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勘查报告格式

地质勘查报告格式

地质勘查报告格式
地质勘查报告格式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

1.2、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

1.2.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2.2、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1.2.3、查明湿陷性土层厚度、分布情况,判明场地的湿陷性等级;

1.2.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1.2.5、对场地进行抗震地段划分,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1.2.6、根据场地和施工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值,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2.7、对基坑工程提出建议,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

1.2.8、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9、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1.2.10、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以下勘察文件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2013.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确定: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

为甲类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条确定:拟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1.2条确定:拟建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1.5.1、布置原则

⑴按中等复杂地基详勘布置。

⑵勘探点沿建筑物角点、周边及中心布置。

1.5.2、勘探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井探、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⑴钻探采用xy-150型钻机,回转钻进,采用双管单动取土器,将钻进与取土合二为一。取土、标贯间距20.0m以上为1.50m,20.0m以下为2.00m。

⑵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设备及操作均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5节规定进行。

⑶探井采用机械洛阳铲成井,人工在井壁刻取土样,从地表下1.0m开始取样,取土间距为1.0m。

⑷静力触探试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3节规定进行。设备为zjy-15型静力触探车。采用jtwj-2全自动数字采集仪对标定好的双桥探头进行自动记录。双桥探头技术参数:锥头截面积为15cm2,探头直径为43.7mm,锥角为60°,摩擦筒侧面积为300cm2,摩擦筒长度为219 mm,贯入速度为匀速20mm/s。试验结果曲线横坐标表示锥头阻力qc和侧壁阻力fs,纵坐标为深度

h。依据静探曲线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参照钻孔分层结合曲线的形态特征来确定分层界线,划分时已适当考虑超前和滞后的影响。

⑸波速测试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8节规定进行。测试仪器为cdj-p28型拾震器, fd-p204系列全程浮点动测仪,采样间隔10μs-65ms。采用单孔测试法:将内置三分量传感器探头放入k61#钻孔中,在地表距钻孔中心1.50m放置木板,零时传感器埋置在板下地表面,在板上放置重物。用大锤敲击木板两端产生剪切波,由地表零时传感器和孔内传感器分别接收剪切波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由记录器记录。测试间距为2m,测得随深度和岩性变化的剪切波速走时t,最后根据:v=△h/△t,计算出土层的剪切波速值。式中:v为剪切波速,△h为测试土厚度,△t为测试土层中剪切波速走时。

⑹勘察绘图及计算软件

本次勘察绘图及计算软件为《工程地质勘察cad(gicad)》(ver8.5)。

1.5.3、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勘察外业工作于2013年5月5日~2013年5月15日完成,室内土工试验于2013年5月21日完成,内业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于2013年5月24日完成。

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孔12个。其中勘探钻孔8个,孔号k57~k64,孔深65.00m~80.50m,钻孔间距21.17m~24.09m;取土试样探井2个,井号t17~t18,井深均为8.00m;静力触探试验孔2个,孔号j18、j19,孔深31.35m、35.15m;波速测试孔1个,测试深度50.00m。

外业钻孔进尺566.70m,探井掘进进尺16.00m,静力触探进尺66.50m,总进尺649.20m。波速横波测点数25点,孔口高程测量12点,取原状土样144筒,取扰动土样61件,做标准

贯入试验152次,取土腐蚀性分析试样1件,取水腐蚀性试样1件。

1.5.4、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

⑴常规试验

常规试验主要测定土的分类指标及物理性质、状态指标,试验项目主要为含水量、密度、

比重、液限、塑限。

本次勘察对144件土样均进行了常规试验项目。

⑵固结试验

为评价地基土的压密状态和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压缩变形指标,对144件土样进行了常规

压力固结试验。

本次勘察固结试验压力如下:

0.0-5.0m 200kpa

5.0-30.0m 800kpa

30.0-60.0m 1000kpa

60.0-80.0m 1200kpa

⑶颗粒分析试验

对所取23件砂样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对22件扰动粉土样进行了黏粒含量分

析(采用六偏磷酸钠做分散剂)。

⑷湿陷性试验

为查明地基土的湿陷性,对10件探井原状土样进行了土的湿陷性分析。⑸扰动土定名

分析

对38件扰动土样进行了土的定名分析。

⑹土腐蚀性分析

为查明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下水位以上基础埋深范围内所取1件土样进行

了土的腐蚀性分析。

⑺水腐蚀性分析

为查明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所取1件水样进行了水的腐蚀性分析。以上工作

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勘探点一览表”、“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及所附有关测试试

验结果图表。篇二:岩土地质勘察报告范本

岩土地质勘察报告范本

普查报告

目录

1. 绪论 1

1.1 工作目的任务 1

1.2 位置交通 1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 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2

1.5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3

2.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3

2.1 区域地质 3

2.2 矿区地质 5

3. 矿床地质 7

3.1 矿体分布、规模及产状 7 3.2 矿石特征 8

3.3 矿石中有益及有害组份含量及其变化 9 3.4 矿体围岩地质特征及覆盖层特点 10 3.5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10

3.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1

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1

4.1 水文地质 11 4.2工程地质 15

4.3 环境地质 16

5.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6

5.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16

5.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7

5.3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17 5.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8

5.5 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9

6. 资源/储量估算 20

6.1 储量/估算所依据的工业指标 20 6.2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20 6.3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21

6.4矿体圈定原则及块段划分 22 6.5资源/储量分类 22

6.6剥采比计算与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23

7.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23 7.1水泥用石英砂岩资源形势分析 23 7.2矿山开发的技术条件 24

7.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

8. 结论 25

8.1结论 25

8.2 建议 26 1. 绪论

1.1 工作目的任务

为与##水泥灰岩矿寻找配套的硅质原料基地,##省国土资源厅以#国土资勘便字[2004]

013号文件,将“####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勘查”项目下达我队承担。2004年6月6日##省国

土资源厅地勘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队提交的《##省###县##水泥用石英砂岩矿普查设计》进行

审查,以##国土资勘便字[2004]058号文批准实施。

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矿区1:2000地形地质草测,基本查清区内地层、构造、岩

浆岩的分布、产状及相互关系。地表以75m间距沿矿体周边布置探槽,中间以稀疏浅井控制

矿体,通过系统取样基本查清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及矿石质量,估算资源/储量。同时调

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开发利用和规划开采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1.2 位置交通

####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区位于####市北15公里,隶属###县##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

119°$$′45〃~119°%%%′30〃,北纬 40°$$$′45〃~40°%%%′30〃。矿区面积1.46km2。

^^^^公路自矿区东南3km通过。矿区西侧有“村村通”水泥路至%%和%%村。交通方便。(见

交通位置图)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3.1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山脉东段南缘,地势北高南低,区内沟谷发育,属@@支流水系,仅在雨季洪

水较大,间歇性强。区内最高峰海拔312.70m,最低70.2m,最大相对高差242.5m。地貌以

低山~丘陵为主。

(2)气象

本区属东部季风区暧温带湿润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影响,多西北风,夏

季受海洋气团和太平洋高压影响,多东南风,气候总趋势是冬季较长偏暖,秋季较短,夏季

炎热时间不长,春季干燥多风,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26m/s。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0.5℃,多年平均降水量679.3mm,最大年降水量为1273.5mm(1969

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20.0mm。日最大降水量378mm(1959年7月21日),多年平均蒸发量

1646.8mm,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

(3)地震

本区位于郯庐地震带和华北地震带内,区内地壳稳定程度属次不稳定级,地震烈度为7

度。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本区遭受了ⅶ度的地震破坏。

1.3.2经济概况

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矿业开发有小煤窑、水泥灰岩和建筑

石材、碴石料等。

区内水电充足,劳动力资源尚属充足。

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区内地质工作历史久远,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省地勘局区域地质

调查大队在该区先后进行1:20万和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九十年代##地质大队对该区

进行了水泥灰岩矿及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地质普查工作, 1995年提交了《##县%%水泥用石英

砂岩矿详查报告》,现为$$水泥厂硅质配料矿山,上述工作成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地质资料。

1.5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地质大队于2005年初开展工作,首先进行矿区1:2千地形地质草测,然后施工槽探和

浅井,于11月完成全部野外工作,之后转入室内资料的全面整理及报告编写。通过本次工

作共获得水泥用石英砂岩矿资源量(331+332+333)138.77万吨。共完成实物工作量如下(见

下表):

完成工作量总表表1-1 工作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备注

1:2000地质草测 km2 1.46

1:1000地质剖面测量 km 1.052 3条

探矿工程槽探 m3 1410 21条

浅井 m 6 1眼

采样刻槽样件 120 小体重件 22

化验测试基本分析件 120篇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模板

1安置房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一次性勘察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一次性勘察

工程编号: \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自审意见

1安置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按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bj50-043-2005及相关规范执行的。本次勘察工作布置合理,钻孔深度控制适当,取样数量

及试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了拟建场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提交报告资料齐备,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图件清晰,附件齐全。对场地地基和边

坡的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正确,选择的基础持力层和建议的地基基础方案安全适用,提

供的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有据,符合地区经验,本报告已达详勘的精度,送工程勘察审查

机构审查合格后可供设计施工使用。

审核:

1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1、概

述 ............................................................................. (2)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 2 1.2、勘察工作目的及任务..............................................................................

.... 3 1.3、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

准 ....................................................... 4 1.4、勘察范围确定、

勘察阶段及等级划分 ....................................................... 4 1.5、

以往工作的完成情况..............................................................................

.... 4 1.6、勘察工作量布置及质量评

述 (4)

3.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

分 .............................................................................

.. 17

4、工程地质评

价 ............................................................................. (17)

4.1、现状斜边坡稳定性评价............................................................................

17 4.2、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 (17)

4.3、地震效应评

价 ............................................................................. .............. 18 4.4、环境边坡稳定性评

价 .............................................................................

... 19 4.6、基坑边坡稳定性评

价 .............................................................................

(22)

5、地基评

价 ............................................................................. .. (33)

5.1、地基均匀性评

价 ............................................................................. .......... 33 5.2、地下水作用评

价 ............................................................................. .......... 33 5.3、岩土承载能力评价..............................................................................

...... 33 5.4、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型式选择..................................................................... 34 5.5、

成桩条件分析及基础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

35 5.6、拟建工程对相邻建筑的影响评

价 (35)

2、工程地质条

件 ............................................................................. .. (6)

2.1气象水

文 ............................................................................. .......................... 6 2.2、地形地

貌 ............................................................................. ....................... 7 2.3、地质构

造 ............................................................................. ....................... 7 2.4、地层及岩性.............................................................................. ................... 7 2.5、基岩面特征、岩体风化特

征 ...................................................................... 8 2.6、

不良地质作

用 ............................................................................. ................ 8 2.7、水文地质条

件 ............................................................................. ................ 8 2.8、水、土腐蚀性评

价 .............................................................................

(8)

6、结论与建

议 ............................................................................. . (36)

6.1、结

论 ............................................................................. ............................. 36 6.2、建

议 ............................................................................. .. (36)

3、岩土物理力学特

征 ............................................................................. (9)

3.1、重型动力触探测试资料分析整

理 ............................................................... 9 3.2、室内土

工试验资料的分析统

计 ................................................................... 9 3.3、岩

石试验资料的分析统计 (15)

3.4、波速测试成果整理分析............................................................................

15

附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 图号:2-1~2-88

3、钻孔拄状图

1:100~1:200 图号:3-1~3-409 4、动探曲线图1:50 图号:4-1~4-10 附表:

1、钻探点数据表

2、测量成果表及测量说明附件:

1、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波速测井报告

2、工程地质勘察纲要

3、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4、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

5、外业见证报告

1、概述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1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建设方”)拟在1工业园1建设1安置房

项目,特委托1有限公司(下称“我公司”)对1安置房项目建设场地进行工程地质一次

性勘察工作,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本项目由1(下称“设计院”)设计。本工程主要由28栋住宅楼(a1~a6、篇四:工程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

一般工勘项目目录及图件

文字部分

1 前言…………………………………………………………………….………1 1.1工程概况…………………………………………………………….………...1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 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 1.4勘察方法及工作量……………………………………………….………..…..1 1.5需要说明的问题………………………………………………….…………....

2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 2.1位置、地形及地貌………………………………………………….……..…..2 2.2地层……………..………………………………………………………….………..2 2.3地下水…………………………………………………………….…………..

3 3岩土工程性能指标……………………………………………………….………….3 3.1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3 3.2地基土的工程性能评价………………………………………..………...…..6 3.3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6 4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6 5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7 5.1土的类别及场地类

别..................................................................7 5.2地震动参数..............................................................................7 5.3地震液化..................................................................................7 6地基基础方案论证........................................................................7 6.1天然地基方案 (7)

6.2桩基方案……………………………………………………………………………..7 7

结论与建议 (8)

图表部分

项目报告示例

1前言

受天津市九河市政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于2010年1月29日起

对津秦客专(东风地道-月牙河)段排水设施迁建工程场地进行勘察,于2月2日完

成全部外业,现提供该工程勘察报告。

1.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地处天津市,根据《gb50021-2001》及《db29-20-2000》规范判定拟

建物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和安全等级均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

二级。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1)查明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并提供防治措

施;

2)查明地层结构、类别、埋藏条件和分布特征;

3)提供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及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4)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进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6)提供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案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

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

3)

5)《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 5213-2000);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

其它有关的技术标准。

报告书中在引用上述规程、规范时,均以其编号简称之。

1.4勘察方法及工作量

1.4.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4.1.1钻探

采用xy-1、ddp-100岩芯钻机,岩芯管钻具,肋骨钻头,泥浆护壁,回转钻

进,开孔直径127mm,终孔直径108mm,钻进深度、地层深度的量测精度不低于±

5cm,采用水下薄壁取土器利用静力压入法或重锤少击法采取不扰动土样,取土质量等级i级,岩芯采取率95%以上。

1.4.1.2 标准贯入试验

按《gb 50021-2001》规范中规定的钻杆、贯入器规格、锤重、落距、试验要求

进行试验的。

1.4.1.3室内土工试验

采用《gb/t50123-1999》规范中规定的仪器仪表、试验方法进行土的物理力学

性质试验。

1.4.2勘察工作量

勘探孔布置为:

1. w1~w2段dn1100污水管道,管道全长约105米,每100米布置一个钻点, 共2个

钻点,具体钻孔位置详见平面图。管道埋深介于4.5m之间, 2个点钻点深度为15米。

2.迁建后的东风地道dn300、dn1000进水管道为顶管施工,管道全长约130米,每个井

位布置一个钻点,共4个钻点,具体钻孔位置详见平面图。管道埋深介于8.7-8.8m之间, 4

个点钻点深度为25米。

3. y2~y21段dn1200-dn1650雨水管道,管道全长约1050米,每150米布置一个钻点,

共7个钻点,具体钻孔位置详见平面图。管道埋深介于2.7-3.7m之间, 7个点钻点深度为15

米。

4. y21~y26段dn1650-dn1800雨水管道,管道全长约290米,每100米布置一个钻点,

共3个钻点,具体钻孔位置详见平面图。管道埋深介于3.2-4.6m之间,3个点钻点深度为15

米。

5. y26~y36段dn1800-dn2000雨水管道为顶管施工,管道全长约780米,每50米布置

一个钻点, 共15个钻点,具体钻孔位置详见平面图。管道埋深介于4.2-5.4m之间,15个点

钻点深度为15米。

6. yc1~yc3段dn1500出水管道,管道全长约180米,每100米布置一个钻点, 共2个

钻点,具体钻孔位置详见平面图。管道埋深介于4.5m之间, 2个点钻点深度为15米。

勘探工作量布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本次勘察工作所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4.2 勘察工作量表表1.4.2 1.5需要说明的问题

1) 勘探点的位置是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图及其定位坐标而测放。 2)采用大沽标高。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位置、地形及地貌

勘探场地位于场地地面较平坦,勘探点标高介于1.30~3.86m之间。场地属于滨海平原

地貌。 2.2地层

据钻探揭露,场地地表下25.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的海陆相层和上更

新统的陆相沉积层。按沉积时代、成因类型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按岩土类别及地基土的

物理力学性质共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亚层,各层土的岩性特征描述如表2.2:

岩土名称及特征一览表表2.2 2.3地下水

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 0.30~3.00m之间,稳定

水位高程在-0.40~1.16m之间。该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地下水

水位随季节变化,一般年变化幅度为 0.5~1.00 m。

3岩土工程性能指标 3.1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结果,经数理统计后,将各层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及原位测试指标的统计值列于表3.1。

土工试验结果见附录no.36~44。 3.2地基土的工程性能评价

根据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平均值并结合其野外特征,对各层地基土的

工程性能评价如下:

①层:杂填土,结构松散,工程性能差。

②层:粉质粘土,压缩系数-11?2=0.370mpa,中等压缩性,液性指数il=0.73,软塑状

态;

③1层:粉土,压缩系数-11?2=0.173mpa,压缩性较低,e=0.730,密实,工程性能较

好。

③2层:粉质粘土,压缩系数-11?2=0.369mpa,中等压缩性,液性指数il=0.92,软塑

状态,工程性能差。

③3层:粉土,压缩系数1?2=0.358mpa-1,中等压缩性,e=0.779,密实,工程性能较

好。

④层:粉质粘土,压缩系数1?2=0.379mpa-1,中等压缩性,液性指数il=0.71,可塑,

工程性一般。

⑤1层:粉质粘土,压缩系数?-11?2=0.23mpa,中等压缩性,e=0.545;工程性能一般。

⑤2层:粉砂,压缩系数-11?2=0.308mpa,中等压缩性,e=0.545,中密;工程性能较

好。

⑥2层:粉质粘土,压缩系数1?2=0.349mpa-1,中等压缩性,液性指数il=0.69,可塑

状态。

3.3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结合该地区经验综合确定的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 和压缩模量平均值列于表3.3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表3.3 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的规定,初步

判定19、21、24、28号饱和粉土具有液化可能性。为此,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进行液化

判别计算:

4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场区水质分析结果,结合《gb50021-2001》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地下水对混凝土结

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状态下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状态下具有中

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

5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

由《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可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

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本场地地表下15.0米深度范围内饱和粉土、砂土层主要为第3-1层和第3-3层粉土,遵

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1条规定,饱和粉土应进行液化判别。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3.3条“粉土的粘粒含量

当n63.5<ncr时,应判为液化土。

其中:ncr=no [0.9+0.1(ds-dw)]3/c (ds ≤15) 式中: 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0——液化判别标准

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8 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dw——地下水位深度(m),本工程取各孔实测值; ?c——粘粒含量百分率,当

小于3或为砂土时,采用3。液化判定计算结果详见表5。

液化判定计算结果表表5 5基坑工程 5.1基坑开挖

篇五:地勘文字报告模板

1. 前言 1.1 工程概况

受盘锦金远宝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由盘锦海陆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

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拟建工程位于盘锦市大洼县,双桥街以南,向海大道以西。该工程规划用地面积约83.0

亩,本次仅对金远宝兴狮城小区d期1#~28#楼及幼儿园场地进行勘察,建筑物工程特性如

下表1。

建筑物工程特性一览表表1

1.2 勘察的目的、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任务为:

⑴、查明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当存在

不良地质作用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⑵、提供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

性和承载力。

⑶、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地

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涉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⑷、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⑸、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并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⑹、进行场地与地基

的地震效应评价,明确其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地段,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地

基土进行液化性判别。

⑺、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提供地基处理方法的建议及计算参数。⑻、当基础下存

在软弱下卧层时,对软弱下卧层进行评价。⑼、对基坑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建议深基坑

开挖的边坡支护方案。⑽、提供标准冻结深度值等。 1.3 勘察依据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执行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如下:※该工程规划图、总平面图;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国家标准《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

程》(jgj 72-2004 )※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bj 87-92)※行业标准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

※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gj 94-2008)※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21/t1565-2007)※地方标准《岩土

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21/t1214-2005) ※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db21/907-2005) ※《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1.4勘察工作方法 1.4.1 勘探孔的布置原则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建筑物特点,本区总体上按建筑物周边线

及角点方法进行布置勘探孔。勘探点间距不大于30米。

1.4.2 钻探工作

该工程布置了勘探孔79个。钻探主要采用5台gy150型钻机进行施工,均采用泥浆护壁

回转钻进。使用5套钻具(包括取土器、标贯器、落锤钻杆等)。

总投入人员22名,其中地质工程师1名(即项目负责人),技术员1名,钻工20名。

1.4.3 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试验主要为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在土层和砂层中进行。 1.4.4 取

岩土、水试样

钻孔中取土试样采用薄壁取土器取土样,砂层取扰动土样。取土样后及时封装。

在3个钻孔中取水试样,以分析水的腐蚀性。

1.4.5 岩土室内试验

黏性土样:常规试验,粉土加做黏粒含量分析。砂样:主要为筛分试验。

水试样:水质简分析试验,评价水的腐蚀性。 1.5 工作量完成情况

本次工程野外作业:2011年11月3日~11月7日结束。室内试验:2011年11月8日~

2011年11月10日,资料整编:2011年11月10日~2011年11月15日。土工试验由盘锦

海陆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试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共施工钻孔79个,钻孔定位及高程测量79个,详细完成工作量见下表2。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2 勘察施工、测试采用的手段及方法表3 1.6. 其它说明

勘探点标高为绝对标高,以场地西北角a控制点处路面bm(3.60m)为基准;平面坐标

采用大地坐标,以场地西北角a控制点为基准点(x:4538449.041,y:421701.794)引测,建北方

向与y轴相同。

由于受场地内沟渠田埂的影响,实际施工过程中勘探孔位置与布孔位置局部有所变化,但

能满足勘察质量的要求。

各勘探点的勘察深度均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各勘探点的具体位置请

参见《建筑物及勘探点位置图》。

遵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二级;场

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上述因素,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乙级。

2. 场地自然地理条件 2.1.场区位置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盘锦市大洼县双桥街南侧,向海大道以西。

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 建筑物设计参数表 表1-1 1.2.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与条文说明第3.1.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 勘察等级划分表 表1-2 1.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 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 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 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 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 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 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 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 1.4 勘察依据 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 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 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 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并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首次共布设66个勘探孔,原则上沿拟建物的周边及各角点布设,钻孔编号ZK1~ZK66;野外地质勘探自2010年03月09日开始,至2010年03月25日结束,采用两台GXY-1工程钻机泥浆循环护壁工艺钻进,对于上部土层采用回转钻进,无泵投球取芯工艺;对于强风化花岗岩层采用双动双管取芯工艺,对于中等风化花岗岩采用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回次进尺≤2.00m,岩芯采取率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采取岩、土、水试样,孔口标高测量及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具体工艺方法详见第5节)。所有钻孔在钻探取芯、观测结束后,均按要求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分层回填击实处理。

地质勘察任务书

地质勘察任务书标准模板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1、项目概况 (3) 1.1工程名称 (3) 1.2工程地址 (3) 1.3建设单位 (3) 1.4项目概况 (3) 1.5勘察范围 (3) 1.6勘察阶段 (3) 1.7勘察周期 (3) 2、勘察阶段划分与选取 (4) 2.1勘察阶段划分表 (4) 2.2勘察阶段选取原则 (5) 3、各阶段地质勘察基本要求 (6) 3.1、初步勘察基本要求 (6) 3.2详细勘察基本要求 (6) 3.3施工勘察基本要求 (7) 4、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8) 4.1、勘察依据 (8) 4.2地勘方案编制要求 (8) 4.3勘探钻点的布置要求 (9) 4.4、钻探作业要求 (11) 5、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内容要求 (13) 5.1、资料整理 (13) 5.2、报告编制内容要求 (13) 5.3地质勘察报审查要点一览表 (14)

地质勘察任务书模板 1、项目概况 1.1工程名称 根据工程实际名称填写 1.2工程地址 根据工程实际地址填写 1.3建设单位 据实填写,必须与本项目开发公司名称一致 1.4项目概况 简述总体项目位置 应附图:总体项目城市位置图;宗地区域位置图、项目总图 1.5勘察范围 简述勘察范围;建设场地范围中若需修建大体量构筑物(如大型生化池)、泳池、重要管井等,应纳入勘察范围。 应附图:项目勘察范围图 1.6勘察阶段 简述勘察阶段划分 1.7勘察周期 简述勘察周期,从发出勘察外业进场通知书开始计算日期 2、勘察阶段划分与选取 2.1勘察阶段划分表

1)用地面积200亩以上小区或复杂场地应分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阶段进行勘 察; 2)单体建筑或200亩以下的住宅小区可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3)特殊复杂地质条件(如喀斯特地貌)或采用大直径桩(桩径不小于1m)的项 目,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需求进行施工勘察; 4)当项目存在超限边坡或深基坑时,为满足初设报审或基坑施工要求,建议直 接进行详细勘察或局部详细勘察。 5)本场地区域内有可以参考的《地质勘察报告》时,可跳过初勘步骤,直接进 行详细勘察,本场地无可参考《地质勘察报告》时,应进行初步勘察。初步勘察阶段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建筑总图布置提出建议。

地质勘查报告

西宁2014年 XXX工程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工程编号:2014-01 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0一四年九月

报告名称:XXX工程 勘察阶段:详勘 工程编号:2014-01 勘察单位: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勘察日期:二0—四年九月 经理: 工程负责人: 总工程师:

目录 1. 拟建工程概况 (1)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3.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评价及地基土承载力 (4)

4.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 (5) 5.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5) 6. 场地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5) 7.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6) 8. 地基土的冻胀性评价 (7) 9. 结论与建议 (7) 10. 附图、附表 (8) 毕业设计项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1. 拟建工程概况 我公司受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委托,为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拟建XXX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1.1勘察的目的及技术要求 1.1.1勘察目的

勘察目的主要是为XXX X程建设项目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和不良地质作用提出建议。 1.1.2技术要求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进行评价。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5)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详勘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1.2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DZ2013-20 ******集中供热管网工程 ***-***东段过河热力管道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集中供热管网工程 ***-***东段过河热力管道 勘察资质等级:乙级 资质证书编号:161136-ky 发证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写:*** 审核:*** 审定:***

工程负责人:*** 技术总监:*** 总经理:***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目录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 (二).勘察工作概况 二.工程地质条件 (一).气象 (二).地形、地貌 (三).岩土地层结构及特征 (四).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计算 (五).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六).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变形参数 (七).不良地质作用与边坡稳定性评价三.地震 (一).历史地震 (二).发震背景 (三).地震效应 (四).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四.场地与地基稳定性评价 (一).地质构造 (二).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三).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五. 地基方案建议 (一).地基均匀性判定 (二).天然地基方案论证 六.结论及建议 附图表 1.勘探点平面图1幅 2.工程地质剖面图1幅 3.钻孔柱状图2幅 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 5.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2张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 1、工程概况 本拟建物位于************东段溢洪桥东,横跨河流。桥梁与河面高差约8m,因部分地段地形复杂,钻孔未能施工到位。详细情况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本场地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丘陵地貌,分布着冲沟和河流,河流南北岸主要是河流冲积的河漫滩地层,边坡土质相对较好,线路与河流基本垂直。河流常年有水。 受*******有限公司委托,*********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段的详勘工作。钻孔测量、土工试验等均由我公司岩土工程公司完成,于2013年3月26日开始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拟建物特征 本次主要提供******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的岩土勘察工作,本工程段沿溢洪桥东侧跨河线状布置。 3、勘察目的 本工程是集选线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于一体的一次性详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以及《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等有关规范的相应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终

1、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居住及公共设施地勘工程。昌平区回龙观镇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朱辛庄,临朱辛庄东路,北临朱辛庄中路,南临农学院北路。总用地面积500254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约499905平方米。 根据目前招标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拟建建筑物为地上1F~13F住宅楼,场地局部有1~2层地下室,高2.8~5.8m;地下车库层高3.6m,覆土厚2.05m。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中等复杂地基。根据工程重要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可判断该工程岩土工勘级别为乙级。 1.2勘察方案编制的依据及原则 勘察方案编制的依据: (1)建设方提供的《项目招标文件》和电子版《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1:1000); (2)搜集临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 (3)现场踏勘所了解的场地情况及场地环境; (4)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见附录A)。 1.3 场地现状、场地环境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现状、场地环境 据现场踏勘,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朱辛庄,临朱辛庄东路,北临朱辛庄中路,南临农学院北路,拟建场地基本平整,地面标高3.7~4.0m,“三通一平”基本实现,具备施工条件。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搜集的已建邻近场地工程的勘探资料,并对该工程勘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基本上掌握了这一地区在深25m范围内的地基土分布情况,详见下表1与下图1:

表1 地基各土层情况表 0 1.5m ① 人工填土 0.6 1.5 上层滞水 7.5m 基础埋深9m 2.3 ② 粉土、粘性土 4.5 8.0 潜水 3.0m ③ 砂土 8.8 11.0 12.7 9.0m ④ 粘性土、粉土 14.4 承压水 20.0 ⑤ 圆砾 图1 地层情况简图 (3)地下水 根据拟建场地附近已有勘查资料分析表明:拟建场地基础影响20m 范围内有三层地下水分布,根据临近工点的钻探资料得知,本场地下第一层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埋深约在0.6m~2.3m 左右;第二层地下水为台地潜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埋深约在4.5m~8.8m ;第三层地下水为承压水,埋深约在12.7m~14.4m 左右。拟 层号 土层名称 层底埋深 (m ) 厚度 (m ) 描 述 ① 人工填土 1.5 1.5 稍湿,松散—稍密,土质成分为粉土及粘土 ② 粉土、粘性土 8.0 7 稍湿—湿,稍密,上部为粉土,下部地段夹粘土薄层,含云母氧化铁 ③ 砂土 11.0 3.0 稍湿,密实,砂质均匀,颗粒主要成分为石英 ④ 粘性土、粉土 20.0 9.0 稍湿,稍密—中密,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地段夹粘土薄层 ⑤ 圆砾 未揭穿 未揭穿 稍湿—湿,密实,圆砾含量50~70%,亚圆形为主,磨圆度较好,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

地质勘察报告doc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拟建丰沃·悦湖城项目位于太原市金胜镇西寨村,东临新晋祠路,南接健康北街。该项目分东区场地和西区场地两部分,此次勘察由西区1#~6#住宅楼、14#、15#商业楼、幼儿园及地下车库和东区2#~4#住宅楼、12#、13#、15#商业楼组成(详见丰沃·悦湖城项目建筑规划总平图);各拟建建筑概况详见表1. 注:基底压力为预估值; 设计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设单位:山西丰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进行工程地质一次详勘。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二O一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单位土工试验室(于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完成),内业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于二O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完成。 1.2 勘察目的及要求 根据甲方所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1000)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2001)(2009年版),其勘察目的与要求如下: 1.2.1 查明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类型、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 1.2.2 查明场区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及地下水位以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经济、合理的降水方案。 1.2.3 查明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评价与整治的方案建议。 1.2.4 判定饱和砂土与粉土的地震液化情况,对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判定,并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5 论证天然地基方案的可行性,对持力层的选择、基础埋深等提出合理建议。 1.2.6 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有关变形计算的参数;对可供采用的其他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地基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2.7 提供基坑开挖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结构设计所需岩土参数,建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2.8 提供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1.2.9 建议合理的桩基类型,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查明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分布,分层提出各地层的桩侧阻力特征值(极限值)及桩端持力层的端阻力特征值(极限值)。 1.3 岩土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2001)(2009年版)第3.1节及山西丰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规划总图,确定拟建场地西区1#~6#、东区2#~4#楼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西区14#、15#、幼儿园及地下车和东区12#、13#、15#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与场地土的组成及其对地震的反应特征、场地地 .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 实验报告 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班级:勘查1321 姓名:杨福才 学号:2013218524108 2014年12月25日

目录 试验一 (2) 实验二 (6) 试验三 (15) 试验四 (22)

试验一 一、试验目的: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和变性特性 二、实验原理: 在拟建建筑场地上将一定尺寸和几何形状的刚性板,安放在被测得地基持力层上,逐级增加荷载,并测得每一级荷载下的稳定沉降,直至达到地基破坏标准,由此可得到荷载(p)-沉降(s)曲线。 三、使用仪器、材料:1.承压板2.加荷装置3.量测装置 四、试验步骤: (1)正式加荷前,将试验面打扫干净以观测地面变形,将百分表的指针调至接近于最大读数位置; (2)按规定逐级加荷和记录百分表读数,达到沉降稳定标准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一般在加荷五级或已能定出比例界限点后,注意观测地基土产生塑性变形使压板周围地面出现裂纹和土体侧向挤出的情况,记录并描绘地面裂纹形状(放射状或环状、长短粗细)及出现时间。 (3)试验过程的各级荷载要始终确保稳压,百分表行程接近零值时应在加下一级荷载前调整,并随时注意平台上翘、锚桩拔起、撑板上爬、撑杆倾斜、坑壁变形等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必要时可终止试验。 快速法加载:特点是加荷速率快、试验周期短,一般情况下试验过程仅数小时至十多个小时,但其测试成果和适用条件与常规方法略有差异。

快速载荷试验仍是逐级加荷,但前后两级加荷的间隔时间是固定的,一般为10~30min,有规定为60min的。 五、试验过程原始记录 根据以下3 试验点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观察数据,试绘出3个点的P-S 曲线,并确定该场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表1-1沉降观察数据表 1)根据以上数据绘制3个试验点P-S曲线图(如图1-1、1-2、1-3) 图1-11#试验点荷载-位移(p-s)曲线图

地质勘察报告

无锡恒隆广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编号:2007-8-38 一、工程概况 (一)前言 受无锡恒隆地产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无锡恒隆广场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为设计提供依据。 拟建工程位于无锡市人民中路、后西溪路之间和健康路东侧,拟建物包括一座购物广场和二座塔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4.3万m2,设计正负零为3.5m(黄海高程),购物广场共有7层,楼高32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西塔楼41层,高度216m,东塔楼47层,高度245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以上深度参照正负零,塔楼结构体系筒体结构,其它为剪力墙结构。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于2007年9月12日开始现场野外施工,因拆迁原因,中间几次进场施工,到2008年12月15日结束,2008年12月25日提供土工试验成果报告,2009年1月5日提供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无锡市城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顾问为凯达环球有限公司、结构顾问为迈进公司。 (二)勘察的目的与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根据本工程建筑类型,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如下: (三)勘察工作依据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按规范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工 作依据与工作量。 1.工作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2008版) (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8)《土的分类标准》 GB 145-90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2003年6月版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2.地基设计等级、抗震等级、勘察等级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拟建工程主体工程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 (2).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3).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以及地基复杂程度,按照《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第3.1条划分: 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工程为一级;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勘察工程地质包括报告内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勘察报告主要内容成都地质勘察报告 篇一:地勘报告包含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1)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2)拟建工程概述; (3)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与评价; (5)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6)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7)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 (8)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9)必要的图件。

篇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重庆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 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次性勘察) 重庆市勘测院 二○一二年十一月 重庆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 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院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参与人员:报告编写:审核:(一次性勘察)陈翰新教授级高工注册岩土工程师 冯永能教授级高工注册号:何忠良 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注册号: 何忠良、陈小平、陈永川、李沙、朱维、任亚飞陈小平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江景雄 教授级高工 注册号: 重庆市勘测院 建设部勘察综合类甲级证书号:311018-KJ 二○一二年十一月 . . 目录 4.2 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 .................................................................... ....................... 13 4.3 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 ....................... 16 4.4 小区道路 .................................................................... ........................................... 24 4.5 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的选择 .................................................................... ....... 24 4.6 场地施工建议 ....................................................................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工X 程名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1.2 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 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 文件?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 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DL5073- 2000 )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 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 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 布设,详见“坝址区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

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 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 1.4.2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 日至12 月28 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水试验等工作;室内试验自2012 年12 月29 日开始,2013 年1 月10 日结束。完成的具体工作量见表1.4.2-1 、勘探点信息一览表1.4.2-2。 表1.4.2-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4.2-2 勘探点信息一览表 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取样、压水试验、室内试验等多种勘探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察,现将采用的勘探方法和使用的相应仪器设备介绍如下: 1)勘探点测放:利用水库坝顶右岸A 、左岸B 二点及高程点A 使用全站仪以极坐标法依次放样各孔实地位置并测定孔口高程,成果属假设坐标系及黄海高程系统。 2)钻探及取样:采用XY -100 型油压钻机1 台套,每回次控制在2

地质勘察报告(修改)

1前言 1.1工程概况 肥乡区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全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879万m3,人均占有量为191m3,是全国人均水平的9%,属极度资源型缺水地区。 邯郸市肥乡区景观水系及路网工程PPP项目水系引水工程计划在利用已建的东风渠程寨泵站和已铺设的直径1.0米以上管道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管道铺设延伸,将东风渠的黄河水引入城区、引入水系。以补充岳城水库引水不足,高标准解决肥乡城区水系水源问题,彻底打造肥乡区主城区和团结渠景观水系,完善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肥乡、富裕肥乡、宜居肥乡。 本次工程拟建在原管道南侧布置新管道,东段位于原管道DN1000mm变DN800mm上游,在原管道上开设三通,并在原管道分叉后和新铺管道首部安装控制阀门。新铺管线位于五排支渠道北坡坡顶下方,管道铺设至民有二干渠城南堡节制闸下游,以便利用城南堡节制闸控制民有渠回水长度,减少水量损失。本次工程管道0+000-1+640段埋深5.26-6.25m,桩号1+640-8+778段埋深2.10-4.24m,采用材质为DN1000mm球墨铸铁管,施工方法为明挖施工法。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我院承担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1.2勘察目的 为本次工程提供地质资料,本次勘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查明管线沿线的地层结构,岩土性质。

(2)查明管道沿线场地内是否有不良的地质现象。 (3)查明地下水状况,承压水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水头压力,环境水的腐蚀性。 (4)提供管道地基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并提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建议值。 (5)查明场地是否有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地层提出治理措施。 (6)提供地基变形参数。 (7)提出地基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 (8)对管道地基进行合理的工程地质评价。 (9)针对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对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工作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1.3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物特征及场地的地质特征,本次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为: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2)《水利水电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 (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4)《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2013)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7)《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鹏辉大道北侧安置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阶段) 1 前言 工程概况 受桐乡市崇福镇皮草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拟建的安置小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规划国道南侧,规划四路北侧,本次勘察拟建建筑为4F 的农民安置房共71幢,其中双联排建筑69幢、独幢建筑2幢,总建筑面积约68750平方米, 框架结构,总高度约14米,柱网尺寸:×米(2跨),最大单柱荷载1000KN,拟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形式。 岩土勘察工程等级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为乙级。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其主要任务如下: 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工程地质岩土层纵横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各地基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工程特征,分析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 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提出处理方案。 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参数,选择并评价基础方案。 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适宜的桩型及桩端持力层建议,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析桩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并判定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对场地20m范围内的饱和砂土、粉土进行液化判别、计算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勘察依据及所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500) 甲方、设计方对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行标《建筑工程地质钻探及取样技术标准》(JGJ/T87-2012) 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 省标《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其它相关的规范及规程 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本工程勘察根据该场区附近的地质情况,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及场地施工条件,主要采用钻探和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1台XY-1型钻机和1台电脑化静力触探仪进场施工。本区块共布置91个勘探孔,其中钻探取土孔31个,双桥静力触探孔60个,钻探孔采用全孔泥浆护壁钻进。取样采用系统取样和土层控制取样,确保各土层满足统计要求,软土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砂土及可塑以上粘性土土样采用普通取土器重锤少击方式采取,土样质量满足试验要求(Ⅰ~Ⅱ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 1. 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2 1. 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3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4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5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 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3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6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3.3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10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3.5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1. 图例 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3 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 录目 页8 6. 钻孔柱状图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7. 页2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m 拟建建筑物主要特征 1.1表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1 概述 1.1 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行政区域属于崇左市大新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45′~107°09′,北纬22°36′~22°56′,拟建项目路线起于大新县雷平乡,与大新至崇左二级公路相接,经勘圩、排塘、硕龙至下雷,路线全长约60Km,附加硕龙支线3.7 Km。 本项目于二○○七年五月至二○○七年七月进行了现场勘察,并于二○○七年七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 1.2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1.2.1 勘察目的 对拟建项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位置及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1.2.2 主要任务 (1)查明拟建项目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场地要素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 (2)查明桥涵构造物地基的地质结构及其分布特征,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的变形和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岩土设计参数,并作出定量评价。 (3)查明各隧道隧址区地质、地震情况、进出口的环境地质条件,为各方案的比选论证及隧道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地质依据。 (4)查明场地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性质、提供防治设计必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5)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进行必要的地震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6)提供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1.2.3 工作依据 1.2.3.1 规范、规程及技术资料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软土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51-93)。 (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0-2004)。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12)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方法》。 1.2.3.2 已有技术成果 北京中咨路捷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西雷平至下雷公路可研报告》。 1.3 勘探点的布设与勘察方法 1.3.1 勘探点的布设 (1) 一般路基勘探点 一般路基结合小桥涵位置布设勘探点,每处小桥涵布置1个勘探点孔,在其之间特征路基段增加路基勘探点。勘探方法小桥、盖板涵、高路堤、不良地质路段采用钻探,

[广东]新建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编制单位: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年10月

目录 一、概况 (1) 二、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 三、区域地质构造及工程地层特征 (3) (一)区域地质构造 (3) (二)工程地层特征 (3) 四、水文地质条件 (5) (一)水文地质条件 (5) (二)水文地质试验 (5) (三)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 (6) 五、隧道围岩岩石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评价 (8) (一)岩石力学性质 (8) (二)工程地质评价 (8) 六、综合测井测试 (10) 七、封孔情况 (13) 八、结论 (13)

附图、附表 图号顺序号比例尺 1 1-1 区域地质图1:200000 2 2-1 SSZ-6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 3 3-1 抽水试验曲线图1、图2 4 4-1 综合测井成果图 附表: 附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报告 附表:岩石鉴定报告 附表:水质检验报告 其它:岩芯照片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评隧道SSZ-6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一、概况 黄竹坪隧道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境内,设计钻孔SSZ-6,里程为DK320+700右15m处。为查明隧道沿线两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院特委托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南广铁路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深孔的钻探任务。 我公司受理业务后,迅速组织精干的技术人员、设备物质及资金,采用XY-300型钻机,于2008年7月23日进场,设备安装调试后于2008年8月3日至2008年8月11日完成钻探任务(终孔深度为150.0m),尔后又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及岩、水样的采取送验和电测井工作,直至2008年8月21日全部竣工,历时30天,共完成如下工作量(见表1、表2) 钻探施工期间,我公司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地质水文勘察规程》(TB10049-20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铁路工程钻探规程》等规程规范施工,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