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与食品的主要关系

微生物与食品的主要关系

微生物与食品的主要关系
微生物与食品的主要关系

食品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2期

1有益或有用微生物

1.1自身可以直接作为食品的微生物(香菇、草菇、金针菇、平菇、灵芝、木耳、银耳)

1.1.1香菇。自身直接可以作为食品的微生物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香菇和灵芝等上等食材。香菇是生长在朽木上的菌类,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皮裥属,学名香皮钢菌。初生时菌盖为淡褐色,下部为白色,开伞以后菌下端的毛状盖膜逐渐消失,菌盖变为深褐色。菌盖里面排列着辐射形的白色菌褶,中间是白色菌柄。菌褶上有无数的孢子。初生时菌盖为淡褐色。孢子为白色,卵圆形,体积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单个的孢子。许多孢子聚在一起时,肉眼可见一层白色粉末。孢子在适宜的温度下萌发而成菌丝,菌丝生长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再结成无数用以繁殖的孢子,这就是香菇的生活史。在冬季温度较低时,生产的香菇质量较好,因而又称冬菇。但在市场上根据其形态品质或生产季节的不同,其商品名称又分别叫作花菇、冬菇、厚菇、薄菇等,其中以花姑质量最好。

1.1.2灵芝。其具有补中、固肾、益脾、补肺、止血的作用,对多种慢性病有一定疗效。即使是平常人长期适量服用,也能起到强身壮体的功效。

1.2在生产中应用的微生物(啤酒、醋、酱油、味精、酸奶、腐乳)

几千年以来,发酵抑制是保存食品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微生物的自然生长还是群体培养生长,都会使食品发生化学或质地的变化,从而形成一种能够延长其贮存期的制品。发酵过程也被用于产生新的令人愉悦的食品风味与香味。1.2.1乳制品。发酵乳制品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与香气,这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及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所有发酵乳制品都源自相似的生产加工技术,也就是通过微生物活动产生的酸来引起蛋白质变性。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人们通常是将发酵剂接种于乳中,然后在最佳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最后通过冷却终止微生物生长,用乳酸杆菌和乳链球菌产生酸味和香气。乳链球菌丁二酮亚种能将乳中的柠檬酸盐转化成丁二酮,使终产品具有一种特殊的奶油香味。用这些微生物与脱脂乳可以得到乳酪,而若与奶油一起发酵会得到酸奶油。

酸奶是一种由特殊的发酵剂生产的产品,发酵剂由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以1∶1的比例构成。随着这些微生物的协同生长,有链球菌产酸,乳杆菌产生香味成分。新制备的新鲜酸奶含菌10亿个/g。嗜酸乳是由嗜酸乳杆菌而制得的。

发酵乳具有有益的作用。嗜酸乳杆菌可以改变一些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因而会改善健康状况,而且经常用其辅助食疗。发酵乳制品中的许多微生物可以稳定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而且有抗微生物的性质。他们对健康有益作用的本质与程度还不清楚,但可能包括降低乳糖不耐受性,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而且可能还会表现出一些抗癌的活性。一些乳酸杆菌的细胞壁中存在该类化合物。这些发现表明,含有乳酸菌尤其是嗜酸性乳酸菌的食物会对防止结肠癌有一定的帮助。

另一组令人感兴趣的微生物是双歧杆菌。双歧杆属中包括不规则的、无芽孢的、G(+)性的,它们可能是短棒或末端分叉的。双歧杆菌是无运动性的厌氧杆菌,能发酵乳糖和其他糖而产生醋酸和乳酸。它们是存在于人类肠道内的典型菌类,具有对人体有益的性质。双歧杆菌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肠道平衡,改善人体的乳糖耐受性,具有抗肿瘤生成活力,而且可以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另外,研究发现这

微生物与食品的主要关系

刘静娜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主要有有益、有害、有益和有害相互转化几种情况。有益分为直接有益和间接有益,又可进一步分为有益于人体健康和有益于生产;对于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有些是微生物自身是病原菌、致病菌,可以引起食品污染,有些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并无危害,但是其代谢产物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还有一些微生物自身不会致病也不会产生有害代谢物,但是其生长繁殖会给生产带来一些影响。一些微生物对生产和健康的影响较小,而另一些微生物在一些情况下有利于生产和健康,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不利于生产,有害于健康。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有益;有害

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2-0338-03

Key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be and Food

LIU Jing-na

(Zhengzhou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Engineering,Zhengzhou Henan450011)

Abstra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be and food are mainly beneficial,harmful an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beneficial and the harmful. Availability is divided into direct useful and indirect useful,and furtherly divided into being benifical to human health and production.For microbe which is harmful to food,some microbial own are disease original bacteria and pathogens that can cause food pollution.Some are not harmtul,but their metabolism products have toxicity which are harmtul to human health.In addition,some microbes can′t cause diseases by themselves and produce harmful metabolites,but their growth propagation will bring production some troubles.Some microbes have a little influence on production and health,while others are benifical to production and health in some circumstances,but in other cases,they are detrimental to production and harmful to heath.

Key words microbe;food;beneficial;harmful

作者简介刘静娜(1978-),女,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

品科学与工程。

收稿日期2011-12-01

338

第11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ppt.Convertor

第十一章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到人民健康和经济的发展。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健康最易发生,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出现在食品中的细菌包括能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其他以食品作为传播媒介的致病菌及引起食品变质的非致病菌。 一、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一)通过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既是污染源,也是微生物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二)通过空气而污染:食品暴露在空气中而被污染。 (三)通过人和动物而污染:人体作为媒介接触食品而引起污染;鼠、蝇、蟑螂等污染食品。(四)通过用具及杂物而污染:加工设备、工作用具等污染食品。 二、食品污染的控制——ACCP (一)HACCP概念及原理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Point)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是由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两部分组成的一个系统的管理方式。 (二)微生物在加工中的变化 (1)危害分析; (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3)确定关键限值,保证CCP受控制; (4)确定监控CCP的措施; (5)确立纠偏措施; (6)确立有效的纪录保持程序; (7)建立审核程序。 三、HACCP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在冻菜加工中的应用 在冻虾加工中的应用 在冻罗非鱼加工中的应用 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①垃圾(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无害化处理; ②粪便无害化处理; ③污水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雪水无害化处理。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腊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大肠埃希氏杆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点: 感染型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品中毒类型

食品卫生微生物原理

食品卫生微生物原理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及其类型 食物中毒是指人体因食用了含有有害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化学性有害物质而出现的非传染性的中毒。食物中毒潜伏期短,来热急剧,常集体性暴发,短时间内有很多人同时发病,且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一般人和人之间不直接传染。食物中毒有多种多样,按食物中毒的病因分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性毒素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根据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类群不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又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兰氏阳性球菌。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呈葡萄状排列。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h,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光滑湿润不透明,颜色呈金黄色。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7.4。此菌对外界的抵抗力是不产芽孢细菌中最强的一种,加热80℃30min至1h才能杀死。 2.毒素和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故致病性极强。致病菌株产生的毒素和酶主要有溶血毒素、杀白血球毒素、肠毒素、凝固酶、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DNA酶等。与食物中毒关系密切的主要是肠毒素。近年报告表明,5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产生肠毒素,并且一种菌株能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肠毒素。 3.中毒原因及症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污染了食品,在较高的温度下大量繁殖,适宜的pH和合适的食品条件下产生了肠毒素。吃了这样的食品就可以发生中毒现象,是毒素型食物中毒。 当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被吸收进入血液。毒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中毒反应。潜伏期一般为1h5h,最短为15min左右,最长不超过8h。中毒症状有恶心、反复呕吐、多者可达10余次,并伴有腹痛、头晕、腹泻、发冷等。儿童能肠毒素比成人敏感。因此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也比成人重。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病程较短,1d~2d内即可恢复,愈后良好,一般不导致死亡。 4.病菌来源及预防措施 肠毒素的形成与食品污染程度、食品存入温度、食品种类和性质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食品污染越严重,细菌繁殖就越快越易形成肠毒素,且温度越高,产生肠毒素时间越短;含蛋白质丰富、含水分较多,同时含一定淀粉的食品受葡萄球菌污染后,易产生肠素养素。所以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以乳、鱼、肉及其制品、淀粉类食品、剩大米饭等最为常见。近年来由熟鸡、鸭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增多。 主要污染来源包括原料和生产操作人员,如原料中的污染有患有乳房炎的奶牛,生产操作人员患病等。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性强,一旦食品污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产生了肠毒素,食用前重新加热处理不能完全消除引起中毒的可能性。

05741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201510试题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试卷(课程代码057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 A.毒素型B.混合型C.腹泻型D.败血型 2.鲜乳腐败变质过程中,在乳酸杆菌期内乳汁的pH值变化趋势是 A.不能推论B.不变C.升高D.降低 3.土壤适宜于多种微生物生长,其pH一般是 A.3.5~5.5 B.5.5~8.5 C.5.5~10.5 D.7.5~8.5 4.微生物生产的鲜味剂主要有 A.酵母浸膏B.萜烯类化合物C.脂类化合物D.双乙酰 5. 沿多个分裂面分裂的球菌是 A.链球菌B.四联球菌C.八叠球菌D.葡萄球菌 6.革蓝氏染色呈红色的食物中毒菌是 A.肉毒梭菌B.沙门氏菌 C.蜡样芽胞杆菌D.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7.经检测,有一批鱼肉的K值=40%,说明 A.鱼体新鲜,没有腐败B.鱼体处于晚期腐败 C.鱼体近一半肉质已经分解D.鱼体开始腐败 8.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一般为 A.2%~5%B.42%~56%C.7%D.9%~16% 9.微生物细胞能产生的酶有 A.1000种以上B.1500种以上C.2000种以上D.2500种以上10.能够形成扫帚状分枝的霉菌是 A.曲霉菌B.毛霉菌C.青霉菌D.根霉菌 11.不同类型的大曲适于制造不同风味的白酒,高温曲主要用于制造 A.浓香型酒B.清香型酒C.酱香型酒D.兼香型酒 12.盐腌食品中盐的含量越大,食品的水分活度 A.二者无关系B.不可度量的依赖关系 C.越大D.越小 13.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苹果酸乳酸发酵的作用是 A.使L一苹果酸变成乳酸,pH升高B.使L一苹果酸变成乳酸,pH降低 C.使乳酸变成L一苹果酸,pH升高D.使乳酸变成L一苹果酸,pH降低 14.发酵牛乳制备酸乳时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 A.醋酸菌B.草酸菌C.嗜热链球菌D.酵母菌15.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 A.病毒B.衣原体C.螺旋体D.支原体16.鉴定食品腐败的物理指标中,最为敏感的指标是 A.食品浸出物的冰点B.食品浸出物的黏度 C.食品浸出物的电导度D.食品浸出物的折光度 17.嗜冷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一般小于 A.20℃B.40℃C.0℃D.37℃ 18.可用于肉品发酵剂的放线菌是 A.链霉菌B.青霉菌C.曲霉菌D.赭霉菌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已成为政府部门,科技界和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全球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食品污染事件接二连三,世界范围内由食品安全引发的贸易纠纷不断,这些问题是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以及国家声誉的重要因素(我国也不能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我国作为WTO的新成员,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会日益增加;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多的微生物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断的被媒体暴光、报道,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为大家讲述 首先是雨润问题肉事件:2011年1月,雨润集团渭南生秦公司一批问题猪肉,在查扣之后又被放行流入市场。数月之后,渭南雨润“问题肉”事件被曝光,经检查问题肉有病变淋巴、脓包等问题;5月,雨润火腿因被怀疑掺过期肉被厨师揭发,雨润公司欲以一万元私了;过了不久,北京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雨润”牌老北京烤鸭又被查出菌落术超标而被停售,按照规定菌落总数应≤50000,雨润烤鸭的实测值达到了65万。严重超过了规定的标准. 另外一个例子大家也很熟悉,那就是有名的速冻水饺细菌超标事件.2011年11月,在工商局组织的市场销售的水饺、汤圆、馄饨等速冻食品进行质量抽样监测,结果检出包括三全、湾仔码头、吴大娘等4个品牌9种速冻食品不合格,而存在主要问题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菌落总数超标.

上面的两个例子只是很多食品微生物问题中的一小部分.近些年来,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受害者往往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民大众.如何减少这些伤害,我想不能靠一方的努力就可以的.对于广大消费者们,要提高自身对不合格产品的鉴别,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而对于监察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检验那些即将上市的食品,对人民负责;对于制造商来说,要凭良心生产,不要做那些违反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 食品安全是大家一起维护才能建立的,让我们对那些问题食品大声说:“不!”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 专业:食品科学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引发食品中微生物造成的危害性以及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分析这些病原微生物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的同时提出了对食品微生物的安全控制。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安全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harmfulness caused by microbes in food and the rapid detection way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analyse thes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cause hazards to the safety of food caused and the safety control of food microbiology . Key words microbe;food safety;rapid detection;safety control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其中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食源性致病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也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食源性疾病并不随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减少或消失,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接连发生,食源性疾病未能受到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食品安全形势严峻[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生产,并且以立法形式来确保食品的安全,但由于天然食物源生产的全球化、新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等,降低了食品安全性,因此,许多工业化国家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估计,美国每年有7 600万人次食物中毒,其中约有5 000人死于食物中毒,调查表明,每年食源性疾病患者不少于被调查的5%~10%,最为突出的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出现。由食品引起的中毒伤亡事件因此居高不下。 食品安全的风险包括化学风险和微生物风险,其中,微生物风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病毒和真菌或它们产生的毒素,本文主要研究由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现象及其控制。

05741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201010试题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试卷 (课程代码 057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能作为微生物的碳源、氮源和能源的营养物质是【】 A.氨 B.葡萄糖 C.氨基酸 D.二氧化碳 2.微生物以还原性无机物为电子供体的营养类型是【】 A.化能异养型 B.有机营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无机营养型 3.将某种微生物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加富培养基 4.依据物质转化方式的不同将微生物代谢分为【】 A.分解与合成代谢 B.物质与能量代谢 C.初级与次级代谢 D.产能与耗能代谢 5.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用【】 A.低倍镜 B.高倍镜 C.油镜 D.放大镜 6.具有致癌作用的毒素是【】 A.类毒素 B.外毒索 C.真菌毒素 D.内毒素 7.下列突变株为选择性突变株的是【】 A.抗性突变株 B.形态突变株 C.抗原突变株 D.产量突变株 8.微生物定种的依据是【】 A.DNA同源性=90%,△Tm=10℃ B.DNA同源性=50%,△Tm=5℃ C.DNA同源性=70%,△Tm=10℃ D.DNA同源性=70%,△Tm=5℃ 9.发酵乳制品中最基本的风味化合物是【】 A.乳酸 B.醋酸 C.乙醇 D.乙醛 10.目前我国酱油生产中最常用的发酵方法是【】 A.稀醪发酵法 B.低盐固态发酵法 C.固稀发酵法 D.无盐固态发酵法 11.不同类型的大曲适于制造不同风味的白酒,高温曲主要用于制造【】 A.浓香型酒 B.清香型酒 C.酱香型酒 D.兼香型酒 12.微生物生产的鲜味剂主要有【】 A.酵母浸膏 B.萜烯类化合物 C.脂类化合物 D.双乙酰 13.主要适用于K值鉴定的早期腐败的食物是【】 A.蔬菜 B.花生 C.玉米 D.鱼类 14.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常见食物是【】

生物性污染与食品安全学习资料

生物污染:指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是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安全性威胁。 生物危害: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污染,这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 生物富集: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残留在各类生物体内的农药逐渐被积累起来,这就是生物富集现象。 细菌污染指标:(1)细菌总数的检验(2)大肠菌值(3)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内源性污染: 外源性污染:

1、食品污染途径有哪些? ①原辅材料污染:种植业中化肥、农药、植物激素;养植业中抗生素、动物激素、饲料添加剂不合理使用;水产品中污染、赤潮等均可造成食品污染,且程度较严重。 ②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容器、用具、管道未清洗干净或使用不当;生产工艺不合理;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不良均可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③包装、储运、销售中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不洁可造成污染;食品贮存条件不卫生或散装食品及销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 ④人为污染:食品中人为掺伪,或加入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用工业原料作为食品用原料来生产食品;用工业拔染剂“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加入食品中“漂白”;在猪饲料中加“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等故意造成食品污染。 ⑤意外污染:由于火灾、地震、水灾、核泄露等,也可对食品造成污染。 2、食品污染有哪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被污染日趋严重及普遍,其中化学性物质的污染占主要地位。 第二,污染物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时,浓度可以不断积聚增高,即所谓生物富集作用,以致轻微的污染过程经生物富集作用后,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现今食品污染导致的危害,除了急性毒性作用外,以慢性毒性为多见。由于长期少量摄入。且生物半衰期又较长,以致食品污染在体内对DNA等发生了作用,可出现致畸、致癌、致突变现象。 3、环境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的? 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原料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些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4、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几方面??影响食品的感官 ?急性食物中毒 ?对机体的慢性中毒 ?致畸作用 ?致突变5、食品杂物污染的主要途径有那些? ①食品在生产时的污染; ②品储存过程中的污染; ③品运输过程的污染; ④意外污染; ⑤食品的掺杂掺假。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摘要:叙述了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应用工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工业发酵应用前景。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总类繁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适应能力强,正是上述特性,使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微生物不仅在自然界物资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也非常广泛。本文叙述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讨论了微生物的广阔发展前景。 一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今天基因工程、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发掘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巨大发展潜能。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生产中有非常大的好处,例如可以制作面包,酒;霉菌可制作豆酱、酱油;乳酸菌可制作泡菜、酸奶等;当然也有危害,我们要充分利用微生物有利的方面为食品工业服务,消除器有害影响,为人类造福。 二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1.食醋 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2.面包 面包是产小麦国家的主食,几乎世界各国都有生产。它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糖、油脂和鸡蛋为辅料生产的发酵食品,其营养丰富,组织蓬松,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酵母是生产面包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为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产较好。酵母为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发酵。 3.酿酒 我国是一个酒类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酒文化文明古国,在应用酵母菌酿酒的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独特的酿酒工艺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深受世界各国赞誉,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前言 世界贸易的不断全球化在给社会带来许多利益与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性,提出了一种超国界的挑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屡屡发生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 件,如:日本先后发生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 157:H 7 食物中毒、上万人葡萄球菌肠毒素 导致的雪印牛奶中毒、英国的疯牛病、法国的李斯特氏菌病、香港的禽流感事件,以及具有多重抗药性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病在多国的流行等。这一系列突发事件涉及的国家范围,危及健康的人群,以及给相关食品国际间贸易带来的危机使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历史上空前的关注。某些重大的国际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如2000年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使比利时社会党政府倒台,2001年德国疯牛病事件使德国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被迫辞职等。 1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影响的现状 中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产品质量不容乐观,据2000年卫生部的检测结果,在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4.1%,并分离鉴定出多重耐药沙门氏菌株。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引发的霍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甲型肝炎和其他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暴发流行,并且危害严重。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食品行业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经营还未形成规模,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企业非常普遍。这些企业设备落后、卫生状况差,在加上对加工人员管理不严格,极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情况发生。我国每年向卫生部上报的数千人食物中毒中,大部分均是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呈日益上升的趋势。例如:1997年12月发生在香港的禽流感,该事件对我国禽肉的出口影响很大。 2微生物给食品带来的安全问题 2.1 真菌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很早就对真菌中毒症有一定的认识。毒蘑菇在我国许多古书中早有详细记载。我国乌苏里江地区农民,很早就发现赤霉病麦,进食后引起昏迷,而称为

01968全国统考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201110

2011年10月全国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试题 课程代码:019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微生物以有机物为碳源的营养类型是 A自养型B异养型C光能异养型D化能异养型 2.没有抗原性的毒素是 A类毒系B细菌毒素C真菌毒素D肠毒素 3.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接触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性的现象是 A转化B溶源转变C转导D接合 4.细菌对葡萄糖的吸收方式是 A自由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因转移 5.泡菜质量的好坏,与发酵初期微酸阶段有关的累积物质是A乳酸B乳糖C醋酸D葡萄糖 6.以下食品不属于发酵食品的是 A奶粉B纳豆C酸奶D葡萄酒 7.重庆出产的有名水川豆豉处于 A毛霉型豆豉B青霉型豆豉C根霉型豆豉D细菌型豆豉 8.啤酒的酒精含量一般为 A5-7% B3-5% C4-9% D9-16% 9.酱油生产工艺中的通风制曲料置于曲池内,利用通风机给空气及调节温度,促使某种霉菌迅速生长繁殖,这个霉菌是 A毛霉B根霉C取霉D青霉 10.用于食品和饲料的微生和的体的全部细胞物质或分离的细菌蛋白质称为 A球蛋白B脂蛋白C胶原蛋白D单细胞蛋白 11.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利用酵母菌生产的食品是 A酱油B面包C腐乳D酸奶奶 12.发酵乳制品中奶油香味的重要成份是 A脂类化合物B萜类化合物C吡嗪类化合物D双乙酰13.香菇中的麦角甾醇经日照可转变为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D1 D维生素B2 14.谷氨酸奶的单纳盐即人们所谓的 A苏打B小苏打C味精D食用碱 15.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常见食物是 A植物性食品B动物性食品C菌澡类食品D蔬菜食品 16.度量病毒的大小单位是 A纳米B微米C毫米D米 1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份是 A蛋白质B脂类C肽聚糖D核糖 18.以芽殖和裂殖为主要的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A病毒B狂犬病毒C霉菌D酵母菌19.在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中,繁殖速度最快的是 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落期 20.最适生长PH值偏于酸性范围的微生物属于 A好氧菌B厌氧菌C嗜酸微生物D嗜碱微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利用霉菌能制造的主要食品为 A豆腐乳B豆豉C酱D葡萄酒E酱油 22.下列著名科学家中,有两位对微生物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被称为”微生物学奠基人”他们是 A巴斯德B柯赫C牛顿D列文虎克E秦纳 23.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A细菌B狂犬病毒C霉菌D大肠肝菌E放线菌 24.能在厌氧环境中生长的细菌是 A需氧菌B厌氧菌C兼性厌氧菌D专性好氧菌E耐氧菌 25.当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有利的相互关系是 A共生关系B素生关系C寄生关系D补食关系E竞争关系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无氧呼吸 27.食品级益生菌 28.食品腐败 29.微生物学 30.消毒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培养基的物理状态主要取决于________的添加量。 32.原核微生物最权威的分类系统是-_______。 33.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概率为_______- 34.有一类细菌需在分子态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有完整的呼吸链,这类细菌属______。 35.菌株保藏的原则是使其代谢处于______的状态。 36.开菲尔是由乳酸奶菌、_____和醋酸菌组成的混合菌块。 37.发酵乳制品是以_____为原料,经均质或不均质、杀菌或灭菌后,加入特定的微生物发酵剂经保湿发酵而成的一类具有特殊风味的凝乳状食品。 38.______是一类无细恩情的原核生物,是整个生物界中能独立营养的最小生物,多形易变有滤过性。 39.啤酒生产中的麦芽汁制备过程称为______。 40.按病原物质分类,将食物中毒分为_____、真菌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微生物细胞中蛋白质,肽和氨基酸的作用。 42.简述食醋发酵主要用微生物。 第 1 页

食品安全之微生物和兽残

食品安全之微生物和兽药残留 一、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关乎国计民生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道德、诚信及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关乎我们的生活的质量,生命的延续,人类的未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的放心。 1.目前我国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重金属、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造成的化学性污染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而人们往往过于重视化学性污染,忽视了食源性疾病对食品安全的危害。事实上,我国流行的食源性疾病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居首位。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禽、蛋、乳等动物性食品在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对于防治动物疾病、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会导致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影响人体的健康。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养殖业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滥用兽药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兽药残留引起食物中毒和影响畜禽产品出口的报道越来越多。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并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

因此,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和兽药残留是我们今天提出的两个要关注的民生大问题。 二、现状分析 (一)微生物污染方面的情况: 1.原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的抽样调查显示,调查人群的食源性疾病发病次数为每人每年0.157次,即每6人中有1人过去一年中曾发生食源性疾病。自2000年起,我国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其中对于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球菌、大肠杆菌、金葡菌、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阪崎肠杆菌7种。2014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年度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抽检信息显示,微生物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并且,抽检结果显示,粮食及粮食制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等15种产品的合格率超过95%;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7.83%;蛋及蛋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8.95%;蔬菜及其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6.76%;水果及其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7.36%。很显然,我国微生物污染问题仍较突出。由于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在原料的种植、收获、饲养、捕捞、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保存以及食用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同时,微生物具有易变异的特性,未来可能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2.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类型: (1)微生物污染根据污染的途径分为两类:a. 内源性污染(第一次污

食品微生物复习资料

食品微生物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菌落:是指把单个微生物细胞接种在适合的固体培养基后,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3、种: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似,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4、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有明显的核区,核区内只有一条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染色体。 5、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胞内有一个明显的核,其染色体除含有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外还含有组蛋白,核由一层核膜包围,称为真核。 6、质粒:分散在细胞质中,能进行自我复制的环状DNA遗传分子。 7、病毒:病毒是一类比细菌更微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仅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8、类病毒:类病毒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 9、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 10、外毒素:外毒素是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其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 11、内源性污染:凡是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第一次污染。

12、外源性污染: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食用过程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称外源性污染,也称第二次污染。 13、培养基:培养基是指经过人工配置而成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基质。 14、发酵:如果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而最终电子受体也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发酵。 15、最适生长温度:指微生物生长速率最快、繁殖最快的温度。 16、D值: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活菌数减少一个对数周期(即90%的活菌被杀死)时,所需的时间即为D值。 17、Z值:在加热致死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周期(即缩短90%的加热时间)所需升高的温度即为Z值。 18、消毒:指杀死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可达到防止传染的目的。 19、巴氏灭菌:灭菌温度一般在60~85℃,处理15~30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但不能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用于不适于高温灭菌的食品。 20、UHT(超高温超高温瞬时灭菌法):灭菌温度在135~137℃,3~5s,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耐热性强的芽孢细菌。 21、菌种:是指食用菌、工业菌、农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 22、模式菌株:在给某真菌、细菌定名,分类作记载和发表时,为了使定名准确和作为分类概念的准则,以纯粹活菌(可繁殖)状态所保存的菌种。 23、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后,不经脱羧,

微生物与食品的主要关系

食品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2期 1有益或有用微生物 1.1自身可以直接作为食品的微生物(香菇、草菇、金针菇、平菇、灵芝、木耳、银耳) 1.1.1香菇。自身直接可以作为食品的微生物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香菇和灵芝等上等食材。香菇是生长在朽木上的菌类,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皮裥属,学名香皮钢菌。初生时菌盖为淡褐色,下部为白色,开伞以后菌下端的毛状盖膜逐渐消失,菌盖变为深褐色。菌盖里面排列着辐射形的白色菌褶,中间是白色菌柄。菌褶上有无数的孢子。初生时菌盖为淡褐色。孢子为白色,卵圆形,体积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单个的孢子。许多孢子聚在一起时,肉眼可见一层白色粉末。孢子在适宜的温度下萌发而成菌丝,菌丝生长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再结成无数用以繁殖的孢子,这就是香菇的生活史。在冬季温度较低时,生产的香菇质量较好,因而又称冬菇。但在市场上根据其形态品质或生产季节的不同,其商品名称又分别叫作花菇、冬菇、厚菇、薄菇等,其中以花姑质量最好。 1.1.2灵芝。其具有补中、固肾、益脾、补肺、止血的作用,对多种慢性病有一定疗效。即使是平常人长期适量服用,也能起到强身壮体的功效。 1.2在生产中应用的微生物(啤酒、醋、酱油、味精、酸奶、腐乳) 几千年以来,发酵抑制是保存食品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微生物的自然生长还是群体培养生长,都会使食品发生化学或质地的变化,从而形成一种能够延长其贮存期的制品。发酵过程也被用于产生新的令人愉悦的食品风味与香味。1.2.1乳制品。发酵乳制品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与香气,这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及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所有发酵乳制品都源自相似的生产加工技术,也就是通过微生物活动产生的酸来引起蛋白质变性。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人们通常是将发酵剂接种于乳中,然后在最佳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最后通过冷却终止微生物生长,用乳酸杆菌和乳链球菌产生酸味和香气。乳链球菌丁二酮亚种能将乳中的柠檬酸盐转化成丁二酮,使终产品具有一种特殊的奶油香味。用这些微生物与脱脂乳可以得到乳酪,而若与奶油一起发酵会得到酸奶油。 酸奶是一种由特殊的发酵剂生产的产品,发酵剂由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以1∶1的比例构成。随着这些微生物的协同生长,有链球菌产酸,乳杆菌产生香味成分。新制备的新鲜酸奶含菌10亿个/g。嗜酸乳是由嗜酸乳杆菌而制得的。 发酵乳具有有益的作用。嗜酸乳杆菌可以改变一些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因而会改善健康状况,而且经常用其辅助食疗。发酵乳制品中的许多微生物可以稳定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而且有抗微生物的性质。他们对健康有益作用的本质与程度还不清楚,但可能包括降低乳糖不耐受性,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而且可能还会表现出一些抗癌的活性。一些乳酸杆菌的细胞壁中存在该类化合物。这些发现表明,含有乳酸菌尤其是嗜酸性乳酸菌的食物会对防止结肠癌有一定的帮助。 另一组令人感兴趣的微生物是双歧杆菌。双歧杆属中包括不规则的、无芽孢的、G(+)性的,它们可能是短棒或末端分叉的。双歧杆菌是无运动性的厌氧杆菌,能发酵乳糖和其他糖而产生醋酸和乳酸。它们是存在于人类肠道内的典型菌类,具有对人体有益的性质。双歧杆菌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肠道平衡,改善人体的乳糖耐受性,具有抗肿瘤生成活力,而且可以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另外,研究发现这 微生物与食品的主要关系 刘静娜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主要有有益、有害、有益和有害相互转化几种情况。有益分为直接有益和间接有益,又可进一步分为有益于人体健康和有益于生产;对于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有些是微生物自身是病原菌、致病菌,可以引起食品污染,有些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并无危害,但是其代谢产物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还有一些微生物自身不会致病也不会产生有害代谢物,但是其生长繁殖会给生产带来一些影响。一些微生物对生产和健康的影响较小,而另一些微生物在一些情况下有利于生产和健康,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不利于生产,有害于健康。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有益;有害 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2-0338-03 Key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be and Food LIU Jing-na (Zhengzhou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Engineering,Zhengzhou Henan450011) Abstra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be and food are mainly beneficial,harmful an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beneficial and the harmful. Availability is divided into direct useful and indirect useful,and furtherly divided into being benifical to human health and production.For microbe which is harmful to food,some microbial own are disease original bacteria and pathogens that can cause food pollution.Some are not harmtul,but their metabolism products have toxicity which are harmtul to human health.In addition,some microbes can′t cause diseases by themselves and produce harmful metabolites,but their growth propagation will bring production some troubles.Some microbes have a little influence on production and health,while others are benifical to production and health in some circumstances,but in other cases,they are detrimental to production and harmful to heath. Key words microbe;food;beneficial;harmful 作者简介刘静娜(1978-),女,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 品科学与工程。 收稿日期2011-12-01 338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论文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摘要: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其中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人类健康最易发生,而 且较为多见。所以,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应用前景 前言: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古书曾记载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商书》中也记载有:“若作酒醴,尔维曲;若作禾羹,尔维盐媒”。“曲”是用谷物培养霉菌等微生物制成,“”是发芽的谷物,如作啤酒的麦芽,“媒”是含有乳酸菌之类的菜卤。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直到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这种灭菌方法至今仍应用于酒、醋、酱油、牛奶、果汁等食品的灭菌。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正文: 1.1微生物,有时也称细菌,实际上包括细菌、霉菌、酵母和病毒等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注意: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如乳酸菌、面包酵母等)。由于这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可在食物链的任何环节侵入食品:从动物到田间的植物、从加工的食品到端上餐桌的食物。如果我们食用的食物中有微生物繁殖,就可能造成疾病。食品从生产原料、加工,一直到食用以前都有可能遭到微生物污染。食品微生物包括3大类:

微生物与食品制造论文

微生物学与食品制造 内容摘要: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中。此论文叙述了微生物在食品制造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代谢产物,生产工艺,发酵乳制品,酵母菌,酶 引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营养来源和能量来源。而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适应能力强,正是上述特性,使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几千年的人类生活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利用微生物制造食品或提高食品风味和防止微生物腐败食品的经验,至今理论上也已有很大的发展。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中。今天,基因工程、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发掘了微生物在食品

工业中的巨大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微生物有利的方面为食品工业服务,消除其有害影响,造福人类。 正文: 一、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 【细菌的应用】 1 食醋 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原理: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生产工艺: (1)原料 目前酿醋生产用的主要原料有: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粮谷类;如

05741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200710试卷

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试卷 课程代码57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度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纳米 B.微米 C.毫米 D.毫微米 2.病毒是【】 A.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非细胞型微生物 D.古细菌型微生物 3.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复制 B.无性孢子 C.蛋白质合成 D.裂殖 4.微生物以有机物为碳源的营养类型是【】 A.异养型 B.自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化能异养型 5.微生物对水的物质吸收方式是【】 A.主动重输 B.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 D.基团转移 6.依据代谢对象的不同将微生物代谢分为【】 A.分解与合成代谢 B.物质与能量代谢 C. 初级与次级代谢 D.产能与耗能代谢 7.微生物以还原性无机物为电子供体的营养类型是【】 A.化能异养型 B.有机营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无机营养型 8. 固氮酶敏感的是【】 A. ATP B.C02 C. H2 D.O2 9. 细菌的生长速率常数是指【】 A. 每小时的分裂代数 B.每分钟的分裂代数 C. 每小时的分裂个数 D.每分钟的分裂个数 10.最适生长pH值偏于酸性范围内的微生物届于【】 A.好氧菌 B.厌氧菌 C.嗜酸微生物 D.嗜碱微生物 11. 在进行厌氧菌的培养时,下列气体中不能存在于厌氧培养箱中的是【】 A.N2 B.C02 C.H2 D.02 12. 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段携带到蔓体细胞的过程是【】 A. 转导 B.转化 C.溶源转变 D.接合 13. 海水鱼与水相通的体组织中有一定数量的正常微生物.但不会存在【】 A. 嗜冷菌 B.嗜热菌 C.嗜盐菌 D.嗜压菌 14. 微生物定属的依据是【】 A.G+Cmol%=10%~20%,16SrDNA序列同源性=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