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抗震设计中楼梯带来的影响

结构抗震设计中楼梯带来的影响

结构抗震设计中楼梯带来的影响
结构抗震设计中楼梯带来的影响

结构抗震设计中楼梯带来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9-26T15:11:17.9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1期作者:王华方

[导读] 摘要:楼梯作为建筑结构的重要构件,在建筑工程使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根据相关研究可知楼梯能够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产生严重影响,所以要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就应当科学合理的设计楼梯。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

摘要:楼梯作为建筑结构的重要构件,在建筑工程使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根据相关研究可知楼梯能够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产生严重影响,所以要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就应当科学合理的设计楼梯。本文将以楼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震性;楼梯;建筑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很多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其中建筑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建筑工程的抗震性问题,在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地震灾害中,由于建筑物抗震性能不优越,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成为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提升抗震设计水平,而楼梯是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的重要构件,设计人员应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楼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的影响,进而有效提升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

一、楼梯震害类型

根据相关统计可知,地震中建筑结构破坏最为严重的是楼梯间,主要有三种形式楼梯破坏:1、楼梯整体坍塌破坏,例如建筑结构梯柱容易形成短柱,形成剪切破坏;2、梯板拉压损坏;3、梯梁中部受剪破坏。产生楼梯间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楼梯具有过大刚度,进而最先被破坏[1]。

二、计算方法

在传统楼梯设计中设计人员仅考虑在地震中楼梯构件等效重力荷载的影响,对于整体刚度受到楼梯构件竖向刚度和平面刚度的影响、梯梁和梯柱等构件受到(根据刚度分类的)侧力的影响缺乏必要的考虑。有限元利用ETABS-V9构建结构模型,通过壳单元模拟楼梯的斜板和平台板并构建层间构件模型,不计斜板刚度和挠度受到踏步刚度的影响[2]。

三、计算模型

某工程为8层框架结构的写字楼,开间方向(x向)柱距3.8米,为10跨,总长为39米;进深方向(y向)柱距为6,2.4,6米,为3跨,宽度和为14.4米;底层的层高为4.6米,其余每层为3.8米;柱510*510mm(C30),主梁310*510mm(C30),板厚110mm,梯梁210*410mm (C30),梯柱230*230mm(C30);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第3组,场地类别3类;基本风压为0.46kN/m;恒载为

2.6kN/m,活载为3kN/m,均布荷载为24kN/m;特征周期为0.4s;场地粗糙类别是B类;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绘制楼梯采用线拉成面,采用双跑楼梯。运用直线杆单元进行柱、梁的模拟,用空间杆件做直线杆,具有双轴剪切变形、轴向变形、扭转、双向弯曲效应,运用模单元模拟楼板[3]。依据楼梯的不同位置布置单元构建了12种模型,运用不计入和计入楼梯模拟构件。如图1所示[4]。

图1建筑结构平面示意图

四、地震作用下楼梯构件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位置1(模型1)运用不计入和计入两种楼梯情况的有限元分析,在表1中列入分析结果,分析表1可知结构x向与y向都受到楼梯一定程度的影响,y向受到的影响更大。

楼梯设计步骤及例题

楼梯设计步骤及例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例题1:某内廊式三层办公楼的楼梯间,层高为 3.3m,试设计该楼梯(写出基本设计步骤):计算楼梯的梯段宽、梯段长、踏步宽、踏步数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平台梁标高,并绘出楼梯间一、二层三层平面图。(楼梯间墙宽240m m)设计步骤:(20分) 1.先设楼梯宽度A=1.1m(公共建筑楼梯宽度应≥1.1m) 2.根据办公楼踏步尺寸要求,假设踏步宽b=300mm,踏步高 h=150mm,2h+b=600mm 3.确定每层楼梯踏步数量为N=N/h=3300/150=22级,单跑楼梯段踏步数 为11级 4.计算梯段长度:D=(N/2-1)*b=(11-1)*300=3000mm 5.计算楼梯间进深L=D+D’+D’’+2*120=3000+1100+550+240=4890mm D’为中间休息平台宽度,至少≥A=1100mm,D’’为楼层休息平台宽度,开敞式楼梯间D’’取550mm~600mm 6.计算楼梯间开间:B=2A+C+2*120=2*1100+60+240=2500mm C为楼梯井宽度,一般楼梯间开间、进深尺寸符合3M模数,所以调整开间尺寸为B=2700mm,楼梯宽度定为A=1200mm。 7.调整进深尺寸L=5100mm,楼梯间休息平台宽度为D’=1200mm,D’’= 660mm。 8.楼梯第一跑休息平台标高为3300/2=1650mm,假设平台梁高度为 300mm,则梁底标高为1350mm。

例题2:已知:某住宅双跑楼梯,层高3m。室内地面标高为,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为,楼梯段净宽1.1m,楼梯间进深5.4m。楼梯间墙厚240mm,忽略平台梁高度和楼板厚度。现要求在一层平台下过人,请写出调整方法和具体步骤,并画出调整后的楼梯建筑剖面图,绘制到二层楼面高度即可,并标注尺寸和标高。 解:楼梯性质为住宅楼梯,且层高3m,设踏步高h=150mm,踏步宽 b=300mm。 按双跑楼梯一层平台下不过人考虑,此时梯段水平投影长度为 9*300=2700mm。 一层平台处标高为,即平台下净高为1500mm,不能满足2m的净高要求。由于室内外高差和楼梯间进深的限制,故采用适当降低入口处室内地面并同时加长第一跑梯段结合的方法来调整: 1、将入口处室内地面降低两个踏步,标高变为,此时室内外高差150mm。 2、同时将第一跑梯段增加两个踏步,但总踏步数不变,从一层至二层仍为20个踏步,第一层休息平台高度调整为1.8m。 3、调整后一层平台下净高为1800+300=2100mm,第一跑梯段水平投影长度为11*300=3300mm。 4、绘图(中间休息平台净宽大于等于1100mm。)图略 作业1、三层住宅楼梯间进深5.4米,开间2.7米,层高2.7米,室内外地坪高差0.6米,从楼梯平台下入口,采用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

板式楼梯抗震设计

浙江建筑,第26卷,第12期,2009年12月Zhejiang Constructi on,Vol .26,No .12,Dec .2009 收稿日期:2009-08-03 作者简介:郑丹伟(1980—),女,江西南昌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板式楼梯抗震设计 Aseismic Design of Cranked Slab Stairs 郑丹伟,郑亦清 ZHEN G D an 2w ei,ZHEN G Yi 2qing (上海启合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63) 摘 要:对板式楼梯受力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指出板式楼梯传统设计方法的弊端,提出楼梯抗震设计的概念及构造措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板式楼梯;抗震设计;构造措施 中图分类号:T U3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09)12-0009-03 楼梯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板式和梁式。板式楼梯由于外形美观、施工相对简便,所以广泛运用于各类建筑中。而楼梯间作为生命疏散通道,是每栋建筑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楼梯间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破坏力巨大。在大震时,楼梯作为重要的逃生通道,破坏相当严重,并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以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为例,震害表明,楼梯往往在主体结构破坏前产生各种形式的破坏,影响 正常使用及结构安全[1] 。为此,我们不得不对传统的板式楼梯设计方法提出疑问。 1 板式楼梯传统设计方法 1.1 楼梯间墙体为承重墙 这类建筑主要为砌体结构。楼梯主要由梯段板 (T B )、平台板、平台梁(T L )组成。其一般剖面见图1。1.2 楼梯间墙体为填充墙 这类建筑主要为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楼梯主要由梯段板(T B )、平台板、平台梁(T L )以及楼梯柱(TZ )组成。其一般剖面见图2。 对于上述两种最常用的板式楼梯形式,无论平台梁是支承在承重墙上还是框架梁或梯柱上,传统设计时均进行了简化处理。 楼梯不参与整体结构的 图1 板式楼梯剖面示意图 内力计算,而是将楼梯处楼板开洞,仅将楼梯的竖向荷载折算到承重墙或框架梁上,楼梯再单独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构件计算和配筋,不考虑地震作用。梯段板两端视为部分嵌固支座,跨中弯矩系数根据支座嵌固条件的不同,按1/8~1/10取值。为避免梯段板在支座处产生过大的裂缝,在板面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一般取<8@200,长度为Ln /4。在垂直受力钢筋方向,按构造配置分布钢筋,并要求每个踏步内至少有一根分布钢筋。其一般配筋见图3。 平台板和楼梯梁均按简支板、简支梁进行计算。梯段板、平台梁、平台板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

发布于2011-12-05 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 ——总工程师邓永强前言 汶川大地震被损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其中一个特点是楼梯构件的破坏,影响了逃生通道安全,造成人员伤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修订时增加了结构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影响的要求,并在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细化了各项要求。 在建设部对上海的建设工程质量历年检查中,09年5个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由于计算中没有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无一例外被提出意见;11年保障性用房(剪力墙结构)检查被认为上海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设计不统一。 综上所述,有必要认真研读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目前常用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方法。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震害表现 在地震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梯问题与砌体结构有所不同,砌体结构由于楼梯间整体性不足,地震中墙体破坏或倒塌造成楼梯段支座失效,进而导致整个楼梯间的破坏;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尤其是框架结构),楼梯的梯板等构件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对结构的刚度及扭转作用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由于支撑效应使楼梯板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地震时楼梯段处于交替的拉弯和压弯受力状态,当楼梯段的拉应力达到或超过混凝土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受拉破坏(见图一、图二)。而楼梯间的平台梁,则由于上下梯段的剪刀作用,产生剪切、扭转破坏(见图三、图四)。

二、现行规范的相关条款及基本要求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相关条款 第3.6.6条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第6.1.8条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2 楼梯间宜设置抗震墙,但不宜造成较大的扭转效应。 第6.1.15条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2 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体现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3 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 第13.3.4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5 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围护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相关条款 第6.1.4、6.1.5、8.1.7条提出了与《抗规》基本相同的要求,仅6.1.5条第4款高于《抗规》要求。 第6.1.5条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有自身稳定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 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3、现行规范的基本要求 结合条文说明理解,规范允许根据不同的具体结构,判断楼梯构件对整体的可能影响很大或不大,然后区别对待,并不要求一律参与整体结构的计算,但楼梯构件自身应计算抗震。 现行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可归纳为:是否参与整体抗震计算,视情况而定;楼梯构件应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加强楼梯间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拉结。 三、SATWE楼梯参与计算的应用情况 1、SATWE楼梯计算 目前在PKPM系列中自动生成的楼梯(2跑生成基本正常),梯柱默认采用300×300,归为支撑;梯梁默认采用200×400,归为框架梁;平台标高框梁默认采用250×500,归为框架梁;斜梯段板默认采用120厚,归为非框架梁。默认值在楼梯自动形成后可以修改,易疏忽,且易出错。 构件按各自归类形式提供内力、配筋计算结果。 SATWE使用说明明确,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2.10~6.2.14条计算,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按《混凝土规》第6.2.23条计算。当梯板存在拉力时,计算结果单独给出最大轴力(均为拉力、未见给出压力),配筋仍按受弯构件方式给出支座及跨中等分7个截面的正、负弯矩计算结果。根据梯板有无轴力或轴力大小对比,似乎已考虑拉力的存在,如何考虑未见交代。 2、计算对比 在研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统一培训教材第九讲“框架结构楼梯设计”及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广厦软件有限公司焦柯等撰写的《楼梯参与结构整体工作的计算分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单跨、多跨,对称、偏置,或在楼梯间设置长短不等的抗震墙等不同因素组合,建立不同的结构模型,采用08或10版软件计算分析对比。 其中为较明显地体现楼梯间的影响,特建立了一个单跨、楼梯偏置的框架结构模型,7开间(开间4m)、跨度7.5m、6层(层高3.6m);恒载5kN/m2(楼梯间7 kN/m2)、活载2kN/m2(楼梯间3.5 kN/m2)、外框梁上线荷载10 kN/m。按照上海地区常规控制参数分别采用08或10版软件计算、不考虑或考虑楼梯构件对结构整体的影响,不同版本、不同方式主要控制指标变化对比见表一。 表一:单跨框架(楼梯偏置)主要控制指标变化对比表

走廊和楼梯间的照明设计

1引言 走廊和楼梯间作为建筑物内平时人员流动和应急疏散时的通道.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人员流动而非长期工作或停留的场所.人们对走廊和楼梯间照明的要求不高.“亮一点.暗一点都无所谓”。设计人员在布灯时往往是凭感觉布几个灯.很少仔细斟酌照度够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灯具厂家不能提供灯具的配光曲线或相关的技术数据.因此也缺乏基本的计算条件 这样凭感觉布灯的后果往往是实际情况与规范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而走廊和楼梯间应急照明的照度是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必须谨慎对待。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走廊和楼梯间的照明设计问题.希望通过具代表性的案例,得到一些普遍适用的结论。 2走廊和楼梯间布灯方式 走廊和楼梯问的照明设计是建筑物照明设计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与建筑物整体的功能或使用性质相协调同其它室内照明一样.其所提供的视觉环境不仅要满足生理的要求.也要满足心理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照明方式实际工程应用中,走廊常见的布灯方式有三种: a.在走廊上按结构梁的分隔布置吸顶灯这种方式在工程设计中最常采用。适用于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或工业、教学、办公、科研类建筑的楼梯间或走廊上.特别是外走廊上。吸顶灯具配备有防尘垫圈,密封性能好,能避免小飞虫进入灯罩,适用于外走廊风尘和蚊虫较多的地方这种照明方式的照度水平不高,但造价低。正规厂家生产的这类灯具.其灯罩选用的材料透光性能良好.且光线柔和.不易变色,灯具的效率较高.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时应尽量选用优质产品。此种布灯方式.可以采用点照度计算法计算照度值 b.采用嵌入式筒灯这种方式适用于有吊顶的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或宾馆、酒店或其它康乐场所的走廊和楼梯间内。嵌入式筒灯的光源一般采用暖色调小功率节能灯管,用于营造温馨、安祥或浪漫的气氛.以便能与建筑物的整体功能相协调 由于筒灯灯杯的深浅宽窄不同.筒灯又分为立式筒灯和卧式筒灯,每一种形式又有多种样式。配光曲线各异.一般属于窄配光或中配光的灯具设计选用

楼梯设计方案方法步骤及一般楼梯踏步设计方案尺寸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及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 1.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和宽、梯段长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等。(注意:双跑楼梯每层踏步级数最好取偶数,使两跑踏步数相等。)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初步确定踏步宽b和踏步高h(注意:b≮bmin,h≯hmax,bmin和hmax分别为各类建筑的最小踏步宽和最大踏步高。) b、h的取值可参考表2.1和表2.2。 表2.1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 名称踏步高/mm 踏步宽/mm 最大值常用值最小值常用值 住宅 175 150~175 260 260~300 中小学校 150 120~150 260 260~300 办公楼 160 140~160 280 280~340 幼儿园 150 120~140 260 260~280 疗养院 150 300 剧场、会堂 160 130~150 280 300~350 (2)根据楼梯间开间尺寸确定梯段宽度B和梯井宽度。 (3)确定踏步级数咒,调整踏步高矗和踏步宽b,用层高H除以踏步高h,得踏步级数n≈H/h,当以为小数时,取整数,并调整踏步高h (h≈H/n),用公式b+h=450(mm),或b+2h=600~620(mm),确定踏步宽b。 。)梯段宽 (。注意确定楼梯平台的宽度 (4) (5)由踏步宽b及每梯段的级数,确定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L。 ( 为级踏步的踏面数)。 2.根据上述尺寸画出楼梯底层、二层及顶层平面图的草图 3.确定楼梯结构及构造形式 确定楼梯为现浇或预制、梯段为板式或梁板式,以及平台板的支撑方式。 4.进行楼梯净空高度的验算,使之符合净空高度要求 对于底层平台下做出入口时,应验算平台梁下净空高度是否满足2m的要求。若不满足,可通过下列途径加以调整: (1)降低楼梯间底层平台梁下的室内地坪标高。 (2)将底层第一梯段增加级数。 (3)底层设一跑直通二层。 (4)将第一跑坡度适当增大,抬高底层平台标高。 (5)将(1)、(2)、(3)、(4)种方法结合使用。 5.根据平面图、剖切位置,及上述尺寸绘制剖面草图 根据计算的踏步级数和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先画出全部踏步的剖面轮廓线,然后按所选定的结构形式画出梯段板厚(梁板式梯段还应画出梯梁高);画出平台梁及平台板;画出端墙及墙上的门、窗、过梁等。 6.根据剖面图调整好的尺寸,对平面图进行调整,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7.完成剖面图,加深并标注 附书:楼梯构造设计 一、目的要求

楼梯间与楼梯结构的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建议

楼梯间与楼梯结构的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建议 马海军 天津大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300457 刊名:城市建设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2009,(33) 摘要:参阅了唐山、汶川地震中震害的文献资料和现场报道的基本情况,并作了简要分析,针对楼梯间及楼梯结构的震害问题,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以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工程结构防震抗震能力。 关键词:地震;楼梯间;楼梯结构;震害分析;设计建无论是公用建筑还是民用建筑,最薄弱的地方是楼梯间。而当发生地震和火灾时,楼梯是重要的紧急逃生竖向通道。疏散时密集的人群又使得很大的活荷载集中在楼梯间及楼梯段上,这些相对来说是建筑比较薄弱的地方。此时,楼梯的堵塞和破坏会延误撤离及救援和消防人员的工作,从而导致严重伤亡 一、楼梯结构概念 之所以提出楼梯结构的概念,是因为传统的楼梯设计并无具体的结构设计要求,形式多样,无完整的结构概念。因此作者认为应该将楼梯设计提升到一个局部结构单元的层次。这是因为:(1)楼梯间的本身特点决定了此处有大量墙体的存在将集中地震力,而这个地震力的传递途径在传统的设

计理念中并未予以计算和设计,存在传力途径不清晰的问题,所以要对楼梯的布置和结构形式做具体要求(可参考新抗震规范);(2)楼梯仅承担和传递竖向力,导致自身和支承构件(比如外墙)抗震承载力偏低。将楼梯提升到局部结构单元,就意味着需要对楼梯进行竖向和水平传力体系设计,需要将楼梯的水平荷载和抗震承载力定量化,引入抗震构造措施的具体要求,同时明确支承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可参考新抗震规范);(3)采用“放”,“缓”,“抗”的设计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化解楼梯子结构与周边整体结构的互相“矛盾”和依存”关系。 二、楼梯间抗震设计建议 楼梯具有沿房屋全高的刚性构件和主体结构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特性。为了达到稳固、实用的目的,建造时除了必须达到功能上的要求外,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达到抗震的效果。地震时,楼梯间较为薄弱,其破坏主要来自于与其相连接的墙体的破坏,而位于这些部位的墙体往往由于受到嵌入墙内楼梯段的削弱,所以其破坏程度一般比其他部位的墙体更严重。另外,由于楼梯间的开间小,因而其水平方向的刚度相对较大,这样,它分配到的地震力也就较大;而且,由于在这里的墙体沿高度方向缺乏强劲的支撑,所以空间的刚度较差;加上顶层休息平台以上的外纵墙常常达一层半高,其稳定性很差。所有这些都是造成楼梯间的震害比其他部位严重的原因,尤其是它的上部结构。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见在实际设计当中可以有几种简化方

关于楼梯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关于楼梯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1 坡度与踏步尺寸 (1) 坡度 指的是楼梯段的坡度,即楼梯段的倾斜角度。 坡度有两种表示法,即角度法和比值法。 一般楼梯的坡度在23°~45°之间,常用30o左右,舒适角度26o-34’。坡度超过45°时,应设爬梯;坡度小于23°时,应设坡道。 (2) 踏步尺寸: 踏面宽和踢面高,踏面是人脚踩的部分,宽度一般为250~320mm。 踢面高与踏面宽有关,根据人上一级踏步相当于在平地上的平均步距的经验,踏步尺寸可按下面的经验公式来确定:2h+b=600--620 式中h—踢面高度;b—踏面宽度;600~620mm—人的平均步距。

踢面高:一般为100~200mm 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民用建筑楼梯踏步尺寸b、h的取值可按《民用建筑通则》表选定。 住宅规范的规定 圆或弧形楼梯规定

2 楼梯段宽度与平台宽度 (1)梯段宽度 楼梯段宽度:指楼梯段临空侧扶手中心线到另一侧墙面(或靠墙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宽度根据设计人流的股数、防火要求及建筑物使用性质等因素确定。 每股人流按500~600mm宽度考虑,单人通行时为900mm,双人通行时为1000~1200mm,三人通行时为1500~1800mm,其余类推。同时,需满足各类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梯段宽度的限定。如住宅≥1100mm等。 注:每股人流宽度为0.55+(0~0.15)m. (2)平台宽度

保证通行人行顺畅和搬运物品的方便。 住宅:中间平台宽度D1和楼层平台宽度D2,平台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宽度,并≮1200mm。

平台宽度的确定

根据楼梯间的尺寸、梯段宽度等,确定平台深度。中间(楼层)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对于直接通向走廊的开敞式楼梯间,其楼层平台可借用建筑的走廊,因此楼层平台深度可不受此限制,但是为了避免走廊和楼梯上的人流相互干扰,并且为了便于使用,应留有一定的缓冲宽度,一般为500宽。 3 楼梯的净空高度 包括楼梯段上的净空高度和平台上的净空高度。 (1)楼梯段上的净空高度: 踏步前缘到上部结构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2m。 (2)楼梯平台净高度: 确定楼梯段上的净空高度时,楼梯段的计算范围应从楼梯段最前和最后踏步前缘分别往外300mm算起。

楼梯设计七步骤设计法

楼梯设计七步骤设计法 为了使楼梯设计工作既快捷又合理,这里介绍一种设计方法,可以概括为“七步骤设计法”。七步骤设计法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前四个步骤,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和以往的经验,事先确定(假定)一些楼梯的基本数据,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做准备工作;第二个阶段为后三个步骤,主要是在前四步设计的基础上,分别对楼梯间开间、进深、层高(通行净高)三个方向的布置进行验算,以检验第一阶段所假定的基本数据是否合理。验算结果合理,楼梯设计就此结束;如果盐酸结果不合理,就要重新调整前面所假定的基本数据,再按同样的步骤进行验算,直到出现合理的结果为止。 下面就以一实例为例,按七步骤设计法进行设计。 某砖混结构多层教学楼,开敞式平面的楼梯间,其平面如图所示。楼梯间的开间轴线尺寸为3600mm,进深轴线尺寸为6000mm,层高尺寸为3600mm,室内外高差450mm,楼梯间需设置疏散外门。楼梯间外墙厚360mm,内墙厚240mm,轴线内侧墙厚均为120mm。走廊轴线宽2400mm。试设计此楼梯。 (1)确定(假定)楼梯段踏步尺寸b和h 由于本例为教学楼,属于公共建筑,楼梯段的坡度不宜取得过大,参照表5-1中的学校建筑类型的数据,取踏面宽b=300mm,踢面高h=150mm.此时h/b=150/300=1/2 (2)计算每楼层的踏步数N 根据已知层高的条件和前已确定的踢面高尺寸,每楼层的踏步数N=H/h=3600/150=24(步)

(3)确定楼梯的平面形式并计算每跑楼梯段的踏步数n 本例采用双跑平行式楼梯平面形式。因此,每跑楼梯段的踏步数 n=N/2=24/2=12(步)每跑楼梯段12步踏步,少于18步,大于3步,符合基本要求。 (4)计算楼梯间平面净尺寸 根据所列的已知条件,参照图的平面尺寸关系,可以得到如下尺寸。 开间方向的平面净尺寸:3600-120×2=3360mm 进深方向的平面净尺寸:6000-120+120=6000mm (5)开间方向的验算 在楼梯间平面的开间方向净尺寸的范围之内,应布置两个等宽度的楼梯段和一个楼梯井,现取楼梯井宽度B1=160mm,则楼梯段的宽度尺寸B=(3360-160)/2=1600mm。梯段宽度1600mm满足公共建筑楼梯段最小宽度限制的要求。 (6)通行净高的验算 按半层高度计算,首层中间休息平台的标高为1800mm,考虑平台梁的结构高度(平台梁高取350mm,按其跨度的1/10左右),平台梁下部的净空高度只有1.450m。这显然不能满足基本的通行要求。首先考虑利用现有的部分室内外高差,在室外保留100mm高的一步台阶,其余350mm设成两步台阶移入室内,这样,平台下部的净空高度达到1.450+0.350=1.800m。再考虑将首层高度内的两跑楼梯段做踏步数的调整,将原来的12+12步调整为14+10步,这样平台梁底的净高又增加了150×2=300mm,平台梁下部的净高达到1.800+0.300=2.100m,满足2.000m的净高标准。 (7)进深方向的验算 楼梯间平面进深方向净尺寸范围之内,布置一个中间休息平台(宽度)、一个楼梯段水平投影长度)和一个楼层休息平台(宽度)。前述设计结果已经形成了三种楼梯段长度,即14、12、10步,如果取最长的14步楼梯段进行验算,其余两种情况将不成问题。 取中间休息平台宽度D=1800mm,略大于楼梯段的宽度B=1600mm,则楼层休息平台的宽度D1=6000-300×(14-1)-1800=300mm,可以起到与走廊通道之间一定的缓冲作用。 当楼梯段的长度为12步和10步长时,其楼层休息平台出的缓冲宽度分别为300+(300×2)=900mm和300+(300×4)=1500mm。 至此,楼梯间开间、进深方向及通行净高的验算结果全部合格,楼梯设计完成。

关于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的思考

关于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的思考 摘要:框架结构是由梁与柱构成的,主要针对的是建筑群体中的大型楼房所能 用到的。在框架中楼梯属于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安全逃离通道之一,它能够在地 震来临之际,进行有序的疏散以及逃离。在以往的地震之时,没有一个相对安全 有效的方法能够让楼梯依旧处于比较坚固的状态。所以对此需要一个完整的设计 理念,如何能够让楼梯在自然灾害之下,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框架设置;楼梯设计分析;设计建议 明确建筑内楼梯结构内力必须大于外力,以此为前提提升其整体抗震性能, 在发生地震时,能够保持正常形态,继而来帮助更多人安全逃离。根据楼梯的构 成是由梁与柱构成的,主要的使用材料是钢筋混凝土。楼梯内力结构建造质量的 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其抗压能力,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 测试。地震中,为何在很多主体结构无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楼梯结构却遭到了严 重的破坏,丧失了其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应该发挥的功能。 一、楼梯抗震设计概述 建筑物中,楼梯是地震逃跑的重要生命通道,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但是自 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凸显出很多的房屋楼梯遭到了严重的震后破坏,失去了其楼梯本身应该具有的功能。所以,其设计抗震楼梯的原理首先在于是对 于材料的选择与以往楼梯材料的不同,考虑如果能够将楼梯的框架与其房屋本身 相互独立起来的话,是否会有所作用。 二、楼梯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首先,对于其楼梯模型的设计建造,应该有其必要的数据计算与统计。并且 符合房屋最基本的实际生活应用,需要考虑其楼梯构件对整体房屋的影响。 其次,对于其框架结构的构成,楼梯中的整体布局不应该导致整个结构的平 行面的不规则与不规整。还有对于楼梯构件的地震抗震承受力的计算,同时减少 楼梯的构件对于整体结构刚度的影响。楼梯的布置应该避免其不规则,应该将楼 梯加入整体抗震的计算中来。 最后,材料的选择问题应该重视,比如选择LVL新型的材料,这种材料与之 传统情况下的水泥、钢筋包括木质的材质相比,主要的优点就是其强度高、密度 小等,最关键的是其承载力大。 三、模型与实际不符的原因 楼梯设计模型与实际中的受力不符,对梯梁所进行设计计算的分析以及配筋 率设计时候,更应该重视梯梁两端之间更具体的支承条件是什么。所以需要特别 点出来的是:当梯梁一侧或两侧支承于有比较大刚度的框架或者剪力墙时,与楼 层框架梁相同,支座处应考虑实际存在的负弯矩作用,根据计算结果,配置相应 的支座钢筋。 一般常见的梯梁和梯板以单跨居多,若遇到多跨的情况,应注意楼梯计算模 型与实际受力情况相符的问题。多跨梯段的计算模型也能认为是斜置的多跨连续梁,设计在休息平台标高位置的梯梁相当于多跨梯板的底部支座,因此这个区域 就存在支座负弯矩作用,梯板配筋时应考虑到设置支座负筋。如果没有能根据实 际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以及配筋设计时,也许会造成楼梯设计的安全隐患。所 以在抗震楼梯设计时,应该注意到每个楼梯梯梁和梯段的实际受力的状态,不但

楼梯设计步骤及例题(精)

1. 例题 1:某内廊式三层办公楼的楼梯间,层高为 3.3m ,试设计该楼梯(写出基本设计步骤:计算楼梯的梯段宽、梯段长、踏步宽、踏步数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平台梁标高, 并绘出楼梯间一、二层三层平面图。(楼梯间墙宽 240mm 设计步骤:(20分 2. 先设楼梯宽度 A=1.1m(公共建筑楼梯宽度应≥ 1.1m 3. 根据办公楼踏步尺寸要求 , 假设踏步宽 b=300mm,踏步高 h=150mm,2h+b=600mm 4. 确定每层楼梯踏步数量为 N=N/h=3300/150=22级, 单跑楼梯段踏步数为 11级 5. 计算梯段长度 :D=(N/2-1*b=(11-1*300=3000mm 6. 计算楼梯间进深L=D+D’+D’’ +2*120=3000+1100+550+ 240=4890mm D ’ 为中间休息平台宽度, 至少≥ A =1100mm , D ’’ 为楼层休息平台宽度,开敞式楼梯间D ’’ 取 550mm~600mm 7. 计算楼梯间开间 :B=2A+C+2*120=2*1100+60+240=2500mm C 为楼梯井宽度, 一般楼梯间开间、进深尺寸符合 3M 模数, 所以调整开间尺寸为 B=2700mm,楼梯宽度定为 A=1200mm。 8. 调整进深尺寸 L=5100mm,楼梯间休息平台宽度为D ’ =1200mm, D ’’ =660mm 。 9. 楼梯第一跑休息平台标高为 3300/2=1650mm,假设平台梁高度为 300mm ,则梁底标高为 1350mm 。

例题 2:已知:某住宅双跑楼梯, 层高 3m 。室内地面标高为 0.000, 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为 -0.450,楼梯段净宽 1.1m ,楼梯间进深 5.4m 。楼梯间墙厚 240mm ,忽略平台梁高度和楼板厚度。现要求在一层平台下过人 ,请写出调整方法和具体步骤,并画出调整后的楼梯建筑剖面图,绘制到二层楼面高度即可,并标注尺寸和标高。 解:楼梯性质为住宅楼梯,且层高 3m ,设踏步高 h=150mm,踏步宽 b=300mm。 按双跑楼梯一层平台下不过人考虑,此时梯段水平投影长度为 9*300=2700mm。 一层平台处标高为 1.500, 即平台下净高为 1500mm , 不能满足 2m 的净高要求。 由于室内外高差和楼梯间进深的限制, 故采用适当降低入口处室内地面并同时加长第一跑梯段结合的方法来调整: 1、将入口处室内地面降低两个踏步,标高变为 --0.300,此时室内外高差 150mm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抗震设计建议 Seismic Design Method of Stair in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李文峰 苗启松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5) 摘 要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楼梯普遍发生了严重破坏。本文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楼梯构件震害形式,通过数值方法分析了不同楼梯布置方式的抗震性能和破坏特点,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构件布置形式的提出了设计建议。 Abstract In Wenchuan Earthquake, stairs of frame structures were severely damaged. Some typical types of seismic damage are listed in this paper. The seismic property and damage feature of different kind of stair layout is analyzed by numerical method. Advices on design method of stair in frame structure are proposed. 关键词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调查,楼梯布置形式,设计建议 1. 引言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中,发现大量的楼梯间破坏的情况。其中,框架结构中的楼梯间破坏最为严重。以往的结构设计中,一般不考虑楼梯间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也不考虑楼梯构件的地震反应,导致楼梯构件过早破坏且破坏严重。本文介绍了震害调查中楼梯构件的破坏情况,分析了楼梯震害发生原因及楼梯对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楼梯地震表现及减小楼梯对框架结构影响的设计建议。 2 楼梯震害调查 汶川地震中,各种结构类型中均发现存在大量的楼梯间破坏的情况。其中,框架结构中的楼梯间破坏最为严重,图1~图4列举了常见的几种破坏形式。 图1 框架结构梯梁剪断 图2 框架结构梯板拉断

楼梯设计规范与标准

楼梯设计规范与标准 [概要]:一、楼梯1.楼梯:角度在20。~45。之间,舒适坡度为26。34,即高宽比为1/2;二、楼梯数量的确定1.公共楼梯和走廊式住宅一般应取二部楼梯,单元式住宅可例外;2.2~3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列要求,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一、楼梯 1.楼梯:角度在20。~45。之间,舒适坡度为26。34′,即高宽比为1/2; 二、楼梯数量的确定1.公共楼梯和走廊式住宅一般应取二部楼梯,单元式住宅可例外;2.2~3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列要求,可设一个疏散楼梯:耐火等级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一、二级二、三层500 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三级二、三层200 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四级二层200 第二层人数之不超过30人3.九层和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m2,且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4.九层和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三、楼梯位置的确定1.楼梯应放在明显和易于找到的部位;2.楼梯不宜放在建筑物的角部和边部,以便于荷载的传递;3.楼梯应有直接的采光和自然通风;4.五层及以上建筑物的楼梯间,底层应设出入口;在四层及以下的建筑物,楼梯间可以放在距出入口不大于15m处。 四、楼梯细部尺寸 1.踏步宽(b)、高(h)应符合以下关系之一:b+h=450mm b+2h=600~620mm 2.梯井宽度以不小于150mm为宜; 3.楼梯段最少踏步数为3步,最多为18步;梯段宽度取决于通行人数和消防要求;⑴每股人流宽度=平均肩宽(550mm)+少许提物尺寸(0~150mm)⑵消防要求每个楼梯必须保证二人同时上下,梯段最小宽度1100~1400mm;⑶室外疏散楼梯梯段最小宽度800~900mm。 4.楼梯栏杆和扶手⑴扶手表面的高度与楼梯坡度有关(15。~30。取900, 30。~45。取850, 45。~60。取800, 60。~75。取750);⑵水平的护身栏杆应不小于1050mm;⑶楼梯段的宽度大于1650mm(三股人流)时,应增设靠墙扶手;楼梯段的宽度超过2200mm(四股人流)时,还应增设中间扶手。 5.楼梯休息平台梁与下部通道处的净高尺寸不应小于2000mm,楼梯之间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商店疗养院综合医院公路汽车客运站电影院剧场共用楼梯户内楼梯办公楼梯室外楼梯室内楼梯室外楼梯主要疏散楼梯舞台上金属梯等最小宽度b 250 220 260 梯段坡度不应大于30o 280 300 280 280 梯段坡度不应大于60o 最大高度h 180 200 150 160 150 160 160 梯段净宽(mm)≥1100≥1000 ≥750≥900 ≥1400 ≥1650 ≥1650 二楼侯车厅疏散楼梯通向地面候车厅二楼侯车厅疏散楼梯直接通向室外≥1400 ≥1100 ≥1100 ≥600 ≥1400 ≥3000 栏杆高度与要求(mm) 不宜小于900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110 幼儿扶手不应高于600, 栏杆垂直线饰间净距≤110 室内栏杆≥900室外栏杆≥1100 ≥1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高度不应小于900应设坚固连续的扶手其他梯井宽大于200时必须采取防儿童攀滑措施除设成人扶手在

抗震设计论文建筑设计论文

抗震设计论文建筑设计论文 小议建筑抗震设计 [摘要] 今年“3·11”日本大地震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强的地震之一,但即使在经历了如此强烈的灾害之后,我们看到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和建筑损失并不是十分严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关注。本文针对建筑抗震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建筑设计抗震设计 自从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就对城市建筑和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如果严格按照防震标准设计施工,大部分建筑应该能抵挡一些震级较强的地震。但经历了汶川地震后,我们看到仍然有大量没有达标的建筑物倒塌。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他们所有的建筑都具有较强的抗震功能,在结构上多采取框架钢结构及木质结构。在日本地震后的废墟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不少保留完好的建筑,倒塌后的房屋也没有太多建筑垃圾,便于震后的重建工作,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从总体上起着直接的控制主导作用。结构设计很难对建筑设计有较大的修改,建筑设计定了,结构设计原则上只能是服从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如果建筑师能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较好地考虑抗震的要求,则结构工程师就可以对结构构件系统进行合理的布置,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以及相应产生的地震作用和结构受力与变形比较均匀协调,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和抗震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如果建筑师提供的建筑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抗震要求,那就会给结构的抗震设计带来较多困难,使结构的抗震布置和设计受到建筑布置的限制,甚至造成设计的不合理。有时为了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得不增大构件的截面或配筋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由此可见,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对整个建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主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震害表明,许多平面形状复杂,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进、侧翼的过多伸悬、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唐山地震就有不少这样的震例。平面形状简单规则的建筑在地震中未出现较重的破坏,有的甚至保持完好无损。沿高度立体空间形状上的复杂和不规则在地震时都会造成震害。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刚度发生突变的部位更易产生破坏。因此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扇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的体型,尽可能少做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伸翼。在体型布置上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型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

楼梯的设计步骤

一、楼梯设计步骤和方法 ? A .已知楼梯间开间、进深和层高,进行楼梯设计。 ? (1)选择楼梯形式 根据已知的楼梯间尺寸,选择合适的楼梯形式。 进深较大而开间较小时,可选用双跑平行楼梯;开间和进深均较大时,可选用双分式平行楼梯;进深不大且与开间尺寸接近时,可选用三跑楼梯。 ? (2)确定踏步尺寸和踏步数量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楼梯的使用要求,确定踏步尺寸。 通常公共建筑主要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 300 mm 、320 mm ,踏步高度 140~150 mm ; 公共建筑次要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 280 mm 、300 mm ,踏步高度 150~170 mm ; 住宅共用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 250 mm 、260 mm 、280 mm ,踏步高度 160~180 mm 。设计时,可选定踏步宽度,由经验公式 2h 十b=600 mm(h 为踏步高度,b 为踏步宽度),可求得踏步高度,各级踏步高度应相同。 根据楼梯间的层高和初步确定的楼梯踏步高度,计算楼梯各层的踏步数量,即踏步数量: h 值,使踏步数量为整数 ? ( 3)确定梯段宽度 根据楼梯间的开间、楼梯形式和楼梯的使用要求,确定梯段宽度。 如双跑平行楼梯: 1/2M 的整数倍数。 (4)确定各梯段的踏步数量 根据各层踏步数量、楼梯形式等,确定各梯段的踏步数量。 如双跑平行楼梯: ? (5)确定梯段长度和梯段高度 根据踏步尺寸和各梯段的踏步数量,计算梯段长度和高度。 梯段长度=[该梯段踏步数量(n )一 1] X 踏步宽度(b ) 梯段高度=该梯段踏步数量(n )X 踏步高度(h )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疏散用楼梯和楼梯间 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般防火要求 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原则。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双向疏散的原则。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尽量靠外墙设置的原则。 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各层不错位原则。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地上层与地下层尽量不共用楼梯间原则。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 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楼梯间空间独立原则。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 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阶梯符合疏散习惯原则。 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10度,

楼梯和坡道设计规范

楼梯设计国家规范 楼梯设计规范是有章可寻的。室内楼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让人看的舒畅,走的顺畅,而且耐用、安全。以下是几个楼梯设计规范数据,供参考: 1、室内楼梯踏步的斜度设计规范 踏步的斜度通常是由层高、洞口周遍的空间大小条件来决定的。 楼梯踏板的前沿连成的直线和水平夹角称为楼梯的斜度。室内楼梯的斜度一般为30左右最为舒适。室外楼梯一般斜度要求比较平坦。 2、室内楼梯板设计规范 楼梯板的规格包括踏板和立板的规格,一般要求适应于人的脚掌尺寸。一般踏板宽,立板低的踏步会较为舒适。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4厘米,一般在28厘米最舒适。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厘米,一般在18厘米最舒适。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 3、室内楼梯步长设计规范 步长即楼梯的宽度。室内楼梯的步长一般为90厘米,即省空间又让人行走舒适。 楼梯设计规范虽然经常被提到,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指标,都是大的楼梯企业做出的,也是楼梯行业约定俗成的,所以说所谓的楼梯设计规范是没有具体的行业硬性标准。

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一、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儿至人行通道(注: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 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二、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注:1.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6m可不设电梯;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当住宅电梯非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