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5.学会从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策略

1.图示教学法。采用图示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国鼎

立形势图》以外,用图片再归纳、概括三国鼎立的重大历史事件。

2.表格归纳法。指导学生通过对课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通过表格,整体把握全部或部分历史知识。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下表对这两次战役进行比较:

3.识图教学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曹操赤脚迎许攸”图可看出曹操重视人才。根据“曹操慌忙逃跑”图,结合苏轼《前赤壁赋》所描绘的情景,讲述双方交战的经过,体会战争的壮观场面。运用“三国鼎立形势图”,一是了解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概况;二是说出当今的地域省份;三是讲述三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

色。

4?情景模拟法。通过历史情景模拟,加深对历史现象及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如探究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的原因,可让四个学生分别扮演袁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通过历史剧场:①学生先自我介绍;②老师作旁白,学生表演;③袁绍和谋士的对话:④曹操和

许攸的对话;(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结合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自然可得出结论: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的典故及成语故事,课堂上补充给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及积极性;收集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这两次战役的概况及影响。收集这一时期主要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如诸葛亮、周瑜等,引导学生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将空白处的谚语补充完整。(可小组合作回答)

1.三个臭皮匠,;

2.司马昭之心,;

3.过五关,;

4.万事俱备,;

5.周瑜打黄盖,。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谚语引出这些谚语所属的时代,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三国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讲授新课】

官渡之战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 “官渡之战”一目自主

学习以下问题:

1.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是什么?

2.曹操实力强大的原因有哪些?(让同学们谈一谈“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 “屯田”等几个概念,这些举措

为曹操带了什么好处?在学生讨论完,教师可以加以总结。

3.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及影响分别是什么?(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下曹操的《蒿里行》: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请大家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形势图,大家认为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

学生:打仗。(由此引入官渡之战)

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互相混战。在北方,袁绍和曹操实力最强。

曹操实力强大的原因:依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196年迎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了优势;“唯才是举”;实行屯田,势力日益强大;占据黄河以南的许多地方。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特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影响: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北方。

(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路线图,简单讲述过程)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主阅读教材;结合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依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与强调,突出重点与难点,尤其是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赤壁之战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75— P76 “赤壁之战”一目,小

组合作学习以下问题:

1.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2.赤壁之战爆发于哪一年?曹操发动此次战役的目的

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结果怎样?

3.简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教师:曹操统一北方前后,孙权占据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并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势力也逐渐扩大。

多媒体播放曹操的几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曹操想一统全国的壮志。

教师:赤壁之战爆发于208年,曹操发动此次战役的目的是吞并南方,统一天下。结果是孙权、刘备结成联军,以少胜多,重创曹军。

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路线图,并简单讲述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以官渡之战为范例,小组合作学习赤壁之战,归纳战役学习的基本要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袁绍的一个谋士曾劝他派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另一个谋士许攸建议他派兵去偷袭。袁绍都不采纳。后许攸投奔曹操,并向曹操献出袭击袁军屯粮处的计策。

材料二赤壁之战前,曹操考虑到将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就下令把战船连锁在一起,以便平稳。孙刘联军经过商议,让黄盖假意降曹,最后火烧曹营。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大败曹军。(之后教师总结提升答案要点)

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官渡之战中曹操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从实力、战略战术等方面分析)

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3.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

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加以巩固,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并且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答题技巧。同类问题比较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学会分析战争胜负的因素。

教师:作为优秀军事将领的曹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取

得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失败呢?同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骄兵必败,这个是一个规律性的道理,鲁迅先生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但是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骄傲也会失败的,我们要吸取曹操这个教训,有了成绩不能骄傲,应该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阐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国鼎立

我国在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

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定都建业,国号为吴,229年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指导学生结合课及课件图片了解,重点强调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在统治区内努力经营,北方地区的经济比汉末有所恢复,东南和西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以后的统一局面奠定基础。

(1)曹魏重视农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