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式的应用及推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

(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

讲评要点:

沿HD、GD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

HD=BC=GD=FE=a-b,

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希望推出公式:

a2-b2=(a+b)(a-b)

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

(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3)形式简洁.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

依照公式的文字表达式可写出下面两个正确的式子:

经对比,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公式的文字表达式抽象、准确、概括.因而也就欠明确(如结果不知是谁与谁的平方差).故在使用平方差公式时,要全面理解公式的实质,灵活运用公式的两种表达式,比如用文字公式判断一个题目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用数学公式确定公式中的a与b,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即准确又灵活.

3.判断正误:

(1)(4x+3b)(4x-3b)=4x2-3b2;()(2)(4x+3b)(4x-3b)=16x2-9;()

(3)(4x+3b)(4x-3b)=4x2+9b2;()(4)(4x+3b)(4x-3b)=4x2-9b2;()

二、新课

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02 (2)(y+2)(y-2)(y2+4).

解:(1)10298 (2)(y+2)(y-2)(y2+4)

=(100+2)(100-2) =(y2-4)(y2+4)

=1002-22=10000-4 =(y2)2-42=y4-16.

=9996;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03 (2)(x+3)(x-3)(x2+9);

(3)59.8 (4)(x- )(x2+ )(x+ ).

3.请每位同学自编两道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题目.

例2 填空:

(1)a2-4=(a+2)();(2)25-x2=(5-x)();(3)m2-n2=()();

思考题:什么样的二项式才能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

(某两数平方差的二项式可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

练习

填空:

1.x2-25=()();

2.4m2-49=(2m-7)();

3.a4-m4=(a2+m2)()=(a2+m2)()();

例3 计算:

(1)(a+b-3)(a+b+3); (2)(m2+n-7)(m2-n-7).

解:(1)(a+b-3)(a+b+3) (2)(m2+n-7)(m2-n-7)

=[(a+b)-3][(a+b)+3] =[(m2-7)+n][(m2-7)-n]

=(a+b)2-9=a2+2ab+b2-9. =(m2-7)2-n2

=m4-14m2+49-n2.

三、小结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一般两个二项式相乘的积应是几项式?

2.平方差公式中字母a、b可以是那些形式?

3.怎样判断一个多项式的乘法问题是否可以用平方差公式?

四、布置作业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a2+b)(a2-b);(2)(-4m2+5n)(4m2+5n);

(3)(x2-y2)(x2+y2);(4)(9a2+7b2)(7b2-9a2).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69 (2)53 (3)503 (4)40 39 .

2021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 ___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示范教案一172平方差公式(二)

第十二课时 ●课题 §1.7.2 平方差公式(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2.会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体会符号运算对证明猜想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用符号运算证明猜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拼图游戏中对平方差公式有一个直观的几何解释,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体验符号运算对猜想的作用,享受数学符号表示运算规律的简捷美.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和广泛的应用. ●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培养基本的运算技能.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 一块大正方形纸板,剪刀.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1.7.2 A) 第二张:例3,记作(§1.7.2 B) 第三张:例4,记作(§1.7.2 C) 第四张:补充练习,记作(§1.7.2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把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板拿出来,设它的边长为a.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a2. [师]请你用手中的剪刀从这个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23).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形(如上图阴影部分),你能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图1-23 [生]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余下图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 [师]你能用阴影部分的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可巡视同学们拼图的情况,了解同学们拼图的想法) [生]老师,我们拼出来啦. [师]讲给大伙听一听. [生]我是把剩下的图形(即上图阴影部分)先剪成两个长方形(沿上图虚线剪开),我们可以注意到,上面的大长方形宽是(a-b),长是a;下面的小长方形长是(a-b),宽是b.我们可以将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更大长方形,是由于大长方形的宽和小长方形的长都是(a-b),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边重合,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如图1-24所示的图形(阴影部分),它的长和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形成正向产生式:“﹙□+△﹚﹙□–△﹚”→“□2–△2”; (2)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达到正用公式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公式的独立建构过程,感悟从具体到抽象地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在验证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感知数形结合思想;(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提供运用平方差公式来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究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运用于实际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学情分析】 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及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难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的理解.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1.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2.平方差公式的变式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算王的绝招 在一次智力抢答赛中,主持人提供了两道题: 1.103×97=?; 2. 2001×1999=? 主持人话音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刷地站起来抢答说:“第一题等于9991,第二题等于3999999。”其速度之快,简直就是脱口而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如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 课一等奖)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数学《15.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一中覃娟娟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 算. 2.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3.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回顾思考: 1、多项式乘法法则: ( m + a )( n + b ) = m n + m b + a n + a b x+(a+b)x+ab 2、如果m=n,且都用 x 表示,那么上式就成为:(x+a)(x+b)=2 二、新课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1)(x+y)(x-y) (2)(2a+b)(2a-b) 2、教师提问:1)上述式中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2)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现它呢?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出教师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出平方差公式 2 2 ) )( (b a b a b a- = - + 4、师生共同探讨用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课件演示图形). 5、师生共同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6、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①(a?b)(b?a) ;② (a+2b)(2b+a); ③(a?b)(a+b) ;④ (2x+y)(y?2x). 三、例题讲解 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5+6x)(5?6x); (2) (b+2a)(2a?b); (3) (-x+2y)(-x?2y). 评析:1)认清结构,找准a、b 2)运用平方差公式时,要紧扣公式的特征,找出相同的“项”和符号相反的“项”,然后应用公式; 例2:计算: (1)102 × 98 ;(2)(y+2)(y-2)-(y-1)(y+5). 评析:1)巧妙的化为公式形式 ;

乐高教学设计

教会小朋友认识建筑房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南实验小学林水祺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平方差公式教案

14.2.1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在合作、交流和讨论中发掘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从前,有一个土财主,一天他把一块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阿凡提。第二年,他对阿凡提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增加2米,另一边减少2米,再租给你,你也没吃亏,你看如何?”阿凡提一听马上说道:“不行,那样我会吃亏的。”阿凡提是这样想的,(50+2)(50-2)=2496<2500。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他能如此迅速地计算出结果吗? (二)探索新知,尝试发现 问题1:多项式与多项式是如何相乘的? 问题2: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x +1)(x -1)= ; (2)(m +2)(m -2)= ; (3)(2x +1)(2x -1)= . 问题3:依照以上三道题的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它们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 ③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式子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并猜想出:()()22b a b a b a -=-+. 问题4:同学们猜想出的这个等式一定成立吗 (三)总结归纳,发现新知 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1)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一.目标 1.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确定错某些项符号及漏项等问题.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难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运用变式训练揭示公式的本质特征,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三.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释平方差公式,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1: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x+1)(x-1)= ; (2)(m+2)(m-2)= ; (3)(2x+1)(2x-1)= . (二)探索新知,尝试发现 问题2:依照以上三道题的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式子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②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 ③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式子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并猜想出:.(三)数形结合,几何说理 问题3:活动探究:将长为(a+b),宽为(a-b)的长方形,剪下宽为b的长方形条,拼成有空缺的正方形,并请用等式表示你剪拼前后的图形的面积关系.

(四)总结归纳,发现新知 问题4:你能用文字语言表示所发现的规律吗?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五)剖析公式,发现本质 在平方差公式中,其结构特征为: ①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其中“a与a”是相同项,“b与-b”是相反项;右边是二项式,相同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即; ②让学生说明以上四个算式中,哪些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a和b,明确公式中a和b 的广泛含义,归纳得出:a和b可能代表数或式. (六)巩固运用,内化新知 问题5:判断下列算式能否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2x+3a)(2x–3b);(2); (3)(-m+n)(m-n);(4); (5). 问题6: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 (1)(2a–3b)(2a–3b)=4a2-9b2() (2)(x+2)(x – 2)=x2-2 () 3)(-3a-2)(3a-2)=9a2-4 ()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之旋转木马

马,调试程序,不断优 化。 学生分组活动和电机结构;常用测量工具准备。 Contemplate (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实践活动的成果) 思考与分析 通过让学生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所设计的机器人旋转木马,让学生自己反思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控制结构的理解;通过采取老师和同学提问,小组成员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科学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及 环境师:同学们,布置给大家的任务都完成 了没有? 老师展示ppt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各个小组按照ppt 上面所列的问题,准备5分钟的发言, 待会儿依次上台来,讲解你们所设计的 系统,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老师给予掌声鼓励。 在学生演示完后,针对演示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老师进行提问。 在所有的小组完成了讲解和演示之后, 老师要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 得非常出色! 生:都完成了! 学生分小组,依次上台 讲解,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其他 小组同学给予掌声鼓 励。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回 答老师的疑问。 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答 疑 学生鼓掌 通过设置小组 成员上台讲解 和演示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充 分的反思和总 结。 通过设置老师 提问和学生提 问的环节,让师 生之间、生生之 间进行思维的 碰撞,进一步促 进学生的反思。 老师通过在课 堂上肯定学生 的表现,进一步 激发学生课后 自主开展学习 的热情。 学生通过填写 课堂评价表,完 成对自己,以及 组员的评价,对 整堂课的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 制作好 ppt课 件 演示的 同学和 其他小 组同学 都围在 旋转木 马两 旁,营 造一个 良好的 互动氛 围。 提前设 计好学 生的量 化评价 表。

公开课平方差公式

4.3.1公式法(1) 八年级数学学案 课题 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通过平方差公式的逆向变形得出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方法,发展我们的逆向思维和 推理能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并且分解彻底 I 1 1 ▲ ? 厶 、 <—? 「能否因式分解呢? 【探究活动一】 填一填 (1) (2) (a b)(a b) 2 a b 2 ( )( ); (x 5)(x 5) 2 x 25 ( )( ); (3x y)(3x y) 9x 2 y 2 ( )( 观察与思考 (2)中三组等式,等式的左边有什么共同特征?等式的右边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用语言 描述一 下吗? ① 学 习 目 标 重点 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 ■填空 关键2 情 情3 旦 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形式表示)数或者两式的平方差形式-; ; 将多一 ______ )(3x+y )观察+与思考):(1-

【探究活动二】 a 2 b 2 (a b )(a b ) 观察公式的左右两边思考:什么样的多项式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来因式分解? 将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a , b 在下面题目中分别是什么?然后写出分解过程 (1) 4x 2 2 y (5) 25a 2 1 ,2 —b 16 (2) 9 16x 2 (6) a 2 b 2 0.04 (3) 4x 2 y 2 4xy (7) a 3 1 (4) 4x 2 y 2 (8) (x y)2 36 【探究活动三】 例1 (1 ) 25 16x 2 解: 原式= 52 - (4x )2=( 5 + 4x)( 5 - 4x ) a2 - b2 = ( a + b)( a - b ) (2 ) 9a 2 1b 2 4 解 :原式 =3a 2 S 2 3a 丄 b 3a ^b 2 2 2 试一试:下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吗?若能,可以看成哪两个数或式的 平方差?若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例2 思考: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八年级数学《15.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一中覃娟娟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 运算. 2.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3.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回顾思考: 1、多项式乘法法则: ( m + a )( n + b ) = m n + m b + a n + a b x+(a+b)x+ab 2、如果m=n,且都用 x 表示,那么上式就成为:(x+a)(x+b)=2 二、新课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1)(x+y)(x-y) (2)(2a+b)(2a-b) 2、教师提问:1)上述式中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2)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现它呢?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出教师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出平方差公式 2 2 ) )( (b a b a b a- = - + 4、师生共同探讨用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课件演示图形). 5、师生共同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6、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①(a?b)(b?a) ;② (a+2b)(2b+a); ③-(a?b)(a+b) ;④ (-2x+y)(y?2x). 三、例题讲解 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5+6x)(5?6x); (2) (b+2a)(2a?b); (3) (-x+2y)(-x?2y). 评析:1)认清结构,找准a、b 2)运用平方差公式时,要紧扣公式的特征,找出相同的“项”和符号相反的“项”,然后应用公式; 例2:计算: (1)102 × 98 ;(2)(y+2)(y-2)-(y-1)(y+5). 评析:1)巧妙的化为公式形式 ; 2)只有符合公式才能应用公式,否则,只能应用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指出下列计算中的错误: (1) 2 2 1 ) 2 1 )( 2 1(x x x- = - +

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教学文案

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 差公式

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的推导: 因为(a+ b)(a- b)= a2—ab+ ab—b2= a2—b2, 所以(a+ b)(a —b)= a2—b2. 【例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2a + 3b)( —2a+ 3b); (2)503 x 497. 2. 完全平方公式 (1)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a + b)2= a2+ 2ab+ b2; 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 a2—2ab+ b2. 析规律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完全平方公式总结口诀为: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积,加减在 中央. 【例2】计算: 1 1 (1)(4m + n)2; (2)( y—刁2;(3)( —a—b)2; (4)( —2a+ 尹)2 3. 添括号法则 法则: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 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警误区添括号法则的易错点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面的各项都改变符 号,不可只改变部分项的符号,如: a —b+ c = a —(b + c),这样添括号时只是改变了第一项的符号,而第二项的符号没有改变,所以这样添括号是错误的. 【例3】填空:(1)(x —y+ z)(x+ y—z) =[x —( )][x+ ()];

(2)(x+ y+ z)(x—y—z)

=[X + ( )][X- ( )] ? 【例4】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把剩下的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公式________________ . 【例6】观察下列各式的规律: 12+ (1 X 2)2+ 22= (1 X 2+ 1)2; 2 + (2 X 3)2+ 32= (2 X 3+ 1)2; 32+ (3 X 4)2+ 42= (3 X 4+ 1)2; 写出第n行的式子,并证明你的结论. 类型一:巧用乘法公式式混用 计算:4x2—丄4x2 2 2类型二: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计算:a b c a b c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知识讲解

《14.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明水二中刘培国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乘法公式”(第一课时) 内容解析 《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及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也具有很重要地位,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公式.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全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目标解析: 1、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验证──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一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同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培养他们的合情推理和归纳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并在练习中,对发生的错误做具体分析,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平方差公式(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捷美.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方法 探究与讲练相结合. 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用符号证明这个规律,并探索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中学会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1.7.1 A) 第二张:例1,记作(§1.7.1 B) 第三张:例2,记作(§1.7.1 C) 第四张:练一练,记作(§1.7.1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1999;(2)992-1

[生]可以.在(1)中2001×1999=(2000+1)(2000-1)=20002-2000+2000-1×1=20002-12=4000000-1=3999999,在(2)中992-1=(100-1)2-1=(100-1)(100-1)-1=1002-100-100+1-1=10000-200=9800. [师]很好!我们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将(1)(2)中的2001,1999,99化成为整千整百的运算,从而使运算很简便.我们不妨观察第(1)题,2001和1999,一个比2000大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和,一个比2000小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差,所以2001×1999就是2000与1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即(2000+1)(2000-1);再观察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算出来的结果为:20002-12,恰为这两个数2000与1的平方差.即 (2000+1)(2000-1)=20002-12. 那么其他满足这个特点的运算是否也有类似的结果呢? 我们不妨看下面的做一做. Ⅱ.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和符号表示其规律 [师]出示投影片(§1.7.1 A)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题: (1)(x+2)(x-2); (2)(1+3a)(1-3a); (3)(x+5y)(x-5y); (4)(y+3z)(y-3z). 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生]上面四个算式都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生]上面四个算式每个因式都是两项. [生]除上面两个同学说的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例如:算式(1)是“x”与“2”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2)是“1”与“3a”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3)是“x”与“5y”的和与差的积;算式(4)是“y”与“3z”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 [师]我们观察出了算式的结构特点.像这样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它们

平方差公式教案(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平方差公式及其几何背景,使学生明白数形结合的思想。  2.在合作、交流和讨论中发掘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周老财与李老汉的故事》视频。 周老财是个贪心狡猾的地主,李老汉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有一天,李老汉找到周老财租土地。周老财对李老汉说“那我把这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你吧,每年给我200斤粮食就可以了。”李老汉答应了。和周老财签了三年的合约。租到了土地李老汉非常勤劳,三年的收成都挺好。这时周老财打起了李老汉的主意。于是周老财对李老汉说,土地租期到了,要不这样,我把这块土地的一边减少5米,相邻的另一边增加5米,租金不变,继续租给你怎么样?李老汉一听,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爽快答应了。事后李老汉跟村里人说起了这事,大伙都说他被周老财骗了,吃大亏了。李老汉想不明白,土地看上去没什么变化,租金也没变,为什么会吃亏呢?李老汉实在想不明白。 提问:李老汉究竟有没有吃亏呢?(让学生做片刻思考)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肯定都能轻松地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引用小故事,设置课堂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兴趣和信心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为说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做好铺垫。 二、温故知新,探究发现

平方差公式教案(公开课)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复习多项式乘法法则 提问:( a+b)( m+n) =_____ 举例:计算( x + 2)( x +5)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王剑同学去商店买了单价是9.8 元/千克的糖块 10.2 千克,售货员刚拿 起计 算器,王剑就说出应付 99.96 元,结果与售货员计算出的结果相同。售货员惊讶地 问:“这 位同学,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王剑同学说:“我利用了数学课上刚学过的一个公 式。”你知 道王剑同学用的是什么数学公式 吗?学了本节之后,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探索新知,尝试发现 一、拼图游戏 45 45+15 45-15 452-152 151 1、边长为 45 的正方形去掉一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5)后剩下的面积 =45 2- 152=2025 - 225=1800 2、用割补的方法得右边长方形,其面积=( 45+15)( 45- 15) =60 ×30=1800 由此得:( 45+15)(45- 15) = 452-152

二、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 1)(x+1 )(x-1 ) = _____________; 1

( 2)(2+ m)( 2- m) =____________ ; ( 3)(2x+3 )(2x-3 ) =____________ . 依照以上三道题的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式子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 ③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式子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 两个数的差的积,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并猜想出:(a+b)(a- b)=a2- b2. 三、总结归纳,发现规律 你能用文字语言表示所发现的规律吗?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a b)(a b) a 2b2 四、剖析公式,发现本质 在平方差公式中,其结构特征为:(a+b)(a- b)=a2- b2 (1)公式左边两个二项式必须是相同两数的和与差相乘;且左边两括号内的第一项 相等、第二项符号相反 [互为相反数 (式 )]; (2) 公式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右边是左边括号内第一项的平方减去第二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 a 和 b 可以代表数,也可以是代数 式.五、巩固运用,内化新知 例1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5+6x)(5 - 6x) ; (2) (x+2y)(2y - x);(3) ( - a+2b)( - a- 2b). 解: (1)(5+6x)(5 - 6x) (2) (x+2y)(2y - x)(3)( - a+2b)( - a- 2b) =5 2-(6x)2 =(2y+x)(2y -x) =(-a) 2- (2b) 2 =25-36x 2 =(2y) 2-x2 =a 2-4b2 =4y 2-x2 注意:当“第一 (二 )数”是一分数或是数与字母的乘积时 , 要用括号把这个数整 个括起来,最后的结果又要去掉括号。 情系中考 1、【上海】( a-2b)( a+2b) =____________ 2、【宁夏】( x-y )( -y-x )的结果是() A.-x2+y2 B.-x2-y2 C.x2-y2 D.x2+y2 例 2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02× 98 解: 102× 98 =(100 +2) (100×-2 ) =1002 - 22 2

平方差公式 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 案例名称:《平方差公式》 所属课程:数学 所属专业:初中数学 授课课时:一课时

《平方差公式》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内容 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平方差公式是学生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及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已经掌握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平方差公式,掌握其结构特点,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运算。 本节课的难点:①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即公式:22))((b a b a b a -=-+中的字母a ,b 可以是具体的数、单项式、多项式、分式乃至任何代数式。正确找准哪个数或式相当于公式中的a ,b.②平方差公式的变式应用。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1.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感悟从具体到抽象研究问题的方法;在验证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

学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大胆猜想的创新思维品质。 2.目标解析 (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2)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的过程。从中发现、体会、理解公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观察、归纳、猜想、推理能力,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验证公式的过程中,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和拓展新知这一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积累解题的经验,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为学习本节知识做了知识准备;学生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分析能力,能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相应问题,建立并运用公式,从而拓展学生知识技能成为可能。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难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的解。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运用变式训练揭示公式的本质特征,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程文件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八年级数学《15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一中覃娟娟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 运算? 2. 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3. 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回顾思考: 1、多项式乘法法则:(m + a )( n + b ) = m n + m b + a n + a b 2 2、如果m=n且都用x表示,那么上式就成为:(x+a)(x+b)= X +(a+b)x+ab 二、新课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1) (x + y)(x - y) (2) (2a + b)(2a —b)

2、教师提问:1) 上述式中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现它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出教师提问? 2 2 3、师生共同归纳出平方差公式(a b)(a b) a b 4、师生共同探讨用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课件演示图形) 5、师生共同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6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①(a-b)(b-a):②(a+2b)(2b+a); ③ (a - b)(a+b);④(2x+y)(y - 2x). 三、例题讲解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5+6x)(5 - 6x);⑵(b+2a)(2a - b) ;(3) (-x+2y)(-x - 2y). 评析:1 )认清结构,找准a、b 2)运用平方差公式时,要紧扣公式的特征,找出相同的“项”和符号相反 的“项”,然后应用公式; 例2:计算: (1) 102 X 98 ; (2) (y+2)(y-2)-(y-1)(y+5). 评析:1)巧妙的化为公式形式; 2)只有符合公式才能应用公式,否则,只能应用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 法则进行运算。 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指出下列计算中的错误:

乐高教学设计案例

中小学乐高教育教学设计(小学案例) 基本信息 姓名林志仁 电子邮件 所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名称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学校地址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东街二郎巷68号 邮政编码362000 联系电话 是否同意本教案用于乐高教育教学是√否 活动 设计概览 教学主题EV3小车的初步控制 涉及学科(领域)科学、数学、信息技术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对EV3编程软件中的移动槽和移动转 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向模块有所了解,有基本的电脑操作能力。 知识或技能) 课程概述(概括地描知识目标:认识LEGO MINDSTORMS Education EV3软件;编程 述使用乐高教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架构,约500字) 关键词控制EV3 机器人; 技能目标:自主搭建EV3机器人 情感目标:学会团队沟通与合作 在前一节课,学生们学习了EV3套装,并会让小车实现行走功能,这节课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块,实现小车按预定路线精确行驶,来体验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块的具体运用。 课堂将通过“EV3小车的初步控制”这一主题活动,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利用乐高教育器材EV3套装中的主控和大型马达搭建小车,通过编写程序让电动机的转速随着行走路线的需要来改变,体验电动机的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块的实际运用,能根据实际需要编写相应程序。并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尝试,不断地探究;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进行试验。科学EV3小车编程移动槽移动转向小组合作 教学或学习过程 乐高EV345544 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活动时 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通过视频和PPT展示工作任 务的由来和要求。学生的任务是 搭建好小车模型,然后编写程序观看视频 8分钟教学PPT 解决问题,并能根据实际需要,接受任务 灵活运用移动槽和移动转向模 块。 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活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

平方差公式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八年级上册 《平方差公式》 教 学 设 计 积石山县癿藏中学黄春青 2014年11月17日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方差公式》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乘法公式》的第一课时内容。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多项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体现教材从一般到特殊的意图。教材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得到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公式。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有关内容,并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符号感。经过半学期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通过大胆而又合情合理的推测,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学习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确定错某些项的符号及漏项等问题。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难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的理解,当公式中a、b是整式时,要把它括号再平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学习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学习难点】 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以及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式】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平方差公式》公开课教案

课程教学教学设计(课时) 课题:§15.2.1 平方差公式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课时(总第课时) 授课班级:八年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示,从而体会数学的简捷美.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Ⅰ、学生动手,归纳公式 1.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x+1)(x-1)(2)(m+2)(m-2)(3)(2x+1)(2x-1)解:(1)(x+1)(x-1)=x2+x-x-1=x2-12 (2)(m+2)(m-2)=m2+2m-2m-2×2=m2-22 (3)(2x+1)(2x-1)=(2x)2+2x-2x-1=(2x)2-12 2.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后,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规律:等号的一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号的另一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它们都是形如(a+b)的多项式与形如(a-b)的多项式相乘,由于(a+b)(a?b) = a2?ab+ab?b2 = a2?b2 所以,对于具有与此相同的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我们可以直接写出运算结果即(a+b)(a?b) = 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3.公式的特点: 等号的左边:相乘的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 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完全相同项的平方减符 号相反项的平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