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信结尾的敬语

书信结尾的敬语

书信结尾的敬语
书信结尾的敬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书信结尾的敬语

篇一:书信敬语谦辞大全

书信敬语

写信时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敬语。平时无论邮件还是信件,都需要一些敬辞表达心中之敬意,虽有过时之嫌,但有时亦需。以往常用便是此致敬礼之类,颇觉无趣,于是便网上搜寻并整理相关信件敬辞,此只为部分,中国书信文化实在过于博大,能力有限,难以搜全:

称呼后的敬辞

尊长: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尊前、尊右、慈鉴

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

师长:尊鉴、台鉴、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同学:研右、砚席、文几

平辈:台鉴、大鉴、惠鉴、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兄弟、姐妹:手足

晚辈:青鉴、青览、收览、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如晤、如面、如握

政界: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鉴、淑览、懿鉴、懿座(懿是对年高者)

平辈女性: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英鉴、伟鉴、台席

夫妇:俪鉴

宗教:道鉴

书信开头语

一、通常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二、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诲,真解蒙矣。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大作拜读,敬佩之至。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三、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四、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

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五、自述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阖寓无恙,请释悬念。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六、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七、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

结尾敬语

一、给长辈

给亲属(长辈)的问候语有:敬颂崇祺、敬请x安、金安、钧安、颐安等(“金”,贵;“钧”,重,古制三十斤为钧;“颐”,保养)。其中,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

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弟子写给授业老师的问候语,有:教安、铎安(“铎”,为古时执政者传布政教法令时用的大铃。“锋安”,意思是对老师传道授业的铭感),及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等;

二、给同辈

写给友人信件的问候语,有:日安、时安、近安、福安、大安、金安、时礼、近祺等。还有比如,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顺颂安好。

同学之间的问候语多用:学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同志之间通信,结尾常用“敬礼”两字。

三、给晚辈

即颂、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四、有时对收信人的职业、用途要进行考虑

给学术界的人写信,结尾敬语可以用“恭请学安”“顺颂文祺”等。通常文化人的问候语有:文安、撰安、吟安、笔健、撰祺、著祺等(“祺”,系安好、吉祥之意)。作者给编辑信函的问候语多用:编安。

于商界: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敬颂商祺。

中文书信敬语大全 八

中文书信敬语大全八 中文书信敬语大全.txt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书信敬辞大全

书信敬辞大全 书信敬语大全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请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用于亲友晚辈: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用于商界: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书信敬语、原创、推荐、新鲜

查资料偶然看到,感叹自己从来不会写信~ 中文书信礼仪地格式及举例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矇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

中国敬语谦辞大全

中国敬语、谦辞大全 中国敬语、谦辞大全 一、常用语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赠送作品用“斧正”;归还原物说“奉还”;请人批评说“指教”;向人祝贺说“恭贺”;求人看稿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宾客到来称“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无暇陪客说“失陪”;请人别送用“留步”。 二、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先生、师傅。 学生称:门生、学生、徒弟。 学校称:寒窗。 同学称:同窗。 三、日常用语

谦称自己的,用“在下、鄙人、晚生”等; 当言行失误时,说“很抱歉”、“对不起”、“失礼了”、“不好意思”等;

请求他人谅解时,可说“请包涵”、“请原谅”、“请别介意”等。 称呼长辈或上级可用“老同志、老首长、老领导、老先生、大叔、大娘、叔叔、伯伯”等。 称呼平辈可用“兄、姐、先生、女士、小姐”等; 询问对方姓名可用“贵姓、尊姓大名、芳名(对女性)”等; 询问对方年龄可用“高寿(高龄)、贵庚、芳龄(对女性)”等。 四、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用的敬语: 初次见面说“久仰”; 很久不见说“久违”; 向人祝贺说“恭喜(恭贺)”; 请人批评说“请指教”; 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请人帮忙说“劳驾”;

书信敬辞大全 四

书信敬辞大全四 书信敬语大全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请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用于亲友晚辈: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用于商界: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书信敬语谦辞大全

书信xx 写信时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敬语。平时无论邮件还是信件,都需要一些敬辞表达心中之敬意,虽有过时之嫌,但有时亦需。以往常用便是此致敬礼之类,颇觉无趣,于是便网上搜寻并整理相关信件敬辞,此只为部分,中国书信文化实在过于博大,能力有限,难以搜全: 称呼后的敬辞 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尊前、尊右、慈鉴 xx、父母: 膝下、膝前 师长: 尊鉴、台鉴、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同学: 研右、砚席、xx 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平辈年幼者: 青览、xx、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兄弟、姐妹: 手足 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如晤、如面、如握 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 慧鉴、妆鉴、芳鉴、淑鉴、淑览、懿鉴、懿座(懿是对年高者) 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 xx、xxxx、台席 夫妇: 俪xx 宗教: 道鉴 书信开头语 一、通常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二、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诲,真解蒙矣。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大作拜读,敬佩之至。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三、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四、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五、自述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阖寓无恙,请释悬念。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书信署名及敬语常识

称呼,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席、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正文后地问候祝颂语—— 正文后地问候祝颂语虽然只几个字,但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地祝愿、钦敬,也有不可忽视地礼仪作用.祝颂语有格式上地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一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祝颂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地句式,如“此致”“敬礼”“祝您健康”之类,也可以另辟蹊径,即景生情,以更能表示出对收信人地良好祝愿.如对尊长,可写“敬请大安”“恭请平安”;给平辈地信,则用“顺颂时祺”,春天可写“敬颂春安”,逢年可写“即请平安”“此请平安”,平时用“敬颂时绥”之类;按对方职业可选用不同地祝颂语,对学界可选用“敬请学安”“撰安”“编安”“文祺”“教安”“会安”;对政界可选用“恭请钧安”“勋安”;对商界可选用“敬请筹安”“筹绥”“商安”“财祺”等.笺文地最后,要署上写信人地名字和写信日期,为表示礼貌,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地“弟子”“受业”;给用人单位领导写信,可写“求职者”或“您未来地部下”.名字之下,还要选用适当地礼貌敬词,如对尊长,在署名后应加“叩上”“敬亲”“叩禀”“拜上”“敬启”“肃上”等;对平辈在署名后加“敬白”“谨启”“敬上”“拜启”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依时令不同,对任何人都可以用:敬请春安、即颂春祺、并颂春禧、顺侯夏祺、此颂暑安、即侯夏安、即清秋安、顺颂秋祺、并请秋安、敬颂冬绥、此请炉安、即请冬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文书信格式及要求

中文书信格式及要求 中文书信内容的结构,主要由称呼、启词、正文、酬应过渡、祝颂词、签署、日期等七部分组成。 1、称呼称呼是写信人对受信人的尊称,主要依据相互间的隶属关系、亲疏关系、尊卑 关系、长幼关系等而定,一般都用“敬语+称谓”的形式组成。如:“尊敬的王总经理”、“亲爱的刘主任”、“尊敬的董事长先生阁下”等。对某些特殊的内容或与境外华文地区的人员往来还可加上“提称”如:“尊敬的王博士总经理海成先生台鉴”、“亲爱秘书明玉小姐雅鉴”等等。 2、启词启词是信文的起首语,可有多种表示法。如问候式的“您好”、“别来无恙”;思怀式的“久不通信,甚为怀想”、“去国半载,谅诸事顺遂”等;赞颂式的“新春大吉”、“开张大吉”等;承前式的“上周曾发一传真件,今仍具函,为××事”,“贵公司×月×日赐函已悉”等等。不分对象,不论内容,一律以“您好”为书信之启词,实在极不恰当。此外,公务书信的启词还可用“兹为、兹因、兹悉、兹经、兹介绍、兹定于”;“顷闻、顷悉、顷获”;“欣闻、欣悉、欣逢、值此”,以及“据了解、据报、据查实”等一系列公文用语,以提领全文。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体,是书信能否达到写信人理想效果的关键。一封信可以专说 一件事,也可以兼说数件事,但公务书信应该一文一事。正文要清楚、明了、简洁,并注意情感分寸,不应有昵亵轻狂之嫌,也不可显侮蔑轻慢之意。 4、酬应过渡正文结束时,可写几句酬应性的话作为全文的过渡。如“我方相信,经过 此次合作,双方的友谊将有进一步发展”。又如“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或“代向公司其他同志问候”等等。也有用公务书信的常用结语过渡,如“特此函达、特此说明、特此重申、特此函询、特此致歉”,或“肃此专呈、肃此奉达”,也有“特此鸣谢、敬请谅解、尚祈垂察、务请函复、至希鉴谅”,以及“承蒙惠允、承蒙协办、承蒙惠示、不胜荣幸、不胜感激”等 等。 5、祝颂词书信的最后,写祝颂词是惯例。由于写信人与受信人的关系各有不同,书信 内容各有不同,祝颂词的写法便呈多种多样。一般说来,有“即颂时绥、敬颂台安、此致敬礼、谨祝万事如意、诚祝生意兴隆”等等,有时,因过渡词含有明显的祝颂义,也可省去祝颂

汉语中的敬语与谦辞

汉语中的敬语与谦辞 汉语中的敬语大家只知道日语和韩国语中会有敬语,但不知我们汉语中也会有很多敬语,这些词汇在过去被广泛使用,直到现在**香港很多信函称谓中使用频率也很高。多学习汉语中的敬语,在说话的时候会让人觉得语气缓和,给人留下知书明理的印象。 敬辞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 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中文商务信函结尾敬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文商务信函结尾敬语 篇一:商务信函英语问候语开头和结尾 Imsorrytohearthatbutbelievemeeverythingwillbealrigh t! Ihopeyoucangetbetterassoonaspossible. Ihopehellrecoversoon. Ibegtobeexcused. 敬请多多包涵。 2)pleaseexcuseanymistakestheremaybe. 还请你包涵。 3)Toregret;Tobesorry;Tobechagrined; 甚感遗憾,请包涵 Iftheywillmakeyougetintotrouble,pleaseforgiveme. wearesorrytocauseyouthetrouble. wearesorrytobringyouthiskindoftrouble sorryforthetroublescausedbyus

IhopeIhaven’tinconveniencedyoutoomuch. sorryfortheinconvenience! Imsorrytobotheryouagain!...sorryfortroublingyouagai n.肯定对哦 给某人添麻烦用givesb.trouble,troublesb的结构。或者disturbsb都可以sorryforgivingyouatouble对不起给你带来麻烦Ididntliketodisturbyou.本来不想给你添麻烦的 Iwishyoueverythinggoeswell.我祝福你一切都好。(祝福) Ihopeyoueverythinggoeswell.我希望你一切都好. wishyouallthebest.Ihopeallturnsoutwellforyou.hopeev erythingisoK. ihopeeverythingofyougoeswell. hopeeverythingisgoingwell hopeeverythingisgoingsmoothly! wishyougetwellalongwitheverythingmayeverythinggoesw ell. Ihopealliswellwithyou

中国书信开头与结尾的客气用词

中国书信开头与结尾的客气用词 周教授向学生介绍了书信的格式和方法。他说,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据周教授介绍,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周教授还特别强调了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周教授说,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中文传统书信常用用语

书信常用用语 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用语更显得重要。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

书信敬语

提称语与称谓: 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尊右、赐鉴、道鉴,前鉴 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 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台右 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词: 用于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敬叩禔安。 用于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用于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诲安。 用于平辈:顺祝时绥。即问近安。敬祝春祺。 用于同学:即颂文祺。顺颂台安。恭候刻安。 用于女性:敬颂绣安。即祝壼安。恭请懿安。 书信祝颂问安语: 1.给尊长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敬叩金安,(“金”,贵也)、敬请福安(父母)、谨祝荣寿、恭祝健康长寿(亦可视寿)、敬祝安好、敬祝健康、敬请康安、恭请示安、顺叩崇祺(“祺”,系吉祥之意)、虔请崇安、敬请钩安(“钧”,重,古制三十斤为钧)、恭请颐安(“颐”,保养)、恭请福绥、(以下对女长辈)恭叩慈安、恭请懿安、敬请坤安、敬请淑安。 2.给平辈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祝你进步、祝你健康、祝你愉快、祝你成功、祝你安好、祝工作顺利;敬颂大安、顺颂时绥、即颂时祉、此颂近祺、敬候佳祉、即候日祉、顺候起居;顺祝曼福不尽、顺询起居健吉、顺询兴居安吉、此询康健精进、顺贺行止佳胜、此祝晨祺百益、此间鹏程万里、顺祝万事如意;敬候坤棋、并颂妆安(女辈);顺颂侍安、并颂侍福(为兄、友父母寿致兄、友用)。 3.给晚辈的书信祝颂问候语有:祝幸福、祝愉快、祝进步、祝健康、祝工作好、望努力学习、顺询近祉、此询近佳、即问近好、即问日佳。 4.给知识界的书信祝颂问安语有:敬请道安、并询文安;对教师常用即颂教安、恭请教祺;对写作者,常用顺候着安、敬请着福、敬颂撰安、敬请撰祺、即颂着祺、敬请文安、敬请文祺;对编辑,常用肃请编安、即颂编祺;对学生,常用并询学安、敬问学祺。

中文传统书信写作规范

对秘书人员而言,写成一封得体、明确的信,不仅要有对书信内容所涉业务或相关背景的熟悉,还应了解中外书信的基本规范。 中文书信内容的结构,主要由称呼、启词、正文、酬应过渡、祝颂词、签署、日期等七部分组成。 1、称呼是写信人对受信人的尊称,主要依据相互间的隶属关系、亲疏关系、尊卑关系、长幼关系等而定,一般都用“敬语+称谓”的形式组成。如: “尊敬的王总经理”、“亲爱的刘主任”、“尊敬的董事长先生阁下”等。对某些特殊的内容或与境外华文地区的人员往来还可加上“提称”如: “尊敬的王博士总经理海成先生台鉴”、“亲爱秘书明玉小姐雅鉴”等等。 2、启词是信文的起首语,可有多种表示法。如问候式的“您好”、“别来无恙”;思怀式的“久不通信,甚为怀想”、“去国半载,谅诸事顺遂”等;赞颂式的“新春大吉”、“开张大吉”等;承前式的“上周曾发一传真件,今仍具函,为××事”,“贵公司×月×日赐函已悉”等等。不分对象,不论内容,一律以“您好”为书信之启词,实在极不恰当。此外,公务书信的启词还可用“兹为、兹因、兹悉、兹经、兹介绍、兹定于”;“顷闻、顷悉、顷获”;“欣闻、欣悉、欣逢、值此”,以及“据了解、据报、据查实”等一系列公文用语,以提领全文。 3、正文是书信的主体,是书信能否达到写信人理想效果的关键。一封信可以专说一件事,也可以兼说数件事,但公务书信应该一文一事。正文要清楚、明了、简洁,并注意情感分寸,不应有昵亵轻狂之嫌,也不可显侮蔑轻慢之意。 4、酬应过渡正文结束时,可写几句酬应性的话作为全文的过渡。如“我方相信,经过此次合作,双方的友谊将有进一步发展”。 又如“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或“代向公司其他同志问候”等等。也有用公务书信的常用结语过渡,如“特此函达、特此说明、特此重申、特此函询、特此致歉”,或“肃此专呈、肃此奉达”,也有“特此鸣谢、敬请谅解、尚祈垂察、务请函复、至希鉴谅”,以及“承蒙惠允、承蒙协办、承蒙惠示、不胜荣幸、不胜感激”等等。

中文书信用语写信标准格式

中文书信用语写信标准格式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汉语中的敬语与谦辞

汉语中的敬语与谦辞汉语中的敬语大家只知道日语和韩国语中会有敬语,但不知我们汉语中也会有很多敬语,这些词汇在过去被广泛使用,直到现在** 香港很多信函称谓中使用频率也很高。多学习汉语中的敬语,在说话的时候会让人觉得语气缓和,给人留下知书明理的印象。 敬辞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女口: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女口: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咼寿: 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幵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女口: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女口: 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舌辛,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中文敬语敬辞(书信、应用文等)

中文书信敬语大全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常用敬辞敬语大全 敬辞也作敬词,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中文书信敬语大全

中文书信敬语大全 中文书信敬语大全.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

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 某禀笔请安。 常用敬辞敬语大全

中国敬语 谦辞大全

中国敬语、谦辞大全 一、常用语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赠送作品用“斧正”;归还原物说“奉还”; 请人批评说“指教”;向人祝贺说“恭贺”; 求人看稿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 宾客到来称“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 无暇陪客说“失陪”;请人别送用“留步”。 二、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先生、师傅。 学生称:门生、学生、徒弟。 学校称:寒窗。 同学称:同窗。 三、日常用语 谦称自己的,用“在下、鄙人、晚生”等; 当言行失误时,说“很抱歉”、“对不起”、“失礼了”、“不好意思”等;

请求他人谅解时,可说“请包涵”、“请原谅”、“请别介意”等。 称呼长辈或上级可用“老同志、老首长、老领导、老先生、大叔、大娘、叔叔、伯伯”等。称呼平辈可用“兄、姐、先生、女士、小姐”等; 询问对方姓名可用“贵姓、尊姓大名、芳名(对女性)”等; 询问对方年龄可用“高寿(高龄)、贵庚、芳龄(对女性)”等。 四、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用的敬语: 初次见面说“久仰”; 很久不见说“久违”; 向人祝贺说“恭喜(恭贺)”; 请人批评说“请指教”; 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请人帮忙说“劳驾”; 求人办事说“拜托(敢烦或敢请)”, 别人好心称“雅意”; 别人批评称“雅正”; 请改文章说“斧正”; 送人礼物说“笑纳”; 请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赞人见解说“高见”; 等候客人说“恭候”; 未及迎接说“失迎”; 看望别人说“拜访”; 宾客来到说“光临(惠临)”; 我接客人为“恭迎”;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欢迎购买说“光顾(惠顾)”; 归还原物说“奉还”; 对方来信说“惠书”; 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 ; 请人决定说“钧裁” ; 陪伴朋友说“奉陪”; 人送物我称“惠赠”; 送物于人称“惠存”; 邀友做客曰“恭请”; 施爱于我称“垂爱”; 看重于我称“垂青”; 友人念我称“垂念”; 问我问题称“垂询”; 请人任职称“屈就”; 问人任职曰“高就”;

书信敬语大全

书信敬语大全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只请提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用于老师: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用于亲友晚辈: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用于商界: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问候平辈: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常用敬辞敬语大全 敬辞也作敬词,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