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018秋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一1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是绍兴人,与鲁迅同乡。他的杂文《从"目莲戏"说起》、《关于土地》、《关于女吊》等,不仅给读者奉献了形神毕肖、绘声绘影"立体风土画",而且坚持了解剖和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表现了他对某些人情世态睿智掘发的启示,具有较长久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A、柯灵 B、唐弢 C、周木斋 D、王任叔 第2题,标举"都市文学"旗号的()认为,"都市文学"并非局限于与"乡村"对立的地域界限内的文学题材,也不只侧重于描绘外在的都市景观,而是主要表现人类在"广义的都市"下的生活情态,表现现代人文明化、都市化以后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表现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A、简媜 B、杜十三 C、林燿德 D、张启疆 第3题,新生代散文由夸饰性的高强度的热抒情,向着不动声色极力节制的冷抒情过渡。____的散文尽量隐去主体的虚浮和矫饰,主体情绪完全呈收敛状,从而呈现一种类似于"零度写作"的状态。 A、庞培 B、苇岸 C、钟鸣 D、曹晓冬 第4题,()是台湾年轻一代女散文家的代表。 A、张晓风 B、简媜 C、张秀亚 D、琦君 第5题,()是绍兴人,与鲁迅同乡。他的杂文《从"目莲戏"说起》、《关于土地》、《关于女吊》等,不仅给读者奉献了形神毕肖、绘声绘影"立体风土画",而且坚持了解剖和改造国民性的

精神传统,表现了他对某些人情世态睿智掘发的启示,具有较长久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A、柯灵 B、唐弢 C、周木斋 D、王任叔 第6题,()是"五四"时期的散文大家,不仅以众多的杂文著称于世,更以独树一帜的记叙抒情小品享誉文坛,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开创了闲适和言志的艺术流派。 A、鲁迅 B、朱自清 C、周作人 D、胡适 第7题,中国大陆五十年代初最著名的散文是()。 A、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B、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C、菡子的《从上甘岭来》 D、老舍的《我热爱新北京》 第8题,真正为沈从文赢得声誉的散文作品是____。 A、《湘行散记》 B、《湘西》 C、《月下》 D、《到北海去》 ,B 第9题,超然于"论语派"和"太白派"之外,有些名作家独自拓展个人的创作道路,如____ A、朱自清 B、谢冰心 C、叶圣陶 D、丰子恺 ,B,C,D 第10题,柯灵写于1940年的()等几篇杂文,也很有特色,可以说是"立体风土画"和有的放矢的现实评论的融合。 A、《从"目莲戏"说起》

2010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密押试卷及答案

2010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密押试卷及答案(一)[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前密押试卷 大学语文(一) 第Ⅰ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C.宇宙和谐之奥秘 D.作者的哲学观点 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 A.杂文 B.驳论文 C.讲话 D.文艺专论 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6.《冯谖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 A.如何巩固政治地位 B.如何礼贤卞士 C.如何报效知己 D.如何求取功名 7.《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是【】 A.停杯投箸 B.抽刀断指 C.背诵《汉书》 D.杀妾食肉 8.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西湖七月半》 9.《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 B.类比 C.烘托 D.象征 10.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C.“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11.《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尉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12.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朱熹的《诗集传》 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衬 B.象征暗示 C.类比彰显 D.侧面烘托 14.《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A.雄奇飘逸 B.沉郁顿挫 C.通俗易懂 D.清朗峻爽 16.《鹧鸪天>中,体现感情超越生死的词句是【】 A.同来何事不同归 B.头白鸳鸯失伴飞 C.旧栖新垅两依依

人教版必修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我的散文创作谈

散文创作谈 李智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散文大国,有着悠久雄厚的散文写作传统。早在先秦、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开始写作散文。 所谓经、史、子、集(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分经、史、子、集四部,认为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清乾隆时曾由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按照经史子集分类编辑)四库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等等都是优秀的散文集。我们国家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能企及,所无法攀比。 历史上,写作散文的人数不胜数,写出来的优秀散文也层出不穷。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这些都是优秀的古体散文,是古体散文中的典范,千古流传。哪怕是到了白话文取代古文至今,散文仍备受青睐,依然是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一说到散文,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是指文章结构的脉络要放得开,主旨则要收得拢,象一把伞一样,伞有轴心骨,由伞骨支撑开伞面,都得围绕着轴心骨,所以撑得开也收得拢。 散文有了这样的要求,那怎样写好散文呢?

一、要写出散文的韵味。 散文写作虽然不必追求诗歌的平仄押韵,但得写出散文韵味。所谓散文味,指的是,散文这一文体所特有的某些品格,比如自然、朴实、自由自在、随意而无拘束等。 散文文体“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定论之外。在白昼筹谋已定的种种规则笼罩不到的地方,若仍飘泊着一些无家可归的思绪,那大半就是散文了——写出来是,不写出来也是......它从不停留,惟行走是其家园。”史铁生的这段话,便道出了散文韵味。 散文的韵味,不仅是指文字表达的技巧、风格,而是作家人格、个性和散文这一特殊文体融洽无间散发出来的一种包括氛围、美感在内的艺术境界。这种散文韵味的追求,往往体现出作家的写作风格,比如我们在读五四到建国时期的散文,我们会读到鲁迅先生的冲淡平和;叶绍钧的宁静淡泊;郁达夫的热情浓郁;沈从文的轻灵美妙;朱自清的朴实细致;冰心的典雅飘逸;郭沫若的史诗合一;许地山的自然哲理;周作人的闲适雅致等等。 而要写出散文的韵味,不是靠文字的雕琢、修饰的功夫,就可以达到的艺术境界,而是凭借其思想、意识、品德、其他艺术等方面的修养而产生的。各种方面的修养,往往得靠他山之石,多读、多想、多写往往是积淀起自己写作风格的途径。 正因为散文它自由了没有定体,其中的艺术奥秘往往更不易捕捉,犹如来去无踪的春风,浪漫无羁的晓雾,但大体却是有的:就是要让别人品出味来。大千世界浩瀚雄奇,散文的韵味,当然不必担心

东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8春在线作业2

(单选题) 1: 不是“朦胧诗人”有() A: 北岛 B: 舒婷 C: 顾城 D: 海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诗人_()笔下的诗句。 A: 顾城 B: 海子 C: 北岛 D: 舒婷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文化苦旅》是_____________在八十年代后期创作的散文集,曾在社会上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是“文化散文”。 A: 余秋雨 B: 张中行 C: 马丽华 D: 钱钢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黑子是话剧( ) 里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失足青年 A: 《车站》 B: 《野人》 C: 《绝对信号》 D: 《灵山》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 ) 的《草木篇》是一组寓意深刻的散文诗 A: 流沙河 B: 闻捷 C: 郑敏 D: 穆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在《草木篇》中,诗人没有通过()对的描写,赞美了美好的人格和情操。 A: 白杨 B: 仙人掌、 C: 藤 D: 青松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怀念萧珊》是____________创作的散文。 A: 余光中 B: 秦牧 C: 巴金 D: 贾平凹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散文《秦腔》的作者是 A: 陈忠实 B: 路遥 C: 贾平凹 D: 李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1961年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邓拓在该报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笔名是 A: 红杨树;

D: 徐懋庸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文化苦旅》是_____________在八十年代后期创作的散文集,曾在社会上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是“文化散文”。 A: 余秋雨 B: 张中行 C: 马丽华 D: 钱钢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印家厚吃力的扮演着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生活角色,这种漫长和难耐不仅来自于生活过程本身——中国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也来自于由于困窘的生存现实所引起的主人公的感情历程 A: 父亲 B: 丈夫 C: 工人 D: 师傅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闻捷的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由()三部组成 A: 《动荡的年代》 B: 《叛乱的草原》 C: 《觉醒的人们》 D: 《叛乱的火焰》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下列作品不属于小说散文化的写法有______ A: 《百合花》 B: 《受戒》 C: 《红日》 D: 《创业史》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属于农民形象的有____ A: 小二黑 B: 林道静 C: 陈奂生 D: 马而立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采用象征修辞的是; A: 《华南虎》 B: 《悬崖边的树》 C: 《山民》 D: 《有的人》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__是王蒙的作品 A: 《春之声》 B: 《活动变人形》 C: 《古船》 D: 《活着》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双桅船》的艺术特色;() A: 第一诗作以总体的象征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B: 第二,还具有内涵丰富性和主题多义性的特点; C: 第三,诗作还具有典雅、端丽、温柔的抒情风格。 D: 第四,哀婉动人

散文有情,生活有心

生活有心,散文有情 ——我的散文创作谈 首先,感谢东子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与各位文友在一起畅谈散文创作。收到东子老师的邀请时,我是诚惶诚恐的,在文学创作上,我还是一个门外汉,因为觊觎文学的美丽,时时在门外窥视,窥视后,愈发着迷,于是,开始模仿,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学会了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我所写的文字里,有了我自身的模样。 因为喜爱,也是因为在文学创作上有着票友心态,在文学创作的诸多领域,我都有所尝试。写诗填词,难登大雅之堂;小说创作,让人贻笑大方;小品剧本,只能敝帚自珍。当写作的杂文被东子老师见到后,几句褒扬,竟让我喜不自禁。东子老师说,喜欢我的散文,让我谈一谈,可对于文学创作,我知道自己的斤两,虽然,在我的写作中,散文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但心得寥寥。于此,只能浅述一番,请各位文友老师们指教。 我一直觉得,在文学领域里,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的,散文是最有情的。 散文是写实的,它的写作素材全部来自于生活,不管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写景的,都是生活本真的再现。虽然,小说创作也来源于生活,但小说创作虚构的成分太大,能明显看出斧凿的痕迹来。诗歌呢?因为过于抽象含蓄了,所以,在再现生活上,留白太多;杂文呢?因为要议论,所以,作者的主观性太强。还有剧本,以及各种评论,都没有散文的生活味浓。我喜爱写散文,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我写散文,其实写的就是我的生活。笔下所写的,是我的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生活陡然多味了起来。我想着,若干年后,当我两鬓苍苍的时候,看着泛着墨香的文字,追忆似水流年,人生才不虚度。

是的,文学是记忆的,尤其是散文,写的更是记忆。散文中的人、事、物、景都是作者的曾经,是过去式。人本质上是喜好追忆过去的,在追忆中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追忆中缅怀曾经,在追忆中畅想未来。 《童梦乡学路》就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一次,我偶回故乡,一时兴起,在村中漫步。看着童年走过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乡路,现在已被沥青混凝土所覆盖,回忆不禁油然而生。那一件件童年往事,一股脑地挤进我的脑海中,吵吵嚷嚷地。为了把他们写出来,我一点点地静下心来,慢慢地梳理,细细地分析,认真地择取,把这些往事重新地排列组合,最终,以春夏秋冬的结构形式,梳理了出来。 因我的写作初衷是想追忆童年生活的美好,抒发对曾经的人,曾经的物的眷恋之情,情感的抒发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叙事的时候要有情,遣词造句的时候要渗情。我一直觉得,能够把情融入到文字中,才是好的散文。 这就涉及到了散文的语言。一篇好的散文,都是十分重视语言的运用的。如何更好地把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是需要写作者斟酌的地方。曾经,我在写作的时候,只是注重怎样把话说明白,说清楚。可渐渐地,我发现,把话说明白,说清楚只是浅层次的写作,只有注重遣词造句,注意语言的表达效果,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感人,更吸引人。所以,在《童梦乡学路》的创作中,我在每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我都采用了短句复沓的语言形式,在结构上构成了回环往复,这样,内容清晰了,节奏感强了,读来,也有味道了。 如果说,《童梦乡学路》重在追忆往事,那么,《雪落长春》就重在描摹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当你学会了了观察生活后,人生就有意思多了。 其实,写雪的文章,我写得多了,近几年,每年我都要写到雪,但每年的雪

2018届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

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 容及其意义。(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 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 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 书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 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左边是周恩来,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 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 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图片展示: 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 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

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图片展示: 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5.引导学生回答: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 (一)中美建交 1.教师简要介绍:中美“乒乓外交”的一些故事。 2.史料展示: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3.提出问题:从尼克松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怎样的转变? 提示: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4.史料展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1)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2)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5.分组讨论: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 提示:从美国来讲,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从中国来说,1.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2.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3.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6.教师总结:从中美各自所处的内外环境来看中美都需要接近,以实现战略上的主动。 7.史料展示: 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东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8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内容多描写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病态生活,畸形的两性关系和心理,艺术上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和节奏的快速,形式技巧的翻新。具有上述特色的小说流派是( ) A: 社会剖析派 B: 心理分析派 C: 新感觉派 D: 京派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孙伏园是哪个新文学社团的成员( ) A: 语丝社 B: 莽原社 C: 未名社 D: 创造社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我国新歌剧的代表作是() A: 《白毛女》 B: 《王贵与李香香》 C: 《漳河水》 D: 《刘胡兰》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以翻译外国文学、尤其是翻译介绍俄罗斯和苏联文学为主要特色的新文学社团是( ) A: 未名社 B: 狂飙社 C: 弥洒社 D: 沉钟社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战国策派的代表作《野玫瑰》的作者是() A: 林同济 B: 黄震遐 C: 王平陵 D: 陈铨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萧红的哪部小说被鲁迅称作" 力透纸背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作品?()A: 《八月的乡村》 B: 《呼兰河传》 C: 《生死场》 D: 《马伯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自由人"指的是() A: 胡秋原 B: 苏汶 C: 施蛰存 D: 穆时英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点是() A: 乡土情与民族性 B: 哲理性与爱国主义 C: 恋土情结与爱国主义 D: 本土性、本族性与人性的哲理思考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下列符合沈从文主要创作思想的表述是( )。 A: 文学表现人生的苦难 B: 文学讴歌人性 C: 文学表现自我

分号的用法

分号的用法 一、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 在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例如: (1)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 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相反, 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郑国胜《现代人的智能》) (3)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宋 庆龄《谈“比较”》) (4)微笑是美的,美是有感召力的。(王霆钧《迷人的微笑》) (5)微笑是笑之国度里的国王;微笑是笑之花海中的牡丹。(同上) 例(1)(2)(3)中有一个或两个分句包含了逗号,所以各分句用分号分隔。例(4)(5)的各分句中都不包含逗号,例(4)在两个分句之间使用逗号是属于一般用法,而例(5)使用分号则属于特殊用法,是为了强调两个分句在一个整体内的相对独立性。在英语,像例(4)那样的无连词连接的两个并列分句,不能用逗号分隔,必须像例(5)那样用分号分隔。 二、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 (1)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 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吴伯箫《菜园小记》) (2)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 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纸上。(茅盾《谈<水浒>人物和结构》)

(3)不要幻想成功之神会被你微不足道的努力所感动,主动跑过来和你拥抱亲吻; 也不要幻想胜利之果会装在盘子里,端到你的餐桌前尽你开怀享用。(郑健、张建敏《再朝前走一步》) (4)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 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 这四句都是多重复句,分号用在第一层。表示并列关系有多种方式,例(1)通过三个“有的”加以分说,例(2)通过副词“又”,例(3)通过副词“也”,例(4)通过一有一无的对比。下面例(5)是并列的多重复句,“联合”和“分散”具有对待关系,“联合则效益好”后的逗号要改为分号。 *(5)联合则兴旺,联合则竞争力强,联合则发展快,联合则效益好,分散则发展慢,分散则效益差。 三、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 分号多用于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包括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为了分清层次,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有时也用分号分隔。例如: (1)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2)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 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小学语文《第一场雪》) (3)而于狗,却不能以此为例,与对等的敌人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 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跑了。(鲁迅《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18课

Lesson 18 He often does this! 他经常干这种事! After I had had lunch at a village pub, I looked for my bag. I had left it on a chair beside the door and now it wasn't there! As I was looking for it, the landlord came in. 'Did you have a good meal?’ he asked. 'Yes, thank you,' I answered, 'but I can't pay the bill. I haven't got my bag.' The landlord smiled and immediately went out. In a few minutes he returned with my bag and gave it back to me. 'I'm very sorry,' he said. 'My dog had taken it into the garden. He often does this!'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生词和短语 pub n. 小酒店landlord n. 店主bill n. 帐单 参考译文 我在一家乡村小酒店吃过午饭后,就找我的提包。我曾把它放在门边的椅子上,可这会儿不见了!当我正在寻找时,酒店老板走了进来。 “您吃得好吗?”他问。 “很好,谢谢。”我回答,“但我付不了帐,我的提包没有了。” 酒店老板笑了笑,马上走了出去。一会儿工夫他拿着我的提包回来了,把它还给了我。 “实在抱歉,”他说,“我的狗把它弄到花园里去了,他常干这种事!” 1.He often does this! 他经常干这种事! he 在这里指代的是狗。动物通常用it来代表,即被看成像东西一样。但是,指宠物、家畜或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时,我们经常也用he, she, who等,即使得它们“人格化”并具有性别。用阴性代词指某个动物或东西时尤其有一种亲切的含义: e.g. 我有一只小猫。她每天早上喝牛奶。I have a little cat. She drinks milk every morning. 乔治的鹦鹉亨利能说几个单词。只要有灯光他就叫。 George’s parrot ['p?r?t], Henry, can speak a few words. He always calls when there are lights. 2. After I had had lunch at a village pub, I looked for my bag. 我在一家乡村小酒店吃过午饭后,就找我的提包。 1) after 过去完成时态常同表示时间状语的从属连词after 一同使用,如: e.g. 他把信全写完后干了些家务活。After he’d written all her letters, she did some housework. 假如从句中先于主句谓语动词动作发生的那个动词动作很短暂,常可用一般过去时来代替过去完成时态,如:e.g. 他把猫放出去后,它就跑开钻进了灌木丛。 After she put the cat out, it ran off into the bushes. 但是,当两个分句为同一主语时,更早发生的那个动作通常用过去完成时态来表示。如:e.g. 他送走她后就锁上门,睡觉去了。(see sb. off 1. 为…送行;送别2. (BrE)赶走,驱逐(某人)) After he had seen her off, he locked the door and went to bed. 2)have在have lunch这个词组中是完全动词而不是助动词,因此,像其他完全动词一样,它的过去完成时要加助动词had. 3) pub [p?b] n. (also formal public house) (both BrE) a building where people go to drink and meet their friends. Pubs serve alcoholic [??lk??h?lik] and other drinks, and often also food.酒吧;酒馆(在英国英语的口语中较常见) e.g. 咱们去酒吧喝杯酒吧。Let’s go to the pub for a drink. 他们下酒馆喝酒去了。They’ve gone down the pub for a drink. 去酒吧喝酒go round to the pub for a drink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陆慕高中 王静)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 材料一: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新科技革命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某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抓住这一机遇,改良生产关系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逐步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现代化浪潮汹涌澎湃,席卷全球……而从1956年到1966年十年中,尽管我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很大的曲折。经过“文革”,中国同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正在缩小的差距,又重新拉大,使中国在时代潮流面前落伍了。 ——陈锡喜《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 材料二:刚刚粉碎“四人帮”的中国,政局十分复杂……当时的中国,毛泽东去世不久,个人迷信、个人崇拜还有很大的市场……1976年11月华国锋在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上强调说:“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就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1977年2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根据华国锋指示向全国发出号召:“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凡是”。——张通韬主编《聚焦主席台——中兴伟业(1976--2005)》请思考: (1)综合概括材料一所说的时代潮流(4分),指出这时期导致中国落伍的思想根源(2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两个凡是”思想的实质是什么?(1分)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三:“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 材料四: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材料五: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加以整理: (3)为扭转当时的思想状态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有何意义?(2分)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教案]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第三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课邓小平理论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伟大转折的宣言书 1。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1。中共十二大 2。中共十三大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邓小平理论成熟及形成体系 2。“邓小平理论”的最终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思考讲解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录象资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

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应用启发思考式讲解和多媒体手段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0世纪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三次革命,这三个伟大人物分别是这三个伟大的人物。了解这三个伟大人物是观察和把握中国20世纪历史的基本进程,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历史最后一个伟大人物。邓小平正是我们今天这次历史性巨变的领导者和理论旗帜的缔造者。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伟大转折的宣言书 1。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十年“文化大革命”虽然宣告结束,但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所造成的,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1977年4月10日,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知道党的工作。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由此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有力的推动,使这场讨论得以在全党、全军、全国公开深入地进行。这一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成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支持了这一场讨论。为此,他号召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到每一个基层单位,“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 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一讲话,为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实际上成了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条件。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道思想。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摆脱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就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就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果断地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全会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从此,中国人民开始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讲到此时可借助音像资料为学生再现当时的历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练习题答案详解(第18课)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练习题答案详解(第18课)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Lesson 18 1. b 根据课文第1-2行I had left it on a chair beside the door and not it wasn’t there, 只有b. had her bag with her when she went to the pub 与课文实际内容相符合,而其他3个都与课文 内容不符。 2. d 根据课文最后两段能够推测,只有d. knew that the writer could pay her bill 符合课文的含义,这正是课文所暗示老板当时的 心态,而其他3个选择都与课文内容不符。 3. b 前一句中的had lunch 是“吃过午饭”的意思,只有b. eaten(吃了)同它的意思相同,而其他3个选择a. paid for(付钱) ,c. kept(保持),d. bought(买)都同had 意思不同,所以选b.是对的。 4. d 只有选d. there ,才能使这个句话同前面的句子She couldn’t find her bag 意思相符。而其他3个选择a. their( adj. 他们的),确b. theirs(他们的),c. they’re(他们是)都不符合题 目意思和语法。 5. b 只有选一个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连词才能使这个句子通顺并符合 逻辑。 a. Because(因为)种种原因是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的;c. But (但是)是表示转折的;d.even if (虽然)是引导让步状语的。这3个

选择都不符合题目意思。只有b. While 是引导时间从句的,所以只 有选b. 6. c 只有c. own(拥有)同前一句中的have got 意思相同。 a. get (得到,获得); b. buy(买); d. owe(欠,负债); 这3个选择都与have got 意思不符合; 所以c. own是准确的答案。 7. d 根据前一句 My dog taken it into the garden.我的狗把它带 进花园里去了,这个句选in 最符合逻辑,其它3个都不合乎题目意思。 8. c 前一句中的look for 是“寻找”的意思,寻找某物的目的是为 了找到,所以只有c. tried to find 才符合题目意思。而a. tried to look after(设法照看),b. tried to look at (设法看),d. tried to see (设法看见)都不符合逻辑。 9. a 只有a. put 才能使这个句子同前一句I had left it on the chair 意思相吻合并符合逻辑。而其他3个选择b. let(让),c. allowed(允许),d. permitted(许可,允许)都不符合题目意思。 10. c 只有c. next to 同前一句的beside在……旁边意思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