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2021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十

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2021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十

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2021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十
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2021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十

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2021年中考模拟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2)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

(4)▲,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诸葛亮《出师表》中交待作者人生志趣的句子是:▲ ,▲ 。

(7)一年之中,四季流转,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春天,桃花点点,江水涣涣,只见那“竹外桃花三两枝,▲”;夏天,莲叶田田,荷香四溢,最难舍“▲,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菊花淡淡,南山清雅,最惬意“采菊东篱下,▲”;冬天,白雪纷飞,玉树琼枝,更欣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文学是一个绚烂迷人的世界。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国画,你尽可流转明móu(▲),欣赏蓝天白云、激流飞瀑;文学是一座诧紫嫣红的花园,你尽可敞开心fēi(▲),呼吸玫瑰馥郁、秋菊清香;▲,▲,▲、▲。走进这个世界,我们能砥励闪光的智慧,丰富纯洁的情感,熏陶高贵的灵魂。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流转明móu(▲)心fēi(▲)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改为(▲)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2分)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大家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两个重要讲话高屋建瓴

....、意义深远,对今后党的建设和改进作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B、在现行考试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任何给学生减负的举措都只能是“隔靴搔痒

....”。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

....的瓦片。

D、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对,现在欣赏这些绝妙名联,犹如含英咀华

....,齿颊留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B、近日,北京遭遇沙尘天气,气象部门提醒市民注意防风、防尘、防火,尽量减少外出。

C、“全球减排计划”执行理事达卡尔说,新建的城市能提供一个重新思考城市规划。

D、盐城吉祥物“沿沿澄澄”造型优美、寓意深刻,深受盐城市民和广大中小学生的喜受。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神马都是浮云”这句网络语流行原因的三个关键性词语。(3分)“神马都是浮云”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浮云”一词出自《论语》,后来指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事物。这句流行语看起来“很调侃”,又是当下人们的某种精神写照,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绝望的感觉,还透着点儿超然和豁达。

6.名著阅读。(5分)

(1)有一位侠肝义胆的英雄,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为了“打开危险路”,“杀尽不平人”,他可以全然不顾什么朝廷法度,佛门清规,更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他就是《水浒传》中的▲,绰号▲。(2分)

(2)在文艺复兴这么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他是个最不受人喜欢的人物。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不讨人喜欢。“他”是▲。(1分)

(3)A.鲁滨逊舍弃安逸的生活,多次航海冒险。B.有一次,由于遭遇土耳其海盗的劫持,他历尽艰险逃了出来。C.不料,当船航行到大海上时,遇上大风暴,巨浪将船打翻,唯他幸存。D.他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的时光。

以上有关《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是第▲句。请概述原著的情节:▲。(2分)

7.语文综合实践活动。(7分)

[新浪网消息]去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新浪发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直到现在,这个话题仍然在网络上发酵。

(1)给这则消息写一标题。(2分)

(2)请你也跟一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试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3分)

(3)星期天,你发现邻居小张阿姨带着她的女儿正准备进行“中国式过马路”,你急忙上前劝阻。请将你劝阻的话写下来。(2分)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9—10题。(6分)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

8.画线句展示了一幅▲、▲的美丽画面。(2分)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①,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②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③而赍④盗粮者也。

(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注:①充美:丰富充足。②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首,头。③藉寇兵:把兵器借给侵犯者。④赍(jī):给与,赠送。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2) 衡.于虑(▲)

(3)兵.强则士勇(▲) (4) 王者不却.众庶( ▲ )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举.大计亦死

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C.入则.无法家拂士兵强则.士勇

D.所以

..无敌也

..动心忍性此五帝、三王之所以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13.(1)【甲】文的观点是▲。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和▲的条件。(3分)

(2)【乙】文也阐述了国家治理的问题。李斯认为,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靠的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4分)

守口与守心

①在东晋人物中,我最早知道书圣王羲之。

②近读《世说新语》,我却惊异地发现,王羲之有时背后议人,说话刻薄。这不仅影响了他的清誉,甚

至搭上了他的性命。

③书中记载,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关系很好,两人死后,王羲之却在公众场合对他们评价很低。他的下属孔岩说:“你以前和王、许交往,有情有义,但他们去世之后,你对他们的友情没有始终如一,这是我所不取的。”可见,即使在个性张扬、崇尚清谈的魏晋,随意贬损他人,也是有失修养的行为。

④文中还详细记载王羲之与王述的矛盾。王羲之轻狂、骨鲠(喻刚直),是文人雅士,王述率真、急躁,是清官能吏。少时二人齐名,王述晚年声誉日隆,王羲之心中不满,时时诋毁他,因此二人失和。后来王述做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只有“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⑤贬人之言,覆水难收。一代书圣,高标独立,竟在小节上跌了大跟头,不能不令人叹惜。群居不非议他人,实为处世之道。

⑥朋友相聚,难免兴高话长。交流的目的是相互切磋,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果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贬低他人,搬弄是非,甚至无中生有,飞短流长,此种行为乡妇尚知不可,何况读书人!心中有何物,眼中就会有何物,一个人所言之事正是他内心的映射。古语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群居之谈,是衡量一个人修养最直观的标尺。

⑦有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润。能在群居时守口,源于一颗有修养的心。

⑧怎样才能群居守口呢?有位禅师认为说话必过三面筛子,第一面:这话是真的吗?第二面:这话是善的吗?第三面:这话是必须说的吗?我想还有一面:你愿意让当事人听到吗?因为你非议别人的话很可能会传到对方耳朵里。常在心里带上这些筛子,就不会有无聊的话出口,从而伤人伤己。

⑨王羲之有瑕疵,但书圣还是书圣,因为瑕不掩瑜。假如平庸如我辈,不能立德立言立功,又无传世之作,再不守口修身,将有何面目对人?

⑩读《世说新语》,想前人得失,群居当守口,实是人生重要一课。

(选自《杂文月刊》2013年第3期)

14.认真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5.文章开篇讲述了有关王羲之的两个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17.联系文章内容,谈谈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说话前需要有哪些考虑?(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雅士绍先生

张晓惠

①青砖黛瓦,小巷曲幽。卖古钱币的、摆邮票摊的,还有土黄的玉石、似乎注满岁月沧桑的青瓷花瓶,与一群粗陋的小小的佛像、古铜色的香炉,依次坐在摊开的灰布上。茂密的梧桐、高大的香樟为这些真假宝贝们遮蔽风雨,就这样从夏日一直坐到春天。这些个古钱币、老邮票、弄不清真假的古董,倒也将这文化街的小巷子点缀得古意盎然。那些卖文房四宝的铺子、卖盐雕工艺品的门店,还有裱画裱字门市的主人们倒也挺乐意这些人在自家铺子前摆摊设点的。每日里上、下铺面的门板时,下一块看一眼小巷北:王先生来啦?上一块门板看一下小巷南,李老板准备收摊啦!有时,还有绍先生。

②摆摊设点的大都是一群七十来岁的老人,架着厚厚的一圈又一圈的老花镜,与自己有意出售的上了些岁数的真假古董们相得益彰又相互依存,绝对和谐。唯有绍先生年轻,四十来岁的年纪,清癯的面庞,中等个头。秋日,他第一次坐在文化街的西侧的小马扎上,铺开一块军绿色的帆布,将他随身背的大吉普帆布包打开,将一堆泛了黄的线装书,一册又一册地摆放在了金色的秋风里。秋风瑟瑟,卷起绍先生长长的额发,翻起那册册线装书的页边眉脚。

③长时间盘踞文化街的“老杆子”们相互打量:是哪儿钻出这么个小子?绍先生却不管周围的诧异眼神,摆放完毕,从包中掏出平板电脑,两只手就在键盘上龙飞凤舞了。也有的卖主生意清冷,就凑过去看这小子在电脑上捣鼓啥,绍先生笑笑说是写文章,却原来是在“博客”上写文章。是博客,不是“扑克”!王先生肯定地对着小巷对面的卖钱币的李先生说。绍先生一手好字也有好文笔,很快老人们就喜欢上这小子了。他和他们不一样,他不是每天都来,他每个月逢十逢五,且这逢十逢五的日子是双休日他才来。老杆子们很快知道,绍先生是公务员,且是热门局的公务员!

④绍先生写得一手好书法,懂的人说是“范体”,绍先生还真习的是范曾大师。摆摊之余,在那间卖文房四宝的铺子里,提腕、悬肘、落笔:“德不孤必有邻”。再是一张:“满招损谦受益”。酣畅淋漓潇洒俊逸,且有几分仙风道骨。端了紫砂茶壶在案边仔细端详的文房四宝铺子的老板,喜得两眼在镜片后面闪闪发光:高人啊!高人!和范曾大师的帖子一模一样!这两幅字留给小店作镇店之宝如何啊!绍先生想了想在自己的墨宝下方添上“习范曾大师”,老板摇着头直叹气。春节之前,卖古钱币的、倒邮票的几位喜孜孜地捧着红纸,由绍先生写上斗大的“福”字捧了回家。

⑤绍先生在博客上谦虚:没有家学,没有师承,没有起伏的人生;不藏书,不用功,不会思考问题……可十天半月,博客上读书笔记的更新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谈《老人与海》论《诗经》还有卢梭的《忏悔录》……经典中另辟深意,诠释中溢满新解,还真是学贯中西纵横捭阖。绍先生将自己的书法、淘来的古书,偶尔还真的卖出了好价钱,立即呼朋唤友去了东进路的那家酒店,谈起读书聊起书法一干人神采飞扬,绍先生喝酒豪放吃菜文静从来就是吃靠近自己的那盘,有人就笑:还说自己无家教无学养,只有大户人家下箸才

会有这样的习惯。笑声中忽地绍先生放下了筷子侧耳:缕缕胡琴声隐隐约约,是《二泉映月》,在寒风中如泣如诉。他一脸凝重,弟兄们都停了下来。面有戚戚意,绍先生摆摆手说是出去一下,一同事也跟了出去。过了好一会儿,裹着一身寒气绍先生进得门来,与他一起出去的那位说是终于找到街头那位拉胡琴的老人,绍先生执意将其送到了对面的如家快捷酒店,为其开了房间并给了钱劝老人明天就回乡下的家:天太冷,身子骨经不起。等开春了,到文化街去拉胡琴。老人流泪:那我就去找你。绍先生给了老人自己的手机号码,说是行,你就找我。

(选自4月2日《扬子晚报?繁星》)

18.结合文中具体事例,概括绍先生的性格特征。(4分)

19.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

20.品读文章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3分)

(2)该段中,绍先生为何要在墨宝下方添上“习范曾大师”?(2分)

21.选文的题目是《雅士绍先生》,文章结尾处讲述“绍先生帮助拉胡琴的老人”的故事是否是多余的?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22.如果你访问绍先生的博客,想在留言栏向绍先生请教有关课外阅读的建议,你会怎么说?(4分)

三、写作(60分)

23.请以“细节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1)落霞与孤鹜齐飞(2)赢得生前身后名(3)归雁入胡天

(4)俱怀逸兴壮思飞(5)会挽雕弓如满月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春江水暖鸭先知;接天莲叶无穷碧;悠然见南山

2.(1)(2分)眸扉(2)(2分)诧—姹励—砺

(3)(2分)示例:文学是一支清脆悦耳的乐曲,你尽可侧耳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溪流叮咚。

3.(2分)C 4.(2分)B

5.(3分)谐音、(很)调侃、精神写照。(一点1分,只答“无从把握”“陷入绝望”“超然和豁达”得1分)

6.(1)(2分)鲁智深(或鲁达)花和尚(2)(1分)米开朗基(琪)罗

(3)(2分)B 鲁滨逊在巴西经营种植园,当上了庄园主。

7.(1) (2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热议

(2)(3分)只要学生能有自己的观点并作简单分析就给分。

示例一: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我们应坚决反对“中国式过马路”,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

示例二: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我们应坚决反对“中国式过马路”,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

示例三:我不赞同“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3)(2分)略。(可从安全、文明素养、对生命的尊重、对孩子的影响等多角度劝告。从称呼、得体、简明连贯三方面酌情给分。)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8. (2分) 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等(意思对即可)

9. (4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分)。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10.(4分)(1)违背(意愿)(2)同“横”,梗塞,不顺(3)兵器(4)拒绝,嫌弃

11.(2分)B

12.(4分)(1)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

13.(1)(3分)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条件:国内有法家拂士,国外有敌国外患(2)(2分)善待自己的百姓,并能够从各国招贤纳士。

14.(3分)群居不非议他人(群居当守口) (意思接近即可)

15.(3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论点“群居不非议他人”;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意思接近即可)

16.(4分)作者首先列举了书圣王羲之的两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接着通过讲道理的形式论证了为什么要群居守口;然后具体阐述了怎样才能做到群居守口;最后再次强调群居守口的观点。

17.(4分)这话是真的吗?这话是善的吗?这话是必须说的吗?愿意让当事人听到吗?(意思接近即可)18.(4分)特立独行(率性而为),作为热门局的公务员到文化街摆摊;志趣高雅,他精通书法,热爱阅读;诚信厚道,在仿范曾书法作品上标明“习范曾大师”;善良仁爱,帮助寒风中的老人安排住宿。谦虚低调,博客公告内容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热爱艺术,听到琴声突然被吸引住(答出4点即可)。19.(3分)描写(环境描写)(1分)。为文章营造渲染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人物活动设置了具体的场景,为故事发展做铺垫,为下文设置伏笔;烘托了绍先生志趣高雅的性格特点。(答两点即可)

20.(1)(3分)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铺子老板的欣喜赞叹之情,从侧面表现出绍先生的书法技艺之高,(仿写范曾大师的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

(2)(2分)防止铺子老板把赝品当作范曾大师的作品出售。

21.(4分)不多余,一方面朋友聚会时能被窗外的琴声吸引,说明绍先生艺术修养的高雅;另一方面,对老人的关爱使得绍先生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

22.(4分)示例:绍先生,您好,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课外阅读时,常常不知该读些什么?怎么读?想听到您的宝贵建议,谢谢。(称呼和礼貌用语1分;自我介绍1分;提问简明有针对性1分,流畅度1分)三、写作(60分)

23.作文以48分为切入点,书写不认真、卷面马虎者,酌扣1-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