觉。

(8)曲线式构图

和其它构图方式相比,曲线式构图的线条最美,感染力最强,用曲线式构图可以渲染被摄景物,使其更加美丽动人。

(9)渐进式构图

渐进式构图主要是用在道路等场景中,它利用逐渐过度的手法,表现出更强的视觉效果。渐进式构图中经常使用的就是以一条蜿蜒的小道是为引导,产生不错的视觉效果。

2.构图技巧

看了这么多构图方式,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构图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在使用不同的构图方式时,我们还需要使用技巧。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在构图时常使用的技巧。

(1)地平线和三分法技巧

地平线和三分法常常是和井字形构图方式结合起来使用的。在风景类的照片中,尽量将地平线置于井字形构图中两条横线之一的位置上,可以造成一种和谐的构图。另外还需要注意不要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中间的位置,因为这样会把画面切割为二。如果天空景致特别迷人,就给它大部分画面,如果不是这样,就把地平线移到上方,以避免平淡无味的天空占有更多的画面。

(2)被摄物位置技巧

如何放置被摄体位置在拍摄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尽量把拍摄物移到画面一侧,再配以有趣的背景,就会大大改善构图。而利用背景,比如让人物站着或靠着一个有趣的物体,就更能突出主体了。

(3)背景和前景选择技巧

拍摄主体虽然很重要,但是在拍摄时一定要考虑到背景和前景,使被摄体和背景物体保持和谐。如果背景很复杂,可用调节光圈缩小景深使背景模糊,或者变换拍摄角度以改变背景。还要注意避免被摄体后面出现的高大物体,例如树木、路灯杯柱等。

(4)边框选择技巧

在拍摄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前景的物体框住被摄物,比如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庭门等,可以使被摄物更加突出。在这种拍摄技巧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缩小景深,使主体突出,更能吸引目光。

(5)阅读画面技巧

照片也像文章一样,如何吸引读者,首先就需要一段引子,而在拍摄中,我们久可以利用这点,以一条弯曲的小径,慢慢把读者的视线引到画面上方的主体上来。这就是一种很巧妙的阅读画面构图技巧。另外画面上的对角钱也会引导读者的视线,一条蜿蜒的海岸线或者流经峡谷的江河都会成为引导物。

(6)特殊图案结构技巧

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到处都能发现一些特殊的图案结构景物。利用在日常物体上发现的图案结构能够创作出趣味盎然的照片。这个就需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

(7)填满画面技巧

对某些种类摄影非常有用的构图法是使被摄体填满画面,去掉会分散注意力的背景,直接将被摄物突出。这种技术通常用在产品展示上,另外如果要拍摄静物,而画面中又不需要表现其它物体,这时你可以靠近被摄体使波摄体充满整个画面。

九、摄影构图新手入门

在看到取景器里的景物时,训练有素的摄影者会把它们迅速化成点、线、面等基本的构图因素来加以组织,找到它们之间最佳的关系,这就是构图。先来看几个例子:

画面中的小竹筏并不比其它景物更重要,但没有它这张照片就失色不少,因为它是结构中心

海与沙滩的分界线、女郎的背影构成的点,都在黄金分割位置附近。假设海与沙滩的比

例相等,女郎走在正中,构图就很呆板

假如模特的眼睛在画面中间或者右侧,便使人物注视空间变短。

1.分清主次,突出主体

人像照片当然不必说,人物就是主体,再好看的背景也是陪衬。但是往往有人在摄影时把人物处理得非常小(主要原因是人跑到景物跟前去了,而远离了照相机,这是多数人的摄影通病),景物却很大,没有前景与背景之分,等于照片失去了结构中心。而对不太容易出现“主体”的风光片而言,要使画面结构不松散,就要选择一个对象作为结构上的支点,比如以某一小桥、亭台为结构中心,使它们对前后景物起联系和照应作用。风光片中的“主体”在内容上倒不一定比其它景物更为重要,但在结构中心的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

2.背景简洁,减法构图

繁杂的背景会给主体带来干扰,甚至能损坏一幅优秀的照片。背景的处理力求简洁。绘画和摄影艺术都需要构图,但表现手段不同,区别在于绘画用的是加法构图,摄影用的是减法构图。也就是说,绘画构图总是给画面添上些景物,而摄影构图则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去那些不必要的景物,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突出的景物减去,以达到画面的简洁精炼。贪得无厌是失败之源,删繁就简是成功之母。

3.井字结构,黄金分割

如果把画面分成“九宫格”的样式,那么中间的四个交叉点是安排主体最好的位置。这四个点的位置接近1:0.618的黄金分割点,容易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因为人是用两眼来观看对象的,正中的位置反而是视觉上最薄弱的地区,所以大多数摄影家在处理地平线、海平面等线条时,都不会用中分构图,焦点也一般避开正中的位置。

除了四个点,还有两条重要的“线”——对角线。有许多视觉感受如汇聚、放射等都和画面上隐含的对角线相关,因此沿对角线构图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构图法。

真正专业的展位或影棚,会使用素色的背景,其目的就是突出主体,避免树枝和电线杆等杂物从人物身上“长”出来。室外摄影同样遵循背景力求“素”的原则。

4.留有空白,增强动感

要使主体醒目,具有视觉冲击力,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这可以说是所有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留白一般的规律是:侧面的人像,面向方向要留有一些空白;正运动着的物体(如行进的人或车),行进方向前面要留有更多的空白。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规律,要

灵活运用空白。行走的人如果强调其后面飘拂的头巾或衣裙,强调奔驰的汽车后面腾起的烟尘,这时后面留下的空间可以比前面多,那是因为重心有所转化。顶住画面边缘的人如果正回头往后看,后面的空白处就有了意义,画面也就不别扭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