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二 Okumura-Hata电波传播模型

实验二 Okumura-Hata电波传播模型

实验二 Okumura-Hata电波传播模型
实验二 Okumura-Hata电波传播模型

实验二Okumura-Hata电波传播模型

设计课时:4

学习方法:理论学习+仿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电波传播Okumura-Hata模型分析方法。

2.掌握使用Matlab建立Okumura-Hata模型的方法。

二、Okumura-Hata模型

2.1Okumura—Hata模型的介绍

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实际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实践证明,任何试图使用一个或几个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果,都将引入较大误差。甚至与实测结果相差甚远。为此,人们通过大量的实地测量和分析,总结归纳了多种经验模型。通常在一定情况下,使用这些模型对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进行估算,都能获得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能否准确预测基站信号的覆盖情况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的优劣所在,提高预测准确度的关键在于选择最能接近实测值的预测模型。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OM模型(Okumura模型),为了在系统设计时,使Okumura 模型能采用计算机进行预测,Hata对Okumura模型的基本中值场强通过对其他预测模型的分析对比,并与实测数据的仿真比较,得出了Okumuma—Hata预测模型更接近实测值的结论。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波是在不规则地形情况下进行传播的,在估算路径损耗时,应考虑特定地区的地形因素,预测模型的目标是预测特定点或特定区域(小区)的信号强度,但在方法复杂性和精确性方面差异很大,因此针对不同地形特点,要选择最适合于本地的预测模型。

在传播预测模型中通常将地形划分为城区、郊区、开阔地和空间自由传播四种情况,城市郊区人口密度介于乡村和繁华市区,基站规划需同时考虑覆盖范围和用户容量两方面因素,随着移动用户的急剧增加,目前城市郊区基站的覆盖范围通常不足lkm,要选择预测模型,需将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测量数据代人模型,根据仿真结果以确定出可选用的模型。

2.2数学建模

当移动台的高度为典型值为hr=1.5m时,按Hata-Okumura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为:

其中:

●:市区准平滑地形电波传播损耗中值(dB)

●:工作频率(MHz)

●:基站天线有效高度(m)

●:移动台的有效高度(m)

●: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距离(km)

●:移动台天线高度因子

对于中小规模城市,移动台天线高度因子为:

对于大城市

对于郊区

对于开阔地

其中

:郊区的电波传播损耗中值(dB)

:开阔地的电波传播损耗中值(dB)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内容】

?使用C语言(或者Matlab)利用Okumura-Hata方法计算基

本传输损耗;

?分析Okumura-Hata方法的误差;

【实验设备】

?一台PC 机

【实验步骤】

1.采用Okumura-Hata方法分别计算大城市市区地区准平滑地形、郊区和开阔区,基站天线高度是200米,手机天线高度是3米情况下,不同传播距离和不同载波频率条件下的传播损耗中值。画出相应的曲线。

2.分析Okumura-Hata方法比较电波在不同频率、不同场景等情况下传

播规律。

3.对比900MHz和1800MHz电波传播规律。

【实验报告】

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要求给出采用Okumura-Hata方法分别计算大城市市区地区准平滑地形、郊区和开阔区,基站天线高度是200米,手机天线高度是3米情况下,不同传播距离和不同载波频率条件下的传播损耗中值相应的曲线,并做比较。

四、参考资料

1 参考书《无线通信电波传播》

2 代码(此代码仅供参考,完全与该代码一致,记零分)

clear all;

close all;

clc;

hb=200;

hm=3;

lb1=0;

lb2=0;

lb3=0;

lb4=0;

for d=[1 2 5 10 30 50 60 80 100]

f1=100:0.1:300;

f2=300:0.1:3000;

lb11=69.55+26.16*log10(f1)-13.82*log10(hb)-(8.29*(log10(1.54*hm).^2)-1.1)+( (44.9-6.55*log10(hb))*log10(d));

lb12=69.55+26.16*log10(f2)-13.82*log10(hb)-(3.2*(log10(11.75*hm).^2)-4.97)+ ((44.9-6.55*log10(hb))*log10(d));

lb21=lb11-2*(log10(f1/28)).^2-5.4;

lb22=lb12-2*(log10(f2/28)).^2-5.4;

lb31=lb11-4.78*(log10(f1)).^2+18.33*log(f1)-40.98;

lb32=lb12-4.78*(log10(f2)).^2+18.33*log(f2)-40.98;

f=[f1 f2];

lb1=[lb11 lb12];

lb2=[lb21 lb22];

lb3=[lb31 lb32];

figure(1);

hold on;

plot(f,lb1,'r');

title('大城市');

xlabel('频率/MHz');

ylabel('损耗中值/dB');

grid;

figure(2);

hold on;

plot(f,lb2,'b');

title('郊区');

xlabel('频率/MHz');

ylabel('损耗中值/dB');

grid;

figure(3);

hold on;

plot(f,lb3,'g');

title('开阔区');

xlabel('频率/MHz');

ylabel('损耗中值/dB');

grid;

end

输出结果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

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

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4.比较静态分析

4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当任何外生变量或参数发生变化时,内生变量的均衡值将如何变化。 一.市场模型?? ?? ?+-=++=??????+-=-=d b bc ad Q d b c a P dP c bP a Q Q s d 为求解a 、b 、c 、d 中任一参数的无穷小变化如何影响P 值,可通过把P 的表达式对每一个参数求偏导数得到。 0,01) (2??=+=??+d P c a b P c P d b a P d b 作业:求出Q (均衡状态) 的比较静态导数 二.国民收入模型 t a a a Y a tY T a T Y a C C Y G I T C T T C C G I ?--++?-= ??? ???<<>+= <<>-+=++=1)10,0(,)10,0(),(0000 00000 0 ,政府支出乘数0110>?--=??t a a Y G 非所得税乘数,010

UML面向对象建模 静态模型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5 — 2016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开课实验室:信自楼442 2015年11月24日年级、专业、班计科122班学号201210405204 姓名邹华宇成绩 上机项目名称实验二静态模型指导教师付晓东 教师评语该同学是否了解实验原理: A.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了解□ 该同学的实验能力: A.强□ B.中等□ C.差□ 该同学的实验是否达到要求: A.达到□ B.基本达到□ C.未达到□ 实验报告是否规范: A.规范□ B.基本规范□ C.不规范□ 实验过程是否详细记录: A.详细□ B.一般□ C.没有□ 注:5个A 为优 4个A为良 3个A 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UML 的静态建模的方法。 2、实践用 UML 建立静态模型。 二、实验原理 对象类静态结构模型描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构成系统的类和对象、它们的属性和操作,以及这些对象类之间的联系。实质上是定义系统“对谁做”的问题。 对象是一种人的认知概念,对应于现实世界和机器世界的各种元素。软件系统也是由对象构成的。要理解对象世界,首先要进行对象分析,建立对象类模型。类是对象的抽象,认识对象的类别是人类的本领。类之间的各种关系都可以在对象世界里找到对应物。UML的对象类模型把类分解为属性和操作,属性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再进行分解,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原理。操作与系统的改变有关,系统的改变被分解为对象的变化,而类的操作代表与之相关的对象改变的计算过程。 在建立对象类静态结构模型时,主要是将对象间的关系(如继承、聚集等)标注在关联线上,使对象间的关联关系更加明了。根据已建立的用例图和客户业

2015123352-韩吉-UML实验报告书实验2用例分析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UML理论及实践》 题目:用例分析 班级:软嵌151 学号:2015123352 姓名:韩吉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分析模型和分析(用例实现)的过程与目的; 2、掌握跟踪关系图; 3、熟悉常用的MVC 架构模式与BCE 三层架构模式; 4、熟练掌握从用例模型中识别出分析类; 5、熟练使用顺序图进行交互分析,实现用例模型中的事件流; 6、掌握参与类类图; 7、掌握分析类图; 8、熟练掌握使用Rational Rose 进行分析建模(用例分析)。 二、实验内容或题目 根据实验一对教材第3章中旅游业务申请系统”用例建模得到的用例模型,对其进行首次迭代进行分析建模。(只需选择其中某个用例进行用例实现)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1、跟踪关系图 办理申请手续——用例实现 办理申请手续 (from Use Cases) 打印旅游确认书和余额交款单——用例 实现 打印旅游确认书和余额交款单 (from Use Cases) 导出财务信息——用例实现 导出财务信息 (from Use Cases) 登录 (from Use Cases) 管理参加人 (from Use Cases) 完成支付 (from Use Cases) 登录——用例实现 管理参加人——用例实现 完成支付—— 用例实现 2、分析类 (1)边界类: 申请界面类 增加参加人界面类 完成支付界面类 登录界面类 发确认书界面类 导出财务信息界面类财务系统接口类 (2)实体类:

参加人 路线 旅游团 支付明细 申请 联系人用户(3)控制类: 申请控制类 增加参加人界面类 完成支付控制类 发确认书控制类 登录控制类导出财务信息控制类 3、顺序图 办理申请手续——用例实现的基本场景顺序图:

实验四 类模型的建立

实验四类模型的建立 1、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2、实验目的 (1)理解类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在Rational Rose 中绘制类的操作方法。 (3)掌握在Rational Rose 中绘制类的关联、依赖、泛化关系。 3、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分成两部分:第 1 部通过完成的用例图,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功能,对需求进一步分析,从中识别出系统的概念类,对系统进行分析阶段的静态建模;第2 部分要求在第1 部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精化、完善分析阶段的类图,使之成为计算机系统可实现的模型。 运用课堂所学的有关如何抽象出类的知识,完成如下任务: (1)寻找和抽象出图书管理功能中的类。 (2)识别类间的关系。 (3)精化、完善类图,使之成为计算机系统可实现的模型。 4、实验步骤 4.1 分析阶段的静态建模 1.分析:分析阶段类的识别仅限于业务领域的概念类(或称实体类),根据课堂教授的方法——名词短语策略和不同类别的概念,将图书管理业务领域的实体类识别如下:馆藏书目、馆藏资源品种、图书品种、碟片品种、资源项、借书记录、预定记录、逾期记录、罚款细则、图书管理员、读者。 2.绘制类的步骤: (1)打开图书管理系统.mdl。 (2)打开Rose 中的Logical View(逻辑视图),鼠标右键单击Logical View 根节点后,选择“New——Package”项,在逻辑视图下建一个名为“Class Diagram”(类图)的包,用于存放图书管理系统的静态模型。 (3)鼠标右键单击新建的“Class Diagram”包,在“Class Diagram”包下建立一张名为“Entity”的业务领域实体类图。鼠标双击“Entity”类图,在绘图窗口打开这张新建类图。 (4)添加以下如图所示的类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模型可以被区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从分析方法上讲,与静态模型相联系的有静态分析方法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与动态模型相联系的是动态分析方法。 1.静态分析与静态经济学 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达到均衡时的状态和均衡条件,而不考虑经济现象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应用静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静态经济学。 2.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法考察经济现象在初始均衡状态下,因经济变量发生变化以后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状况。考察的重点是两种均衡状况的比较,而不是达到新均衡的过程。 3.动态分析与动态经济学 动态分析:在假定生产技术、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她等因素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考察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应用动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动态经济学。 大致说来,在静态模型中,变量所属的时间被抽象掉了,全部变量没有时间先后的差别。因此,在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中,变量的调整时间被假设为零。例如,在前面的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所有的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都属于同一个时期,或者说,都适用于任何时期。而且,在分析由外生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内生变量的变化过程中,也假定这种变量的调整时间为零。而在动态模型中,则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是动态分析。蛛网模型将提供一个动态模型的例子。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往往在于寻找均衡状态,所以,也可以从研究均衡状态的角度来区别和理解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这三种分析方法。所谓静态分析,它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所谓比较静态分析,它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所谓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实验二静态模型分析

实验二静态模型分析 1)指出建模的类类图中表示的类有Customer、Reservation、Ticket、Show和Performance。 4)类中关联:一个顾客可多次订票,但每一次订票只能由一个顾客来执行。有两种订票方式:个人票或套票,前者只是一张票,后者包括多张票。每场演出都有多张票可供预定,每张票对应一个唯一的座位号。每次演出用剧目名、日期和时间来标识。 2.在订货管理系统中,识别出的类包括:Order, Customer, OrderLine, Corporate Customer,Personal Customer, Employee和Product,其中,Order 表示订单,它的主要属性包括收到日期,是否已缴纳预付款,订单数量和价格,主要的方法为下单(dispatch)和完成(close)。Customer表示客户,主要分为公司客户Corporate Customer和个人客户Personal Customer两类。每一个订单Order包括多个OrderLine,OrderLine的主要属性为quantity和price。每个OrderLine包括至少一件产品Product,每种产品可以在多个OrderLine中出现。每个职员Employee负责多个公司客户,每个公司客户只能由一名职员

负责。绘制订货管理系统的类图。 建立火车票预定系统类图。预定某一车次的车票,包括具体的时间和座位;在预定后,顾客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购票,否则预定无效;旅行社和火车售票处均可进行预定业务。 确定类:车票顾客定票处旅行社火车售票处 对车票进行预定建立“预定”类

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指导书2012/2013年第二学期 姓名:__ ___ 学号:__ ___ 班级:_10软件卓越__ 指导教师:唐学忠_ 软件工程系

实验一用例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掌握在EA中用例图的基本用法和使用技巧。 二、实验环境 软件平台:Microsoft Windows2000 /XP。软件工具:EA。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本实验基于某学校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的设计和实现。 (1)需求描述如下: 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设的各种课程、讲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丙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2)分析: 本系统拟用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其中,数据核心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用户输入进行逻辑处理,再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而接入层包括用户界面,包括系统登陆界面、管理界面、用户选择界面等。 本系统涉及的用户包括管理员和学生,他们是用例图中的活动者,他们的主要特征相似,都具有姓名和学号等信息,所以可以抽象出“基”活动者people,而管理员和学生从people统一派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另外一个活动者。 (3)系统主要事件: ●添加课程事件: ●删除课程事件 ●修改课程事件 ●选课事件: 根据以上分析,绘制系统用例图,并对用例加以描述,用例描述方法见教材。 四、实验预习和准备 了解用例图描述系统基本方式。熟练掌握用例图绘制的基本方法,了解用例、活动者、角色等基本概念的表示。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经济模型 经济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其含义与经济模型大致相同。一个经济理论的建立和运用,可以看成是一个经济模型的建立和使用。 所谓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形式(包括几何图形和方程式等)来表示。 如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求解均衡价格或均衡数量。Qd=Qs. 2.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经济数学模型一般用由一组变量所构成的方程式或方程组来表示,变量是经济模型的基本要素。可以区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指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参数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参数。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参数也往往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称为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在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中,变量的调整时间被假设为零。 在动态模型中,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是动态分析。 从均衡角度来区别和理解这三种分析方法。分别是,静态分析,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比较静态分析,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第二讲 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中级宏观经济学-浙江大学 何樟勇)

第二讲 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 1.1.决策环境:偏好、禀赋与技术 基本环境 经济活动只进行一期,经济中只有一个代表性消费者和一个代表性的企业。代表性消费者将决定最优的消费数量和劳动供给数量;代表性的企业将决定最合适的资本和劳动的使用数量。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是竞争性的,也即他(她)们都是在视市场价格为既定的情况下来做决策的。消费者拥有企业。 偏好 消费者偏好由如下的效用函数代表:),(l c u , 其中,c 是消费,l 是闲暇。这里,效用函数是一个严格凹的、二次可微的、对每个变量是严格递增的函数。我们也假设效用函数有如下特征:0,),(lim 10 >∞=→l l c u c 以及0,),(lim 20 >∞=→c l c u l 。这里,),(l c u i 是效用函数),(l c u 对第i 个变量的导数。 技术 企业根据如下的生产函数进行消费品的生产:),(n k zf y =。其中,y 是产出,k 是资本投入,n 是劳动投入,z 是全要素生产率参数。这里,生产函数是一个严格准凹、二次可微、一次齐次、对每一个变量都是严格递增的函数。这意味着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因此下式对任意的0f λ均成立: ),(n k zf y λλλ= (1.1)

我们也假设生产函数有如下特征:∞=→),(lim 10n k f k ,0),(lim 1=∞ →n k f k 以及∞=→),(lim 20n k f n ,0),(lim 2=∞ →n k f n 。 禀赋 代表性消费者拥有0k 单位的资本,这些资本可以租给企业,但不 能用于消费。同时,代表性消费者也拥有h 单位的时间禀赋,它们既可以用于劳动也可以用于闲暇。 1.1.2消费者与企业的最优化行为 在一个没有货币的经济中,所有价格都是相对价格,因此,我们可以任意地选出某一种商品,把它的价格标准化为1,这并不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任何影响。我们把这一价格被标准化为1的商品称为记价品。出于习惯,经济学家一般更愿意用消费品作为记价物,在这里,我们也秉承这一传统。市场上共有三种可交易的对象:消费、闲暇和资本租赁服务。闲暇的价格用消费品衡量记为w ,资本的租金用消费品衡量记为r 。 消费者的最优化问题 消费者把w 和r 视为给定, 在预算约束下寻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说,每个消费者都在求解如下这样一个最优化问题: ),(max ,,l c u s k l c ..t s s rk l h w c +?≤)( (1.2) 00k k s ≤≤ (1.3)

软件测试-静态分析方法教案2

《软件测试基础》教案 第二讲 课时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回顾上一章: [0分钟] ------------------------------------------------------------------------------------------- 2 2. 课程知识点讲解:------------------------------------------------------------------------------------------------------- 2 2.1. 具体知识点1:[8分钟]------------------------------------------------------------------------------ 2 2.2. 具体知识点2:[15分钟] ---------------------------------------------------------------------------- 3 2.3. 具体知识点3:[2分钟]------------------------------------------------------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具体知识点4:[10分钟] ---------------------------------------------------------------------------- 5 3. 本节总结[10 分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考核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测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扩展部分 ------------------------------------------------------------------------------------------------------------------- 6 7. 学员问题汇总 ------------------------------------------------------------------------------------------------------------- 6 8. 作业 ------------------------------------------------------------------------------------------------------------------------- 6 课时2 ------------------------------------------------------------------------------------------------------------------------- 2 9. 回顾上一章: [0分钟] ------------------------------------------------------------------------------------------- 2 10. 课程知识点讲解: ----------------------------------------------------------------------------------------------------- 7 10.1. 具体知识点1:[15分钟] ----------------------------------------------------------------------------- 7 10.2. 具体知识点2:[5 分钟] ----------------------------------------------------------------------------- 8 10.3. 具体知识点3:[10分钟] ----------------------------------------------------------------------------- 8 10.4. 具体知识点4:[10分钟] ----------------------------------------------------------------------------- 9 11. 本章总结[5分钟] ------------------------------------------------------------------------------------------- 9 12. 考核点--------------------------------------------------------------------------------------------------------------------- 9 13. 测试题--------------------------------------------------------------------------------------------------------------------- 9 14. 扩展部分------------------------------------------------------------------------------------------------------------------ 9 15. 学员问题汇总 ----------------------------------------------------------------------------------------------------------- 9 16. 作业---------------------------------------------------------------------------------------------------------------------- 10 课时:2课时

实验二静态模型分析

实验二静态模型分析 Customer -name:String -phone:String +add(name,phone) 1 -owner -purchased * Reservation +date Show SubscriptionSeries -name:String IndividualReservation -series:Integer 1 0..1 0..1 Ticket 1..* 1 -available:Boolean Performances 3..6 +sell(c:Customer) +exchange() *1 +seat - dat e - tim e 1)指出建模的类类图中表示的类有Customer、Reservation、Ticket、Show和Performance。 4)类中关联:一个顾客可多次订票,但每一次订票只能由一个顾客来执行。有两种订票方式:个人票或套票,前者只是一张票,后者包括多张票。每场演出都有多张票可供预定,每张票对应一个唯一的座位号。每次演出用剧目名、日期和时间来标识。 2.在订货管理系统中,识别出的类包括:Order,Customer,OrderLine,Corporate Customer,PersonalCustomer,Employee和Product,其中,Order表示订单,它的主要 属性包括收到日期,是否已缴纳预付款,订单数量和价格,主要的方法为下单(dispatch) 和完成(close)。Customer表示客户,主要分为公司客户CorporateCustomer和个人客户

PersonalCustomer两类。每一个订单Order包括多个OrderLine,OrderLine的主要属性为quantity和price。每个OrderLine包括至少一件产品Product,每种产品可以在多个OrderLine中出现。每个职员Employee负责多个公司客户,每个公司客户只能由一名职员

《系统建模》实验指导

辽东学院自编教材 《系统建模》 实验指导书 高素春编 信息技术学院 2015年2月

目录 实验一 UML的静态建模机制 (1) 实验二 UML的动态建模机制 .................................... .6

实验一 UML的静态建模机制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课时: 4 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___周 实验分室:实验台号:实验员: 一、实验目的 1.设计并绘制用例图 2.设计并绘制类图 3.设计并绘制包图 4.设计并绘制构件图 5.设计并绘制部署图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为了加深对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部署图的理解,通过一个实际的系统来说明各个图的创建过程。以比较常见的图书管理系统为例说明如何绘制实际应用系统中的各个图。 1.用例图 确定系统涉及的内容;确定系统参与者;确定系统用例。 使用Rational Rose2003来绘制用例图: (1)读者请求服务的用例图 读者有查询图书用例,借阅图书用例,归还图书用例,查询借阅信息用例,预订图书用例。如果要查询借阅信息和预订图书,读者要先登录系统,需要添加一个登录系统用例。归还图书时,如果超出了规定时间,还要交纳罚金,需要再添加一个交纳罚金用例。 (2)图书管理员的用例图 图书管理员有图书借阅处理用例,图书归还处理用例。在图书借阅处理时,需要检查用户的合法性,如果不合法,不允许借阅书籍;如果之前该图书已经被该借阅者预定,需要删除该图书的预订信息。在图书归还处理时,要检查图书是否过期,如果过期,还要收取罚金,需要再添加一个收取罚金用例。 (3)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的用例图 系统管理员有添加书目用例,更新或删除书目用例,添加书籍用例,更新或删除书籍用例,添加读者用例,更新或删除读者用例,查询读者信息用例,查询书籍信息用例。 2.静态视图 静态视图包括类图、对象图和包图。建立系统的静态视图的过程是对系统领域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分析和设计的过程。静态视图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类图的建立,也就是找出系统中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分析,最后用图形表示出来。 研究分析问题领域,确定系统的需求;发现对象和对象类,明确类的属性和操作;发现类之间的静态关系,一般与特殊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研究类之间的继承性和多重性;设计类与关系。 使用Rational Rose2003绘制图书管理系统的类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