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娱乐空间设计》备课教案

《娱乐空间设计》备课教案

《娱乐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环艺本科

年级:三年级

课时:80学时

学年学期:2006-2007上学期

任课教师:陈教斌

编写时间:2006.08.20

第一章娱乐空间设计概况

基本内容:

一、自我介绍及相互认识:建立威信及让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预期

二、娱乐空间设计概况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师生互相认识并提出相关考核要求。明确娱乐空间设计概况,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娱乐空间设计概念及本课程的大致内容和学习方法。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见下面每节标注

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难点把握娱乐空间的设计意念.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关注身边的娱乐空间场所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讲授为主,加上板书,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室内设计师手册>>(上、下册),高祥生韩巍过伟敏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日]日本建筑协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派社

3、〈〈建筑初步〉〉,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结合实践经历谈谈对娱乐空间的认识和感受,可以就某一点来谈,交文案。

本章的详细教学内容:

引子:(0.5学时)

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介绍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并提出相关考核要求,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一、娱乐空间设计概论(0.5学时)

1、什么是娱乐空间:

娱乐空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欲望与自我实现而建立的一种最理想的空间。包括:歌舞厅,沐浴中心,棋牌室,保龄球场,健身房,桌球室等等。

2、什么是娱乐空间设计:

从娱乐建筑内部把握空间,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在的环境和相应的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等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娱乐场所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3、娱乐空间的设计意念

调动一切空间形态,通过光影与色彩的作用,刺激视觉,愉悦感观,兴奋神经,诱发人们在娱乐环境中的激越情绪。

二、布置作业:

结合实践经历谈谈对娱乐空间的认识和感受,可以就某一点来谈,交文案。

第二章空间设计

基本内容:

一、室内空间概述

二、单一空间的处理手法

三、组合空间的处理手法

四、室内空间规划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掌握室内空间的概念、类型、使用功能,空间与形式、光线、色彩、材质等的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和空间组合,空间规划等知识点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见下面每节标注

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单一空间与组合空间的处理手法,难点是空间规划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拓宽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并把这种理性思想与感性相结合。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讲授为主,加上板书、注意要与身边的案例结合,启发式教学,不照本宣科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室内设计师手册>>(上、下册),高祥生韩巍过伟敏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日]日本建筑协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派社

3、〈〈建筑初步〉〉,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1、完成茶室设计功能分析图2、收集身边的娱乐空间图片3张,分类整理刻盘

本章的详细教学内容:

一、室内空间概述

(一)室内空间的概念(1学时)

1、空间的认识:空间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物质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人类最早的构建的建筑室内空间是什么?

----“穴居而野处”的原始居住方式,所以人类才是真正有意识,有目的的空间创造者。

例举几种常见的空间形式以及给人的感受:

A、教室讲台空间,地面台高划分空间,引申到娱乐空设计中的地台设计

B、伞下空间,暂时性空间,引申到娱乐空间设计中的顶棚设计

C、野炊时铺布形成的空间,引申到娱乐空间设计中的地面铺装设计

D、客车和火车坐椅布置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引申到娱乐空间设计中的坐椅布置设计

E、阳光下的一面墙划分空间,向阳和背阴两部分空间,引申到娱乐空间设计中的灯光设计

空间的形成:

点(原生要素)--- 线(长度、方向、位置)--- 面(长度、宽度、形状、表面、方位、位置)---- 体(长度、宽度、深度、形式、表面、方位、位置、空间)

空间设计的把握:有形的物质空间因素和无形的人文因素(强调设计的人性化)例:蓝宝石歌舞厅

2、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

(1)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室内空间指:底界面,侧界面,顶界面同时围合而成的建筑内部空间。

室外空间指:进由底界面,侧界面围合形成的外部空间,如天井、庭院、广场等。

由此可见区别在于有无顶界面

(2)室内空间的特点:贴近性,人工性,局限性,确定性,封闭性,隔离性等(3)室外空间的特点:自然性,开放性,开敞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等介绍室内空间“室外化”

3、室内空间在娱乐空间设计中的地位

室内空间设计是整个室内设计的核心,室内空间是室内设计的灵魂和根本前提(二)室内空间的类型(2学时)

1、按围透关系划分: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开敞空间

(1)围合和渗透

空间是围合而成的,但若只是围合,空间封闭不流畅,心理上感到沉闷。考虑功能和空间形态方面的因素,减弱空间的围合度,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视觉上有空间的转换和延伸,心理上也感到开敞。

举例:北京四合院,引申到娱乐空间设计中的隔断划分空间设计

室外电梯(世界第一部室外电梯是怎么诞生的?)

(2)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开敞空间

图例说明开敞空间(室外)---半开敞空间(柱廊)---封闭空间(室内)的过度关系

训练:从几张休息亭的平面图想象空间形状,比较空间的开敞和封闭,以及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2、按形状:方行空间、圆形空间、锥形空间、不规则空间、复合空间、球形空间

设计是一种图式语言,各种几何形态就是这种语言的词汇

最基本的几何形态是什么?----方、圆(古代益智图图式)

(1)方行空间:正方行空间、长方行空间

特点:方行平面具有很强的平面再生能力,更能适合不同形式和功能的需要,利用率高。

方形结构严谨,整齐,平稳,体现一种静态的平衡,单纯的方形空间适合与要求表情庄重和肃穆的场所。如:教堂

(2)圆形空间:

特点:向中心凝聚和向周边发散的特点,因此圆形空间具有向中心的围合感,中央空间停滞,周边部分流动,这是圆形空间向导性特点。

举例:古代的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布道堂)、体育、观演空间

(3)锥形空间:

特点:生成不同空间形态结构的可能性较少,表情生动,、空间动态、富有变化。平面三角形在力学上是最稳定的,但平面形态为三角形的锥形空间却有不稳定的表情关键:锥形角的空间处理

A、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角处理为交通联系空间

B、普林斯顿大学宿舍----角处理为公共活动和厨卫空间

C、某歌舞厅----角处理为储藏室

D、法兰克福现代美术馆----角处理由下及上的退台形式,平台上置之雕塑,

减少对街道的压抑感,尺度关系和谐,在道路交汇处形成对景。(引申到室内

阳角的处理手法)

(4)不规则空间:

特点:由基本的空间形式综合构成,表情是多变的,不定的,适合娱乐空间场所的设计。使用效率不高,也不经济,不同空间形式结构生成的可能性较少,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适形。

(5)复合空间:

特点:表情多义、含混,运用使空间体现出复杂性和矛盾性。“空间套空间”的设计手法

介绍:《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文丘里著

复合空间的基本形式

举例:宝石住宅平面

(6)球形空间:

特点:空间形式是连续的,完整的。

举例:罗马万神庙穹顶(43M),象征人世界与神世界的联系,倍感空间的震撼力。

意大利罗马小体育宫外观和屋顶奈尔维设计的半球形建筑是反映现代主义结构技术水平与艺术审美情趣的经典之作。

亚洲第一高塔——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分下球(50M)、中球5

个(12M)、上球(45M)、太空舱(16M)

3、按大小

(1)大空间:在形态规划上注意以下两点

A、空间的尺度

B、空间的秩序

(2)小空间:功能等限定因素少,空间急促但充满张力,可采取随意化的分隔形式。

4、按功能:分为主要空间、次要空间、辅助空间

歌舞厅空间设计中的主要空间、次要空间、辅助空间分别是哪些?

“主、次、辅”三级空间相辅相成,在实际设计中,处理好之间的关系

5、按组合关系分:串联式空间、并联式空间、环绕式空间、流动式空间

(1)串联式空间(交通分析图)

①基本形式:利用室内设计中的通道(线)把室内各个空间单元(点)依次联系起来。

②特点:

A、各个空间单元依道路的行进,是逐一展开的,所以这一空间组合方式较之于

其他,更有“步移景异”的展示特点。

B、空间单元之间的交通联系空间和单元使用空间是含混的,没有明显的界定

举例:雅典的伊瑞克仙神庙三个神庙是串联的

某展览馆平面。三个展场按顺、逆时针方向可一次性参观完

(2)并联式空间

①基本形式:一条主通道上,通过连接的若干次通道,再把各个空间单元联系起来

②特点:

A、交通联系空间和使用空间单元分开,互不干扰

B、交通联系空间把各个空间单元连成一体,使它们之间保持功能和空间上的联

C、交通联系空间一主通道可长可短,因而用其联系的房间可多可少

③组合方式

A、内廊式(交通分析图)

举例:某洗脚城,内廊式布局是两边房间能获得交好采光,减少客房之间的相互干扰,走道一般较暗

某咖啡厅平面,在一个单元空间里,如果把室内家具限定的周围空间作为

最小的空间单元的话,平面里家具的空间组合方式也是内廊式的。

B、外廊式(交通分析图)

举例:俱乐部

C、两侧走道式(交通分析图)

举例:西餐厅

(3)环绕式空间(交通分析图)

①基本形式:通过一个主要的单元空间把其他各个空间单元组合到一起

②特点:

A、主要单元空间是交通的中枢,便于人流的集散,或是使用功能的中心

B、主要单元空间是由其他各个单元空间围合而成的,而且在空间体量上占主导,

成为室内空间的中心场所。

举例:纽约大学生俱乐部,主要单元空间是交通性的,人流集散和交通联系的中

某法院,主要单元空间是使用性的

(4)流动式空间

①特点:

A、空间不是由若干个单元空间整合而成,而是由一个大空间分隔而成,并且室

内空间之间的分隔和界定的含混,模糊的,没有明确的界限。

B、空间是单一的,有是多向的纯空间,各向同性,均质。

C、空间的结构是动态和开放的,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据不同需要可以灵

活地组合成不同的空间形式

②思考:流动空间的处理手法:似分似隔,似开似闭,隔而不断

(三)使用功能对空间形式的影响(1学时)

1、对单一空间的影响

(1)功能和空间体量:不同功能要求空间的体量是不一样的

(2)功能和空间形状:娱乐空间的空间形状最好自由一些

(3)其他的影响:采光、通风、地理条件

2、组合空间的影响

(1)走道式组合:形成并联式空间关系,考虑较多的是单元使用空间的安静。如:办公楼、医院、学校、疗养院等

(2)楼梯式组合:空间不大,平面紧凑,各个使用单元空间互不干扰等特点。如:住宅、公寓

(3)广厅式组合:便与人流集散,对各单元使用空间又能尽量减少干扰的空间组合形式。(环绕式空间)

(4)套间式组合:各使用空间直接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没有专供交通联系的空间①串联式:串联式空间组合形式把各个单元使用空间直接连通,不仅关系紧密而且具有连续性,适合博物馆、陈列馆以及一些以序列方式展开的纪念性建筑的空单元的组合

②流动式:模糊性和复杂性,适用于展览陈列场所

③柱网式:在一个大空间内,把柱网作为空间分隔的依据,适用于大型百货公司,大型餐饮场所

(5)以大空间为中心的组合:主要空间与其他次要空间、辅助空间相比,体量大得多,在空间上占绝对的主体,其他空间可围绕它布局。适用于剧院、音乐厅、体育馆等

二、单一空间的处理手法(1.5学时)

(一)空间与形式的关系

空间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完全依靠形式要素来限定它的界限(帐篷空间)(二)形式对空间的限定

1、水平要素的限定:通过地面、顶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以取得水平界面的变化和不同的空间效果。

①基面:空间限定最弱的

②基面的升起与下沉:低于人的视线时,限定的空间流是连续的;高于人的视线时限定的空间流中断,成为较封闭的空间。

举例:剧院的舞台、教室的讲台、故宫太和殿等

③顶面:“大树底下好乘凉”,二次吊顶突出重点空间。

顶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对空间的影响:

A、绝对高度(相对人的高度):过底感到压抑,过高感到不亲切

B、相对高度(高度与顶面的面积比例):越小空间感越强,越大空间感越弱

2、垂直要素的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形成空间,构件自身的特点以及围合方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

①垂直线:室内独立装饰柱,广场的纪念柱,两柱界定一个面,四柱界定一个空间

②单一垂直面:单独直力在空间里,是穿过和分割空间体积的一个面

③组合垂直面

A、L形组合的垂直面:从转角处沿对角线向外限定一个空间范围。转角处内向

性,边沿外向性

B、平行组合的垂直面:限定了它们之间的范围,空间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外向

性空间

C、U形组合的垂直面:一面具内向性,成为视线交点,另一面具有外向性如:

舞台背景

D、口形组合的垂直面:限定最典型最完善,内向性空间

3、水平要素与垂直要素的组合

①窄而高的空间:兴奋、自豪、崇高、向上,如:古典教堂

②细而长的空间:深远、期待、寻求,如:走道(端头设置装饰品)

③低而大的空间:广垠、开阔、博大,如:宴会大厅

(三)光线对空间的影响

1、自然光线

2、人工照明

(四)色彩与材质对空间的影响

1、色彩的影响:暖色调空间看起小,冷色调空间看起大

色彩明度越高感觉越轻,明度越低感觉越重,上浅下深原则

2、材质的影响:纹理越细越光洁感觉空间扩大,纹理越大越粗糙感觉空间越小

三、组合空间的处理手法(1.5学时)

(一)空间关系

1、一个空间包含另一个空间

2、两个空间相互穿插

3、两个空间相互并列

4、两个空间被一个公共空间连接

(二)空间组合

1、集中式组合:由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中心空间和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构成

2、线型组合:将空间体量或功能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空间按照线型方式排列在一起,实质上是一个空间序列。有一定的方向感,常在其延伸的端头设计不同形式的终止空间。

3、辐射式组合:由一个主导中央空间和一些向外辐射扩展的线性组合空间所构成

4、组团式组合:通过紧密的连接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联系,没有明显的主从关系

5、网格式组合:所用空间均通过一个三维的网格来确定其位置和相互关系,具极强的规律性

6、流动式组合:众多空间相互穿插,交接部分的空间限定模糊不清,具动态的“流动”特征

四、室内空间规划(2学时)

(一)空间规划的目的及条件

1、目的:对室内的三大空间关系加以综合研究,从整体层面上并结合其他因素把握室内空间的性质及氛围,使室内空间组织的更加有序、合理、经济,有品位。体现尊重人,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2、基本条件:界面围合而成的空间。前提条件:使用者对空间的各种功能需求

(二)流线与功能分析

1、功能分析:用一种简单明了的功能关系简图来表达各空间的关系(如空间的

主次关系、疏密关系、闹与静关系、公共与私密关系、封闭与开敞关系等等)。这种不体现各具体空间的比例、大小、尺度的简图,称为功能关系图,亦称为功能分析泡泡图。

(1)空间的主次关系与集体的使用顺序配合,主要空间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和辅助空间配置的是否妥当不可分割的

(2)空间的内外联系是按照人流活动顺序的要求,常将对外性较强的空间部分,尽量布置在交通枢纽的附近;将对内性较强的空间部分,力争布置在空间组合相对干扰少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

举例:剧院功能关系简图

洗浴中心功能关系简图

(3)茶室设计功能组成

茶室建筑可分为营业部分和辅助部分两类。

营业部分:是茶室主体,包括营业厅、小卖部。营业厅面积按游人容量计算,一般每座1平方米,营业厅应具有突出的空间位置,包括面积、交通、视野、采光、通风、景观效果等有利条件。

辅助部分:是茶室的附属空间,包括洗涤问、烧水间、贮藏问、办公、管理、厕所等房间及杂物院。辅助部分要求相对隐蔽,但也要有合理流线组织来保障内部人员交通及加工程序流畅和对外物质的运输。

训练:完成茶室设计功能分析图,当堂交作业.

2、流线分析:以分析流线的简图来综合表达建筑物的人流的集与散,货物的进与出及车流的疏与导,这样的简图称为流线分析图

(1)平面的组织方式:中小形建筑空间,空间的使用性质单一,人流的活动相对较为简单

(2)立体的组织方式:功能要求比较复杂,进出建筑两大流线以立体的方式错开,

短捷方便。

地形高差造成的立体关系的组织关系

(3)综合的组织关系:如剧院、音乐厅、电影院运用楼座的空间形式来解决观众厅的容量、视线及音质等方面的问题。出现水平与立体两种人流组织的综合关系3、人流的疏散:正常情况与紧急情况

五、布置作业:

收集身边的娱乐空间图片3张,分类整理刻盘

第三章舞厅的室内设计

基本内容:

一、舞厅的类型与特点

二、舞厅的功能与分布

三、舞厅各功能区尺度及家具尺度

四、舞厅的灯光设计

五、KTV包房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各类舞厅的特点,舞厅的功能分析及平面布局,各功能区尺度,舞厅照明的特点及设计要点,KTV包房设计等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见下面每节标注

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舞厅的功能与布局,难点是如何把握好各功能区尺度并应用到设计作品当中。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所见所感,通过学习对设计交流的口头表达有所提高。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讲授为主,加上板书,注意要与身边的案例结合,启发式教学,不照本宣科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室内设计师手册>>(上、下册),高祥生韩巍过伟敏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日]日本建筑协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派社

3、〈〈建筑初步〉〉,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同济大学刘盛璜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建

筑装饰工程材料〉〉,李永盛、丁洁民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某音乐茶座设计

本章的详细教学内容:

一、舞厅的类型及特点(0.5学时)

1、交谊舞厅:主要满足歌舞表演和演奏的需要,有较大的舞池和宽松的休息座。风格端庄典雅,造型规整大方。

2、迪斯科舞厅:平面布局灵活多变,风格粗犷原始,造型上表现解构,变体甚至怪诞

3、卡拉OK舞厅:以视听为主,主要满足表演和自娱自乐的需要。风格多样,舞池面积一般较小。

4、多功能舞厅:通常与会议室等兼用,设计中兼顾到会议等其他活动的使用需要。风格端庄,造型规整,有类似交谊舞厅的风格

二、舞厅的功能与布局(0.5学时)

四部分功能内容:一是歌舞表演部分,二是休闲部分,三是服务配套部分,四是办公部分

设计重点:歌舞休闲部分

布局的四个因素:一是原建筑平面的形状,二是舞厅本身的功能关系,三是舞厅的类别,四是舞厅表现的风格特点

1、舞厅的功能分析

办公部分歌舞表演部分休闲部分服务部分

2、主要功能区的布局

(1)舞台舞池

舞台与舞池紧密相连,舞台的朝向面积决定了舞池的大小方位,舞池的形状和大

小又影响休息区和服务区的布置形式,舞台后场一般设化装间,休息间,候场间,储藏室等。

地面光滑平整,一般采用磨光花岗石、大理石、木地板铺地,地面拼花图案美观

大方,别致新颖,周边边线明显,一般设地下彩光带,不仅作为舞池的标志,也起装饰作用

交易舞的人流一般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为避免浪费空间或造成人流堵塞,必

须注意舞池外形边角位置的处理,不应形成无法使用的死角

(2)休息座

消费者观赏歌舞,交谈休息的区域,空间要求相对安静,具有一定私密性,同时

视线良好,不受阻碍。设计时休息座一般围绕舞池周围设置

(3)声光控制

声光控制室也称DJ 室。控制舞场光线和音响效果,调节舞场气氛的作用。保证

DJ 室的位置能全面的观察舞池,从而根据现场情绪调节灯光和音响。甚至可将DJ 室移出室内,直接观察现场进行调控

(4)酒吧台

考虑营业和消费的方面,一般设在入口和休息座附近

3、舞厅的平面布局形式

在设计中,舞池舞台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因为它们的布局决定和影响了其他各功能区的布局。

(1)中心轴线布置式

(2)对角线布置式

(3)沿墙布置式

(4)子母分离布置式

(5)子母联系布置式

(6)多点布置式

(7)柱距较密布置式

(8)柱距较宽松布置式

(9)中心立柱布置式

(10)横向布置式

(11)纵向布置式

(12)重叠布置式

三、舞厅各功能区尺度及家具尺(0.5学时)

1、舞台

舞台大多朝向舞池与舞池紧密相连,标高高于舞池。最小的舞台进深应满足一个演奏者及一个人演奏打击乐器所需尺寸,如设乐池,乐池最少需满足两排乐手所需面积

舞台分平式台、宽踏步式、伸缩式等几种(具体尺寸见图)

2、舞池

舞厅中舞池的面积与座席的数目有一定比例,按座席总人数每人需舞池面积0.8平方米设计,那么舞厅中每人所需的舞池面积不能小于0.4平方米

舞池净高:3.5M—5M

3、休息座

分为散座、火车座、雅座等,包括酒吧区的吧座,如积较大可设包间

座席是舞厅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座席区域与舞池的面积比例为2:1 休息座每席约1.1—1.7平方米,服务通道宽度不小于750MM

4、酒吧台

分吧台、酒柜、吧凳三部分

吧台:1060—1140MM(高)550—660MM(宽)

酒柜:910—1060MM(高)300MM(宽)

吧凳:700—800MM(高)330—450MM(宽)

5、DJ室

满足放置音控和光控设备面积,及调音师所需活动面积。

6、存衣处

位置接近舞厅的出入口,与座席区联系方便,避免寄存与不寄存的人流交叉

简单的存衣处可不做成专门的房间,在内厅用岛式,半岛式柜台围成空间,内设衣架。

7、卫生间

接近休息座席,既要便于寻找,又要避免太显眼。一般每100人设男女蹲位各一个,100人以上设男女蹲位2个,依次类推。

卫生间的有关尺寸(见图)

四、舞厅的灯光设计(0.5学时)

1、舞厅照明的特点:

不采用自然照明方式,一般为多层次照明系统,休息区,舞台背景等为低度照明。舞台、舞池照明根据舞厅类型,风格的需要进行设计,通常迪斯科舞需制造光怪陆离的光影效果,交谊舞需浪漫、温馨、柔和的灯光氛围。

2、舞厅照明的设计要点

(1)照明光源:选择白炽等光源,因为舞厅明暗要不断变化,灯具要不断开关。(2)照明灯具:不易选用亮度较高的灯具,增多灯具的数目,减小灯具的亮度,使整个舞厅照明均匀。

(3)舞厅专用灯具:宇宙幻影灯、双半球灯、柱型灯、排滚转灯、幽源灯、小面灯、扫描灯、天女散花、变色射灯

五、KTV包房(1学时)

1、主要功能:满足自唱自娱的需要

2、面积:一般15平方米,小的可10平方米,大的超过40平方米(大小由娱乐人数和消费的档次决定)较大的包房可设小舞池

3、照明:低度照明

4、声学问题:

①房间的隔音:材料的硬度越高,隔音效果就越好。

常见方法是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中间放入吸音棉,隔音效果差

隔音墙壁采用什么材料最好?

经济实用的首选2/4红砖墙,两边水泥墙面。隔墙一定到砌到顶,需走通风管道或其它走线时再打孔穿过。

其次是隔音墙板,属专业隔音材料。两边是金属板材,中间是具有隔音作用的发泡塑料。厚度越大隔音效果越好

由于承重关系,只能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方法,在石膏板外加一层硬度较高的水泥板(水泥板外观、尺度和石膏板差不多,但硬度远高于石膏板,是很好的隔音材料)

②房间的混响: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声源停止发声后还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混响每秒钟大约发2-3个字,通常卡拉OK包房混响时间为0.5-1秒之间。混响时间短,演唱吃力。混响时间长,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③房间的结构:“黄金比例”房间的高、宽、长的比例:0.618:1:1.618

思考:某TV包房地面是大理石,吊顶是石膏板,而且是“腔体结构”,在不重新装修的基础上解决声场不好的问题?

六、实训:某某音乐茶座草图方案设计并发表(15学时)

要求:(1)在规定时间内每三人一组完成某音乐茶座平面设计草图,运用相关设计原则,功能布局合理,注意实际效果

(2)分组发表本组作品,表达设计内容思路清晰,有创意,有主题,可参考书上内容

七、作业:某某音乐茶座设计

要求:(1)图幅要求:A2幅面1-2张(淡彩),版式设计,选用比例:1:50,

1:20

(2)图纸内容:平面图、地面材质图、顶棚布置图、4个立面图、局部手

绘小透视2张,设计说明,根据图面设计可增加表现内容(3)设计要求:功能布局合理,有主题性,材质运用适当,可参考书上内

容,注重实际效果

(4)交作业日期:2006年10月9日

第四章沐浴中心室内设计

基本内容:

一、各浴种的基本特点

二、沐浴中心的平面布置与功能关系

三、沐浴中心的设计尺寸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各浴种的特点,沐浴中心的功能分区及要求,各区域的设计尺寸。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见下面每节标注

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沐浴中心的平面布置与功能关系,难点是如何把握好各功能区尺度并应用到设计作品当中。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所见所感,通过学习对沐浴文化有所悟。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讲授为主,加上板书,注意要与身边的案例结合,启发式教学,不照本宣科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室内设计师手册>>(上、下册),高祥生韩巍过伟敏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日]日本建筑协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派社

3、〈〈建筑初步〉〉,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同济大学刘盛璜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建筑装饰工程材料〉〉,李永盛、丁洁民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洗浴空间设计

本章的详细教学内容:

引子: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说法:要想知道一个地区的文明,可以先观察当地的厕所文化;要想知道一个家庭或是一个群体的生活品质,可以去观察他们的洗浴文化。

一、各浴种的基本特点(0.5学时)

1、桑拿浴:又称高温桑拿浴。它是以高热干旱空气促使人的肌肉松弛,毛孔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汗液带动体内有毒成分排出。

2、蒸汽浴:又称蒸汽桑拿浴。较高温度的水蒸气会使皮肤大量出汗,将皮层下的污垢及体内的废物排除。

3、按摩浴:使用压力喷射水柱冲击或按摩人体特定穴位,有效放松神经,缓解肌肉疲劳,恢复活力。

4、氧化浴:利用空气和急速水流产生氧气,供应人体中细胞氧化脂肪等需用,产生

助于减肥、携走有毒物质之功能,有利于身体健康。

5、日光浴:以技术模拟日光中远红外线,并利用低温出汗技术,光按摩技术,达到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供氧、燃烧脂肪、锻炼心脏等效果。

骊山温泉---“神女汤”的传说

二、沐浴中心平面布置与功能关系(1学时)

1、功能分区:接待区、干身区、湿区、休闲区及内部工作区等几部分组成。

接待区干身区湿区休闲区

2、功能要求

(1)换鞋处:一般设在门口附近。主要提供消费者换鞋、擦鞋以及小件寄存等服务。需设置服务台、换鞋座、鞋架等设施。

(2)收银台:具有总服务台的功能,大多用计算机连网方式控制和掌握沐浴中心个部分的消费情况。服务台的位置设于入口处,以利经营服务。

(3)等候区:供消费者相互等候的场所。一般与过厅兼用,空间较小。等待区设休息座,小卖柜台,以供应饮料茶水等。

(4)干身区:重要使用空间,流程如下

接待区→干身区→湿区→干身区→休息厅→干身区→休闲区

进入干身区后流线需男女分开设计

(5)湿区:包括桑拿房、蒸汽房、按摩浴池等。各浴种主要设施及指标如下。湿区面积一般占沐浴中心总面积的30%

各浴种的平面布置应使沐浴的流程合理化,避免人流的重复和交叉及堵塞.有的

湿区还设有

擦背、修脚等服务,应设在靠近沐浴间的位置。沐浴的一般流程:淋浴—桑拿房或蒸汽房—温凉浴—桑拿房或蒸汽房—淋浴或其他浴种。

(6)休息厅:供消费者沐浴后休息的场所。空间较大,约占沐浴中心总面积的40%。常设电视或投影屏幕、休息座位或躺椅及卖品服务台等。一般分为大厅式和但包间式两种,大厅式又分为公用电视和独用电视两种。

(7)理疗间:又称按摩间,每间面积不小于6平方,设按摩床两张以上。两床之间不允许设隔墙,外门必须设观察窗。

(8)贵宾室:应有独立的淋浴房、桑拿间、按摩浴缸、休息间。

三、沐浴中心的设计尺寸(1学时)

1、休息区

休息床:600*1900*500

小茶几:350*350*550

2、干身区

(1)更衣室人体活动尺寸

(2)常见存衣柜尺寸

(3)更衣室的布置及尺寸

3、湿区

(1)梳洗台人体活动尺寸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 同类项与移项 课时 本学期 第课时 日期 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 时 间 复备标注 一、引入新课: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 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二、自学思考: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多少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多少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答: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课件出示问 题1: 教师引导, 启发学生找 出相等关系 并列出相应 代数式,从 而得出方程 教师点拨进 5 分 钟 15 分 钟 7 分 钟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x+2x+4x=140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2x表示2×x,4x表示4×x,x表示1×x. 根据分配律,x+2x+4x=(1+2+4)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x+2x+4x=140 ↓合并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三、知识应用: 例1.解方程7x—+3x—=--15×4--6×3 四、课堂达标练习 1.课本第89页练习. 2.补充练习. (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一步对此题 进行巩固,培 养学生归纳 概括的能力 解答过程按 课本,可由 学生口述, 教师板书. 多名学生板 演 10 分 钟 6 分 钟 2 分 钟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doc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此类型的方程。 2. 能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3. 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会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等式性质: 2、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二、感悟新知: 观察方程(2),(3), 与前面所学的方程相比出现了什么?你们组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解方程: (1) 3x 1 (2x 3) (2) 3x 1 (2x 2 2 3) (3) 3x 1 (2x 2 3 3) 归纳:在去分母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小试牛刀:1、将方程x 1 两边乘6,得_______ 2 x 3 2 2 、将方程3x 1 x 4 5 1两边乘___,得到 5(3 x1) 4( x 1) 。

三、小组合作,巩固新知: 数学接力赛(将下列方程中的分母去掉): 轻松尝试(1)5a 8 17 4 (2) 5 3x 3 5x 2 3 (3)x(4) 2 2x 3 2 3 2x 2 x 3 3 巩固提高 x 1 x 1 (1) 2 4 1 1 (2)x x 1 3 2 6 x 3 2x 1 (3) 3 2 3 (4) 1 3 x 7 x 17 4 5 能力提升 2x 1 10x 1 2x 1 (1) 1 (2) 3 6 4 3x 1 3x 2 2x 2 2 10 5 3 四、小组展示 解方程:3x 5 2x 2 3 1 x 3 3x 4 ,15 5 y 1 2 y y 五、再次挑战: 5 2 六、你能当小老师吗?改错: 3x 1 4x 2 解方程: 1 2 5 解: 15x 5 8x 4 1 这样解,对吗? 15x 8x 4 1 5 7x 8

集体备课教案精选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 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以往往过分注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它星球可去”。因此,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文章。李东平:那么怎样让学生感悟地球急需人类保护呢?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对爱护地球之情。从而懂得: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教学内容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的情感。 教学过程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8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 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 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 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 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有五十多人,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过程,能用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方程,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括号前是负号的处理 教学设计 一、回顾 1.解下列方程: (1)-2x=4;(2)-x=-2; (3)4x=-1 2 (4) 1 2 x=4; (5)5x-2=8i;(6)5+2x=4x. 2.去括号的法则是什么?移项应注意什么? 第1题的前4个题学生口答,后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探究交流 1.观察:以下是我们前面遇到的方程(投影几个前面所出现的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3)未知数的次数是1.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 二、探究交流 总结:具有以上特点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应用: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1)31 42 x=;(2)3x-2;(3)2+y=1-3y; (4)112 1 753 x x-=-;(5)5x2-3x+1=0;(6) 2 1 x- =5.

学生观察后,回答,可作适当的讨论. 独立求解后再相互交流. 学生体会方法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点予以分析观察是否具备以上特点.2.例题讲解 解方程:(1)-2(x-1)=4;(2)3(x-2)+1=x-(2x—1). 方程(1)怎样求解? 教师点评,有两种解法: 解法1:先去括号,再移项,系数化为1. 解法2:方程两边先同时除以-2,再移项,合并同类项. 可让学生口述步骤的完成过程. 方程(2)的解答:3(x-2)+1=x-(2x-1), 解:去括号得:3x-6+1=x-2x+1, 即:3x-5=-x+1, 移项得:3x+x=1+5, 4x=6, 系数化为1得:x=3 2 .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板书解方程的过程,同时强调:①解题格式;②去括号时易错处.3.判断正误 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不对,应怎样改正? 2(x+3)-5(1-x)=3(x-1), 2x-5x-3x=-3+5-3, -6x=-1, x=1 6 . 学生先独立解答,后交流自主纠错.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 4.知识拓展 解方程:3x-[3(x+1)-(x+4)]=1. 教师巡回指导:可以先去中括号,再去小括号;也可以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三、巩固 1.解方程:(1)5(x+2)=2(5x-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常安一中曲章华一、教材分析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现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代数方程的基础,是研究数学的基本工具之一,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存在大量的问题涉及数学关系的分析,这为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实际问题情境贯穿于始终,对方程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本节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两个:一是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这一过程中蕴涵的模型化的思想,即:建模思想;另一是解方程的过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在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别的题目的具体解题过程,而应关注对以上思想方法的渗透和领会,从整体上认识问题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 从课程标准看,在前面学段中已经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即对于方程的认识经历了入门阶段,

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这些基本的、朴素的认知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奠定了基础,本节的在前面的学习基础的进一步发展,即对一元一次方程作更系统更深入的讨论,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要比以前学习的问题复杂些,更强调模型化思想的渗透,对方程的解法的讨论要更注重算理,更强调创设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根据实际问题找相等关系系列一元一次方程,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用合并同类项解“ax+bx=c”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教学难点: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探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方正小标宋简体) 课标要求: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能够在一次函数图象中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经历用一次函数图象求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过程,体会“以形表数、以数释形”数形结合的思想,会用函数的观点解释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 重点:利用函数图象求出方程(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难点: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读出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及基性质,你能回忆出哪些知识点? 学生: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图象是一条直线、根据k 、b 的值确定直线经过哪些象限 环节二、探索新知 问题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解方程063=-x (2)当x 取何值时,函数63-=x y 的值为0? 分析: ①从结果来看,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②从形式上看,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③你能把(2)的解在图象上找出来吗? ④请找出方程063=-x 与一次函数63-=x y 之间存在关系. ⑤你能在函数图象上找出以下方程的解吗? 363=-x 363-=-x 663-=-x 结论:一元一次方程c b kx =+的解可以转化为对应一次函数b kx y +=的函数值为b 时求自变量x 的值;尤其当0=c 时,一元一次方程0=+b kx 的解是一次函数b kx y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学生说不完整时教师补充) 问题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认真分析直线63-=x y 的图象,完成以下各题: (1)当0>y 时,可以得到不等式________,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 则0>y 时63-=x y 对应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 (2)当0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去括号法解方程. 教学难点: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的正确使用. 学情分析由于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是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所以上节课学生接触到的方程形式相对简单,不足以代表方程的一般类型,因此本节课内容的发展应在学生的意料之中,过渡会比较自然.不过学生掌握去括号法则的情况参差不齐,特别是括号前是“-”的就更容易搞错,需要认真复习。 教学目标 1.会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2.领悟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4.通过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开篇继续采用复习导入,新课部分则是设计了“初步探究——深入探究——掌握方法”的层层递进环节,配以问题串的引导,使学生的目标学习自然完成由已知向未知的过渡.同时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在练中学,学中练,既巩固了以往所学,又教会学生如何学以致用,而不孤立某一个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设计说明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去括号法解方程,因此课前的复习内容里必须有去括号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回忆熟悉这个知识.另外,移项也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之一,又是上节课的

新学内容,在此一并复习. 1.去括号: (1)2(x+3)=__________; (2)-3(2y+3)=__________; (3)-(6b-12a)=__________; (4)-[-(-a)-3]=__________. 答案:(1)2x+6 (2)-6y-9 (3)-2b+4a (4)-a+3 2. 利用移项法则解下列方程: (1)2-y=-11;(2)3x+3=2x+7. 答案:(1)y=13;(2)x=4. 教学说明建议两个练习做题之前,先分别让学生叙述去括号法则及移项法则的内容.复习题1的四个小题包括了括号前带“+”“-”,带系数及多重括号的类型,第(4)题较易出错,需要让学生注意去括号的顺序及每次去括号时每项是否变号.复习题2的两个方程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移项要变号这个关键,操作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由组长负责批改反馈即可. 二、讲授新课设计说明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步骤,先是从贴近生活的引例中提取新类型的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再将其与第一课时的方程比较不同,发展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及强化差异意识,到最后借助例题,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把学生思维性、实践性的训练融为一体. 1.情境引入,初步探究引例:(配合投影显示)小明家来客人了,爸爸给了小明20元钱,让他买1听果奶和4听可乐.从商店回来后,小明交给爸爸3元钱.如果我们知道1听可乐比1听果奶多0.5元,能不能求出1听果奶是多少钱呢?设臵问题串: (1)小明买东西共用去多少元? (2)如何用未知数x表示1听果奶或者1听可乐的价钱?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初中七年级数学:3.3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3.3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3.3 Solving linear equations in one variabl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讨论、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去分母法则的正确运用。 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解方程:(1);(2)2(x-2)-(4x-1)=3(1-x) 2、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 3、(只列不解)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 棵。(二)学生自学p99--100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

得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去掉分数的分母的变形过程叫做。依据是(三)例题:例1 解方程:解:去分母,得依据去括号,得依据移项,得依据 合并同类项,得依据系数化为1,得依据注意:1)、分数线具有2)、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讨论:小明是个“小马虎”下面是他做的题目,我们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帮他改正。(1)方程去分母,得(2)方程去分母,得(3)方程去分母,得(4)方程去分母,得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能归纳小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依据;2.依据;3.依据;4.化成的形式;依据;5.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 依据; 练一练:见p101练习解下列方程:(1)(2) (3)思考:如何求方程 小明的解法:解:去百分号,得同学看看有没有异议?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以及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五、课堂检测: 1、去分母时,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各个分母的_____,从而去掉分母,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不要漏乘,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注意含分母的项约去分母分子必须加括号,由于分数线具有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华东师大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新版)华东师大版 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本课从探究到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 学情分析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能力目标] :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教学方法 分组实践 教学手段 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习。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 V0 a t 0 2 8 48 3 14 15 5 4 76 13 7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第3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公开课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去分母是解方程、不等式时常有的步骤之一,通过去分母可以使方程转化为整数系数的方程,从而使方程形式简化. 学习目标: (1)会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2)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中化归和程序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解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准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去分母并解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导言: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草书.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用纸莎草压制成的草片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这部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 问题1.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 师生活动:学生审题后,教师提问: (1)题中涉及哪些相等关系? (2)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展示问题,让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分析并列方程337 12132=+++x x x x . 设计意图:由纸草书中一道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引出带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讨论用去分母解这类方程.这样选材可以起到介绍悠久的数学文化的作用.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用价值.

2.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问题2 这个方程与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怎么解这个方程呢?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代表将不同的解法在黑板上展示交流.(用通分合并同类项,用去分母方法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努力尝试新的方法. 问题3 不同的解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比较你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比较简便?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通过一下问题明确去分母的方法和依据: (1)怎样去分母呢? (2)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 (1)在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去分母;(2)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 师生共同分析解法: 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2,得 3342427 14221423242?=+?+?+?x x x x . 即 138********=+++x x x x 合并同类项,得 138697=x 系数化为1,得 97 1386=x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方程不同解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去分母方法的简便,同时理解去分母的目的和依据,进而得出去分母的一般方法. 问题4 解方程:5 3210232213+--=-+x x x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问题,师生共同完成如下分析过程. 方程左边=210)13(52102 1310)2213(10?-+?=?-+?=-+?x x x . 注意:这里易犯的错误:方程左边=2)13(5-+?x ,应提醒学生去分母时不能漏乘. 提问:方程右边乘以10,化简的结果是什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在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以及探索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2.数学思考:能对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作出合理的推断,并能用方程来刻画其中的相互关系。 3.解决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有效地解方程,并能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4.情感与态度:认识到方程是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重要模型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方程的求解不怕困难,充满信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经历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和解简单的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重点是对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深入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对问题情境中等量关系的寻找和解法的选择上对各个教学目标的综合实现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初步理解 (可用幻灯机打出字幕) 小明家来客人了,爸爸给了小明10元钱,让他买1听果奶和4听可乐,从商店回来后,小明交给爸爸3元钱。如果我们知道1听可乐比1听果奶多0.5元,能不能求出1听果奶是多少钱呢? 1.小组讨论:(1)小明买东西共用去多少元? (10元-3元=7元) (2)如何用未知数x表示1听果奶或者1听可乐的价钱? (若设1听果奶为x元时,则1听可乐为(x+0.5)元;若设1听可乐为x元时,则1听果奶为(x-0.5)元)

(3)这个问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如,买可乐的钱+买果奶的钱=用去的钱。也可列成其他形式,只要合理即可) 2.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注意:(1)小组讨论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 (2)全班交流时教师应进行引导。 (二)问题拓展,深入探究 1.思考:(1)这个方程列得对吗?为什么?你还能列出不同的方程吗? (2)怎样解所列的方程? 2.教师可利用不同小组获得的结论在全班展示交流。 (三)做一做,掌握本质 解方程:4(x+0.5)+x=7。 注意:1.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如怎样去括号,去括号应注意什么等)进行解答。 解:去括号,得 4x+2+x=7。 移项,得 4x+x=7-2。 合并同类项,得 5x=5。 两边同除以5,得 x=1。 2.让学生自觉理解每一步解答的依据。 (四)尝试练习,巩固认识 解下列方程: (1) -5(x-1)=1;(2) 2-(1-x)=2。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解方程:-2(x-1)=4。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6、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I、引言;小朋友,你们在一年级时学过古诗,在电视里、在课外阅读中也曾欣赏过古诗,谁能将你学过的古诗吟诵给大家听呢看来,大家对学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学一首。 2.出示插图,播放音乐,说说图意。 3.板书课题,学习“静、夜”这两个生字。理解“思”。(板书:思念)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李白。 2、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认记生字。 4、齐读课文。 (三)抓住词语,理解诗意 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井栏前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 (3)边读边想象我们在中秋节的夜晚观察到的景色,说说明亮的月光在地上是什么样的。(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很亮。)(4)过度:诗人看到月光照在井栏前那么亮,以为是什么 (5)理解“疑”。(以为)你见过“霜”吗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是什么样的。(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 (6)指名讲述前两行诗意。 (7)小结:诗人把照在井栏前的月光当成了冬天的霜,可见月光是多么明亮、洁白。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 学习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后两行诗。 2.说说“举头”的意思,看图理解“举”(板书:举;抬),说说“望”的近义词,能把“望明月”改成“看明月”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八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教案

8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八(第81页—83页)内容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因此,教学时要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兴趣特征,设计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以“庆元旦文艺汇演”活动和“超市大比拼”为两条主线,进行情景教学。还制作了形式各样的教学具刺激学生感观,奖励小花、进行游戏活动、用激励性语言评价等。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领会数学思想。同时以培养学生数感为主,在反复感悟本教学内容中各数与算式、口诀之间;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深挖教学内涵,升华教学主题。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二)中的《练习十八》。 2.知识基础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和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巩固前面所学的口诀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发展创造空间。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已具有用加法算式来总结乘法口诀的经验。使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并熟练地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使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比较困难,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体现数学无处不在。通过为学生创设游戏的场景,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数学。 2.经历过程,全员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经历练习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两个关系的处理上。 3.精心组织,渗透方法,体现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始终在主动地进行观察、推理、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渗透了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 1、课件(教材习题图)、口算卡片、信封卡片、小红花(奖励用) 2、课件(超市图)、转盘、铅笔。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教学目标:学会用移项的解方程 教学重点:学会用移项的解方程 教学难点:正确解方程,化方程为x=a的形式 教学地点:同民中学七(3)班 教学时间:2012年11月23日 授课人:申秋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等式的性质以及它的作用。 2.解方程:x+2x+4x=140 5x-2x=9 3.用2中的解题方法能否求解下列方程? 6x-7=4x-5 3x+7=32-2x 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怎样才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也就是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 二、新课讲解: 例1解方程x – 7 = 5 解1:方程两边都加7,得

x-7+7=5+7 x=5+7 x=12 检验:将x=12代入方程得,左边=12–7=5, 右边=5,左边=右边所以x=12是原方程的解. x–7 = 5 从左移右改变符号 x = 5 +7 x = 12 像上面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叫做“移项”. 下面我们用框图表示解方程3x+7=32-2x的流程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用:把同类项移到等式的某一边,以进行合并.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例2 解方程6x-7=4x-5 0.5x-2.8=x-0.3 解:移项,得6x-4x=7-5 合并同类项,得2x=2 化系数为1,得x=1 三、隋堂练习Ⅰ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2x+5=7-3x ( 2)3 1613232 -=+x x Ⅱ.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7+x=13,得到x=13+7 × 改:从7+x=13,得到x=13–7 (2)从5x=4x+8,得到5x –4x=8 √ Ⅲ.小明在解方程x –4=7时,是这样写解的过程的: x –4=7=x=7+4=x=11 (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 (2)应该怎样写? 解:解方程的格式不对. 正确写法: x –4=7 x=7+4 x=11 四、 课堂小结 解方程的步骤: (1)移项 (等式性质1) (2)合并同类项 (3)系数化为1 (等式性质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