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综合实验

数据库综合实验

数据库综合实验
数据库综合实验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SQL Server 2000

陈学进于 2010年三月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用E-R图设计数据库

1.实验目的

1)熟悉E-R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表示方法。

2)掌握将现实世界的事物转化成E-R图的基本技巧。

3)熟悉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4)掌握将E-R图转化成关系表的基本技巧。

2.实验内容

1)根据需求确定实体,属性和联系。

2)将实体,属性和联系转化为E-R图。

3)将E-R图转化为表。

3.实验步骤

1)设计能够表示出班级与学生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班级实体和学生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班级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班级与学生关系的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2)设计能够表示出顾客与商品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顾客实体和商品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顾客和商品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顾客与商品关系的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表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3)设计能够表示学校与校长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学校实体和校长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学校和校长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学校与校长关系的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表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4)设计能够表示出房地产交易中客户,业务员和合同三者之间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客户实体,业务员实体和合同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客户,业务员和合同三者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客户,业务员和合同三者关系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表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5)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数据库。

实验二确定表中的关键字

1. 实验目的

1)正确理解候选关键字,主关键字,组合关键字,外关键字的基本概念。

2)能够正确判断给定的表中各种类型的关键字。

3)在设计数据库时能正确指定各种类型的关键字,知道如何实施数据完整性。

2. 实验内容

1) 复习候选关键字,主关键字,外关键字,组合关键字以及数据完整性的基本概念。

2) 在给出的部门表和员工表中能正确标识出各种类型的关键字。

3. 实验步骤

1)写出候选关键字,主关键字,组合关键字,外关键字,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的定义。

已知部门表和员工表分别见表2-1和表2-2

表2-1部门表

部门代码部门名负责人地点

0001 生产部李华江浙江杭州

0002 销售部张丽浙江宁波

0003 市场部王欣浙江温州

表2-2员工表

员工代码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部门代码

200001 王华杭州86960986 310006 0001

200002 李想富阳85438769 310010 0003

200003 张丽杭州67893542 310017 0002

200004 李华江萧山82849873 310101 0001

2)确定部门表和员工表中的候选关键字,并陈述理由。

3)选择部门表和员工表的关键字。

4)在部门表和员工表的结构中标注主关键字。

5)在员工表中确定可能的组合关键字,并陈述理由。

6)确定在部门表和员工表中共有的属性。

7)指出哪个表中的属性是外关键字。

8)确定哪个表是主表,哪个表是从表。

9)部门表和员工表是如何通过关键字实施数据完整性的。

实验三关系规范化

1.实验目的

1)了解函数依赖的基本概念。

2)能正确判断某一关系是属于第几范式。

3)掌握规范化范式的方法。

2. 实验内容

1)复习函数依赖,数据规范化,范式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级范式的判别标准。

2)判断给定的表满足哪级范式的条件。

3)将给定的表转换成满足特定等级范式条件的表。

3. 实验步骤

1)写出函数依赖,数据规范化,范式的定义以及各级范式的判别标准。

2)有表3-1所示的项目表1,判断其是否满足第一范式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表3-1 项目表1

项目代码职员代码部门累计工时间

P27

E101 系统集成部90

P51 101 P20 60

P27

E305 销售部109

P22 98

P51

E508 行政办公室NULL

P27 72

3)有表3-2所示的项目表2,判断其是否满足第二范式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表3-2 项目表2

项目代号职员代码部门累计工作时间

P27 E101 系统集成部90

P27 E305 财务部10

P51 E508 行政办公室NULL

P51 E101 系统集成部101

P20 E101 系统集成部60

P27 E508 行政办公室72

4)有表3-3所示的职员表,判断其是否满足第三范式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表3-3 职员表

职员代码部门部门负责人代码

E101 系统集成部E901

E305 财务部E909

E402 销售部E909

E508 行政办公室E908

E607 财务部E909

E608 财务部E909

5)有表3-4所示的项目表3,判断其是否满足第三范式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表3-4 项目表3

项目代码职员代码职员姓名累计工作时间

P2 E1 李华玉48

P5 E2 陈家伟100

P6 E3 张勤15

P3 E4 谢成权2505

P5 E4 谢成权75

P5 E1 李华玉40

6)将项目表1转换成满足第一范式条件的表。

7)将项目表2转化成满足第二范式条件的表。

8)将职员表转换成满足第三范式条件的表。

9)将项目表3转换成满足BCNF条件的表。

10)非规范化数据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实验四创建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和表

1. 实验的目的

1)熟悉企业管理器环境。

2)掌握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操作。

2. 实验内容

1)熟悉SQL Server 2000 企业管理器环境。

2)创建XSCJ数据库。

3)在XSCJ数据库中创建学生情况表XSQK,课程表KC,学生成绩表XS_KC。

4)在XSQK、KC、XS_KC表中输入数据。

3. 实验步骤

1)启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打开“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nger”窗口,并在

左边的目录树结构中选择“数据库”文件夹。

2)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新建数据库”命令,打开“数据库属性”对话框,并在“名

称”框内输入数据库名称XSCJ。

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XSCJ数据库的创建。

4)打开刚才创建的“XSCJ”文件夹,并在“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nger”窗口的

右边窗口中选择“表”对象。

5)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新建表”命令,打开SQL Server的表编辑器窗口。

6)根据表4-1所示的表结构增加新列。

表4-1 学生情况表XSQK的结构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允许为空值默认值说明

学号Char 6 N 主键

姓名Char 8 N

性别Bit 1 N 男1,女0

出生日期smalldatetime 4 N

专业名Char 10 N

所在系Char 10 N

联系电话char 11 Y

7)点击快捷工具栏上的快捷按钮,在弹出的“选择名称”对话框中输入表名XSQK,然后单

击“确定”按钮,关闭表编辑器窗口,完成新表的创建。

8)打开“表”对象,在“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窗口的右边窗口中选择刚才

创建的“XSQK”表。

9)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打开表”子菜单下的“返回所有行”命令,打开表的数据记录

窗口。

10)输入的学生情况数据记录见表4-2。

表4-2 学生情况记录

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所在系联系电话

020101 杨颖0 1980-7-20 计算机应用计算机88297147

020102 方露露0 1981-1-15 计算机应用计算机88297147

020103 俞奇军 1 1980-2-20 信息管理计算机88297151

020104 胡国强 1 1980-11-7 信息管理计算机88297151

020105 薛冰 1 1980-7-29 水利工程水利系88297152

020201 秦盈飞0 1981-3-10 电子商务经济系88297161

020202 董含静0 1980-9-25 电子商务经济系88297062

020203 陈伟 1 1980-8-7 电子商务经济系88297171

020204 陈新江 1 1980-7-20 房建水利系88297171

11)同理建课程表KC,表的结构见表4-3所示,表的内容见表4-4所示。

表4-3 课程表KC的结构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允许为空值默认值说明

课程号Char 3 N 主键

课程名Char 20 N

教师Char 10

开课学期Tinyint 1 只能1-6

学时Tinyint 1 60

学分Tinyint 1 N

表4-4 课程表记录

课程号课程名教师开课学期学时学分

101 计算机原理陈红 2 45 3

102 计算方法王颐 3 45 3

103 操作系统徐格 2 60 4

10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应对刚 3 75 5

105 网络基础吴江江 4 45 3

106 高等数学孙中文 1 90 6

107 英语陈刚 1 90 6

108 VB程序设计赵红韦 3 70 5

12)同理建成绩表XS_KC,表的结构见表4-5所示,表的内容见表4-6所示。

表4-5 成绩表XS_KC的结构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允许为空值默认值说明

学号Char 6 N 外键

课程号Char 3 N 外键

成绩Tinyint 1 0-100之间

表4-6 成绩表XS_KC的记录

学号课程号成绩

020101 101 85

020101 102 87

020101 107 88

020102 101 58

020102 102 63

020104 107 76

020202 103 55

020202 108 80

020203 103 57

020204 103 71

实验五查询数据库

1.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 2000查询分析器环境。

2)掌握基本的SELECT查询及其相关子句的使用。

3)掌握复杂的SELECT查询,如多表查询、子查询、连接和联合查询。2.实验内容

1)启动SQL Server 2000 查询分析器环境。

2)涉及多表的简单查询。

3)涉及多表的复杂查询。

3. 实验步骤

1)启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打开“SQL查询分析器”窗口。

2)在“SQL查询分析器”窗口中选择要操作的数据库,如“XSCJ”数据库。3)在KC表中查询学分低于3的课程信息,并按课程号升序排列。

在查询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SQL查询命令并执行:

SELECT * FROM KC

WHERE KC.学分<3

ORDER BY 课程号

4)在XS_KC表中按学号分组汇总学生的平均分,并按平均分的降序排列。

SELECT 学号,平均分=AVG(成绩) FROM XS_KC

GROUP BY 学号

ORDER BY 平均分 DESC

5)在XS_KC表中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学号 FROM XS_KC

GROUP BY 学号

HAVING COUNT(*)>3

6)按学号对不及格的成绩记录进行明细汇总。

SELECT 学号,课程号,成绩 FROM XS_KC

WHERE 成绩<60

ORDER BY 学号

COMPUTE COUNT(成绩)

BY 学号

7)分别用子查询和连接查询,求107号课程不及格的学生信息。

用子查询:

SELECT 学号,姓名,联系电话 FROM XSQK

WHERE 学号 IN

( SELECT 学号

WHERE 课程号=’107’AND 成绩<60)

用连接查询:

SELECT 学号,姓名,联系电话 FROM XSQK

JOIN XS_KC ON XSQK.学号=XS_KC.学号

WHERE课程号=’107’AND 成绩<60

8)用连接查询在XSQK表中查询住在同一寝室的学生,即其联系电话相同SELECT A.学号,A.姓名,A.联系电话 FROM XSQK A JOIN XSQK B ON A.联系电话=B.联系电话 WHERE A.学号!=B.学号

请自已完成以下的查询:

9)查询XSQK表中所有的系名。

10)查询有多少同学选修了课程。

11)查询有多少同学没有选课。

12)查询与杨颖同一个系的同学姓名。

13)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的姓名、课程名与成绩。

14)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和最高分。

15)统计每个学生的选课门数和考试总成绩,并按选课门数的降序排列。

实验六创建和使用视图

1.实验目的

1)掌握视图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2)掌握使用视图来访问数据。

2.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简单的视图,查询101号课程不及格的学生信息。

2)修改简单视图,查询107号课程成绩介于70-90的学生信息。

3)使用视图访问数据。

4)删除所创建的视图。

3.实验步骤

1)启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打开“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窗口。

2)选择要创建视图的数据库文件夹,如“XSCJ”文件夹,并在右边的对象窗口中选择其中的“视图”对象。

3)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新建视图”命令,打开SQL Server的视图设计窗口。

4)在“数据源关系图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打开“添加表”窗口,添加XSQK表和XS_KC 表。

5)选择XSQK表的学号和姓名列,选择XS_KC表的课程号和成绩列,作为视图的显示列。6)设置学号列的排序类型为升序。

7)设置查询条件:先在课程号行的“准则”列设置条件为“=‘101’”,然后在成绩行的“准则”列设置条件为“<60”。

不及格”,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视图设计窗口,完成视图的创建。

9)在“v_101不及格”视图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计视图”命令,修改视图定义。

10)添加数据源KC表,以显示107号课程的课程名称。打开“添加表”窗口,选择“KC”

表,系统自动为KC表和XS_KC表建立基于课程号的内连接。

11)选择KC表中的课程名列。

12)添加查询条件:修改课程号行中“准则”列的条件为“=‘107’”;修改成绩行中“准则”列的条件为“>=70”,并复制该行,去掉“输出”列中的复选,并修改“准则”列的条件为“<=90”。

13)点击快捷工具栏上的快捷按钮,关闭视图设计窗口,保存对视图的修改。

请自已创建以下视图:

14)创建一个简单视图,查询“计算机系”学生的信息。

15)创建一个简单视图,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和最高分。

16)创建一个复杂视图,查询与“俞奇军”住在同一寝室的学生信息,即其联系电话相同。17)创建一个复杂视图,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同学的姓名,课程名及成绩。

实验七创建和使用索引

1.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 2000 索引管理器。

2)掌握索引的创建和使用。

3)掌握对索引的优化操作。

2.实验要求

1)使用索引管理器为XS-KC表创建索引IX-XS-KC。

2)使用强制索引查询数据。

3)用索引优化向导优化索引。

3.实验内容

1) 用索引管理器创建XS_KC表的索引IX_XS_KC。

①选择要创建索引的数据库文件夹,如“XSCJ”文件夹,并在右边的对象窗口中选择并打

开其中的“表”对象。

②选择所要创建索引的表,如“XS_KC”表,并从“操作”菜单中选择“所有任务”子菜

单下的“管理索引”命令,打开SQL Server 的索引管理器窗口。

③单击其中的“新建”按钮,创建新的索引,并为其设置相应的属性。

为XS_KC 表创建一个基于“课程号”列和“成绩”列的索引IX_XS_KC,其中课程号列按升序排列,成绩列按降序排列。

首先,单击“新建”按钮,此时系统打开“新建索引”口,在其中的“列名”列表框中选择“课程号”项。再选择“成绩”项,并选中其后的“排列次序(DESC)”项,使成绩列按降序排列。

接着,选择“填充因子”项,其值保留系统默认的80,并选中“填充索引”选项,使索引中间页具有与叶级页相同的填充程度。

最后,将索引名设置为IX_XS_KC。

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新索引的创建。回到索引管理器窗口。

2)强制使用刚才创建的索引查询数据。

①启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打开“SQL 查询分析器”窗口,并在其右上脚的下拉框中选择要操作的“XSCJ”数据库。

②强制使用“IX_XS_KC索引查询所有课程的及格成绩记录。

在查询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SQL查询命令并执行:

SELECT 学号,课程表,成绩

FROM XS_KC

WITH (INDEX (IX_XS_KC))

WHERE 成绩>=60

观察一下显示出来的数据是否有序

3) 使用索引优化向导优化索引。

索引优化向导可以根据给定的工作负荷,通过使用查询优化器分析该工作负荷的查询。此时为数据库推荐最佳索引组合,而为了记录工作负荷,必须使用SQL事件探查创建一个跟踪记录工作负荷。

①启动SQL Server事件探查器,打开“SQL事件探查”窗口。

②选择“文件“菜单中”新建“子菜单下的”跟踪“命令”打开“跟踪属性”对话框,新建一个跟踪。

③设置跟踪名为“INDEX_TRACE”,把跟踪保存为负荷文件“INDEX_TRACE”。然后单击运行按纽开始跟踪。

④切换到SQL查询分析器窗口,在其中的查询命令中输入以下SELECT查询语句:

SELECT A.学号,A.姓名,D.课程名,C.成绩,A.联系电话

FROM XSQK A JOIN XSQK B ON A.联系电话=B.联系电话

JOIN XS_KC C ON A.学号=C.学号 JOIN KC D ON D.课程号=C.课程号

WHERE A.姓名='俞奇军' and B.姓名!='俞奇军'

⑤切换回SQL事件探查起窗口,此时在窗口中列出了刚刚执行的查询语句的跟踪信息。单击快捷工具栏的快捷键按钮暂停跟踪。

其中,注意列的含义如下:

1CPU列:表示查询所占用的CPU时间,单位为毫秒。

2Duration列:表示查询执行的时间,单位为毫秒。

3Reads列:表示查询所引起服务器执行的物理磁盘读取次数。

4Writes列:表示查询所引起服务器执行的物理磁盘写入次数。

⑥选择“工具”菜单中的“索引优化向导”命令,打开“索引优化向导”对话框。开始优化索引。

⑦切换到SQL事件探查窗口,然后点击快捷工具栏上的快捷按钮继续跟踪。

⑧切换到SQL查询分析器窗口,再次执行刚才的SELECT查询语句。

⑨切换回SQL事件探查起窗口,此时在窗口中又列出了优化索引执行同样的查询语句的跟踪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优化索引后,读盘次数减少了,执行时间变短了。比较图中两次查询的执行情况,很显然,经过索引优化后,查询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全换成大型表,优化效果将更加明显。

⑩单击快捷工具栏上的快捷按钮停止跟踪,并关闭“SQL事件探查窗口”。

实验八创建并使用约束和默认值对象

1. 实验目的

1)掌握约束的定义和删除操作。

2)掌握默认值对象的定义和删除。

2.实验内容

1)使用命令删除XSQK表中性别的约束,然后再创建。

2)使用界面方式创建默认值对象,并绑定到列,然后再删除。

3.实验步骤

1)删除并重建XSQK表中性别的约束。

①打开“SQL 查询分析器”窗口,选择要操作的数据库,如“XSCJ”数据库。

②在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SQL命令并执行,删除XSQK表中性别列的约束。

ALTER TABLE XSQK

DROP CONSTRAINT CK_XSQK_性别

③在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SQL命令并执行,查询创建刚才删除的性别列约束,使性别只能

取值为1(表示男)或者0(表示女)。

ALTER TABLE XSQK

ADD CONSTRAINT CK_ XSQK_性别

CHECK (性别=1 OR性别=0)

2)定义新的默认值对象。

①启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打开“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窗口。

②选择要创建默认值对象的数据库文件夹,如“XSCJ”文件夹,并在右边的对象窗口中选

择其中的“默认”对象。

③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新建默认”命令,打开“默认属性”对话框,并输入名称“DFO_

出生日期”和值 1980-1-1

注意:’1980-1-1’前后有单引号(’)括起来,表示其为日期类型。

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默认值对象的定义。

3)将默认值对象绑定到XSQK表的出生日期列。

①打开“默认”对象,并选中刚才定义的默认值对象DFO_出生日期。

②选择“操作”菜单中的“属性”命令,打开“默认属性”对话框。

③单击“绑定列”按钮,打开“将默认值绑定到列”的对话框。

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到列的绑定。

4)使用值对象为新插入行的出生日期列设置值。

①在对象窗口中选择并打开其中的“表”对象,选中XSQK表。

②选择“操作”菜单中“打开表”子菜单下的“返回所有行”命令,打开表的数据记录窗口。

③在表中插入一行新记录,其中出生日期列不填,其值由刚才绑定的默认值对象设定。如果在设置默认值对象属性时,其值前后没有加单引号(’),那么在插入出生日期列的默认值时,该值就不会是“1980-1-1”了。

④关闭数据记录窗口。

5)取消绑定并删除默认值对象。

①选择并打开“默认”对象,选中“DFO_出生日期”默认对象。

②选择“操作”菜单中的“属性”命令,打开“默认属性”对话框。

③单击“绑定列”按钮,打开“将默认值绑定到列”对话框。

④单击“确定”按钮,取消到列的绑定,关闭“默认属性”对话框。

⑤选择“操作”菜单中的“删除”命令,打开“除去对象”对话框。

⑥单击“全部除去”按钮,确定删除。

实验九实现数据完整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域完整性的实现方法。

2)掌握实体完整性的实现方法。

3)掌握参照完整性的方法。

2.实验内容

1)使用界面方式创建规则对象,并绑定到列,实现域完整性。

2)为表添加一个标识列,实现实体完整性。

3)为两表建立关联,实现参照完整性。

3.实验步骤

1)实现域完整性

①启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打开“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窗口。

②选择要创建规则对象的数据库文件夹,并在右边的对象窗口中选择其中的“规则”对象。

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新建规则”命令,打开“规则属性”对话框。

③设置形如“(区号)电话号码”的联系电话格式检查规则,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规

则对象的定义。

④打开“规则”对象,并选中刚才定义的规则对象RO_联系电话格式。选择“操作”菜单

中的“属性”命令,打开“规则属性”对话框。

⑤单击“绑定列”按钮,打开“将规则绑定到列”对话框,完成到列的绑定,关闭“规则

属性”对话框。

⑥在对象窗口中选择并打开其中的“表”对象,选中XSQK表并打开。

⑦在表中分别插入两行新记录,其中一行的联系电话格式为指定的格式,另一行的联系电

话格式为非法格式。

当插入第一行时,系统成功地插入了新数据行,但无信息返回;而在插入第二行时

实验五 数据库系统设计

实验五数据库系统设计(上机时间6课时) 班级:通信1411 学号:141003410114姓名:李楠 合作成员刘蕾 1.实验目的:理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实施方法, 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实验内容: 学生可根据自己熟悉的信息自选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数据库设计。例如选择选修课管理系统、学生住宿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或仓库管理系统等。 3.实验要求: ●要求起草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内容,至少包括: ?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种类及各自的功能要求;涉及主要数据实体及内容。系统设计的任务及主 要目标等。 ?完成实体建模并画出E-R图 ?起草数据字典 ?描述将关系表规范化至第三范式3NF的过程 ?构建并描述实体与实体关系 ●查阅有关书籍,熟悉MS SQL Server 2005,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Express在 MS SQL Server 2005上创建数据库。 ●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Express在MS SQL Server 2005上创建数据库基本表, 得到SQL脚本源码。(可以编写SQL DDL语句脚本源码,然后执行脚本创建基本表;也可以在Studio 中可视化创建基本表然后导出SQL脚本)。SQL脚本源码以文件名EXP5-1.sql存储上传。 ●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Express在编写SQL脚本,实现需求分析中各种用户需 要的数据库记录添加、记录修改、记录查询功能并将SQL脚本源码以文件名EXP5-2.sql存储上传。 将相应操作结果以文件名EXP5-3.txt存储上传。 ●允许有2人以内的小组合作,组与组之间数据字典、表名、属性名完全雷同视同抄袭;同学之间实 验运行结果完全雷同视同抄袭。 4.实验报告内容: 1.需求分析过程 流程:学生到学生选课系统进行选修课程,查看选修课程的课程信息,选课的老师信息,以及所选的课程号。如果学生要选某个课程,则要查询这门课程的教学老师以及它是否已经被选满;如果学生要查询所选课程的选课成绩,则要查询这门的教学老师;如果学生需要重新选课,则要求先退选所选的课程。 功能:实现学生的选课,重新退订选课,查询课程成绩。 2.E-R图

数据库 教务管理系统 综合实验报告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A》 实验学期2011 至2012 学年第 2 学期学生所在系部计算机学院 年级2010 专业班级网络B101班 学生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实验成绩 计算机系制

《数据库系统A》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利用一种DBMS作为设计平台,理解并应用课程中关于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理论,能按照数据库设计步骤完成完整的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施。同时能够正确应用各个阶段的典型工具进行表示。 二、设备与环境 (1) 硬件设备:PC机一台 (2) 软件环境: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8等。 三、实验内容 1.需求分析 首先,通过调查,教务管理系统中主要有四类用户,即学生用户,老师用户,教务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对应这些用户,其处理要求的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一系列的查询和各类数据的管理及维护。其具体的处理要求如下: 1)系统管理:实现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用户,更改密码,数据备份,数据还原,注销等功能。 2)教务管理:实现教务管理人员对系统的管理,包括课程安排,成绩审核,学生成绩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功能。 3)基本信息:实现显示学生和老师以及课程、班级、系别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等)。 4)查询:包括实现学生查询,老师查询。学生查询包括自己的基本信息,自己的课程,课表,成绩等,老师查询包括查询自己的信息,自己所带班的学生,自己的课表以及学生成绩等。 5)教师对成绩的录入以及自己信息的查询与维护。 其次,该教务管理系统中,结合以上用户种类以及其具体的处理功能要求,教务管理系统要具备以下信息要求: 教务管理系统涉及的实体有: 教师——工作证号、姓名、电话、工资、邮箱;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代号等; 班级——班号、最低总学分等; 系——系代号、系名和系办公室电话等; 课程——课序号、课名、学分、最大人数等; 其中,这些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下: 每个学生都属于一个班,每个班都属于一个系,每个教师也都属于一个系。 每个班的班主任都由一名教师担任 一名教师可以教多门课,一门课可以有几位主讲老师,但不同老师讲的同一

西北工业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

1.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创建,备份,删除和还原数据库和数据表(50分,每小题5分) ●数据库和表的要求(第五版教材第二章习题 6 要求的数据库) 数据库名:SPJ,其中包含四张表:S表, P表, J表, SPJ表 ●完成以下具体操作: (1)创建SPJ数据库,初始大小为 10MB,最大为5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 式是按5%比例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5MB,按1MB增长。 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均采用默认值。 (2)在SPJ数据库中创建如图2.1-图2.4的四张表(只输入一部分数据示意即可)。 S表: P表: J表: SPJ表:

(3)备份数据库SPJ(第一种方法):备份成一个扩展名为bak的文件。(提示: 最好先删除系统默认的备份文件名,然后添加自己指定的备份文件名) (4)备份数据库SPJ(第二种方法):将SPJ数据库定义时使用的文件(扩展名为 mdf,ldf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复制到其他文件夹进行备份。 原位置: 新的位置: (5)删除已经创建的工程项目表(J表)。 (6)删除SPJ数据库。(可以在系统默认的数据存储文件夹下查看此时SPJ数据 库对应的mdf,ldf文件是否存在) 删除过后文件不存在 (7)利用备份过的bak备份文件还原刚才删除的SPJ数据库。(还原数据库)

(8)利用备份过的mdf,ldf的备份文件还原刚才删除的SPJ数据库。(附加) (9)将SPJ数据库的文件大小修改为100MB。 (10)修改S表,增加一个联系电话的字段sPhoneNo,数据类型为字符串类 型。 2.利用SQL语言创建和删除数据库和数据表(50分,每小题5分) ●数据库和表的要求 数据库名:Student,其中包含三个表:S:学生基本信息表;C:课程基本信息表;SC:学生选课信息表。 ●完成以下具体操作: (1)用SQL语句创建如图2.5-图2.7要求的数据库Student,初始大小为20MB, 最大为10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10M兆字节增长;日志文件初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Database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制定单位: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制定人:课程组 编写时间:2016年01月06日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07110640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模拟实习、独立实验、2学分、40学时 (三)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的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C/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Net编程》,《软件工程》 二、实验简介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以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主要目标,结合本专业的多门专业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Net编程》、《软件工程》等开展专业模拟实习。《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将针对一个现有的数据库应用领域,遵照《软件工程》课程中的生命周期法和软件开发规范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按照《数据库原理》中的关系规范化理论进行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并结合《.Net编程》所学基于C#语言及.Net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系统编码与调试,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任务。最后,通过提交实习报告,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通过这一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并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人才。

三、实验项目 实验一:系统需求分析(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2.熟悉数据库建模的方法 3.掌握如何将客户的实际需求转化为描述性设计语言 (三)实习(实验)内容 为将要开发的系统作出一份明确、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 1.系统的名称; 2.系统概述; 3.系统要实现哪些功能,每个功能的具体描述。 (四)实习(实验)地点 竞秀楼或竞慧楼机房 实验二:系统设计(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学习CASE工具(Visio或SA2001)的使用,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2.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实验)内容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实验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软件工程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综合实验模版

数据库综合实验 题目: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专业:计算机类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杨柯成绩: 完成日期:2016 年6月18 日

1.系统需求分析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1)图书信息的录入:要求能够将图书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 (2)图书信息的修改:根据需要修改、删除图书信息。 (3)用户登录:根据用户权限登录此系统。 (4)系统用户管理:要求可以管理系统的用户,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 (5)借阅证件信息录入:可以输入不同类型的借阅者信息,并根据需要修改、删除借阅证信息。 (6)借阅证管理:包括借阅证丢失、过期等管理。 (7)借阅管理:包括借书、还书、过期还书与书籍丢失处罚等管理。 2.系统功能设计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功能基本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录入用户的信息,显示用户名及类型,包括添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等功能。用户类型的设置使得只有超级用户才有权限访问此界面。 (2)重新登录模块:用于其他用户重新登录。 (3)图书分类管理模块:将图书分为二级分类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图书分

类等功能。 (4)图书基本信息管理模块:根据图书分类录入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其基本功能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图书信息。 (5)借阅证件类型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借阅证件类型,根据借阅证件类型确定借阅图书的时间、续借时间、借阅图书的数目等,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借阅证件类型信息等基本功能。 (6)借阅证件管理模块:根据借阅证件状态(有效、过期、挂失等)与证件类型对借阅证件信息进行管理,确定借阅者的单位、身份、借书天数、借书数目等信息,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借阅证件信息等基本功能。 (7)图书借阅管理:为系统核心部分,他根据图书借阅状态(借阅、续借、过期)来管理图书的借阅操作,包括借阅、续借、归还、丢失图书等操作功能。 3.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可以将数据规划为以下实体:图书实体、读者实体、借阅实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E-R图 4.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和E-R图,设计6个数据表如下: 表1 BookType 图书分类信息表

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数据库系统概论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概论 实验项目名称SQL SEVER 2000的系 统工具及用户管理 实验 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 级 组别 同组者实验 日期 2014年4 月24日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SQL SEVER 2000的功能及组成,熟练掌握利用SQL SEVER 2000工具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及向数据库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掌握定义数据约束条件的操作。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 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者算法描述)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熟悉SQL SEVER 2000的界面和操作。 (2)创建数据库和查看数据库属性。 (3)创建表、确定表的主码和约束条件。 (4)查看和修改表的结构。 (5)向数据库输入数据,观察违反列级约束时出现的情况。 (6)修改数据。 (7)删除数据,观察违反表级约束时出现的情况。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Windows XP SQL SERVER 2000

第二部分:实验调试与结果分析(可加页)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没有错误 错误:未能建立与WORKEPLACE\XUMENGXING的链接SQL Server 不存在或访问被拒绝 原因:未启动数据库服务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 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实验结果部分截图: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一、概述 项目背景:数据库课程设计 系统名称:教务管理系统 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8 二、需求分析 1、系统的概述 ?一个学校由很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有1个或 者多个班级。一个学生只属于1个班级,学生有姓名、学号、性别、身 份证号、入学时间等属性。 ?每个专业的每个年级都有对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指定了这个专业这 个年级的某门课程在那个学期上,学分、学时是多少。每个学院都设置 有1个教务秘书,这些信息都由教务秘书进行输入。每个院系的课程都 有自己的唯一编码,比如计算机系上的C语言,和电子系上的C语言, 虽然都是同一门课,但是编码是不同的。但是同一个院系中的相同的课 程,课程代码是唯一的。比如计算机学院的07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 学院的07计算机科学专业都有C语言课程,这两门课程的课程代码是相 同的。 ?教务秘书在每个学期的中间时刻,为下一个学期进行排课,排课的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比如08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在2009-2010年第2 学期上的课程,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得知要上什么课程,然后对这些课程 安排上课教师(比如陈越)、上课时间(比如星期2,第1-2节)和地点 (理工楼234),有的课程是单周上,有的双周,也有是每周都上的。 ?在每个学期期末,学生登录到网站上选择下一个学期需要上的课,选择 的时刻,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教材,如果某门课程的人数选满了,则不能 给任何学生选择了。 ?学生根据选择的课程进行上课,参加考试。每个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用户 名和密码登陆网站,选择这个学期自己所教的课程(一个老师可以上多 个班级的课程),输入这个班级的成绩,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 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总评成绩。这些成绩都需要进行存储。 ?为了保证安全性,老师输入的成绩并不是直接放到最终的成绩表中,而 是放在一个临时的表中,只有当教务秘书审核过后,才导入到最终的成 绩表中。

数据库实验6数据库系统设计

实验报告 学院:计信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091 姓名学号实验组实验时间2012-6-1 指导教师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六:数据库系统设计实 验目的 要求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实施方法,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实 验 要 求 本实验属于设计型实验,通过实验,加强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 实验原理 必须按照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进行:需求分析(分析用户要求)、概念设计(信息分析和定义)、逻辑设计(设计实现)和物理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概念模型设计时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即自顶向下的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再自底向上地设计概念结构,和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概念模型必须用E-R图进行表示。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然后进行关系模式的规范化。在物理设计阶段,将关系模式转化成SQL Server中的具体的数据库表,并建立表间的关系,表的索引,及相关的约束。 实 验仪器(1)硬件条件:个人计算机。 (2)软件条件:Windows 2000NT Server; MS SQL Server 2000。 实验步骤1、完成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在系统需求分析报告中包括采用的设计方法、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2、完成数据库信息要求和关系数据模型设计 使用E-R图表示对数据库中要存储的信息及语义进行详细描述,对数据约束和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

详细描述。详细描述系统需要的基本表及属性、视图和索引,对基本表的主码、候选码、外码及被参照表进行说明,对基本表中数据的约束条件进行说明。 3、完成数据库的操作和应用要求报告 在数据库的操作和应用要求报告中,详细描述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要求、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画出系统功能模块图。 4、在机器上完成整个数据库的设计。 实 验内容 要求根据周围的实际情况,自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型数据库应用项目,并深入到应用项目的现实世界中,进行系统分析和数据库设计。例如选择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或仓库管理系统等。 实验数据我设计的是车站售票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车站日常的票务处理。 一、需求分析 车站售票管理系统 员工 管理 模块 汽车 管理 模块 线路 管理 模块 车票 管理 模块 票务 信息 管理 模块 员 工 信 息 添 加 员 工 信 息 删 除 员 工 信 息 修 改 汽 车 信 息 添 加 汽 车 信 息 修 改 汽 车 信 息 删 除 线 路 信 息 添 加 线 路 信 息 修 改 线 路 信 息 删 除 添 加 车 票 删 除 车 票 查 询 车 票 信 息 购 买 / 预 订 车 票员 工 信 息 查 询 汽 车 信 息 查 询 线 路 信 息 查 询 车 票 信 息 查 询 功能模块图 1.员工管理模块: 员工有两种身份,售票员和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系统用户的添加,密码的修改操作,汽车,线路,车票信息的更新等,售票员可以查询以上信息和购买车票等。 2.线路信息管理模块:

数据库综合实验报告(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数据库综合实验报告 班级:计科*** 班 学号: **** 姓名: *** 2011年12月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开发 一、实验类别:综合型实验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实施方案,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初步掌握基于C/S 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 在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利用 Microsoft Visual C++ 6.0开发工具开发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四、实验过程 (一.)系统需求说明 1 系统功能要求设计:此系统实现如下系统功能: (1)使得学生的成绩管理工作更加清晰、条理化、自动化。 (2)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查询课程基本资料,学生所选课程成绩,修改用户密码等功能。 容易地完成学生信息的查询操作。 (3) 设计人机友好界面,功能安排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并且进一步考虑系统在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 系统模块设计 成绩管理系统大体可以分成二大模块如, 一是学生的基本信息模块,里面应该包含学生的各方面的基本信息;再者便是课程管理模块, 在该模块中应该包含有对学生成绩信息的查询和处理,如平均成绩、最好成绩、最差成绩以及不及格学生的统计等功能模块;再其次还有教师、课程等相关信息的模块;可以得到系统流程图: 登陆失败 退出系统 用户 验证 登陆成功

3 数据字典 数据项是数据库的关系中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下表分别列出了数据的名称、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能否为空。利用SQL Server 2000建立“学生选课”数据库,其基本表清单及表结构描述如下: 数据库中用到的表: 数据库表名关系模式名称备注 Student 学生学生学籍信息表 Course 课程课程基本信息表 Score 成绩选课成绩信息表 Student基本情况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Not Null 说明 Student _sno Char Primary key 学号 Student _sn char Not Null 学生姓名 Student _sex char ‘男’或‘女’性别 Student _dept char 系别 Student_age char 年龄 Student_address char 地址 course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约束控制说明 course_cno char 主键(primary key)课程号 char not null 课程名称course_cnam e course_hour int not null 课时 course_score numeric(2,1) not null 学分 score情况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约束控制说明 score_id int not null 成绩记录号 course_cno char 外部键课程号 student_sno char 外部键学号 score int 成绩 (二)数据库结构设计 1.概念结构设计 由需求分析的结果可知,本系统设计的实体包括: (1)学生基本信息:学号,姓名,性别,地址,年龄,专业。 (2)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课程号,分数,学时,学分。

数据库实验八综合性实验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库设计 项目性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数据库系统概念 开设时间: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班级: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12日

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单 开设时间:2015-2016学第一学期

一、设计部分 1.需求分析 1.1 用户需求概述 本系统为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该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进行记录统计管理。具体完成录入图书信息,录入借还书记录,录入读者信息等功能。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有: 1)学生信息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学生首次借阅图书前,必须登记并录入个人身份信息,内容包括:学号、姓名、联系电话。 2)图书信息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对于首次入库的新书,必须录入图书目录资料,内容包括: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简介。 3)借书记录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读者凭校园卡到柜台办理借书手续,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录入借书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学号、图书编号。 对读者借阅图书的限制条件包括: ①读者一次可借阅1-3本图书, ②借出未还的图书,累计不得超出5本; ③没有逾期未归还的图书,从借出之日开始计算,超过90天尚未归还则视为逾期。 4)还书记录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读者凭校园卡到柜台办理归还借书手续,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录入还书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学号、图书编号。学生可以一次归还1至多册所借阅的图书。 5)图书信息查询 该功能供学生使用,学生自行输入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作为查询条件,

系统列出满足查询条件的图书目录。 6)学生信息查询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人员使用,操作人员输入学生学号,系统列出该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历次的借阅/归还图书记录。 1.2 数据需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第二版)实验一至实验三

实验一 1-1.查询员工的姓名、职务和薪水 select employeeName,headShip,salary from employee 图1-1 2.查询名字中含有“有限”的客户姓名和所在地 select CustomerName,address from Customer where CustomerName like '%有限%'

3. 查询出姓“张”并且姓名的最后一个字为“梅”的员工。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employeeName like '张%梅' 图1-3 4. 查询住址中含有上海或南昌的女员工,并显示其姓名、所属部门、职称、住址,其中性别用“男”和“女”显示 SELECT employeeName,department,address, isnull (convert(char(10),birthday,120),'不详')出生日期, case sex when 'M'then '男' when 'F'then'女' end as 性别 from employee where (address like '%上海%'or address like '%南昌%')and sex='F'

5. 查询出职务为“职员”或职务为“科长”的女员工的信息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headship='职员' or headship='科长') and sex='F' 图1-5 6. 选取编号不在“C20050001”和“C20050004”的客户编号、客户名称、客户地址。 Select * from Customer where CustomerNo not in ( 'C20050001' ,'C20050004')

实验五、访问数据库及综合性实验练习

实验五、访问数据库及综合性实验练习 实验学时: 该实验项目使用6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https://www.doczj.com/doc/5111878064.html,操作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2、学习https://www.doczj.com/doc/5111878064.html,提供的五大对象进行数据库访问基本编程方法 3、学习数据绑定技术和使用数据绑定控件 实验要求: 1、学会https://www.doczj.com/doc/5111878064.html,访问数据库的基本编程方法。 2、能独立使用相关对象进行数据库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编程。 3、学会数据服务控件和数据绑定技术 实验环境: 1、计算机局域网环境 2、Microsoft Visual https://www.doczj.com/doc/5111878064.html,开发环境 实验内容: 1、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练习: 建立Stud数据库,并在该库中建立student和score数据表,表中字段见P217页。 注意:参照教材P217页,但实验环境是SQL Server 2000系统。 2、SQL语言练习: 完成教材P 220~223 例9.2~例9.9 3、https://www.doczj.com/doc/5111878064.html, 对象练习: 完成教材P 228~248 例9.10~例9.15 认真领会并总结上述两种访问数据库数据的方法。 4、数据源控件练习 完成教材P 264例9.17、P286~例9.21、P294~例9.23 5、综合性实验 在实验四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并完善聊天室程序。增加以下功能。 ①当客户第一次访问时,需在线注册姓名、性别、注册时间等信息,然后将信息 保存在数据库的客户信息表中(自己建库、表)。 ②维护客户信息表,提供统计和删除功能。(使用数据绑定控件显示结果) ③动态显示客户在线情况,只显示注册姓名。… 思考题: 1、分析总结https://www.doczj.com/doc/5111878064.html,类中两种访问数据库数据的方法异同。 实验报告: 1、记录实验中的关键操作步骤与方法及程序代码和程序的运行结果; 2、记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数据库实验六-综合实验

实验六数据库原理综合实验 1实验目的 (1)运用所学的数据库设计技术,针对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完成系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设计。以巩固理论课程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掌握数据库设计技术方法。(2)对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 2实验内容 给定一个应用环境,如学生选课系统、超市管理系统、某企业库存管理系统、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学校综合积分管理系统等等。(同学们课从上述选定一个题目,也可以选取一个自己较熟悉的应用环境)。完成下面的工作 2.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1)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的语义进行描述(包括功能、所需的数据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处理方法) (2)识别系统中的实体及实体的属性,分析实体之间的联系。 (3)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画出E-R图。 2.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1)根据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将E-R模型转化到逻辑模型 (2)根据应用需要和规范化理论对逻辑模型进行优化。 2.3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1)针对某种DBMS,设计数据库物理模型,包括表空间、表和索引等于物理存储有关的设计。(2)优化物理模型 (3)生成某种DBMS的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及其表。 2.4 装载数据 (1)收集真实数据或者生成模拟数据。 (2)批量加载数据到数据库中。 (3)设计一系列SQL语句,尤其是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SQL语句,已测试数据库性能。 3实验要求 (1)可以借助POWERDESIGNER等系统分析与设计辅助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也可以使用WORD文件直接生成各种设计文档。

(2)选择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应该规模适中,不宜太大太复杂,可能做不完;也不宜太小太简单,甚至仅有三两个表组成。 (3)要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4)思考题:数据库设计通常由哪些辅助工具?各有哪些优缺点? 4实验步骤 4.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1)进行需求分析。 (2)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画出E-R图。 4.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3)根据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4)对逻辑模型进行优化。 4.3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5)针对某种DBMS,设计数据库物理模型,包括表空间、表和索引等于物理存储有关的设计。(6)优化物理模型 (7)生成某种DBMS的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及其表。 4.4 装载数据 (8)收集真实数据或者生成模拟数据。 (9)批量加载数据到数据库中。

数据库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数据库实验上机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10班 学号:U201215079 姓名:候宝峰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2015-06-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一、基本SQL操作(部分选做) (1) 1)数据定义 (1) 2)数据更新 (3) 3)用SQL语句完成下述查询需求: (4) 二、DBMS综合运用(部分选做) (8) 1)学习sqlserver的两种完全备份方式:数据和日志文件的脱机备份、系统的备份功能(选做)。 (8) 2)学习系统的身份、权限配置操作 (9) 3)了解SQLSERVER的存储过程、触发器、函数实现过程 (14) 三、实验总结 (17) 1)实验问题及解决 (17) 2)实验心得 (18)

一、基本SQL操作(部分选做) 1)数据定义 参照下面的内容建立自己实验所需的关系数据 创建三个关系: 商品表【商品名称、商品类型】 GOODS【GNAME char(20),GTYPE char(10)】 主关键字为(商品名称)。商品类型为(电器、文具、服装。。。) 商场【商场名称,所在地区】 PLAZA【PNAME char(20),PAREA c har(20)】 主关键字为商场名称。所在地区为(洪山、汉口、汉阳、武昌。。。) 销售价格表【商品名称、商场名称、当前销售价格、目前举办活动类型】 SALE【GNAME char(20),PNAME char(20),PRICE FLOAT,ATYPE c har(10)】 主关键字为(商品名称、商场名称)。举办活动类型为(送券、打折),也可为空值,表示当前未举办任何活动。表中记录如(‘哈森皮靴’,‘亚贸广场’,200,‘打折’),同一商场针对不同的商品可能采取不同的促销活动。 create table goods(gname char(20) primary key,gtype char(10)); create table plaza(pname char(20) primary key,parea char(20)); create table sale (gname char(20), pname char(20), price FLOAT, atype char(10)check (atype in('送券','打折','')), primary key(gname,pname), foreign key(gname)references goods(gname), foreign key(pname)references plaza(pname));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数据库实验大作业模板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数据库实验大作业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 系统设计 课程:数据库安全实验 姓名:吴双可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信息安全 学号: 一、需求分析

1.1 编写目的 本产品实现了一个基于mySQL数据库下的学生信息查询管理系统,而本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写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由用户(学生、教师)和开发者双方共同确定的开发系统的业务需求目标,并对本系统所要实现的软件功能做一个全面的规格描述。 同时,在用户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经过需求分析和数据整理,以向整个开发期提供关于软件系统的业务和数据的技术信息和整体描述,做为软件开发的技术基础,也作为系统设计、实现的目标和测试以及维护阶段的依据。 本软件需求分析报告的适用读者为:软件用户(学生、教师)、软件需求分析人员、软件设计及开发者和相关的测试人员。 1.2 信息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飞速发展,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学籍管理方面,各种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也在不断的涌现出来,然而当前在中国仍有部分学校在应用一些旧的、功能单一而且效率低下的系统,甚至还有一些偏远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还在依靠人工进行管理和操作,这些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密保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其中有些是冗余或者针对同一目的的数据不相

吻合,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文件等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同时也跟不上信息时代高速、快捷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消息的传播速度。然而现今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长,人工管理信息的缺点日渐突出,面对庞大的学生信息量,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拥有快捷、高效的适应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正因为如此,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了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由此看来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以上开发背景,我们小组设计了一个高效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能够储存历届学生的成绩、学生和老师的个人信息,而且能够实现管理员角色的管理(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因此系统只需要几个管理人员登录系统录入成绩即可,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方便的查询信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保证了高效率和低出错率。

数据库综合实验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SQL Server 2000 陈学进于 2010年三月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用E-R图设计数据库 1.实验目的 1)熟悉E-R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表示方法。 2)掌握将现实世界的事物转化成E-R图的基本技巧。 3)熟悉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4)掌握将E-R图转化成关系表的基本技巧。 2.实验内容 1)根据需求确定实体,属性和联系。 2)将实体,属性和联系转化为E-R图。 3)将E-R图转化为表。 3.实验步骤 1)设计能够表示出班级与学生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班级实体和学生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班级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班级与学生关系的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2)设计能够表示出顾客与商品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顾客实体和商品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顾客和商品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顾客与商品关系的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表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3)设计能够表示学校与校长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学校实体和校长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学校和校长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学校与校长关系的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表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4)设计能够表示出房地产交易中客户,业务员和合同三者之间关系的数据库。 ①确定客户实体,业务员实体和合同实体的属性。 ②确定客户,业务员和合同三者之间的联系,给联系命名并指出联系的类型。 ③确定联系本身的属性。 ④画出客户,业务员和合同三者关系E-R图。 ⑤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写出表的关系模式并标明各自的主码或外码。 5)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综合实验报告

物电学院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学期2015学年第2 学期 学生所在院部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年级2013级专业班级xxxxxx 班 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xxx 实验成绩 试验时间:2015年6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D》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学校机房2015 年6月10日 【一】实验目的 (1 培养学生数据库分析和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软件结构和功能模块分析能力; (3 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进行软件开发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5 培养学生文字论述规范、清晰、严谨的能力。 【二】设备与环境 硬件:多媒体计算机 软件:Windows2003操作系统,SQL Server2008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开发环境T omcat6.0,EditPlus,JSP 【三】实验内容 教室管理信息系统 一、系统概述 教室管理信息化是学校教务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室管理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自上而下而言,必须与学校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自下而上而言,必须以作为学校主体的工作人员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基础。 学校信息系统是现存信息系统中较为复杂的一类,这是由学校本身的目标、任务和性质决定的;它应用于学校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室管理以及招生就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牵涉的信息种类十分庞杂。它融合了学校的管理思想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经验,是学校当前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的具体体现,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学校当前的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而教室管理信息系统正是这样庞大的系统中的一个系统。教室之于教师、学生、教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内容的多变性;正因为如此,教室管理信息系统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封闭的、静止的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变化和发展的系统。

实验选课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题目:实验选课系统数据库设计系别: 专业(含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实验选课系统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实验选课信息而建立的。该系统可以让选课信息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选课系统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高效的查询或修改实验选课信息。加上局域网的开放,更为学生选课带来很大的便捷,学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选课,增加选课的灵活性,提高了学校选课工作的效率,教务处的教师可以依据选课系统对选课信息进行合理的管理,为广大师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节省了时间。 二、需求分析 1.需求调查与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局域网的应用和数据的逐渐增多,近年来,人们逐渐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代替人工对管理的信息。高校也逐渐用选课系统代替人工的选课已增加选课的系统化、规范化、灵活性,提高选课的效率和对选课信息的管理效率。 2.业务流程图: 从教师开课开始,经过教务处的审核之后,教务处结合实验室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有效的课程提供给学生们进行选择。 图1:实验选课系统业务流程图 三、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的含义: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本设计由上面的实验选课系统业务流程图抽象(分类、聚集、概括)可得到实验选课系统的概念模型,用如下E-R图表示:

图2:实验选课系统E-R图 四、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实验选课系统E-R图和以下转换规则可得选课系统的关系模式。 转换规则: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2、实体型间的联系有以下几种: (1)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2)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3)m:n(3个或3个以上)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 (4)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合并。 1.实验选课系统关系模式: 如图2所示,按照上面的转换规则,可得实验选课系统的关系模式如下: (1)教师(教师号,姓名,密码,性别,年龄,系别,职称,电话); (2)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学分,实验室编号); (3)学生(学号,姓名,密码,性别,年龄,系别,班级); (4)实验室(实验室编号,实验室名称,地点,电话); (5)开课(教师号,课程号,时间); (教师号,课程号)分开为外键 (6)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学号,课程号)分开为外键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综合实验设计指导

《Access 数据库程序设计》综合实验设计指导 适用的软件名 称及版本:Access 2000 一、 综合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总体要求 运用Access 所学功能,独立完成一份具有一定实 际意义,且能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综 合实验。要求在 Windows 平台上完成Access 数据库的表、查询、窗体、报表及 宏的建立, 形成一个数据库应用 系统(如:藏书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 ,酒店管理系统等)。 2. 基本要求 (1)作业量的基本指标 所设计的数据库中应包含求解该问题的相关数据 数据库至少包含3个表; 每个表中的记录数不 能少于20条; 每条记录不少于 5个字段,并至少含有 3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数 据; (2)作业中涵盖的知识点 建立数据库及库中的 表对象的维护(增、 3. 综合实验设计提交形式 创建一个以学号命名 的文件夹,文件夹中应包含一个数据库文 件(*. mdb )和一个相 应的综合实验说明文件(*. doc )。 评分标准(方案) 达到60分为合格,60-85分为良好,85分以上优秀 综合实验设计评分标准 三、 综合实验设计说明撰写框 架 封面 占一整页,自行设计 ,形式不限,但应包括以下信息: 数据表; 删、改等基本操作); 设置表中的字段属性 (定义主键、字段大小、有效性规则、默 认值等); 表间关系的建立与修 改:一对一关系或一对多关系,至少要有 一个一对多关系; 创建三种不同类型的 SQL 查询); 建立某种形式的窗体 建立某种形式的报表 创建并运行宏; 查询(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 ,创建与用户进交行互操作的主窗体友好 ,实现对数据的统计与输出; ,操作查询, 界面; 创建一个主界面窗体 ,能够通过该窗体访问数据库中的所有对 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