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性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实践性、归纳总结性和综合性的教案环节,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必不可少的教案过程。

现代工业要求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应是一名工艺师,还应当具备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选型配套及工程设计能力。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和正确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2)在设计中要体现兼顾技术上的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注意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严谨、求实和科学的工作作风。

(3)正确查阅文献资料和选用计算公式,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4)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三、设计题目

题目Ⅰ:在生产过程中需将3000kg/h的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题目Ⅱ:在生产过程中需将5000kg/h的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题目Ⅲ:在生产过程中需将7000kg/h的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四、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与进度

1.搜集资料、阅读教材,拟定设计技术方案(0.3周)

2.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参数选定及其计算)(0.7周)

1)试算与初选换热器规格

2)校核总传热系数K

3)校核管、壳程压降

3.换热器结构设计(设备的主要结构设计及其尺寸的确定等)(0.5周)

1)管板设计

2)壳体直径及壳体壁厚的确定

3)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4)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5) 管箱设计

6)管程分程与折流板设计

7)接管设计

8)支坐设计

9)附件设计(密封圈、排气管、排液管等)

4.绘制设备装配图(包括设备的各类尺寸、技术特性表等,用1号图纸绘制)(0.5周) 5.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概述或引言、设计技术方案的说明和论证、设计计算与说明、对设计中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设计结果汇总、参考文献目录、归纳总结及感想等。)(0.5周)

五、课程设计方法与步骤

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和本指导书所列示例,了解题目相关的工艺与设备的知识,熟悉工艺设计、计算和设备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

2、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进行工艺设计及计算;

3、根据工艺设计及计算的结果,进行设备结构设计;

4、以工艺设计及计算为基础,结合设备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设备装配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书面归纳总结,设计说明书应当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计算过程和设计结果。

六、成绩评定规范

学习态度20分,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30分,论文(计算书、图纸)撰写质量50分,详见以下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评定时可从设计过程情况,提交的设计资料,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七、成绩评定方法

1、学生提交作业时进行验收和单独答辩,时间为5~10分钟。

2、根据作业质量、作业期间指导答疑和提交作业时答辩的情况,初步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等级。

3、课程设计成绩按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的内容完整性、设计计算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及完成质量;作业进度和工作态度、掌握本课程相关知识的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完成设计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分。

八、参考文献

1.《食品工程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出版社

3.《食品机械学》下册四川教育出版社

4.《换热器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5.《压力容器手册》劳动人事出版社

6.《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7.《化工管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8.化工设备设计全书《化工容器》化学工业出版社

9.《换热器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九、参考文献摘录与设计计算示例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与计算例 例题:用原油将某回流液从194℃冷却到101.8℃,回流液走管程,流量为76.8m 3/h ,原油最初温度为53.7℃,经换热后升温至122.1℃,要求管、壳程压降不大于0.152Mpa ,试设计选择合适的列管式换热器。 解:本题为两流体无相变的传热。 1. 试算与初选换热器规格 (1) 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和物性

原油粘度很大,其定性温度可按以下经验式计算,即:

t m =0.4t h +0.6t c

式中:t h —流体进、出口温度中较高的温度,℃;t c —流体进、出口温度中较低的温度,℃ 故:原油t m =0.4×122.1+0.6×53.7=81℃;回流液T m =(t h +t c )/2=(194+101.8)/2=147.9℃ 根据两流体的定性温度,查得各流体的物性参数列表如下:

流体 定性温度(℃) 密度(ρ,kg/m 3) 粘度μ(cp) 比热(c p ,kJ/kg ℃) 导热系数(λ,W/m ℃) 原油 81 798 6.27 2.2 0.131 回流液 147.9 701 0.509 2.89 0.151

(2) 计算热负荷Q ,按回流液计算:

W T T c W Q ph h 632110985.3)8.101194(1089.23600

701

8.76)(?=-????=

-=

由热量衡算式,可求原油的流量为:

s kg t t c Q W pc c /5.26)

7.531.122(102.210985.3)(36

12=-???=-=

(3)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Δt m (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

C t m

2.597

.538.1011.122194ln

)

7.538.101()1.122194(=-----='?

35.17.531.1228

.1011941221=--=--=

t t T T R

49.07

.531947

.531.1221112=--=--=

t T t t P

由R 和P 查单壳程、多管程的P —φΔt 图得:φΔt =0.65<0.8,故需选两台单壳程换热器串联操作。重查

双壳程、多管程的P —φΔt 图得:φΔt =0.92,故:

C t t m

t m 5.542.5992.0=?='?=??? (4) 初选换热器规格、尺寸

根据两流体的情况,先由经验选取总传热系数K 选=300 W/m ℃,则

26

2445

.5430010985.3m t K Q S m =??=?=

由于T m -t m =147.9-81=66.9>50℃,温差应力较大,需考虑热补偿问题,故选择两台单壳程浮头式换

热器串联操作。由管壳式换热器系列规范,根据初步计算的传热面积S ,选取换热器规格尺寸为:

壳径D 公称压强Pg 管子排列 管子中心距t 公称面积S 0 管程数Np 管数n 折流板间距h 600 mm 16 atm 正三角形 25 mm 130 m 2 4 368 300 mm 管长L 管径d 0 壳程流通面积A 0=hD(1-d 0/t) 管程流通面积A i 6 m ¢19×2 0.0414 m 2 0.0162 m 2 两台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

S 0=2[πd 0(L -2b)n]=2×3.14×0.019×(6-0.1)×368=259 m 2 式中:b —管板厚度,取b=50 mm=0.05 m

采用此传热面积的换热器所需的总传热系数为:

C m W t S Q K m 026

00/2825

.5425910985.3=??=?=

2. 校核总传热系数K

(1) 管程传热系数αi 的计算

u

u d i i i ρ

=

Re 而 m mm d d i 015.015221920==?-=-=δ

s m A V u i i i /32.10162

.08.76===

故 43

1073.210

509.0701

32.1015.0Re ?=???=

-i (湍流) 74.9151.010509.01089.23

3=???==-λu

C P p ri

()()

()

C m W P d a r

i

i ?=?==./162274.91073.2015

.0151

.0023

.0Re 023

.023

.08

.04

3

.08.0λ

(2) 壳程传热膜系数α0

μ

ρ

000Re u d =

而 s m A V u /803.00414

.07895.26000=?==

19401027.6798

803.0019.0Re 3

0=???=

-(滞流)

105131

.01027.6102.23

30=???==-λu

C P p r

而 μ?λ

3

/16.00

023

.0r e P R d a =

说明:以上的准数方程,可参见《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编)。由于流体被加热,取φμ=1.05 则 C m W a 023/16.00/73605.1)105()1940(019

.0131

.023.0=????

= (3)确定污垢热阻Rs

从有关手册查得:Rsi=0.0002 m ℃/W ;Rso=0.0004 m ℃/W

(4)计算并校核总传热系数

C

m W d d

d d Rs d bd Rs K i

i o

i o i m m o o o

02/352015

.01622019

.0015.0019.00002.0017.045019.0002.00004.073611

1

1

=?+?+??++=

+++

+=

αλα计

式中:λm —管壁导热系数,取λm =45 W/m ℃

K 计>K 0,说明所选设备能满足传热要求,设备的安全系数为:

%25%100282

282

352%1000

=?-=

?-K K K 计

3. 校核管、壳程压降 (1) 管程压降的计算 ∑⊿P i =(⊿P 1+⊿P 2)F t N p N s

F t —结垢校正系数;N p —管程数;N s —壳程数

设:管壁粗糙度ε=0.1mm ,ε/di=0.1/15=0.007,由图查得:λ=0.036

则 22

21/88002

32.1701015.06036.02m N u d L P i =???==?ρλ

22

2

2/18302

32.1701323m N u P =??==?ρ

此例中F t =1.5,N p =4,N s =2

故: ∑⊿P i =(8800+1830)×1.5×4×2=1.28×105 N/m 2=0.128 MPa (2) 壳程压降的计算

∑⊿P o =(⊿P 1′+⊿P 2′)F s N s 此例中F s =1.15

2

)

1(2

0001u N n Ff P B ρ+='

?

119405Re 5228.0228

.00

0≈?==--f

F=0.5;n 0=1.1n 0.5=1.1×3680.5=21;N B =L/h -1=6/0.3-1=19

则 22

1/536202

8.0798202115.0m N P =??

???='

?

又 22

2

02/120002

8.0798)6.03.025.3(192)25.3(m N u D h N P B =???-?=-='

故 ∑⊿P o =(53620+12000)×1.15×2=1.5×105N/m 2=0.15MPa

由计算结果可知,管、壳程压降满足设计要求。

军理《信息化战争》试题

《信息化战争》试题 特别关注:此试题与答案一起上交,无试题者成绩为零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把世界各国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2、美国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并称之为“()”。 3、1995年8月底至9月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波黑塞族发动了代号“()”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作战。1998年12月,美英联手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的空袭作战。 4、美国参联会1996年提出《2010年联合构想》,提出了信息化战争、()、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网络中心战、系统集成、横向一体等许多创新的军事理论观点。 5、美军对信息技术的七大军事需求:全球监视与通信,(),空中优势和防御,水面控制与水下优势,(),模拟环境,降低费用技术。 6、信息化战争是正在发展中的战争形态,在社会变革方面顺应了()的发展大潮,在军事领域适应了()的趋势。 7、信息化战争中,()和()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 8、信息化战争必须用信息化理念、网络和软件对所有保障要素加以改造,使之融入作战体系中去,以达到()和()的目的。 9、战争制胜的要素很多,战争胜负历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战争胜负的基础。()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10、战略层次的信息战主要是破坏敌对国家的政治、()、()乃至整个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及其运转。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10分,每小题2分) 1、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原因包括:() ①科学技术推动②社会变革催化③军事变革孕育④战争实践验证 2、社会变革对信息化战争的催化作用表现在:() 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②是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 ③带动了国防建设发展④是社会变革与战争形态变异。 3、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大致要经历的主要阶段:() ①20世纪50-80年代是孕育阶段②20世纪40-80年代是孕育阶段 ③20世纪80-90年代是萌芽阶段④20世纪90年代到2020年是形成阶段 4、美军在20世纪提出的战略理论包括:() ①“空地一体化”战略②“地区防务战略” ③“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④“营造—反应—准备”战略。 5、美国海军确定的信息技术应具备的能力:() ①指挥、控制与监视②主宰战斗空间,投送力量 ③保持力量和综合能力④获得制信息权 三、概念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战争: 2、信息化战争: 3、战争实力: 4、战争潜力: 5、战争保障: 四、判断正误并改正(共10分,每小题1分) 1、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形态。在信息时代,战争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信息化对信息化的战争,又有信息化对非信息化的战争,还有部分信息化对部分信息化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指挥、电子干扰、精确打击成为描绘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基本

《信息化战争》章节

《信息化战争》章节 一、单选题 1.拉开信息化战争序幕的时代是。D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消耗巨大的特征表明,一个国家要赢得未来战争主要依靠。A A、国家的综合国力 B、国家的国际地位 C、国家的国土面积 D、国家的武器装备水平 3.信息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D A、物质 B、精神 C、技术 D、信息 4.当前处于信息化战争的。A A、初始阶段 B、成熟阶段 C、辉煌阶段 D、后期阶段 5. 的需要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催产剂”。B A、能源斗争 B、军事斗争 C、宗教斗争 D、政治斗争 6. 战争与20世纪80年代“空地—体战”理论所描述的未来战争的形体和方式如出一辙。D A、伊拉克 B、阿富汗 C、科索沃 D、海湾

7.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为控制战争提供了相对有效的工具。D A、作战技术 B、军事理论 C、军人素质 D、精确制导武器 8.在信息化战争中,可避免战火的外延和战争的升级。A A、高技术武器装备 B、信息的有效畅通 C、先进的军事理论 D、后勤保障的完善 9.下面不属于自然战(地球物理战)的作战形式是。A A、在战场上,利用次声波,使敌方部队丧失战斗能力 B、冬天作战,用人工降雪给敌军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增加困难 C、抗登陆作战中,采用人工制造海啸、大浪、台风等阻止破坏敌军登陆 D、防空作战中,用人工降暴雨的方式使敌方飞机不能起降 10.地面部队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性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主要标志。A A、数字化 B、集团化 C、装备现代化 D、小型化 11.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引发战争最根本的诱因。B A、经济 B、政治 C、科技 D、军事 12.下列不属于完善国防动员体制中的机制。D A、平战转换机制 B、军地协调机制 C、激励补偿机制 D、全民动员机制 13. 是构成国防的两大基本要素。B A、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思想 B、常备军和后备力量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docx

精品文档 一、单选题 1.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的战例是C。 A、第四次中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阿富汗战争 2.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的决定性因素是C。 A、武器 B、参战国的国际地位 C、人 D、作战的理论与方法 3.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D。 A、陆地和海洋 B、海洋和空中 C、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D、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4.A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B。 A、 20 世纪 70 年代 B、20 世纪 80 年代 C、 20 世纪 60 年代 D、20 世纪 50 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C。 A、 20 世纪 70 年代 B、20 世纪 80 年代 C、 20 世纪 90 年代 D、 21 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于一体的A系统是信息化战场上军队行动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 A、指挥控制 B、后勤保障 C、参谋策划 D、协调联系 8.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B力量。 A、精神 B、物质 C、技术 D、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产生了许多新的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的作战形式的是 C。 A、自然战 B、软杀战 C、运动战 D、电子战 10. 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是D。 A、制陆权 B、制空权 C、制天权 D、制信息权 11.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A状的网络结构。

A、扁平 B、椭圆 C、矩形 D、菱形 12.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战争所依赖的A基础,促使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 A、物质 B、信息 C、技术 D、保障 13.不断更新的A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先导。 A、作战理论 B、武器装备 B、人员质量D、信息技术 14.第三次中东战争中,A以电子——火力交战方式显示军事优势。 A、以色列 B、伊拉克 C、巴勒斯坦 D、伊朗 15.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是C战争。 A、阿富汗 B、伊拉克 C、海湾 D、科索沃 16.“沙漠风暴”行动发生在B战争中。 A、阿富汗 B、海湾战争 C、伊拉克 D、科索沃 17.在信息化战争中,对战争的控制除政治因素外,关键在于B的高技术化。 A、人员配备 B、武器装备 C、作战理论 D、军事技术 18.高技术武器能够通过对A重要目标的打击,直接达成战略目的。 A、纵深 B、横向 C、扁平 D、阵地前沿 19.在历史上的战争中,战争的时间都比较长。英法百年战争长达D年。 A、 100 B、 102 C、 101 D、 103 20.信息化战争的可控性强,通常以天、小时甚至以分秒来计算,“海湾战争”中被称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中,多国部队仅仅用了C小时就达到了作战目的。 A、1 个月 B、10 天 C、 100 小时 D、12 小时 21.美国在 1986 年 4 月 5 日对利比亚采取D式的空袭作战方式,使美军在极短时间达到作战目的。

河科大军事理论题库信息化战争作业

信息化战争作业学号:121518010427 姓名:吴硕已用时: 0分39秒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30分) 1、( A)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的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请选择-> A B C D 2、信息战的主要目的是( B)。 A)获取大量情报 B)夺取信息优势,掌握制信息权 C)打击敌人信息技术装备 D)威慑敌人心理 请选择-> A B C D 3、在保护自己指挥控制能力的同时,削弱或破坏敌人的指挥控制能力,这种战争形式称之为(A ) A)指挥控制战 B)信息控制战 C)电子战 D)网络战 请选择-> A B C D 4、信息化战争作战空间体现多维化特点,其中信息、电磁、心理被称之为( D )空间A)有形空间 B)信息空间 C)信息传输空间 D)无形空间 请选择-> A B C D 5、“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怖主义”之名发动的第一场战争是(b )战争。 A)海湾 B)阿富汗 C)伊拉克 D)科索沃 请选择-> A B C D 6、下列不属于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的是(B )。

A)武器装备高技术化 B)作战方式近战化 C)作战形式更加多样化 D)作战指挥高度自动化 请选择-> A B C D 7、当前人类的战争处于信息化战争的( A)。 A)初始阶段 B)成熟阶段 C)辉煌阶段 D)后期阶段 请选择-> A B C D 8、( B)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设备进行的电磁领域的斗争,它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 A)电脑战 B)电子战 C)信息战 D)火力战 请选择-> A B C D 9、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空间不断扩大,对于空间延伸叙述错误的是( D )。 A)从空中战场向太空战场延伸 B)从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 C)从区域战场向全球战场延伸 D)从军事战场向经济战场延伸 请选择-> A B C D 10、计算机病毒属于( A )信息武器。 A)软杀伤型 B)电子型 C)硬杀伤型 D)网路型 请选择-> A B C D 二、判断题(共10题,20分) 1、未来的战争除了在物质领域进行摧残与反摧残外,还在信息领域进行激励对抗。 请判断-> √ 2、所谓信息化武器系统,是指在信息构成上大量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的武器系统。 请判断-> × 3、“非致命战”、“计算机病毒战”是可行的全新作战方式。 请判断-> √ 4、信息化战争是核威慑下的高技术常规战争,意味着信息化战争就是核战争。 请判断-> × 5、阿富汗战争告诉我们,建立在卫星监控技术之上的远程导弹精确打击和准确拦截技术,已成为未来战争成败的关键。 请判断-> √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 1.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的战例是 C 。 A、第四次中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阿富汗战争 2.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武器 B、参战国的国际地位 C、人 D、作战的理论与方法 3.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 D 。 A、陆地和海洋 B、海洋和空中 C、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D、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4. A 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 B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 C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于一体的 A 系统是信息化战场上军队行动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A、指挥控制 B、后勤保障 C、参谋策划 D、协调联系 8.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B 力量。 A、精神 B、物质 C、技术 D、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产生了许多新的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的作战形式的是 C 。 A、自然战 B、软杀战 C、运动战 D、电子战 10.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是 D 。 A、制陆权 B、制空权 C、制天权 D、制信息权 11.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 A 状的网络结构。

A、扁平 B、椭圆 C、矩形 D、菱形 12.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战争所依赖的 A 基础,促使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 A、物质 B、信息 C、技术 D、保障 13.不断更新的 A 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先导。 A、作战理论 B、武器装备 B、人员质量D、信息技术 14.第三次中东战争中, A 以电子——火力交战方式显示军事优势。 A、以色列 B、伊拉克 C、巴勒斯坦 D、伊朗 15.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是 C 战争。 A、阿富汗 B、伊拉克 C、海湾 D、科索沃 16.“沙漠风暴”行动发生在 B 战争中。 A、阿富汗 B、海湾战争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 1、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得战例就是 C . A、第四次中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阿富汗战争 2、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得得决定性因素就是C。 A、武器 B、参战国得国际地位 C、人 D、作战得理论与方法 3、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得特征表现在D。 A、陆地与海洋 B、海洋与空中 C、陆地、海洋、空中得三维空间 D、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4、A就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得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B.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 C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查于一体得 A 系统就是信息化战场上军队行动得“大脑与中枢神经”. A、指挥控制 B、后勤保障 C、参谋策划 D、协调联系 8、机械化战争得主导要素就是B力量。 A、精神 B、物质 C、技术 D、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产生了许多新得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得作战形式得就是 C 。 A、自然战B、软杀战 C、运动战D、电子战 10、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得关键就是D。 A、制陆权B、制空权 C、制天权 D、制信息权 11、信息化战争得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 A 状得网络结构. A、扁平 B、椭圆 C、矩形 D、菱形 12、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战争所依赖得 A 基础,促使武器装备发生质得变化. A、物质 B、信息 C、技术 D、保障 13、不断更新得A就是信息化战争形成得先导。 A、作战理论 B、武器装备 B、人员质量D、信息技术 14、第三次中东战争中,A以电子——火力交战方式显示军事优势。

信息化战争--军事理论教案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主要是依靠人的体能,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因此,这一时代的战争又称冷兵器战争。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的能量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机械化武器,因此,这一时代的战争又称为机械化战争。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群不断涌现,人类开始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投入战场,信息化战争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美国是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的国家之一,1992年美国人坎彭主编了《第一次信息战争》一书,将海湾战争称作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次信息战争。美军于1998年制定了《联合信息战条令》,目前正制定信息化战争战略。我们国家信息化战争的概念是钱学森同志在1996年的

科学进步大会上首次提出的。 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一)指挥控制战 指挥控制战是信息作战的一部分,它的实质是:在保护己方拥有指挥控制能力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削弱或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能力,以便最终夺取战场中的制信息权。指挥控制攻击的目的是:通过攻击敌方的信息系统,特别是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的相关设施,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能力,使敌方的指挥机关无法了解战场情况,并因最终得不到信息,患“信息饥饿症”而就范。由于己方的信息情报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容易受到攻击的弱点,因而要使己方保持有效的指挥控制能力,就必须严密地组织与实施指挥控制防护。 (二)计算机网络战 计算机网络战也称计算机网络空间战,它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网络空间上进行的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计算机网络战主要包括信息恐怖活动、“语义攻击”、“朋

关于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

论信息化战争中的精确打击 考号:110211236935 姓名:臧泽惠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与机械化战争等传统战争形态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战争工具——信息主导、战争力量——整体凝聚、战争时空——全维一体、战争实施——精确控制、战争保障——多维聚焦、战争制胜——人机融合等六大特点。 关键词:斩首;五环理论;战略层次 一,前言 它相当于敌人的指挥机构,只要把它破坏掉,敌人这个大系统就会停止运转。破坏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战斗毁伤,也可以通过信息战瘫痪。把人的心脏、肝脏和肺比作第二环,它相当于淡水、食物、电力和石油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把人的骨头、血管和肌肉比作第三环,它相当于铁路、桥梁、公路、港口、机场等运送货物、传递信息或提供支援的基础设施。把人体内数千万个用来传送食物和氧气的细胞比作第四环,它相当于人类群体,目标众多,难以消灭。过多地毁灭和杀伤敌国人员并不一定造成士气的低落,相反,可能将激发民族义愤,反而使士气高涨。把白血球等人体保护细胞比作第五环,它相当于武装力量。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能量结构及能量释放方式是决定武器杀伤机理的基本要素。从能量构成要素来看,信息化战争中,战争能量从传统的体能、化学能、电能、电磁能、机械能、核能等物理能量转变为智能。智能是信息化战争中的主导能量,它通过对其他物理能量的控制而产生效能。信息化战争中,机械时代的动力、平台、武器等仍具有重要作用,但能量释放结构产生了变化,电子信息装备由辅助性、保障性装备变为主导型装备,并通过系统方式渗透、融合到动力、平台、武器中去,对能量及能量释放的时机、方式、数量、比例等进行精确控制,从而达到投入最小、效益最高的目的。 机械化战争主要强调数量和规模的累加,信息化战争则强调质量对效能的控制。传统战争主要通过火力摧毁来达成杀伤破坏的目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技术除对多种不同能量和武器装备相互融合外,还可对能量释放效能进行有效控制,控制的结果是更加精确,能够通过较少的能量释放获取极大的作战效果。因此,在战斗毁伤效能方面,不再强调装药量的多少,而是突出精确有效的原则。精确高效的度量指标是效费比。高效费比是指在战争中投入较少、效益较高,通常可达1:10以上。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C?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

信息化战争的战略战术

信息化战争的战略战术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与机械化战争等传统战争形态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能量结构能量结构及能量释放方式是决定武器杀伤机理的基本要素。从能量构成要素来看,信息化战争中,战争能量从传统的体能、化学能、电能、电磁能、机械能、核能等物理能量转变为智能。智能是信息化战争中的主导能量,它通过对其他物理能量的控制而产生效能。信息化战争中,机械时代的动力、平台、武器等仍具有重要作用,但能量释放结构产生了变化,电子信息装备由辅助性、保障性装备变为主导型装备,并通过系统方式渗透、融合到动力、平台、武器中去,对能量及能量释放的时机、方式、数量、比例等进行精确控制,从而达到投入最小、效益最高的目的。 效能标准机械化战争主要强调数量和规模的累加,信息化战争则强调质量对效能的控制。传统战争主要通过火力摧毁来达成杀伤破坏的目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技术除对多种不同能量和武器装备相互融合外,还可对能量释放效能进行有效控制,控制的结果是更加精确,能够通过较少的能量释放获取极大的作战效果。因此,在战斗毁伤效能方面,不再强调装药量的多少,而是突出精确有效的原则。精确高效的度量指标是效费比。高效费比是指在战争中投入较少、效益较高,通常可达1:10以上。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 战争力量——整体凝聚 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C?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全球信息栅格进行无缝连接之后,将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一体化、实时化作战体系。在这样的作战体系中,传统战争中那种贪大、求全和追高的观念将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品种、规模、性能不再是提高作战效能的关键性要素,系统集成和横向一体化成为最关键的要素。武器装备品种再多、规模再大、性能再好,如果不能并入系统,则不可能发挥作用,在战场上不仅不能形成战斗力,反而将成为好打的目标。信息化战场是一体系统对抗的战场,拥有完善的信息化作战体系的一方能够控制作战手段,灵活选择目标并控制战争进程和节奏;没有相应信息化作战体系的一方,则群龙无首,一盘散沙,数量众多但没有灵魂,因而难以形成作战效能。 力量凝聚机械化战争中,战争力量主要表现为物质力量。信息化战争中,智能和知识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从力量要素来看,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导性要素,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须是在掌握制权优势,尤其是在夺取并控制信息优势和空天优势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准确的时间,把所需的力量准确地调整和机动到准确的地点和方向,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信息化战争中,指挥艺术和军事谋略仍非常重要,但重点偏向两个方面:一是战略层面交战双方的排兵布势、斗智斗勇和战略欺骗;二是战役战术层面的自动化指挥和控制。 战争时空——全维一体

10级信息化战争复习提纲

10级信息化战争研究复习提纲 第一、概述 1、信息? 信息是泛指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含义和效用。 2、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 3、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使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4、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简单地说,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主要有三条战线,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经济战线。 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使用,特别是建立一个确保包括军队成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使用的、极大容量的信息网络,通过对军事信息的收集和积累、军事信息的处理和流通、军事信息的控制和利用,使部队的建设、训练和作战方式都发生根本的变化,极大地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5、信息战、信息作战的定义: 信息战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保护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同时,对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打击的一种作战样式。 信息作战是是为夺取和保持战场信息优势或破坏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一种作战行动6、请你谈谈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的多维化体现在哪几方面?(论述题)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随着人类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展,战争空间也在不断扩大。信息化战争和机械化战争相比,其战场空间已由地面、海洋和空中向外层空间、网络空间及心理空间等领域扩展,使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呈现出多维化的特征。 (一)外层空间’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监控、信息传输、导航定位、精确制导等,主要都依赖外层空间的卫星来支持,这已经被近几场局部战争所证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国的军事情报70一90%是由太空侦察系统获得的;每当美军要发起新一轮攻击时,都要 事先向作战地区上空调集10一20颗军事卫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了夺取信息优势,在600公里一800公里的外层空间,部署了多达116颗各类卫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太空所具备的独特的优越性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强化。没有制天权,就不可能掌握制信息权和制空权,也就没有制海权和制陆权。可以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制胜权。为了争夺太空的控制权,太空信息战、太空反卫星战、太空反导战等一些新的太空作战样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使争夺太空优势的斗争变得更为激烈。 (二)电磁空间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目标星罗棋布,无论是电台、雷达、通信卫星等各种电子装备,还是地面开进的坦克、海上游弋的舰艇、空间格斗的战机等各种作战兵器,它们都能成为电 磁波的发射源,使各种电磁波纵横交错,在广阔的空间中形成密集的电磁频谱网,确保了对各军兵种部队的指挥控制。信息化战争中电磁空间的极端重要性,使得敌对双方在电磁空间里的对抗更加激烈。近几年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战争一旦爆发,两军对抗往往先从无形的电磁空间里展开。如海湾战争实施空袭前几小时,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开始了对伊军实施强烈的电磁干扰和压制,可谓兵马未动,电子先行。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部署和使用了上百架电子战飞机和大量进攻性电子器材,对伊军展开了强大的电子攻击战,使伊军指

信息化战争必争之“高地”

信息化战争必争之“高地” 非线式非接触联合一体精确作战要素示意图 ■体系作战 ■综合对抗 ■作战评估 作者:王志国 ■现代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在科技力量驱动作用下,使得实施非线式非接触精确突袭作战成为现实 ■外军研究认为,加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实施“即时全球打击战略”和远程精确“点穴”,可以获得可观的军事效益 近来外电纷纷发表的《高超音速导弹:一小时内打击全球任何地点》等文章,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外军专家评论认为,以高超音速导弹等构成的所谓“即时全球打击”系统,主要优势在于远程高速的“点穴式”精确打击能力,使被打击目标难以有效规避,其发展极有可能改变世界军备竞赛方向,并打破国际上已有的战略平衡。 事实上,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精确作战便已成为各军事强国竞相追逐的发展目标。而今随着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精确作战的内涵日益丰富,已不再局限于使用先进武器系统和高技术弹药等进行单纯精确火力打击,而是延伸拓展至精确侦察定位、精确指挥控制、精确作战保障及效果精确评估等各领域,使现代军事行动在各个层面上均凸显出鲜明的精确化时代特征。可以说,“精确”如今已不仅成为联合作战制胜的重要“砝码”,更成为信息化战争必争之“高地”。 精确感知先胜先知 先胜在于先知。以往的战争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成为兵家遵循的基本作战规律。信息时代的战争,则更加推崇“兵马未动,信息先行”的军事原则。因为只有增强战场感知能力,全面获取战场信息,才能为实时掌握战场态势、准确掌控作战节奏、实施精确指挥提供基本保证。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为精确获取作战信息,运用全维战场信息感知系统,最大限度地消除“战争迷雾”,确保战场对联军的“单向透明”。借助精确获取战场信息的关键技术“踪迹跟踪系统”,美军解决了“我在哪?你是谁?友邻部队在哪里?敌人在哪里?发起攻击最佳路线是什么?”等技术难题,使得战场态势一目了然。 精确决策决胜千里 精确决策是实现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确保系统发挥最佳效能、快速达成战略战役意图和战争目的的重要前提。 孙子曰:“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现代战争受政治、经济、外交、人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空前增大,以往的“粗放式”作战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兵家开始追求精确决策与行动,使战争的目标精确而具体。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用了一系列精确式“点穴”战法,不论“斩首行动”还是“震慑行动”,精确制导武器始终瞄准萨达姆行宫及其藏身处、伊高级官员住所、指挥控制设施等目标,给对手造成强烈的心理和精神震慑,精确地达成了战略意图。 精确指挥高效快捷 而今,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C4ISR系统在联合作战中的应用,使得精确指挥控制如虎添翼。伊拉克战争中,在C4ISR系统的精确指挥控

信息化战争复习提纲

信息化战争研究复习提纲 第一、概述 1、信息? 信息是泛指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含义和效用。 2、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 3、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4、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简单地说,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主要有三条战线,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经济战线。 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建立一个确保包括军队成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使用的、极大容量的信息网络,通过对军事信息的收集与积累、军事信息的处理与流通、军事信息的控制与利用,使部队的建设、训练和作战方式都发生根本的变化,极大地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5、信息战、信息作战的定义: 信息战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保护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同时,对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打击的一种作战样式。 信息作战是是为夺取和保持战场信息优势或破坏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一种作战行动6、请你谈谈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的多维化体现在哪几方面?(论述题)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随着人类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展,战争空间也在不断扩大。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其战场空间已由地面、海洋和空中向外层空间、网络空间及心理空间等领域扩展,使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呈现出多维化的特征。 (一)外层空间’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监控、信息传输、导航定位、精确制导等,主要都依赖外层空间的卫星来支持,这已经被近几场局部战争所证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国的军事情报70一90%是由太空侦察系统获得的;每当美军要发起新一轮攻击时,都要 事先向作战地区上空调集10一20颗军事卫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了夺取信息优势,在600公里一800公里的外层空间,部署了多达116颗各类卫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太空所具备的独特的优越性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强化。没有制天权,就不可能掌握制信息权和制空权,也就没有制海权和制陆权。可以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制胜权。为了争夺太空的控制权,太空信息战、太空反卫星战、太空反导战等一些新的太空作战样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使争夺太空优势的斗争变得更为激烈。 (二)电磁空间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目标星罗棋布,无论是电台、雷达、通信卫星等各种电子装备,还是地面开进的坦克、海上游弋的舰艇、空间格斗的战机等各种作战兵器,它们都能成为电 磁波的发射源,使各种电磁波纵横交错,在广阔的空间中形成密集的电磁频谱网,确保了对各军兵种部队的指挥控制。信息化战争中电磁空间的极端重要性,使得敌对双方在电磁空间里的对抗更加激烈。近几年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战争一旦爆发,两军对抗往往先从无形的电磁空间里展开。如海湾战争实施空袭前几小时,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开始了对伊军实施强烈的电磁干扰和压制,可谓兵马未动,电子先行。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部署和使用了上百架电子战飞机和大量进攻性电子器材,对伊军展开了强大的电子攻击战,使伊军指

《信息化战争》试题

吉林大学20()本科生《信息化战争》试题 特别关注:此试题与答案一起上交,无试题者成绩为零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把世界各国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2、美国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并称之为“()”。 3、1995年8月底至9月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波黑塞族发动了代号“()”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作战。1998年12月,美英联手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的空袭作战。 4、美国参联会1996年提出《2010年联合构想》,提出了信息化战争、()、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网络中心战、系统集成、横向一体等许多创新的军事理论观点。 5、美军对信息技术的七大军事需求:全球监视与通信,(),空中优势和防御,水面控制与水下优势,(),模拟环境,降低费用技术。 6、信息化战争是正在发展中的战争形态,在社会变革方面顺应了()的发展大潮,在军事领域适应了()的趋势。 7、信息化战争中,()和()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 8、信息化战争必须用信息化理念、网络和软件对所有保障要素加以改造,使之融入作战体系中去,以达到()和()的目的。 9、战争制胜的要素很多,战争胜负历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战争胜负的基础。()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10、战略层次的信息战主要是破坏敌对国家的政治、()、()乃至整个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及其运转。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10分,每小题2分) 1、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原因包括:() ①科学技术推动②社会变革催化③军事变革孕育④战争实践验证 2、社会变革对信息化战争的催化作用表现在:() 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②是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 ③带动了国防建设发展④是社会变革与战争形态变异。 3、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大致要经历的主要阶段:() ①20世纪50-80年代是孕育阶段②20世纪40-80年代是孕育阶段 ③20世纪80-90年代是萌芽阶段④20世纪90年代到2020年是形成阶段 4、美军在20世纪提出的战略理论包括:() ①“空地一体化”战略②“地区防务战略” ③“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④“营造—反应—准备”战略。 5、美国海军确定的信息技术应具备的能力:() ①指挥、控制与监视②主宰战斗空间,投送力量 ③保持力量和综合能力④获得制信息权 三、概念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战争: 2、信息化战争: 3、战争实力: 4、战争潜力: 5、战争保障: 四、判断正误并改正(共10分,每小题1分) 1、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形态。在信息时代,战争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信息化对信息化的战争,又有信息化对非信息化的战争,还有部分信息化对部分信息化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指挥、电子干扰、精确打击成为描绘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基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