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物理表格专题

初三物理表格专题

初三物理表格专题
初三物理表格专题

初三物理专题复习

表格专题

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表格题主要考核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而非概念的定义),以及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研究方法等问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手段获取实验数据,应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归纳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

2、做表格题,要理清楚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尤其要重视密度、压强、功率、比热等物理概念,欧姆定律、阿基米德原理与浮力大小的关系等规律的形成过程。理解两个物理量比值的含义(物理意义),清楚可以用比值的方法,把不同的时间、面积、体积等物理量转化为相同的时间、面积、体积(即1秒,1米2,1米3)等。

3、要搞清楚实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要研究问题(如压力作用效果、运动快慢等)之间的关系。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

1、认真读题,明确实验的研究目的。

2、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以及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和表格中栏目所对应的物理量,寻找研究的物理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3、根据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公式,启示(提示)回答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结合表格中物理量的数据,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4、回答问题时,依据、条件和结论缺一不可。依据就是比较表格中的实验次数及相应的数据;条件就是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即要寻找表格数据中的相同物理量;结论就是根据依据和条件,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三、例题

1、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根据压强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用F/S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根据F/S可以得到启示,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归纳:如可以从F不变和S不变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这是初步的分析),还可以从F和S的比值(F/S)来分析(即从F/S不变和F/S变大或变小两个方面分析----这是进一步的分析,是压强概念形成的重要过程)。应用这个思路,再结合依据、条件和结论缺一不可的回答问题的原则,上述(1)、(2)、(3)的问题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

问题变式(评价题)1: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甲同学的结论是: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乙同学的结论是: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

这个问题变式(评价题)其实是利用了S/F也可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只不过与F/S 正好是相反的。根据这个道理,就可以分析甲与乙的结论对与错了。

问题变式(评价题)2:

(5)甲、乙、丙三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甲同学计算了每次实验中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比值不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不同;乙同学计算了实验序号1、4、7三次实验中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越大时,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丙同学计算了每一组中任意两次实验的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变化量的比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变化量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

(答案是:不完整;错误;不完整。)

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

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方法归纳总结:这是涉及物质特性的实验探究题,分析这类题目一般从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两个方面来考虑。这道题目同样可以利用密度概念形成过程中用M/V来表示物质的特性的思想,根据M/V来帮助我们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再根据依据、条件和结论来回答问题。对于同种物质,M/V是一个定值;不同的物质,M/V(一般)是不同的。

对于比热容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思考。

问题变式(评价题)

某同学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归纳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请判断,这位同学的结论是(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答案是“不完整”,主要是没有考虑不同物质之间M/V 的关系)

3、某小组同学探究灯泡发光时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九只不同规格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使它们都正常发光,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电流。该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把九只灯泡分成三组,每组的亮暗程度相同,且第一组最亮,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暗。实验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这道题目主要研究灯泡发光的亮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其实质就是电功率的问题。根据电功率P=UI,这个实验其实质是研究灯泡电功率(亮暗)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根据P=UI来分析三个表中的数据,也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电压不变时,比较P与I的关系,从而判断I大小与灯泡的亮暗;电流I不变时,比较P与U的关系,从而判断U的大小与灯泡的亮暗;UI的乘积不变时,P就不变,从而判断灯泡的亮度与U或I无关,只与UI 的乘积有关;UI的乘积越大时(或越小时),P就越大(或越小),从而判断灯泡的越亮或越暗。

问题变式(评价题)

甲、乙、丙三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甲同学的结论是: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乘积相同,灯泡的亮度相同。乙同学的结论是: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乘积越小,灯泡就越暗。丙同学的结论是: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灯泡的电流的比值越小,灯泡就越亮。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

(答案:“不完整”,“不完整”,“错误”)

4.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

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

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

深度。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

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

一、表二所示。

表一液体甲

(1)分析比较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b)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

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这道题目主要研究液体内部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与深度的关系,根据F=PS=ρghS ,由于S 不变,因此实际就是研究F 与ρ和h 的关系。即同种液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就越大。

再根据上、下表面压力差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因此F 上—F 下=ρV 排g ,由于V 排不变, F 上—F 下 就转变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即浸没在同种液体,F 上—F 下不变,浸没在不同液体,液体密度越大,F 上—F 下就越大。根据这个思路,去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问题变式(评价题)

(4)小明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结论:

(a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相同的。 (b )浸没在不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不同的。 ○1请判断,小明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的(选填 “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正确”)。

2若小明同学的结论“错误”,请写出正确的结论;若小明同学的结论“合理但结论不完整”,请将其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2浸没在不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不同的,且液体密度大的,压力差也打。 四、解题反思小结:

五、练习题:

1.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 、B 两种液体中(ρA <ρB ),并用力F l 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 ,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 1和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⑴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 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 F 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数据中的距离h 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 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⑶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⑷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 3与F 1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O 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 3与F 2的差值,分别为20.O 牛、20.0牛、20.0牛和22.0牛、22.0牛、22.0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

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2.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小王同学提出猜想:对于某导体来说,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可能越大。为验证小王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并得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A 、B 、C 三个不同的导体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表一、表二和表三为该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表。

(1)小王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同一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 。

(4)上一小题的实验结论与小王同学的猜想有无差异?若有差异,写出差异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一

表二 表三

3.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用若干个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们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7、5与8,6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4)甲、乙、丙三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甲同学计算了每次实验中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比值不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不同;乙同学计算了实验序号1、4、7三次实验中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越大时,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丙同学计算了每一组中任意两次实验的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变化量的比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变化量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 “错误”、“不完整”或“正确”)

4.小李和小王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用弹簧测力计、一块长木板、及若干块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长方体金属块和木块做实验。金属块和木块的长、宽、高分别为10厘米、3厘米和2厘米,它们各自各个面的光滑程度均相同,但金属块表面较光滑,木块表面较粗糙,每块金属块和木块的重力分别为3牛和0.4牛。实验时,他们用不同的放置方法把金属块(或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并用弹簧秤拉动它在长木板上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过程及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

(1)根据小李和小王的实验设计,可判断他们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2)小李根据表一中的实验次数1、2、3,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接触面积和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你认为小李的结论是

(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3)小李和小王根据表二或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分别得出初步结论:小王认为根据表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而小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你认为(选填“小王”或“小李”)的初步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各表中弹簧秤示数和压力的比值关系,可初步得出结论:(a);

(b)。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和丙三种液体中(已知ρ甲<ρ乙<ρ丙),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如图15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与表三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不同圆柱体,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2、5与8(或3、6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小组同学得出了以上的结论后,又对表中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综合运算和分析,发

现了新的规律:

A、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当圆柱体漂浮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当圆柱体漂浮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在探究导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时,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多节干电池、导体甲和乙、电流表、电压表、电键、导线若干。该同学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得出的数据记录在右表中。

(1)在实验中,该同学用的方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2)分析实验序号1、2、3、4或5、6、7、8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序号2与6(或3与7,或4与8)可以得出:不同导体两端电压相同时,导体中的电流不同,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初步

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选填“合理但不完整”、

“错误”或“完全正确”)

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三

中学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一、例题 例1.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请请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⑴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⑶从上文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答]: ⑴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⑵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划线部分是错误的,因为凹透镜对光束是发散的,不可能会聚,作者将凹透镜和凸面镜混淆,显然为一误。 ⑶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暴露居民的生活隐私,聚光甚至要引起火灾。 ⑷要限制开发商在居民区造商务大楼。对玻璃墙的设计、制作及使用范围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防止光污染进入居民家或公共设施内。 例2.夏天,我们使用的吊扇配有一个调速器,当我们将吊扇的速度调慢时,过一会儿,调速器摸上去有点热。当我们将吊扇的速度调到最慢时,调速器摸上去温度最高。而当吊扇转速最快时,调速器几乎不发热。你是否发现这个问题,请试一下,并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与解答]:吊扇的调速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变阻器,它与吊扇串联连接,通过的电流相等。当它的 电阻变大时,吊扇的转速变慢,根据公式P =I 2 R 调速器的电阻也将消耗电功率,而这部分电能将转化为内能,所以调速器发热,当吊扇转速最小,调速器的电阻最大,消耗电功率最大,所以调速器温度也最高,反之亦然。 例3.家庭使用的可调的台灯是有一个小灯、一个滑动变阻器和开关连接成的,若小灯上标有“220伏,0.44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1000欧,请你分析图1 所示两个电路的台灯在使用时的优点和缺点。 [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得R 灯=U 灯/I 灯=220伏/0.44安=500欧,如图a 所示,在变阻器电阻为零时,小灯两端电压为220伏。此时小 灯最大电流I 1=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小灯发光最亮;当变阻器电阻最大时,小灯 电流最小I 1’=U/R 总=U/(R 灯+R 滑)=220 伏/(500欧+1000欧)=0.15安小灯不会熄灭,灯的亮度调节范围较小。 对于图b 所示电路,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电路为并联电路,小灯两端为电源电压。此时小灯电流最大I 2=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小灯发光最亮;当滑片位于最左端,小灯短路,此时灯两端电压为零,则I 2’=0,小灯完全熄灭,灯的亮度调节范围较大。 在小灯同样亮度下,图a 所示电源输出电流小于图b 电路。如:(1)在小灯最亮时,图a 电源输出电流I 1=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图b 电源输出电流I 2=I 灯+I 滑 =U/R 灯+U/R 滑=220伏/500欧+220伏/1000欧=0.44安+0.22安=0.66 安。⑵在通过小灯电流为零时,图a 中电源输出电流I 1’=0图b 中电源输出电流I 2’=U/R 滑=220伏/1000欧=0.22安,因此图b 电路较消耗电 能,不经济。 例3.饮水机的电路如图2 所示,水沸腾前红灯亮、绿灯灭,加热管正常 1 温控开关2 加 热 管 图2 (a ) 图1 (b)

初三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 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 G (N) G=mg m:质量 g:kg 或者 10N/kg 密度ρ (kg/m3)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 F 合(N)方向相同:F 合=F1+F2 方向相反:F 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 F 浮 (N) F 浮=G 物-G 视 G 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 F 浮 (N) F 浮=G 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 F 浮 (N) F 浮=G 排=m 排g=ρ液 gV 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 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 物+G 轮)/2 S=2 h G 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 物+G 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 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 W 有 =G 物 h 总功 W 总 W 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00% 功率 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 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 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 Q (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 Q(J) Q=mq m:质量 q:热值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三物理表格题

初三物理表格题 1. 某小组同学探究“浸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① 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图1(a )和(b ),并简要描述相关现象: 。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 、B 和C 。 猜想A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② 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2所示。他们通过思考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 根据图2(c )和(d )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 (选填“A ”、“B ”或“C ”); 在猜想 的基础上(选填“A ”、“B ”或“C ”),进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设D :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 ③ 为了验证假设D ,继续实验,他们记录了圆柱体在空气中、水中静止时的测力计示数F 和小桶所收集的排开水的重力G 排,其部分数据见表一。随后,他们又在该圆柱体添加了若干铅粒,重复上述实验,其部分数据见表二。 (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 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b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结论是 。 (a ) (b ) 图1 表一 表二 (a ) (b ) (c ) (d ) 图2

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 1.小明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设计了如下面选项所示的四个电路(R是定值电阻,R1是滑动变阻器),其中可以测量人体重的电路是 A.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压力增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作用可知,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选项符合题意; B.电流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将滑动变阻器短路,并且电流表示数不随人体重的改变而改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而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无论压力增大还是减小,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不管变阻器阻值变大还是变小,电压表都相当于测电源电压,示数不变,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体积之比为1∶2的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分别挂在杠杆两端,此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则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为() A.1∶1 B.1∶2 C.4∶3 D.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知道,甲物体挂在左边第3格处,乙物体挂在右边第2格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此时12G l G l =甲乙即 32m g m g ?=?甲乙 所以 2 3 m m 甲乙=,又因为V 甲/V 乙=1/2,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是 241332m V m V ρρ===甲甲甲乙 乙乙 故C 正确。 故选C 。 3.以下是陈老师测定酒精密度的部分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为m ; ②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 1; ③将水倒出,在矿泉水瓶中装满酒精,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 2; ④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中酒精的体积为V ; ⑤计算酒精的密度; 这些步骤中可以省去的是( ) A .①或③ B .①或②或④ C .①或③或④ D .前三个答案都错了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定酒精密度的实验依据的原理是m V ρ= ,因此关键看所提供的步骤能否顺利测出酒精的质量与体积,只要能达这一实验目的就是可取的.分析时注意有些步骤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达成同一目的,这样的步骤可以有所取舍。 【详解】 仔细分析所提供的实验步骤可以看出,通过步骤①③可得出酒精的质量为m 2-m ,再利用④可得出酒精的体积V ,最后代入密度公式可得m V ρ= ,因此,步骤②可以省去;从另一角度分析,利用步骤①②可得出水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可得出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也就是步骤③中所装的酒精的体积,再根据步骤①③可得出酒精的质量为m 2-m ,最后代入密度公式可得21m m m m ρρ-= -水,因此步骤④可以省去;再换个角度分析,② 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 1;则可以列出等式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三 物理总复习 二 声的世界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 乐音与噪声 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 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 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 超声与次声 1、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 次声: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 (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 ,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 ,则 340S —5200 S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0.14s 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 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2019最新】九年级物理 培优系列练习题17(无答案)

图甲 【2019最新】九年级物理 培优系列练习题17(无答案) 1.如图甲所示的螺丝被称为“膨胀螺丝”,用它可以将一些物体固定在墙壁或天花板上。安装时先在实心墙体上用电钻根据膨胀管的型号选用合适的钻头在墙壁上钻孔,然后将膨胀螺丝 放入钻好的孔内,用扳手紧固螺丝,螺丝将膨胀管胀大,从而膨胀螺丝就紧紧的 固定在墙体内。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膨胀螺丝紧紧的固定在墙体内是依靠膨胀管与孔之间的力,这里是用 的方法来达到紧固的目的; ②在紧固螺丝的过程中,用扳手紧固螺丝用到了的知识,为了省力,手应该在(选填“远离”、“靠近”)螺丝的地方施加力的作用; ③小明的爸爸在安装如图10乙所示的空调支架时,发现只有一个膨胀螺丝,另有几根水泥钢钉,为了保证较好的固定效果,在不购买膨胀螺丝的情况下,小明的爸爸应怎么办呢?于是小明的爸爸就想考考小明,应在(选填“A ”、“B ”、“C ”)处用膨胀螺丝固定,另两处用水泥钢钉固定。理由是。 2.普通洗衣机的脱水桶都安装了安全制动系统,如图是脱水制动示意图,当用力F 打开脱水桶 盖时,制动钢丝产生的力使刹车带抱紧刹车盘,阻碍脱水桶运转,起到了制动作用,同时,弹簧________(填“伸长”或“缩短”).此系统用到了两个杠杆,请你判断杠杆MN 是___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弹簧的拉力为动力) 3.实验室要测量一只阻值约为数百欧的电阻Rx ,能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 、0~15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 、0~3A)、滑动变阻器R(1000Ω 2A)和电阻箱R 0(0~9999Ω 5A)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 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其中三组同学的设计方案(电路图) 甲组: 乙组: 丙组: (1)你认为三种设计方案不可行的是哪一种?_______,其缺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可行的方案中,你认为________组的设计方案可以让测量结果更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改进? 问题:; 改进:。 重新设计表格: A B C 图乙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精彩试题和问题详解

2014年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物理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号,.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 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 如需要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确的是() A、声音是电磁波的一种 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2、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题2图主要用来探究()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3、如图题3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关于温度、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确的是() A、物体的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0℃的冰没有能 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 D、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初中 物 理公式大全 1、速度公式:v =t s v =总 总t s , v 速度(m/s );v 平均速度(m/s );s 路程 (m );t 时间(s ) 2、密度公式:ρ=v m , ρ——密度(kg/m 3);m ——质量(kg );v ——体积(m 3) 3、重力公式:G = mg G ——重力(N );m ——质量(kg );g ——常数( kg ) 4、压强公式: ① P =S F P ——压强(Pa );F ——压力(N ); S ——受力面积(m 2) ② P =ρgh(适用于液体或柱形物体) P —压强(Pa );ρ—密度(kg/m 3);h —深度(m ) 5、液压公式: 11S F =2 2 S F F 1 ——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 ); S 1 ——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 2); F 2 ——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 ); S 2 ——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 2); 6、浮力公式: ① F 浮 = G =ρ物g v 物 ρ物——物体的密度(kg/m 3);v 物 ——物体的体积(m 3)(适用于漂浮、悬浮)

② F 浮 = F 下-F 上 F 上 ——上表面受的压力(N ); F 下 ——下表面受的压力(N ); ③ F 浮 =G -F 拉 G ——物重(N );F 拉 ——液体中测力计的读数(N ); ④ F 浮 =ρ液g v 排 ρ液——液体密度(kg/m 3);v 排——排开的液体体积 7、功的公式: ① W = F ·s W ——功(J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 );s ——物体移动的距离(m ); ② W = mgh m ——物体的质量(kg );h ——物体移动的距离(m ) 8、功率公式: ① P = t W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 ② P = F ·v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 );v ——物体移动的速度(m/s ); ③ P = mg ·v m ——物体的质量(kg );h ——物体移动的距离(m ) 9、杠杆平衡公式:F 1·L 1= F 2·L 2 (理想机械) F 1 ——动力(N );F 2 ——阻力(N );L 1——动力臂(m );L 2——阻力臂(m ); 10、轮轴公式:F 1·R = F 2·r (理想机械) F 1 ——作用在轮上的力(N ); R ——轮半径(m ); F 2 ——作用在轴上的力(N ); r ——轮半径(m ); 11、斜面公式:F ·L = G ·h (理想机械)

初三物理知识点汇总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014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4年第二十四届初中应用物理竞赛试题 试卷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启用前----绝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汽车的观后镜是用来观察车后路面情况的装置,一般为 凸面镜。正常情况下,坐在驾驶员位置的人通过左侧观后 镜应该看见如图1甲所示的效果。在某次准备驾车外出前, 坐在驾驶员位置的王师傅发现,从左侧观后镜中看到的是 如图1乙所示的情景。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观后镜的镜 面应适当完成图2中的哪种操作() 2.“元旦文艺会演”时,物理老师和电工师傅合作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不怕电” 的节目(注意:因该节目有危险,同学们切勿模仿)。首先电工师傅将两根导线的 接头A、B分别连接到一标有“PZ220 100”的灯泡(如图3甲所示)的接线柱 C、D上,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随后,电工师傅断开开关取下灯泡,物理 老师站到干燥的木凳上,左、手两手分别抓住两导线接头A、B(如图3乙所示), 此时电工师傅闭合开关,用测电笔分别测试导线接头A、B及物理老师的皮肤, 发现测电笔的氖管均发光,而在这一过程中,物理老师依然谈笑自如。对以上 现象的解释,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老师有“特异功能”,确实不怕电 B.物理老师的双手戴着绝缘手套 C.在人、灯替换的过程中,电源的零线被断开了 D.在人、灯替换的过程中,电源的火线被断开了 3.图4甲为一把手工的锯条,图4乙为正对着锯齿看的效果,发现它 的锯齿都“东倒西歪”的侧向两侧,而不在一个平面上。其原因是 () A.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容易将锯齿打磨得更锋利 B.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锯条承受撞击能力更强 C.锯条用得太久,锯齿被撞歪了 D.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被锯物体对锯条的摩擦力 4.“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降落时,没有使用降落伞,是因为() A.月球表面非常松软,不需要使用降落伞减速 B.距离月球表面太近,用降落伞来不及减速 C.月球表面附近没有大气,降落伞无法起到减速的作用 D.“嫦娥三号”质量太大,不易制作足够大的降落伞

2020-2021【物理】培优欧姆定律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则 A.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变大 B.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变小 C.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大 D.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电阻变大,通过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示数变小,但通过定值电阻R2的电流不变,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就等于通过定值电阻R2的电流,所以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不变,故A、B错误; CD.根据欧姆定律可知,I1 1 U R =;干路电流I U R 总 =,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 1示数的比值为 1112 12 12 12 + == + R R R R I R R I R R R R = 总 , 因为R1在变大,所以比值变大,故C正确;D错误. 2.洋洋设计了一个自动测高仪,给出了四个电路,如下图所示,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其中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R与R′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R与R′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的电压,其示数不随滑片的移动而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D.电路中R与R′串联,当身高越高时,滑片上移,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电路中的 总电阻越大,由 U I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由U IR =可知,R两端的电压越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R′两端的电压变大;C选项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其示数越大,故C符合题意; D选项中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身高越高时,其示数越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灯泡L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现把灯泡L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保持不变 B.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D.灯泡电阻的改变量小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改变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灯与R串联,电压表测L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电路的电流变大,根据P UI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通过灯的电流变大,灯的电压变大,故AC错误;B.由欧姆定律,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即灯的电阻,如下所示,通过灯的电流随电压变大而变大,而且电压的增大量大于电流的增大量,由欧姆定律,灯的电阻变大,即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B错误;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怎样掌握好物理公式这个问题被很多学生频繁的问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公式,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公式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学习物理有所帮助。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水=1.0103kg/ m3)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密度=m/v Kg/ m3 g/ Cm3 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m3 Cm3 1 m3=103dm3=106cm31L=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冰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gh 液体压力公式F=PS=ghS 规那么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2014年沈阳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沈阳中考物理试题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共21分。其中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第7~9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多选、选错不得分,漏选得1分) 注意:第1~6小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 B.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C.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 D.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约为200W 2、如图1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3、户外温泉游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下列对于冬季户外温泉的一些描述中正确的是 A.温泉泳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 B.游泳圈从温泉池中取出后遇冷变瘪是由于圈内空气液化形成的 C.人们在温泉池中觉得暖和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人体内能的 D.泳池边的树枝上有大量“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4、如图2所示是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实验。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的下端是N极 B.电磁铁能吸引大头针是电磁感应现象 C.将铁钉换成铜棒会使磁性增强 D.滑片P向左移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会增多 5、小刚家厨房里有一把多功能剪刀,图3中标注了该剪刀的相关用途,对于它的使用,以 下分析正确的是 A.做启瓶器使用时:它是一个费力杠杆 B.做剪刀使用时:物体越靠近O点越省力 C.做削皮刀使用时:刀刃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把果皮削掉 D.做挤压钳使用时:挤压齿尖锐,是为了减小压强把果壳挤开 6、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注意:第7~9小题中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7、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夜晚看到湖水中的一轮明月,这是月亮的实像 B.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到后面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初三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V-S 图像】 1.(2017年朝阳一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 C .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 2.(2017年东城一模)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假设所受到的阻力不变,其?-t 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0~1s 内和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选) A .0~1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B .1~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C .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 .3~4s 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一定最小 3.(2018年石景山二模)一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如图12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5s 时的速度小于2s 时的速度 B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后3s 做的功 C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后3s 做功的功率 D .前3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后3s 物体所受的拉力 图12

【机械能转化】 1.(2017年东城一模考)两年一届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于2015年12月1日在 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8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 C.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动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提示,画受力分析图)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 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多选)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作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D.重球在b位置处具有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下落到b处减少的重力势能 图8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汇总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 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变形 ,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 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 2 ) 3、单位是:帕斯卡(Pa ) 六、液体压强(P ): 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 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v s t = t s v = v t 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