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信平 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

关信平 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

关信平 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
关信平 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

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和公共政策 一、政策 (一)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2、政策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二)政策概念的定义 1、多元视角 孙光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林金德之《政策研究方法论》:“政策是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的一个区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则或项目。” 张金马之《政策科学导论》中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陈振明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策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辞海》:“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2、定义 “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理解: (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2)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3)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三)政策与制度的关系 1、什么是制度 制度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能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中的有关规则的复合体。 由有关的规则集合构成的制度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由比较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构成的,而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其更有可能得到遵守的制度。后者往往是由没有那么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规则构成的。 2、制度与政策的关系 相通之处: (1)都包含有规则的要素。 (2)绝大部分政策都是在既定的制度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 (3)政策行动可以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改变现有制度。 不同之处:

社会政策概论三合一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1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 5、社会政策可行性的实质内容包含了政策的可能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7、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二、名词解释 1制度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福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其特点是首先由政府的福利计划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2、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行动的总和。 3、普遍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的给全社会或者某些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每个人是否有满足的需要。 4、社会政策主体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直接主体是指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直接作用或在政策目标实现过程中直接执行政策的个人、社会团体或组织;间接主体是指在政策制定或目标实现过程中不拥有合法的权利直接参与而是通过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起作用的个人、社会团体或组织。 5、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是指在社会决策过程中的基本政策体制、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 6、社会政策的资源是指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它可以是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也可以是权利、地位、威信、名誉等非物质资源。 7、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者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8、剩余性福利模式是由维诺斯基和美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以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会介入运作,并且只是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9、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性的的接受者,是接受社会政策帮助的个人或家庭或者说是受社会政策行动影响到人。 三、简答 1、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准市场机制”,其具体内容如何? ①准市场机制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 ②基本内容: a、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b、改变政府拨款方式。 c、增大受益者的选择。 d、增加福利使者的付费,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 e、加强对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 5、导致社会政策变动的原因及变动的主要方式? 原因:①政策本身的原因②政府方面的原因③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变动的方式:①社会政策的修订②社会政策的改革③社会政策的终止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 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 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2.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1)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4.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5.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6.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 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7.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是 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8.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 的制度。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9.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 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10.社会保障:是指由社会(主要是政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他一些社会福利的方式向失去 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11.社会保护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 1) 预防性两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和增能。增能,Empowerment,即通过教育培训、增大人力资 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能力等途径而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 2)治疗性两大原则:补偿原则和社会关照原则。 12.社会行政(Social Adminstration)一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 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三层含义:1) 代表着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领域。2)代表管理社会事务的政府机构。3)代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则和程序体系。 13.完全积累制:智力20世纪80年代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 制,并由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需要承担供款义务。 14.社会行动政策的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来保证社会 政策行动有序地进行,以便高效率地到达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过程。 三个层次: 1)社会政策行动的行政管理层次(即社会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宏观管理体系。 2),..行业管理层次:是指在与社会政策相关的行业中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3)…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层次:是指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即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机构,包括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建立的管理体系。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2106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olicy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社会工作专业 3. 课程目的 社会政策是党和政府在特定时间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所采取的政府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政策、策略、法规、措施、办法、方法、规章、条例等的总称,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社会政策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政策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达到该专业学生在社会工作和管理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导论、法学概论、形势与政策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社会政策导论》.杨伟民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不但要注重课堂讲授,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动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根据授课教师开列的相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按照授课教师的布置完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按时提交调查报告。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述 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 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 福利性社会 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 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 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 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 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 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 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__ 1) 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 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 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一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 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 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是 指直接面向 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 … 的制度。 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 和过程。 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 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9度和措施, 以避免或 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 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10. 社会保障:是指由社会(主要是政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他一些社会福利的方式向失去 劳动能力和 劳动机会的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11. 社会保护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 1) 预防性两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和增能。 增能,Empowerment 即通过教育培训、增大人力资 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能力等途径而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 2) 治疗性两大原则:补偿原则和社会关照原则。 12. 社会行政(Social Adminstration —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_ 米取的 各种行动的总和。 三层含义:1)代表着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领域。2)代表管理社会事务的政府机构。3)代表政府 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则和程序体系。 13. 完全积累制:智力20世纪80年代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 制,并由私 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需要承担供款义 务。 14. 社会行动政策的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来保证社会 政策行动有 序地进行,以便高效率地到达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过程。 三个层次: 1) 社会政策行动的行政管理层次(即社会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宏观管理体系。 2) ,..行业管理层次:是指在与社会政策相关的行业中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3) …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层次:是指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即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机 构,包括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建立的管理体系。 15. 社会政策行动管理的对象: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社会政策概论三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 2、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方法和() 3、社会政策对象从其基本原则上看,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对象和() 4、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过程性。 5、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 二、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 2、普遍性福利模式 3、社会政策主体 4、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 5、社会政策的资源 三、简答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3、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有哪些责任和作用? 4、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可行性,包括哪些主要方面? 5、社会政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哪些? 四、论述 1、分析下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由于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福利项目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直接投入并管理,因此,划分是否属于社会福利项目只需要看它是否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以及是否由公共资金或优惠政策支持,因而接受者可以免费或低费地获得这些物质和服务产品。从这个角度看,在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在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 但是另一方面这两个概念在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上也有所不同。首先,这两个概念表达问题的角度仍有很大的不同。“社会福利”是指一种既定的制度和过程,它可以是人为设计的,也可能是自然形成的。相比之下,社会政策概念则重点强调政府或其它组织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行动。或者说,社会福利概念侧重反映既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及与其相关的实践操作模式。而社会政策概念则主要反映政府(或其它组织)在社会福利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有意识的行动。其次,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并不相同。一些国家在使用社会政策概念时采用其广义,包含了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而使用社会福利概念时相对比较狭窄,因此导致二者的外延出现一定的差异。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专业:17级社会工作专业 参考教材:《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二、课程的性质、教学任务和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社工专业专业方向必修课。 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政策讨论、辩论活动;在社会中,关心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政策问题,并以积极的心态分析社会问题、酝酿解决方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和评估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内在社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制度建设。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不但要注重课堂讲授,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动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四、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闭卷考试。 五、课外自学要求 (1)根据授课教师开列的相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按照授课教师的布置完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按时提交调查报告。 六、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导论: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 一、政策 二、公共政策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 一、社会政策与法律和法规 二、我国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其他政策文件 四、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 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20 简答题4\32 问答题2\28 实践分析题1\20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 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2、剩余模式社会福利的需求主要是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满足的,只有当基本社会安全 网络无法提供有效保障时,公共部门才有必要进行介入并提供帮助 3、制度模式强调政府在福利提供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张把社会保障作为人们的基 本社会权利。 4、职业福利也称为附带福利(fringe benefit),指与就业或缴费记录有关的由企 业提供的各种内部福利。 5、财政福利指具有明确社会目标的特别减税和退税措施。 6、贫困烙印指因接受福利救助而被定为“穷人”,并因此而感到自卑或受到其他 人歧视的现象。 7、福利依赖接受福利的人不仅在收入上依赖福利津贴和服务,在心理上也处于一 种依赖状态,他们丧失了积极性、技能、独立性,甚至是自我生存的能力。 问答题: 1.简述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 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公共政策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公共利益;社会政策研究的关注点是公民福利 研究的内容不同:公共政策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福利方面 追求的目标不同: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社会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追求社会公平提供物品和服务性质不同:非排他-排他 增进福利的路径不同:社会福利到个人福利-个人福利到社会福利 研究路向不同:公共政策主要是实证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主要是价值关联方向 2.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福利国家的批评。 20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从社会行政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此后,社会政策的研究重心转向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也受到重视。率先对福利国家体制进行反思的是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他们对福利国家理论大肆抨击,指责福利国家福利开支巨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了西方经济的衰退;政府过多包揽福利事业导致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垄断,剥夺了人们选择福利的权力;同时,政府部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在经济效率方面也受到质疑,而且可能造成了社会公德的沦丧。 左派方面,指责保守党政府使福利国家衰退了;下层阶级,尤其是那些低收入的大家庭仍陷于贫困之中。 右派方面,福利国家体制想向所有人提供普遍性的福利服务去消除贫困只是幻想,而应该运用选择性福利模式,将福利帮助更多地对准穷人。 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阶级剥削的问题,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 女权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体制并没有保证妇女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相反,它的许多所作所为使针对妇女的传统歧视性价值和态度合法化了。 3.简述布来萧的需要类型分类及其意义。 类型:第一,标准的需要;第二,感觉的需要;第三,表达的需要;第四,相对的需要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社会政策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包含了政府为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各种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是在特定目标指引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选择和分配。 2、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一般来说,社会政策具有三方面含义,包括社会性价值、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行动。福利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产品或服务的制度和过程。狭义上认为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4、社会问题:是一种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集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变异性、复合型和周期性等特征。 5、民间组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性组织的总称。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它们以其民间和非营利两个方面的特点而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区分开来,并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6、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是介于政府和营利性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它具有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营利性。其次,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福利性特征。最后是其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性特点。 7、普惠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每个人是否有满足的需要。 二、简答题 1.简述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即所谓“退休基金社会主义”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政府通过这一制度有效地调控消费基金,解决职工购买住房和退休后的养老问题。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实行会员制,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无论是雇员,都必须按雇员月薪的一定比例缴交强制性的公积金,并按月存入雇员户下。公积金制度在新加坡实行40多年来,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5点:(1)为国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保障。(2)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局将归集的公积金购买国债,因此它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 一、不定项选择题(少选、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0X2=20分) 第二章 1、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为了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德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现代社会政策实践的开始。(单选?)P22 2、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三类P22/23 该法在施行救济的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用不同的救济方法来 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场,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3、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P24 内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护理保险、养老保险 意义(?):——建立德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立起各负其责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程度较高;——社会保险资金运作模式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性工作。 4、福利国家概念P25 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它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总和。 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5、1942,《贝弗里奇报告》,二战后P26 新的社会保险体制的主要特点有:以均等给付和均等供款为基础,充分满足最低限度的生计需求,由保险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负责其经费来源。 6、欧洲福利国家体制P26 “贝弗里奇计划”为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44年到1948年,英国政府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本通过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初步建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体制。 7、西方福利国家危机 20世纪70年代P28 看书 8、福利改革——以英国为例,撒切尔P29 特点:使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责任,降低对国家的依赖,开创一个新的、更加强调个人责任和反对依赖国家的保守主义的社会政策体系。 9、拉丁美洲国家改革——智利改革P30 私营部门参与管理、民营机构运营合作 看书 10、亚洲——新加坡改革P33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概论》 1、公共政策的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性(最突出特点之一);权威性(包括政策制定中的权威性和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价值性(即指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3、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4、社会政策的基本特征: 版本一 ①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②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③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④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版本二 (1)社会政策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的社会服务行动 (2)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特征 (3)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4)坚持福利性原则 (5)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协调特征 5、社会政策的目标: 首要目标: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重要目标: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最高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6、社会政策的功能 (1)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投资与社会建设功能、社会控制功能 (2)经济功能:人力资源投资功能、调节经济运行功能、激励劳动者积极性功能 (3)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增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4)负面功能 7、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④政府与民间组织相结合 8、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P22)

[南开大学(本部)]《社会政策概论》19秋期末考核(答案参考)

[南开大学(本部)]《社会政策概论》19秋期末考核(答案参考) 【奥鹏】-[南开大学(本部)]《社会政策概论》19秋期末考核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将福利体制分为制度型、补救型、工业成就型。 A、瓦格纳 B、蒂特马斯 C、贝弗里奇 D、吉登斯 正确答案: 第2题,1891年,()首先提出”社会政策”一词。 A、瓦格纳 B、蒂特马斯 C、贝弗里奇 D、吉登斯 正确答案: 第3题,新农合基金管理规定,当年筹资的合作医疗基金结余一般不应超过()。 A、15% B、25% C、35%

D、45% 正确答案: 第4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秉持的社会政策理念是()。 A、主张国家应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B、反对国家提供过多的福利,赞成补缺型社会福利 C、认为福利有力于提高社会向心力 D、认为现有的福利是一种投资 正确答案: 第5题,()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A、公共政策 B、政策 C、社会政策 D、福利政策 正确答案: 第6题,城镇养老保险缴费责任中,个人缴费比例为()。

A、工资总额的8% B、工资总额的10% C、工资总额的15% D、工资总额的20% 正确答案: 第7题,我国失业保险的给付水平原则为()。 A、不高于最低生活保障 B、不低于最低工资 C、介于最低生活保障与最低工资之间 D、不高于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正确答案: 第8题,政府”干预”社会社会福利事务属于()。 A、残余式社会福利 B、制度式社会福利 C、自由主义福利模式 D、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模式 正确答案:

第9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的封顶线为()。 A、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 B、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 C、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7倍 D、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8倍 正确答案: 第10题,()可以评价政府社所调动的社会政策资源在全社会经济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A、政府年度社会支出总量 B、政府年度社会支出人均量 C、政府年度社会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 D、政府社会支出占GDP的比例 正确答案: 第11题,新农合基金管理规定,中西部地区乡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起付线原则上不超过()。 A、50元 B、60元 C、80元

社会政策概论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 l● 考察题型: ?一、填空 ?二、不定项选择 三、名词解释 四、论述题(展开、深?入) l● 复习要点: ?一、社会政策 1、社会政策的概念:政府,政党或其它社会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尤其是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的政策。 2、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 (1)综合性:是以多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的。 (2)应?用性:注重学科的实务应?用和操作。 (3)价值关联性:和价值密切相关,是?一个隐含价值的过程。 3、社会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社会政策实践 4、社会政策的范围(主要领域): (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5、社会政策的四?大要素: (1)社会政策的主体: ① 含义:指的是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当代社会政策中,主体?一般包括政府和其他各种组织。 ② 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 A.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B.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C.资源提供者。 D.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③ 社会服务领域中的组织体系: A.政府组织。 B.?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C.志愿者组织。 D.就业组织(雇主)。 E.互动组织。 F.初级群体。 G.商业性服务机构。 ④ 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A.组织者: a.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首要责任。 b.负责把握社会需求状况。 c.制定社会政策法规体系和?行动规划。 d.规范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在政策?行动中的责任。 e.协调各类组织。 f.组织政策?方案的实施等。 B.资源提供者: a.只有政府有能?力、有效地调动庞?大的公共资源。 b.政府调动的最基本?方式----制定法律,依托公共?行政体系,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等;同时,政府还负责监督各类组织依法承担其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应负的财政责任,以及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和宣传?鼓动等?方式?鼓励各类组织的资源?支持。 C.社会服务提供者:即政府直接建?立和管理公共社会服务机构,如:?老?人院、医院、公?立学校、?儿童福利院等,提供各类福利性社会服务。 ⑤ ?非营利组织: A.含义:是指以不盈利为?目标的社会服务组织。 B.特点: a.?非营利性,即不以盈利为?目标。 b.福利性,其提供的社会服务价格往往低于同类营利组织。 c.公共性,资产和运?行费?用有?一定?比例是来?自公共资源的?支持。 d.多元化的资源?支持系统。 (2)社会政策的对象: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

社会政策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包含了政府为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各种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是在特定目标指引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选择和分配。 2、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一般来说,社会政策具有三方面含义,包括社会性价值、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行动。福利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产品或服务的制度和过程。狭义上认为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4、社会问题:是一种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集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变异性、复合型和周期性等特征。 5、民间组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性组织的总称。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它们以其民间和非营利两个方面的特点而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区分开来,并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6、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的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是介于政府和营利性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它具有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营利性。其次,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福利性特征。最后是其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性特点。 7、普惠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每个人是否有满足的需要。 二、简答题 1.简述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即所谓“退休基金社会主义”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政府通过这一制度有效地调控消费基金,解决职工购买住房和退休后的养老问题。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实行会员制,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无论是雇员,都必须按雇员月薪的一定比例缴交强制性的公积金,并按月存入雇员户下。公积金制度在新加坡实行40多年来,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5点:(1)为国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保障。(2)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局将归集的公积金购买国债,因此它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3)有利于政府搞好宏观经济调控。(4)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5)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2、简述非营利组织及其特点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

社会政策概论 第一讲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理性的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照顾老年人、贫穷者、病患及无助者?” “为什么我们需要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者?” “为什么人们不能为他们自己的生活负责?”“谁是社会政策的受惠人?” 一.政策的基本特征 1.含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它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政策是由特定的组织制订方案与规则,并按照预定的方案和规则来调动资源和实施行动的过程; (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政策是达到目标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方向性是指对组织中的各种行动具有规范和引导方向的作用。(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二.公共政策 1.含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特点:(1)公共性: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体现为政策主体的公共性、政策对象的公共性、政策目标的公共性、政策过程的公共性 (2)权威性:政府的权威来看于民众的授权;政府具有在国家机器支撑下的强制性的社会管理权;政府具有超越地方社会以上大范围的行政控制体系;政府可通过国家主权的原则抵制外来干预,以保持自己在国内公共事务中的最高权威(3)价值性: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作出判断,以此来决策公共政策的走向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公共政策走向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2.公共政策的层次:(1)基层社区:可以由社区权威机构制定和实施的基层社区公共政策行动;(2)地方性公共政策体系;(3)全国性公共政策体系;(4)国际性、区域性及全球性公共政策体系 3.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 领域: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等 目标与意义:(1)公共政策应通过利益综合原则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2)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关照原则和补偿原则;(3)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4)公共政策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5)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三.社会政策的诸多定义 1.1873年,德国的一批经济学教授为解决当时的劳动问题,组织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即社会政策一词的由来。 休谟纳:德国社会政策学会会议主席在前一年的预备座谈会上致开幕词时说:“本会的性质不是讨论主义,而是要深入问题的中心,把握目前最重要的改良事项,例如对于罢工、工会、工厂法以及劳工住宅问题,使其发生实际的效果”。 瓦格纳是该会的三大主干人物之一,他于1891年发表社会政策、财政政策、租税政策的论文时说:“所谓社会问题,就是分配上的不公平。……所谓社会政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 知识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知识要点 政策: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 (1)公共性:即公共政策是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任何一个组织的内部事务。 (2)权威性:一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权威性;二是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 (3)价值性: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所谓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则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这种相对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主观偏好为基础而做出的主观判断。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一方面,制定和实施的某些公共政策能够符合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公共政策的走向往往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实施公共政策实际上就是政府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实施强制性的利益分配。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一)区别 1、二者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质 2、二者增进社会福利的路径不同 3、决定二者的大前提不同。公共政策:通过科学方法来制定公共政策。但是社会政策的产生和形成经常是由于提出它们的人的信仰体系或价值观念。 (二)共同点(形成过程中的) 1、一项具体的政策的确定往往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 2、确定下来的政策的设计、执行都应该主要以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的运用为主,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 (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的摘要。摘要通常是 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 结。]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 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 ●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要为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提供 福利性帮助、、、、、、从理论上看,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的出发点;从实践上看,各项社会政策行动的范围、水平和实施方式都要从人们的实际出发。 ●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概念,是指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 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人的需要,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 社会行政学观点: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经济学观点:需要是购买力为基础的对某些产品与服务的要求。 政治经济观点:需要是与特定的目标相联系的,并必须以某种策略去达到。 ●英国学者布莱德萧对需要概念进行分类:第一规范性需要,这种需要是业已建立起来的 标准与实际存在的状况比较之下所产生(贫困线);第二是感觉的需要,,侧重于由个人表达引起个人的感觉与经验的需要。(感觉的需要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第三是表达的需要。这是“感觉”的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弱势群体的示威请愿)。第四是比较的需要。 ●个人需要层次的刚性与弹性:人类的某些需要是整个社会必须保证其满足的,这意味着 人的某些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所面对的具有不变性质的“刚性”的需要。对于这些刚性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需要的弹性表现。 1、家庭和家族、亲友、邻里和民间慈善团体(宗教组织) ●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2、市场机制 3、非营利机构 ●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作用: 1.有效性:调动社会资源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