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

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

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
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

——学习与探究之一

一、活动目标

(1)以中国百家姓的知识为载体,探索和学生自己姓氏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化。通过此次活动,锻炼学生查阅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他们思考与分析问题的探究精神,提高与人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以及他们收集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中华民族姓氏的由来、自己姓氏的由来、少数民族姓氏的变化等,探寻中国诸姓中蕴含的丰富历史知识。

(3)通过探寻自己姓氏的由来,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伦理观念,树立振兴中华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旨在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因为是活动课,教材提供了一些活动建议,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它。关于百家姓的资料非常多,而一节课能展示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在学生收集资料前,要有所指导,可以师生互相讨论,定出选题,对同一选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让课堂的展示和探究有所导向。

三、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好胜心,信息来源广,认知能力较强,思维灵活多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较强,这是学习这节课的有利条件。

2.但就姓氏所涉及的文化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对所涉及的文化信息进行分类与整合,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合理地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并制成相关的课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特别是同组组员之间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分工。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闪光点,教师都要及时地捕捉到,并给予鼓励,让他们知道通过这样的学习探究,确实有所收获,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活动说明

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能力,所以课上将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为了确保活动课的效果,活动内容至少要提前一个星期布置,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活动内容及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否则会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和缺少探究的空间,变成资料的简单堆砌。具体操作

1. 师生共同商定活动选题,最后确定为:

(1)我说我姓

(2)姓氏溯源(姓氏的起源及演变)

(3)探究百家姓(旧时百家姓、今天的百家姓)

(4)有趣的姓氏(有趣的姓氏种类)

2. 分组:确定选题后,对同一选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确定组长,进行组内分工。

3. 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教师要对课件的选材制作上做指导,如果学生没条件制作课件,就要对学生资料的选择把好关。

注:各组在设计活动课的内容中,要注意结合书上的活动建议,尽可能设计些互动环节,以提高学生

的参与热情及活动课堂气氛。教师在各组活动开展过程中作好引导及评价工作。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三八”节前夕,一位记者到体育馆去,对三位女运动员进行采访。当他问到这些姑娘的姓氏时,她们一个个笑而不答,却调皮地做出各种动作,要记者按此猜出她们姓什么。一位篮球运动员指着两棵并排的树说:“我姓它。”一位射箭运动员把手上的弓使劲一拉,说道:“这便是我的姓。”最后一位武术运动员走上前拿过这本《作文选》,把手中的一把单刀和书并排放着,笑呵呵地嚷道:“记者同志,我呀,就姓这个。”记者想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地说:“我知道了。”

你们猜猜她们分别姓什么?

答案:林张刘

同学们,这些姓氏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姓氏中隐藏着哪些文化信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姓氏背后的奥秘。“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

首先我们大家一定对自己的姓氏很感兴趣,也有所研究,首先我们欢迎我说我姓小组的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姓氏。

一、我说我姓

本内容由小组同学介绍自己或同学的姓氏。

总结与过渡:感谢同学们的介绍,大家一定会追根溯源,很想了解历史上我们的姓氏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让我们听听姓氏溯源小组同学们的汇报。

二、姓氏溯源

1.姓的由来

老师:由此可见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这说明了什么现象?说明我们的祖先曾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

老师:那么姓在中国古代有什么作用呢?

归纳: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各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明世系”“别婚姻”。

2.氏的由来:

谈到姓,必然想到氏,现在姓氏连称,但早期姓氏是分开的。姓是族号,姓是表示一个人血统来源的,氏是姓的分支和发展,即表示子孙的血统来源。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如,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姓姬为轩辕氏,炎帝姓姜,为神农氏。那么,你们知道氏到底有哪些来源吗?

教师:因此氏的产生相当复杂,大体有以国名、祖上的谥号、居住地名等九大来源。

3.姓氏之别与统一:

老师:那么姓氏的区别到底在哪呢?中国现在还有姓氏的区别吗?

归纳: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民百姓有名无氏。而且,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秦汉后,姓和氏的区别已开始消失,以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既姓。

因此姓氏最早出现时,数量很少。但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姓氏文献记载的就有六千多个,其中常见的有二三百个。这么多姓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它们和前面的姓有关系吗?其中民族融合是姓氏变化的一个重要原

因。

老师:同学们,你能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同学继续介绍:(略)

综上所述:姓氏的演变主要包含了下列几种情况:

1.少数民族改姓

2. 中原帝王向异族首领赐姓3为避难而改姓等情况。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自己的姓氏是否属于以上的情况呢?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每个人的姓氏都融入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姓氏的增多,在民间逐渐出现了百家姓的说法,那么中国传统的百家姓序列中究竟隐含了怎样的信息呢?让我们欢迎探究百家姓小组的同学来做介绍。

三、探究百家姓

学生介绍(略)

归纳:

1.由此可见编于宋初的传统百家姓(开头二句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蕴含着很深的封建门第等级观念。

2.现代百家姓它排名的依据又是什么呢?(人口的多少)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展示我们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姓氏当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而且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姓氏,下面我们欢迎趣味百家姓小组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有趣的姓氏。

四、趣味百家姓

学生介绍(略)

归纳:(1)各种有趣姓氏

数字的姓氏:一、二、三、四、五等。

表示时令的姓氏:春、夏、秋、冬等

表示方向、方位的姓氏:东、西、南、北等。

表示天干地支的二十二字:甲、乙、丙、丁等。

表示各行各业的姓氏:工、农、商、学、兵等。

表示各种颜色的姓氏:赤、橙、黄、绿、青等。

五行为姓:金、木、水、火、土。

五常为姓:仁、义、礼、智、信。

五金为姓:金、银、铜、铁、锡。

五方为姓:东、西、南、北、中。

五音为姓:官、商、角、徵、羽。

五岳为姓:泰、华、衡、恒、嵩。

五谷为姓:麻、黍、稷、麦、豆。

五事为姓:视、听、言、思、貌。

六畜为姓:牛、马、羊、鸡、狗、猪。

候为姓:风、云、雷、电、雨、冰。

“岁寒三友”为姓:松、竹、梅。

“春风一家”为姓:桃、李、杏。

“四君子”为姓:竹、菊、兰、梅。

“四瑞兽”为姓:龙、凤、鹤、励。

历史朝代名称为姓:夏、商、周、秦、汉、晋、魏、蜀、吴、梁、齐、陈、隋、唐、宋、元、明、清。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名称简称为姓:京、津、沪、翼、鲁、豫、鄂、苏等。

中国各民族名称为姓:汉、满、蒙、回、藏等。

方位名称的复姓:濮阳、邯郸、即墨、商丘、高阳等地名;东方、南部、西门、北官、中央等。

(2) 美国学者艾尔斯登.史密斯在他的专著《美国姓氏》一书中考察了美国姓氏的来龙去脉,称英美姓氏大致有四种来源:

1.取自父(或祖)的名字,姓由父(或祖)的名字演变而来。例如约翰逊(Johnson),是约翰(John)的儿子,查理森(Richardson)是理查德(Richard)的儿子。

2.姓以地形、地势而得。例如伍德(Wood)、丘吉尔(Churchill)等。这一类姓氏最多,约占英美总姓氏的40%。

3.由诨名而成。祖上有人有某些生理特征,家族由此而得姓。例如布朗(Brown,棕色)、布莱克(Black,黑色)、朗(Long,长)等。

4.由祖先职业而成。例如史密斯(Smith,铁匠)、贝克(Baker,面包师)、费舍尔(Fisher,渔夫)、法默(Farmer,农夫)等。

但有些姓氏的来源十分古怪,如“布尔”意为公牛,“卡菲因”意为棺材,“斯考得日尔”意为恶棍,在我们看来都显得过于特别。在使用时,姓氏通常被放在名字后,称呼时称姓不称名。如威廉·莎士比亚、乔治·华盛顿等人名中,威廉、乔治都是名,但称呼时只称莎士比亚或华盛顿。

六、教师的总结和评价

1.本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2..对你们的小组成员,你最想说句什么话?

3.有关姓氏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七年级历史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2人教版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之乐。 能力方面: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的内容和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先秦时期灿烂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之所以能够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离骚》中部分作品的朗读、学习,体会分析其中含义,使学生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对其进行人格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诗经》中部分作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人民是历史的真正的主人,灿烂的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 二、 教学重点:甲骨文、《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节气等较难讲述清楚;本课内容较多,头绪复杂,比较难于掌握。 三、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谈话法、启情法、读书法、直观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从甲骨文到竹帛书 1、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名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占卜的内容总结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堪称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商朝和周朝的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为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3、战国时期的竹书和帛书 教师直接点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和我们刚刚学习的甲骨文和金文比较,竹书和帛书的最大进步在哪里?加深学生对书写材料的变化的认识。 二、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填写本表格。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1)思想家老子(2)百家争鸣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 的表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主学习: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各题:15分钟 1、晚期的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学 说,主张“”。他又是一位大,创办,广 收门徒,注意“”;他的言行记录在《》中。 2、春秋末期的老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 ,其学说记录在《》里;墨 子主张“、”;孟子主张“”;庄子认为要,“”;末期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提倡,提出建立的封建国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他著有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3.人物: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 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图2 图3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4.时间: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 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合作探究:

1.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 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 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

百汇学校八年级历史第10课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编制:审核: 编号:课题: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学习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 建立: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宣誓就职______________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 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 组织机构:选举_______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3. 地位: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课实 1. 背景 (1)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_______方式实现共和。 (2)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 清帝退位:1912 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_______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3. 袁世凯篡权:1912 年3 月,_______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 月,孙中山正式解除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颁布时间:_______年3月11日。 2. 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_______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_______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 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_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合作探究】(小组团结协作完成探究问题,小组汇总并展示质疑。) 立宪派、旧官僚、列强叫嚣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袁世凯在列强支持下,指使北洋军阀猛攻湖北革命政权,同时派人南下与革命党人谈判,企图谋取中华民国总统职位。在种种压力面前,革命党人选择了议和,最终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就此窃取了革命果实。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参与讨论:“孙中山到底该不该让位于袁世凯?”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8年级上册历史名师优质教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喜欢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 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人教版七上《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word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word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奉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要紧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如何样的人?他有何学说?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奉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摸索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经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奉献对 后世阻碍庞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显现了另一位

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要紧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预备的表格来总结。) 学派代表人物要紧观点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显现百家争鸣的要紧历史条件 是什么? 四、作业:课本57页填表题 附:板书设计 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奉献: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 2、对教育的奉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温故知新 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3、他编订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自主学习指导: 1、文字的演变: 阅读课本第41页,42页的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这种文字被谁发现的?甲骨文是哪个朝代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朝开始的? (2)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3)随着文字的演变,记载文字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 2、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阅读课本第42页,43页,完成以下问题: (1)天文方面: ①朝的某一天发生了日食(最早的日食记录) ②朝的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③年月日发生的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④年,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2)历法方面: 阅读课文43页第一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①朝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据说来源于哪朝? ②到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③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④说出关于24节气的谚语或背诵24节气歌。 (3)医学成就: 阅读课文43页第二段正文及小字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谁? 2、他是如何看病的? 3、又是采取哪些方法治疗疾病? 3、屈原和“钟鼓之乐”: 阅读课本43和44页,完成以下问题: (1)屈原: ①屈原生活在的楚国,他采用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为,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②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纪念他? (2)钟鼓之乐: 春秋战国盛行的音乐是,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最为珍贵。 当堂检测:

第9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练习题

第9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知识管理】 知识点1中华民国的建立 民国成立:________年元旦,_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宣布以___________纪年,改用________。 颁布法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主要包括振兴实业、保护人权、革新教育、___________等。这些政策法令,体现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天赋人权”的原则和改善民生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知识点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制定:1912年3月,在孙中山等人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_______________》,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___________”,还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概况:《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________、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带有鲜明的革命性和________。 知识点3清帝退位 背景: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委任________为内阁总理大臣,代表清廷与革命党人进行谈判。立宪派、旧官僚和列强,一致认为需要一个强权人物来结束动乱、稳定政局,袁世凯成为不二人选。革命党也表示只要袁世凯赞成________,促成清帝退位,即保举他做大总统。因而在复杂的革命形势中,袁世凯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裕隆皇太后带着小皇帝________,颁布《清帝退位诏书》,承认中国“定为___________国体”。接着袁世凯通电全国,拥护共和。 清帝退位次日,________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成为中华民国新任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时期。 【基础过关】 知识点1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其中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是() A.黄兴B.毛泽东 C.袁世凯D.孙中山 2.如下图是八路军的臂章,臂章上的“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应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A.1936年B.1937年C.1938年D.1939年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政府官员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A.平等的思想B.自由的思想 C.共和的观念D.博爱的观念 知识点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如下图中的内容最有可能出自于() 第二十二条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 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 A.《天朝田亩制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大总统誓词》D.《辛丑条约》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1)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 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4.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甲骨文的发现,其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练习题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同步测试(无答案) 基础达标 一、填空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的活跃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2.孔子,名,字,春秋末年国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的思想主要是“”和“”两部分。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以“”教化人民,以“”治国。 4.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学生有多人,比较著名的有人。 5.《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是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 二、选择题 1.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下面哪一部书()。 A.《春秋》B.《尚书》C.《论语》D.《礼记》 2.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个学派的是()。 ①孔子②墨子③庄子④荀子 A.①③ B.②③C.②④D.①④ 3.“为政以德”是下列哪家学派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4.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墨子 5.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A.施仁政于民B.实行“法治” C.“道法自然”D.“兼爱” 21.“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能力提升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在古今社会,下列符合孔子“仁”的思想的行为是()。A.以强凌弱B.乐于助人C.以大欺小D.杀富济贫 2.(2006年,浙江金华)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 3.今天,我们要想了解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言行,可以查找的一部重要古书是()。A.《论语》B.《春秋》C.《国语》D.《老子》 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 5.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时期的一组是()。 A.老子和孔子B.孔子和孟子C.老子和墨子D.韩非和孙武 6.墨家的创始人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说课教案

课题:中华民国的创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中华民国的创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三课内容。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重中国民族危机,给中国人们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它也冲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国开始向工 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方向发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 探索,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中华民国的创建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两大果实,在中国近代史的发 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应把握住这一点,尽量用故事性的语言将问题说明白。生理上:青少年不免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 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 三、目标分析 1、说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 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归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 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民主革命的艰难性和曲折性;认识到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说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3、说学法、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设疑解惑--引导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再现、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 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历史”,更重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历 史的方法。在本课的学法指导上我运用以下方法: (1)资料研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讨论法(4)多媒体视频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有所收获我从五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2分钟) 课堂导入是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坐桥梁,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吸引和引导的作用。为此我的课堂导入设计如下: 多媒体展示——“清”字瓦解图。 提问:图片反映了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的革命党人,面对这种形势你首先考虑的是什么?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位总统是谁吗? 从而顺利的引入本课的学习,顺势进行板书“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二环节导入新知,解决重点(15分钟) 首先,设置悬念:你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都城,纪年方式及意义分别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等方式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我放手 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接着,教师多媒体播放视频《清帝退位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将教材中静止的字与图片变成动感直观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清帝退位诏书》,此时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案例《甲骨风韵》.doc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案例《甲骨 风韵》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究与活动让学生领略中国最古老文字甲骨文的风韵,了解其珍贵的史料价值。使学生为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艺术成就感到骄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探究与活动让学生认识文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通过学生自己刻写甲骨文,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体验其乐趣。活动准备: 1.师生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甲骨文有关的资料,教师根据其中的一些图片和音像制作成课件,使活动过程更为生动、形象、有序。 2.学生充分阅读、了解所收集的资料内容,分门别类,认真取舍,整理出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史料。 活动步骤: 1.本课(节)活动建议安排在讲述《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之后进行,活动展示时间为一课时,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资料。 2.活动分组进行,8人一组,主持人一名。 3.活动展示过程由学生主持人控制,让学生根据课余分组准备的史料独立完成,教师只作适当指导。 4.活动展示可采取以下几个板块进行:

(一)主持人开场讲话,引入活动主题;(二)走进甲骨文──学生介绍甲骨文的由来;(三)甲骨文大观──展示馆藏的部分精美的甲骨文骨片,并由学生进行解说;(四)甲骨文典故──学生讲述与甲骨文有关的轶闻趣事;(五)甲骨文释义──简单介绍如何解读甲骨文的意思;(六)我会刻写甲骨文──学生动手雕刻(或书写)一幅甲骨文作品;(七)我的甲骨文作品──学生展示自己刻写的甲骨文作品;(八)主持人对活动进行总结,老师作适当评述。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讲话,引入活动主题。 二、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 第一部分:走进甲骨文 通过由学生介绍并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从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考古发掘、甲骨文的研究、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等方面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由来。(此过程要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感知) 学生:大家好!我们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甲骨文,许多同学对这神奇的古老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甲骨文的发现与渊源,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我们小组在这一方面作了充分探究,首先带领大家去河南安阳甲骨博物馆,让我们一同走进甲骨文。 1.甲骨文的发现。由学生给大家介绍甲骨文的偶然发现经历。 2.甲骨文的考古发掘。介绍考古发掘“甲骨”的几个重要遗址位置。如,河南安阳小屯村、花园庄东地甲骨坑以及在小屯以及它的周围地区考古发掘情况。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医学、音乐成就。 2、通过对甲骨文等图片的认读、了解,培养我们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果,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严谨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文字的演变及古代历法成就。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也称“铭文”。晚期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时期,竹书和帛书开始出现,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2、商朝甲骨文有了对、月食的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来源于夏朝。到时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测出,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3、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采用、、、的方法诊断疾病,并采用、、治疗疾病。战国末期的诗人屈原,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春秋战国盛行“”,其中湖北随县出土的最为有名。 3、思考:“动脑筋”一(第42页)、二(第43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字的演变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结合(42页“马”字的演变)图,师讲解主要内容: 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 生: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师:武昌起义胜利后,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浪潮。清政府政权很快土崩瓦解,新的政权随之建立,孙中山成立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幸被袁世凯窃取。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讨论以下问题。 1.中华民国成立的条件 师: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可从政治、思想、

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生:讨论并回答。师小结:(1)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个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崩溃。 (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3)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讨论:孙中山是如何当上总统的?中华民国又是怎样成立的? 师总结:1911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会议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但是政府中也混入了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2.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师:指导学生看课文 生: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2)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师:总结: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使我们看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在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几个月里,颁布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各个方面给中国注入了全新的气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责责任,司法独立等。 2.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3.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完全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板书设计:

《中华民国的创建》学案(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背景:的胜利 时间:1912.1.1 地点: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 领导: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 以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公历年=民国年+1912-1) 以为国旗。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过程: 清帝退位:1912.2.12,(溥仪)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当选总统:1912.2.13,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继任。 1912.2.15,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北京就职:1912.3,袁世凯在就职。 2. 结果: 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制定的《》。 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 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驶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制度和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部编历史八上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知识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总统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改革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成立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议员。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退位。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者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 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对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话剧展示:《孔子设坛讲学》 时间:春秋末期 人物:孔子(班长饰),弟子1(学 生甲饰),弟子2(学生乙饰), 弟子3(学生丙饰),众弟子(全 班学生饰) 场景:孔子高坐杏坛,弟子端坐听讲 孔子: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国家只有两个字——“仁”和“礼”! 弟子1: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 孔子:“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和清帝退位;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懂得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 提示: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提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启发学生思考: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提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单选题 1.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楷书 3.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 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立者是 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5. 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扁鹊 B.秦始皇C.屈原 D.张仲景 6.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 A.《论语》B.《离骚》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 7.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 A. 尚未成熟的文字 B. 也叫“铭文” C. 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 原始文字 8. 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 A. 孔子 B. 孙子 C. 屈原 D. 韩非子 9. 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10.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 司母戊鼎 B. 整套编钟 C. 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11. 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 A. 扁鹊 B. 禹 C. 屈原 D. 李冰 12. 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 13. 产生在黄河流域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A.埃及象形文字 B.苏美尔契形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甲骨文 1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15. 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6. 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7.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 商代文字 B. 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 字母文字的起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古代哪些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意思就是他们是龙是天的儿子,上天派下来做皇帝的。他们出生的时候或者所到之处都会有奇异的事情发生。像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称他母亲生他的时候有金龙卧在他家的屋顶。在鸿门宴里范增劝项羽杀刘邦就是因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人翁不是刘邦,而是袁世凯。话说袁世凯有一天早上他起床叫婢女进来伺候更衣洗脸,可是那个婢女一进房间门口就就被眼前看到的情景吓到了,手里端着的脸盆也掉地上砰地一声响。婢女做错了事,肯定是受罚甚至挨打的。可是能在袁世凯身边做贴身婢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这个婢女就说她刚刚看看一条金龙躺在床上,她是被金龙的威严吓到,才弄洒了脸盆。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婢女没有受罚还得到很大一笔奖赏。可是你们猜那个婢女到底是看到了什么?她看到了一个大蛤蟆躺在床上。从此以后袁世凯就一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金龙转生,是真龙天子,所以想尽办法要登上帝位。不过故事毕竟是故事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性,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袁世凯怎么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位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