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生物学2005-2006学年考试试题A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2005-2006学年考试试题A及答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教研室(学科)主任:詹亚光

考试科目: 保护生物学(A )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总分70

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1.保护生物学;

2.生物多样性;

3.关键种;

4.始创者效应;

5.物种灭

绝的第一冲击效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总计10分)

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 、 、 所组成。

2.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

; ;

等4项。

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

公约,在 国签定的,中国在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

20分)

1.INCN 提出的生物濒危类型有哪些?

2. 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目前有几种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叙述实施迁地保护的意义。

4.列举出5种我国的保护植物或5种保护动物,标明其保护等级。

四、以任意一个生态系统或濒危动植物为例,说明其现状、濒危原因、

未来的保护工作设想。(本题10分)

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德人为原因。(本题10分)

六.论述转基因生物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本题10分)

2005年 12月 16日

考试科目:保护生物学(A )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70分

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1.保护生物学;

2.生物多样性;

3.关键种;

4.始创者效应;

5.物种灭

绝的第一冲击效应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物多样性:是一定区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及其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变化的多样化。

3.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4.创始者效应:一个大的种群中的部分个体,从原物种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新种群。建立新种群的几个个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成为新种群的遗传瓶颈,这种现象叫做创始者效应。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总计10分)

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 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所组

成。

2.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不行动 ; 恢复 ; 替换 ; 重建 等4项。

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 华盛顿 公约,在

美 国签定的,中国在 1980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20分)

1.INCN提出的生物濒危类型有哪些?

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依赖保护;接近保护;略需关注;数据不足;未评估。(每答对1点给0.5分)

或答:

灭绝(临危);濒危;渐危;稀有;知之甚少;(答对1点给1分)

2. 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目前有几种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分)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

(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3分)

3.叙述实施迁地保护的意义。

(1)在动物学、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中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1分)

(2)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1分)

(3)作为补充野生种群的后背基因库;(1分)

(4)为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生存机会;(1分)

(5)为在新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0.5分)

(6)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0.5分)

4.列举出5种我国的保护植物或5种保护动物,标明其保护等级。

如保护动物有: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藏羚羊、野牦牛、丹顶鹤、金丝猴、白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研室(学科)主任:詹亚光

鳍豚、麋鹿、野马、均为一级保护动物。(写对1种给1分,最高5分)

四、以任意一个生态系统或濒危动植物为例,说明其现状、濒危原因、

未来的保护工作设想。(本题10分)

如森林生态系统答案应为:

中国共有森林15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他们的各种次生类型。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他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特有。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线装及其原因

(1)受威胁现状(4分)

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公顷,为世界平均人均水平的12%;人均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全国濒危和受威胁的高等植物物种数约为4500种,濒危植物物种比例为15%,高于世界平均濒危和受威胁植物比例的10%。中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或威胁状态。

(2)受威胁原因(3分)

森林过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造林方式及人工林品种单一化;环境污染;战争;栖息丧失和碎裂华;此外,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药材和经济作物的过度采集也是森林多样性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3分)

森林在全球环境保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部分。50年来,中国政府在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迄今为止,除了建立500多个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外,还建立了230多处包括大熊猫和东北虎在内的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基地或繁殖

场,使一度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东北虎等10余种濒危动物开始恢复种群数量,并有60

2005年12月16日

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随着全民植树造林和多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国森林蓄积量已呈双增长区趋势,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五、详细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德人为原因。(本题10分)

1.人口数量的集聚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2分)

(1)人口的增加需要薪炭材、野生肉类、野生植物、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因此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2)低效率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另一个原因;

(3)发达国家居民的过度消耗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2.生境的破坏(2分)

对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大的威胁是生境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手段是保护生物的生境。生境破坏主要表现如:1)随着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大量生产木材和薪炭材,热带雨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热带雨林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7%,但拥有世界上50%的物种,因此随着热带雨林的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丧失,而且热带雨林仍然继续受到人类的威胁。2)位于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为了发展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砍伐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干旱林;3)由于污染、排水、造田、修渠道、引水、筑坝、发电等原因,使各国湿润地和水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4)由于开发种植业和养殖也使东南亚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5)因为过度放牧和开垦农田等活动造成质量下降、面积减少。6)由于开发农业、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草地、灌丛和森林退化,造成世界上大面积的土地(900万km2)沙漠化。

3.生境片段化(2分)

大面积的生境被道路、农田、城镇及其他的人类活动场所分割成小块称为生境片段化。片段化的结果形成了许多陆地“岛屿”。生境岛屿与原生生境有较大区别如:片段化的生境具有面积更大的边缘;片段化后生境中心距生境边缘的距离更接近;片段化后的生境阻止了物种在生境间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物种在片段化的生境中扩散和建立新种群的机会减少,使动物搜寻食物和栖息地的能力下降,并影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

最终导致加速种群数量下降和灭绝;片段化后的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表现为光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研室(学科)主任:詹亚光

照加强,白天温度升高、夜晚温度降低,湿度降低,温差加大,喜光动植物入侵占据优势,原生物种组成破坏。片段化后小生境中风力加大带来:植物直接受到损害,林内和土壤的湿度降低,火灾更加频繁、加剧、外来种的入侵、捕食者的竞争者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

4.生境的退化和污染(2分)

即使一个生境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和片段化影响,人类的干扰还可能带来生境的退化和污染,使生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生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农药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其中农药污染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许多有益生物;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造成残留、改变环境的性质和生境的适宜性;稳定的杀虫剂有富集作用、间接地杀死捕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家畜和人类;杀虫剂使许多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因是河流和湖泊成了工业废水和居民排污的场所,常见的污染物有:杀虫剂、杀草剂、原油产品、重金属、去污剂等。水体污染的结果是直接杀死水生生物;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富集,从而杀死取食水生生物的动物;造成“营养富集培养”的现象。大气污染是由于煤、油燃烧,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造成,大气污染的结果是形成酸雨、臭氧层破坏、低空臭氧浓度增加、有毒金属泛滥,最终导致植物、动物等直接死亡,或繁殖能力下降,改变土壤和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间接杀死动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垃圾燃烧、有机燃料燃烧等生产许多CO2和CH4气体,这些气体的浓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预计在下个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2~6℃。温度升高将导致温带地区北移、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热带地区飓风更加频繁、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使处于沿海、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一些动植物和一些浅水生物死亡。

5.外来物种的引入、病害和资源过度开发(2分)

外来种的引入如殖民引入、园艺和农业引种以及偶然输入等,在世界各地引入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新品系,这些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引入一方面占据了原有生物的生态位,与本地植物发生竞争,成为本地原有生物的捕食者或天敌,加上新引入的种类没有有效的天敌与其竞争,造成新引进的种类大量繁衍,占据生态系统,使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

2005年12月16日

病原微生物是另一类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他们被带到一个新地方,当地的动物、植物对它们几乎没有抗性,于是便引起了病害流行。

疫病流行的原因还有:高频率的人类交流和接触;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无意识地增加了致病生物的密度;高敏感性的寄主种群或处于不良生理条件下的寄主;高密度的寄主种群。

过度开发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人类获取资源的工具和手段更加现代化,发达国家高生活水准带来市场需求和利益驱使,交通运输、包藏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人类从环境中收获、猎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另外根据学生回答的合理性酌情给分)

1.基因污染

如:1998年加拿大Alberta的一种Canola油菜中发现有抗草甘磷、固杀草(草铵磷)、咪脞磷等除草剂的光谱抗除草剂的基因;2001、2002年Natural,墨西哥玉米。

2.转基因植物杂草化

(1)自身转化成杂草(抗性)(转基因刺激变异、增加不确定性-出现杂草);

(2)破坏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

(3)使野生近缘种转化成杂草;

(4)产生“超级杂草”;

3.增加杀虫剂除草剂的用量;破坏环境;

4.产生新病毒(不同病毒与转基因作物病毒外壳蛋白重组产生新病毒);

5.对非目标本土生物的伤害

美国-大斑蝶(黑斑金翅粉蝶)-马利筋-转基因玉米-花粉-44%;

6.侵入新栖息地通过竞争、环境胁迫等危害生物多样性;

7.造成营养循环、环境、地球生物化学过程的改变,如转基因植物与根瘤固氮系统的转

变;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研室(学科)主任:詹亚光

8.初级生产力的改变(改变物种的组成和结构);

9.食物链断、协同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如给蚜虫饲喂GMO马铃薯后,造成蚜虫天敌瓢虫提前死亡,生殖率降低38%。

10.加速靶标生物的抗性进化;

11.诱发基因转移跨越物种屏障;(德国动物学家提出):转基因技术-跨越种属界限-目的基因异常活跃-可以跨越种属逃逸

12.GMO作物产量品质均下降。00年美国3州统计RR大都比传统大豆产量下降5-10%。表达新基因浪费能量。

(答对1点给1分,满分10分,另外根据学生回答的合理性酌情给分)

2005年12月16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A.“……更重要”分析不当,原文是“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没有比较二者中谁更重要。C.“个体在通达时,不应关注个人心态”理解错误,原文是“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D.“对儒学价值的创新”不合文意,原文是“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故选B。 2.C.“论证了王阳明在诗歌中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分析不当,根据原文“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可知,论证的应是家国情怀与济世情感的各自特点。 故选C。 3.C.“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就是济世,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也是济世”曲解文意,原文是“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故选C。 4.D.“要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种更难”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可知,保护关键种不一定比发现它更难。故选D。 5.B A.“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理解错误,根据第一段中“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应该是形象生动地引出啄木鸟对森林的作用。C.“文章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中“描写”分析错误。文本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没有运用描写。D.“证明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关键种”错误。文本最后一段说“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说明海星只是用来举例子进行说明,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键种。 故选B。 6.(1)关键种在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①有的关键种具有与其他物种互利共生的作用。②像啄木鸟之类的物种,有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环境的作用。(2)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认识到关键种的重要性,有利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 7.C“可以淡化悲剧意义”错,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可以使悲剧更显其悲。 8.不能。①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合理。没有娘家妈,媳妇送不到医院,后面的情节也无法展开。 ②衬托主要人物。用妈妈对女儿的真心疼爱衬托了主要人物王老太太的冷漠自私。③反映了普遍的社会环境。两位母亲都固执己见,思想保守,不信任医院,构成人物群像,共同构建了一个愚昧无知的社会环境。 9.①体现在矛盾冲突的情节上。如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医院挂号排队、男大夫接生等情节,使其与王老太太产生冲突,引人发笑;以及爱之反害之的矛盾,构成喜剧性。②体现在人物的行为、语言、观念上。王老太太、娘家妈,包括媳妇在内的荒诞言行、愚昧思想,观念与事实的悖逆,都充满喜剧性。③体现在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作者用夸张、比拟、比喻、双关、联想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反讽的写作技巧,诙谐的俗语,构成了幽默的语言风格,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 10.GKL句意:吝惜璧玉而借道给晋国,晋国攻取虢国以后,回来的时候,反过来灭了虞国。“晋已取虢”中,“晋”是主语,“已取”是谓语,“虢”是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在本句前后断开,即“晋”前和“虢”后;“还”的主语应为“晋”,二者组成主谓句,作状语;“反”作“灭”的状语,“虞”是“反”的宾语,应在“反”前断开。故三处句读为GKL处。 11.B A.正确的。B.错误的。“还”通“旋”,回转、调转。句意:扁鹊远远看见桓侯掉头就跑。/秦王绕着柱子跑。(“还”通“环”)C.正确。经过;探望。意思不同。句意:经过郑国/祖母来探望我说。D.正确。借的意思。句意:(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借助船只的人。 12.C“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错误,文章中说二位臣子在小处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君王不听,才导致灭国。 13.(1)我很愚昧为您这样的想法感到担忧,人的智慧就像是眼睛一样,能看见百里之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采分点:“患”意动用法;“智如目也”判断句;“其”代词,自己。) (2)事情的福祸也在小处,所以说,圣人处理事务要趁早。(采分点:“腠理之地”需意译“小的地方”意思对即可;“蚤”通“早”;“从事”处理事务)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进谏说:“大王为什么讨伐越国呢?”楚王说:“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军事实力衰弱。”杜子说:“我很愚昧为您这样的想法感到担忧,人的智慧就像是眼睛,能看见百里之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在与秦晋战争中被打败,丢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军事实力衰弱的表现。庄蹻在国境内做盗贼,官吏们不能禁止他,这是政治混乱的表现。我们国家的政治混乱、军事衰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就像眼睛的体现。”楚王就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想法。所以,了解人的难处不在于看清别人,在于自我认知。所以说:“能自知的人是明智的。”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他。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大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所以好的医生治病注重于在表面解决问题,这就是在小

雅思热带雨林答案

雅思热带雨林答案 【篇一:雅思口语范文之热带雨林】 txt>雅思口语范文之热带雨林 您当前的位置 ? 智课教育官网 ? 雅思 ? 雅思口语 ? 文章正文 出国英语考试有哪些雅思6.5是什么水平雅思阅读评分标准托福 阅读评分标准雅思和托福的区别 adults and children are frequently confronted with statements about the alarming rate of loss of tropical rainforests. for example, one graphic illustration to which children might readily relate is the estimate that rainforests are being destroyed at a rate equivalent to one thousand football fields every forty minutes-about the duration of a normal classroom period. in the face of the frequent and often vivid media coverage, it is likely that children will have formed ideas about rainforests-what and where they are, why they are important, what endangers them-independent of any formal tuition.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some of these ideas will be mistaken . 首句引入主题: rainforest 。 for example 后不用看。看到末句,出现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观点句型,且伴有also ,说明最后两句是并列的观点句 : 1. children hold ideas about rainforests 2. they are mistaken. 固本文主题或问题就是儿童关于热带雨林看法的对错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ldren harbour misconceptions about ‘pure’, curriculum science. these misconceptions do not remain isolated but become incorporated into a multifaceted, but organized, conceptual framework, making it and the component ideas, some of which are erroneous, more robust but also accessible to modification. these ideas may be developed by children absorbing ideas through the popular media. sometimes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erroneous. it seems schools may not be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for children to re-express their ideas and so have them tested and refined by teachers and their peers. despite the extensive coverage in the popular media of the destruction of rainforests, little formal information is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的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6.创始者效应:一个大的种群中的部分个体,从原物种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新种群。建立新种群的几个个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成为新种群的遗传瓶颈,这种现象叫做创始者效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不远的将来;灭绝; 2.一个或几个核心、附属; 3.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 4.1992、巴西; 三、简答下列问题(共25分) 1.Simpson指数是如何表达的?各变量分别代表什么?(5分) λ=∑[Ni(Ni-1) / N(N-1)] D=1-λ D=1-∑[Ni(Ni-1) / N(N-1)] 当N很大时,λ=∑(Ni / N)2=∑Pi2,其中:Pi=Ni / N

式中:N:为总体中个体总数;Ni:为总体中底i个种个体总数;λ:为集中性;D:为多样性测度指标 2.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7分)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是同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 (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3.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6分)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 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利用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消耗性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消耗性使用价值是指用于自用,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如食物、薪炭材等。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获得且拿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第一次销售价-能买到此价的成本,而不是最后的零售价。具有生产使用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产品有薪炭材、木材、药用动植物、野生食物…… Ⅱ.潜在应用价值 (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功能;(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繁殖、长期存活;(7)娱乐与生态旅游;(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10)提供新药;(11)生物控制剂;(12)新作物。 Ⅲ.生态价值 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共同组成食物网。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保证物质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试题

保护生物学 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解决由于人类干 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 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保护生物学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评估人 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拯救濒危物种, 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提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合理地利用的科学方案。)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容 第一是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其次是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 主要关注到6个方面:物种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弟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 1、生物进化有哪些原因? (1).遗传变异 遗传——保守性;变异——先进性 (2).自然选择 在自然界里,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光及其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光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中化学键的键能。它除了维持植物自身生活以外,还是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首要环节。光无论对于生物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在: 1)红外线——能使生物或非生物的温度上升,促进种子和幼叶的萌发,使茎加速伸长。 2)可见光——对于生物而言,可见光犹如生物钟的一种信号,绝大多数生物都是随一 天中光线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出有节律的应答。如对植物而言进行光合 作用、昼行性及夜行性动物。 3)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细胞致畸、致癌或致死,在自然条件下紫外线可抑制 或减缓茎的生长,提高植物向光的敏感性,促进花青素以及各种红色色 素的形成。 (2).温度 适当的温度是维系生命过程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通常从零上低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植物和变温动物的代谢水平与生命活动逐渐增强,直到每种生物的最适温区为止。温度超过一定限值,各种代谢活动又趋于下降。决定某个特定区域气温的要素主要有:季节;纬度;昼夜;海拔 (3).水 水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有水分就有生命,这是由于水具有独特的生态学作用决定的。 1)高沸点

保护生物学2005-2006学年考试试题A答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教研室(学科)主任:詹亚光 考试科目:保护生物学(A )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70分 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1.保护生物学; 2.生物多样性; 3.关键种; 4.始创者效应;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物多样性:是一定区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及其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变化的多样化。 3.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4.创始者效应:一个大的种群中的部分个体,从原物种中分离出来,建立一个新种群。建立新种群的几个个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成为新种群的遗传瓶颈,这种现象叫做创始者效应。 5.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总计10分) 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 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所组 成。 2.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不行动 ; 恢复 ; 替换 ; 重建 等4项。 3.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 华盛顿 公约,在 美 国签定的,

中国在 1980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20分) 1.INCN提出的生物濒危类型有哪些? 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依赖保护;接近保护;略需关注;数据不足;未评估。(每答对1点给0.5分) 或答: 灭绝(临危);濒危;渐危;稀有;知之甚少;(答对1点给1分) 2. 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目前有几种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分)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 (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3分) 3.叙述实施迁地保护的意义。 (1)在动物学、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中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1分) (2)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1分) (3)作为补充野生种群的后背基因库;(1分) (4)为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生存机会;(1分) (5)为在新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0.5分) (6)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0.5分) 4.列举出5种我国的保护植物或5种保护动物,标明其保护等级。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研室(学科)主任:詹亚光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参考书 3S技术概论 1.《遥感导论》,梅安新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遥感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游先祥主编,林业出版社 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等编,科学出版社 3S技术原理 《3S技术及其应用》(冯仲科编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729专业理论 1.《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4.《世界现代设计史》-李昌菊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817科学思想史 《科学思想史》林德宏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包装材料学 《包装材料学》,王建清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6,第一版 《纸包装材料与制品》,谭国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保护生物学 Richard B. Primack、马克平 2009. 保护生物学简明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俊清等 2002. 保护生物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Richard B. Primack. 2006. Essential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Fourth Edition).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2002 草地生态学 1.《草地生态学》, 周寿荣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 2. 《生态学》, 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草地农业生态学》, 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草地学 1.《草地学》(第三版),韩建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草地培育学》,孙吉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许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保护生物学(黑龙江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 1.目前全球严重退化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 A:13 B:43 C:23 D:33 答案:C 2.目前全球水量明显减少或被严重污染的河流约占河流总数的 % A:40 B:20 C:30 D:50 答案:D 3.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两栖类约占两栖类种数的 % A:40 B:30 C:20 D:10 答案:B 4.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哺乳动物约占哺乳动物种数的 % A:43 B:23 C:13 D:33 答案:B 5.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鸟类约占鸟类种数的 % A:32 B:42 C:22 D:12 答案:D 第二章测试 1.昆虫雌雄二型是遗传多样性引起的。 A:错 B:对 答案:A 2.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 的遗传变异。 A:对 B:错 答案:A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或进化潜能。 A:错 B:对 答案:B 4.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A:错 B:对 答案:B 5.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该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则愈小,其进化的潜力也 就愈小。 A:错 B:对 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于野生的动物、植物, 这些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间接价值 B:潜在价值 C:观赏价值 D:直接价值 答案:D 2.下列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 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②①③⑥⑤④ 答案:B 3.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数量多样性 答案:B 4.水葫芦从国外引进,在滇池里疯狂生长,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灭绝。导致 滇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外来物种入侵 B:乱捕滥杀 C:乱砍乱伐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诗歌与思想融为一体,将济世情感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样是阳明诗歌创作的重要风格。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又以“道”“心”表明他内心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实际上是对良知学的一种诗性阐释。 他在《南浦道中》一诗中写道:“已喜间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征。迂疏何有甘棠惠,渐愧香灯父老迎。”这首诗体现了阳明再次到南浦时的心境,以及对民众生产、生活的关切,类似诗句还有《还赣》一诗中的“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可以说,仁民、亲民贯穿阳明的思想世界。这样的情感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是个人济世情感的抒发方式,又是一种特有的思想阐发方式。阳明的诗歌特别凸显对百姓的关注,例如《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一诗中写道:“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阳明不仅表达深切的同情,而且期盼能解决问题。阳明的诗歌既“缘情”,又“言志”,两者相得益彰,

2020年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小题。 万物生长 胡宝林 从城里医院回到老屋,母亲躺在了炕上。 屋内阴凉,母亲盖上了被子,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天花板。一片岑寂。墙上的年画,柜上的杯子,箱子上的衣物,角落里的鞋子,以原来的姿势站卧,安安静静。唯有柜上的时钟的声音,异常清晰,冷峻如往。老屋,就这样容留了从医院归来的母亲。医生说,躺过春天和夏天,她的身体才有望恢复,不再疼痛。 无法行走的母亲躺在老家的土炕上,而屋外,春天正在发生。 地里,大片大片的青麦正在生长。这是青色的海,麦子的海。这海,从小河边漫上山坡,跃上一层一层的梯田,奔涌着,直上山梁而去,与蓝蓝的天空相互激荡。那绿色的海,是一年中,这个山沟最博大的色彩,含蓄着一种似要溢出的情。麦穗还未出头,日光在一片片叶子弯腰的节点上反射,像无数的星点。一颗叶片上的露珠,亮晶晶的,耀眼成一颗太阳。细看,一片片长长的韭叶似的绿叶,在拽着细细的麦秆拔节。一节,两节,那叶子仿佛等不及麦秆迟钝的成长,把自己高高长长伸展开来,比麦秆还高。谷雨前的这个晌午,山沟里亿万株麦苗,就这样被数亿片叶子拽着,拔开骨节,朝天生长,仿佛要把这片绿色的海拽向天空。 河道里,一片静谧。野草们得了水的滋润、阳光的关照,一株株,伸长脖子,张开双手,在进行绿的无声的合唱。河边的老杨树,笔直地刺向天空,叶片像梦幻的精灵一般,挂在老树枝上。老杨树,又抽出了新尖,拔节向天。远远看去,像笼了淡淡的黄纱。雍峪河,流淌在树荫、草丛簇拥的谷道。水头,将一节节的水流从山里拽出,越长越长,无声地向北逶迤而去,像白练。几只鸟儿,仿佛是为了衬托这晌午的寂静,在枝头鸣叫。偶尔,幼鸟跳起,振翅平飞,幼鸟脚上与翅上的骨节,也在这个春天拔节。 春天在身外发生,万物拔节生长,生机勃勃向高处向远处行走。而母亲躺在一片寂静之中,被疼痛软禁在土炕之上,只能任思绪的天眼在庭院、村野漫漫游走视观迷迷糊糊中,所有的一切都恍恍惚惚、迷迷离离。忽然,她看见,一株枣树开着小花儿,向天直长,长,长,挺拔的身躯越过山梁,直向天上的云朵长去,周身的骨节嘎嘎作响。母亲平躺的身躯,也在长,越长越长,从秦岭根,一直长到渭河边,又越过渭河,向北原长去,她的骨节也在簌簌作响。母亲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自己。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2023.4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少,整个系统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年,美国生态学家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 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被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那种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15种迅速降到了8种,甚至更少。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一中2022-2023学 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少,整个系统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年,美国生态学家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 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被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那种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15种迅速降到了8种,甚至更少。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在于,一旦环境变得不适于这区区几个物种的生存,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去除了几只能够控制固着生物生长的海星。 这个例子里的海星,便可称之为“关键种”。它们虽然数量不多,却对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种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我们只要保护好这个物种,那么生态系统就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而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测试试题卷(彩色版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测试试题卷(彩色版附答案详解)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人B.青蛙C.扬子鳄D.河蚌 2.下列动物中均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水螅、血吸虫、螃蟹B.蛔虫、缢蛏、鸟 C.海马、青蛙、猴D.蚯蚓、蝾螈、蛇 3.下列动物中,体温能保持恒定的是() A.B. C.D. 4.某同学对几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一类是蜜蜂、蚯蚓、蜘蛛、虾、蝗虫,另一类是兔子、青蛙、燕子、鱼、野马,他这样分的主要依据是() A.水生还是陆生B.卵生还是胎生C.是否有脊椎骨D.体温是否恒定5.对下列动物进行分类,其所属动物类群不正确的是() A.水螅——腔肠动物B.鲸鱼——哺乳动物 C.海马——鱼D.家蚕——环节动物 6.某同学将小麦、水稻、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肾蕨和满江红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种子的有无B.输导组织的有无C.水生或陆生D.有无叶绿素7.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所提及的两种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指鹿为马B.鸡犬不宁C.虎头蛇尾D.沉鱼落雁8.生物等级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A.界、门、纲、目、科、属、种B.界、门、属、目、纲、科、种C.种、属、科、目、纲、门、界D.属、种、科、目、纲、门、界 9.在植物类群中,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原因不包括() A.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B.种子植物都生活在陆地上 C.种子的寿命比孢子长D.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10.生物学家对水稻、玉米等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 A.根、茎和果实B.花、果实和种子 C.花、根和种子D.茎、叶和果实 11.某生物兴趣社的学生调查小区植物时,发现了一棵有花有果的高大植物,他们想采集标本回家进行分类,采集的标本可以不包括() A.根B.花C.果实D.种子 12.图为甲乙两个圆圈构成的包含关系图,以下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A.甲为蝙蝠,乙为鸟类B.甲为昆虫,乙为节肢动物 C.甲为鱼类,乙为水生动物D.甲为爬行动物,乙为脊椎动物13.生物学家将生物进行科学分类,是为了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叙述错误 ..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C.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纲、门、目、科、种、属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14.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15.下列关于动、植物类群的认识正确的是() A.孢子植物中只有蕨类植物体内广泛分布有输导组织 B.裸子植物的种子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多了果皮包被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春期高二第二学月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对人生价值的多元取向直接导致他文化性格的多样化,而他人生思考的深邃细密,又丰富了他性格的内涵。千百年来,他的性格魅力令无数的中国文人倾倒,人们不仅歆羡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刚直不阿的高尚风节、民胞物与的灼热同情心,更景仰其心灵世界中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理性的风范以及笑对人间厄运的旷达。中国文人的内心大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绿洲,正是苏轼的后一方面,使他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建立了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 苏轼早年从蜀地进京,原本也心怀惴惴,但其本身又颇有“盆地意识”,作为这种意识的延伸,他又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文同在《往年寄子平(即子瞻)》中回忆当时两人的交游情景时说道:“虽然对坐两寂寞,亦有大笑时相轰。顾子(苏轼)心力苦未老,犹弄故态如狂生。书窗画壁恣掀倒,脱帽褫带随纵横。喧呶歌诗叫文字,荡突不管邻人惊。”为我们留下了青年苏轼任诞绝俗的生动形象。但是,正如苏轼当时在《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兄孜》中所说的:“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他的“豪”,跟他的这位同乡一样,主要是“少年盛壮”、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尚未包含深刻的人生内涵。 到了乌台诗案发生前的外任期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在多次自许的“狂士”中,增加了傲世、忤世、抗世的成分。在《次韵子由初到

陈州(其一)》一诗里,他要求苏辙像东晋周谟那样“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因为他自己已像周谟之兄周顗、周嵩那样刚直不阿不为世俗所容。细品他此时的傲世,也夹杂畏世、惧世的心情。其言“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似乎又表达想与世和谐的追求。 乌台诗案促进了苏轼人生思想的成熟。巨大的打击使他深切认识和体会到外部存在着残酷而又捉摸不定的力量,进而更体认到自身在茫茫世界中的地位。这场直接危及他生命的文字狱,反而使他重视和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他的“狂”也就从抗世变为对保持自我真率本性的追求。他在《满庭芳》中说:“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从他对命运之神飘忽无常的慨叹,可以看出其对生命的钟爱,对保持自我本性的追求,而酣饮沉醉是保持自我本性的良方,正如他自己所说“醉里微言却近真”(《赠善相程杰》)。 苏轼“狂”中所追求的任性率真,是一种深思了悟基础上的任性率真。晏几道有“殷勤理旧狂”的奇句,清代况周颐对此的理解为:“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晏几道的任性率真,像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所描述的“四痴”那样,更近乎一种天性和本能,没有经过反省和权衡。据说苏轼曾欲结识晏几道而遭拒绝,事虽非可尽信,但其吸引和排拒却象征着“两狂”的同异。苏轼的“狂”是外铄式的,主要是真率个性的张扬,是主体自觉的肯定和珍爱。 (摘编自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软件测试期末复习资料

软件测试期末复习资料 一、概念理解 1、软件测试的定义:软件测试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运行软件或者其他技术手段来评估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的过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 2、软件测试的原则:软件测试应该遵循“尽早介入、全面覆盖、全过程跟踪”的原则,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3、软件测试的分类:根据测试的目的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二、常见测试方法 1、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指在不考虑软件内部结构和逻辑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常见的黑盒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边界测试等。 2、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指对软件内部的逻辑和结构进行测试,以确保软件的实现是正确的。常见的白盒测试方法包括代码覆盖、路径覆盖、条件覆盖等。

3、灰盒测试:灰盒测试是指介于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之间的测试,既考虑软件的功能,又考虑软件的内部逻辑。常见的灰盒测试方法包括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三、测试用例设计 1、测试用例的定义:测试用例是一组输入和预期输出的集合,用于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2、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设计测试用例应该遵循“完整性、可重复性、可判定性”的原则,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猜测法等。 四、缺陷管理 1、缺陷的定义:缺陷是指软件中存在的错误、漏洞或者不符合需求的问题。 2、缺陷的发现和报告:发现缺陷后,应该及时报告给相应的负责人,并记录缺陷的详细信息,包括发现时间、现象、重现条件等。 3、缺陷的评估和修复:对缺陷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影响范围和

保密基础知识培训答案

保密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 1.不准将普通手机带入涉密场所。 2.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必须实行脱密期管理,其中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3~5年, 重要涉密人员为2~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2年。 3.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系统口令更换周期不 得长于一周。 4.单位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应当进行保密审查。 5.现场审查中,审查组应当组织被审查单位的涉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闭卷考试。 6.保密资格的有效期为5年。 7.被撤销保密资格的单位,自被撤销之日起,1年内保密资格申请不被受理。 8.保密资格审查包括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 9.单位分包涉密任务,分包单位应当是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名录》 的具有相应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 10.单位应当每6 个月组织保密检查,保密委员会年度内应当组织对单位负责人的保密 检查。 二、判断题(每题3分) 1.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对定密工作负主要责任。(×) 2.单位聘用涉密人员,不必与其签订保密责任书,只需在聘用合同上明确保密要求就 行。(×) 3.取得三级保密资格的单位,每年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时间为年度每人不少于 8学时。(√) 4.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含纸介质,磁介质 和光盘等各类物品)及其过程文件资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 5.对密品研制,生产,试验,运输,使用,存放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 管理规定。(√) 6.机密级计算机的身份鉴别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口令长度应当是十位以上, 并以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混合排列。(√) 7.重要涉密场所禁止使用普通手机和无绳电话。(√) 8.没有涉密信息系统的单位可以不配备涉密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员。(×) 9.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也可以实行逻辑隔离。(×) 10.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在国际互联网网络主页,电子公告栏,聊天室,网络新闻组 上发布,谈论,张贴,传播国家秘密信息。(√ ) 三、单选题(每题4分) 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应经过严格审查,定期进行(C),并保持相对稳 定。 A.考评 B.考试 C.考核 2.各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C)的保密培训,并定期进 行保密教育和检查。 A.工作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