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西方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

巴克莱等人的内部化理论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投资-发展周期模型

托宾的投资选择理论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效应二维决定模型

第一节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课本P38-41

(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一)主要内容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海默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

厂商的垄断优势

寡占市场组织结构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条件:

(1)企业必须要拥有垄断优势

(2)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三类垄断优势:

①来自不完全竞争的

产品市场的优势

品牌、商标

销售技术

价格控制

●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三类垄断优势:

②来自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的优势

技术优势(专利、专有技术)

资本筹集优势(融资的能力)

管理优势

③规模经济优势

包括企业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论点

垄断资本集团进行FDI的动机源于市场缺陷。

垄断资本集团所拥有的各种优势足以抵消东道国当地企业的优势从而使FDI成为可能。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

(1)核心资产论(The Core-Asset Theories)

代表性观点:

①产品差异论

凯夫斯强调企业创造差异产品的能力,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在于产品的差异性。跨国公司可以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偏好设计和改造其产品。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

(1)核心资产论(The Core-Asset Theories)

代表性观点:

②占有能力论

约翰逊提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来自企业对知识资本使用的控制。知识资本在公司内部的转移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

知识的生产成本最高,边际成本很低,知识资本富有弹性,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同时使用。

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利用知识资本。

(2)寡占反应论

(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尼克尔博克 Frederick T. Knicker Bocker

寡占市场结构

①进攻性投资:

率先去海外投资的行为

②防御性投资:

追随进攻性投资的

投资行为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1、贡献

①突破了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来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模式,提出了不完全竞争是导致

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②把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明确区分开来。

2、缺陷

①缺乏动态分析,没有深入研究企业如何才能具备垄断优势。

②特别强调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是少数寡头企业,无法解释不具有技术等垄断优势

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二、内部化理论 P41-45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

(一)产生背景

1、起源

1976年

英国经济学家巴克莱(Peter J. Buckley)、

卡森(Malk C. Casson)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

美国学者科斯交易成本学说

▲交易成本学说(科斯定理)

1937年《企业的性质》

企业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除了生产之外还要进行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活动,例如研发、采购、营销等,但市场的运作是有成本的,如果能将这些与市场有关的活动纳入企业内部,以统一的行政管理取代市场,则可以节省交易费用。

2、内部化的定义

内部化是指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3、巴克莱、卡森认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用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可

以降低生产成本,即通过市场内部化可以取得降低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的额外收益。

(二)内部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基本假设 P42

以市场不完全为假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事各种贸易活动存在各种障碍,其内部化经营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2)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可以以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

(3)在不完全市场上实施内部化来降低生产成本,当这种内部化跨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

(二)内部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 P42

(1)产业特定因素(industry-specific factor)

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规模经济等

(2)企业特定因素(firm-specific factor)

不同企业组织内部市场的管理能力等

(3)区位特定因素(region-specific factor)

区位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和社会特点等引起的交易成本变动的因素(4)国家特定因素(country-specific factor)

东道国的政治、法律和财经制度对跨国公司业务的影响因素

(二)内部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3、内部化的成本 P43

(1)资源成本

以牺牲规模经营而产生的成本

(2)通信成本

(3)管理成本

(4)国家风险成本

(二)内部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4、内部化的收益 P43-44

(1)跨国公司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各分支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获取了由于消除了外部市场信息不准确或时滞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2)利用中间产品的差别价格或实施转移价格,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

(3)利用技术优势控制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4)消除了因外部市场上的垄断因素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5)避免了外部市场上各国政府的干预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

FDI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的企业管理权与控制权的扩张。

FDI的结果是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三)评价

-----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性是由于存在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某些产品具有特殊性质或存在垄断势力等。

贡献:

1、研究跨国公司的角度发生变化,从企业国际分工、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

形式和国际生产组织形式等角度来研究FDI的动机和行为。

2、解释了跨国公司FDI的动因:市场的不完全导致外部市场交易成本的上升,通过

市场的内部化来降低生产成本,论证了只要内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就会从事FDI。

(三)评价

-----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缺陷:

1、只强调了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未能考虑非生产要素对跨国公司FDI的巨大影

响。

2、只强调了国际生产的一般规律,忽略了对跨国公司这种典型的垄断组织行为特征

的研究。

3、过分强调知识资本的内部转移的好处,没有对FDI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分布的原因

进行分析。

4、只强调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对投资行为的消极影响,忽略积极影响。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45-49

(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背景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维农(Raymond Vernon)

1966年《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在垄断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将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区位因素结合起来,用于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的选择。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论点

产品的生命周期:一种产品的整个兴衰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拥有知识资产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总是力图保持其技术的优势地位,以便享有新产品的创新收益。但是新技术不可能长期被垄断,随着产品制造技术的成熟,会被很多生产者仿制,垄断优势会逐渐丧失。

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运动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变动而做出的决策。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P48

1、维农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修正

将跨国公司定义为寡占者,用国际寡占行为来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①技术创新期的寡占者

---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

②技术成熟期的寡占者

---将生产转移至国外,利用技术转移以及生产、销售、研发的规模经营来替代创新因素

采用相互牵制战略和盯着战略来维持市场份额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P48

1、维农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修正

将跨国公司定义为寡占者,用国际寡占行为来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③技术衰退期的寡占者

---通过商标、广告宣传等手段强调产品的差异性,以建立新的垄断优势。

---考虑生产成本因素而投资于发展中国家以利用其廉价劳动力和广阔市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P48-49

2、约翰逊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约翰逊认为有4个因素影响投资区位的选择:

①劳动力的成本和劳动力的素质

②市场因素

③贸易壁垒

④东道国对外资的态度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P49

1、意义

(1)首次在FDI的理论研究中增加了动态分析、时间因素,解释了美国企业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选择。

----从动态的角度分析FDI,并增添了时间因素

(2)使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既可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P49

2、缺陷

(1)该理论对非制造业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对非出口替代领域和高科技与研发领域的对外投资行为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

(2)目前很多创新产品是一开始就在海外设计、研制并销售的,与产品周期理论所提出的产品区位转移的三段模式相悖。

四、比较优势论课本P49-53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60年代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日本一桥大学

小岛清(Kiyoshi Kojima)

1977年

《对外直接投资论》

(二)比较优势论的主要观点

1、FDI的实质是先进生产函数的跨国转移。

2、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应当首先输出该国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投向东道

国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同类产业。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属于

顺贸易导向的对外直接投资

Pro-trade Oriented FDI

---------贸易创造型的投资

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属于

逆贸易导向的对外直接投资

Con-trade Oriented FDI

---------导致投资对贸易的替代

3、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作为率先对外投资的边际产业。

4、投资国应选择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接近的产业依次移植,并由技术差距最小的中

小企业充当这种移植的主体。

5、发达国家边际产业的扩张将有助于东道国弥补其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增

强其潜在比较优势。

6、由于东道国和投资国都集中发展其比较优势的产业,两国的产业结构将会更加合

理。

备注:

小岛模式以“比较优势(生产成本)原理”为基础,其功能并不是代替贸易,而是补充、创造和扩大贸易。其本质是域外调剂,创造与扩大向投资国出口,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外生产,达到低价格进口,以补充日本不足的资源和劳动。

(三)评价

该理论注重从宏观动态角度来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在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上,小岛清注重从国际分工的比较成本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有三个特点:

1.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近越好。

2.中小企业在制造业中投资往往比大企业更占优势。

3.无论是投资国还是东道国都不需要有垄断和寡头垄断市场。

(三)评价

缺陷:

其动态分析仅限于日本及少数欧洲国家的情况。

(四)课后思考

如何运用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来指导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课本P53-57

(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一)理论背景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 H.Dunning)1977年

《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

1981年

《国际生产和跨国公司》

(二)主要内容

邓宁认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个:

资产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著名的“三优势范式”(OLI paradigm)

1、资产所有权优势

是指一国企业独有的优势或在相同成本下别国企业无法取得的优势。

2、内部化优势

是指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

营的不利影响,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

3、区位优势

是指企业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点时应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相关环境条件。

总结:

所有权优势=许可经营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商品出口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

(三)评价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国际直接投资的“通论”。

投资发展周期论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80年代,邓宁为了解释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为,将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动态化,创立了投资发展周期论。

(二)理论核心

一国利用外资或对外投资战略地位的变动与该国以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该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邓宁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美元

最贫穷的国家

本国没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外国的区位优势不能加以利用

FDI流入量、流出量很少

第二阶段:

400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0美元

国内市场扩大

制度环境改善

外国投资开始流入

有少量对外投资

FDI流入量>FDI流出量

第三阶段:

2500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美元

所有权优势大幅增强

内部化优势大幅增强

外国投资增长

对外投资增长

外国投资净额开始下降

第四阶段: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美元

国际资本的主要输出国

本国企业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利用外国区位优势的能力。

◆课堂思考题

投资发展周期论的缺陷?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

技术地方化理论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略)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P57-58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产生的背景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有些还打入了发达国家市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刘易斯·威尔斯

1977《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

1983《第三世界跨国公司》

-----小规模生产理论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最有代表性的理论。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P57-58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的基本观点

核心观点: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也拥有竞争优势,其技术优势具有十分特殊的性质,而这种技术优势主要来自生产的低成本,它与母国的市场结构密切相关。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P57-58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的基本观点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的三点优势:

1、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

市场环境:

发展中投资母国的市场规模不大、

需求多样化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被迫改造生产技术,使其更具灵活性,能够提供品种繁多的产品,以适应小规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P57-58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的基本观点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的三点优势:

2、拥有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优势

市场环境:

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需要和当地的原材料供应、零部件配备生产的能力相结合。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能够在目标国(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当地采购或者提供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特殊产品。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P57-58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的基本观点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的三点优势:

3、拥有物美价廉的优势

市场环境:

劳动力成本低、母国原材料成本低、

广告支出较少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低价营销战略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

华为通过低端Android手机刺激营收

提升公司海外市场份额

Gartner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谷歌Android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为17.2%,远高于一年前的1.8%。诺基亚Symbian和RIM OS分列第一和第二位,而苹果iOS降至第四位。

2010年9月2日,华为展示了152美元的谷歌品牌智能手机。华为西欧业务副总裁蒂姆·沃特金斯表示,该款手机将提升华为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对于华为的新手机,IDC分析师弗朗西斯科·贾洛尼莫称:“该款手机降低了智能手机的价格门槛,将推动智能手机在欧洲的进一步普及。将来,三星和LG等厂商也必须跟进。”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P57-58

(三)对小规模技术理论的评价

贡献:

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其投资母国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能够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部分行为。

缺陷:

始终将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的创新活动局限于对现有技术的继承和使用上,限制了该理论的适用范围。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P59

(一)技术地方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投资现象日益普遍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

1983年《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

------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P59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技术地方化

是指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可以对外国技术进行消化、改进和创新,从而使得产品更适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

●拉奥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过程是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而非单纯的被动模

仿和复制。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P59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拉奥认为,有四个因素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的优

势:

1. 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的地方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新的环

境往往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价格和要素质量有关。

2. 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某些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

当地或邻国市场的需求,这种创新活动必然形成竞争优势。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P59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拉奥认为,有四个因素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的优

势:

3. 经过发展中国家企业改造后的适合小规模生产的技术,在当地的生产中能产生更

高的经济效益。

4. 由于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的限制,使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拥有更大的

市场。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三)对技术地方化理论的评价 P59

拉奥分析了使发展中国家企业产生竞争优势的各种因素,不再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是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的降级技术或被动地模仿和复制其技术,认为对技术的改进也是一种技术创新。

拉奥论证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跨国生产活动的可能性。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P59-60

(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的主要竞争对手。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开始大举向发达国家进行投资。

------英国学者坎特威尔、托兰惕诺提出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P59-60

(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的基本观点

主要思想:

1、强调技术创新是一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学习”特征,主要利用特

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为的是掌握和开发现有的生产技术。

3、认为不断的技术积累可以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而技术能力的

不断提高和积累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直接相关,它影响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P59-60

(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的基本观点

主要思想:

4、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

化。

产业分布:传统产业---高科技产业

自然资源开发---进口替代、出口导向

地理分布:周边国家投资---更远的国家或地区投资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P59-60

(三)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的评价

1、最大贡献是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来自经验的积累。

2、解释了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活动在产业上和地理上的布局。

第三节关于服务业投资的理论研究

内部化理论的拓展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拓展

一、内部化理论

巴克利和卡森在原有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说明服务企业也有内部化中间市场的优势。

卡森强调,服务消费中买者的不确定性是市场不完善的来源之一,将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从而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一种必要。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核心:“三优势模型”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在服务业的拓展:

1989《跨国企业和服务增长:一些概念和理论问题》

邓宁认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应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这三个优势加上服务和服务业的特性使对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成为服务业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核心:“三优势模型”

(一)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

质量

范围经济规模经济

技术和信息

企业的信誉和商标名称

人力资源

创新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核心:“三优势模型”

(一)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

1、质量

质量是决定服务业跨国公司竞争力的一个最重要的变量。

2、范围经济

是指服务提供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种类和价格的多种不同需求。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核心:“三优势模型”

(一)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

3、规模经济

(1)通过较大的规模有效降低单位成本

(2)大型服务业公司容易得到优惠的融资条件和折扣等

(3)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会产生分散风险优势

迪拜帆船酒店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第二大城市。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力发展旅游业。到迪拜的旅游者以模特、艺术家、商人等高收入阶层居多。在迪拜王储的提议之下,知名企业家al-maktoum投资兴建了美轮美奂的burjal-arab酒店。

由英国设计师英国汤姆·赖特设计。建立在海滨的一个人工岛上,是一个帆船形的塔状建筑,一共有56层,321米高,客房面积从170平方米到780平方米不等,最低的也是总统套房房价要900美元,最高的皇家套房则要 18000美元。而这是淡季的最低价,按这个价格往往是订不到房的。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核心:“三优势模型”

(一)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

4、技术和信息

在服务业中,衡量生产技术和产品知识成分的指标是对信息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储存、监控、解释和分析的能力,是许多服务业跨国公司关键的无形资产或核心竞争优势。

资料:

2002年1月22日,美国第二大连锁零售商凯马特以163亿美元的巨额负债申请破产保护。同一天,凯马特几十年来的老对手,美国第一大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则宣布,2001财政年度公司销售收入超过2200亿美元,成为全美乃至全球销售额最大的公司。

凯马特和沃尔玛的差距之所以越来越大,是因为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把握具有极大的不同。凯马特的信息技术总裁一直未能拿出一套切合公司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有效管理库存、运输和储藏等商品供应链。而沃尔玛则专门建立了世界上一流的信息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全球4100多个店铺的销售、订货、库存情况可以随时调阅查询。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核心:“三优势模型”

(一)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

5、企业的信誉和商标名称

服务是典型的“经验产品”,信誉和商标这样的非价格因素往往是服务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有力手段,也成为企业主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BAIN & COMPANY

贝恩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公司,基于“咨询顾问为客户提供的是结果,而非报告”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战略、运营、技术、组织以及兼并购方面的专业咨询业务。

自1973年成立以来,贝恩致力于帮助企业提升价值,并以客户的业绩衡量贝恩咨询顾问的成绩。贝恩客户的业绩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四倍之多。

贝恩公司的办事处遍布全球42个主要城市,为全世界各行各业超过4400家跨国公司、私募基金和其他机构提供了专业的咨询。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核心:“三优势模型”

(一)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

6、人力资源

(1)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将使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升。

(2)在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干中学”和“溢出效应”,为服务企业优势的创造、保持和发展奠定基础。

7、创新

资料:

近年来,由于我国中产阶层人群对自身健康的关注,面向高端人群,实行会所式经营,个性化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大行其道,口腔连锁诊所是私人投资与合资医疗机构瞄准的一个方向。例如,香港兴业国际旗下专注投资保健业务的健力控股就投资了瑞尔齿科、恒健牙科及亚正齿科三家机构。

从牙科到体检、产科,瞄准细分医疗市场的连锁医疗机构正在抢占综合性国有医院的市场份额。发生在这一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在不久的将来引发我国医疗市场的重大变革。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核心:“三优势模型”

(二)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东道国所有的特定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种优势。

1、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人

口众多等。

2、东道国的政治体制和政策法规灵活、优惠而形成的有利条件。

3、聚集经济也是一种区位优势。竞争者集中的地方,会产生新的服务机会,这种服

务是针对市场发展需求而产生的。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核心:“三优势模型”

(三)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服务业企业为了克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防止外国竞争对手模仿,将其无形资产使用内部化而形成的特定优势。

1、避免寻找交易对象并与其进行谈判而花费的成本。

2、弱化或消除要素投入在性质和价值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3、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质量的保证。

4、避免政府干预。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三)内部化优势

邓宁认为,具有内部化和FDI强烈倾向的服务业公司包括:

1、信息密集型的服务业的公司,如银行、商业服务公司;

2、以产品品牌或公司形象而著称的公司,如建筑业、汽车租赁、广告业的公司;

3、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服务企业;

4、拥有商标和版权等无形资产的企业;

5、工业跨国公司拥有股权的服务业附属公司。

第四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发展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效应二维决定模型

一、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P66-67

日本学者小泽辉智 1992年提出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试图把跨国公司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与开放经济发展理论结合在一起。

他强调世界经济结构会对世界经济的运行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P66-67

小泽辉智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特点是:

1、经济实体内部的供给和需求双方均存在差异

2、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是存在差异的

3、企业不仅创造无形资产,也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交易

4、各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存在阶段性,而且其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5、各国的经济政策都在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一、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P66-67

小泽辉智认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水平、技术差距存在阶梯型等级结构,不仅为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提供了机会,也为技术落后国家提供了赶超机会。

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引进外资来提高其比较优势,应从引进外资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从事对外投资。这一过程要经历四个阶段。

二、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主要内容

认为,任何类型的对外投资都是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投资间接诱发要素组合作用的

结果。

发达国家的FDI--------投资直接诱发要素

发展中国家的FDI---------投资间接诱发要素

投资直接诱发要素

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

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认为,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又称为钻石模型,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country specific determinants)和两种外部力量。

一个国家在一个产业获得国际成功的程度是由四个关键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生产要素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等。

---更高级的和更专业的要素

2、需求条件

是指国内市场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包括需求结构、市场规模和国内需求的增长率等。

例如,地处北欧的芬兰,天气寒冷,森林面积大,安装和维护固定电话线路有较大困难,产生了对无线通信的强烈需求。这种国内市场的需求,对于诺基亚手机的国际竞争力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是指一国某一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能够给该行业提供健全的支持。

例如,日本的传真机工业能够称王,是得益于日本在影印机上的杰出表现。

4、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是指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以及该行业的竞争状态。

例如,意大利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

在德国的企业中,具有工程和技术背景的高层主管使德国在光学、化工、综合加工机械等需要先进技术和重视流程的产业上非常成功。

日本激烈的同业竞争使得日本企业具有更强的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 (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所有权优势: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而他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资产性所有权优势、交易性所有权优势~无形资产、规模经济优势) 内部化优势: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包括结构型市场不完全~政府干预和自然性市场不完全) 区位优势:东道国投资环境和政策方面的相对优势对投资国所产生的吸引力。(包括要素禀赋性优势和制度政策性优势) 三个基本因素对企业选择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 所有权优势=许可证贸易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商品出口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投资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Chapter 2 Foreign Exchange Parity Relations 1. Because the interest rate in A is greater than the interest rate in B, α is expected to depreciate relative to β, and should trade with a forward discount. Accordingly, the correct answer is (c). 2. Because the exchange rate is given in €:$ terms, the appropriate expression for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relation is € +=+$11r F S r (r $ is a part of the numerator and r € is a part of the denominator). a. The one-year €:$ forward rate is given by €:==1.05$ 1.1795 1.19081.04 b. The one-month €:$ forward rate is given by €:+==+1(0.04/12$ 1.1795 1.18051(0.03/12) Of course, these are central rates, and bid-ask rates could also b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bid-ask rates for the spot exchange and interest rates. 3. a. bid €:¥ = (bid $:¥) × (bid €:$) = 108.10 × 1.1865 = 128.2607. ask €:¥ = (ask $:¥) × (ask €:$) = 108.20 × 1.1870 = 128.4334. b. Because the exchange rate is in €:$ terms, the appropriate expression for the interest rate parity relation is F /S = (1 + r $)/(1 + r €). €€€++==++=$1(ask )1(0.0525/4):$3-month ask (spot ask :$) 1.18701(bid )1(0.0325/4)1.1929r r Thus, the €:$3-month forward ask exchange rate is: 1.1929. c. bid $:€ = 1/ask €:$ = 1 / 1.1929 = 0.8383. Thus, the 3-month forward bid exchange rate is $:€ = 0.8383.

国际直接投资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1.关于国际投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投资主体分:官方机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居民个人 分类:官方投资,私人对外投资 占直接投资中比例最高的主体:跨国公司 ●投资客体:三类资产,实物、无形、金融 ●间接投资的形式:国际借贷、国际证券投资 “有效控●区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根本原则: 制” ●关于构成单一法人“有效控制”的股权比例的各种规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5%;中国:25%;美国:10% 2.国际投资相对于国内投资的特点 ●投资主体单一化 ●投资环境多样化 ●投资目标多元化 ●投资运行复杂化 3.关于国际投资产生与发展: (1)1914年以前: ●投资来源主要是私人资本,官方资本所占比例很小 ●全球国际投资最大输出国是英国 ●投资主要流向资源丰富国家和殖民地国家 (2)两次大战之间

●美国一度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国 (3)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 ●发展中国家开始一定规模的对外投资 (4) 20世纪70、80年代 年代,“石油美元”成为国际投资重要资金来源 ●70 年代,美国逐渐成为债务国,日本逐渐成为世界最大●80 债权国 年代后,国际投资格局形成美、日、欧“大三角” ●80 (5)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增长地区成直接投资宠儿 “金砖四国”、东亚、加勒比海地区、拉美 ●间接投资增速远超直接投资 4.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布局: ●行业布局: 直接投资重心一战前集中在初级产品产业,二战后转向制造业,90年代后转向服务业 ●区域分布: 主要投资国:一战前英国为首的欧洲发达国家,二战后美 国成为最大投资国,80年代后形成“大三 角”格局; 主要东道国:一战前,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战后转向发 达国家,80年代后“大三角”为主导的东

第六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1.何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从一国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 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不同的类型或形式: (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独资经营是指完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合资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共同商定各自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这也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合作经营与合作开发都是以签订合同或协议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合作经营企业一般不以股份确定产权,不按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而是根据合同规定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风险。当然,合作经营企业本身是一个统一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合作开发则通常是由拥有特定资源的国家,通过招标方式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作开发协定或合同,并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东道国资源进行开发。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按照这一标准,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而投资者没有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以其他一些形式如许可证合同、管理合约、销售协议等进行的直接投资,均属于非股权参与式的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均属于前一种形式;而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合并以获得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后一种形式。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混合型投资则是一种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结合的直接投资方式。一般来说,目前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单纯是水平型投资或垂直型投资,而是两者兼有,进行混合型投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划分国际直接投资类型的方法,即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私人直接投资和国家直接投资,二者有时也被分别称为民间直接投资和官方直接投资。 2.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资本流动本身的规律来考察。一般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流通领域逐步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的。这一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如此迅猛,还有其他许多因素的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

国际金融学陈雨露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作业 1.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合资与独资方式各有什 么利弊? 答: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政体和管理体制存在差异,企业组织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在企业设立、登记、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并购以及缴纳赋税等方面相差甚远。因此,企业在做出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前,首先应该明确直接投资方式。根据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形式的法律特点和跨国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直接投资方式。 合资方式主要有两种:股权式合营和契约式合营。股权式合营有限责任,投资风险较小;东道国给予一定的保护;能利用东道国的资金,开广筹资渠道;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获得有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紧缺的原材料;轻易突破东道国的贸易壁垒,进入东道国的市场;企业的组建、审批程序相对复杂,费用较高;公司股东多,需要定期公布公司经营状况等信息,保密性差;投资者赋税较重。契约式合营设立简单;实现合伙人的优势互补;许多国家不对合伙企业单独征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风险大;采取所有权和管理权相一致的管理原则,影响决策效率。存续期不够稳定。 独资企业受政府控制少;经营管理灵活主动;容易保守企业秘密,不必定期向股东汇报;容易通过转移定价避税;充分使用投资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保证产品质量和效益;风险较大,对企业全部负债承担无限责任;发展受到限制,资金来源受到限制;没有现成的生产基地,缺乏合作伙伴难以与有影响的政府机构发展联系。 2.不同的东道国政府对待直接投资的态度会何会有差异? 答:一旦接受跨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的诸多经济资源将不得不与国外投资者分享,东道国将于投资国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乃至政治联系。这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文化、民族工业和国际竞争力都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各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态度迥然不同。有的大力鼓励,有的严格限制,有的加以部分限制,有的根据国情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鼓励或限制政策。 3.发达国家对直接投资一般没有限制。这一观点对吗?请简要论证。 答:不对。 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实际中很少有那个国家的政府会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多数东道国政府都通过制定一系列合营(资)法律或法规来设置外资进入的门槛,规范外资企业的行为,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和特定的经济利益。即使是宣称对资本流动不加管制的美国、日本等最发达国家,对外国的直接投资者也以各种名目设立了不少障碍。例如,美国担心高新技术流入中国,担心中国成为其市场上强

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

世界经济概论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过程,是资本的一种跨国运动形态。 2.生产国际化:指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过程日益突破国界,不断向国际范围延伸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是生产社会化即分工合作超出国界而在国际间的扩展。 3.国际直接投资: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4独资经营:是指完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5合资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共同商定各自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 6合作经营:一般不以股份确定产权,不按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而是根据合同规定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风险。 7合作开发:则通常是由拥有特定资源的国家,通过招标方式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作开发协定或合同,并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东道国资源进行开发。 8.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 9.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 10.非股权安排:投资者没有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而是以其他形式如许可证合同、管理合约、销售协议等进行的直接投资,均属于非股权参与式的直接投资。 11.绿地投资: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12.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13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 Acquisitions)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西方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 巴克莱等人的内部化理论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投资-发展周期模型 托宾的投资选择理论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效应二维决定模型 第一节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课本P38-41 (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一)主要内容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海默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 厂商的垄断优势 寡占市场组织结构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条件: (1)企业必须要拥有垄断优势 (2)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三类垄断优势: ①来自不完全竞争的 产品市场的优势

品牌、商标 销售技术 价格控制 ●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三类垄断优势: ②来自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的优势 技术优势(专利、专有技术) 资本筹集优势(融资的能力) 管理优势 ③规模经济优势 包括企业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论点 垄断资本集团进行FDI的动机源于市场缺陷。 垄断资本集团所拥有的各种优势足以抵消东道国当地企业的优势从而使FDI成为可能。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 (1)核心资产论(The Core-Asset Theories) 代表性观点: ①产品差异论 凯夫斯强调企业创造差异产品的能力,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在于产品的差异性。跨国公司可以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偏好设计和改造其产品。 (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 (1)核心资产论(The Core-Asset Theories) 代表性观点: ②占有能力论 约翰逊提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来自企业对知识资本使用的控制。知识资本在公司内部的转移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 知识的生产成本最高,边际成本很低,知识资本富有弹性,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同时使用。 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利用知识资本。

国际投资第二章习题

国际投资章节练习题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所讲的产品寿命是指()。 A、产品在市场营销中的营销寿命 B.产品在物质形态上的使用寿命 C.产品的营销寿命和物质形态上的寿命 D.产品的自然形态上的寿命 二、“小岛清理论”中的边际产业是指()。 A.已经或即将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 B、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C.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的产业 D、能够带来边际利润的产业 三、根据内部化理论,跨国化就是企业()。 A.加强内部组织管理 B.内部化过程超越国界的表现 C.特定优势即垄断优势的体现 D.内部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协调统一

四、市场不完全理论又称为垄断优势理论,它的核心基于的假设是()。 A、厂商具有技术优势 B、企业具有规模优势 C、企业处于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 D、企业具有全球区位经营观念 五、以下并非垄断优势论中的市场垄断优势是() A.产品性能差别 B. 特殊销售技巧 C.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 D. 管理技能 六、关于垄断优势理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海默提出的。 B垄断优势理论是以市场具有效率且公平竞争为前提。 C 垄断优势中的垄断或寡占优势也被成为独立性的生产要素优势。 D. 垄断优势理论为后来众多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七、垄断优势理论中所指的市场不完全性是() 1.少数卖主能够凭借控制产量或购买量来影响市场价格的决定。 2. 政府的介入而产生某些市场障碍。 3. 关税等贸易壁垒。

4. 信息不产生费用。 A. 123 B. 124 C. 234 D. 134 八、垄断优势的主要缺陷是() A.垄断优势理论缺乏动态的内容。 B.不能解释企业为什么能到国外投资。 C.不能解释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对外投资动机。 D.不能解释中小企业进行直接投资行为。 九、下列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产品成熟阶段指的是产品推广期,在这一阶段产品需求增加,产品逐渐标准化。 B.产品标准化阶段里,企业的垄断优势不复存在,创新能力和市场知识已退居次要地位。 C.产品创新阶段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 D.产品成熟阶段里,产品的成本与价格因素在竞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十、国际折衷理论中的三个变量不包括:()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 区位优势 D. 成本优势 十一、邓宁认为,当企业只具有所有权优势,而没有内部化优势和区

国际金融习题标准答案第七章

习题答案 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本章重要概念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 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或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票所进行的投资。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属于中长期贸易信贷,是一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和加强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 债务危机:指债务国不再具备还本付息的能力。 偿债率:即一国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的比率,是衡量一国还款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 负债率:即一国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GNP的比率,这是衡量一国对外债的依赖程度,或一国总体的债务风险的参考指标。 国际游资: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投资领域,以追逐高额短期利润而在各市场之间频繁移动的短期资本。 投机性冲击:投机资金利用和制造各种资产(如外汇 )价格的波动,而获取利润,并给所在国的金融体系乃至整体经济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称之为投机性冲击。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 答: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它包括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两个方面。资本流出是指本国资本流向外国,它意味着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增加、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减少、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资本流入是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它意味着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和本国在外

第七章 国际直接投资

第七章国际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练习题 一、填空题 练习说明:请结合学习情况在以下段落空白处填充适当的文字,使上下文合乎逻辑。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跨越(1),通过(2)等手段,以掌握和控制国外企业经营活动从而谋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活动。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合营(资)和独资,每一种方式又可细分出不同的组织形式来。 合营方式主要有两种:(3)和(4)。在我国,通常将前者称为合营企业,而将后者称为合作企业。 (5)企业是国际上通行的现代企业模式,包括(6)和(7)两种形式。前者是指注册资本由(8)股份构成,通过发行(9)(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的(10)对公司承担(11)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12)责任的企业法人。后者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股东,以其所认缴的(13)对公司承担(14)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15)责任的企业法人。契约式合营是对外直接投资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在我国,(16)具体是指由中国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与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境内以实施联合经营为目的,双方以平等的地位通过签订合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履行合同规定条款而产生的经济组织。中外合作企业既可以作为企业法人、负有限责任,也可以不是法人,类似于国外的合伙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一国投资者(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东道国法律,经政府批准,在境内单独投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独资企业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17)(wholly-owned subsidiary),另一种为(18)(branch company)。后一种分支机构在法律上、经济上没有独立性,仅仅是母公司的附属机构。 二、释义选择 练习说明:请从文字框中为下列国际金融术语选择匹配的定义或描述,将对应的字母编号填入空格处。个别术语有可能对应不止一个描述;如果需要,任意描述可以使用多次。 1.国际直接投资 2.股份有限公司 3.有限责任公司 4.中外合作企业 5.独资企业 6.资本预算 7.模拟分析

第七章 战后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第七章战后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国际直接投资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跨国公司 国际间接投资市场内部化理论转移定价 海默—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论 二、简答题 1.简述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2.试述影响国际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 3.简述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 4.简述跨国公司的几种经营策略。 5.简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三、论述题 1.试述国际间接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2.简述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和经济影响。 四、思考题 参照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我国应如何进行对外投资?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外创办企业或与当地资本合营企业,涉及生产要素诸如资本货品、管理技术的直接卷入,投资者对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管理拥有直接控制的权力。它和国际间接投资相区别的特征在于投资者与企业的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相联系。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国外创办新企业,包括建立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二是购买外国企业股权达到控制的比例;三是以利润进行再投资。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小岛清从国际分工原理出发,系统阐述了他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从国际分工原则出发,以比较成本、比较利润率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指导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核心。他认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口贸易的发展保持其市场份额,而失去比较优势的企业则应当利用其标准化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来开拓对外直接投资。 海默—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论:1960年,海默在其论文中第一次论证了国际直接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金融资产投资,从理论上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新领域。海默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是简单的资产交易过程,还包括非金融和无形资产的转移。他的基本论点是: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以垄断资本集团独占为中心内容的“垄断优势”是战后国际直接投资急剧上升的关键所在。金德尔伯格强调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和垄断优势。他认为,企业不以出口或技术转让的形式获取利润,而在外国投资经营,承受其生产组织成本,其原因在于市场结构,尤其是技术和知识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拥有其垄断优势,如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对原材料不源的垄断、规模经济的优势等。具有某种垄断优势是开展国际直接投资必要的主观条件,而当国际投资环境又具备赚取超额利润的因素时,就能使国际直接投资变为现实。 市场内部化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是英国学者巴克莱和卡森发展并应用于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市场内部化理论认为外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中间产品(如原材料、半成品、技术、经验等)交易的低效率。跨国公司通过其有效组织手段,变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为企业内部的供需关系——市场内部化,使中间产品在公司内部自由流动,提高了交易效率。 国际间接投资:主要指用于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其他证券的投资,也包括国际长短期贷款。国际间接投资是传统的国际投资形式。它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已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迅速发展起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就是国际间接投资。二战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其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也相对减弱,但是,国际间接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跨国公司: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的定义,跨国公司可以表述为: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该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采取的法律形式如何,也不论其在哪一个部门经营;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反映企业全球战略目标的政策;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化生产的企业组织,与一般国内企业及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实施“全球战略”、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 转移定价:转移定价策略是跨国公司独有的一种经营策略。它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出售或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相互约定的价格。这种定价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法则制约,而是根据公司的全球战略制定的。

第四章国际企业管理 试题

第四章国际企业的全球化战略(15题) 一、判断题 1.许可证贸易指通过签订许可合同,由享有专利产品、服务或技术的输出方将一定限度的生产和销售权出售给输入方,输出方支付给输入方专利权使用费。 答案:× 解析:许可证贸易指通过签订许可合同,由享有专利产品、服务或技术的输出方将一定限度的生产和销售权出售给输入方,输入方支付给输出方专利权使用费。 2.特许经营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变体,特许权转让方将整个经营系统或服务系统转让给独立的经营者,前者则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 答案:× 解析:特许经营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变体,特许权转让方将整个经营系统或服务系统转让给独立的经营者,后者则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 3.分包是指一家企业将一具体的生产任务或将企业某一经营部门承包给另一家公司。 答案:∨ 4.独资企业的含义是它的所有权全部属于投资者,投资者提供全部资金,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 答案:∨ 5.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投资。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企业各种全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 是()的。 A.完全替代 B.完全独立 C.互补 D.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答案:D 2.实施()战略的投资规模小,近年来成为生物技术、半导体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弥补研发费用的有效途径。 A.产品出口 B.特许经营 C.许可证贸易 D.并购 答案:C 3.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的。A.德鲁克 B.简.霍普兰德 C安绍夫. D.明茨伯格 答案:B 4.生产经营空洞化是实施()战略所必须应对的严峻问题。 A.分包 B.特许经营 C.许可证贸易 D.战略联盟 答案:A 5.IBM在国外长期推行的是()战略。 A.分包 B.特许经营

国际投资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一)国际投资(二)公共投资(三)私人投资 二、填空题 (一)比较成功的投资,应该是产出量大于投入量及其应得到的()之和。 (二)广义的国际投资包括()等内容。 (三)国际投资以资本的特性区分界限,可分为()和()。 (四)国际投资学研究对象是()。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一)投资的本质在于(C )。 A.承担风险 B、社会效用 C.资本增值 D.确定 (二)国际投资中的长期投资是指(D )年以上的投资。 A.三年 B.八年 C.一年 D、.五年 (三)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投资是(B )。 A.两个相同的概念 B、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C.相互包含交叉的两个概念 D、无法严格区分的两个概念 (四)经济学家门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中,把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区分为(A)。 A.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 B、经常项目和非经常项目 c.顺差项目和逆差项目 D、贸易项目和劳务项目 (五)经济性质的投资(ABCD )。 A.其本质在于获利性 B、其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法人 C.其风险与利润成正 D、其客体可以是有形资产,可以是无形资产 (六)广义的国际投资包括(ABCD )。 A.国际直接投资 B、国际证券投资 C.中长期国际贷款 D、国际灵活投资 (七)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ACD )。 A.国际投资的跨国性 B、国际投资的政府性 C.国际投资的风险性更大 D、国际投资所体现的民族性 (八)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ACD )。 A.国际直接投资能够有效控制投资对象的外国企业,而国际间接投资则不能 B.国际直接投资的投资者拥有所投资企业的10%的投票权,而国际间接投资的投资者只 掌握低于10%的表决权 C.国际直接投资的性质和过程比国际间接投资来得复杂 D.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要大于国际间接投资 (九)(AC )都属于公共投资。 A.某国政府投资为第二国兴建机场 B.某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到某一国家兴办合资企业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某国贷款以开发该国的矿业资源 D.香港某共同基金投资中国股票市场 (十)短期资本流动包括以下内容( ABC) A.暂时周转用的相互借贷 B、.国际存款 C.六个月内到期的汇票 D、二年期企业债券 四、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一)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基本区分在于它们的投资对象不同。 (×)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1)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对外直接投资或海外直接投资。 (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这种控制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4)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果是海外企业的设立。很多海外企业都是股份制的,一般 认为拥有一家海外企业10%以上股份的投资就属于对外直接投资。 ?扩展内容: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表述 ?FDI本身并未指明投资方向,既可以是对外直接投资也可理解为外国直接投资, 因此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写的《世界投资报告》将FDI具体区分为外向FDI (Outward FDI)和内向FDI(Inward FDI)。 ?在中国,FDI通常理解为内向FDI。其正式名称为“外商直接投资”,而不是“外 国直接投资”,原因在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属于外商直接投资,但并不是外国直接投资。 ?外向FDI通常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境外直接投资等。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 1.国际合资企业 国际合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一个共同的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按东道国有关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的企业。 特点是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2.国际合作企业 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依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 特点是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均由各方通过磋商在合作合同中约定,是典型的契约式合营企业。 3.国际独资企业 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设立的全部资本

第七章国际金融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国际金融 一、填空题 1.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被称为_________ 。 2.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组成部分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和净误 差与遗漏。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_________ 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_ 三个子项目。 4.金融项目主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其他投资。 5.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实质是平衡还是失衡要区分_________ 交易和_________ 交易。 6.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 的一切资产是指_________ 。主要由黄金储备、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构成。 7.当一种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三大功能,为 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时,该种货币就成为了一种国际货币。 8.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_________的原理编制的。 9.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当收入大于支出时,我们称之为_________ ;反之当支出大于 收入时,我们称之为_________ 。 10.外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和其他外汇资 产。 11.从1996 年12 月1 日起,我国基本实现了_________ 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成为 所谓的“_________ ”。 12.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______ 而 本币______ 。 13.金币本位制下决定两种货币之间汇率的基础是______ 。 14.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汇率围绕铸币平价波动的上下界限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 15.根据货币当局是否对汇率变动进行干预,浮动汇率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 16.根据一国货币是否与他国货币建立稳定关系,浮动汇率可分为______ 、______ 和 盯住浮动。 17.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______ 、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18.按期限划分,国际资本流动有两种类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19.长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三种方式。 20.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下的资本的跨国流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 等四种类型。 21.国际金融市场按是否与国内金融体系相分离,可以分为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其中后者又称为___________ 。 22.一国用于国际收支调节的国际储备可以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部分。在 _________ 有限的情况下,一国获取__________ 的能力就成为其国际清偿力水平的决定因素。 23.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双挂钩”是指______ 挂钩,______ 挂钩。

第七章国际间接投资作业

国际间接投资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国际间接投资 投资者购买外国发行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或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只谋求取得股息、利息或买卖证券的差价收益,而不取得对筹资者经营活动控制权的一种国际投资方式。 2、国际债券 国际债券是指某国政府或企业在其国境以外发行的债券。是指各类借款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的各种借款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是发行者给投资者的借款凭证,持有它,就获得了定期索取一定收益的权利。 3、外国债券 指甲国发行人在乙国某地发行,以乙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这种债券涉及到两个国家,在甲国发行,而发行市场、面值货币都在乙国。发行人可以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可以是第三世界国家,可以是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 3、扬基债券 由外国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形成的市场称为外国债券市场。世界上重要的发行市场有瑞士、美国、德国、日本等。在某些国家,外国债券的发行也具有传统的历史。例如:外国筹资者在美国发行的以美圆为面值的债券,被称为“扬基债券”(Yankee Bond ) (又称美国佬债券); 4、武士债券 外国筹资者在日本发行的以日圆为面值的债券,被称为“武士债券”( Samurai Bond ); 5、欧洲债券 是指甲国发行人在乙国某地发行,不以乙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它是指在面值货币所在国以外的国家发行的债券。 6、公募债券 公募债券是指按法定程序,经有权管理部门批准,遵循规定的程序,在市场上向不特定的对象公开发行的国际债券。 它一般在交易所上市,购买者广泛,利息较低,期限较长,而且要定期公布发行者的财务状况。执行信息公开制度,目的是防止欺诈行为和保护投资者的正当权益。 7、私募债券 私募债券是指以少数与发行体有特定关系的投资者为对象而发行的国际债券。 因这类债券发行范围有限,多数国家采用登记制的方式管理,不需要进行公开呈报批准。只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利息较高,期限较短。 8、全球债券( Global Bonds ) 全球债券是80年代末产生的新型金融工具,是指:在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同步发行,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际债券。 9、国际股票是指世界各大公司为筹集资金按有关规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和参加交易的股票。 10、面值(Par Value) 面值是指股票的票面上所标明的每股金额。 面值通常以每股为单位,股票上市公司将其资本总额分为若干股,面值即代表每股的资本额。 11、市值(Market Value)

国际投资问答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证券市场 三.问答题 1美国证券市场结构包含哪些层次?对比我国证券市场,你有何建议? 2.证券流通市场的价格机制有几种类型?纳斯达克做市商制度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1、纳斯达克是一个以做市商制度为核心的市场,通过做市商的竞争性报价保证市场效率。 NASDAQ每只证券至少两家做市商,平均为12家,一些交易活跃的股票有40家或更多。为保持做市商之间的报价竞争,NASDAQ对做市商资格的管理十分宽松,做市商进入和退出都十分自由。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的会员公司只要达到一定的净资本要求,拥有做市业务所须的软件设备,都可申请注册成为做市商。 2、开市期间,做市商须就其负责的证券一直保持双向买卖报价 3、通过NASDAQ系统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做市商联系在一起,7000多种证券在此交易。 4、NASDAQ的电子报价系统自动对每只证券全部做市商的报价进行收集、记录和排序,并随时将每只证券的最优买卖报价报告给投资者。

第三章国际债券投资 四.问答题 1(1)、欧洲美元债券:在美国境外发行的以美元为面额的债券。 债券的名义收益率=债权年利息/债券面额*100%,由此可知,该欧洲美元债权名义利率为12.75%。 (2)(债券信用评级(bond credit rating)是以企业或经济主体发行的有价 债券为对象进行的信用评级。债券信用评级大多是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所发行某一特定债券,按期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并标示其信用程度的等级。这种信用评级,是为投资者购买债券和证券市场债券的流通转让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国家财政发行的国库券和国家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由于有政府的保证,因此不参加债券信用评级。地方政府或非国家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某些有价证券,则有必要进行评级。) 进行债券信用评级最主要原因是方便投资者进行债券投资决策。投资者购买债券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如果发行者到期不能偿还本息,投资者就会蒙受损失,这种风险称为信用风险。债券的信用风险因发行后偿还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对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来说,事先了解债券的信用等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受到时间、知识和信息的限制,无法对众多债券进行分析和选择,因此需要专业机构对准备发行的债券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客观、公正和权威的评定,也就是进行债券信用评级,以方便投资者决策。 债券信用评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减少信誉高的发行人的 筹资成本 一般来说,资信等级越高的债券,越容易得到投资者的信任,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国际直接投资)【圣才出品】

第7章国际直接投资 1.2004年,爱尔兰的外来直接投资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约24%,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仅为0.6%。你如何解释这两个国家外来直接投资的这种差异? In2004,inward FDI accounted for some24percent of gross capital formation in Ireland,but only0.6percent in Japan.What do you think explains this difference in FDI inflows into the two countries? 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投入在工厂、商店、办公大楼等的资本相加后的总额。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资本投资越高,其未来发展前景越光明。爱尔兰和日本外来直接投资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例不同,意味着外来直接投资已经成为爱尔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日本则不是。这种差异的出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公司可能认为爱尔兰作为资本投资目标更有吸引力。 (2)在爱尔兰建立营运部比在日本更容易。 (3)由于日本的规章复杂,投资者会更谨慎。 (4)爱尔兰是欧元区唯一讲英语的国家,而且是欧洲欧盟市场的理想之选。 (5)爱尔兰税务简单、透明。 (6)爱尔兰的运营人才多。 (7)日本政府出于对本国企业的照顾,设置了较高的贸易投资壁垒。 2.试比较以下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内部化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尼

克博克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se explanations of horizontal FDI:the market imperfections approach,Vernon’s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and Knickerbocker’s theory of FDI. 答:(1)内部化理论解释企业为何经常偏好国际直接投资而不是技术授权作为进入外国市场的战略。根据内部化理论,以技术授权作为利用外国市场的战略具有三个主要缺陷:①技术授权可能导致一家公司将宝贵的技术和技能转让给潜在的外国竞争对手;②技术授权并不能使企业牢牢掌握利润最大化所需要的在国外的制造、营销和战略控制权;③如果企业的比较优势并非在于产品,而是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管理、营销和制造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单靠技术授权所能拥有的。 (2)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会在其开发的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某个特定阶段时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当其他发达国家的需求很大,足以支持当地的生产时,公司就会在这些国家投资。当产品的标准化和市场的充分供应引发了价格竞争和成本压力时,公司就会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因而降低成本的最好方法是在那里投资。 (3)尼克博克这种理论的依据是,国际直接投资体现了世界市场上企业相互竞争的战略。寡头垄断行业是由少数几家公司组成的行业。这些行业的一个重要竞争特点是几家大公司之间相互依赖,即一家公司的行为会立即影响到主要的竞争对手,迫使其作出同样的反应。于是,寡头垄断行业中企业的相互依赖导致了共同的模仿行为,一家公司的决策常常会引起竞争对手迅速作出模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