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像学研究西方油画中镜子的有意识运用

图像学研究西方油画中镜子的有意识运用

《西方油画艺术赏析》课程论文

姓名:万佳为

学号:PB15030867

2016年12月1日-12月14日

图像学研究西方油画中镜子的有意识运用

摘要在西方油画中,镜子常常作为一个独特的元素,出现在众多杰出的画作中。本文尝试运用图像学方法,从故事情节、画面构图、光影运用、历史环境、人物情感五个方面,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图像学分析,研究画家在画面中使用镜子的技巧、目的,以及与作品内容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镜子西方油画视觉趣味光影

研究背景在《西方油画艺术赏析》开课不久,老师介绍了一幅杨〃凡〃爱克的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对于画面中央那面镜子给作品带来故事性和象征性引起了我的注意。随着课程的深入,欣赏到了更多的油画作品后,发现许多油画作品都运用了镜子这一元素,比如丁托列托的《苏珊娜与长老》、卡拉瓦乔的《玛莎和抹大拉的玛利亚》、鲁本斯的《维纳斯的梳妆》,委拉斯贵兹的《基督在玛利亚和玛莎家》、《宫女》,马奈的《福利斯贝热尔酒吧间》,博纳尔的《逆光下的裸女》等等。镜子在这些画作中发挥出了不同的效果,使我不禁产生疑问,或许画家是有意识的将镜子加入画面,以表现其不同的作用和意义。为此,我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利用学习的图像学方法加以研究,探寻镜子在西方油画艺术中的奥秘。

正文

1. 从《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谈起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图1.1),描绘了一场典型富裕家庭的婚礼仪式,推测画家作为证婚人见证了这场婚礼。

阿尔诺芬尼头戴一顶巨大的帽子,象征财富与地位。目光低垂,神情严肃,举着右手,似在宣誓;他的妻子头戴一块优良的亚麻布,微低着头,伸出右手表示永作丈夫的忠实伴侣。画面上洋溢着虔诚与和平的气氛,让人感到温馨与幸福。

画面的中央有一面圆形凸镜(图1.2),十幅耶稣受难图围绕着这面镜子。分别画着“祈祷”,“卫兵抓人”,“在彼拉多前的基督”,“抬出十字架”,“鞭笞”,“从十字架上抬下”,“蒙难”,“安葬”,“地狱”

(图1.1)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杨·凡·爱克1434年 (图1.2)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

“复活”情景。这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基督教崇拜的虔诚之心,同时,镜子也可看作一双具有神圣意义的眼睛,注视并见证了这一庄严而美好的时刻。

镜中不仅能够看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和屋内的整个场面,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外两个人。有人推断那是1434 年结为伉俪的扬?凡?爱克夫妇,因为在镜子上方画家写上了自己的拉丁文名字。或许他们是作为阿尔诺芬尼夫妇婚礼的证婚人出现在了镜子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证婚人对这对新婚夫妇的殷切叮咛和祝福,大大地增加了画面的故事性。

从构图上来看,镜子从视觉上扩大了画面的空间,拓宽了观者的视觉思维和想象力,使观众能够多角度地观察到整个空间。处于中心位臵的镜子形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它呈现出室内全部的场景:阿尔诺菲尼夫妇、窗子、灯具及门口的两个人。这对环境的渲染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画家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正值15世纪尼德兰的艺术运动,画面中世俗的物品表现了当时的人文关怀。而镜子也是贵族阶级世俗生活的象征。有趣的是,这种人文主义的生活价值观却与当时的神权观念所对立。可能画家也想表达资本主义对神权的挑战吧。

从《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图像学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镜子在西方油画中有着重要的意味。下面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用图像学的方法对西方油画中的镜子进行解读。

2. 故事情节的表达与需求

[以巴洛克时期画家委拉斯盖兹的作品为例]

2.1提高画面的故事性

《宫女(宫娥)》(图2.1)画面场景是一间高大的宫廷画室,共有十一位人物,焦点人物是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小女儿玛格利特公主,她处于画面的中央位臵,摆出端仪的姿态。而此时,侍臣的侧影将观者的注意力吸引至后墙的镜子(图2.2)。透过画面墙壁上的镜子显现出来的人物可以看出,正是国王腓力四世和王后玛丽安娜,他们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好像委拉斯贵兹正在作画的时候,国王和王后忽然经过,来看看他们的小公主,画家停下笔,注视着国王和王后的到来;小公主也抬起头看向了爸爸妈妈。

(图2.1)宫娥 委拉斯贵兹1656-1657年

(图2.2)宫娥局部

更加有趣的是,欣赏这张画的我们会觉得自己正处于国王和王后所站立的位臵上,并产生我们自己就是这两个人的错觉,小公主和宫女们像是突然闯进到我们的视线里。这种第一人称的真实感极大地丰富了油画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这种独特、巧妙的手法也深深吸引了毕加索,曾画了一张《宫女》的变体画(图2.3)。

2.2增加画面的趣味感

在委拉斯贵兹的《镜前的维纳斯》(图2.4)中,画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维纳斯婀娜多姿的背部。这样一个身材曲线如此柔美的女人使我们不禁想看到她的脸庞。有趣的是,丘比特所举的镜子恰恰满足了我们的愿望。我们也不禁会想,连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维纳斯也会在镜子中欣赏自己的美丽,有些许的耐人寻味啊。

虽然画面的镜子中呈现的是维纳斯的脸部,但经证实按照正确的透视,镜子照不到维纳斯的脸部而应该是腹部。所以,作者并没有客观的刻画镜像的内容,而是把人们期望看到的维纳斯的脸庞画了出来。

(图2.3)宫女 毕加索1897年

与《宫女》相似的是,镜像中维纳斯竟然与观者四目相接,形成巧妙的互动,也使观众能从多角度观察到不同的空间内容,有效地提升了画面的趣味感。

鲁本斯和提香的创作深深地影响了委拉斯贵兹,把鲁本斯的《维纳斯的梳妆》(图2.5),《镜前的维纳斯》(图2.6)以及提香的《镜前的维纳斯》(图2.7)放在一起会发现他们非常接近,从构图到色彩乃至人物动态几乎完全一致。但可以看到,委拉斯贵兹颠覆了鲁本斯和提香的构图的人物动态,开拓性地显示了维纳斯完整的后背和脸庞。显而易见,这份作品的艺术性已超越了下面的三幅作品。

(图2.4)镜前的维纳斯 委拉斯贵兹1647-1651年

(图2.5)维纳斯的梳妆

鲁本斯1608年 (图2.6)镜前的维纳斯 鲁本斯1615年

(图2.7)镜前的维纳斯 提香1530年

2.3委拉斯贵兹的其他作品

《基督在玛利亚和玛莎家》(图2.8)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去两姐妹家,姐姐玛莎忙着在厨房准备饭菜,妹妹玛利亚却坐在耶稣脚边听道。玛莎抱怨道:“主啊,玛丽不干活,让我一个人在忙,你怎么不管呢?”耶稣说:“事分轻重缓急,玛利亚的选择是对的。”而此时,厨房中两个女佣人默默地注视着房间中的故事,从人物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出,或许她们并不赞成耶稣的观点,而是选择支持和同情姐姐玛莎。

同样从《煎鸡蛋的老妇》(图2.10)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委拉斯贵兹似乎总在思索故事的另一面, 或故事另一个可能的说法。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都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而反映的主题都是神圣的。

这种叙

(图2.8)基督在玛利亚和玛莎家

委拉斯贵兹约1620年

(图2.9)局部

(图2.10)煎鸡蛋的老妇

委拉斯贵兹约1618年

(图2.11)局部

事方法被后人总结为:以小人物为大故事的主角,以大故事为小人物的注脚。包括从并没有使用镜子的《以马士家的晚宴》(图2.12)中,也可以从前景和后景中发现相似的手法,后面的拱门的效果也与镜子的效果相似,在此就不一一陈述了。

3.奇妙的构图效果

3.1形成双重空间,拓宽人物形象 [以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作品为例]

镜面可以用来映成双重空间,增加画面的景深。画家利用镜子巧妙地放大了空间,在一张画的篇幅中画出两张画的内容,并能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欣赏画中人物的美。

安格尔画过大量的妇女肖像,这也是他的作品的特色。在《奥松维尔伯爵夫人》(图3.1)中,可爱的年轻女子站在壁炉前,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她的头部和颈部。

(图2.12)以马士家的晚宴 委拉斯贵兹1657年

她穿着优雅,面带微笑并欢迎观众到这个可爱的地方来。镜子的存在完美地表现了华丽的蓝色丝绸礼服及头上的红丝带和玳瑁梳子。同样,《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图3.2)中使用了相似的手法,而且前文中提到的《镜前的维纳斯》中镜子也有相似的作用。

3.2分割画面布局,增添线条和块面的美感

[以法国纳比派画家博纳尔的作品为例]

在博纳尔的作品《逆光下的裸女》(图3.3)中主体人物的位臵具于画面的右侧,镜子占有的左侧的大部分宽度。博纳尔打破了常规的构图模式,但画面却并不给人重心偏离的感觉。

画面左侧的镜子以及镜像内分割的块面以“方硬”和“疏”的形

式与右侧的衬布以“圆软”和“密”的形式形成强烈的对比。并以镜

(图3.1)奥松维尔伯爵夫人

安格尔1845年 (图3.2)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 安格尔1856年

子中小面积的冷色块对整体统一的暖黄色调进行调节,增加了作品的形式美感。

在博纳尔等一系列镜中映像作品中,实物与影像交织于一个画面的两重空间。镜子中的映像提供了既不落俗套又深奥微妙的形象变化。支离破碎的形象在遮蔽与显现中,都使画面呈现出变化丰富的美感。画家在这种无限变化的可能性里,主观地重组实物与影像,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画面。

镜子与窗户成为他的画面独具特点的新媒介,几何形、直线、圆形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图3.3)逆光下的裸女 博纳尔1908年

3.3稳定、坚固或和谐、柔美的结构感 [以现代油画艺术与古典油画艺术作对比]

现代艺术家培根(图3.6)的作品中,在组织画面形象和布局时利用镜子所形成的线条和块面分割了画面,对画面进行了打散重组,构成画面的结构。画面中镜子以直线和方形为表现形式,体现出作品稳定、坚固的结构感。

(图3.4) 浴室里的镜子 (图3.5) 更衣室 博纳尔

1908年 博纳尔1892年

(图3.6) 镜子里的浴缸 (图3.7) 儿童和黑狗 博纳尔1908年 博纳尔1902年

相反,《阿尔诺芬妮夫妇像》中的镜子以曲线和圆的面为表现形式。在该作品中,位于画面正中央的是一面圆形的凸透镜,镜像的内容又是整个空间得到延伸。在给人和谐、柔美之感的同时也呼应了作品所表达的结婚这一主题。

但是,有时艺术家会创造一种令人不安的执拗而富有想象力的风格,从而表现人类灵魂深处的焦虑。帕尔米贾尼诺借用了一面凸透镜,

创作了《凸镜中的自画像》(图3.7),在作品中人物右手被放大,边缘被扭曲,人脸如同处在虚幻的圆形泡泡中,充满神秘感。

美国诗人阿什贝利据此写作了一首同题诗。

(图3.8)培根多组三联画节选

(图3.9)凸镜中的自画像

帕尔米贾尼诺1524年

“……人想要把自己的手/伸出球体/可是它的维度/载着它的事物/不会允许/无怪乎是这个/而不是反射要藏起什么/它微微向后,让这手硕然浮现/没办法/像建一堵墙一般把它弄平/……”

在《玛莎和抹大拉的玛利亚》(图3.10)中,也使用了一块大的凸镜。可能也表现了对待宗教的虔诚,及内心平静的心理。

4.利用光影来营造气氛、渲染主题 [以法国巴洛克艺术画家拉图尔作品为例]

《油灯前的抹大拉的玛利亚》(图4.1)和《双烛前的抹大拉的玛利亚》(图4.2)十分相似,不同的是第二幅画中增加了一面镜子,形成了双烛的效果。骷髅与少女,弃之在桌上的珠宝,丢于地上的珍珠等等,表现出人物饭依上帝或继续留恋红尘生活时的决心或犹豫不决这一“生与死”的主题。

拉图尔的“烛光画”极富个性化,运用简洁的构图使人物形象仿佛凝固在画面上。蜡烛的微光烘托出朴素、沉寂、戏剧性的场景。而

(图3.10)玛莎和抹大拉的玛利亚 卡拉瓦乔 约1598年

镜子的使用显得更加巧妙,将原本一个蜡烛变成了两个蜡烛,增加了画面光影的神秘感,有人说烛火和它的镜像象征肉身与精神、此岸与彼岸,这也烘托了宗教的神圣气氛。

5.有意义地表现历史环境

[以印象派画家马奈作品《弗里〃贝尔热酒吧》及马西斯作品《银行家和他的妻子》为例]

5.1《弗里?贝尔热酒吧》

(图5.1)弗里?贝尔热酒吧 马奈1882年

(图4.1)油灯前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拉图尔 1940-1945年 (图4.2)双烛前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拉图尔

马奈的《弗里〃贝尔热酒吧》(图5.1)描绘了一位金发女招待站在吧台后面,身穿饰有宽大花边的紧身上衣,两手撑在台面上,正在应酬顾客。她的身后是一面大镜子,画外的一切隐隐约约地收入其中。酒吧间里灯火辉煌,宾客满座,热闹华丽的景象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和《镜前的维纳斯》相似,这幅画作也不符合透视原理。由于镜子与画面是平行的,按照正常的透视角度和镜面反射原理,我们看到的女招待的背影和男士的侧影是应该位于女招待身后,但我们所看到的两人却在画面的右侧。显然,马奈故意造成了这种奇怪的视角。可能那个人就是马奈自己,偏偏要把自己画进去吧。

画面中用大块面积的镜子细致的描绘了资产阶级的生活细节,,将资本主义生活展示地淋漓尽致,并且使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觉得镜子中的画面似乎就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现实世界。

5.2《银行家和他的妻子》

马西斯的《银行家和他的妻子》(图5.2)画面中丈夫正在专心致志地称量着钱币,妻子一边翻着书,一边注视着他。桌子上有一面凸透镜,摆在画面正前方。镜子里映出长方形的窗户、窗上的花纹、窗外的高楼和树木,甚至可以看到窗边的人物:可能是银行里的一个学徒,正在透过窗户,期待着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背景是一列长长的架子,架子上摆放的台灯、圆盘、书籍等都清晰可见。

银行的出现暗示出资本主义的兴起。放在画面最前方的镜子正是为了表现资本主义的兴起。如果没有这面镜子,画面仅仅表现了一个

市井家庭的普通生活。当加入这面镜子以后,侧面地表现出整个资本主义市场的恢弘场景,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6. 反映人物的心理与情感

6.1自省

柏拉图说过,“人应当关照自己的灵魂,因为它是人的本质。但是灵魂需要映像来认识自身, 因为它就像人的眼睛,唯独看不清自己。”, 苏格拉底有言:“我们之所以需要镜子和艺术,因为需要认清自己。”。镜子是为了更清晰地认识自己,镜子不仅提供我们可感知的有形外貌,而且为我们指出缺点与本分, 不仅向人们展示照镜子的人是什么样子,而且告诉他应该成为什么样子。

如前文提到的《双烛前的马大拉的玛利亚》,画面中马大拉面前的镜子,符合马大拉在皈依宗教前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反思。马大拉对镜忏悔,镜子反映了她的内心活动,并塑造了她崇高的人格。

(图5.2)银行家和他的妻子 克文丁·马西斯1514年

(图5.3)银行家和他的妻子局部

6.2自恋

亦如前文提到的《镜前的维纳斯》,也表现出维纳斯的自恋。这种情感表达比较浅显易懂,就不详细描述了,以下是几个明显的例子。

结语

从镜子诞生之后,几百年来,镜子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出现在西方油画画家的作品中。固然,在有些作品中,镜子仅仅作为装饰品,并没有其他寓意。但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情况下镜子在画面中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存在,而是画家刻意摆放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第一、镜子的存在使故事情节的表达与需求,可以增加画面的故事性和趣味感;

第二、用来增加构图的形式美感,其中包括形成双重空间、分割画面布局、形成结构感等;

第三、通过光影来营造气氛、渲染主题;

第四、有意义地表现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第五、反映人物的心理。

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是从图像学的角度,来思考镜子在西方油画中的作用,但镜子所代表的深刻意义和象征却还难以加以总结和归纳。

这篇论文我尝试用一个画家来代表一种艺术手法的方式来写,并基本覆盖了整个古典西方油画和流派的特点。但由于知识的储备还是比较有限,可能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我想如果再对画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其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可能会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但我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委拉斯盖兹和博纳尔的作品有着以小人物为大故事的主角,以大故事为小人物的注脚的特点;博纳尔的构图和色彩有着与众不同的方式。

综上所述,镜子在西方油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镜子的艺术形式也不断地发生改变并丰富其内涵。对于西方油画中镜子的有意识运用的研究对现在绘画的创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相信镜子在西方油画中的魅力会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致谢

感谢老师和学校开设《西方油画艺术赏析》这门公选课,在这门课上我得到了很多收获。

我从小喜欢画画,上初中前每周到美术学校上一整天课。学过素描、速写、水彩、水粉,但从没接触过油画,所以我选了这门课。

平时欣赏欣赏油画也可以缓解一下数理化的疲劳,每次上完油画课觉得心情十分轻松。而且我特别喜欢最后几堂课还可以自己动手画画,因为自己已经好久没画过画了,很开心在大学还有机会再次拿起画笔。画画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也很有成就感,非常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画画的机会。

老师将西方油画艺术史贯穿在了课堂中,介绍了众多画家及其作品,并让我学会了如何欣赏油画作品。

老师一直教我们用图像学的方法来欣赏油画,去读懂油画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以及画面中的象征含义。这篇论文我也是受到了图像学的启发,想到研究的课题。

在课堂上,我学习到了许多油画的画派和风格,并了解了其各自的特点。比如学院派,拉斐尔前派;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等等,都是我以前从没听说过的名词。在论文中,我也刻意地用一种画派的一位代表画家来说明一个问题,希望这样的覆盖面比较广,论点也比较有说服力。

写论文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我对西方油画鉴赏及画家的风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多学会了很多东西。

非常感谢老师一学期的指导,希望《西方油画艺术赏析》这门课越办越好!也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选修老师其他的绘画课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