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意用事”看《锦瑟》的情感主题.docx

从“意用事”看《锦瑟》的情感主题.docx

从“意用事”看《锦瑟》的情感主题.docx
从“意用事”看《锦瑟》的情感主题.docx

从“意用事”看《锦瑟》的情感主题

摘要:《锦瑟》直白的表露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李商隐《锦瑟》一诗,历来解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宋代到今天,主要的观点有五六种之多,如今较有说服力的是钱钟书赞同的“自叙身世说”和王蒙的“无端”说。钱钟书运用深厚的考证功夫,为“自叙身世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王蒙的“无端”说很有诗性,或许更接近李商隐原意,但似缺乏充分证据。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考察,认为《锦瑟》与江淹《恨赋》《别赋》存在相似性,可以通过《恨赋》《别赋》来解析《锦瑟》,以此为王蒙的说法提供一种佐证。

一、《锦瑟》解析综述

自从宋代刘攽在《中山诗话》中对李商隐《锦瑟》诗作出初步的探索以后,近千年间,对《锦瑟》的解析就成为李商隐诗歌解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主要的观点有以下数种:始于刘攽的怀人说。刘攽《中山诗话》有言:“锦瑟”二字,“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

据北宋末黄朝英《靖康緗素杂记》里记载:黄庭坚不晓《锦瑟》诗意,以问苏轼,苏轼引《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黄朝英认为《锦瑟》之中间四联,分别是“适、怨、清、和”的瑟声描写。此种观点为“咏瑟”说。

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第十二首中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刘学锴认为此乃元好问对《锦瑟》主旨的阐释:“佳人”李商隐借《锦瑟》来寄托其华年之思、身世之悲,因此认为元好问的观点是“自叙身世说”。

清代朱彝尊以《锦瑟》为悼亡诗:瑟本二十五弦,如今言“五十弦”,乃是二十五弦断为五十弦,“断弦”之意。“一弦一柱思华年”,二十五弦代表其人二十五岁而亡。蝴蝶、杜鹃,化去之意。珠有泪、玉生烟,哭之葬之。“此情可待成追忆”乎?言其人必婉弱多病,李商隐早已预料到其早亡,为之惘然。

清代程湘衡认为《锦瑟》为李商隐自叙其诗歌创作。程湘衡所据的李商隐诗集以《锦瑟》开篇,所以认为是“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然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已否定之。清代徐徳泓、陆鸣皋的“就瑟写情”说认为《锦瑟》中二联“分状其声”,此与“适、怨、清、和”说近,但又认为“具有华年之思在内”,所以尾联曰“此情”。追忆往昔,百端交集,不知从何而起,故曰“可待”“惘然”,与“无端”相照应,是以“惝恍之情,流连不尽”。

后人对于《锦瑟》的解说,多不能出这几种之外,或祖述,或融通。二十世纪以来的学者对《锦瑟》的解析,则综融吸收了此前意见的诸多合理方面,如今影响最大的,是钱钟书所赞同的“自叙诗歌创作”说和王蒙的“无端”说。

钱钟书在论述其观点时,提出杜甫、刘禹锡的诗歌作为佐证,说明以锦瑟喻诗的合理性;其次,引用戴叔伦论诗之语,认为李商隐诗歌中以“沧海”、“蓝田”喻诗歌风格,有许多唐人诗文中相似的论诗之例为证。钱氏以深厚学力,罗列了较为充足的证据,使其赞同的观点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王蒙的观点是:“‘无端的惘然’,就是这一首诗的情绪。”(《锦瑟》的野狐禅)看他的具体分析:

此篇诗作中不但有庄生望帝,蝴蝶杜鹃,海田日月珠玉,而且有爱情,有艺术有诗,有生平遭际,有智慧有痛苦有悲哀,其核心是一个情字,所以结得明明白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写惘然之情。为什么惘然?因为困惑、失落和幻化的内心体验,因为仕途

与爱情上的坎坷,因为漂泊,因为诗人的诗心及自己的诗的风格。更因为它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写得太幽深了……经过了丧妻之痛,漂泊之苦、仕途之艰、诗家的呕心沥血与收获的喜悦及种种别人无法知晓的个人的感情经验内心体验之后的李商隐,当他深入再深入到自己内心深处再深处之后,他的感受是混沌的、一体的、概括的、莫名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是略带神秘的;这样一种感受是惘然的与“无端”的……这种惘然之情惘然之感是多次和早就出现在他的内心生活里,如今以锦瑟之兴或因锦瑟之触动而“追忆”之抒写之么?(王蒙《一篇〈锦瑟〉解人难》)

王蒙站在作家的角度来解析《锦瑟》,自有其独特会心处。笔者比较同意王蒙的观点,并试图从文学史的角度,为这种观点提供一种佐证。

从结构和艺术手法上看,《锦瑟》诗与梁代江淹的《恨赋》《别赋》有相似之处,如果我们能够借助江淹二赋来解析李商隐《锦瑟》,或许会得出较为符合李商隐原意的结论。

二、《恨赋》《别赋》的特点

梁代江淹的《恨赋》《别赋》是赋史上的名篇。《恨赋》主要写人在生死问题上的慨叹。其中有帝王之恨、列侯之恨、名将之恨、美人之恨、才士之恨、高人之恨,还泛写了“贫困”之恨、“荣华”之恨,藉以抒发人世间各色人等的平生夙愿难以实现而抱恨终身的感情。《别赋》主要是写人生别离之情。江淹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淋漓尽致描绘了豪贵之别、侠客之别、军士之别、离臣之别、少妇之别、仙士之别、情侣之别等各种各样的生离死别的情感。

《恨赋》《别赋》的艺术魅力源于其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1.内容上对人类共同情感的描写

《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死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悲剧,因死亡而饮恨,是人类的共同情感经历,“各类人物无论枯荣,一旦死亡,则‘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对于这种共同情感的描写,很能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加以江淹在“写各类人物时,都选取了各类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如秦始皇、李陵、王昭君之属,种种悲剧具载史册,发生在实际生活之中,此种共同情感更为可信,更能给人以震撼。《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推崇别情为人类情感的极致。“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这是人类之“别”的共性特征。江淹又在文中列举各种别情,凡经过刻骨铭心之别情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共鸣。

《恨赋》《别赋》不仅赋写了两种普遍的情感,而且这两种都是极深极痛之情。“死去元知万事空”“悲莫悲兮生别离”,江淹的这两篇赋所拥有的感人力量,不仅来源于情感的广泛性,还在于这两种情感的深重。

2.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深重的共同情感固然是二赋感人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二赋的出彩之处。江淹描写共同情感的方法不是泛泛赋之,而是将各类人、各种情况下的死恨别情一一排写出来,写出了共性之下的多样性。

以《别赋》为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的“销魂”是全赋的灵魂,但江淹又强调“别虽一绪,事乃万族”,“别方不定,别理千名”,力图从特殊性来列写各种“销魂”之“别”。因此,“销魂”有时渗透在对“别”之普遍性、特殊性之既有层次的描写之中的。

全篇可分为泛写、分写、总括三部分。泛写部分写别情的普遍情形,与离别相关的空间、场景和人物,无不“销魂”。分写部分以豪贵之别、侠客之别、军士之别、离臣之别、少妇之别、仙士之别、情侣之别七类别情,表现“别”之多样性、特异性特征。末段总括,承前由

“别”之多样性、特异性而归之于“销魂”共性,而以无人可以真正写出别离之情的感慨结束全赋。

这样的文章手法使得七种别情通过其“销魂”的共性而统一在一篇文章之中,文章的容量和情感内涵无疑大大增加,加以江淹对各类离别之情能够准确地把握,所以《别赋》能够有超凡的艺术魅力。

3.反复渲染

如果我们抛开死恨别情的共性和多样性不谈,单将这两篇赋从头读到尾,读者会发现他读到的不是两篇简单的文章,而是受到连续好几次的情感冲击。以《恨赋》为例。曾经按剑削平天下的秦始皇,“一旦魂断,宫车晚出”,如何不长慨?复见赵迁“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如何不悲痛?又读李陵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正“誓还汉恩”,却“朝露溘至”,如何不怆愤?继之以明妃“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冯衍“际志没地,长怀无已。”嵇康受死,“浊醪夕引,素琴晨张”。再续之以孤臣孽子之惊心垂涕,迁客流戍之沾衿茹叹,沙场战野之烟断火绝。这一次又一次的情感冲击,一层层累积起来,最后给读者造成心灵上的强烈震撼。

读者不一定是帝王大将、宫女名士,但是这些人物与读者都有“恨”,读者读到任何一个片段都会受到情感冲击。这种情感冲击效果是连续的、层层迭加的,这种效果只有通过《恨赋》《别赋》这种反复渲染描写才能感受到。所以这两篇赋的“共性和多样性”的写法,其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各种“恨”和“别”的样本,可以让读者去寻找自己的影子,还能造成情感的连续冲击,达到情感积累迭加的效果。

三、《锦瑟》与《恨赋》《别赋》的相似性

《锦瑟》在结构上与江淹二赋有很大的相似性,另外李商隐之所以能用江淹写赋的方法来写诗,得利于他运用典故的方法。

(一)《锦瑟》与《恨赋》《别赋》在结构上的相似性

1.《恨赋》开篇曰:“直念古者,伏恨而死。”篇尾曰:“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别赋》开篇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篇尾曰:“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而《锦瑟》的开头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结尾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恨”、“别”、“惘然(无端)”是三篇作品各自的中心,而放在各自的开篇提出,放在篇末收尾。这是《锦瑟》与《恨赋》《别赋》结构相近之一端。

2.《别赋》在开篇之后列写了帝王之恨、列侯之恨、名将之恨、美人之恨、才士之恨、高人之恨,还泛写了“贫困”之恨、“荣华”之恨。《恨赋》在开篇后列写了豪贵之别、侠客之别、军士之别、离臣之别、少妇之别、仙士之别、情侣之别等各种生离死别。这些“死恨”和“别情”各部分独立,又通过开篇和末尾的总写贯串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至于《锦瑟》中间二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所用的四个典故,可以作下解:

庄子梦蝶而醒,恍然迷惘,“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隐含的是庄子对人生的困惑,究竟人世间是真实,还是梦幻是真实,真实的世界里为什么人负荷了那么多痛苦而梦幻的世界中为什么却有着那么多的自由?“梦蝶”中传递的是人生体验的“迷惘”。“望帝杜鹃”的典故,在辗转的引述、使用中,逐渐包孕了一种人生无归宿似的失落心情,一种苦苦追索却毫无结果似的悲凉感受,没有归宿、没有结果,自然是迷茫无助的。戴叔伦曾说: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大致说的是一种迷茫朦胧的景色。“鲛人泣珠”的意象本身并不朦胧,但是李商隐将这个典故置于“沧海月明”的背景之下,明月以及明月之下泛光的沧海、珍珠、泪珠,这四种意象一齐呈现,海天上下,星月珍珠,迷茫一片,也达到了其它三个典故相同的效果——迷离怅惘。

李商隐从四个典故中,提取出了它们“迷惘”的共性,所以纪昀说“: 中四句迷离惝恍,所谓‘惘然’也。”而四个典故又分别有梦的迷惘、悲凉的迷惘、失落的迷惘和可望不可即的迷惘,四个典故被“无端”和“惘然”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这样的结构,与《恨赋》《别赋》何其相似!

(二)李商隐“意用事”与江淹赋法的相似性

善于用典是李商隐诗歌的重要特点。《锦瑟》中间二联四个典故的运用有其独特之处:这四个典故中具有“迷惘”的共性,李商隐将它们串联进一首诗中。这种方法为“意用事”:宋人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七中说,“有意用事,有语用事”,……但“意用事”则不同,它的功能是诗歌语言学的。这些典故在诗歌中传递的不是某种要告诉读者的具体意义,而是一种内心感受,这种感受也许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在人生中都会体验到的,古人体验到了,留下了故事,凝聚为典故,今人体验到了,想到了典故,这是古今人心灵的共鸣,于是典故便被用在诗中。

我们可以看到,“庄生晓梦”、“望帝春心”、“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的具体意义完全不同,而四者能给人“迷惘”的共同感受。由于典故本身的意义加上典故在流传过程中慢慢融进新的内容,使得典故的内涵有时相当丰富,因此,江淹用一段文字来写一种“死恨”或“别情”,而通过“意用事”,李商隐只用一句诗就能达到几乎相同的效果。

“意用事”绝非李商隐诗集中的个别现象。李商隐善于在诗中运用典故,提取典故中的“意”,将它们串联起来,是他常用的手段,这一手段在李商隐的咏物和咏史怀古诗中运用最为明显。如:

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点,即诗中所用的典故之“意”不仅与诗的主题密切相关,而且这些典故以排列的方式出现在诗中,李商隐运用这些典故或增加感情丰富性(如《离思》),或层层渲染(如《泪》),或积蓄诗势(如《茂陵》)等等。

江淹写作二赋之时,我们不难想象,从一开始,他就会选择许多与“死恨”“别情”(“意”)有关的典故和意象,来为文章的中心服务。从上面列举的李商隐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商隐对于这一构思方法的运用较为常见。具体到《锦瑟》一诗,以“无端”起,以“惘然”落,所谓“只是当时已惘然”,则是不止如今,纵是“当时”也是惘然的。以如今的惘然心态,写当时的惘然感触,则惘然情绪,从作者构思之始,就已控制了整个诗歌的情感内容和构思方向,所以李商隐会去选择四个跟“惘然”(“意”)有关的典故来表情达意,而正是因为这四个典故的连续运用,通过提取多样性中的共性、层层渲染,使得《锦瑟》成为堪比江淹《别赋》《恨赋》的一首“惘然诗”。

结语

一如江淹《恨赋》《别赋》中的各种典故、场景只是为了表现“死恨”“别情”一样,《锦瑟》中的四个典故,仅是表现“惘然”而已,并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要分析《锦瑟》诗的内涵,我们只需把注意力放在“无端”“惘然”上。至于李商隐“无端”“惘然”的情绪从何而来,具体而微所为何物,则已有王蒙的解说在前,此不赘叙。

《锦瑟》主题解读

《锦瑟》主题解读 我认为《锦瑟》主旨是诗人自伤身世。李商隐的爱情诗尤为出名,像两首《无题》,其中均有传诵千古的佳句,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如果这首诗被看做“悼亡诗”,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然而若再深入挖掘,“悼亡”也可看成是自伤身世的一种表现。李商隐一生仕途不得志,然而起初婚姻的幸福美满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妻子王氏的早逝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让他的精神世界开始迷茫,在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中,他更加感伤自身坎坷多舛的身世,于是造就了这首“独恨无人作郑笺”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在演奏,它悲凉凄苦的音调勾起诗人的满腹愁绪,奠定了全诗凄婉哀愁而又隐晦的感情基调。诗人倾听弦声,音乐悠悠中,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诗人已经步入中年了,曾经的年华早已不待人,只顾匆匆离去,可是记忆却历历在目。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寻觅不到,曾经的春风得意被现实狠狠地打垮,岁月的沧桑给诗人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妻子已然不在,风雨之中徒留诗人一人黯然神伤,那些曾美好的时光终成记忆,幸福却也永远回不来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究竟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现实,谁还分得清悠悠琴声,如梦如幻,梦幻中的诗人有些迷茫,若心找不到方向又该怎么办诗人的身世正是在这惘然之中,诗人本是最无辜,偏要夹在两党之间处处受排挤、打击,他便迷茫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没,空有满怀壮志却有施展的机会,何其可悲啊!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万物朦胧,若有若无地让人心怀期待。可是那理想的缥缈是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在前方,诗人却永远无法到达,正如那海市蜃楼,美好的终究是幻影。诗人心中的凄凉悲苦,根源是他那浮萍般的身世,他在人事中浮沉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孤零零的诗人让他笔下的诗句都虚无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到哀痛,年华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苦涩的悲哀。在明月有泪的悲凉里,在良玉生烟的缥缈中,诗人回忆他的年华往事,追忆昔日的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年华流逝不等人,而我的远大抱负已然成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丽泽中学张海艳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的课题2。 2、教材特点: 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化学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知识和经验。而本课题就是一个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素材。利用本单元提供的教学内容,可以较为系统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喜欢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也是初三学生才开始接触的新学科,所以学生虽然有兴趣,但是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是起步,本节课从贴近生活的水入手,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他们会用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一些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黄河水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 这项基本操作; 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 胆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用具: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蒸馏水、浑的水(泥水)、自来水

板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常用方法: 1、静置沉淀法:简单除去水中沉淀 低 2、吸附沉淀法:除去水中悬浮物 净 化程

基于主题的情感分析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挖掘课设 实验名称:基于主题的文本情感分析 实验地点:行远楼 专业班级:软件1533学号:2015005677 学生姓名:高聪江 指导教师:王莉 2017年1月1日

课题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jieba #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CountVectorizer #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Transformer from jieba import analyse # import jieba.posseg as pseg # from sklearn import feature_extraction df = pd.read_csv('/home/jiangshen/Downloads/' '数据挖掘_大数据/数据挖掘程序题/基于主题的文本情感分析/train.csv') #---------整理情感语料 zongGeShu = len(df.values) qingGanCi_Train = {} for i in range(0,zongGeShu): valueMin001 = str(df.values[i][4]) keyMin001 = str(df.values[i][3]) preValue = valueMin001.split(sep=';') preKey = keyMin001.split(sep=';') del preKey[-1] del preValue[-1] for k in range(0,len(preKey)):

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情感主旨讲义

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情感主旨 所谓“概括特定内容要点”,就是根据命题指令去概括。这些命题指令一般包括“原因”“作用”“特点”“情感”等方面内容。回答时先吃透概括要求,在文章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整合转换成答案。 一、文本内容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总能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 独弦的马头琴,是一株躺下来说话的老树。一株缄默了千年的参天大树,就藏在马头琴里对我们开口说话。一个个颤音,喑哑,低回,连绵,苍茫,悠长。每一个音符是那历历在目、无边无际的沧海桑田,是那潮起潮落、风起云涌的苦难与欢欣,是那生命无处不在的脆弱与坚强、隐忍与抗争……除了缄口,聆听,我不知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1.第二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马头琴的?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外形的特征。②乐音的特点。③音乐的内涵。④听者的感受。 文本内容概括要经过以下步骤: (1)确定区域。归纳概括题的答案一般来自文中,几乎所有的要点都在原文中有其指向的段落或句子,都有具体的区域。准确找到题目所要求的阅读区域至关重要。“找到”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有的题干范围明确,有的范围不明确,可先看题干关键词语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其位置区域往往就是重点阅读区域。有时区域的确定还要依托全文的结构。 (2)精准阅读。 ①善抓“段眼”。“段眼”即独立成段的关键句子或某一段中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或与全文主旨相关,或直接揭示了段落要点。从结构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领起全段或收束全段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表示观点议论的句子。 ②细分层次。分层阅读是归纳概括题阅读的本质,是归纳概括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答案要点多,如果不能有效地分出层次,就很难做到答题的全面。对于有明显标志层次的段落,分层不成问题;如果没有层次标志词,就需要我们反复琢磨段落,以句子为单位区分不同的表述对象,对象不同,就是不同的层次。 (3)精准表达。 ①因分赋点。分值的多寡决定了要点的多少。4分题,其要点多是1点1分;6分题,其要点至少有3个。②取干去枝,摘录整合。改造,组合,变换。 ③全面、分条概括。 ④既要高度概括每个“点”,又要具体呈现每个“点”的内涵。即方面(1)+点①+点②……方面(2)+点①+点②…… 二、作者情感概括 野店 臧克家 虽然说是野店,它所依傍的却是大道。 几间茅草小屋,炕占去了每间的大半,留下火镰宽的一点空隙好预备你上下。这儿是大同世界,不问山南的海北的都挤在一堆,各人向着同伴谈论着,说笑着。没有“莫谈国事”的禁条贴在头上,他们可以随便放浪地吐泻,东家的鸡西邻的狗是要谈的,日本鬼子也是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中间就有许多是从东三省被迫回来的,一个小被卷是财产的全部。 晚上,任你一落太阳就躺下,敢保你不会一沾席就如愿地变成一块泥。夏天的蚊子、臭虫,冬天的虱子和跳蚤最喜欢和客人开玩笑,哼哼着叫你清醒地享受一个客夜,身上留点伤痕做一个追忆的记号。还有马棚的牲口也怕主人误了行程,半夜里叫一阵,用蹄子打地咚咚的一阵。当睡梦将要占有了你的临明的那一刻,店门唿隆一声。接着小伙计

《水的净化》导学案

课题2水的净化 1.能熟练进行过滤操作,会用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分析解决有关水的净化问题。 % 2.知道硬水的危害,会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能用具体方法将硬水软化。 1.纯水是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而天然水中由于含有_________或_________杂质,是___________。 2.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_________物质的一种方法。 } 3.净化水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方式。 4.硬水是含有较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往水中加入__________后振荡,若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水就是硬水,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一、水的净化 。 1.沉淀,是指在静置的条件下,水中的固体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到容器的底部,还有一些固体杂质因为颗粒小、密度小悬浮在水中,此时可加入____________,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达到净化的目的。 2.实验:过滤的基本操作 按照课本P75【实验4-1】、【实验4-2】,小组内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并得出结论,相互交流并讨论过滤操作。【实验过程】 ( (1)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把滤纸尖端朝下放入漏斗。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________,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与漏斗_________,中间不要有气泡。 (2)把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调整高度,使漏斗下端的管口_________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3)取需要过滤的液体,将烧杯_________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玻璃棒下端要_______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时液面要__________滤纸的边缘。 (4)过滤结束后,观察到滤纸上有不溶性的_______,而滤液是澄清的。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精品)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思妇闺情诗 鉴赏要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

(完整版)2019高考语文复习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与体会(概括)情感主旨题(含解析)

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与体会(概括)情感主旨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野外理发处 丰子恺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不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但在绘画的人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又好像屠户正在杀猪。而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丧气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好像病人正在求医,罪人正在受刑。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我很同情于这被剃者: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涂上肥皂,弄得他淋漓满头;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转头去。 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等到妥帖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这被剃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稳固了全图的基础。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把两脚都画出了。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剃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而为全图的主眼的一大块黑色——剃头司务的背心——亦得分布其同类色于画的左下角,可以增进全图的统调。为求这黑色的统调,我的签字须写得特别粗大些。 船主人下船时,给十个铜板与小杂货店,在他们屋后的地上采了一篮豌豆来,现在已经煮熟,送进一盘来给我吃。看见我正在热心地弄画,便放了盘子来看。“啊,画了一副剃头担!”他说,“像在那里挖耳朵呢。小杂货店后面的街上有许多花样:捉牙虫的、测字的、旋糖的,还有打拳头卖膏药的……我刚才去采豆时从篱笆间望见,花样很多,明天去画!”我未及回答,在我背后的小洞门中探头出来看画的船主妇接着说:“先生,我们明天开到南浔去,那里有许多花园,去描花园景致!”她这话使我想起船舱里挂着一张照片:那照片里所摄取的,是一株盘曲离奇的大树,树下的栏杆上靠着一个姿态娴雅而装束楚楚的女子,好

课题4、2水的净化导学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题4、2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尝一下他的 味道,说一下为什么? 3、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 4、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5、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6、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 7、怎样制作简单的净水器?各物质的作用是什么?【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 2.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和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4、吸附 ①絮凝剂吸附: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能吸附水中杂质和少量杂质,除去。 5、(1)硬水:含有较多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实验探究:【实验3-3】 讨论与交流: 硬水的危害有哪些? (1)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2)锅炉烧水时,易形成水垢,妨碍热传导,严重时可能引起。(3)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学案(有答案)(20200606210719)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学案(有 答案) 课题2水的净化 一、学习目标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了解硬水及软水的区别; 初步掌握过滤与蒸馏的实验技能。 二、课堂引入 【引入】没有水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个缤纷的世界,但 是 随着水资源的不断污染,自然界的水不象以前那样清澈 了。这杯水就是污染之后的水,非常浑浊。那么我们经过怎 样的处理才能使这杯水变澄清呢? 三、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本55页,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观看图片】 一、水的净化 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静置沉淀法 吸附沉淀法:常用吸附剂:木炭、活性炭; 絮凝剂: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⑴过滤可以分离与的混合物 ⑵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⑶过滤的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⑷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分组完成】:《活动与探究》 取水2、加明矾吸附3、过滤 思考交流: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 在生活中还能用什么来代替滤纸? 【观察思考】: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 理后得到的水是否是纯净水?取上面过滤过的液体滴在蒸 发皿中,加热待蒸发后,大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有白色物质产生。 结论: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 二、硬水和软水 【自主阅读】课本56页第二段,硬水和软水 硬水:含有较多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 硬水检验 加肥皂水 【实验3-3】分别向两杯同样清澈透明的水中加入肥皂水,不断的搅拌,观察它们产生泡沫的情况。 现象:一个烧杯产生的泡沫多,一个烧杯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 结论:产生泡沫少的是_________,产生泡沫多的无疑就是____________。 蒸发法:硬水蒸发皿底部有白色固体;软水蒸发皿底部 无或很少固体。 【阅读】课本56页第四段,使用硬水会给人类带来那

第三单元课题三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活动与探究 槐树关中学潘小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净化方式,掌握过滤、蒸馏操作技能。 2.了解纯净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掌握过滤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了解蒸馏的操作。 道德情感: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重点:过滤实验操作,硬水、软水的区别方式 难点:过滤装置的安装。 [情景设置:] 一场暴雨后,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如何将这种浊水变得清澈透明?清澈透明的水中是否还有杂质?如何将天然水变为纯水?[活动过程:] 一:水净化中过滤操作: 1.提出问题: 浊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如何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除去? 2.设计方案: 学生观察茶杯中茶网分离茶叶与茶水的现象,根据已学过的过滤原理,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讨论归纳出过滤中所需仪器,进行仪器连接时的注意事项。 实验装置图:

3.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过滤操作,静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除去,并进行实验记录。 4.得出结论: 过滤操作能将水中的固体不溶性杂质除去? 5.合作交流: 讨论“过滤得到的滤液若仍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此问题讨论,结合学生实验中的问题,得出过滤中应注意的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的折叠角度必须符合漏斗的角度,并用水润湿滤纸的四周,使它紧贴在漏斗的内壁,滤纸与漏斗壁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的边缘略低于漏斗的边缘;过滤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壁间渗出。 “三靠”:漏斗下端管口要和盛滤液的烧杯内壁相靠,使滤液能沿着烧杯内壁流下;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的末端和滤纸的三层部分相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要和玻璃棒相靠。 二:硬水、软水的区别。 学生思考“过滤后的水清澈透明,其是否是纯水?”结合烧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集训冲关: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与体会(概括)情感主旨题

集训冲关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与体会(概括)情感主旨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野外理发处 丰子恺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不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但在绘画的人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又好像屠户正在杀猪。而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丧气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好像病人正在求医,罪人正在受刑。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我很同情于这被剃者: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涂上肥皂,弄得他淋漓满头;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转头去。 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等到妥帖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这被剃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稳固了全图的基础。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把两脚都画出了。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剃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而为全图的主眼的一大块黑色——剃头司务的背心——亦得分布其同类色于画的左下角,可以增进全图的统调。为求这黑色的统调,我的签字

《锦瑟》中的典故

《锦瑟》中的典故 1、庄生晓梦迷蝴蝶 【解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示例】死离生别,一似~。——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典故】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诗文中的“庄周梦蝶”意象】 庄周梦蝶的故事为后人所喜爱,成为了诗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诗人们常常借助这一意象来表达人生如梦、故国与亲友之思以及恬淡闲适之情。本文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阐释。 (一)、庄子《齐物论》“梦蝶”的寓言故事充满了梦幻迷离: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又有什么分别呢?庄周的“蝴蝶梦”就像那只栩栩飞舞的蝴蝶一样让人梦魂牵绕,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醉,此后“梦”与“蝶”交织在一起,以其迷离的梦幻色彩为历代迁客骚人所吟唱,这一文学意象也变得越来越迷人而富有魅力。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人们虽然对蝴蝶有大量的描写,但把蝶与梦联系起来演绎庄周梦蝶的故事,借此抒怀的,应首推梁简文帝萧纲。他在《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简文帝虽贵为帝王,但身为傀儡的他终日如履薄冰,此时多么希望化为庄周梦中之蝶,来消解心中的忧愁。此后文人们往往借助“庄周梦蝶”的故事抒发他们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富贵不可求的惆怅与感叹。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人生本如蝴蝶梦一般,变化莫测,昔日的东陵侯,现在成了城外的种瓜人,富贵哪有定数,又怎值得去追求呢?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破灭时,整日也如在梦中:“鹿疑郑相

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学案

3.3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尝一下他的味道,说一下为什么? 3、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 4、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5、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6、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 7、怎样制作简单的净水器?各物质的作用是什么?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 2.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和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4、吸附 ①絮凝剂吸附: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能吸附水中杂质和少量杂质,除去。 5、(1)硬水:含有较多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实验探究:【实验3-3】

讨论与交流: 硬水的危害有哪些? (1)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2)锅炉烧水时,易形成,妨碍热传导,严重时可能引起。(3)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硬水软化的方法 (1)生活中:采用法 (2)实验室:采用法。 ①原理: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冷 凝成水。 ②实验时应注意: a.烧瓶需垫。 b.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c.烧瓶中加沸石的目的是。 d.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 e.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二、精讲点拨 1、过滤,可用于分离与 过滤的注意事项: “一贴” (1) “二低” (2) (3) “三靠“ (4) (5) (6) 过滤后所得滤纸上的物质是,漏斗下端烧杯中的液体是 问题讨论: (1)为何有些同学得到的滤液不澄清?有哪些原因造成? (2)要使滤液变澄清,怎么做? 2、水的净化方法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总复习专项四《文章主旨或情感的分析概括》及考题演练卷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总复习 专项四《文章主旨或情感的分析概括》及考题演练卷 【归纳内容要点】 1、常见题型 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2、解题思路 全文内容概括: 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 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 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高考真题在线 一、【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6分)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李商隐《锦瑟》思想感情分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了解作者及其诗歌: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内容领悟: 大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歌的哪一句或几句,并且翻译出来。 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听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负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 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初中化学_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生观看“荒野求生”视频,引发学生寻找野外水源。 学生观看贝尔用布袋净水视频,引出过滤。从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过滤操作。 引出实验室过滤 展示过滤过的“水”发现问题 通过贝尔利用木炭去除颜色,引入吸附净水法 设计问题,学生讨论:吸附过的水,聪明的贝尔会去直接喝吗?从而引出杀菌消毒。 设问:贝尔在野外生存时可能不会带杀菌消毒剂,他会怎么做呢?让学生现场摸一摸烧天然水很久的水壶的内壁,引出硬水和软水。孤僻的海岛上,贝尔如何得到淡水? 学生分组活动,完善某地区自来水水厂的净水过程。 展示交流。认识到自来水生产的复杂性。 升华主题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生活用水来自 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 2、对于水质和水污染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生活中净化水 的方法。 3、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过滤,但不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 溶性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标分析 1.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了解自来水生产工艺,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制取蒸馏水。 4.通过自来水的生产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当地水源净化的必要性 及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 2、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作用。 教材分析 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等。教材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及软硬水的区分有序的联系。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重点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散文阅读方法(1)—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 (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 .......远远地 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

从《锦瑟》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主题主旨)

从《锦瑟》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 ——全新解读《锦瑟》主旨 李商隐被称为朦胧诗之祖,其诗大量运用典故与比喻,且比喻多为隐藏本体的借喻手法,往往将心中的朦胧情感,化为恍惚迷离的独特意象,观之如雾里看花,思之则飘渺难寻。《锦瑟》一诗尤为突出。该诗成为千古诗谜,甚至被称为中国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主要原因是中间两联典故描绘出的四幅画面,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涵蕴着人生的几乎所有境界。而该诗之朦胧,也主要由颔联颈联氤氲而出――人生之大,莫若死生无常;处世之困,莫过真幻不分;情感之扰,莫非或喜或悲;学成之惑,莫如或用或藏。生与死,真与幻,悲与喜,用与藏,都是鲜明对立而易于分别的概念,但《锦瑟》一诗却有意羼杂之混淆之,故其不朦胧也难矣。 “庄生晓梦迷蝴蝶”,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的典故主要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人生在世,连梦与现实都不能分辨,连自己是人还是虫豸鸟兽都无法判定,又怎能确切地界定身外之物呢?此为朦胧之第一重。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动人心腑,名为杜鹃。为人的望帝早已仙逝,为鸟的悲啼依然挥之不去。无论从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来看,还是从情感与精神两层面来看,孰能断言望帝是死是生?此为朦胧之第二重。 珠生于蚌,蚌成于海。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而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沧海月明珠有泪”,眼泪因悲伤而坠落,却化为价值连城的珍珠,此处“悲”与“喜”相反相成,而老子的辩证法亦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且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明月朗照,沧海微澜,鲛人有感,泪落成珠。孰能断言这璀璨的“泪珠”,是悲大于喜,还是喜多于悲?此为朦胧之第三重。 玉是君子的爱物,是才华的象征。《礼》曰:“君子必佩玉”,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自己的行为举止。蓝田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蓝田玉跻身三大美玉之列,驰名至今。“蓝田日暖玉生烟”,此句写蓝田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美玉深埋地下,对士子而言意味着不受赏识,或是不愿出仕。而其上若有若无的烟气,又隐隐暗示着李商隐对入朝为官的悠然神往和对湮没无闻的心有不甘。 从个人身世看,李商隐卷入了晚唐有名的“牛李党争”。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都没有机会晋升。官场失意和晚年丧偶使他笃信起了佛教,后不久即病故。李商隐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结果却两边不讨好。年少才高,却被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进退维谷,怀才不遇,竟致终生潦倒无为,经历之惨可谓古今罕见。古代的读书人,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五侯七贵同杯酒”的得意与夸耀,何况命途多舛的李商隐呢?然而严酷的现实,似乎又让他萌生了退意。真可谓欲走还留,欲说还休。此为朦胧之第四重。 《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暖玉生烟。死生无常,真幻不清,或喜或悲,或用或藏,这是自然人、社会人、情感人、学问人最大的困惑。从另一角度看,“庄生梦蝶”和“沧海珠泪”体现了李商隐的道家思想(前者体现庄子的“齐物论”,后者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望帝啼鹃”流露出他的佛家思想(轮回转世说),而“用”与“藏”的困惑其实就是儒家“兼济天下”

(学案 第五讲) 散文阅读之情感主旨题

(第五讲)散文阅读之情感主旨题知识讲解 (一)设问方式 ①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②根据全文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体会某画线句子(关键句)的深刻含义。 (二)解题思路 1、从文字本身分析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标题、关键句) 3、结合文章情感主旨分析 (作为文章的结束句,要从揭示文章主旨的角度去理解) (三)答题模式 文章通过(对/叙述)……(描写/反思),反映了/表现了……,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

课堂精讲 杏荫井台 杨闻宇 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④“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⑤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⑥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么?”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