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理工大学大事记

华东理工大学大事记

华东理工大学大事记

(2002.07~2005.12)

7月7日:在中国首届工业创新杯大会上,学校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张力的作品“滚动振动式硬币分拣器”获得二等奖。

7月14日~22日:学校大学生女子乒乓球队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赛上分别获得女子团体(高水平组)、女子团体(普通组)两项冠军。

7月17日~23日:学校体育中心教师许勤华在第八届亚洲健美锦标赛上,获得49公斤级女子健美冠军。

7月18日:徐汇区区委书记茅明贵、区长沈骏等一行五人来校会晤校领导,党委书记徐凤云、校长王行愚等出席。双方就相互合作联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交换了意见。

7月:学校审计处被评为“1998~2001年度全国教育审计工作先进集体”。

8月27日~28日:党委举办中层干部学习班,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和部署新学期工作。市委党校副校长奚洁人同志到会作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辅导报告,党委书记徐凤云、校长王行愚及各分管领导就新学期的各项工作作了部署。

8月:上海市评出2001年度优秀产学研工程项目,学校获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8月:学校获得“2000~2002年度徐汇区拥军优属模范单位”称号。

9月2日~9日:由华东理工大学选手组成的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女队,在波兰夫诺次瓦市举行的第14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分别获得女子团体、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3项冠军。

9月4日:200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评选揭晓,华东理工大学12项科技成果获奖。

9月10日:党委、校部在逸夫楼演讲厅举行庆祝教师节大型教师座谈会,与会教师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师大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围绕学校谈创新、讲发展、言开放。校领导徐凤云、王行愚、张东山参加并发言。

10月10日:学校与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成为产学研合作单位,校长王行愚、副校长卢冠忠和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海君等出

席仪式。

10月16日: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等领导来华东理工大学进行工作调研。他们先后参观了第八教学大楼、鲁南制药科研楼、图书馆和校园环境等,观看了50周年校庆电视专题片,并与校党政领导座谈。殷一璀勉励学校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推进学校的发展。

10月17日:校友、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成思危到校看望师生,党委书记徐凤云、校长王行愚陪同并汇报了学校情况。随后成思危副委员长作了“风险投资及管理”的学术报告,并同工商经济学院师生进行了交流。

10月18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龙永图来校作报告。

10月18日:由学校与上海五岳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华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与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10月22~23日:首届全国高校校长“红双喜美联杯”乒乓球比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国家教育部和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10余所高校的120余位校长、书记来校参赛。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上海市教育党委书记王荣华、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等领导与会参加。

10月23日:华东理工大学校史馆举行揭幕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张玉峰、副校长张东山为揭幕仪式剪彩。

10月23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到校考察工作。赵沁平由党委书记徐凤云、校长王行愚陪同首先参观了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地处华泾镇的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随后听取了学校工作汇报。赵沁平对学校5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学校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支持学校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

10月24日:华东理工大学校友总会举行第四届理事会议。来自25个地区,112位校友理事参加了会议。北京市委副书记阳安江、中国建行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香港裕昌集团主席齐家珊等知名校友代表校友发表讲话。党委书记徐凤云、校长兼校友总会会长王行愚、副校长兼校友总会副会长、秘书长张东山等校领导出席了会议。

10月24~25日:由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国家技术转移创新论坛在上海园林宾馆举行。本次论坛宗旨在推动技术转移的理论创新,探索产学研联合的运作机制与

模式。国家经贸会、教育部、国家产学研联合办公室、中科院有关部门领导、上海市、青岛市有关部门领导、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主管领导或中心主任、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化及所属的20余家特大型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等单位代表5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央电视台记者对论坛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10月25日:学校隆重庆祝建校50周年。在校田径场上举行庆典活动,万余名来宾、校友和师生参加庆祝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黄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陈锦华,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等中央、部领导分别题词或致信祝贺。中国高校学会会长、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基铭,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阳安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道平,国家建材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国防科大副政委欧阳学德少将,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宗光,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等出席庆祝大会。在会上王行愚校长作了“求真务实、团结拼搏、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发言。周远清,周慕尧,王基铭以及兄弟院校代表王宗光、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副校长马尔科夫教授、校友代表阳安江在会上致词。教师和学生代表也在会上发言。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受聘为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10月25日:第二届中国理工高等教育论坛暨全国理工大学校长联谊活动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全国13所理工大学的校长共同探讨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等问题。

10月25日: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等近50家企业的55位专家组成。副校长卢冠忠兼主任,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海君、校教育实践委员会主任叶汝强任副主任。

10月29日:中美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转让交流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出席并讲话。来自美国各著名高校、美政府技术转让和卫生部的5位专家作专题报告。上海市专利局局长钱永铭、校长王行愚、副校长于建国等领导和上海各高校有关负责同志与会并交流。

10月29日:中科院院士黄葆同教授受聘为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10月:2002年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评审揭晓,华东理工大学申报的5项科技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

10月:学校信息学院梁天一、宋超、梁泓昊三位学生组成Multistar代表团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北京赛区)银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11月1~2日: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华东理工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两天的考察和论证。以中科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程耿东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华东理工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总体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体现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突出了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项目的安排是科学、合理、可行的;建设计划和资金安排明确、符合实际;对预期实现的效益分析实事求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建设项目通过了专家组论证。中央将投入专项资金3200万元,上海市政府也将1:1配套投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公室副主任牛燕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薛沛建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11月4~8日: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华东理工大学刘坐镇教授当选为“十大中国防腐蚀优秀企业家”,华昌公司荣获中国防腐二十强企业”。11月6日: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一行来校检查指导工作。

11月8日:全校师生喜庆党的十六大召开。党委校部组织全校师生收听收看党的十六大开幕式盛况。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全校师生欢欣鼓舞,群情振奋。

11月9日: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在上海市大学生武术比赛中,获11块单项金牌和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

11月9~15日:连日来,全校广大干部、师生热烈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党委下发了《关于在全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施意见》,提出分层次、有重点、抓落实的学习要求。要求校党政领导和党委中心组成员要在理论认识上和实践创新中起表率作用;二级中心组成员要努力做到学有深度、学有实效,起到学习骨干作用;广大党员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两课”教师要在深入学习、研究中下功夫,发挥理论学习的先导作用;广大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

结奋斗。党委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周密部署、抓住重点、精心安排、注重效果,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1月22日: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物990班裴廉同学光荣参军,奔赴西藏。学校共有11名学生应征入伍,其中2名女生。

11月25日:学校举行与英国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共建“软件与信息系统工程联合实验室”签字仪式。

11月: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结果揭晓,学校有5本教材获奖。《线性代数》(谢国瑞)、《物理化学》(胡英等)、《过程控制过程》(蒋慰孙、俞金寿)获一等奖;《化工原理》(第二版)(陈敏恒等)、《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版)(史济民等)获二等奖。

11月: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中获男子单打冠军和男子团体第二名。

11月:学校设置“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岗位,以吸引和遴选海内外杰出中青年人才来校工作。

11月:2002年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评比结果揭晓,学校有5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

11月:学校在第12届上海市运动会上代表高校参赛,共得365分,获9枚金牌。11月:华东理工大学长江学者钟建江教授被日本生物工学会授予“亚洲年轻生物技术学家”奖。

12月6~19日:校五届五次教代会暨第十二届五次工代会召开。会前召开了预备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学校的深化改革和发展,为落实学校的“十五发展规划”和“十五211工程”的建设目标努力奋斗。大会审议通过了《2002年学校工作报告》和《2002年教代会、工代会工作报告》。

12月17日:由中共上海市政法委员会和学校联合举办的首届“社区矫治工作者培训班”在学校正式开学。市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旭、校党政领导王行愚、张玉峰等出席了开学典礼。

1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来校拍摄专题片,学校王行愚、涂善东、刘昌胜、肖文德、陆柱、鲍宗豪、程建新、严诚忠、石培华等9名专家亮相《百家讲

坛》。

本年

张嗣良等研究的《基于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生物反应器优化放大技术》,钱锋等研究的《乙烯生产过程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和智能控制技术》,戴干策等研究的《10万吨/年聚酯成套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2个项目分别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2003年

1月7日:鲍宗豪、邵志洪和林大钧3位教授获2002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

1月13日:王行愚、刘昌胜、许学书3位教授当选为第十二届上海市人大代表。1月14日:首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学举行,我校参赛的14项作品,获优胜奖2项、鼓励奖4项、纪念奖8项。

1月16日: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主任陈德第一行在上海市经济动员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周兴昌陪同下来校考察,专题研究在我校建立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的有关问题。陈德第等听取了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昌胜、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谭文松的科研工作汇报,参观了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认为我校申报动员中心工作基础已相对成熟。校长王行愚、副校长于建国等出席了汇报会。

1月24日:陈英南、严诚忠、谭文松、黄发荣、林正国、钱锋、王宗尧、钱世超等8人当选为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1月29日:由中共上海市政法委员会和我校联合主办的首届“社区矫治工作者培训班”结业,市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旭,校党委副书记张玉峰等出席了结业典礼。

由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持评议的2002年百佳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揭晓,学校两家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华化机械摩擦材料厂的“芳烷基酚树脂耐高温摩擦片”项目和上海国佳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的“FUS —50L(A)生化反应器”项目榜上有名。

1月:2002年度中国电力科技奖揭晓,校资环学院教授龚欣等与西安热工程研究

院共同完成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关键技术荣获二等奖。

2月13日:党委召开常委会,传达、学习了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新学期工作计划要点,并讨论、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新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积极做好校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平稳过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凝聚全校教员工,讲团结、顾大局,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新”要求,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多科性、国际化”的定位,进一步深化校内改革,加大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的力度,进一步探索实践办学新机制,努力扩大办学空间,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效益,加快学校发展步伐。着重抓好6项工作: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2、抓紧研究制订学校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空间,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效益创造条件。3、适应高教发展的新形势,研讨“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体系,积极推出教学改革新举措,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以“十五”“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发挥学校综合优势和特色,着力加强学科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学科水平和科技实力。

5、积极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骨干队伍。

6、努力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2月17日:党委宣传部下发《关于认真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的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做好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各项组织工作,在校园中进一步兴起学习十六大精神的热潮,营造浓厚的学习理论、促进工作、谋求发展的良好氛围。

《意见》指出,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订学习计划,作出专门部署,认真抓好实施,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到实处。

《意见》中还强调一要把握灵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要把握主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贡

献;三要把握精髓,坚持解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开拓创新精神推进工作。

2月17日:党委宣传部为做好十六大精神宣传阐释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成立了十六大精神宣讲团,分成“十六大的几个理论问题”、“深刻理解十六大的主题”、“关于十三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执政兴国的政治宣言”、“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建设”若干个专题为基层各部门讲解十六大精神。宣讲团由哲政学院范明英等6位同志组成,宣讲总共达18场,为广大教工和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十六大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月18日: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徐凤云在会上对本学期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提出了要求:以学习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加强学习,紧密与本职工作、本学期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相结合,不断增强责任心,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徐凤云还结合传达教育部工作要点和市教委的工作计划,联系我校工作实际,对与会干部在思想和观念上提出了要求。

校长王行愚、副校长陈英南分别在会上传达了“上海市人大会议”和“上海市政协会议”精神。王行愚在谈本学期工作时指出,要认清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学校的发展。本学期要着手制订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要建设好学校科技园,其中包括徐汇园区和金山园区;要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拓展学校办学空间;要做好住房货币化改革和教师职务聘任等工作。

2月20日:党委下发《关于召开学习十六大精神,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研讨会的征文通知》,集思广益开拓创新思路,探索和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工作。

《通知》中指出,研讨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上海市委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塑造上海城市精神和提高市民素质上下功夫”的要求,深入研讨我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9个研讨专题,其中包括“精神家园”的内涵和怎样建设,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校园环境建设怎样提高文化品味,以及师德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

2月21~23日:校网络教育学院在浙江省建立5个教育中心,校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兼网络学院院长卢冠忠教授带队赴5个中心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

2月25日: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胡宝国同志任主持团委工作副书记。

由我校同重庆远达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及自然人三方共同投资创建的上海益科环保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副校长于建国、重庆远达公司董事长罗维为公司揭牌。

2月26日:校部决定:成立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叶海平任所长;成立战争文化与国际政治研究所,倪乐雄任所长。

2月26日:学校与徐汇区共建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合作协议和由学校、徐汇区、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出资组建“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协议正式签订。

2月27日:党委下发《关于在全校开展“双优”活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高师生员工整体素质,树立学校整体形象,不断促进我校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更广泛、更深入、更扎实地开展,党委作出决定,今年在全校开展创建优秀文明组室、文明寝室的双创活动。这次“双创”活动评选对象包括教研室、教科组、机关部、处等和学生寝室。“双创”活动的考核指标参照党委、校部1997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规定》,适当作了些修改。“双创”活动的评选方法和要求是,争创优秀文明组室、寝室的单位,向各党总支提出申请,该申请包括文明建设的现状,具体创建措施,总支对申请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等。校精神文明办公室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抽查考核,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组织评估。评选工作从3月7日开始,6月下旬评选结束,9月上旬教师节对文明组室、文明寝室进行表彰。

党委要求全校各总支和部门、组织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双创”活动,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2月27~28日: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学校“基于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生物反应器优化放大技术”、“乙烯生产过程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和智能控制技术”和“10万吨/年聚酯成套技术”3项科技成果荣获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张嗣良教授、钱锋教授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第一完成人赴京领奖。

2月28日:学校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张鉴祖教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3月6日:房鼎业、马玉录、颜静兰、黄道、鲍宗豪5位教授当选为徐汇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张海燕副教授当选为金山区第三届人大代表。

3月7日:学校召开“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大会暨“三八”红旗集体、“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无机与分析化学教研组、储炬、邢丹(学生)等2名分别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与“三八红旗手”称号、李伟等2名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机械学院机械设计理论中心等5个先进集体和马桂敏等20名先进个人分别获得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校妇委会主任龚欣教授回顾了学校2002年的妇女工作。党委书记徐凤云在会上讲话,她肯定了华东理工大学发展过程中凝聚了全体女同胞的心血与汗水,进一步要求广大女教职工积极向身边不断涌现出来的榜样、示范群体学习,勉励女教职工继续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才智力量。

3月13日:上海电信与我校共建乒乓球俱乐部签字仪式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张玉峰、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鸿生代表双方签约。根据协议,在2002年度友好合作基础上,上海电信继续赞助校乒乓球队50万元,共同组建上海电信华东理工俱乐部队参加2003年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

3月14日: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校报与学工部联合在华东理工大学周报上开设“我看诚信”讨论专版,要求广大学生以诚信为本,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不断培养高尚的人格。

学校举行“2002年度首届国家奖学金颁奖典礼”,我校201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其中一等奖45名,二等奖156名。

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自2003年起成为实施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22所高校之一。

3月21日:校第二十七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第二十六届学代会和学生会2002年度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二十七届学代会主任团和学生会主席团,邢丹任学代会主任,信超任学生会主席。

3月21日:85门校重点建设课程和30门双语教学课程立项启动。

3月27日:学校召开各学院院长、各部处等负责人会议。会上,副校长张东山传达了评聘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他说: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

范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工作,保护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的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了《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为进一步深化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制改革,加强高等学校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上海市人事局颁发了“上海市人事局关于同意上海高校试行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复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了《关于贯彻<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办法>的实施细则(试行)》。

我校的聘任工作将认真落实人事部和上海市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以岗位聘用为基础内容的岗位聘用合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任要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体现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重视职务结构的合理性,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次聘任的聘期分长期、中期、短期不同聘期,通过岗位聘任,进一步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营造相对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增强教师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学校将以2003年岗位聘任工作为契机,统一“工作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确定激励岗位津贴等级”的工作步调,实行“三位一体”。聘任时间和考核时间按学年进行管理。岗位激励津贴的实施基本上按照2002年“华东理工大学岗位激励制度实施方案”执行,原则上按学年度每两年确定一次,每年根据年度考核情况进行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将打破终身制,职务聘任聘期与岗位聘任聘期一致。

3月28日: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会上,纪委副书记毛信庄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纪委书记严洁结合传达教育部和上海市有关会议精神时指出: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得到新的推进、从源头治理和防范工作得到新的加强、行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结合学校工作,她谈了贯彻落实中纪委会议精神的思路:一要规范行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二要严明纪律,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三要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四要完善制度,加强教育,从源头上加强对

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徐凤云在会上指出,各级干部要自觉和带头按规定廉洁自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与利益原则、党的事业与个人价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这三个关系;各级党组织要积极配合和支持纪检部门的各项工作。

会上,徐凤云同时强调指出,要在上海市开展“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的同时,学校也要开展广泛的讨论,探讨如何使学校的发展融入上海服务上海。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拓展思路,要使学校的发展不断融入在上海的发展中和服务于上海。要发扬申博精神和塑造城市精神,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和规划学校发展等4个方面进行广泛的研讨,一个专题一个专题进行研究,通过讨论推进学校发展。

3月:教育部正式发文公布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目录。我校新增6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5个,文学专业1个,它们分别是:复合材料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德语。

学校先后与吉林化学公司、燕山石化公司和扬子石化公司签订教育、科研全面合作协议。

国家劳动部MASSE—C&G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办公室授权我校成教院设立上海首家英国C&G国际职业资格考试中心,开展NEBS职业经理人和Pitman ESOL实用英语的培训和考试项目。

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22所2003年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高校之一。

4月1日: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讨论通过了学校2003年本校自主招生录取工作方案。方案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拔出学习特别优秀或学有特色、有专长的学生进入我校深造。方案还对自主录取条件、操作程序、招生计划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讨论决定在学校开展“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工作。决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塑造上海城市精神和华理校园精神、谋划学校自身发展等四个方面分别由四位校领导牵头,就如何适应、融入和服务上海开展讨论。

4月3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教育科技服务中心和我校协办的2003

年青岛市产学研洽谈会(上海)在我校举行,青岛市经委副主任王君庭及相关企业技术负责人近30人参加了洽谈会。上海方面出席洽谈会的除我校外,还有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会上,我校有多个项目与青岛市达成合作意向。

学校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的发生、流行,根据卫生部、教育部、上海市卫生局、市教委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主要内容:1、成立防治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分工负责,落实责任追究制,落实各项预防措施。陈英南任防治工作小组组长。2、建立预防信息网络,及时沟通联系。各单位发现发热、咳嗽病人,督促其及时就诊,医院将有关情况及时通告各单位,并由校医院负责与市教委及卫生部门保持联系。

3、分批对不同群体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及预防知识;防治工作流程;综合预防措施。

4、健康教育。

5、加强对外出、返沪及来沪人员的动态观察。学校不组织师生到流行地区旅游;劝阻师生尽量不到流行地区旅游;对外出返沪者,加强动态观察二周。

6、做好有关症状病人的筛查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对可疑病人及时转徐汇区中心医院,并登记、随访、每日下午四时报校医院办公室。

7、有关药品、器材的准备。校医院应购置适量的消毒药品和器材,并根据疫情的变化,及时组织好采购。校医院的各诊室均要安装紫外线消毒灯。

8、在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其它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的预防工作。各单位要组织对卫生包干区的清扫,搞好环境卫生和宿舍卫生。

4月3日~6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学校党委、校部提出,全校各级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采取一切措施,尽力阻断非典型肺炎病源进入校园,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4月8日:党委召开常委会,学习中办发2003年10号文《关于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贯彻上述10号文的通知精神;副校长陈英南和张东山传达上海市教委连续三次召开的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紧急会议的精神;讨论决定立即召开各学院党总支书记会议,传达精神、部署工作,要求大家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宣传工作、培训工作、信息沟通工作。

4月9日:党委召开总支书记会议,传达学习中办及教育部关于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和密码电报精神,传达上海市政府51号文件及上海市教委紧急会议精神;部署了学校防治“非典”工作,建立校内关于“非典”的信息网络,要求各基层均设立联络员,实行每天“非典”信息报告制度,同时由校医院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党委要求各总支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非典”防治工作,必须做到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要加强对全校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

4月20日:党委召开常委会,传达学习中办、国办、教育部等下发的有关防治“非典”的五个文件精神,通报了全国特别是上海疫情情况,传达了上海市及市教委有关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及通知精神,并就如何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进行了研究。常委们一致认为,做好防治“非典”工作是学校当前的头等大事,要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去执行,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在措施和行动上给予具体落实。为加强领导,决定由校长王行愚任校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陈英南和副书记张玉峰任领导小组副组长,要求各学院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由院长任组长(若院长出差在外,则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要求各系统(后勤、校产、机关等)也要明确责任人。要求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防治“非典”工作预案,一定要控制源头,要保持信息畅通,严格值班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作用,要全校动员,形成人人参与的群众性的防范体系。党委会还决定将在第二天召开中心组扩大会,就防治“非典”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4月21日:党委召开以切实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为主题的中心组扩大会,传达中办、国办文件和教育部紧急通知、市教委紧急会议精神;通报上海市关于“非典”的相关情况;部署学校的防治“非典”工作和具体措施及安排。党委要求:校院两级领导必须充分重视并加强“非典”防治工作,切实制订好应急预案。学院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必须畅通信息网络,严格每日一报信息制度;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发动全校师生员工打一场人民战争,保持学校的稳定;制订相关防范规定并严格执行,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预防工作;加强监测,采取坚决措施,堵住“非典”源头。最后党委书记徐凤云强调,各级领导必须切实负起自己的责任,把防治“非典”工作放在当前重中之重头等大事的地位,真正做到思想、组织、工作三到位,保证学校人心安定、秩序稳定,夺取这场斗争

的胜利。

4月24日:校党委召开由校党政领导、各学院总支书记、院长参加的紧急会议,传达上海市教育党委4月23日召开的高校书记校长紧急会议精神,传达上海市领导陈良宇、韩正、殷一璀讲话精神,传达市教育党委书记李宣海同志讲话精神,传达教育部党组致教育系统全体共产党员一封信的内容。党委书记徐凤云代表党委提出三点意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要把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抓紧抓好,坚决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预防和控制“非典”的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把关,认真落实到位。全校上下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纪律和规定,尽一切努力确保师生的健康和安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定的情绪、昂扬的斗志,确保“非典”防治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4月25日:根据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坚决阻断非典型肺炎传播,学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作出10项规定:1、切实加强领导,制定防治“非典”工作的预案。各防治“非典”工作小组实施24小时的值班制度。2、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画廊、校园网等一切有效手段,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有关宣传资料做到人手一册,每天在电子屏幕上及时通报有关消息。3、切实加强管理,阻断传染源。师生进校门一律凭有效证件放行;对学生宿舍严格管理和检查,做到每日一查,严禁学生在宿舍内会客,教工集体宿舍不得私自留宿外来人员;外地同学节假日(尤其是“五一”假期内)留在学校;在防治“非典”工作期间,疫区的同学一律不准回家;凡学生(包括研究生)一律停止赴外地实习、出差,已经安排的计划即刻推迟或取消,教职工出差实行报批登记制度;校内招待所、娱乐场所等暂停对外营业。4、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汇总整理及时上报,违反规定,学校将追究当事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造成后果,学校将严肃查处。

5、对学生及医院、餐厅等部门职工每天早晚测量体温,对可疑情况和对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6、摸清师生员工外出的情况,对其本人或其家属从疫情地区返回的,安排医学观察。各单位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处理,不得推诿。

7、停止举办一切大型集会活动。

8、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倡导师生员工不到校外公共场所就餐,校外快餐类食品不得进入校园。

9、加强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毒。

10、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

学校召开校党政领导、校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各学院工作小组组长会议。副校长陈英南传达了上海市教委召开的防治“非典”紧急会议精神;校长王行愚就“五一”节安排、各类办班、后勤工作以及门卫、出差等各类活动作了部署,还就学校一旦发生“非典”状况的应急预案作了说明,要求防治“非典”工作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并作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党委书记徐凤云传达了教育部关于向邓练贤同志学习的通知精神,并要求全校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严防死守、封堵源头,夺取这场斗争的胜利。

根据上海市教委文件精神,学校就“五一”假期工作及有关事宜发出紧急通知:1、5月1日劳动节放假一天。5月2日至5月5日不再安排休息,继续上课。

2、从4月28日起校内各部门、各团体的非学历班、自考辅导班及成教院举办的包括夜大学在内的所有教学活动(成教院全日制脱产班除外)一律停止,何时恢复根据上级通知。

党委召开常委会,就“非典”防治工作又进行了讨论,决定在预算中列入20万元,专门用于“非典”防治。明确要完善学校一旦发生“非典”或“非典”疑似病例应急工作预案,强调在非常时期,常委们应切实负起责任,尽一切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4月29日:党委向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一封公开信,号召全体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以赴打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攻坚战。

公开信指出,在灾难袭来的危难之际,是考验党组织战斗力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时刻,要把党的旗帜举起来,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更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稳定广大师生员工的情绪,宣传科学知识,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非典”的坚强决心。

校党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关键时刻更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与行政部门一起,坚定落实各项措施,积极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稳定学校的教学秩序,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学校改革发展有序地进行。

5月2日:为了凝聚师生,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夺取抗击“非典”工作这场没

有硝烟战争的最后胜利,市教育党委、市教委决定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同舟共济,危难之际塑精神”大讨论活动。党委宣传部发文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大讨论。要求各部门要充分运用抗击“非典”战役的活教材,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经受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讨论与诚信教育相结合,与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城市精神和校园精神相结合,与抗击“非典”各项工作相结合,与学习邓练贤的事迹相结合,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都能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

5月3日:为进一步加强管理,阻断“非典”病毒交叉感染,保护全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特作出《关于学生违规行为处理的补充规定》。《规定》指出:1、在校学生不得擅自离开本市。对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开本市的学生,学校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2、学生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开本市后,又不听从学校安排擅自回校的,学校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3、凡从“疫区”回来的学生未经医学观察不得进入宿舍、不得复课。拒绝接受医学观察的学生,学校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4、违反学校门卫管理、宿舍管理等规定的学生,学校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

5月6日:党委召开常委会,进一步分析了学校防治“非典”的形势和情况,研究了进一步实施的措施。常委们讨论认为,我们要以防治“非典”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的凝聚力,团结广大师生员工,严防死守,群防群力,打好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5月7日:学校召开校党政领导、总支书记、各学院防治“非典”工作小组组长、机关部处长参加的紧急会议。会上,校长王行愚传达了市领导韩正、殷一璀、杨晓渡和市教委领导的讲话精神;副校长陈英南传达了徐汇区相关会议精神;会议通报了学校近期防治“非典”情况并决定从本周起一直到六月初,对全校学生实行集体管理,要求各学院及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安排好学生双休日的各项活动。

鉴于防治“非典”工作的严峻性、长期性,为防患于未然,学校下发《华东理工大学发生“非典”或疑似病人工作预案》。《预案》制订了12项措施。1、校内任何单位、任何部门一旦发现或发生疑似病人或“非典”病人,都必须第一时间逐级汇报至校部,同时立即启动本工作预案。2、保卫处根据校防治“非典”领导小组的部署和防治工作需要,立即封锁有关区域,封锁区外设隔离带,严格人员出入。立即将医院病房设为隔离观察区。3、疑似病人或“非典”所在系统

会同病人所在单位立即排摸与病人有过接触的人员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学校防治“非典”领导小组。4、校医院每天保持与收治病人医院的联系,跟踪病人病情发展情况,并立即对疑似病人或“非典”病人确诊前三、四天曾活动过的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对曾在近期接触过病人的师生员工进行测量体温等健康检查。

5、对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或在健康检查中发现发热的人员,立即采取隔离保护措施。

6、校医院对封锁区、隔离观察区每天实施消毒,对被隔离的人员每天测两次体温。后勤服务中心安排专人为校内被封锁区域和被隔离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7、校内有关职能部门和病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做好被封锁区域人员、被隔离人员及其它有关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8、教务处、研究生院要制定预案,一旦上课教师中发现疑似病人,立即按预案对有关教学计划进行必要调整,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

9、及时、准确地向校内师生员工发布有关信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稳定校园秩序。10、从机关、后勤、学生中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学校防治“非典”工作总预备队。11、校防治“非典”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分工到位。12、金山校区的预案及各责任单位工作预案根据本预案精神另行制定。

5月7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工会主席卢冠忠教授和副校长陈英南、校工会常务主席方帼萍、校妇委会主任龚欣等一行,到校医院看望和慰问在抗“非典”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并为战斗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带去了各种消毒洗涤和防护用品。

6月3日: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市教委有关防治“非典”工作的部署,党委、校部讨论决定,对学校防治“非典”的有关措施作出调整,逐步实现由应急措施转向常态和长效管理。

6月24日: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调整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有关措施的通知》,党委、校部讨论决定,对我校防治“非典”有关措施作相应调整。

不再限制在校内举办各类会议和大型活动。一般会议和活动报主管单位备案;参加人员超过100人的会议、活动或参加对象涉及境内外“非典”疫区来沪人员的,由主办单位向校“防非”工作领导小组申报批准。同时主办单位应先做好“防非”工作预案,包括按照规定做好相关场所的卫生消毒防范工作;对所有人员认真进行体温测量;发现有发热者,及时送医疗机构就诊。

师生员工赴无“非典”病例发生地区出差、探亲、旅游,调整为:由所在单

位防非工作小组负责人审批,并报校防非领导小组备案;赴“非典”病例发生地区出差、探亲、旅游,原则上不予同意,特殊情况仍需经校“防非”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除经市和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认定的“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外,从“非典”疫区或有病例发生地返沪的师生员工由医学观察两周调整为实行健康检测两周。从无“非典”病例发生地区返沪的教职工不再实行健康检测,学生假期后返校按校通[2003]192号《关于2003年暑假安排和新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执行。

本校师生员工进出校门仍严格凭有效证件放行。无发热、咳嗽等异常体症的市内外人员来校联系工作或提供服务,凭有效证件填写会客单后可予放行,但被访单位必须在会客单上签字,其中疫区的来访者,受访单位仍应负责接进送出。

校内各部门、各团体举办的非学历班、自考辅导班及成教院举办的夜大学各类教学活动、工程硕士的复试等日常教学活动即日起予以恢复。各主办单位应按照规定,制订好切实可行的“防非”措施,以确保师生的健康安全。

晨园客房部自暑假起,恢复正常营业,但应落实防非措施。同时学校已有的防治“非典”的措施和规定继续有效。

4月9日:党委副书记张玉峰在宣传工作会议上部署了在教师中开展诚信大讨论的工作。指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育人者必须先律己,要做诚信表率。通过广泛讨论使广大教职工规范学术道德、注重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做诚信的表率。

4月15日:党委召开常委会,讨论通过学校金山校区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金山校区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根据历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校区的实际情况,在贯彻校本部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的。金山校区后勤将整体与校区规范分离,组建相对独立的后勤实体,成为华东理工大学金山校区后勤服务分中心,接受校后勤服务中心的领导,托管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托管期与梅陇校区同步。后勤规范分离后,由校区甲、乙双方共同组成后勤各种协调小组,对后勤工作中有关建设、发展及经济改革等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决策。

4月21日:上海市召开“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活动表彰会。学校华昌聚

合物有限公司工程师赵同嘉荣膺“三学”状元。

4月21~27日:全国高校化学新实验交流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100多名专家教授出席会议。

4月30日:学校与法国意必得亚太集团签订合作培训服务协议,意必得亚太集团副总裁双佰纳古乐明和我校校长助理、金山校区管委会主任鲍宗豪出席签约仪式并代表双方签字。

4月8日: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德语系,贾为德任德语系主任。

4月10日: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华东理工大学宿舍工作管理委员会,陈英南任主任。

4月27日: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先进材料研究所,吴唯任所长;成立危险化学物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中心,蔡兰坤任主任。

4月30日:经学校研究决定:高等技术学院更名为城市管理学院。

5月7日:徐汇区代区长孙潮、分管防“非典”工作副区长周秀芬及区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区疾病控制中心主任等到我校检查防治“非典”工作。校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长王行愚作了学校“防非”工作汇报。区领导充分肯定了我校的“防非”工作,并对进一步做好防“非典”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5月9日:学校召开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暨网上“五四”表彰大会。在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大会表彰首次尝试以互联网为载体,隆重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四周年,并以网络的形式表彰了学校2001~2002年度“十佳青年大学生”、“十佳文明示范员”、“十佳团支部”、“十佳社团”、“十佳寝室”和“十佳青年志愿者”等。

5月10日:上海市教育党委书记李宣海、副书记项伯龙等领导来我校调研。他们察看了校园,视察了外地返沪人员医学观察区,听取了我校党政领导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我校防治“非典”的各项工作,认为我校工作做得细、实、严。

李宣海对我校防治“非典”铺设的两张网络备加称赞:一张是覆盖全校的辅导员、班导师联系学生的工作网;另一张是党、政、工、团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网。他指出,当前防治“非典”的形势依然严峻,要升华党的凝聚力工程,团结师生作好长期作战、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要在校园里打一场人民战争。党委书记徐凤云、校长王行愚、副书记潘洪祺等领导参加了汇报会,并表示了坚决打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